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程序文件(测量系统分析)
TS16949实验室手册--MSA测量系统分析工作内容及步骤
TS16949实验室手册--MSA测量系统分析工作内容及步骤7.7.1 测量系统分析前的准备7.7.1.1 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均值和极差法等。
7.7.1.2 确定评价人、评价的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
7.7.1.3 进行评定时对评价人的选择应从从事该仪器的人中选定。
7.7.1.4 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能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
因为每个零件将被测量若干次,因此必须对每个零件编号以便于识别。
7.7.1.5 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一。
例如:如果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
7.7.1.6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仪器)在按照规定的测量步骤测量特性尺寸。
a. 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分布。
b. 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零件的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
但是,进行分析的人应知道正在检查哪一零件,并相应记录下数据,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评价人B,零件4,第二次试验等。
c. 在设备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
如果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
d. 分析工作应由质保部及各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
e. 每位评价人应采用相同方法及步骤来获得读数。
7.7.2 评价测量系统时,需要确定的三个基本问题。
7.7.2.1 需要评价的测量系统有无足够的分辨力;7.7.2.2 需要评价测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在统计上保持一致;7.2.3 这些统计性能在预期限范围内是否一致,并且用于过程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
7.7.3 测量系统存在的误差7.7.3.1测量系统的误差的类型有以下五种:a.偏移b.重复性c.再现性d.稳定性e.线性示意图:图偏倚图重复性图再现性图稳定性图线性1 图线性2(变化的线性偏倚)7.7.3.2偏移引起的变差a. 为了在过程范围内指定的位置确定测量系统的偏倚,就必须得到一个可接收的基准值。
b. 基准值可以通过对一个基准件进行精密测量得到。
TS16949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龟形图过程识别:过程 区分 顾客导向过程 管理过程 支持过程过程关联图使用什么方式? (材料/设备/装置) 计量设备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计量管理员、检验员、采购员输入 要求是什么? 量检具的周期检定计划、 量检具履历、控制计划、 PFMEA 过程名称 量检具管理过 程输出 (要交付的是什么?) 确保一直在使用正确的、 合格的量检具; 测量系统 分析报告如何做? (方法/程序/技术)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MSA 控制程序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测量/评估) 计量器具周检率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1.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评价测量系统的适用性,保证满足产品特性的测量需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所有测量设备的测 量系统分析。
3.引用文件 QP-4.2-02 QP-7.6-01 4.术语和定义 MSA:指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 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倚(准确度) :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 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 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 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 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 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 测量值总变差。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盲测: 在实际环境下, 在操作者事先不知道正对测量系统进行评定的条件下, 获得的测量结果。
5.职责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德信诚培训网5.1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制定:质管部。
TS16949实验室管理程序
序号
项目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1
PVC伸长率测试
(老化前、老化后)
拉力试验机
老化试验箱
电子天平
XL-50A(0.1N~250N)
40L-B(0~200℃/±2℃)
0-2100g(0.01g)
2
PVC抗张强度(老化前、老化后)测试
3
导体电阻测量
直流电阻电桥
Q757(0.0001~9.9999Ω)
4、不良率管制图(P chart);案例分析+案例练习
5、不良数管制图(Pn chart);案例分析+案例练习
四、管制图的信号解释、制程异常的判断、案例分析
五、过程变差分析(4M1E)
六、SPC与DMAIC循环、案例分析
七、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性能指数
八、Ca、CP、CPK、PP、PPK的计算、案例练习
4.8.2 实验室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进行试验,做好记录,并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后应出具试验报告。
4.8.3设备仪器的校准按《监控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4.9 实验室试验和校准方法
4.9.1实验室的试验和校准,应采用现行的国际或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若有必要使用标准以外的方法时,必须征得顾客同意。
5、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指数Ca 、CP、CPK、PP、PPK
二、过程控制与过程改进、案例分析
三、管制图的实际应用
1、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bar-R chart);案例分析+案例练习
2、平均值与標准差管制图(X-bar-S chart);案例分析+案例练习
3、中位值与全距管制图(X~-R chart);案例分析+案例练习
最新ISO_TS16949五大工具-精华版精品课件
3.过程设计 和开发
1.包装标准 2.产品/过程质量 体系评审
3.过程流程图 4.场地平面图 5.特性矩阵图
6.PFMEA 7.试生产控制计划 8.过程指导书
APQP各阶段(过程)输入输出
• 产品和过程确认:
1.包装标准 2.产品/过程质量 体系评审
3.过程流程图 4.场地平面图 5.特性矩阵图
6.PFMEA 7.试生产控制计划 8.过程指导书 9.MSA计划 10.PPK研究计划 11.包装规范 12.管理者支持
持续改进过程循环的各个阶段
1、分析过程 · 本过程应做些什么? · 会出现什么错误 · 本过程正在做什么? · 达到统计控制状态? · 确定能力
计划
实施
计划
2、维护过程 · 监控过程性能 · 查找偏差的特殊
原因并采取措施
实施
措施
研究 措施
研究
计划 措施
实施
研究
3、改进过程 · 改进过程从而更好地
理解普通原因变差 · 减少普通原因变差
有多好?
工具三: SPC
• 有反馈的过程控制系统模型
过程的呼声
人
统计方法
设备
我们工作
材料 方法
的方式 /
产品或 服务
资源的融合
顾客
环境
输入
过程 / 系统
识别不断变化的
输出
需求和期望
顾客的呼声
SPC基本原理
1.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A:产品质量有变异 B: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 2.对异常因素分类和控制 3.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 4.预防为主
线性
❖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MSA分析
常用方法简介:
MSA
5.2确定偏倚的指南 确定偏倚的指南5.2确定偏倚的指南-数值法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 仪器磨损 维修 仪器磨损—维修 – 仪器所测量的特性有误 – 仪器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 对校准程序进行评审 仪器没有经过适当的校准—对校准程序进行评审 – 评价者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 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 评价者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 审
1、什么是测量系统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 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 关系。 关系。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测量过程: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特性进行评 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估,其所使用的仪器、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人员、软件及环境的集合, 人员、软件及环境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 程。 测量系统分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与计数型测量系统
5.1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控制图分析法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
5.1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控制图分析法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判定: 判定: 根据标准控制图进行分析, 根据标准控制图进行分析,如均值与极差图无 异常则判定稳定性合格
5.1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控制图分析法 确定穩定性的指南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如果参考标准是 0.80mm. 过程变差为0.70mm = 0.75 Bias = 0.75-0.8= -0.05
10
∑
X
% Bias=100[0.05/0.70]=7.1% 表明 7.1% 的过程变差是偏倚 BIAS
测量系统分析(MSA)
0.005
0.99
0.005
PV=5.15σ
过程变差PV示意图
MSA--温林华 13
有些资料上把偏倚称为准确度,把变差称 为精度,高质量的数据准确度和精度都要 高; 下面的四个图例说明偏倚和变差大小的 状态
偏倚小、变差小 偏倚大、变差小 偏倚小、变差大 偏倚大、变差大
MSA--温林华 14
三、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PPAP中的重要资料。 正确的选择与运用测量系统,能保证以较低
的成本获得高质量的测量数据。
MSA--温林华 3
ISO/TS16949:7.6.1 测量系统分析
为分析各种测量和试验设备系统测量结 果存在的变差,应进行适当的统计研究。此 要求应适用于在控制计划提出的测量系统。 所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与顾客关于 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 顾客的批准,也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和接收 准则。
MSA参考手册的目的
提供测量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主要关注的是对每个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 作为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附属文件; 在呈报PPAP的实际应用中,具体应用需要顾客批准。
MSA--温林华 6
二、 几个基本概念
测量:赋值(或数)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 关于特性的关系。 赋值过程为测量过程,而赋予的值为测量值。
观测的平均值位于 量程较高部位
在量程内对测量系统的偏倚要求
大量程
MSA--温林华 39
四、通用指南
评定前的两个步骤: 验证在适当的特性位置正在测量正确的变量:
的。 图2 为一张潜在的变差源因果图,可作为研究测
量系统变差源思考的起点。
MSA--温林华 20
TS16949程序文件:MSA控制程序完整版
TS16949程序文件:MSA控制程序完整版1、目的本程序的目的在于规范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方法和流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产品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控的测量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量具、测量设备、测试仪器等。
3、职责31 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 MSA 计划,并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32 各使用部门负责提供测量系统的相关信息和协助质量部门进行MSA 工作。
33 计量部门负责测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术语和定义41 测量系统:是指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42 重复性:是指由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43 再现性:是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4 稳定性:是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5 线性:是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5、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51 新购入的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
52 测量设备经过维修、校准后。
53 产品的测量特性发生变更时。
54 顾客有特殊要求时。
6、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工作61 确定需要进行分析的测量系统和测量特性。
62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样本数量。
63 准备所需的测量设备和样本零件,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7、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71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稳定性分析线性分析7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大样法8、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R&R)81 选取 10 个代表过程变异的样本零件。
82 选择 3 名测量人员,每名测量人员对每个零件测量 3 次。
83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84 计算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变差。
TS16949-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PPT 58张)
位置和宽度
标准值
位置
位置
宽度
宽度
理想的测量系统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
• 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 • 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
• 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 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 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所应具有的特性
•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 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 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
•
第二阶段: 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 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见的量具R&R分析是其中的一种试验型式。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作业步骤: (1)确定M名操作者A、B、C……,选定N个被测零 件,按1、2、……,编号。被选定零件尽可能反映 整个过程的变差。 (2)测取数据:A以随机顺序测取所有数据并记录 之,B、C在不知他人测量结果的前提下,以同样方 法测量各零件的数据并记录之。 (3)再以随机顺序重复上述测量r次(如2~3次)
( 6 ) 求各零件均值中最大值
R P = MaxX
j
与最小值之差,认为
j
MinX
(6)结果分析
• 以下计算的变差均以99%的正态概率为基础,即变差 =5.15σ • 重复性
EV
= R × K
1 1
当试验次数 r = 3,K
1
r = 2,K = 3 . 05
= 4 . 45
(6)结果分析
重复性示例:
评价人 1 零件试验 1 2 3 平均值 极差 1 217 216 216 216.3 1.0 2 220 216 218 218.0 4.0 3 217 216 216 216.3 1.0 4 214 212 212 212.7 2.0 5 216 219 220 218.3 4.0 X 216.3 1 216 219 220 218.3 4.0 子组内观察次数 2 3 m 2 1.41 1.28 1.23 1.21 2 216 216 220 217.3 4.0 D3 0 0 g 5 6 7 8 m 2 1.19 1.18 1.17 1.17 评价人 2 3 216 215 216 215.7 1.0 4 216 212 212 213.3 4.0 5 220 220 220 220.0 0.0
TS16949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龟形图过程识别:过程 区分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过程关联图使用什么方式? (材料/设备/装置) 计量设备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计量管理员、检验员、采购员输入 要求是什么? 量检具、量检具的使用说明 书、 量检具的周期检定计划、 量检具履历、控制计划、 PFMEA 过程名称 量检具管理过 程输出 (要交付的是什么?) 确保一直在使用正确的、 合 格的量检具;检定的证书、 检定的记录、 测量系统分析 报告如何做? (方法/程序/技术)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MSA 控制程序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测量/评估) 计量器具周检率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1.目的 本程序的目的是对监视和测量装置(亦称计量器具)进行控制,确保其与要求的测量能 力相一致,保证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3.引用文件 QP-7.6-02 4.术语和定义 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 部工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 值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计量器具: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专 用测量设备,统称为计量器具。
5.职责 5.1 质管部(计量部门)职责: 对本程序执行负管理责任,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校准和管理。
5.2 生产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5.3 使用单位职责: 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对失准计量器具已检验和 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必要时对产品进行追溯、验证。
6.工作流程和内容 6.1 使用单位选择、配备监视和测量装置(亦称计量器具)的原则是根据生产工艺过程要求, 提出所要采购的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等技术指标,保证该计量器具的准确度至少小于 被测工件、器具公差范围或最大允许误差的 1/10,且保证测量效率满足生产要求。
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
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TS16949五大工具解析与运用笔者从事了多年的TS16949认证咨询和培训工作,积累了一点实践经验和心得,尤其在TS16949五大工具方面。
我静心梳理成篇,以便跟大家一起分享。
TS16949中的五大核心工具,是指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FMEA (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 、PPAP (生产件批准程序)。
它们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QS-9000标准开发的质量保证参考手册,实践证明其在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成效,所以在ISO/TS16949:2019技术规范中被推荐使用。
当然,若您的客户对此有特殊要求时,首先应落实客户的特殊要求。
换句话说,客户没有特殊要求时,就应当运用以上五大核心工具的方法进行质量策划和控制。
在分别介绍这五大核心工具之前,简单梳理一下这五个工具之间的关系。
按照工具的使用时机先后排序,其顺序应为:APQP 、FMEA 、MSA 、SPC 、PPAP 。
APQP 统括了其他的四个工具,PPAP 可以认为是对其前面四个工具结果的总结和梳理,向客户提供书面的证据以表明已经正确理解了客户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A P Q P (先期产品质量策划)● 内容简介:针对新的或变更的产品设计、新的或变更的制造过程设计,提供一种产品质量策划的结构性方法,对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设计进行管理,确定产品达到顾客满意所需的步骤,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产品。
质量策划的目标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可靠性。
一个完整的APQP 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计划和确定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和过程的确认,反馈、评定及纠正措施。
对于没有产品设计开发责任,仅限制造或提供专项服务(如热处理、表面处理、装配等),“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无需考虑。
● 实施要领:基于企业生产实际、产品和制造过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客户及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参照APQP 手册的要求,开发适合本企业生产实际、产品和制造过程特点的简单有效的APQP 过程。
测量系统分析详述
参考值
参考值也称为可被接受的参考值或基准值。 它是一个人工制品值或总效果值用作约定的比较基 准值。该参考值基于下列各值而定:
由较高级(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的测 量设备得到的几个测量平均值确定。
法定值:由法律定义和强制执行。
参考值(续) 理论值:根据科学原理而得。
给定值:根据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实验工作(由 可靠的理论支持)而得。
真值的总结
√物品的实际值
√未知的和不可知的
分辨力(DISCRIMINATION) 指一个测量仪器对标准测量单位可再分的程度 1:10经验法则
鉴别力(RESOLUTION) 指一个测量仪器监测出被测量量的变差的能力
分辨力(续)
1:10经验法则
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至少是被测量范围的 十分之一。
偏倚是对同样的 零件的同样特性, 真值(基准值) 和观测到的测量 平均值的差值。
稳定性(或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 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
测量总变差。换句
话说,稳定性是偏
倚随时间的变化。
线性 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
的不同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 大小的变化。 线性的总结 √整个正常操作范围的偏倚改变 √整个操作范围的多个并且独立的偏倚误差的相互 关系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期望包括一个参数的真值的值的范围(在希望的概 率情况下叫置信水平)。
统计检定时,常常取用置信水平=95%时,表示 ±1.96的范围。
GRR或量具R﹠R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 成的估计,换句话说,GRR等于系统内部和系统之 间的方差的总和。
σ σ σ GRR ²= 再现性²+ 重复性²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的分析管理。
3.引用文件
ISO/TS16949: 2002《质量管理体系一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 2000的特殊要求》。
4.术语
a)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b)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值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c)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d)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e)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5.职责
5.1质量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计划(MSA归口管理。
5.2技术开发部负责编制控制计划。
5.3APQP小组负责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具体实施。
6.工作流程
7.支持性文件
无
8.记录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流程图
控制计划。
TS16949五大工具之间的关系
IATF(国际汽车行动组织)为了推动TS16949标准的理解和运用,专门出版了五大核心工具应用指南,以此来推动五大工具的应用和推广。
本期就五大工具向各位同仁作简要介绍。
TS16949五大核心工具简介:1、统计过程控制(SPC)SPC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实施SPC的目的:对过程做出可靠的评估;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定时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2、测量系统分析(MSA)测量系统分析(MSA)是对每个零件能够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判断测量系统产生的数据可接受性。
实施MSA的目的:了解测量过程,确定在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总量,及评估用于生产和过程控制中的测量系统的充分性。
MSA促进了解和改进(减少变差)。
在日常生产中,我们经常根据获得的过程加工部件的测量数据去分析过程的状态、过程的能力和监控过程的变化;那么,怎么确保分析的结果是正确的呢?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保证:(1)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质量,使用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对获得测量数据的测量系统进行评估;(2)是确保使用了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SPC工具、试验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MSA使用数理统计和图表的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分辨率和误差对于被测量的参数来说是否合适,并确定测量系统误差的主要成分。
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作为一种策划用作预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不断地完善。
实施FMEA的目的:能够容易、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从而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 ****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ZC/JY7.8—2015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MSA)
(符合ISO/TS 16949:2002标准)
受控状态:
发放号码:
持有者:
2015年*月*日发布2015年*月*日实施
****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测量系统分析管理程序
(MSA)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3.2 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价。
3.3 生产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作业程序
4.1 测量系统分析范围
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4.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
4.2.1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
4.2.2 质量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管理代表批准后,由质量部组织生产部实施。
4.2.3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产控制计划由质量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4.3 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R&R分析)
4.3.1 随机抽取胜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4.3.2 对零件进行编号1~ 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操作员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
4.3.3 指定3个操作员,每一个操作员单独地以随机的顺序选取零件,并对件的的尺寸/特性进行测量,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观察编号并在表格中对应记录数值。
3个操作员测完一次后,再从头开始重复测量1—2次。
4.3.4 将测量结果依次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数据表》上。
4.3.5 负责组织此项研究的人员,依据数据表和质量特性规格,按标准规定的格式出具《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
4.3.6 结果分析
1)当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 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进量具的使用方式。
c)对量具进行保养。
2)当再现性(A 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应考虑:
a)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b)是否需采用夹具协助操作,以提高操作的一致性。
c)量具校准后再进行R&R分析。
4.3.7 R&R接收准则
1)R&R%<10%可接受。
2)10%≤R&R%≤30%,依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决定是否接受。
3)R&R%>30%不能接受,必须改进。
4.4 计数型量具小样法分析
4.4.1 取样:选取20个零件,然后由两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一般采用盲测法)二次测量所有零件,一些零件会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测试结果记录于《计
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
4.4.2 判定:如果所有的测量结果(每零件共4次测量)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进或重新评价该量具,如果不能改进的量具,则不能接受,并应找到接受的替代测量系统。
5.相关文件
5.1 《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6.使用表单
6.1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附件一
6.2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附件二
6.3 《计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附件三
借用物品登记卡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
计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
主管部门:记录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