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出版社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冀教版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cc4174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d.png)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材内容丰富,以花卉为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花卉的绘画技巧。
本节课通过各种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花卉的结构、色彩和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材中的案例丰富,步骤清晰,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兴趣和热情。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勇于尝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花卉的结构和画法认识不足,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结构、色彩和画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花卉的结构和画法。
2.花卉色彩的搭配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花卉的绘画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卉的结构和色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心得和经验。
4.实践法:学生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美丽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花卉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花卉的结构和画法,展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花卉的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花卉的结构和色彩,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绘画花卉,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尝试绘制不同风格的花卉作品,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花卉的结构和画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c1c36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3.png)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美术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能够说出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 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术语和常见的绘画工具名称教学内容1. 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美术是以物理媒介为基础,通过视觉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 美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我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 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可以通过口头和绘画作品进行表达。
3. 基本的美术术语和常见的绘画工具- 介绍常见的美术术语,如素描、水彩画、油画等。
- 介绍常见的绘画工具名称,如铅笔、画笔、调色板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问题引入美术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喜好,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点评。
3. 拓展(15分钟)- 介绍常见的美术术语和绘画工具名称,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多样性和工具的用途。
4. 练(20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实践。
5. 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对美术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第二课:色彩的表达教学目标- 了解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作用- 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 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教学内容1. 色彩在美术中的作用- 色彩可以表达情绪、感觉和意境,是绘画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 色彩也可以用于符号的传达和空间的构建。
2. 基本的色彩搭配原理- 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如互补色、冷暖色等。
-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3. 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创作-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原理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感知色彩的表现力和作用。
2. 探究(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色彩在照片、绘画和插图中的应用。
3. 拓展(15分钟)- 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不同的色彩效果。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6a75f7172ded630b1cb6cf.png)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第1: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学画漫画像》教学设计2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学画漫画像》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b0ddf5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6c.png)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学画漫画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2.学画漫画像》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描绘,将人物的形象特征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讲解和丰富的图片示例,使学生能够掌握漫画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又强调了学生的创意表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人物头像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对于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充满好奇心。
但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头像的描绘还停留在表面,缺乏对人物内在性格和特点的深入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人物的独特之处,并将这些特点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漫画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人物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漫画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人物内在性格和特点,以及如何将创意融入漫画创作中。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漫画人物头像的画法和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漫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评价法: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自我认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漫画作品示例、画材等。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画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漫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漫画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学画漫画像》。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漫画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如夸张、变形、对比等,并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漫画人物头像的画法和技巧。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1ea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d.png)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绘画表现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初识绘画:(1)了解常见的绘画工具和材料;(2)认识绘画线条的种类和用途。
2.认识色彩:(1)了解主要的色彩分类;(2)认识颜料的调配和运用;(3)学习色彩的搭配和应用。
3.基本绘画技巧:(1)学习画直线、曲线、圆形和椭圆形;(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形态和质感。
4.素描与立体感:(1)学习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外观特征;(2)学习用暗淡和明亮的画法表现立体感。
5.剪纸艺术:(1)了解剪纸的起源和发展;(2)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创作剪纸作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初识绘画1.引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美术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2.与学生一起观察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让他们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特点。
3.通过示范和练习,教给学生基本的线条练习方法,例如直线、曲线、圆形和椭圆形的绘制。
4.让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作品,巩固线条的基本技巧。
第二课:认识色彩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线条技巧,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出自己的线条作品。
2.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色彩分类,例如暖色调和冷色调,让他们了解色彩的特点和运用。
3.通过色彩的实物展示和色彩搭配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调配和运用。
4.让学生创作一幅以色彩为主题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第三课:基本绘画技巧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同的形态和质感。
2.向学生介绍素描的概念和基本技巧,例如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形状和细节。
3.通过示范和练习,教给学生基本的素描技巧,例如用阴暗和明亮的画法表现立体感。
4.让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素描作品,巩固基本的绘画技巧。
第四课:剪纸艺术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素描技巧,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物体的特征和细节。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描龙画凤》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描龙画凤》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50f03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a.png)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描龙画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描龙画凤》这一课选自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材以中国传统艺术为背景,通过学习描绘龙和凤这两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动物,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课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挑战自己。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特点,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龙和凤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描绘龙和凤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特色。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绘画,为学生展示描绘龙和凤的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龙和凤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绘画的切入点。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龙或凤的绘画作品。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2.画具:彩色铅笔、水彩笔、毛笔、墨水、画纸等。
3.参考资料:龙和凤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4.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形式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龙和凤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纹饰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龙和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地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描绘龙和凤的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绘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龙或凤的绘画作品。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5篇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bbf55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a.png)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5篇冀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总目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巩固写生的技法,充分地调动感受、体验、领悟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胆的表现人物肖像,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1、学习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述各种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3、在欣赏的同时自主探究各类表现人物肖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
5、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教学重难点学生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颜料工具等教学准备:教师: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学生: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1、组织教学,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问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教师提出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首先需要找到两把钥匙。
3、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探案》片断,某珠宝店于一风雪交加的夜晚失窃,店内摄像机拍下一张模糊影像(剪影)。
名侦探柯南通过调查找到嫌疑人三人,谁是真正的盗窃者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剪影的线索和分析“嫌疑人”的面貌特征,找到“真正的盗窃者”。
当“柯南”公布正确的答案时,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孩子们找到了第一把钥匙----抓住特征,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二、揭示课题《老师和同学》----人物肖像画三、自主学习,情感体验环节一“班级大相册”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人物生动起来呢?”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
(多媒体展示:插入“抓住神态”和“表现神态”两把钥匙,“人物肖像画大门”随之打开。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72e5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3.png)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冀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教学设计背景《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
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鼓励幼儿对太阳的认识有个性化的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我设计了本节美术活动《我给太阳穿新衣》。
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幼儿观察太阳的多种画法,让幼儿大胆想象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太阳。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我给太阳穿新衣》、太阳公公不同的形象,小鸟、小猴、长颈鹿图片、水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太阳公公),你们看他是谁?可是今天他呀很不高兴,你们知道原因吗?(幼儿回答)他来到中班,看到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可是他自己呢?一年四季天天都穿着这身衣服,他觉得很是难看。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太阳公公开心起来。
(幼儿回答,引导幼儿给太阳公公设计新衣服)二、范例作品欣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1、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很好的办法,打算给太阳公公设计新衣服。
森林的小动物们听到了你们的主意,他们也觉得很不错,你们看,他们给太阳公公送来了自己设计的新衣服。
小鸟:小朋友们,你们看,我给太阳公公设计的衣服怎么样?(出示范例作品1)小猴:我呀,给太阳公公画上了眉毛,胡子修成了八字胡,你们喜欢吗?(出示范例作品2)长颈鹿:小朋友们,我给太阳公公的戴王冠,还给他戴上了一副时髦的眼镜,你们觉得酷吗?(出示范例作品3)三、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1、小朋友们,为了让太阳公公开心起来,我们也来为太阳公公设计一些漂亮的衣服好吗?2、给幼儿分发绘画材料和画纸,让幼儿进行创作。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3古老的面具 |冀教版(2014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3古老的面具 |冀教版(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de013e028e9951e79b8927e3.png)
古老的面具一、教学课题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3课《古老的面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二、教学准备(1)课前查找和面具相关的图片,了解古老而神秘的面具文化(2)准备制作面具所需要的材料,如:彩卡纸、水彩笔、剪刀、胶棒、废旧塑料、毛线等。
(根据学生的想法自定所需材料)三、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我选取纸质面具,从“物以至用”的设计思想出发,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所以我将本课定义为设计·应用课型。
众所周知,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老的驱鬼辟邪发展演变到现在节目表演的道具,面具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依据我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魅力,能够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对面具进行有目的,有创意的装饰。
(2)通过面具的设计装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具特色的面具。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材料设计新颖的面具及其色彩的搭配能力。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不错的手工制能力,课外知识和想象力也比较丰富。
古老的面具有神秘的色彩,并充满了鬼气灵性,学生都是十分好奇也有学习的兴趣,但也有些孩子对鬼怪般的面具感到害怕。
因此本课我将以学生愉悦的认知经验为前提,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来由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
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面具文化,以积极地学习态度为基础,总结面具形象上的特点,进而掌握制作面具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扣人心弦的“起调”(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啊?学生回答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通过:“不过他们有些害羞,需要大家请他们出来并介绍他们,有谁愿意帮助他们啊?”学生回答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好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位介绍给大家认识吧,可以从他们的招牌动作或者语言声音介绍。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223a8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7.png)
【冀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综合分析壁饰即墙壁上的装饰物。
按制作的材料大致可分为金属壁饰、陶瓷壁饰、纤维纺织壁饰、纸浮雕壁饰等。
本课所选取的壁饰图片,直观地介绍了从构思到选材,从制作到组合等方法,简明易学,真切感人。
学生通过对这些壁饰的欣赏,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感性认识,又拓展其想象思维空间,从而促进手脑并用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同时也为今后的手工制作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进行壁饰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不同教材的组合制作。
(二)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
②让学生初步了解壁饰的一般知识,设计制作一件新颖的壁饰。
(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三五件不同材料的壁饰作品,剪刀、双面胶带,演示材料,录音机,磁带,有条件地区可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各自条件,就地取材。
如:废旧挂历、色卡纸、饮料瓶、芦苇絮、树枝、蛋壳、毛线等。
另外还需备有剪刀、胶水、彩笔等。
(二)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观看教师自编魔术表演,激发兴趣引出壁饰课题。
●欣赏:出示壁饰范具及有代表性的壁饰图片(可用幻灯或实物投影展示),比较制作材料的不同表现,给人外观形象的感受。
●讨论:你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最感兴趣的壁饰所表现的内容吗?你还想到用其他的材料来表现壁饰吗?●设计制作:学生欣赏讨论过壁饰之后,知道壁饰的用途,材料的运用及给人的感受。
练习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寻问学生自己的构思,用哪些材料,表现什么内容,颜色如何搭配,并向学生交代剪、贴、编、扎、插、卷、折、揉等技巧的运用,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结合,集体制作。
●要点提示:贴制时应由整体到局部,由里到外逐层叠加,粘贴时要耐心细致,牢固美观。
●是否乐于主动学习壁饰的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耐心、细致、有条理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1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103c13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a.png)
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2.学画花卉》是一节关于花卉绘画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结构、色彩以及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感兴趣,观察能力强。
但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花卉的结构和绘画技巧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结构、色彩以及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花卉的结构、色彩以及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花卉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花卉的图片,了解其结构、色彩等特点。
2.讲解法:教师讲解花卉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3.示范法:教师示范花卉的绘画过程,学生跟随实践。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教师进行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卉的图片、绘画作品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卉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花卉的结构、色彩以及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花卉绘画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花卉的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花卉的结构和色彩,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作品,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绘制不同风格的花卉作品。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ee69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5.png)
冀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中国传统工艺——剪纸。
2. 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通过剪纸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剪刀、彩纸等剪纸工具材料。
2.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展板,用于展示剪纸的历史和作品。
3. 学生准备素描纸和彩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剪纸作品,向学生介绍剪纸的历史和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是中国的传统工艺,起源于古代民间,其中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展板,向学生讲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包括剪纸的起源、工具材料、常见的剪纸形式等。
并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
3. 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折纸、微调和剪刀的使用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剪纸图案,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创作过程。
4. 学生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主题或题材,用素描纸勾勒出剪纸图案的轮廓。
然后,学生根据轮廓剪下相应形状的彩纸,完成剪纸作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剪纸创作,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习的剪纸知识和技巧。
同时,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的剪纸艺术家和作品,拓展学生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剪纸的知识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
学生通过练习和创作,培养了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学生也提高了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展示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主题进行剪纸创作。
五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d991e8cc17552706220816.png)
五年级美术教案冀教版【篇一:河北美术出版社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冀教版)】第 1 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 2 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冀教版(冀人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冀教版(冀人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a5601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d.png)
冀教版(冀人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文档用心整理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XXX《描龙画凤》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饰有龙或凤造型的艺术品,了解龙或凤的造型特点及应用的多样性。
能够用线描的方式,运用龙凤纹样进行装饰画练。
2、通过欣赏、交流,讲故事等方法了解中国的龙或凤的艺术形象。
进行有创意的表现。
3、使学生愿意了解中国传统的龙凤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传统的中国文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教具:关于中国龙凤文化的工艺品、绘画作品及图案等。
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谈话、启发、引导、示范、练。
一、兴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人人带来了一手十分好听的歌曲《龙的传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的世界,来共同感受了解XXX。
二、探究新知:1、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龙的这一艺术形象的由来。
2、引导学生讲关于龙的传说故事,进一步认识龙及和龙有关的事物,为绘画背景作铺垫。
3、欣赏饰有龙图案的陶器、建筑、衣饰、书法图片,了解龙文明。
4、在古代传说中,还有一种象征吉祥的艺术形象----凤(师出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欣赏图片。
5、开导学生作画:龙是吉祥的象征,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精品文档用心整理三、创作实践,审美体验用线描的方法描绘龙或凤的形象,也可以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
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四、小结:展示评价——“审美提升”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龙的精神。
《学画漫画像》教案教学目标:1、使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木版年画|冀美版(20xx秋)(共9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木版年画|冀美版(20xx秋)(共9页)](https://img.taocdn.com/s3/m/df88a81ae009581b6ad9ebc5.png)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木版年画|冀美版(20xx秋)教材分析:《木版年画》是河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选取了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木版年画作品进行介绍,让学生通过欣赏传统民间木版年画,对其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我国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和独特的制作工艺,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过《民间艺术中的娃娃》《漂亮的虎头帽》《画花样》等课,对民间美术的色彩、造型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木版年画在生活中不易见到,因此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木版年画的印制方法充满好奇,对木版年画鲜艳的色彩、夸张变形的造型和美好吉祥的寓意内容有一定的认同感,这为学习本课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节课所面对是黄山市的小学生,黄山古称徽州,这里人杰地灵,文化艺术气息自古浓郁,不但有徽墨、歙砚,徽州三雕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黄山风景区,此外在历史上,古徽州还曾经是我国重要的木版年画产地,不过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课前我曾在街头对小学生经行了调研,发现他们对年画很陌生,不知道家乡的徽州木版年画,更不知道徽州木版年画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听到木版年画这样新奇的名称他们还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与制作工艺,能够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木版年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思考,讨论,游戏,总结的学习过程探索年画的造型与色彩特色;以小组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观看视频与示范,动手实践等方法,完成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与制作工艺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学习、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木版年画的形式美感,进而喜欢上木版年画,愿意关注祖国的民间艺术,并为之感到自豪。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f3b886a58da0116d17493d.png)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描龙画凤》 (2)第2课《学画漫画像》 (5)第3课《漫画与生活》 (9)第4课《给文学故事配插图》 (11)第5课《藏书票和藏书印》 (14)第6课《对称与均衡》 (19)第7课《电脑巧创作》 (22)第8课《椅子造型设计》 (25)第9课《能伸缩的玩具》 (29)第10课《木版年画》 (34)第11课《学画疏果》 (39)第12课《学画花卉》 (42)第13课《古老的面具》 (46)第14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50)第15课《动漫的拟人画法》 (54)第16课《生活中的设计》 (60)第1课《描龙画凤》1教学目标1、欣赏饰有龙或凤造型的艺术品,了解龙或凤的造型特点及应用的多样性。
能够用线描的方式,运用龙凤纹样进行装饰画练习。
2、通过欣赏、交流,讲故事等方法了解中国的龙或凤的艺术形象。
进行有创意的表现。
3、使学生愿意了解中国传统的龙凤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从精细观察和深入描绘上都有进一步的要求。
而且,本课和后面相继的两课都是线描练习,并且是递进关系。
因此,从此意义而言,希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很好地把握目的。
3重点难点感受传统的中国文化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手非常好听的歌曲《龙的传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龙的世界,来共同感受了解龙文化。
2【讲授】1、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龙的这一艺术形象的由来。
2、引导学生讲关于龙的传说故事,进一步认识龙及和龙有关的事物,为绘画背景作铺垫。
3、欣赏饰有龙图案的陶器、建筑、服饰、书法图片,了解龙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展现的艺术魅力。
4、在古代传说中,还有一种象征吉祥的艺术形象----凤(师出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欣赏图片。
5、启发学生作画:龙是吉祥的象征,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20XX年最新河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学画漫画像表格式教案
![20XX年最新河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学画漫画像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e8483fd0a79563c1e72d0.png)
20XX年最新河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课学画漫画像表格式教案篇一:第2课学画漫画像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学画漫画像Kangyuelian20XX.1.21学习目标:1、欣赏漫画像艺术,感受漫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2、学习漫画取舍简化,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喜爱。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准备: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明星漫画像。
小镜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件播放图片,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师说明这就是漫画艺术,它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人物,使人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性格更加明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画漫画像》(课题)。
2、讲授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讨论:(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2)漫画肖像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和变形的?通过教材分析,使学生了解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3、出示教师预先画好的自己的漫画像,请学生说说老师在脸型、表情、五官上的特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表现。
使学生在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既可以抓住脸型、五官特征、表情进行夸张表现,也可以抓住面部最明显的一两个特征进行夸张。
三、学生作画1、学生讲解如何画好漫画像。
2、拿出小镜子,反复观察自己,发现特征,准备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
3、作画四、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篇二:河北美术出版社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冀教版)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巧置换问题提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教学目的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
(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总结反思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教学目的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
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反思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问题提出漫画的功能有哪些教学目的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4、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欣赏图片二、探究体验: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
(1)、立意:结合课本图片边举例边分析,漫画来源于生活。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
(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
表现手法: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
(3)、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
教师小结: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
板书设计:3、漫画与生活表现形式:单幅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组成部分:漫画多幅宣传、夸张、巧合文字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
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
第4课:身边的风景问题提出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教学目的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2、学生回答。
三、新授:(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
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
总结反思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
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问题提出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教学目的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1.师生看(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
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
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结合教材和图片(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
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
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
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总结反思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
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
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操场上问题提出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教学目的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过程设计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1、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1、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六、课后拓展: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总结反思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盘泥条问题提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教学目的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过程设计一、作品赏析:X-k- b-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第一步、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第二步,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四、掌握技法,盘条成型:第一步,搓泥条;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
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