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模数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C 排涝模数计算
时间:2006-11-03 来源:作者:
排涝模数主要与设计暴雨历时、强度和频率、排涝面积、排水区形状、地面坡度、植被条件和农作物组成、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河网和湖泊的调蓄能力、排水沟网分布情况和排水沟底比降等因素有关,可根据排水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用下列公式计算。
C.0.1经验公式法。
平原区设计排涝模数经验公式:
q=KR m A n (C.0.1)
式中 q——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R——设计暴雨产生的径流深(mm);
A——设计控制的排水面积(km2);
K——综合系数(反映降雨历时、流域形状、排水沟网密度、沟底比降等因素);
m——峰量指数(反映洪峰与洪量关系);
n——递减指数(反映排涝模数与面积关系)。
K、m、n应根据具体情况,经实地测验确定。
C.0.2平均排除法。
1平原区旱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1)式中 q d——旱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T——排涝历时(d)。
2平原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2)式中 q w——水田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P——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mm);
h1——水田滞蓄水深(mm);
E T′——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mm);
F——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mm)。
3平原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3)
式中 q p——综合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 d——旱地面积(km2);
A w——水田面积(km2)。
4 圩区内无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4)
式中 q j——泵站向外河机排的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排水区总面积(km2);
h2——河网、沟塘滞蓄水深(mm);
A2——河网、沟塘水面面积(km2);
h3——旱地及非耕地的初损与稳渗量(mm);
A3——旱地及非耕地面积(km2);
E w——历时为T 的水面蒸发量(mm);
A1——河网、沟塘及水田面积(km2);
t1——水泵在d内的运转时间(h)。
5圩区内有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自排区的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5)式中 q z——圩区内自排区的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A s——圩区内自排区面积(km2)。
6圩区内有较大湖泊、洼地作承泄区时,抢排与排湖的机排设计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C.0.2-6)
式中 q y——泵站向外河抢排与排湖的机排设计排涝模数(m3/s·km2);
q q——圩区内抢排区设计排涝模数(m3/s·km2),可按公式(C.0.2-4)计算,但式中A应改为Aq;
A q——圩区内抢排区面积(km2);
h q——圩区内湖泊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水深(mm);
A h——圩区内湖泊死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平均水面面积(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