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基础01-通选课资料

合集下载

海洋学基础01-通选课

海洋学基础01-通选课

史密斯(W.Smith,1769— 1832):英国地质学之父,“生物地层学”的代表; 居维叶(D.G.Cuvier,1769—1832):法国古生物学家,“灾变论”的代表。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法国学者): “生物进化论”与地质学的“均 变论”的代表人物;

海洋学基础




-
-
-

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分支学科:
勘探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地下资源勘探;
地震预测—自然灾害预测;
大地构造学—地球内部结构、构造及地球信息等。

海洋学基础




-
-
-


四、大气科学
概念: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包括大气演变规律、
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研究对象:
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 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 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
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 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 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 活动应用研究等。

海洋学基础




-
-
-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研究对象:
地球的内、外圈层,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此外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幔物质,地外物质等。
地球的结构

海洋学基础




-
-
-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

海洋学知识点资料1、海洋学研究内容既有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也包括海洋资源开辟、利用以及有关海洋军事活动所迫切需要的应用研究。

1、地球自转偏向力—科氏力的特点?只改变物体运动方向别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北半球偏向力向右,南半球偏向力向左除赤道外的运动物体受到该力作用。

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3、海洋固有的形态特性?广漠而有垠,连通又阻隔,深又浅4、海和洋的划分及特征?洋:远离陆地,受陆地妨碍小,面积大,水深(2-3km),有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黏土。

海(54):靠近陆地,受陆地妨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

5、构造学讲的三个时期?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12)构造6、现代海岸带包含几部分——潮上下间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海岸,海滩,水下岸坡】7、海底地形包括哪些部分——架坡基?大陆边缘,大洋中脊,洋盆,稳定型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1、海水组成:热胀冷缩性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悬浮物【纯水】4℃以上满脚热胀冷缩性质,4℃以下别满脚。

低于4℃有利于水分子缔合2、海水盐度(35‰)定义:进展历程(1)1000g水中所包含的溶质总质量(2)测定海水的氯度(电导率)与标准海水的比值(3)样品与KCI的电导率之比3、海水的热力性质:比热,位温,位密等(1)海水比热>空气(2)位温:某一温度海水绝热上升到海面时的温度(3)位密:位温下的密度4、海水状态方程描述海水密度与温、盐、压等理化特征参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5、海冰的分类新冰,尼罗冰,初期冰,一年冰,多年冰。

6、海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结冰的过程中,气温越低,结冰速度越快,冰层厚度进展越厚,被包围在其中的卤水越多,海冰的盐分越高;冻结前海水的盐度越高,海冰的盐度也许也高。

在南极大陆附近海域测得的海冰盐度高达22~23。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海洋学基础-重点知识

海洋科学导论重点知识第一章1.海洋科学: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以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海洋---海水、海水的组成、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的边界(海洋沉积、海底岩石圈,河口、海岸带,海面上的大气等)。

研究内容:海水的运动规律、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军事活动应用研究等。

2. 海洋科学研究的特点是什么?1)明显地依赖于直接的观测。

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

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趋明显。

相似问题:海洋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①海洋科学研究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②海洋中水---汽---冰的转化时刻都在进行;③海洋作为一个自然体系,具有多层次耦合的特点。

3. 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类型?·分布特点:深海锰结核以锰和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为主要组分,富含锰、铜、镍、钴等多种元素。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过3000米的深海底部。

以太平洋中部北纬6°30′~20°、西经110°~180°海区最为富集。

世界96%的锆石和90%的金红石产自海滨砂矿。

复合型砂矿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巴西及美国沿岸。

金刚石砂矿主要产于非洲南部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沿岸;砂锡矿主要分布于缅甸经泰国、马来西亚至印度尼西亚的沿岸海域。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广东和台湾沿岸有丰富的海滨砂矿,主要有金、钛铁矿、磁铁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等。

·主要类型: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4. 海的主要特点1)深度较浅,一般在2000m以内;2)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水色低,透明度小,无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潮汐由大洋传入,潮差显著;4)有自己的海流环流形式。

《海洋学》教案.doc

《海洋学》教案.doc

《海洋学》教案绪论一、海洋学及其分类(-)海洋学的定义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质及其他过程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海洋学乂称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

地球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及相关学科组成的复杂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及固体地球物理学等。

(-)洋学的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海洋。

包扌舌海水、溶解或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的上边界,即海而及其上大气边界层;海洋的侧边界,包括河口和海岸带等;海洋底边界,包括海洋沉积和海底岩石圈。

研究内容:海水运动规律、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等。

(三)洋学的分类基础性学科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

应用性学科分支: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学、卫星遥感海洋学、海洋声学和光学技术及应用、工程海洋学、环境海洋学、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等。

二、海洋空间特点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洋空间特点海洋空间上有以下特点:(1)无界与有界;(2)通达与阻隔;(3)深厚与浅薄(二)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大气相互作用;(2)海洋-海底相互作用:(3)海洋-陆地相互作用:(4)海洋-天体相互作用海洋通过海面与大气底层相接触,从而海水和大气通过海面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输送来实现的。

上层海水通过海而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能;低层大气乂从海面获得能量(热量),形成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将部分动量输送给上层海水,并促成上层海洋环流形成。

上述过程中,通过水分的蒸发、凝结和降水,海洋和大气之间又不断发生水分的交换,从而形成全球的水分循环。

海洋通过海底与海底岩石圈相接触,从而海水和海底岩石圈通过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输送来实现的。

海洋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海洋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2021/6/17
第4页/共72页
第一节 海流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海流基本知识;海流
的分类;大洋环流;
重点: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世界大
洋表层风海流的分布;我国近海的海流。
2021/6/17
第5页/共72页
海流(Ocean Current)
1.海流的定义
海流定义: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具有相对稳定速度的流动,它 是海水运动的形式之一。
第26页/共72页
330 在盛行西风带中海流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东向西
D.自西向东
331 北半球NE信风带的海流___________.
A.向西流动
B.向东流动
C.向西南流动
D.向西北流动
332 表层风海流的大小___________.
A.与海面风速成正比
一般深度浅,水色低(浑浊),透明度小,季节变化显著。没有独立的海 流系统和潮波系统,多数受大洋影响,我国东南海岸面临四海。
渤海:为我国的内陆海,自老铁山经庙岛与蓬莱角联线,分割黄海,面积 约9万7千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从长江口北岸至济州岛与东海分开,面积42万平 方千米,平均水深44米。 东海:南自南澳岛与台湾岛的鹅銮鼻分隔南海,面积75万平方千米,平均 水深349米。 南海:南靠加里曼丹岛,东临菲律宾,西接印支半岛,面积350多万平方 千米,平均深度1000米以上。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和约1.9万千米的海岸线。
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较大影响
B.强大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
C.A、B都对
D.A、B都错
328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___________.

海洋学知识重点

海洋学知识重点

牢记:第一章 绪论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等,属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300万平方公里)。

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地球上互相连通的广阔水域构成统一的世界海洋。

根据海洋要素特点及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

主要部分为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和海峡。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水的盐度的平均值约是35psu水的密度变化有反常,3.984℃时密度最大海面热收支:太阳辐射(进入海洋中的)、海面有效回辐射(长波辐射)、蒸发或凝结潜热以及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

海洋中的水循环影响因子:蒸发、降水、大陆径流、结冰与融冰。

世界大洋表层盐度分布取决于蒸发和降水量之差。

(E-P)~S 成正比例。

主温跃层(永久性温跃层):低纬海域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层之内,其下便是温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温迅速递减。

这层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就是大洋主温跃层,它不随季节变化。

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1987)对水团的定义是:“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海水混合的形式有三种:分子混合、涡动混合(湍流混合)和对流混合。

第五章 海洋环流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 。

“大规模”:它的空间尺度大,具有数百、数千千米甚至全球范围的流域;“相对稳定”:在较长的时间内,例如一个月、一季、一年或者多年,其流动方向、速率和流动路径大致相似。

海流的成因:一是海面上的风力驱动,它形成风生海流。

二是海水的温盐变化。

海流流速的单位,按SI 单位制是米每秒,记为m/s;流向以地理方位角表示,指海水流去的方向。

流向记为0°(北),向东流动则为90°。

流向与风向的定义恰恰相反,压强梯度力水平分量(大约1cm:1km 的斜面上向下滑动所受的力),是引起海水运动的重要作用力。

海洋基础知识

海洋基础知识

2.海洋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2.1海流2.1.1海流概述2.1.1.1海流的定义及分类题干:风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风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风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海浪和海流的方向:A.都是指来向B.浪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浪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B题干:航向和流向:A.都是指来向B.航向是指来向,流是指去向C.都是指去向D.航向是指去向,流是指来向参考答案:C题干:表层大洋海流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B.水温差C.大气环流D.气象要素分布不均匀参考答案:C题干:海流的主要成因是:A.风和海水的密度B.风和气温差C.地球与日月间的引力D.风和水温差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大范围盛行风所引起的一种流向和流速都比较稳定的海流,称为:A.漂流B.梯度流C.风生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风对海面的切应力、地转偏向力、粘滞摩擦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海流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C题干:当海水的水平压力梯度与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形成的稳定流动是:A.补偿流B.地转流C.风海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海流对船舶运动有一定影响B.较弱的海流对天气和气候有显著影响C.海雾的形成与冷、暖海流的分布无关D.海流不能带动冰山移动参考答案:A题干:海洋上最主要的海流是:A.风海流B.地转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A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低温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补偿流只有水平方向的B.补偿流只有垂直方向的C.补偿流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D.出现上升流的海区常伴随高温参考答案:C题干:地转流(又称梯度流)可分为:A.密度流,倾斜流B.补偿流,潮流C.定海流,风生流D.向岸流,离岸流参考答案:A题干:由于不均匀外压场作用下引起的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密度流B.倾斜流C.补偿流D.外压流参考答案:B题干: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梯度流称为:A.倾斜流B.密度流C.补偿流D.潮流参考答案:B题干:在北半球背密度流而立,密度小的(高温)水域在,密度大的(低温)水域在。

海洋学课件

海洋学课件


地面摩擦力
各个方风向和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
六个罗盘方位表示,如图,由于该图的形状形似玫瑰花朵,故名“风玫
瑰”。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
中心的方向。
海洋学
(一)气压 大气是有重量的,它施加于地面的压力
称为气压。气压的单位以毫米水银柱高 (mm)或毫巴(mb ) 表示。单位面积上 承受大气柱的重量是产生气压的原因。随着 海拔高度的上升,大气柱的重量减少,所以 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 实际情况与气温和气压条件有关。
海洋学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百帕) 1000 1005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海洋学
• 当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运动时,地转偏向 力使气流产生偏向。在北半球,气流偏向运 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气流偏向左方。 作用于相同质量和速度但在不同地点运动的 物体的地转偏向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在赤道 为零,随纬度的增高偏向力加大,在两极达 最大值。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6—2 大气的水平与垂直运动 §6—3 大气环流 §6—4 风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不可变气体成分
主要指氮、氧、氩三种气体
易变气体成分
以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主
海洋学
§6—1 大气的成分及垂直分层
一、大气成分
1.干洁大气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 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范围 只有整个大气厚度的1%左右。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 /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低纬:17~18km;中 纬:l0~12km;高纬:8~9 km。 就季节而言.同一 地区夏季对流层的厚度大于冬季。 云、雾、雨,雪, 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基础海洋学1

基础海洋学1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地球科学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 2. 回顾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你能得到哪些 启示?
作业邮箱:fengjfnku@ 课件ppt下载:oceanography@ Password:666666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海洋科学的发展史国际地球物理年(IGY,1957~1958),国际印度洋考察 三、现代海洋科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IIOE,1957~1965),国际海洋考察10年(IDOE, 二次大战促进海洋科学的研究——“军用”科学 1971~1980,包括6个分计划31项活动),热带大西洋国 际合作调查(ICITA,1963~1964),黑潮及邻近水域合作 众多国际性海洋科学组织成立—— 研究(CSK,1965~1977),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 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第一个国际海洋科学组织) 1977~1979,第1次全球试验FGGE及4个副计划),世界 多次国际合作大规模海洋调查 气候研究计划(WCRP,1980~1983,包括4个子计划), 新型海洋监测仪器飞速发展 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在1980年以后, 有关机构又提出了多项为期10年的海洋考察研究计划,如世 海洋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板块构造学说 界大洋环流试验(WOCE),大洋钻探计划(ODP),全 1994年11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 球海洋通量研究(JGOFS),热带大洋及其与全球大气的 21世纪:“海洋科学的新世纪” 相互作用(TOGA)及其组成部分”热带海洋全球大气耦合 响应试验(TOGA-COARE)。
1840s:英国人福布斯《欧洲海的自然史》 1855:美国人莫里《海洋自然地理学》 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 1905:埃克曼提出了漂流理论 斯韦尔鲁德普、约翰逊和福莱明合著的《The Oceans》——海洋科学建立的标志 1925和1930:美国成立2个国家海洋研究所 1946:前苏联海洋研究所成立 1949:英国成立国立海洋研究所

海洋学课件

海洋学课件

绪论一、地磁、地球自转速度1.地磁成因地球磁场起源于其外核液态铁镍物质的对流运动,从而产生电流,产生磁场。

2.地磁磁极地磁北极:位于北纬78.6°,西径101地磁南极:位于南纬65°,东径138°。

地磁轴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11°磁极处磁场强度:南磁极,0.68高斯;北磁极,0.61高斯;赤道处,0.29~0.4高斯地磁强度变化:平均每年降低1‰,1000年后地磁场可能消失,逐渐发生地磁场倒转。

古地磁研究表明:50万~100万年地磁倒转一次。

3. 磁极移动曲线4.地球自转速度(1)长期变慢一个世纪内,每日的长度平均增加1~2ms科学家发现,13亿年前,每年有540天。

3.7亿年前,一年约有400天左右国际天文组织测量发布:1984年6月30日增加1秒;1987年12月31日增加1秒。

1972~1989出现了14次闰秒,地球约每15个月就要转慢1秒。

此数据不能用作预测闰秒。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7年)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闰秒(相隔3年)闰秒实施举例:零八年实施的一次闰秒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8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9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9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9年1月1日)(2)变慢原因:潮汐摩擦,引起地球自转角动量减少(3)地球南北极的有趣现象:a. 一天等于一年(度日如年)b. 北极:四面八方都朝南c. 南极:四面八方都朝北月球运动: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月球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向着地球太阳运动:围绕银河系绕转:速度,250km/s ; 周期,2.5亿年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位置: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北美洲之间南北最长:约 15900公里东西最宽:约199O0公里面积:17968万平方公里。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了 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 ¡ 渤海:内陆海 ¡ 黄海: ¡ 东海: ¡ 南海: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6. 掌握世界大洋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 特征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 太平洋:面积是地球表面积1/3,整个大 洋1/2。
¡ 大西洋:整个大洋1/4。 ¡ 印度洋:整个大洋1/5。 ¡ 北冰洋: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7. 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熟悉海 岸带组成,了解海岸带类型。
¡ 海岸带:水位升高便被淹没、水位降低便露出的狭长 地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
¡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 (又称潮上带 、潮间带、潮下带 )
¡ 研究特点:依赖直接观测;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 多种研究方法;综合与整体化研究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2. 熟悉科氏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了 解科氏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差别
¡ 科氏力:
l 地球上运动的物体 l 不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只改变运动物体的方向。 l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l 与水平尺度(数千公里)相比为10-3量级(浅碟)。海水的水平 运动为主。
¡ 3)连通又阻隔:
l 南大洋水域连成一体,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l 北冰洋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的关系几乎隔绝,阻挡与北冰
洋水交换。
¡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弱;具有一体性或整体性。 ¡ 特性:层结稳定,静力近似。(大气对流层)
海洋基础知识培训[1]
3. 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海洋性地壳和 大陆性地壳的差异
¡ 内圈:岩石圈、地幔、地核 ¡ 外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 地壳差异:

海洋学基础知识

海洋学基础知识
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 统。
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护和恢复海洋 生态系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海洋气候
01
海洋气候是指海洋及其周围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气候现象。
02
海洋气候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如调节全球气候、 影响天气系统等。
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存 在、分布、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的科 学。
海洋化学的研究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环 境和预测环境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 义。
海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溶解氧、 盐类、二氧化碳、营养盐等,这些成 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都有重 要影响。
03 海洋生物
海洋植物
海洋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 要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基于神话和传说,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
中世纪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增加,如发现新大陆等。
18-19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进 行系统的海洋观测和调查。
20世纪至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 多,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
海洋环境
海洋科学研究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海平面上升 等,对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
资源利用
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关注环境保护,也致力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人类可持续 发展提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海洋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 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

海洋学基础04-通选课

海洋学基础04-通选课
海洋学基础
海 洋 学 基 础
主讲:林卫兵
海洋学基础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复习作业 : 绪 论 地球科学与海底系统 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海洋环流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潮 汐 大气与海洋 海洋生物 大洋调查方法简介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海洋学基础
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 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4.1 .3 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1、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①三大天然放射系 铀系、锕系、钍系:U、Pa--镤、Th—钍( 227Th 、228Th、 230Th 、231Th 、232Th 、234Th )、Ac--锕、Ra—镭、Fr—钫、 Rn—氡、Po—钋、Bi—铋、Pb、Tl—铊等11种元素38种核素。 放射性核素在海水中浓度的表示方法:g/L ;αpm/L。
海洋学基础
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 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4.1.1 海水的主要成分 3、元素在海水中的逗留时间 T= 海水中某元素的总量 该元素每年进入海洋的量
即:元素以固定的速率向海洋输送,把海水中该元素全部置换出 来所需的平均时间。 Q 海 M 洋 R
dM/dt = Q – R
稳定状态:Q=R
海洋学基础
第四章: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 4.1 海水的化学组成
4.1 .3 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②核动力舰船及原子能工厂排放的放射性废物 包括放射性液体、树脂、固体废物等。
140Ba、144Ce等。

海洋学基础知识(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海洋生物学)PPT课件

海洋学基础知识(大连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课海洋生物学)PPT课件
• The average salinity of the ocean is about 35‰.
3、What is the factors effect salinity?
Water removed by Evaporation Freezing And added by precipitation (rain & snow) Melting (iceberg)
分泌物、 排泄物、 分解物、 代谢物、 陆源排海
2、Salinity(盐度)
• Salinity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amount of salt dissolved in seawater.
• Salinity is usually expressed as the number of grams of salt left behind when 1,000 grams of seawater are evaporated.
海水结冰吗?
请你思考
➢ 海水含盐度很高,降低了海水的冰点。淡水结冰是在0度, 含10‰盐度的水冰点为0.5℃,而含35‰盐度的水冰点是-1.9℃。 地球上各大洋海水平均
盐度为34.48‰,因此, 海水的冰点在-1.9℃左右。 ➢ 海洋受洋流、波浪、风暴 和潮汐影响很大,这些因
素一方面加强了海水混合
•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 上空的气温变化慢,海 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 作用。
海水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热量的 收支
空间变化
水平 方向
垂直 方向
时间变化
季节 年际 变化 变化
对大气 温度的 调节作 用
收入:太 阳辐射
支出:海 水蒸发
由低纬 向高纬 递减; 同纬度 暖流附 近水温 高,寒 流附近 水温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特点一:地球系统过程具有明显的全球性。
板块构造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研究方法 :
全球范围的调查研究和观察 测试方法:
①国际岩石圈计划(ILP)
②深海钻探计划(DSDP)
③大洋钻探计划(ODP)

固体地球物理学 断形成、发展、分化,则形成相

对独立的学科;同时地球各部分
的 学
大气科学
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加之不同学 科之间或研究方法互相交叉、渗

透,形成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
分 类
海洋科学
科。
体 系
水文科学
环境科学
相关学科
测绘学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一、地理学
概念: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分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一、地理学
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时期(远古—--18世纪末); 近代地理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50年代); 现代地理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今)。
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 地方志等。
20世纪60年代又形成了一些如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理论性、应用 性和方法性分支学科
史密斯(W.Smith,1769— 1832):英国地质学之父,“生物地层学”的代表;
④世界气候计划(WCP)
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等。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地球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特点二:地球系统内地学过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差别极大。
研究方法: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 “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
则和方法。
英国地质学家盖 基A.Geikie 概括为一 句格言: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二、地质学
概念: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层圈间的相互作用和演
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研究对象:
地球的内、外圈层,矿物和岩石,地层和古生物,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此外涉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幔物质,地外物质等。
地球的结构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第一章:绪 论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1.1.1 地球科学体系
地球科学的概念:
以整体的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 自地心至地球外层空间十分广阔的范 围的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一门科 学。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整体的地球。包括: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固体地圈(岩石圈、地 幔圈、地核)。
发展历程:
2、地质学初创时期(1775年---1830年):
从18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工业革命,地质旅游、探险活动的兴起,积累了许多矿物、 岩石、地层、构造方面的资料,这一时期著名学者有:
魏 纳(A.G.Werner,1749--1817):德国人,“水成论”的代表人物 (Neptunism);
郝 屯 (J. Hutton ,1726—1797):英国学者,是“火成论(Plutonism)”的代表人 物;
要求掌握海洋科学及其相关分支 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研 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
海洋学基础
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 绪 论
2学时
第二章 : 地球科学与海底系统
4学时
第三章 : 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大洋的层化结构 2学时
第四章 :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2学时
第五章 : 海洋环流
2学时
第六章 :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二、地质学
地质学的发展和分支科学:
发展历程:
1、前地质学时期(史前---1775年—地质学萌芽时期):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西方文艺复兴后,丹麦学者斯坦诺(N.Steno,1638--1687)对层状岩石研 究时提出了著名的地质学三定律:
叠层律(Low of Superposition):若地层未变动时,则老地层在下,新地 层在上。
异的科学体系。
地球表面:大气圈 + 岩石圈 + 生物圈 + 智能圈相互交接的界面
广义的地球表面:
上界—---大气圈对流层顶界; 下界------岩石圈沉积岩底部, 厚度:30~35Km。 狭义的地球表面:
广义的地球表面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的 交接界面。
上界—离地面<100m;
下界---太阳辐射能的深度,厚 度:200 ~ 300 m。
2学时
第七章 : 潮 汐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第八章 : 大气与海洋
2学时
第九章 : 海洋生物
2学时
第十章 : 大洋调查方法简介
2学时
复习作业 :
2学时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第一章:绪 论
主要内容: 2学时
➢地球科学体系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地球科学体系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海洋科学的分支 ➢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原始连续律( Low of Original Continuity):若地层未变动时,则呈连 续体,并逐渐减薄尖灭。
原始水平律( Low of Original horizontality ):若地层未变动时,则呈 水平或大体水平状产出。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二、地质学
地质学的发展和分支科学: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
海洋学基础---绪论
海洋学基础
§ 1.1 地球科学体系与海洋科学
地球科学体系的分支科学:
地理科学
从不同角度对地球内外不同
圈层和范围进行研究,形成了地

地质学
球科学体系的分支学科;对地球

某些领域的深入研究的学科则不
海洋学基础
海洋学基础
主讲:林卫兵
海洋学基础
海洋学基础
强国先强海 弱国先弱海
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海洋的重要性! 选修《海洋学基础》是大家聪明的选择!
海洋学基础
教 材 介 绍:
本教材适用于海洋类专业本科生 及相近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教材, 也可供从事海洋研究的相关科技工作 者参考。
该教材以海洋科学体系为主线, 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科学及其主要的分 支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 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该教材注 重从地球科学体系看待海洋科学,同 时也注意海洋科学体系与分支学科的 交叉与渗透,对各分支科学发展方向 和发展态势作了启迪式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