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8-12单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本单元知识结构
溶解过程
溶质
溶液 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液的浓度
结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 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 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 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第二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是以物 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 第三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 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 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 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 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生认知结构的建构。把知识结构框架用关联图表示,有利
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教学策略
四、关于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
pH,实验室中的每种酸和碱最好有两种以
上不同的浓度进行对比。也可以在教师提
导下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生活中的一些
物质进行测定。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酸和碱内容的编排体系
•
今日的菜单
• 第二次上课时,老师让每个孩子做一盘 菜,每个组做一桌菜,并且要做到荤素搭 配,形成套餐。结果第二次,每个组都讨 论了菜谱,然后分工每个人做一道菜,再 摆成一桌席。大家都有成就感。
教学策略
3、有关溶液的计算要把握好深度、广度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
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
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1. 课题内容的顺序略作调整: ●以前:一、溶液(包括乳化)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修订后:一、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三、乳化现象 原因: 将溶液和乳化分开,先讲清溶液(特征、溶质和溶 剂、用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再讲乳化 现象,层次更清晰,对学生而言易理解。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温馨提示
1.利用矿物标本或实物照片、 图表等进行教学,课前鼓励学生主动查找有关冶炼 铁的历史的资料。
2.将冶炼生产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与图8-20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该原理印象深刻(借助动画)。
气囊
Fe2O3
CO
澄清石灰水
磁铁 CO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温馨提示
3.对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应
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除此,还需考虑
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3.采取不同金属及其合金的实物进行物理性质上的 比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实验8-1中,将“焊锡和锡”更换为“硬铝片和 铝片”,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 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焊锡比锡软)
也是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也是
结晶的方法。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4.“探究——溶解度曲线”增加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原“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改为 “课外实 验——自制白糖晶体”。(明矾不易得到)
5.删去“资料——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教学策略
4.由于有了酸的化学性质的
“活动与探究”的经验,所以,
碱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
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
教学策略
三、以合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 建构。 本单元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 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随着学习进程的展开,逐渐建
立并拓展知识网络,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框架,以促进学
温馨提示
●从“材料” 角度切入主题,而不
是
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切入。
●重点组织好教材第4页的“讨论(菜刀、镰
刀等)”,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形成一个观念:物质组成的改变会使其性
●认真做好【实验8-1】和第5页的“讨论”。 能发生改变。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策略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 通过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2. 课题有些内容略作修改:
●删去了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的微观解释(扩散过程 吸热、水合过程放热),知道现象即可,降低难 度 。
●删去“资料——除去织物上污渍的方法”;
原“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改为
“资料卡片”。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3.增加了“海水晒盐”的内容,是为了说明“蒸发溶剂”
(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溶剂的科学概念(达
到新平衡);
由水是溶剂的生活概念(旧平衡),分析酒精中的溶
剂(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两种液体互相 溶解,相对而言,量多者为溶剂”的正确认识(达到新平 衡)。
教学策略
又如,由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旧平
衡),经硝酸钾的浓溶液不饱和与氢氧化钙的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本单元知识结构
课题 1
(基础)
酸和碱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酸碱溶液的导电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题 2
(应用)
酸碱性质的应用
编排体系
旧教材:
归纳(概念、性质)
实验
化合物
(引入)
分类酸和碱
(从组成分类)
先从简单着手,浅入深出。
4.精心准备“活动与探究”,实验改进应
尽量简单明了,可变条件少。利用所讨论出的金属腐蚀 的条件,应用于生活中出现的防锈措施等实例上。 5.资源的保护可通过图表等,使学生强烈感受矿物资源 的有限。并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展开如何保护金属资源的
相关讨论。
教学策略
●铁的冶炼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讲究“整合”。
“习题”、“家庭小实验”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
和运用科学方法。
教学策略
1、遵循“同化”与“顺应”规律建构 认知
结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溶液的
生活概念,教师一方面应了解学生已有的有关溶
液的知识,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学
习;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
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引导学生把
目前教材:
生活常识(引入)→酸碱指示剂实验→酸和碱(性
质分类)→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相似性质→
应的实验,通过对现象进行对比和分析,
得出规律。 2.通过“活动与探究”进行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的探讨,引导学生注意以比较的方法进行 观察,并练习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规 律。再通过选举生活中的例子,加深认识。
教材难点突破措施
增加: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内容的选择: 避免与正文内 容简单重复 (如增加铜与 氧气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比 较,由学生设 计)
常见酸碱
(具体性质和用途)
通性
新的体系:
酸碱溶液中的离子
说明 实验 解释
生活常识
酸和碱
常见酸碱
相似性质
应用
(引入) (从性质分类)(具体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 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 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 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 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 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 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 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 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中安排了4个“活动 与探究”,7个实验,是安排得最多的单元。
●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好铁钉的锈蚀以及防护的
“活动与探究”。图8-23提示了设计思路。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设计出多种方案,允许多种
方案同时试验。如增加食盐水等。
●教材给出了思考金属腐蚀条件的思路和防止金
属腐蚀的思路,要利用这些思路组织好讨论。
●要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温馨提示
1.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性: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 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是以金属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 ●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 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 属的升华能、水合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比较符合学 生的认识规律。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除了正文外,在“资料”、 “拓展性课题”等栏目中还补充了一些内容,以扩
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本单元中编排了较多学生参与
的活动,教材中也留出较多的空白,供学生观察、 思考后填写,有些内容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本单元的许多教学内容是要求由学生在活动与 探究中完成的,并在“讨论”、“调查与研究”、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二、熟练运用“活动与探究”学习新 知识与新技能。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探究
学习的方法,本单元应该是让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法学
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好机会。
1.课题1中的第一个“活动与探究”实际上就是让学 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在活动与探究中,不仅要有成果—
—制得酸碱指示剂,而且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模
化 学 九 年 级 下 册
编写意图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九单元
溶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液
梳理归纳 巩固提升 逐步深化 环环相扣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 某些化学性质
一、充分利用实验发现问题,驱动 新知识的学习。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以问题 解决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学 习新知识与新技能。 象[实验10-1]说明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通 过实验概括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抓住指示剂在 酸或碱溶液中不同的颜色变化,结合“讨论”,驱 动利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学习。
本单元知识结构
物理性质 纯金属
与氧气反应
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 铁的冶炼 与酸反应 与盐反应
金属材料
合金
生铁 钢
生锈、防锈
含杂质的计算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策略
1. 课前由学生收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 由实物入手,使学生认识金属材料与日常生 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入到金属物理性质 的教学。
2.利用课后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
和溶液浓度小的对比分析(破坏旧平衡——产生
不平衡),形成对“饱和”与“浓溶液”、“稀
溶液”的正确认识(达到新平衡)。
教学策略
2、组织好“活动与探究”,让学
生
体验学习过程。
活动与探究最好是分组进行。各小组成员既 要分工负责份内的工作,又要协作完成组内的任务;在 小组内交流前,每个小组成员要独立做出探究结论并对 结论做出解释;小组间交流时小组代表应随机确定;教
型”。
教学策略
2.对于酸、碱性质的“活动与探究”,教师 可引导学生回忆、类推,并指导学生进 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 3.酸的化学性质的“活动与探究”应重引导,从 都能使指示剂变色、都能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都能 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等方面发现其共性。抓住学生试图解释 酸具有共性的原因的心理需求,把[实验10-9]中有关酸的 内容加入进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FLASH动画辅助展示 盐酸、硫酸的导电过程,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 子,归纳出酸的概念和酸的通性及其解释。
源自文库
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要遵循同化(扩大“相似块”,
建立连接点)、顺应(消除“结构差”, 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
建立生长点)的规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 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教学策略
例如,由糖水、盐水等生活概念(旧平衡),经 过组成分析(破坏旧平衡——产生不平衡)形成 溶液的科学概念(达到新平衡); 由水是溶剂的生活概念(旧平衡),分析碘酒的溶剂
师的评价“到组不到人”。这样,保证100%的学生都能
参与到学习中来;保证小组内的分工合作落到实处;保
证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发挥而尽量减少生生间的学习
昨日的菜单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让每个组做一盘菜, 孩子们合作的也很好,但是发现,有的孩子主 导整个过程,有的孩子只是打打下手,有的孩 子则袖手旁观,虽然最后每个组都做出一盘漂 亮的菜,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