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机化学绪论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脑白金(Melatonine)
MeO
CH2 CH2 NHAc N H
感冒药物
快克,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速效感冒胶囊,泰诺 主要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
H N O
HO
CH3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
药物:
HO H
NO2
NO2
H NHCOCHCl 2 CH2OH
H Cl2CHCONH
(b) 碳原子的sp2杂化
(b) 碳原子的sp2杂化
120 120
府视图
(c) 碳原子的sp杂化
(b) 碳原子的sp杂化
(3) 分子轨道理论 (molecular orbital theory)
分子轨道(MO):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成键电子在整个分子轨道中运动。
+
+
节面
反键轨道
φ1
He Ne Ar Kr Xe
Cs
Fr
Ba
Ra
La
Ac
Hf
Rf
Ta
Db
W
Sg
Re
Bh
Os
Hs
Ir
Mt
Pt
Uun
Au
Uuu
Hg
Uub
Tl
Pb
Uuq
Bi
Po
At
Rn
Ce Th
Pr Pa
Nd U
Pm
Sm
Eu
Am
Gd
Cm
Tb Bk
Dy Cf
Ho Es
Er Fm
Tm Md
Yb No
Lu Lr
Np
Pu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別

有机化学-1 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1 第一章 绪论
CH4 CH3 CH2 CH CH3 + H CH2 + H CH + H C + H Ed ( CH3-H ) =423 kj / mol Ed ( CH2-H ) =439 kj / mol Ed ( CH-H ) =448 kj / mol Ed ( C-H ) =347 kj / mol
C-H键键能 (423+439+448+347)/4=414 kj/mol 键键能=( 键键能
2003-2008年 2003-2008年
2009年至今 2009年至今
1999-2003年 年 化学(师范类) 化学(师范类) 2003-2008年 年 有机合成 2009年至今 2009年至今 有机化学
安徽师范大学 理学学士 中国农业大学 理学博士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博士后
第一章 绪论
§ 1-1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达方式 §1-4 现代共价键理论 §1-5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4,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
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两个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将使键产生极性 不同原子形成共价键时
δ H δ Cl H C m H Cl C =3.57X10
-30
=3.57X10-30 C m Cl
极化性:键的极性大小取决于成键的两原子电负性 极化性:
的差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永久的性质 的差值,与外界条件无关,是永久的性质
H3C NH2 N O
O
硝羟硝
S OH 硝磺羧 O
§1-3 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表达方式
H H C H C H H C C H CH3CHCH2CH3 CH3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属性、诱导效应。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2Cl·
△H = +242kJ / mol (
双原子分子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多原子分子 同类型共价键的键能,是各个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如: CH4 +435.1 ·CH +443.5 ·CH2 +443.5 ·CH +338.9 而CH
4 3
离解能△H(kJ / mol) ·CH3 + H· ·CH2 ·CH ·C ·C + H· + H· +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
萃取、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
,阐明 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
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可用五个字概括: “多、燃、低、难、慢”。
△H = (435.1 + 443.5 + 443.5 + 338.9)= 1661 kJ / mol 故甲烷C-H 键的键能为:1661 / 4 = 415.3 kJ / mol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某一个共价键所需的平均能量。 一般来说,有机分子的键能越小,键就越活泼;键能越 大,键就比较稳定。
4. 键的极性与偶极矩 由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由 于成键的两个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力不同,使成 键电子云在两个原子间的分布不对称,造成共价 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键。

医用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临床)

医用有机化学课件-第一章绪论(临床)

手性分子定义
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
判断方法
观察分子中是否存在手性 碳原子,若存在则分子具 有手性。
手性碳原子定义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 子。
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区别
01
02
03
对映异构体
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 和不同的化学性质,如旋 光性、溶解性等。
非对映异构体
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 学性质,如沸点、熔点、 极性等。
胺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碱 性,可以参与酰化、烷基化等 反应。
酮基(>C=O)
酮类化合物的官能团,具有还 原性,可以参与加成、缩合等 反应。
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简介
取代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 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 应。如酯化反应、卤代反应等。
重排反应
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发生 位置重排的反应。如频哪醇重排、 贝克曼重排等。
利用立体异构原理研究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 构及功能。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
利用某些具有特定立体构型的 分子作为造影剂,提高医学成
像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Part
06
医用有机化学发展趋势和挑战
新型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应用
1 2
高效、高选择性合成方法
发展高效、高选择性的有机合成方法,提高合成 效率和产物纯度,降低副产物生成。
Part
03
碳原子结构与性质
碳原子结构特点及杂化方式
碳原子结构特点
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可以形 成四个共价键,是构成有机化合 物的基本骨架。
杂化方式
碳原子在形成共价键时,其价电 子可以进行sp、sp2、sp3等杂化 方式,从而形成不同形状和性质 的有机分子。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Sp3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3杂化轨道
Sp2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2杂化轨道
Sp2和sp3杂化轨道的形状大体相似,只是由于s成分的 逐渐增多,形状较胖,电负性较大。
Sp杂化
2P 2S 6C
2P 跃迁 2S
杂化
Sp杂化轨道
判断杂化类型的方法(第2和3章重点讲)
第一节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发展概况
Organic一词的意思是有机的、有生命的 , 因此,有机化合物的最初定义是指来源于 动、植物体的物质 。
甘蔗------制取蔗糖; 大米或果汁----酿制酒精 植物油和草木灰共融--------制成肥皂 米醋------乙酸等称为有机物,形成“生命力论”
共价键 C--C C=C C—O C—N C--Br
键能 347.3 611 359.8 305. 4 284.5
3、键角(bond angle) 有机分子中二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4、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形成共价键时,由 于其电负性相同,因此成键电子云对称地分布 在两个原子周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这种键称为非极性共价键。
=dq 偶极矩的单位为德拜(Debye, Debye.Peter 荷兰物理学家), 简写为D。1D=10-8cm 10-10静电单位。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就是其键的极性,多原子分子 的极性是各个价键极性的矢量和。偶极矩是矢量,方向 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可书写如下:
δ+
H

Cl
偶极矩 u=q•d
由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 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及时 抢救了许多的伤病员。青霉素的出现,当时曾轰 动世界。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莱明、 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 理学奖。

有机化学 chap1-绪论

有机化学 chap1-绪论

1848年—— 含碳化合物的化学 1854年
油脂
有机物 × 无机物
1874年—— 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的化学
维勒(德国)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NH4OCN(氰酸铵)

O NH2–C–NH2(尿素)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碳化合物的化学
1、与人类关系密切
凭什么一个C
就能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
2、数量众多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 化学生物学 能源、工业、农业 ...... 等方面
1901~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共90项,其中有机化学方面的 化学奖55项,占化学奖61%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有机化学》
1989年美国Harvard大学kishi教授等完成海 葵毒素(palytoxin) 的全合成。
Constitution(构造):指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相互 连接的顺序。如C2H4Cl2有CH2ClCH2Cl和CH3CHCl2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有机化学》
Configuration(构型):指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的固 有空间排列,其排列状态的改变,必须靠共价键的断 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化合 物
醛、酮 CH3–CHO CH3-C-CH3 O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CH3–COOH CH3-C-Cl
生 含氮 硝基化合物 CH3–NO2
物 化合

CH3–NH2
物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N2HSO4-
杂环化合物 O 2020年4月17日星期五
S
《有机化学》
四、有机物结构表示方式——构造式 表示无机物——分子式——组成(H2O) 构造式——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方式和次序。

有机化学知识点

有机化学知识点

有机化学知识点第⼀章绪论⼀、有机化合物定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物。

但是有局限性,如:NaHCO3、H2CO3、HCN是⽆机物;CCl4、:CCl2是有机物。

⼆、共价键的种类和特点键的极化:由于外加电场作⽤⽽使共价键极性发⽣改变的现象。

键的极化度:共价键发⽣极化的难易程度。

三、共价键的键参数1.键长:成键的2个原⼦原⼦核之间的距离。

常⽤单位为pm、nm。

(1pm=1×10-12m,1nm=1×10-10m)2.键⾓:分⼦中1个原⼦与另外2个原⼦形成的共价键之间的夹⾓。

单位为°。

3.键能:AB键的离解能是指当以共价键结合的双原⼦分⼦AB(⽓态)断裂成A原⼦和B 原⼦(⽓态)时,所吸收的能量。

双原⼦分⼦——键的离解能就是其键能;多原⼦分⼦——键能是同类型键的离解能的平均值。

4.键的极性:2个相同原⼦形成的共价键,没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2个不同原⼦形成的共价键,由于原⼦的电负性不同,电⼦云靠近电负性较⼤的原⼦⼀端,使其带部分负电荷,⽽电负性较⼩的原⼦⼀端带部分正电荷,从⽽使共价键具有极性,为极性共价键。

电负性之差∝键的极性。

共价键的极性⼤⼩⽤偶极距(µ)表⽰,µ既有⼤⼩,⼜有⽅向(由正指向负)。

µ∝键的极性。

分⼦的极性既与共价键的极性有关,也与分⼦的结构有关。

四、同分异构现象分⼦式相同,但是结构不同,从⽽性质不同的现象。

五、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链结合⽅式分类1)开链化合物(⼜称为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根据碳环中碳原⼦的成键⽅式不同,⼜可分为脂环族化合物和芳⾹族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环中的⾮碳原⼦称为杂原⼦)2.按官能团分类官能团——分⼦中⽐较容易发⽣反应的原⼦或原⼦团六、有机化合物的表⽰⽅法(了解) 1.结构式 2.结构简式 3.键线式七、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1.按反应历程分类1)游离基反应(⼜称为⾃由基反应,共价键发⽣均裂)2)离⼦型反应(共价键发⽣异裂)2.按反应历程分类1)取代反应(分⼦中的原⼦或原⼦团被其他原⼦或原⼦代替的反应)2)加成反应(有机物与另⼀种物质作⽤⽣成1种产物的反应)3)聚合反应(由低分⼦结合成⾼分⼦的反应)4)消除反应(从1个有机物分⼦中消去1个简单分⼦⽽⽣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5)重排反应(有机物因为⾃⾝稳定性差,在⼀定因素影响下,分⼦中的某些基团发⽣转移或分⼦中碳⾻架发⽣改变的反应)第⼆章饱和烃⼀、碳原⼦杂化轨道的类型⼆、有机物中C的杂化类型与共价键的构成三、烷烃(通式为C n H 2n +2,n≥1;官能团为C -C 键)1.同分异构现象 1)碳链异构2)构象异构(属于⽴体异构)2.烷烃分⼦中的碳氢原⼦的类型☆碳原⼦ 1)伯碳原⼦(只与1个碳直接相连的碳原⼦)2)仲碳原⼦(与2个碳直接相连的碳原⼦)3)叔碳原⼦(与3个碳直接相连的碳原⼦)4)季碳原⼦(与4个碳直接相连的碳原⼦)☆氢原⼦ 1)伯氢原⼦(伯碳原⼦上的氢原⼦)2)仲氢原⼦(仲碳原⼦上的氢原⼦)3)叔氢原⼦(叔碳原⼦上的氢原⼦)3.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适⽤于结构简单的烷烃)碳原⼦数≤10C 的⽤“天⼲+烷”;>10C 的⽤ “中⽂数字+烷”;为区分异构体使⽤“正)、新()”。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学-绪论(药学)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现代定义:
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s) — 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是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一门科学。
CO32-、CO2、CO、CN-、OCN-、SCN-等由于 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习惯上仍列为无机物
: : ·· : : ··
·· · 4 H + ·C·
H·CHH···H
or
H H—C—H
H
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H·+ ·H
H·+ ·Cl:
y
y
:: ::
·· H H or H—H 电子云重叠区,吸引着 两个原子核,形成稳定 体系
H ··Cl: or H—Cl
y
x H(1s)
x Cl(2p)
x H—Cl
路易斯结构式:
H HC H
H
H
H
HC CH H C C H
Lewis 的共价键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比较正确的反映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 不足:没有揭示共价键的真正本质。
配位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的一对电子是由成 键的两个原子中的一个原子提供。配位键通常 用箭头 表示,指示从提供电子的原子指向 接受电子的原子。
H
109.5o
H
C
H
H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达方式:
凯库勒式
结构简式
H3C CH CH2 CH3
H HH HH HC C C C C H
HH HHH
CH2 CH3
CH3CHCH2CH2CH2CH3 CH3
键线式
OH
2.路易斯结构式
路易斯结构式: 用共用电子的点来表示共价 键的结构式.

绪论--有机化学课件

绪论--有机化学课件
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 ②. 核糖核酸的合成
从1968年起,由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所、上海生物化学研
究所,上海有机所,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上海生物物理
所,北京大学生物系协作完成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
糖核酸工作,这种核糖核酸由76个核糖核苷组成。
1979年底,对其中一个片断—核糖四十一核苷酸合成成功,
(2). 容易燃烧
例:乙醚、汽油、甲烷(沼气)等。
但CCl4不燃烧,而是灭火剂(扑灭电源内或
电源附近的火)。
8
(3). 熔点低 有机化合物熔点比较低,而无机化合物熔点较高。
例: NaCl m.p. 801℃ b .p. 1478℃
CH3CH2Cl m.p. -136. 4 ℃ b.p. 12.2 ℃
原因:NaCl 化学键是离子键,而CH3CH2Cl是共价键。 (4). 难溶于水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是极性分子,而有机物 大多是非极性分子或极性较弱的分子。
9
(5). 反应速度慢 例: Cl- + Ag+
AgCl 快
RCl + Ag+
AgCl
RCl要和Ag+反应,首先要打开R-Cl键,使氯转变为
离子型,才能与Ag+反应。
O
O
N
O
H
N
O
H 35
2. 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都有相似的性质。
例: CC
CC
X
官能团 双键 叁键 卤素
化合物 烯烃
炔烃 卤代烃
36
OH
羟基
O
羰基
COOH 羧基
醇 醛、酮 羧酸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①在发展原子论方面,他发现了几种新元素:铈、 硒、钍。他还提出了新 的元素符号体系,沿用至今。
②在电化学方面,贝采利乌斯1814年提出了电化二元论:
③在有机化学方面,贝采利乌斯在1806年最早提出“有机化学”这个名称。 他发现了外消旋酒石酸,认识到同分异构现象,并命名。1835年他发现了 催化作用,并命名。
2. 易燃烧 3. 熔、沸点低,热稳定性差
室温(r.t room temperature)下,多数有机物为气体、液体或
低熔点的固体。因为有机分子间的引力主要为范德华力(Verder Waals Force),结合较弱。
4.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5. 原子间主要以共价键结合 6. 反应速度慢,易发生副反应
拉瓦锡,法国化学家。1743年8月26日生于 巴黎,1794年5月8日卒于巴黎。1763年获法学 士学位,并取得律师开业证书,后转向研究自然 科学。21岁时从事地质学研究,后又转为学习 化学。1765年他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候补院士。
1772年,拉瓦锡任皇家科学院副教授, 1778年提升为正教授。拉瓦锡是近代化学奠基 人之一。1774年10月,发现氧。1783年拉瓦锡 将水滴在加热的炮筒上,产生了氢气,他和H. 卡文迪什的工作确证了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 氢和氧的化合物。1789年拉瓦锡写了《化学概 要》一书,书中为元素下了一个定义:“凡是 简单的不能分离的物质,才可以称为元素。” 他还认为少量存在的物质不是元素,例如他认 为黄金就不是元素,这也是错误的。

杂化
激发
2Px 2Py 2Pz 2s
SP3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类型:SP3 SP2
SP
几何图形: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直线型。
二)、分子轨道理论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 绪论》课件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 绪论》课件
第 1 章 绪论 ——有机化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本章提纲
1.1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有机化学的成就
1 学科建设 2 学术成就 3 研究思路
1.1 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1773年 由尿中得到了尿素。 1805年 由鸦片中得到了第一个生物碱——吗啡。 1806年Berzelius J(柏则里)首先引用“有机化学”,同时提出“生命力” 学说。 1828年Wöhler F(魏勒)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尿素。 1845年Kolbe H(柯尔柏)合成了醋酸 1848年Gmelin L(葛美林)提出“有机化学是研究碳的化学”。 1854年Berthelot M(柏塞罗)合成了油脂, Butlerov A(布特列洛夫) 合成H4CNO
NH4CNO 氰酸铵
O
H2NCNH2
尿素
Kolbe H的工作(1845年)
C + 2S CS2 + 3 Cl2
CS2 Fe
CCl4 + S2Cl2
2 CCl4
C2Cl4 + 2 Cl2
C2Cl4 + 2 H2O + Cl2
CCl3COOH + 3 HCl
CCl3COOH + 3 H2
CH3COOH + 3 HCl
1.2 有机化学的成就
1 学科建设
1 制备了上千万种的化合物 1928年(第一个),1990年(1000万种), 1999年(2443万种) 。
2 建立了一套系统鉴定和测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吗啡(1805年)发现,历经150年才测出它的结构,现在使用先进的 仪器,几个月、几天、几个小时就可以测定一个化合物的结构。
材料化学 由无机材料发展为无机、有机材料并重,将来有机材料将会占主导地位。

2024版《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2024版《有机化学绪论》ppt课件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
发展历史
早期有机化学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18世纪开始,有机化学 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中后期,合成有机化学迅 速发展;20世纪以来,物理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 机化学等分支学科逐渐形成。
现状
有机化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功 能材料等;新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和理论不断涌现;绿色化 学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形成的化学键,具有方向 性和饱和性。
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 重合,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如HCl等。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重 合,导致分子不具有极性, 如CCl4等。
官能团对性质影响分析
官能团定义
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 子团,如羟基、羧基等。
官能团对物理性质影响
构象异构
由于分子中单键旋转而产生的不同 空间构象,如乙烷的交叉式和重叠 式构象等。
03
有机反应类型及机理探讨
取代反应类型及实例分析
亲核取代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
例如,卤代烃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和卤化氢。
亲电取代反应(Electrophilic Subst…
例如,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生成卤代苯。
官能团对化学性质影响
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化学 性质,如醇类能发生酯化反应、羧酸 类能发生中和反应等。
官能团的存在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熔 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
立体异构现象介绍
立体异构定义
分子式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的异 构现象,包括构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和构象异
构。

有机化学-汪小兰

有机化学-汪小兰

(2)碳原子的SP2杂化
2S 2Px 2Py 2Pz 激发
2Px 2Py 2Pz
2S
杂化
SP2
2Pz
SP2杂化轨道
乙烯的分子模型
每个SP2轨道由1/3S和2/3P轨道杂化组成,3个SP2轨道 在同一平面,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3)碳原子的SP杂化
2S 2Px 2Py 2Pz 激发
2Px 2Py 2Pz
巯基
磺酸基
C2H5SH C6H5SH C6H5SO3H
乙硫醇 苯硫酚 苯磺酸
想一想 试指出结构式中官能团的名称
HO
酚羟基
H2N
氨基
N C CH3 HO
酰胺键
扑热息痛
杂环
N
SO2NH S
磺胺噻唑
磺酰胺基 -SO2-NOH-
(二)按碳架分类
1、链状化合物 (又称脂肪族)
CH3 CH2 CH2 CH3 CH3 CH2 CH2 CH2OH
4、键的极性与极化性
非极性键 (1)键的极性
极性键
H H Cl Cl
δδ
δδ
H2C Cl H Cl
组成共价键两原子电负性
(2)分子的极性 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Cl
Cl
Cl
C Cl
Cl
无极性
HCH H
有极性
(3)键的极化性
共价键在外电场的作用下,键的极性发生变化 称键的极性。键的极性用极化度来度量,它表 示成键电子被成键原子核约束的相对程度。极 化性与成键原子的体积、电负性和键的种类有 关外,与外电场的强度也有关系。如:
C、C间 三键相连
CC
C、C间首 位相连成环
CC CC

有机化学-绪论

有机化学-绪论

乙炔分子中碳原子的sp杂化
例如:
。 H 120
O

H
109.5
C
H
C
CH
。 180
CC
H
N
C C
H
H
H
H
(3)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即分子中价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波函数ψ来描述。其基本 要点是:分子轨道是由原子轨道通过线性组合而成;组合前后的轨道 数守恒:即有几个原子轨道就可以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
丁烷
H3C C CH3
H
异丁烷
同分异构
立体异构 构造异构
构象异构 构型异构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2. 性质上的特点 1) 易燃, 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可以燃烧的。 2) 热稳定性差, 许多有机物在200~300℃时即逐渐分解。 3) 熔点低, 许多有机物在常温下是气体和液体。 4) 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5) 反应速度慢, 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可以通过加 热、加催化剂等手段来加快反应。 6) 不是单一反应, 除主反应外还有较多的副反应存在。
第一章 绪 论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有机化学:研究碳氢化合物极其衍生物的化学。
O NH2 C NH2
尿素
O NH2CH2CH2 C OH
丙氨酸
CH2OH
O OH
OH
OH
OH
葡萄糖
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生命力”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1. 1828年,武勒(Wöhler)蒸发氰酸铵得到了有机物尿素 2. 1845年,柯尔柏(Kolber)合成醋酸 3. 1854年,贝罗特(Berthelot)合成油脂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第1章  绪  论

第1章绪论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人类对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的认识,最初主要基于实用的目的。

例如,用谷物酿酒和食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香料和药物等。

到18世纪末,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纯粹的化合物,例如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等。

这些从动植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但与当时从矿物来源得到的化合物相比,则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曾认为这些化合物是由动植物有机体内的“生命力”影响而形成的,故有别于从没有生命的矿物中得到的化合物。

将前者称为有机化合物,后者称为无机化合物。

“生命力”学说曾一度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尤其是减缓了有机合成的前进步伐。

给予“生命力”学说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1928年德国年轻的化学家乌勒(Friedrich Wöhler,1802~1882)首次从无机化合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这也是有机合成的开端。

NH4OCN-→NH2CONH2氰酸铵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绝对界限,不仅动摇了“生命力”学说的基础,开创了有机合成的道路,而且启迪了人们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拜尔(Adolf von Beyer,1835~1917)与他人合作,1870年首次合成了靛蓝。

由于他对靛蓝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与此同时,人们又合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

至此,“生命力”学说彻底破产了。

此后,人们还合成了成千上万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染料、药品、香料、炸药等有机物。

在一个“老的自然界”旁,再放上一个远远超过它的“新的自然界”。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单独作为一个化学分支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机化学是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在19世纪初期,由于测定物质组成的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在测定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它们都含有碳,是碳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 绪论
2020/3/2
双原子分子:键能=离解能 例如:Cl2 Cl. + Cl. E=242KJ/mol. 多原子分子:键能=平均离解能,例如 :
CH4 CH3 CH2 CH CH4
CH3 + H
435.1KJ/mol
CH2 + H D2= 443.5KJ/mol
CH + H D3= 443.5KJ/mol
2020/3/2
四、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生命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医药学(药物化学,病理学,生化分析等) 农业(农业化学,农用化学品等) 石油(石油化工等) 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功能材料等) 食品(食品化学,营养学,添加剂等) 日用化工(染料,涂料,化装品等)
2020/3/2
§1-3 诱导效应 一、定义
当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两个成键原子的 电负性大小不同,成键原子的电子云的分布偏向 电负性大的一方,产生极性共价键。例如:
δδδδ + δδδ + δδ + δ + δ CH3 CH2 CH2 CH2 Cl
由于极性键C-Cl 的影响,使得C1带部分正 电核,C2带更少的部分正电核,C3带更更少的 正电核,这种现象称为诱导效应。
C + H D4= 338.9KJ/mol
C + 4H
H=
D1+D2
4
+D3 + D4=
415.25KJ/mol
2020/3/2
4、共价键的偶极矩:在共价键中,由于成键的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不同,使得成键的电子云 偏向电负性大的一端,电负性大的原子具有部分 负电核δ-,电负性小的原子具有部分正电核δ+。 由此定义偶极矩:µ=q.d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有机化学-第一章绪论
子式 C12H22Cl2
4. 有机化合物结构测定
[化学方法] 官能团分析、化学降解及合成
[物理方法] 红外(IR)、紫外(UV)、核磁(NMR)、质谱 (MS)、气液色谱和X衍射等。
非常重要,先自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 1 .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学好前几章的基础 内容,打好基础。
• 2 . 多作习题,多练习,多思考。 • 3 .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 4 . 及时总结、比较前后所学内容之异同,
迄今已知的化合物已达几千万种(主要通过 人工合成 ),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C63H90N14PCo
4、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同分异构现象 2)分子组成复杂 VB12:C63H90N14PCo 3)熔、沸点低,易燃 4)难溶、反应速度慢 5)副反应多
以减少记忆量。 • 5 . 记化学反应式时,重点记忆官能团的转
化。
lewis酸碱反应形成配位键,产生加合物。
lewis 酸 + lewis 碱
加合物
BF3 + O(CH2CH3)2
F CH2CH3 F BO
F CH2CH3
B(CH3)3 + NH3
H3C H CH3 B N H
H3C H
•lewis酸具有亲电性,lewis碱具有亲核性。
常见的lewis酸:
BF3 AlCl3 SO3 FeCl3 SnCl4 ZnCl2 H+ Ag+ Ca2+ Cu2+ . . . . . .
2、机体的代谢过程,同样遵循有机化学 反应的活性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的合成方法不断涌现,新的化合物大量产生。
1900年:15万 1945年: 110万 年增加量 (2.1万)
O
1961年: 175
1972年: 400万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万)
1984年:近800万 (33万)
1990年:1057.6万 (42万) 第一千万种化合物
20世纪最后一天据 美国CA统计:2343万(128万/年增)
名人名言
“要求化学在今天或明天,做出自然界本身在个别 天体上的,非常适宜的环境中经过千百万年才做 成功的事情,这就等于要它制造奇迹了。 ‛ -恩格斯 “自从Berthelot指出有机合成这条道路之后, 有机化学实质上是在‘老的自然界’旁又放臵了 一个‘新的自然界’。‛ Woodward -
“一个学生除普通化学外,如果能再学一 门化学课程时,他会发现有机化学对他深 入了解世界是最好的.”
——鲍林(Pauling) 《普通化学》
莱纳斯· 卡尔· 鲍林(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 -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 物学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 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诺 贝尔和平奖,成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两人之一。鲍林 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 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电负度、共振理论、价键理论、混 成轨域、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为化学 领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观念。
(4) 一般有机化合物的极性较弱或没有极性. 水是极性强,介电常数很大的液体,一般有机物难溶 于水或不溶于水 .而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苯、乙醚、 丙酮 、石油醚).但一些极性强的有机物,如低级醇 、 羧酸 、磺酸等也溶于水. (5) 有机物的反应多数不是离子反应 ,而是分子
间的反应 .除自由基型反应外 ,大多数反应需要 一定的时间.
分析方法的建立:
1781年:“法”拉瓦锡(Lavoisier) 利用燃烧法分析了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发现植物 物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动物物质则 主要C、H、O、N四种元素组成。拉瓦锡被称之 为有机定性分析的奠基人。
1811年:“意大利”阿佛加德罗(Avagardro) 发明了分子量测定法。 1811年:“法”盖.吕萨克(Gay _ Lussaac) 改进了拉瓦锡的分析方法,使得化合物中C、 H、O的含量可进行定量测定。
1861年:“俄”布特列洛夫提出化学结构 的概念。 1861年: “奥地利”洛斯密特(Loschmidt) 提出了苯的结构。
苯环的结构是由奥地利青年化学家洛斯密特 (Loschmidt)于1861年首先提出,凯库勒 (A . KeKü lé )剽窃了这位年轻人的成果, 美化学会2001年正式进行了更正。 1874年:“荷兰”范.特荷夫(Van,Hoff )& [法”勒.贝尔(Le Bel) 提出碳原子正四面体的学说。 1916年:“德”W . Kossel & “英”路易斯(Lewis) 分别提出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
(1) 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如汽油、酒精).
(2) 一般有机化合物热稳定性较差,易受热分解.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200~300℃时就逐渐分解. (3) 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 、液体.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机化合物,其熔点一般也很低,一 般很少超过300℃,因为有机化合物晶体一般是由较 弱的分子间力维持所致.
O
从中药青篙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关键人物:屠呦呦(2011.9月拉斯克奖-中国生物界所 获最高奖项)
紫杉醇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 物, 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 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
•与无机物,无机盐相比,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以下特点:
1828年:“德”维 勒(Wö hler) 在加热氰酸铵时得到了尿素:
NH4OCN heat H2N O NH2
“我应当告诉您,我制出了尿素,而且不求 助于肾或动物——无论人或犬。 ‛ “尿素的合成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事实,因 为他提供了一个从无机物人工制成有机物 并确实是动物体上的实物的例证。‛ __1828年 Wohler
经典结构理论的建立是有机化学的发展时期
近代有机化学:1926年以后,经典的结构理论 与量子力学相结合,以及各种先进的物理方法 手段引入之后发展起来的有机化学。 目前,有机化学中最常用的测定手段:NMR、 IR、UV、MS. 此外顺磁共振、激光拉曼 光谱、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电子自旋 光谱、高倍电子显微镜等。 应用实例:美化学家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得到 清晰的苯环的影像,证实了1861年人们提出的 苯环的正六边形的构想。
不饱和度在推测有机化合物结构过程中有重要的应用 缩减式和线角式(P5)注意书写误区
O N NH O O O
O N H O
O N O
(R)-thalidomide
(S)-thalidomide
沙利度胺的S-异构体可导致严重的致畸性
1957年~1962年,造成 数万名婴儿严重畸形。
进一步研究表明,其致畸 作用是由沙利度胺其中的 一个异构体(S-异构体) 引起的,而R-构型即使大 剂量使用学电子理论的基础上,Lewis提出了八隅体 学说(复习)。 离子键:通过得失电子达到八隅体的稳定结构, 形成的键叫离子键。是无机化合物的 结构特征(例:P2)。 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八隅体的稳定结 构,形成的键叫共价键。是有机化合 物结构的特征(例:P3) 。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机化学家的工作就是不断寻找新 的合成方法和合成新的化合物并探索其性质和应用
2011年新合成化合物举例
盐酸埃克替尼 2011年全球首次上市的 33个新活性物质药物,有21个在美国 首次上市,英国和日本分别有3个,德国、韩国有2个,瑞士、 丹麦、中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各有1个。盐酸埃克替尼(浙 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是第一个位列其中的由中国自主研制 的创新药物,也是2011年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两个抗 肿瘤药之一(另一个为辉瑞公司生产的克唑替尼)
1814年:“瑞典”伯齐利乌斯(Berzelius) 对有机分析方法又进行了改进补充相继创 立了C.H.O的定量分析法。(有机定量分析 的奠基人) 1830年:“法”杜马(J.B.Dumas) 创立了N的测定法。 1831年:“德”李比希(J.Libig) 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完善的有机分析方 法,对有机化合物中的元素分析可以得到 精确的结果。他建立的分析方法,至今人 们仍在沿袭使用。
第一章 绪论
有机化学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的学科规律-如何学好有机化学?
青霉素的发现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 明发现青霉素
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负 责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 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
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 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
“反应停‛悲剧
20世纪60年代,1957年德国,非巴比妥类镇静药---“反应停‛(α-苯肽茂二酰 亚胺,塞利多米)。广泛用于妊娠反应,46个国家,8000多例海豹肢畸形婴儿。
2、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组成上的特征(P19):
1、所含元素种类少。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 含有碳,绝大部分含有氢,此外常见的元素 是O、 N 、S、 P 、X。 2、数目众多。以传统的观点来看,有机化 合物占化合物总数的95%左右。 3、分子组成复杂。
青蒿素
CH3 H O H3C O H H CH3 OCH3 O
图:沙利度胺的另一个对映体 可导致严重的致畸性。
O N H O N O
“反应停‛事件;FDA手性药物指导原则;现状:药物中近50%具有 手性,开发中的有2/3以上是手性的
有机化学的发展
1. 作用:推动药物、医学、材料等多学科进步 2. 特点:充满机遇与挑战-创造新化合物,发现新方法 3. 前景:永不凋谢,魅力十足,值得为之奋斗 3. 方法:打好基础,正确认识,合理选择
孤对电子(未共用电子对):原子中没有与其他原子共用的成 对电子(O, N, S, X),与化合物反应活性密切相关。
一个原子和另一个原子共用电子对超过一对时,形 成多重化学键:共用两对电子形成双键(=);共用 三对电子形成叁键(P4).
有机化合物中原子价态及有机分子不饱和度
原子价态: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的数目(常见原 子) 有机分子不饱和度:有机分子中含有多重键或者环的多 少(双键:不饱和度1;1环:不饱和度1;叁键:不饱 和度2)。公式:u=1+n4+0.5(n3-n1) 练习
第一章
绪 论
1、掌握共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 共价键的键参数。 2、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之间的主要区别。
3、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 4、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
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原则。
6、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程序和方法。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为加速反应,往往需要加热、加催化剂或光照等手 段来增加分子动能、降低活化能或改变反应历程来 缩短反应时间. (6) 有机反应往往不是单一反应.(主反应和副反 应 ).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组成和性质 上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机化合物结 构的基石 —— 共价键:碳原子的四价。
二、有机化学(曾经富人的游戏)
1776年:植物汁液
1780年:酸牛奶
草酸。
乳酸。
1784年:柠檬
1785年:苹果 1780年:人尿 1783年:橄榄油 1786年:五味子
柠檬酸。
苹果酸。 尿素。 甘油。 没食子酸。
这个时期其他化学家的主要工作:
1773年:牛和骆驼尿 马尿酸。
1805年:鸦片
1815年:动物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