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分析

合集下载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方面,主要集中在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等方面;而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比较高。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更倾向于消费高端产品和服务,而农村居民更注重基本生活消费。

影响因素分析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因素。

提出了消费结构调整建议,如加强金融支持农村消费、推动城镇居民多样化消费等。

在结论部分总结出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政策制定和市场发展的启示。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更全面了解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比较分析、影响因素、调整建议、结论总结、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改变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观念也越来越国际化和多元化,消费结构逐渐向高端化和品质化发展。

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较为保守,消费结构仍然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导。

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差异明显,不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也反映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不同。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本文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消费结构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转轨提供参考,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部分结束。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研究所取得的目的和意义。

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消费政策。

通过对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居民群体的消费倾向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

论文百事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2005年约达 3.22?s1。

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

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

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论文报告:关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一、引言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政策和措施五、结论六、参考文献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

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加强城乡发展平衡,但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城乡收入差距不仅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而且还会限制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内容。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水平差异大。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城镇居民为42467元,农村居民为1663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15000元。

2.就业机会差异大。

由于城市化发展不均,很多农民无法进入城市工厂和服务业就业,依然只能从事农村传统产业,而农村劳动力的机会也只是农业和部分简单加工业。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区别巨大。

城市居民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服务较少。

4.教育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教育和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往往缺乏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并且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以上类别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是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种趋势既威胁到城乡居民的生计,也加剧了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包括结构性因素和非结构性因素两个方面。

1.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农村发展滞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不断地扩大。

2.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差异。

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享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和培训机会,从而在工作中具备了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

消费力的地域差异:城乡消费行为之比较分析

消费力的地域差异:城乡消费行为之比较分析

城乡地区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需求差异:城市居民普遍享受着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

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注重时尚潮流、品牌认知和个性化体验。

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需求也相对简单和实用。

农村消费者更注重物价性价比和基本生活所需,如食品、日用品和农业资产。

2. 消费结构差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同,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

城市居民更愿意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教育、旅游、娱乐等消费领域。

他们可能更频繁地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购买高端电子产品和奢侈品。

而农村居民则更多关注农业、养殖、家庭装修等与农村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领域。

3. 渠道选择差异:城市居民可以利用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购物。

电商平台、购物中心和专卖店等供应链完善的销售渠道满足了城市消费者快速、便捷购物的需求。

农村居民由于交通条件和网络覆盖的限制,更多依赖本地的传统市场和小型零售店进行购物,并且更频繁地采用实物货币支付。

4. 消费观念差异:城市居民普遍接受了更开放、国际化的消费观念,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社交形象的展示。

他们更注重品牌、时尚、个性化和环保意识。

而农村居民则更看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更关注产品的耐用性和物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城乡地域差异正在逐渐减少。

例如,一些二三线城市和新兴城镇的消费行为已经开始趋同于大城市。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广泛的消费选择和渠道,并逐渐缩小了城乡消费行为的地域差异。

总的来说,城乡地区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这是由于收入水平、消费需求、产业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城乡消费行为的差异也在逐渐减少。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引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2.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2.1 收入差距整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呈现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均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根据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每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家庭。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教育背景的影响: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通常受益于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居民受制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因此往往收入较低。

•高技能劳动力流失: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城市工资的上升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由于其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工作,而城市中的高薪岗位则通常由具备高技能的人员担任。

2.2 地区差异除了城乡收入差距,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较低。

3. 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3.1 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流动和就业自由,使农村居民在城市中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机会。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3.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

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在一些名校和一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由于教育水平与收入直接相关,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居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贫富分化在加剧,已经引起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伴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到公平与效率原则的贯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全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是政府日常工作的中心。

研究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就应该在保证城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重视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保持城乡协调发展;如果城乡收入差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应重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城乡收入差距基本合理,以带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避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对经济增长的收敛作用。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以及原因分析是国家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前提,关系到社会和谐安定,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的趋势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照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入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15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3.315:1。

此外,2007年、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幅,也体现出一增一减的剪刀差。

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个1.8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增长14.5%,实际增长8.4%。

2007年农村居民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巧,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2008年比上年增长15%。

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模式分析

吉林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模式分析
关键 词 : 消费 函数 ; 尔曼滤 波; 变参数 卡 时


引 言
制 的改革 . 而这 些 改革 在 2 然 0世 纪 9 0年代 后 半期 又遭 遇
自凯 恩斯 提 出绝 对 收入 理 论 以来 . 费 函数 的研 究受 消 到了越 来越 多学 者 的关 注。 恩斯 认 为 , 短期 内 。 响个 凯 在 影
= l + 十


() 6
入在 一生 中可 能 出现 较大 的 波 动 ,但在 理 性 预期 假 设下 .
个 典 型 的个 人 通 常会 试 图使 其 整 个 一 生 的 消 费处 于平
生 的 收 入 而 不 是 现 实 收 入 来 规 划 其 消 费 路 径 Nhomakorabea(
= 0 p
稳状 态 。因而 , 为一 个 理 性 的消 费 者会 根 据 他所 预期 的 作
逐 渐 减 少 , 即参 数 B 将 随 着 收 入 的 增 加 具 有 不 断 下 降 的 。
考虑 到 消 费 函 数 中 边 际 消 费倾 向可 能 存 在 时变 的特 征 。 文 将 由 式 ( ) 示 的 消 费 函数 扩 展 为 如 下 的 时变 参 本 1表
数模 型 :
趋 势 。然 而 . 对收 入 理论 却 无法 解 释储 蓄率 的 长期 稳定 绝 性, 因而逐 渐被 相对 收 入理 论 所取 代 。相对 收 入理 论 认 为 消 费支 出不 仅受 自身 收入 的影 响 . 且 也受 周 围人 的消 费 而 以及 消费者 个人 消费 习惯 的 影 响。 对收 入假 说 可用 如下 相
的消 费函数 近似 表示 :
c E Y+ c1 I 。 + () 2 尽 管依 据 相 对 收 入 假 说 的 消 费理 论 对 绝 对 收 入理 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日益凸显。

城市的繁华和发展,与农村的贫困和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城市居民在工资收入、教育医疗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享有更多的优势,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落后的基础设施、缺乏教育医疗资源等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教育医疗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收入水平差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异是城乡生活水平差异的主要体现之一。

一方面,城市居民由于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因此收入相对较高。

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农业和临时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村居民的两倍以上。

收入水平差异带来的问题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则受到限制。

收入水平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育医疗资源差异城乡居民的教育医疗资源差异也是导致城乡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优质,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农村居民面临着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足和教育质量低的问题。

其次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医院设施齐全,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条件艰苦,导致了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不平等。

教育医疗资源差异带来的问题是城乡居民的素质和健康水平差异。

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健康水平较好,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教育质量低、医疗条件差的问题。

这种差异也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生活环境差异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差异也是城乡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体现。

城市的环境相对较好,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便利。

农村的生活环境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条件艰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16元增长到40621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其中,工资性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减少,房地产租金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这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两个方面始终占据着消费支出的主要份额。

同时,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支出等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和高品质消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矛盾。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仍然依靠工资性收入;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并多样化,尤其是高端、质量优良的消费品消费逐年增长。

可以预见,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可能会增加未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城镇地区的生活方式差异越来越小,但仍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对比,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首先,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城镇居民的水平以下。

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更少,因此他们的消费能力限制了其购买力。

农村居民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例如交通费用、学费等,这些因素也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消费水平。

其次,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存在差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对于房地产、汽车等大型耐用品的需求增加,而农村居民对这些物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此外,农村居民在食品和烟酒方面的支出较高,这反映了农村居民对于基本生活需求的关注。

此外,农村居民在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也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不足,农村居民往往需要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在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居民往往需要将子女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这些额外费用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是负担较重的,因此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消费支出相对较低。

另外,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农村居民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在购买商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廉价产品。

相比之下,城镇居民更注重品牌、时尚和舒适感,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

这种消费态度的差异也导致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不同。

总结起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与城镇居民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和资源分配等因素引起的。

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解决这些差异的关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可以逐步缩小农村与城镇居民消费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政策建议一、前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大的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而落后的农村经济与发达的城市经济,不同的工资体系,都是导致收入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

为了提高民生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进行努力。

本文将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现状以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1. WTO加入后,在国际市场加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地区各地的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居民获得的财富远远超过了农村居民。

2. 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对教育、科技等的支持都比较完善。

而乡村地区因为经济落后,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科技等都相对滞后,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

3. 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工业等经济制度相对落后,缺乏对农民创造收入和富裕的有效支持。

以上三点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3:1,大都市与农村的差距更是高达3倍以上。

具体数据如下: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39,11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4,617元,占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11%和30.89%。

从职业群体来看,城市居民的工资水平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则以农民为主,收入往往较低。

此外,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就业机会多,因此城市居民仍然拥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

四、政策建议1.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特别是农村道路、电力、水利等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明显的作用。

2. 实施农村发展战略,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尤其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人口的流入,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据统计,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16,021元,这一巨大差距的产生背后隐藏着哪些原因?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制度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在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的资源配置是较为有限的。

例如,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是农村居民难以获得的。

再加之,农村居民更多的是靠农业收入为主要生计来源,但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安排,农村居民的土地收益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其需求,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

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以及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例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这些政策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但由于落地执行不到位、财政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许多政策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产业发展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还与产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第三产业为例,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其在城市的覆盖率较高,这意味着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薪职业。

而在农村地区,主要的就业岗位主要以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为主,这些行业的薪酬普遍较低,机会也较为有限。

因此,如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农村地区的产业品质和附加值,是打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教育水平的差异教育是影响人才发展和收入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高素质人才多,动脑筋的人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处理高智商工作的机会多,所以,城市的平均薪水水平比较高。

SPSS数据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分析

SPSS数据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分析

SPSS数据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分析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一种用于数据分析和统计的软件。

在本次数据分析中,我们将使用SPSS来分析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要分析的数据集。

该数据集应包含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数据,并按省份进行分类。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使用SPSS来执行一些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对于这些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使用SPSS的描述性统计功能。

通过选择“统计”菜单下的“描述性统计”选项,我们可以指定要计算的统计指标和变量。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选择人均收入作为变量,并勾选“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选项。

运行之后,SPSS将输出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SPSS的相关性分析功能来探索我国各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可以用于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通过选择“分析”菜单下的“相关”选项,我们可以指定要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变量。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选择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作为变量。

运行之后,SPSS将输出相关系数和p值,用于确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除了通过统计指标和相关性分析来了解数据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SPSS的可视化功能来更好地理解数据。

通过选择“图表”菜单下的“散点图”选项,我们可以生成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散点图。

这将帮助我们看到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分布情况,并可能发现一些趋势或异常值。

最后,在我们完成了数据分析后,我们可以使用SPSS的报告功能来生成一个简单的报告,概述我们的分析结果和发现。

通过选择“报告”菜单下的“自动报告”选项,我们可以选择生成的报告样式和内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包括统计指标和相关系数的结果,以及散点图的图像。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统计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统计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统计分析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就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一、收入差异的概念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指的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

从思想层面讲,城乡收入差距也是表现出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迁。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成因分析1、体制因素从体制上来讲,城市居民占据了市场集中的地位。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好像聚集在城市。

故市场位置的不同带来的资源影响,经济特权、人际关系、房价和房租等因素都会形成现实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

2、技能和资本从职业技能上来看,由于城市的停留及资源上的聚集城市居民的职业技能多样性相对较高,由此也导致了相对高的薪酬与收入。

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城市居民更加容易接触到投资,这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

3、教育和科技在教育资源方面,城市居民拥有相对更多的机会进行高等教育,这在就业市场上也带来了明显的优势。

此外,科技的普及和技术进步帮助了人们获得合理收益和薪水,城市居民受益更大。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统计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统计,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68元,同比增长6.2%,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03元,同比增长6.6%。

比较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9倍,而最高人均收入城市与最低城市的差距则高达9倍以上。

四、收入差异的负面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也反应了当前的社会贫困现状。

收入差距大不仅仅是造成了贫困现象的直接根源,更是导致了长期的不平等和社会的不公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公共利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均衡资源分配的问题,各方面的资源向城市居民集中, 乡村居民的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障; 其次是贫困问题, 尽管政府推出了多项扶贫政策, 但仍然有许多贫困困境难以解决。

五、收入差异的应对措施为了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异问题,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1、加强教育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以此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的知识水平,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提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构建和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总量迅速增加。

在收入来源多元化、生活质量现代化的同时,使人忧心的是:城乡差别却愈来愈大。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整个经济发展速度,并带来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一、我国城乡差别状况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由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水平不断变化,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即“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趋势。

从动态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在八十年代初期呈现快速下降之势。

1980年城乡收入比率为2.497(农村为1),1985年就下降到了1.859,但从1985年起,我国城乡收入比率由1985年的1.859扩大到1989年的2.284、1995年的2.715、1999年的2.649,最近两年的2.899和3.1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民却没有。

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要达到4倍、5倍,甚至6倍。

由表中资料可知,虽然我国城乡差别呈周期发展态势,但总体趋势是不断扩大的。

以2002年为例:(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

(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明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对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

一、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城乡收入差距目前在我国依然十分明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高于农村居民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相差达到2.6倍以上。

2.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职业分化显著当前,城镇居民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如金融、服务业、商贸等高收入行业;而农村居民则主要从事第一、第二产业,如农业、林业、渔业、手工业等低收入行业。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差距非常明显,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

3.教育水平与收入差距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国家整体更为集中,同时城市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更为发达,城市居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更多,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更具备竞争力,更容易获得高收入的工作。

二、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户籍制度的限制户籍制度使城乡居民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歧视,这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镇的户籍制度开放程度不高,使得农民难以到城市发展就业,并且农民进入城市就业之后,要比城市居民付出更多的沉没成本。

2.农村地区教育和卫生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给农民家庭的发展和成员的职业提升带来不小的障碍,导致很多优秀人才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

3.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农村完善得多,包括房屋、交通、水电气等方面,这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生活的舒适性和便利程度。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大增加了城市的成本,城市居民的收入也随之提高,但农村人口很少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待遇。

4.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经济更加发达,其要素市场竞争更强烈,对人才的需求和薪酬水平相对较高。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农村的田园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各种现代化设施和便利条件的提升,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文将从收入水平、教育医疗资源、生活环境等方面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参考。

一、收入水平差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首要表现就是收入水平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约2.5倍。

收入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生活水平差异。

城镇居民由于收入更高,有更多的财力去购买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而农村居民则更多地面临着物质生活的困难。

二、教育医疗资源差异教育医疗资源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高品质的学校和医院比比皆是,而在农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却相对匮乏。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显示,城市医院床位拥有量为5.6张/千人,而农村只有2.5张/千人。

这意味着,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在教育方面,城市的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着大量家庭选择将子女送往城市求学,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这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

三、生活环境差异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差异也是城乡生活水平差异的重要表现。

城市的繁华和便利设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但也伴随着噪音、空气污染等问题。

而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通常更加清新、安静,但同时也会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问题。

尤其在偏远的山区和村庄,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得不到保障。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土地流失、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的实证分析2023-10-30contents •引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目录01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有显著影响,缩小收入差距对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探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不同收入层次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并运用实证方法检验收入差距与消费支出的关系。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贡献由于数据来源和时间限制,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限制研究贡献与限制0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绝对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差距收入来源结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导致相对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城镇居民多元化收入来源,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等生产活动。

03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0201影响因素分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影响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

政策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差异。

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影响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教育水平农业和非农产业的结构和比重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

产业结构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支出增加,但消费占收入的比重逐渐降低。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随着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群体对奢侈品的需求增加,而低收入群体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难以满足。

消费结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分析一)问题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也持续增长.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9%, 比世界平均增长速度快了6.5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消费水平并没有相应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2005 年, 全国普通收入者的年平均收入为3899.5 元,而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维持在50%-60%, 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近70%的水平.而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平常,消费的差距也在加大。

研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不同分析农村与城市的情况可以给予国家政策的一些建议的依据。

二)理论模型的综述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就被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C = C(Y) 对凯恩斯消费理论, 其他经济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了相对收入理论,即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平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 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以及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文主要对该地区消费支出(应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并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在得到该地区消费支出与主要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后,据模型方程中的因素系数大小,分析因素对其影响水平。

通过对比得出差距。

三)理论模型的设定影响消费的因素比较多,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大小和资料的可比以及预测模型的要求等方面原因,本文选择收入指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在这个指标中, 收入能够促进消费的增长, 但是过多的消费也会减缓经济的发展; 收入的多少有利于国内消费总值的增长。

因此, 上述解释变量的选取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原因, 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外还有很多.例如:就业情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都可能对居民的消费有影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还是居民收入,虽然这些因素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还有的在运用截面数据与时间数据的差异并不大. 因此这些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 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到随机扰动项中.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被解释变量Y为了能真实有效地分析该地区消费现状,特意对该地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对被解释变量Y对解释变量X作回归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Y1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7:41Sample: 1980 2006Adjusted R-squared0.998143 S.D. dependent var836.6659 S.E. of regression36.05556 Akaike info criterion10.07919 Sum squared resid32500.08 Schwarz criterion10.17517 Log likelihood-134.0690 F-statistic13975.161)图示检验法绘制和的散点图如上,大部分点都落在一三象限,表明随机误差项存在着正自相关2)DW检验DW=0.744042 =1.316 =1.4690<DW<所以误差项存在正相关3)高阶检验Date: 12/13/10 Time: 18:20Sample: 1980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7Autocorrelation Partial Correlation AC PAC Q-Stat Prob. |***** | . |***** |10.6090.60911.1600.001 . | . | ****| . |20.043-0.52111.2170.004.**| . | . |* . |3-0.2190.12612.7850.005. *| . | . |* . |4-0.1160.11513.2400.010. | . | . | . |50.065-0.03713.3890.020. |* . | . | . |60.1420.06314.1450.028. |* . | . | . |70.1230.06014.7400.039. | . | . | . |80.051-0.03714.8470.062跟0.5比较看出存在一阶正自相关自相关的补救Dependent Variable: E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8:22Sample(adjusted): 1981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6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E(-1)0.6258090.158100 3.9583250.0006R-squared0.385003 Mean dependent var0.733862 Adjusted R-squared0.385003 S.D. dependent var35.84523S.E. of regression28.11045 Akaike info criterion9.547862Sum squared resid19754.94 Schwarz criterion9.596251Log likelihood-123.1222 Durbin-Watson stat 1.382049=0.625809Dependent Variable: Y1-0.625809*Y1(-1)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8:25Sample(adjusted): 1981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6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20.885999.758202 2.1403530.0427X1-0.625809*X1(-1)0.7835740.01289560.766270.0000R-squared0.993542 Mean dependent var506.3868 Adjusted R-squared0.993273 S.D. dependent var348.3121S.E. of regression28.56730 Akaike info criterion9.616206Sum squared resid19586.18 Schwarz criterion9.712983Log likelihood-123.0107 F-statistic3692.539Durbin-Watson stat 1.396128 Prob(F-statistic)0.000000 = 20.88599 =0.783574=20.88599/(1-0.625809)= 55.81639 =0.783574=55.81639+0.783574利用EVIEWS软件,用OLS方法估计得(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分析)Dependent Variable: Y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7:42Sample: 1980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3Excluded observations: 4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465.6624167.7030 2.7767090.0113X20.9094730.02995530.360840.0000R-squared0.977725 Mean dependent var4559.739 Adjusted R-squared0.976665 S.D. dependent var3130.129S.E. of regression478.1545 Akaike info criterion15.26069Sum squared resid4801267. Schwarz criterion15.35942Log likelihood-173.4979 F-statistic921.7804Durbin-Watson stat0.150495 Prob(F-statistic)0.000000估计回归模型为得=465.6624+0.909473=465.6624 =0.909473t= (2.776709) (30.36084)0.977725 =0.976665 F=921.78041、经济意义检验:=465.6624 说明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必要支出为人均465.6624 元,即使没有收入来源,生活的必要也会使居民借款消费等等,满足经济意义,=0.909473说明人均收入每增加一元,消费平均增加0.909473。

这与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理论相符,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2、拟合优度和统计检验:由上可知:0.977725 ,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76665 ,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F=921.7804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收入变量确实对消费有显著影响。

由于模型中只涉及一个解释变量所以没有多重共线性。

可以看到, 所有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拟合优度非常高,方程的显著性也非常好。

所以该模型通过了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

因此,收入对消费有较大影响。

自相关检验1)图示检验法2)DW检验DW=0.150495 =1.316 =1.4690<DW<所以误差项存在正相关3)高阶检验Date: 12/13/10 Time: 18:54Sample: 1980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3Autocorrelation Partial Correlation AC PAC Q-Stat Prob . |****** | . |****** |10.8110.81117.2090.000 . |***** | . *| . |20.606-0.15227.2810.000 . |*** | . *| . |30.395-0.14731.7550.000 . |* . | .**| . |40.148-0.25632.4200.000 . *| . | . *| . |5-0.076-0.14032.6030.000 .**| . | . *| . |6-0.259-0.11134.8700.000 ***| . | . | . |7-0.371-0.00739.8220.000 ****| . | . *| . |8-0.459-0.15247.9150.000存在正自相关自相关补救Dependent Variable: E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8:41Sample(adjusted): 1986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1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E(-1)0.9764910.09291910.509060.0000R-squared0.845668 Mean dependent var37.32765 Adjusted R-squared0.845668 S.D. dependent var472.4428S.E. of regression185.5996 Akaike info criterion13.33151 Sum squared resid688944.0 Schwarz criterion13.38125 Log likelihood-138.9808 Durbin-Watson stat0.778912=0.976491Dependent Variable: Y2-0.976491*Y2(-1)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3/10 Time: 18:43Sample(adjusted): 1986 2006Included observations: 21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119.483869.27974 1.7246580.1008X2-0.976491*X2(-1)0.7059670.0934527.5543190.0000R-squared0.750223 Mean dependent var562.1170 Adjusted R-squared0.737076 S.D. dependent var330.3689S.E. of regression169.4002 Akaike info criterion13.19280 Sum squared resid545232.1 Schwarz criterion13.29228Log likelihood-136.5244 F-statistic57.06774Durbin-Watson stat0.945049 Prob(F-statistic)0.000000= 119.4838 =0.705967=119.4838/(1-0.976491)= 5082.471 =0.705967=5082.471+0.705967综合分析:居民的年均收入对消费水平确实存在影响.,消费与收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消费相应减少.所以,在同等的增收水平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最终消费越高.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市居民,因为农村居民局限于必需品消费,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还高,这就是地区贫富差距,政府应该采取某种政策降低这种不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