037_悬浮物、总残渣、溶解性固体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b6cde86bd97f192379e9b6.png)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fec75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3.png)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污水处理是指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过程,将其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者转化,使其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以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指标用于衡量废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污水处理指标的定义:1. 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物(TSS)等。
- 溶解氧(DO)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用于评估水体中的生物活性和氧气供应情况。
- 化学需氧量(COD)是在酸性条件下,有机物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的氧气量,用于评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微生物在一定时间内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有机物降解能力。
- 总悬浮物(TSS)是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总质量,包括悬浮固体、悬浮沉积物和浮游生物等。
2. 氮和磷指标- 氮和磷是废水中的重要污染物,过量的氮和磷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常用的氮和磷指标包括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等。
- 氨氮(NH3-N)是水中氨态氮的浓度,主要来自废水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的分解。
- 总氮(TN)是水中所有形态氮的总和,包括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等。
- 总磷(TP)是水中所有形态磷的总和,包括无机磷和有机磷等。
3. pH值- pH值是衡量废水酸碱性的指标,反映了废水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的变化对废水处理过程和水体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 pH值为7时,表示废水为中性;低于7时,表示废水为酸性;高于7时,表示废水为碱性。
4. 水温- 水温是废水中水的温度,影响废水中的生物活性和化学反应速率。
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水温以保证处理效果。
5. 其他指标- 除了上述常用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指标用于评估废水的特定污染物含量,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以上是污水处理常用指标的定义,这些指标用于评估废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5d42b9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2.png)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再利用的要求。
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衡量污水的处理程度和水质的改善情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指标及其定义:1. 水质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衡量废水中有机物氧化的能力,单位为毫克/升。
COD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越高。
- 生化需氧量(BOD):衡量废水中有机物生物降解的能力,单位为毫克/升。
BOD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有机物降解程度越低。
- 总悬浮物(TSS):衡量废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TSS值越高,表示废水中悬浮物质越多。
2. 氨氮指标:- 氨氮(NH3-N):衡量废水中氨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高浓度的氨氮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3. 总磷和总氮指标:- 总磷(TP):衡量废水中总磷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过高的总磷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 总氮(TN):衡量废水中总氮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过高的总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4. pH值:- pH值:衡量废水中酸碱性的指标。
pH值越低,表示废水更为酸性;pH值越高,表示废水更为碱性。
pH值对水体生态环境和生物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
5. 溶解氧(DO):- 溶解氧(DO):衡量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和呼吸所必需的,低溶解氧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6. 残留氯:- 残留氯:衡量废水中残留氯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残留氯用于消毒废水,但高浓度的残留氯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7. 沉淀物:- 沉淀物:衡量废水中沉淀物的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沉淀物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质,高浓度的沉淀物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这些指标是评估污水处理效果和水质改善程度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废水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保护水环境的健康。
水污染控制工程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124d1aeaad1f346933fc4.png)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 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水质术语
![水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6ea3f87327284b73f242509d.png)
臭(odor)臭是检验原水与处理水的水质必测项目之一。
水中的臭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天然物质的分解或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活动。
由于大多数臭太复杂,检出浓度又太低,故分离与鉴定产臭物质很难。
残渣残渣分为总残渣、总可滤残渣与总不可滤残渣三种。
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总残渣指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与总可滤残渣。
总可滤残渣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所增加的重量。
一般测定103~105℃烘干的总可滤残渣,但有时要求测定180±2℃烘干总可过滤残渣。
总不可过滤残渣(悬浮物,SS)指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
它包括不溶于水的泥沙、各种污染物、微生物及难溶无机物等。
地面水(Surface water)流过或静止在陆地表面的水。
电导率(conductivity)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关系。
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不同类型的水有不同的电导率。
底质(bottom sediment)底质是矿物、岩石、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的产物,污水排出污与河(湖)床母质等随水流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
废水(Wastewater)生产过程中、使用后排放或产生的水,这种水对该过程无进一步直接利用的价值。
氟化物(Fluoride)氟化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中,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饮用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F-)。
缺氟易患龋齿病。
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5mg/L的水时,易患斑齿病;如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
有色冶金、钢铁与铝加工、玻璃、磷肥、电镀、陶瓷、农药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与含氟矿物废水是氟化物的人为污染源。
测定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方法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
![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af21fed96c85ec3a87c2c5e0.png)
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发表时间:2018-12-19T16:10:31.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黄金[导读] 摘要:在环境样品水质数据质量管理中,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非常重要。
山西省地质矿产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摘要:在环境样品水质数据质量管理中,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常见的几种试验监测数据合理性检验方法的探讨,为保障环境监测实验室在样品水质监测过程中出具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借鉴,对提高水质质监测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质监测;数据合理性;检验引言加强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分析,有利于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并为环保部门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不断提升。
因此,需要结合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功能特性及其实际情况,给予这类数据合理性检验更多的关注,并落实好相应的研究工作,使得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实践应用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丰富这类数据的检验工作内容。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控制1.1对样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在进行检验之前,必须要对样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采样得到的样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水质的真实情况。
采集的样品应该要具有代表性,是随机选取的,而且涵盖面要广,采样之后要对样品进行必要的保护,防止外界环境对其造成污染。
1.2采样操作规范在采样过程中,为了保证采样点位的准确性,使用定位仪定位是十分必要的,采样时水底的沉积物是不可以搅动的。
不同的类别的样品有不同的操作规范,除含油类的水样监测外,其他的容器在采样前都需要水样的洗涤。
若水样中包含沉降性固体,进行分离操作是必不可少的。
水样采集结束后,需要在水样容器上贴上标签,标签上要有采样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采样人员等内容,在现场进行监测的项目还需要完整准确地填写好采样记录表和现场监测表。
2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方法2.1实践中的溶液阴阳离子平衡原理检验方法(1)基于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合理性检验,可在溶液电中性原理的支持下,对环境样品水质监测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且需要将其中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的范围内,使得最终得到的水质监测数据更具科学性;(2)在溶液阴阳离子平衡原理的作用下,若环境样品监测数据合理性检验中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分析误差值超过了±5%这一范围,则说明其检验中的某项指标存在问题,且检验项目不够全面,影响着环境样品水质监测数据的实践应用效果。
水质97项指标范文
![水质97项指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76da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4.png)
水质97项指标范文水质是指水体中溶解物、悬浮物、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以及重金属等各种污染物质的含量和性质。
为了评价水体的水质是否符合生活和生产需要,使用了多个指标来量化和描述水质污染的程度。
本文将介绍水质评价中使用的97项指标,涵盖了溶解性物质、悬浮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有机物等多个方面。
1.溶解性物质指标:包括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无机固体、总溶解有机固体等,用于评价水体中溶解物的种类和含量,是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悬浮物指标:包括总悬浮物(TSS)、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等,用于评价水体中悬浮物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反映水体的浑浊度和污染程度。
3.pH值指标:用于评价水体中酸碱性的指标,一般要求饮用水的pH值在6.5-8.5之间,超出此范围可能导致水质问题。
4.溶解氧指标:用于评价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反映了水体的富氧程度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程度。
5.氨氮指标:是评价水体中氨氮含量的指标,氨氮是来自污水和化肥等的污染物,超标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6.总磷指标:是评价水体中总磷含量的指标,总磷是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等的污染物,超标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
7.总氮指标:是评价水体中总氮含量的指标,总氮是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等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超标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8.硝酸盐氮指标:是评价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的指标,硝酸盐氮是来自农业化肥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污染物,超标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
9.亚硝酸盐氮指标:是评价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指标,亚硝酸盐氮是来自生活废水和污水厂等的污染物,超标可能导致水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
10.挥发性有机物指标:是评价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指标,挥发性有机物是来自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等的污染物,超标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和对水生生物的损害。
此外,水质评价还包括细菌指标、重金属指标、有机污染物指标等。
037_悬浮物、总残渣、溶解性固体
![037_悬浮物、总残渣、溶解性固体](https://img.taocdn.com/s3/m/5b227a3eb90d6c85ec3ac646.png)
目录1 悬浮物含义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
总残渣是水或污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滤残渣”(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也称为悬浮物)和“可滤残渣”(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也成为溶解性固体)。
2 适用范围2.1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2 最高检测浓度为20000 mg/L。
2.3 样品中含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2.1.4 最低检出浓度试份体积为100ml,最低检出浓度为4mg/L。
3 样品的保存水样应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内,应尽快分析。
如需放置,应储存于4℃冷藏箱内,但最长不得超过7天。
4 103~105℃烘干的总残渣4.1分析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2方法原理将混合均匀的水样,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总残渣。
4.3 仪器4.3.1瓷蒸发皿:直径90mm(也可用150ml硬质烧杯,或玻璃蒸发皿)。
4.3.2烘箱。
4.3.3蒸汽浴或水浴。
4.4分析步骤4.4.1将蒸发皿每次在103~105℃烘箱中烘30min,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克)。
4.4.2分别取适量振荡均匀的水样(如50ml),使残渣量大于25mg,置上述蒸发皿内,在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水浴面不可接触皿底)。
移入103~105℃烘箱中每次烘1h,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克)。
计算总残渣(mg/L )= ()V10001000B-A⨯⨯式中: A-总残渣+蒸发皿重(g);B-蒸发皿重(g);V-水样体积(ml)。
5 103~105℃烘干的可滤残渣(溶解性固体)5.1分析方法(GB11901-89)5.2 方法原理将过滤后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然后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可滤残渣。
污水常用水质指标及含义
![污水常用水质指标及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14ee7bb9f3f90f76c61bc7.png)
污水常用水质指标及含义污水水质指标可分为三大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和生物性指标。
(1)物理性指标①固体物质(TS)。
水中固体物质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余物。
按水中固体的溶解性可分为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溶解固体也称“总可滤残渣”,是指溶于水的各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总和。
在水质分析中,对水样进行过滤操作,滤液在103~105℃温度下蒸干后所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溶解性固体。
悬浮固体也称作“总不可滤残渣”,在水质分析中,将水样经0.45m滤膜过滤,凡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颗粒物即为悬浮固体。
②浑浊度。
水中含有泥砂、纤维、有机物、浮游生物等会呈现浑浊现象。
水体浑浊的程度可用浑浊度的大小来表示。
所谓浑浊度是指水中的不溶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在水质分析中规定,1L 水中含有1gSiO2所构成的浊度为一个标准浊度单位,简称1度。
浊度采用NTU单位。
③颜色。
水的颜色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即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
表色则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异常颜色的出现是水体受污染的一个标志。
水的物理性水质指标还有嗅味、温度、电导率等。
(2)化学指标①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氧量。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
我国规定的污水检验标准采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记作CODCr,单位为(mg/L由于K2Cr2O氧化能力很强,能使污水中的85%~95%以上的有机物被氧化。
CODCr的测定较简便、迅速,测定时间只需2h,用来指导生产较为方便,而且不受水质限制。
但也有其缺点:由于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氧量,故CODC值不能准确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
②生化需氧量(BOD)。
由于污水中有机物种类繁多,现有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各类有机物的含量(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必要)。
广东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
![广东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6be4bf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c.png)
广东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
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可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具体需求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应用于广东地区的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的一些常见参数:
1. pH值:循环水体的pH值对于运行稳定的循环水体系至关重要。
一般要求在特定范围内,通常为6.5至8.5之间。
2.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循环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通常通过浊度来表示。
根据具体的应用需要,悬浮物浓度会有相应的限制。
3. 总硬度:总硬度是循环水中钙、镁等离子的总浓度。
硬度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较大,通常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 总溶解固体(TDS):循环水中的总溶解固体是指水中所有溶解的无机盐类和有机物的总量。
根据具体需要和使用环境,TDS的限制可以有所不同。
5. 氯含量: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循环水中控制微生物生长起
到重要作用。
检测循环水中的游离氯含量以确保消毒效果,并防止过量使用。
除了上述参数外,根据水循环系统的具体应用,还可能涉及其他参数的检测,如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总磷和总氮等。
要确定准确的循环水处理药剂检测标准,请您参考相关法规、行业标准或当地的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建设部门等相关主管部门所提供的准确信息。
1水质-悬浮物测定概述
![1水质-悬浮物测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d80b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7.png)
抽滤操作
恒重好的滤膜放在滤膜托盘上
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蒸馏水湿润滤膜
接通电源开始抽滤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适量水样
估计悬浮物为5~100mg;抽吸过滤。
水样滤完,用10ml蒸馏水洗涤器壁
连续三次 继续吸滤除去痕量水分
抽滤后操作
如含油,用石油醚10ml分两次淋洗;
通空气,取出滤膜放入原称量瓶中(当内部真
SS被滤膜截留,与含有TDS的滤液分开,分别 把滤膜和滤液烘干恒重,测得SS 、TDS. 适合各种pH=2~9的污废水。
SS测定操作
仪器:带蔡氏漏斗抽滤装置、烘箱 其他:量筒、0.45µm滤膜、称量瓶
抽滤前操作
滤膜放在干称量瓶中 开盖 103~105℃烘0.5h
盖上瓶盖取出,在干燥器重冷却后称重,记录称量 重量。重复操作上述步骤,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 ≤0.2mg 即为恒重。
烘箱使用注意事项
温度通常以温度计计量为主,应经过检定合格 (包括电子计温器)
烘箱温度在使用范围内可调 烘箱上部的透气孔升温前打开,烘箱用毕关闭 初次定温应低于所需温度20~30℃,待温度上
升到(或接近)所需温度时再调定,防止超温。
数据处理
(TDS,mg / L)
m2 V
m1
106
式中: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 总残渣:水或污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
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 总残渣=可滤残渣+不可滤残渣 悬浮物(SS) ——不可滤残渣 可溶性总固体(TDS) ——可滤残渣
悬浮物危害
SS高,水体浑浊,降低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的呼 吸和代谢,严重的可造成鱼类窒息死亡;污染物载 体。TDS高,含盐量大,结垢、堵塞管道。
锅炉用水评价指标
![锅炉用水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99beb272af90242a895e5a5.png)
锅炉用水评价指标一、悬浮物悬浮物是表示水中颗粒较大一类杂质的指标 , 其单位为 mg/L 。
它是取一定量的水样 , 经不同材料过滤后 , 将截留物在 105~110 。
C 下烘干称重而测得。
二、含盐量含盐量是表示水中溶解盐类的总和 , 其单位为 mg/L 。
由水质全分析中所测得阴、阳离子总和求得。
这种测量方法操作复杂 , 又费时间 , 所以常用溶解固形物 ( 或蒸发残渣 ) 近似的表示。
三、溶解固形物溶解固形物是水经过过滤后 , 那些仍溶于水中的各种元机盐类、有机物等 , 在水浴上蒸干 , 并在 105~110 。
C 下烘予至恒重所得到的蒸发残渣称为溶解困形物 , 其单位为 mg/L 。
在不严格的情况下 , 当水比较纯净时 , 水中的有机物含量比较少 , 有时也用溶解固形物来近似地表示水中的含盐量。
四、电导率衡量水中含盐量最简便和迅速的方法是测定水的电导率。
表示水中导电能力的大小的指标 , 称作电导率。
电导率是电阻的倒数 , 可用电导仪测定。
电导率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 , 是水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越纯净 , 含盐量越少 , 电导率越小。
水电导率的大小除了与水中离子含量有关外 , 还和离子的种类有关 , 单凭电导率不能计算水中含盐量。
在水中杂质离子的组成比较稳定的情况下 , 可以根据试验求得电导率与含盐量的关系 , 将测得的电导率换算成含盐量。
电导率的单位为 S/m 或μS/cm。
五、硬度 (YD) 硬度是表示水中钙、续离子的总含量 , 其表示单位为mmol/L 。
硬度按水中阳、阴离子存在情况可分为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暂时硬度和负硬。
1. 碳酸盐硬度是指水中钙、簇的碳酸氢盐 , 即碳酸氢钙 Ca (HC03)2 和碳酸氢筷 Mg (HC03)2 含量。
天然水中碳酸根很少 , 所以碳酸盐硬度看作是钙、簇的碳酸氢盐 , 此类盐在加热过程中就从溶液中析出而产生沉淀 , 所以也叫暂时硬度。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a2e4a7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9.png)
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水质理化检验名词解释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现场空白样:在现场以纯水作样品,按测定项目的采样方法和要求,于样品相同条件下装瓶、保存、运输,直至送交实验室分析。
3.回收率:在实际工作中,在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经分离富集后,测得标准物质的量与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之比即为回收率。
4.富集效率:富集效率是指富集到待测组分的量与待测组分总量之比。
5.表色:是指没有除去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包括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
6.真色:是指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所产生。
7.浑浊度:表示水中含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的光线被散射或光线透过时受阻程度。
8.溶解性总固体(TDS):是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和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又称为可过滤性固体或过滤性残渣。
9.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的钙盐、镁盐类的含量。
10.活性浓度:应用水的指导水平用每一升的放射性核素的活度表示,用活度每升(Bq/L)表示。
11.硫化物:指电正性较高的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与硫形成的化合物。
12.活性磷:水样未经预水解或氧化消解所测出的正磷酸盐。
13.有机磷:水样中有机物被氧化消解后测出的正磷酸盐,又称为有机结合磷。
14.总磷:包括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合物,既包括溶解性磷酸盐,又包括颗粒状的磷酸盐。
15.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以氧的浓度(mg/L)表示。
16.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经重铬酸价氧化处理,水中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消耗重铬酸钾所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
17.生化需氧量(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某些可氧化的物质,特别是分解有机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消耗的溶解氧。
污水处理指标
![污水处理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8c33ce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1.png)
污水处理指标污水处理指标是指对污水进行处理时,评估其水质和处理效果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水质的变化以及处理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一、污水处理指标的标准格式1. 指标名称:每个指标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名称,以便于识别和理解。
2. 检测方法:指标的检测方法应该明确描述,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等步骤。
3. 目标值或标准限值:每个指标都应有一个目标值或标准限值,用于评估水质是否符合要求。
目标值是指理想情况下的水质要求,而标准限值是指法规或标准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4. 数据单位:指标的数据单位应明确,如mg/L、μg/L等。
5. 数据可信度:指标的数据可信度应进行评估,包括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二、污水处理指标的内容要求1. 生化需氧量(BOD):用于评估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20mg/L。
2. 化学需氧量(COD):用于评估污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60mg/L。
3. 总悬浮固体(TSS):用于评估污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30mg/L。
4. 溶解氧(DO):用于评估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5mg/L。
5. 氨氮(NH3-N):用于评估污水中氨氮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10mg/L。
6. 总氮(TN):用于评估污水中总氮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15mg/L。
7. 总磷(TP):用于评估污水中总磷的含量,单位为mg/L。
标准限值通常为1mg/L。
8. pH值:用于评估污水的酸碱性,无单位。
标准限值通常为6-9。
9. 温度:用于评估污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标准限值通常为20-30℃。
10. 水质浊度:用于评估污水中颗粒物的含量,单位为NTU。
标准限值通常为5NT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悬浮物含义
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
总残渣是水或污水在一定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留在器皿中的物质,包括“不可滤残渣”(即截留在滤器上的全部残渣,也称为悬浮物)和“可滤残渣”(即通过滤器的全部残渣,也成为溶解性固体)。
2 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2.2 最高检测浓度为20000 mg/L。
2.3 样品中含有悬浮物、余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2.1.4 最低检出浓度
试份体积为100ml,最低检出浓度为4mg/L。
3 样品的保存
水样应采集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内,应尽快分析。
如需放置,应储存于4℃冷藏箱内,但最长不得超过7天。
4 103~105℃烘干的总残渣
4.1分析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4.2方法原理
将混合均匀的水样,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于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放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总残渣。
4.3 仪器
4.3.1瓷蒸发皿:直径90mm(也可用150ml硬质烧杯,或玻璃蒸发皿)。
4.3.2烘箱。
4.3.3蒸汽浴或水浴。
4.4分析步骤
4.4.1将蒸发皿每次在103~105℃烘箱中烘30min,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克)。
4.4.2分别取适量振荡均匀的水样(如50ml),使残渣量大于25mg,置上述蒸发皿内,在蒸汽浴或水浴上蒸干(水浴面不可接触皿底)。
移入103~105℃烘箱中每次烘1h,冷却后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05克)。
计算
总残渣(mg/L )= ()
V
1000
1000
B
-
A⨯
⨯
式中: A-总残渣+蒸发皿重(g);
B-蒸发皿重(g);
V-水样体积(ml)。
5 103~105℃烘干的可滤残渣(溶解性固体)
5.1分析方法(GB11901-89)
5.2 方法原理
将过滤后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然后在103~105℃烘箱内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为可滤残渣。
5.3 仪器
滤膜(孔径0.45um)及配套滤器,其余同方法4.3
5.4 分析步骤
5.4.1同上4.4.1。
5.4.2用孔径0.45um滤膜过滤水样。
分取适量过滤后水样,以下操作同方法4.4.2。
5.5 计算
可滤残渣(mg/L )= ()
V
1000
1000
B
-
A⨯
⨯
式中: A-可滤残渣+蒸发皿重(g);
B-蒸发皿重(g);
V-水样体积(ml)。
6 103~105℃烘干的不可滤残渣(悬浮物) 6.1 分析方法(GB11901-89) 6.2 方法原理
不可滤残渣(悬浮物)是指不能通过孔径为0.45um 滤膜的固体物。
用0.45um 滤膜过滤水样,经103~105℃烘干后得到的不可滤残渣(悬浮物)含量。
6.3试剂
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6.4仪器
6.4.1全玻璃或有机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
6.4.2滤膜,孔径0.45um 、直径60mm 6.4.3吸滤瓶、真空泵。
6.4.4无齿扁嘴镊子。
6.4.5称量瓶,内径60mm 。
6.5 分析步骤 6.5.1滤膜准备
用无齿扁嘴镊子夹取滤膜边缘置于洁净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1h 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1h ,称其重量。
如此反复烘干、冷却、称重3-5次(视滤膜的质地),直至两次称重的重量差≤0.2g 。
将恒重的滤膜用镊子夹小心地放在滤膜过滤器的滤膜托盘中央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小心滤膜不要折叠,并用夹子固定好。
开启真空泵,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6.5.2测定
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 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 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1h 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1h ,称其重量。
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重的重量差≤0.4g 。
6.6 计算
悬浮物含量C (mg/L )按下式计算:
V B A C 610)(⨯-=
式中:C ——水中悬浮物含量(mg/L ); A ——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 ); B ——滤膜+称量瓶重量(g ); V ——试样体积(ml )。
7 平行样分析
至少按同批测试的样品数,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测定。
一批样品的数量较少时,应增加平行样的测定率,保证每批样品测试中至少测定一份样品的平行双样。
对于在批类样品测试过程中,出现异常数据时,应作该异常样品的平行样分析。
一般同批样品数在10个以内(包括10个),取第一个作平行;样品数在10个至20个之间,取第一个和倒数第二个作平行。
平行样相对百分误差控制在20%以内。
%
10021)
21(2)(⨯+-⨯=
D D D D RPD 相对百分误差
RPD 相对百分误差。
D1 第一次样品测定值。
D2 第二次样品测定值。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重复性r 和再现性R 及回收率见下表。
*取自7个实验室。
9 数据核对和报告
9.1 监测数据必须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9.2 报告中必须包括必需的内容。
10 纠错过程
所有失控情况和纠错过程,都要记录在实验室记录中。
11 健康和安全
分析人员在配置标准样品及分析样品时,必须戴上安全手套、防护口罩和防护眼镜。
12人员资格和职责
实验室人员必须具有化学分析基础,熟悉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每一个分析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实验的方法,并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证。
备注:
1. 悬浮物的地下水、海水质量或污水排放标准分别参见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海水质量标准(GB3097-82)、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7)
2. 漂浮或浸没的不均匀固体物质不属于悬浮物质,应从采集的水样中除去。
3. 贮存水样时不能加入任何保护剂,以防止破坏物质在固、液相间的分配平衡。
4. 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分,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
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 mg悬浮物量作为量取试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5. 在用镊子夹夹取未用过的滤膜时,滤膜发生破裂,则应将其抛弃不用。
抽滤完样品后,取下滤膜时,若漏斗上剩留部分滤膜残片,应将其连同滤膜一起转入相应的称量瓶中。
6. 残渣烘干温度和时间,对结果有重要影响,由于有机物挥发,吸着水、结晶水的变化和气体逸失等造成减重,也由于氧化增重。
通常有两种烘干温度供选择。
103~105℃烘干的残渣,保留结晶水和部分吸着水。
重碳酸盐将转为碳酸盐,而有机物挥发逸失甚少。
由于在105℃不易赶尽吸着水,故达到恒重较慢。
而在180℃±2℃烘干时,残渣的吸着水都除去,可能存留某些结晶水,有机物挥发逸失,但不能完全分解。
重碳酸盐均转为碳酸盐,部分碳酸盐可能分解为氧化物及碱式盐。
某些氯化物和硝酸盐可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