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及其免疫
浅谈口蹄疫免疫净化
传染病作为一种由个体感染发病快速发展为群体感染流行的一类疫病,对个体、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
不论人类还是动物,一旦发生并呈现流行态势,将会给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会造成巨大影响。
一种新的疫病的出现流行,大多数人都主动会把焦点聚集到疫苗上,因为疫苗引入机体,可以提高病毒感染宿主的阈值,使宿主由原来的易感变为不易感,从而对疫病的传播起到阻断作用,进而更好的保护易感动物。
我们也知道人类天花的消灭,以及牛瘟的消灭,疫苗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国对口蹄疫的防控,自2001年起实施强制免疫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口蹄疫病的防控取得的成效显著。
但因口蹄疫具有易感动物多、传播空间大、致病力强等特点,所带来的防控难度依然很大;同时周边部分国家口蹄疫疫情严重,对我国的威胁也持续存在,总体来说,我国口蹄疫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一、全球及我国口蹄疫流行状况根据区域分布及各口蹄疫血清型的流行情况,将全球划分为七个流行圈。
Pool1位于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主要流行O型、A型和Asia1型病毒;Pool2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流行O型、A型和Asia1型病毒;Pool3位于中东及欧亚交界地区,主要流行O型、A型、Asia1型和SAT2型病毒;Pool4位于东非,主要流行O型、A型和SAT1、SAT2、SAT3型病毒;Pool5位于西非,主要流行O型、A型和SAT1、SAT2型病毒;Pool6位于南部非洲地区,主要流行SAT1、SAT2和SAT3型病毒;Pool7位于南美,主要流行O型、A型病毒。
2018年,是口蹄疫高发的一年,全年口蹄疫发生27起,涉及12省,其中牛16起,牛羊同感1起,猪10起。
总体上来说,近年我国口蹄疫发病毒株复杂多变,原有毒株仍然存在,又有新的毒株相继出现;在以往多呈现单一毒株引发疫病,然而,尤其是进入2018年,呈现出有5个毒株都有发病的现象,其中O型4个,分别是Mya/98、Cathay、PanAsia、Ind/2001毒株,A型1个,为Sea/97/G2毒株。
奶牛场口蹄疫免疫程序
奶牛场口蹄疫免疫程序
奶牛场的口蹄疫免疫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每年5月或10月全牛群进行一次无毒炭疽芽孢菌的免疫注射。
2. 全牛群每年进行2~3次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注射。
3. 犊牛到成年奶牛的免疫程序:口蹄疫疫苗一年注射两次,分春、秋两季各一次或按免疫时间注射。
成年牛3-5ml/次,犊牛2ml/只,肌肉注射,瘦弱、病牛、临产前1.5个月、怀孕初期(3个月内)、4月龄以下牛禁用。
近两年发生过口蹄疫的地区实行每年四次免疫,每次免疫一个月后再注射一次加强免疫,推广使用浓缩的口蹄疫疫苗。
羊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可远距离传播、难以防控的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猪、牛、羊最易感。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WOAH)将口蹄疫列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
我国农业农村部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口蹄疫对羊的危害较大,病死率有可能会达到50%以上,对羊产业造成的危害巨大。
一、口蹄疫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为单股RNA病毒,有明显的多型性和易变性,目前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A 型、O型、C型、Asia1型,SAT1型、SAT2型、SAT3型。
每个血清型还有多种亚型,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无相互免疫保护作用。
口蹄疫病毒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耐干燥和低温,对常见消毒剂如醇类、酚类、氯仿等有机物不敏感,对高温、酸碱敏感,短时间内能将其灭活。
二、口蹄疫传播与感染口蹄疫有多种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发病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动物)与健康动物直接接触后发生感染;间接传播主要是指健康动物接触了发病动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品后发生感染;空气可传播口蹄疫,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当健康动物通过呼吸吸入病毒后发病,空气传播的距离可达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从而加大了口蹄疫的防控难度。
口蹄疫病毒经由破损皮肤表面、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侵入机体而感染,病毒侵入上皮细胞后不断繁殖,形成原始水疱,而后病毒进入血液形成毒血症,在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上皮组织内产生水疱或溃疡样病变。
三、羊口蹄疫临床症状羊感染口蹄疫经过5-14d的潜伏期出现症状,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内齿龈、舌头、乳房等部位产生水疱或者溃疡样病变,严重的感染甚至能蔓延到气管、咽喉、前胃等黏膜处;蹄部仅出现小水疱,快速恢复消失,部分病例水疱破裂后发生糜烂、形成溃疡,会出现跛行、流涎、倒地不起等症状。
水疱破裂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逐渐好转。
良性症状通常在患病后一周即可自愈,死亡率约为2%,病变主要是皮肤及黏膜发生烂斑或水疱。
浅析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浅析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一种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对全球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尽管已经有了疫苗接种的预防措施,但仍然时不时地爆发。
一些研究表明,猪口蹄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免疫失败引起的。
免疫失败是指在接种了疫苗后,猪依然出现感染或发病的状况。
而免疫失败的原因可能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病毒变异、疫苗质量、接种程序不当等。
病毒的变异是导致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病毒变异意味着原本有效的疫苗可能无法对新的病毒株产生充分的免疫效果。
由于病毒不断地发生变异,可能会导致疫苗的保护效果下降,甚至失效。
疫苗的研发和更新是至关重要的,以保证其对新病毒株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
疫苗的质量也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疫苗的质量包括疫苗的纯度、稳定性、活性等多个方面。
如果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影响其对猪口蹄疫病毒的识别和免疫效果。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对预防猪口蹄疫至关重要。
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疫苗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接种程序的不当也可能导致疫苗接种失败。
包括接种时间不当、剂量不足、接种部位不对等问题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养殖户在接种疫苗时,需要遵循专业人员的指导,确保接种的程序和方法正确。
针对猪口蹄疫免疫失败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和降低免疫失败的风险。
我们需要不断地对疫苗进行技术更新和改良,确保其对各种病毒株的有效覆盖。
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疫苗的纯度和稳定性符合国家标准。
兽医部门需要对养殖户进行培训,指导其正确的接种程序和方法,确保疫苗的免疫效果。
我们还可以从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入手,加强猪场的管理和防疫措施。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要注意控制疫源的传播途径,避免病毒从外部环境进入猪场。
科学合理的养猪管理也是预防猪口蹄疫的重要手段。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口蹄疫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 - 猪病防冶
口蹄疫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猪病防冶口蹄疫被认为是强制免疫病的一种,易感染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由于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急促等原因,一直是我业内人士关心和讨论的主题之一。
本文就口蹄疫的免疫程序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加以探讨分析,旨在更好的预防口蹄疫的发生。
我国为预防、控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养殖生产的大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实施动物强制免疫这一管理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我国养殖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力度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动物疫病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和病毒快速变异的时候,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动物疫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和禽流感,现笔者针对口蹄疫病的免疫程序和相学习意事项加以阐述,内容如下。
一、口蹄疫的免疫1.疫苗的选择综合分析我国引发口蹄疫病[1]的病原体的流行特点,结果发现,易感染口蹄疫的动物如猪、羊、牛等在春季和秋季两季易感染口蹄疫,因此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防控的重要时期。
依据中国农业部颁发的《口蹄疫防治技术规定》中规定,对易感口蹄疫病的动物选择O 型灭活疫苗进行集中的强制免疫,所有的疫苗应选择已被农业部批准的产品,且是由动物的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统一组织、统一供应分配的。
一年两次免疫。
保证在两次免疫之间,对新生、补检或者漏检的动物进行补充免疫。
2.免疫程序2.1新生家畜的免疫对于羔羊和猪仔,在其出生的30-45天内,对其进行初次免疫,注射剂量为1ml/只(头)。
所有的新生家畜得到初次免疫以后,时隔一个月以后进行再次的强化免疫,在这之后,每隔4个月就要免疫一次,剂量等要求与初次免疫一样。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动物的抗体的监测结果对免疫程序进行稍许的改变。
2.2母畜的免疫对于不同时期的母畜,免疫时间不同。
配种之前,母畜应予以一个月一次的强制免疫;处于孕期的母畜应注意,在配种后的一个月以及产前的两个月以内,严禁免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因免疫接种而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应激反应。
口蹄疫免疫
1.概述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严重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播快,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国际贸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疫病之一。
FMD 血清型众多,包括O、A、Asia1、SAT1、SAT2和SAT3型共7个血清型,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造成疫病控制难度较大。
截至到2010年12月,全球FMD流行国家达60个,大多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给这些国家的畜牧业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而因FMD贸易壁垒造成的畜产品出口损失远远大于疫病本身所带来的动物死亡的损失。
世界各国都通过种种努力实现OIE认定的“无FMD疫区国”地位,发达国家通过扑杀等措施几乎没有FMD的流行,而南美洲一些国家通过免疫接种等措施实现了无FMD疫区或部分地区无疫区。
欧洲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不免疫策略,在疫情暴发时采用扑杀的手段控制FMD,但英国2001年FMD的爆发给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促使相关机构开始修订FMD防控策略,2003年欧盟修订了FMD防控策略,肯定了疫苗免疫在FMD爆发时的作用,随后欧盟多个国家将疫苗免疫作为补充手段用于FMD的控制。
灭活疫苗在欧美等地的FMD防制和根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灭活疫苗仍然是成功防控FMD的重要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FMD灭活疫苗在抗原生产、灭活、浓缩纯化、乳化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动物疫苗生产中已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工业化生产体系。
目前,世界上FMD灭活疫苗生产和应用的主要有BEI灭活油佐剂疫苗和甲醛灭活铝胶皂素疫苗,对于灭活疫苗的质量控制上,更注重于疫苗的生物安全和免疫效力两个方面,因此,近些年来,FMD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将力量集中到抗原生产工艺、灭活剂选择、浓缩纯化、佐剂以及生产过程疫苗效力的替代检验等关键技术的研究。
口蹄疫及其免疫(20210201153726)
口蹄疫及其免疫中国口蹄疫疫情流行呈现非季节性,有多个毒株共同流行。
但2013 年依然以O型为主,A 型散发;而O 型,以缅甸98 为主,同时伴有新猪毒变异株。
具体来说,中国流行的O 型口蹄疫包括有O 型口蹄疫包括有,1、CATHAY 型(中国型):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OR/80、OZK/93、OS/99/s 及O/GX/09-7;2、ME-SA型(中东-南亚型):俗称泛亚型;3、SEA型(东南亚型):即缅甸98 谱系,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Mya98/by/2011、O/XJ/10-11。
所以,猪场免疫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的还是缅甸98 型的疫苗,这是最重要的。
由于A 型口蹄疫为散发,目前农业部还没有批准猪用A 型口蹄疫疫苗,商品化的仅仅为牛A 型口蹄疫疫苗,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醒:A 型口蹄疫流行还不是很多。
除了缅甸98,还可以免疫一些新猪毒的疫苗。
对于A 型口蹄疫,如果猪场确实要免疫A 型口蹄疫疫苗,那么需要注意:现在A型口蹄疫疫苗是没有单苗的。
目前都是“0+A的疫苗。
如果你已经免疫了0型疫苗,一定要注意好免疫程序,调整好,再去免疫“0+A。
不能出现前两天刚免疫了一个0型的口蹄疫疫苗,这两天又再免疫一个“0+A疫苗,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原来的抗体水平,反而可能会把原来的0 型抗体抵销掉。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建议,如果周边压力大的话,可以紧急免疫0+A,但如果周边压力不是很大的话,还是慎重考虑。
当然,发生口蹄疫时,需用使用与中国流行毒株匹配的病毒型、亚型的灭活苗。
使用疫苗的毒株,跟当地流行的越匹配,效果越好。
预防口蹄疫,免疫还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
在首次免疫4 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生效,免疫持续期6个月。
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内进行注射。
种公猪: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种母猪: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
乳猪:断奶后首免,50-60日龄二免,70-80日龄三免。
一、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1、一般情况下,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猪才会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在注射后,免疫持续期6个月。
2、如果是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的时候进行首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出生后60-70天左右进行二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
3、如果是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分别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4、如果是种母猪,一般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需注意母猪临产前半个月和怀孕前一个月不能注射。
5、如果是乳猪,断奶后,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首次接种;50-60日龄,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70-80日龄,进行口蹄疫三免。
二、猪口蹄疫怎么打1、对于体重在10-25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1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2、对于体重在25-50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2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3、对于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3ml 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4、如果是2-4周龄的猪应使用2.5cm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的猪使用4cm长的18号针头。
5、在注射前,对于针头和注射器,需要使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
接种时,一个针头接种一头猪,不可以一个针头接种多头猪。
6、注射时,注射部位需要剪毛,剪毛后使用70-75%的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然后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注射时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能过浅。
口蹄疫免疫实例效果分析
口蹄疫免疫实例效果分析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有蹄动物。
这种疾病对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预防和控制口蹄疫非常重要。
口蹄疫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免疫,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口蹄疫的病情。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口蹄疫免疫实例的效果,来说明免疫措施的重要性。
在中国,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蹄疫的暴发不仅会导致蹄类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生产力下降,还会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免疫措施的研究和实施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从中国对口蹄疫的免疫工作的实例来分析免疫措施的效果。
中国面临着口蹄疫的严重威胁,并且在近几十年里多次爆发过口蹄疫疫情。
经过不断总结和改进,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免疫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从幼仔期开始注射口蹄疫疫苗,定期检疫,及时处理病死动物等。
这些免疫策略得到了积极的效果。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多地区相继爆发了口蹄疫疫情,但经过紧急控制和免疫工作,疫情得到了迅速遏制和消灭。
在实践中,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了疫苗的生产和分发,提高了人员培训的质量等。
通过这些努力,口蹄疫的免疫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多的农民受益于免疫工作。
其次,从其他国家的实例来看,免疫措施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世界各地,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口蹄疫疫情的威胁,但通过免疫措施,很多国家成功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例如,澳大利亚是一个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他们在免疫措施方面非常积极。
他们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等。
这些措施的效果得到了肯定,澳大利亚的口蹄疫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口蹄疫免疫的经济效益角度来分析。
免疫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动物感染疾病和疫情的发生,保护和提高了养殖业的产能。
口蹄疫的暴发不仅会导致动物大量死亡,还会造成肉类和乳制品的供应紧张,从而对农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通过免疫措施,农民可以避免经济损失,稳定农业产业链的运转。
综上所述,口蹄疫免疫实例的效果分析表明,免疫策略对预防和控制口蹄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蹄疫免疫接种规程
口蹄疫免疫接种规程
第一、免疫次数要到位但不可过多。
普遍情况下,8月中旬前后首次免疫,30天后进行第2次免疫,第3次免疫可以间隔45-50天,这样即便天气转凉,口蹄疫流行也不可怕,因为抗体保护,发病率微乎其微。
第二、跟胎免疫口蹄疫的猪场,无论种母猪、种公猪,还是育肥猪也要求接种3次或3次以上,以确保口蹄疫病毒不再发生和流行。
第三、疫苗毒株类型的选择。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异的特点。
我国的病毒型为A、C、O和亚洲I型。
因此注射口蹄疫疫苗前,需要我们选择疫苗毒株的类型,少走弯路。
第四、把握好注射的剂量。
一般来说,疫苗接种应严格按照说明来进行注射,规模养殖场的口蹄疫免疫程序也可根据本猪场猪群的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修改和制定。
有时根据地区或病毒流行性的不同,也有必要适当的加大或减少剂量。
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
口蹄疫免疫实施方案一、规定对全部猪进行O 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全部牛、羊、骆驼、鹿进行O 型和亚洲 I 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全部奶牛和种公牛进行 A 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二、免疫程序规模养殖场按推荐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各实施一次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家畜要及时补免。
1.规模养殖家畜和种畜免疫仔猪、羔羊:28~35 日龄时进行初免。
犊牛:90 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全部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 1 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后来每隔4~6 个月免疫一次。
2.散养家畜免疫春、秋两季对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时补免。
三、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 30 公里以内的全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近来 1 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畜能够不进行加强免疫。
四、使用疫苗种类牛、羊、骆驼和鹿:口蹄疫O 型-亚洲 I 型二价灭活疫苗、口蹄疫O 型-A 型二价灭活疫苗和口蹄疫 A 型灭活疫苗。
猪:口蹄疫O 型灭活类疫苗或口蹄疫O 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
空衣壳复合型疫苗在同意范畴内使用。
五、免疫办法多个疫苗免疫接种办法及剂量按有关产品阐明书规定操作。
六、免疫效果监测1.检测办法亚洲 I 型口蹄疫:液相阻断 ELISA;O 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采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液相阻断 ELISA,合成肽疫苗采用 VP1 构造蛋白 ELISA。
A 型口蹄疫:液相阻断 ELISA。
2.免疫效果鉴定猪免疫 28 天后,其它畜 21 天后,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亚洲 I 型口蹄疫:液相阻断 ELISA 的抗体效价≥26 鉴定为合格。
O 型口蹄疫:灭活类疫苗抗体正向间接血凝实验的抗体效价≥25 鉴定为合格,液相阻断 ELISA 的抗体效价≥26 鉴定为合格,合成肽疫苗 VP1构造蛋白抗体 ELISA 的抗体效价≥25 鉴定为合格。
A 型口蹄疫:液相阻断 ELISA 的抗体效价≥26 鉴定为合格。
原来口蹄疫免疫时机和免疫次数有玄机!
原来口蹄疫免疫时机和免疫次数有玄机!到口蹄疫,养猪户都会在头脑中浮现猪蹄起水泡,蹄壳脱落,母猪乳房起水泡,产房小猪突然死亡等症状。
口蹄疫也是养殖户特别头疼的病,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聊聊口蹄。
到口蹄疫,养猪户都会在头脑中浮现猪蹄起水泡,蹄壳脱落,母猪乳房起水泡,产房小猪突然死亡等症状。
口蹄疫也是养殖户特别头疼的病,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聊聊口蹄。
关于病毒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属于RNA病毒,该病毒有7个血清型(O、A、C、Asia1(亚洲1)、SAT1(南非1)、SAT2(南非2)和SAT3(南非3)),从今年检测数据来看,猪口蹄疫主要是O型、A型。
其中O型是感染多的,也是难防控的。
口蹄疫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拓朴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所以,疫苗毒株的选择上,免疫用疫苗的制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尽可能匹配。
口蹄疫病毒具有坚强的存活力,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d,泥浆中存活6个月,尿中存活39d,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d,冬季存活28d。
所以如果口蹄疫不做疫苗,很难控制。
如何确定首免日龄?关键在于母源抗体。
母源抗体具有两重作用,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有不利的一面,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母源抗体干扰还具有以下特点: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毒株与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只有免疫才受干扰,再次免疫就不受干扰。
据报道,口蹄疫康复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可达90~100d,具有坚强的保护力;仔猪细胞中和抗体>1∶8时免疫受到严重的干扰现象。
因此具有坚强免疫力的母猪所产仔猪,在45日龄以前是不能免疫口蹄疫的。
口蹄疫需要免疫几次?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效果非常有限,所以进行首免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
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原理
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原理
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原理是通过给牛体内注射一种包含病毒成分的疫苗来引起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中包含了牛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成分,可以激活牛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
当牛接种牛口蹄疫疫苗后,抗原成分会刺激牛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地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可以识别和结合牛口蹄疫病毒。
如果接种后,牛再次暴露于牛口蹄疫病毒,这些已经形成的抗体会识别和中和病毒,从而阻止病毒进一步侵入牛体细胞,减轻或预防疾病的发生。
牛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原理利用了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从而达到控制疾病传播和保护牛群健康的目的。
口蹄疫)
口蹄疫是我国强制免疫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现介绍其免疫程序供参考:
1.母猪免疫:猪场母猪每年免疫接种口蹄疫疫苗3次,即每隔4个月免疫接种1次,每次3~5毫升。
2.仔猪免疫: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至28日龄时已低于临界值;而首免1个月后,并不能达到有效的抗体保护力,第二次免疫后21天虽能上升一定的抗体水平,但仍不能达到有效保护力;经过第三次免疫后抗体逐渐上升,至免疫后的第40天时,抗体水平仍远高于抗体有效保护临界值,所以建议口蹄疫疫苗应进行3次免疫,分别在30日龄、60日龄、90日龄各免疫1次。
此外,仔猪免疫除加强免疫接种外,对免疫剂量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由于剂量不足或注射后疫苗溢出等情况,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降低的结果
当猪场发生疫情或周边环境出现口蹄疫疫情严重威胁到猪场安全的情况下,应采取紧急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未曾免疫过疫苗的猪群)如下:1.全场各年龄段猪群紧急接种口蹄疫高效苗,25公斤体重以上的猪耳后肌肉注射3毫升/头,25公斤以下的猪耳后肌肉注射2毫升/头。
先接种健康猪群,后接种可疑猪舍内的猪群。
2.第一次接种后间隔15天,各年龄段猪群加强免疫(第二次接种),接种剂量与第一次相同或增加1毫升/头。
必要时可改肌肉注射为交巢穴注射,以提高注苗效果。
口蹄疫免疫方案和措施
口蹄疫免疫方案和措施1. 引言口蹄疫(FMD)是一种严重影响偶蹄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这种疾病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实施免疫方案和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口蹄疫免疫方案和措施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免疫策略。
2. 口蹄疫免疫方案的重要性在养殖业中,口蹄疫疫情爆发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保护牲畜的健康和避免疫情的蔓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口蹄疫免疫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免疫屏障来阻断病毒传播链,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3. 口蹄疫免疫策略针对口蹄疫的免疫策略可以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
3.1 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来激发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机制。
常见的主动免疫策略包括: - 选择合适的疫苗:口蹄疫疫苗的选择应基于病毒株的流行情况和免疫保护的需求。
- 接种时间和频率:根据兽医指导,养殖户应定期接种疫苗,以确保动物持续获得免疫保护。
- 合理的剂量:根据动物的年龄、体重和免疫历史,确定适当的疫苗剂量。
- 采取适当的接种方式:常见的接种方式包括皮下接种和肌肉接种。
- 接种后观察和记录:接种后要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并记录下相应的免疫信息。
3.2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指通过给予动物抗体来提供临时的免疫保护。
被动免疫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 给予新生动物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母源性抗体,可以为新生动物提供抗体,帮助它们在抵抗病原体侵袭时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
- 采用体外抗体:对于暴露在口蹄疫病毒环境中的动物,可以考虑使用体外抗体来提供临时的免疫保护。
4. 口蹄疫免疫措施除了免疫方案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口蹄疫的传播风险。
4.1 隔离措施将可疑感染动物和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离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关键。
隔离措施包括: - 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 - 对可疑感染动物进行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检测确认; - 对新引入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以确保它们没有潜在的感染风险。
猪口蹄疫的免疫及免疫失败对策措施
成 肽疫 苗要 在2 ℃ 8 ℃条件 下贮 藏 ,不 能低 于O ℃ ,疫苗 生产 包装 1 . 2 . 4 . 1 严 格按 照疫 苗 要 求 的操 作 规程 进行 对 有病 、瘦 弱 、 后 ,或者送到库房后 ,管理员有可能没有及时放入贮藏室 ,也有 临产 ( 1 0 1 5 d )或吃奶 的,不足月龄的猪不予注射 ,待病猪康 可 能管 理员 误把 疫苗 放入 急冻 室 ,使 疫 苗失效 ; ( 2 ) 贮 藏 室停 电 段 时间 ,贮 藏 室没 有 配备 停 电宝 、发 动 机或 者没 有 及 时送 电 , 复 ,母猪产后或乳猪 断奶后再按规程补 注。接种 生猪应处 于休
射 ;猪体重5 0k g 以上 ,3 m U 头 ,耳后肌 肉注射。 1 . 2 . 4 疫 苗使 用 注意 事项
剂量 1 o r l l 头 ,肌 肉注射 ;猪体重2 5—5 O k g ,2 ml / 头 ,肌 肉注 入库登记和加强管理后备用 ,这一环节 中的疫苗应该相对安全。 疫 苗失效 的原 因 : ( 1 ) 猪 口蹄疫 O 型 浓缩灭 活苗 、猪 口蹄疫O 型合
. 2 . 6 母猪 注射 疫苗 进 行 。并 且 规定 了使 用 疫苗 种 类 、免 疫 接种 方法 及 免 疫效 果 监测 1 方 法 等 。实行 强 制 免疫 ,并 要 求 各个 部 门定 期 监测 抗 体水 平 并逐 时会造 成流 产或
一
每年春秋两季 ,乡镇畜牧站对辖区内的
室 贮藏 后备 用 ; ( 3 )个别 乡镇 畜牧站 由于人员 少 ,条件 差 ,只有 猪全部进行强制 口蹄疫免疫时,财政经费投入要到位 ,宣传的力 个小 的冰箱 ,远 远 不能 够 把领 取 的疫 苗全 部放 入 贮藏 室及 时进 度要够,消除防疫员和养殖户 的后顾之忧和加大对兽 医、防疫员 行 贮藏 ,剩余 的疫 苗 就堆 放 在办 公 室 ,时 间久 了就 疫苗 失 效 了 , 的免疫 培训 。 . 5 . 2 责任 明确 主管部门要加强防疫员责任心的教育 ,树立全 待贮藏室的疫苗用完后 ,又把堆放在办公室的失效疫苗放人贮藏 3 室备用 ; ( 4) 有的乡镇畜牧站条件差 ,位置偏远 ,只有旧冰箱, 心全 意为 人 民服 务 的思 想 ,对各 村 、各 队 、各 户 、各 圈 舍 、每 甚至冰箱坏了也没有及时修理 ,冰箱根本就没有贮藏功能; ( 5 ) 头 生 猪进 行 强 制 免 疫 时 ,对 已 免疫 的养 殖 户 张 贴 免 疫 明 白纸 并 个 别畜 牧站 没有 疫苗 专 门管理 人员 和疫苗 贮藏 专用 空 间 ; ( 6) 冰 公 布 防疫 员名 字 、 电话 ,对 漏 免 的养 殖 户 要 张 贴 漏 免 告 知 书 和 箱停电 ,乡镇畜牧站可能根本没有配备冰箱停电宝 、发动机或者 防疫 员 名 字 、 电话 ,让 养 殖 户第 1 时 间 了解 自己 的生 猪 的 免疫 情 没 有及 时送 电 ,时 间久 了疫苗 也可 能失效 ; ( 7 )有的畜 牧站 由于 况 。 如果 有 应 急反 应 和 漏 免 ,要 及 时联 系 防疫 员 ,更 早 抢 救 和 历 史 原 因工 资一 直 没有 保 障 ,难 免 有个 别 畜牧 站 老职 工有 情 绪 , 补免 。
口蹄疫及其防治
采用ELISA、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对病毒抗体进 行检测,适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鉴别诊断
与类似疾病的鉴别
口蹄疫在临床上需与猪水疱病、猪水 疱性口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 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等方法进 行区分。
症状与病变差异
口蹄疫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蹄 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而类 似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可能有所不 同,需要仔细观察和比较。
防控难度
由于口蹄疫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和亚型,且易发 生变异,因此防控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通过疫苗 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 和传播。
02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生物学特性、理化 性质及血清学反应等方法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核酸 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
疼痛缓解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缓 解疼痛。
中药辅助治疗
清热解毒类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 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可缓解柏等,具有祛湿止痒、 收敛生肌的作用,可用于口蹄疫 疱疹破溃后的治疗。
增强免疫力类中药
如黄芪、党参等,具有益气固表、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提高患者 抵抗力,促进康复。
口蹄疫及其防治
目录
• 口蹄疫概述 •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 口蹄疫预防措施 • 口蹄疫治疗方法 • 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口蹄疫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 偶蹄动物,如猪、牛、羊等。
传播途径
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
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2023-11-16目录•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概述•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诱因•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案例分析•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建议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概述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是指部分牛在接种口蹄疫疫苗后,由于个体差异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出现的免疫过敏反应。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表现为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如呼吸急促、皮肤红肿、呕吐、腹泻等。
牛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呼吸急促皮肤红肿呕吐腹泻部分牛的皮肤会出现红肿、瘙痒、丘疹等过敏反应。
牛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呕吐的症状,有时呕吐物中可能含有血液。
部分牛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腹泻症状,通常呈水样便,严重的腹泻可能导致脱水。
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牛的死亡,即使反应较轻,也会对牛的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免疫过敏反应,可能会对牛群的整体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该地区的牛养殖业。
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诱因不同厂家生产的牛口蹄疫疫苗抗原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部分牛只出现过敏反应。
疫苗抗原性差异疫苗污染疫苗佐剂问题如细菌、病毒等污染物可能存在于疫苗中,引发过敏反应。
某些疫苗佐剂可能导致部分牛只过敏。
030201疫苗因素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可能导致牛只免疫系统异常,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营养不均衡养殖环境不卫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影响牛只免疫效果,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环境卫生差运输、转栏、气候变化等应激因素可能影响牛只免疫系统,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概率。
应激因素免疫程序不合理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或过敏反应。
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剂量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免疫剂量不当如注射部位、注射速度等免疫方式不当可能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
免疫方式不当牛口蹄疫免疫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稳定的疫苗。
严格选择疫苗根据牛的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避免过度免疫。
牲畜养殖场(户)口蹄疫防控明白纸
牲畜养殖场(户)口蹄疫防控明白纸牲畜口蹄疫是严重危害猪、牛、羊等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发生,将会对牲畜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实行强制免疫政策。
《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广大养殖场(户)是实施动物疫病免疫、消毒等防疫措施的主体,要不断增强依法防疫意识,主动做好各项防疫工作。
一、免疫接种对猪、牛、羊实行口蹄疫免疫,是预防该病发生和流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猪、牛、羊口蹄疫免疫用疫苗:猪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价抗原);牛、羊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奶牛还要使用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2.猪、牛、羊口蹄疫推荐免疫程序:仔猪、羔羊:28-35日龄进行初免。
犊牛: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
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3.免疫操作注意事项:免疫实际效果与疫苗的运输、保存以及免疫注射的操作、剂量、免疫部位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口蹄疫灭活疫苗一般要求在2-8℃避光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疫苗开启后24小时内要用完。
免疫前,做好免疫注射器具的消毒,并准备好免疫证、保定器具和免疫耳标等,并提前2小时对疫苗进行预温。
保定家畜时尽量做到动作不要太粗暴。
免疫时,要注意及时更换针头,最好一头家畜一根针头,同时注意对注射部位的消毒。
免疫注射部位,一般是家畜颈部侧面或者臀部。
疫苗剂量一般是:牛2毫升,猪1-2毫升,羊1毫升。
免疫后,要佩戴免疫标识,并在免疫证上规范填写免疫情况。
4.牲畜养殖场(户)应主动向当地动物防疫机构咨询相关免疫技术,根据本场实际制订本场牲畜免疫程序。
二、生物安全措施1.牲畜养殖场(户)要做好封闭式饲养、全进全出、自繁自养,从源头把好预防疫病的关口。
2.要做好消毒工作。
养殖场应该在养殖场大门口和饲养区门口设置与门相同宽度的消毒池、门旁边另设消毒室。
养殖场外人员要更换衣服并经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车辆和器具等要用2%的烧碱或0.3-0.5%过氧乙酸消毒后才能进入养殖场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蹄疫及其免疫中国口蹄疫疫情流行呈现非季节性,有多个毒株共同流行。
但2013年依然以O 型为主,A型散发;而O型,以缅甸98为主,同时伴有新猪毒变异株。
具体来说,中国流行的O型口蹄疫包括有O型口蹄疫包括有,1、CATHAY 型(中国型):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OR/80、OZK/93、OS/99/s及O/GX/09-7;2、ME-SA型(中东-南亚型):俗称泛亚型;3、SEA型(东南亚型):即缅甸98谱系,该拓扑型中的疫苗株包括Mya98/by/2011、O/XJ/10-11。
所以,猪场免疫口蹄疫疫苗,必须免疫的还是缅甸98型的疫苗,这是最重要的。
由于A型口蹄疫为散发,目前农业部还没有批准猪用A型口蹄疫疫苗,商品化的仅仅为牛A型口蹄疫疫苗,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醒:A型口蹄疫流行还不是很多。
除了缅甸98,还可以免疫一些新猪毒的疫苗。
对于A型口蹄疫,如果猪场确实要免疫A型口蹄疫疫苗,那么需要注意:现在A型口蹄疫疫苗是没有单苗的。
目前都是“O+A”的疫苗。
如果你已经免疫了O型疫苗,一定要注意好免疫程序,调整好,再去免疫“O+A”。
不能出现前两天刚免疫了一个O型的口蹄疫疫苗,这两天又再免疫一个“O+A”疫苗,这样不但不会提高原来的抗体水平,反而可能会把原来的O型抗体抵销掉。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建议,如果周边压力大的话,可以紧急免疫O+A,但如果周边压力不是很大的话,还是慎重考虑。
当然,发生口蹄疫时,需用使用与中国流行毒株匹配的病毒型、亚型的灭活苗。
使用疫苗的毒株,跟当地流行的越匹配,效果越好。
预防口蹄疫,免疫还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口蹄疫疫苗免疫几次才好?由于口蹄疫是灭活疫苗,灭活苗仅免疫一次,是没有效果的。
所以进行首次免疫后,一定要做第二次免疫。
首次免疫对于抗体的产生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它可以刺激免疫细胞,起到所谓的“预刺激”作用,并促使其产生口蹄疫特异的记忆细胞。
在首次免疫4周左右进行第二次免疫,此时由于第一次的预刺激会提高第二次的免疫反应。
根据所使用疫苗的质量,有时还需要进行第三次注射免疫。
猪口蹄疫的免疫与疫苗应用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 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 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其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
一、病原口蹄疫病原是口蹄疫病毒,属小RNA 病毒科(Picornaviridae)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病毒粒子直径为20 ~25nm,呈大致的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
FMDV 有A、O、C、SAT1、SAT2、SAT3 以及Asia 1 型7 个血清型,。
该病毒不仅在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亚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在干燥粪便中存活14 d,泥浆中存活6 个月,尿中存活39d。
在土壤中夏季可以存活3 d,冬季存活28 d。
二、流行情况O 型毒株:2005 年,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将全世界O 型口蹄疫病毒株根据VP1 基因和流行地区统一划分为10 个拓朴型(Topotype),又称基因型,这对于疫苗的制备和防疫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国主要流行 3 个拓朴型,即Cathay 拓朴型(古典中国型)的猪毒谱系、SEA拓朴型(东南亚拓朴型)Mya-98 谱系(缅甸98)和ME-SA拓朴型( 中东- 南亚拓朴型) 泛亚谱系。
全世界分离保存最早的Cathy型毒株是1970 年香港株,至今该拓朴型病毒已流行40多年,并且在不断衍变进化。
Cathy 型分为3 个进化分支,分别是旧猪毒、新猪毒-1 和新猪毒-2。
旧猪毒主要在1970—1993 年间流行,基本都是猪发病,代表毒株有OZK93,OR80 等;新猪毒-1 主要在1992—2005 年间流行,田间除了猪发病外,也有牛发病的病例,代表毒株如TAW97、ON92 等;新猪毒-2 在2005—2006 年被发现,是目前Cathy 型病毒的主要流行分支,临床仍主要以猪发病为主,偶尔有牛的病例,其抗原较以前毒株发生了变异。
Mya-98 谱系分属于SEA 拓朴型,在我国流行已数十年,早期仅感染牛、羊,从2010 年初期开始大规模引起猪发病,现已成为猪口蹄疫的主要流行毒株。
泛亚谱系(PanAsia)1999 年从西边入境,主要引起牛发病,而在周边国家如越南,还有大量引起猪发病的报道。
我国2010 年正式向OIE 报告猪O 型口蹄疫疫情,近年优势毒株为Mya-98 和新猪毒-2。
A 型毒株:A 型口蹄疫病毒可分为欧洲- 南美型、亚洲型、非洲型3 个遗传拓朴型,其下包含多个不同区域的流行毒株。
2013 年初,我国广东省茂名市发生猪A型口蹄疫疫情,该流行毒株属于亚洲拓朴型(Asia Topotype)东南亚97 毒株(Sea-97 Strain)。
A/Sea-97 毒株是亚洲东南亚地区特有的一株A 型口蹄疫流行毒,可分为2 个进化分支。
2009 年以来我国发生的A 型口蹄疫(以湖北武汉2009 株为代表)属于G1 分支,而新出现的广东茂名猪A 型毒属于G2 分支,很可能近期由境外传入,而非国内G1 毒衍化而来。
Asia 1 型:毒株Asia 1/JS/05 株仅在个别地区引起猪发病,2009 年5 月以后,我国再未见到Asia1型临床病例,也未监测到猪病原阳性。
三、预防1、口蹄疫难以控制和根除的原因FMDV 易感动物种类繁多,猪、牛、羊和各种野生偶蹄动物(鹿、羚羊、野猪、野牛);潜伏期短、发病急,感染性和致病力特强;传播方式多,病毒变异性强;动物机体对口蹄疫免疫应答程度较低等。
口蹄疫疫苗只能阻断临床症状的出现,但不能阻止病毒进一步繁殖并形成持续感染。
牛可带毒数年之久,猪不能持续感染,但排毒量非常大,给防控加大难度。
猪口蹄疫的免疫目前我国采用以免疫控制为主的策略,免疫是口蹄疫防控综合措施之一,免疫可以降低动物的易感性;有效的免疫可以降低动物之间病毒的传播;可以减少病毒的排放数量。
那么,如果发生了口蹄疫,应急免疫接种疫苗能否控制疫病流行呢?试验表明,奶牛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是比较好的,其次是羊,猪的应急免疫接种效果最差,单纯依靠疫苗接种并不能消灭猪口蹄疫,但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数量。
猪群中暴发口蹄疫是否可以通过免疫来进行控制仍然有疑问。
免疫不能防止传播,但可以延缓暴发。
群体免疫保护率达到85%,可提供群体保护,保证口蹄疫不会发生大流行。
口蹄疫免疫可以减低发病次数,逐渐减少环境中病毒,但不会根除疫病,因此日常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口蹄疫的防控尤其是猪口蹄疫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2、影响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1)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性目前来讲,猪口蹄疫主要是O 型、A 型。
其中O 型是感染最多的,也是最难防控的,应重点关注。
口蹄疫各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同血清型的各拓朴型之间也仅有部分交叉免疫性,所以,疫苗毒株的选择上,免疫用疫苗的制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尽可能匹配。
国内使用的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制苗毒株(见图1)OZK/93株、OR/80株、OS/99 株,已经使用多年,对近几年猪O 型口蹄疫流行优势毒株的免疫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常用的制苗毒株为O/MYA98/BY/2010株(缅甸-98 谱系)、O/GX/09-7 株+O/XJ/10-11 株(新猪毒-2+Mya-98谱系)。
为了有效地预防控制猪群口蹄疫,仅采用缅甸-98 系列毒株,而忽略猪群中流行了40 多年的一直在变异的Cathay 系列毒株,将是及其危险的。
采用新猪毒-2 和Mya-98 双毒株疫苗对主要的O型拓朴型有较好的保护谱。
O 型口蹄疫疫苗对A 型口蹄疫没有交叉保护作用,目前国内A 型口蹄疫疫苗只有针对牛用的疫苗,暂没有猪用的A 型口蹄疫疫苗。
A 型口蹄疫病原阳性省区仍以牛为主,目前对猪的敏感性和致病性不太确定。
如果猪群对A 型口蹄疫有感染压力,是否需要疫苗仍是需要慎重探讨并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
疫苗本身效力疫苗的效力(PD50)决定疫苗免疫保护效力的高低,2013 年6 月4 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提升工作的通知,自2013 年9 月1 日起执,执行新生产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合成肽疫苗效力检验标准由每头份3PD50 提高到6PD50。
而疫苗质量控制中决定疫苗效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每单位疫苗中有效抗原含量的高低。
疫苗的抗原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疫苗的效力呈正相关关系,欧洲高效疫苗的抗原含量 4.1 ~10μg/ 头份,但高于10μg 没有意义。
同时疫苗的效力也与制苗毒株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因此,浓缩苗效力要比普通苗效力高,由于口蹄疫病毒为灭活疫苗,加上病毒本身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制苗过程中条件与工艺的严格控制对于疫苗效力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牛的口蹄疫疫苗是不能用于猪的免疫,相反,猪的口蹄疫疫苗可以用来免疫牛。
因为猪的口蹄疫疫苗需要较高的抗原含量,特别是O 型口蹄疫疫苗。
比如A 型,猪的最小免疫剂量160 ng,640 ng 保护异源毒株攻毒,而牛只需要40 ng,荷兰上世纪60—70 年代免疫猪,猪口蹄疫疫苗含抗原是牛的4 ~10 倍。
(2)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具有两重作用,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但在实际生产中又有不利的一面,对疫苗免疫具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母源抗体对特异性抗原位点的“封闭”而阻止抗原位点与机体免疫相关细胞上的抗原受体结合等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对抗原物质产生反应。
母源抗体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影响。
早有报道,但在临床中尚未引起各个猪场足够的重视。
这也是目前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根本原因,甚至疫苗的效价越高,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发挥越明显。
其他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母源抗体干扰试验,采用不同免疫时间检验免疫效果,试验分为4 组,第1 ~ 3 组在第2、4、8 周龄分别免疫1 次,第4 组在第8 周龄和首免疫后4 周二免。
结果显示,在第8 周龄(含8周)之前免疫1 次,抗体不但没上升,免疫后反而出现了下降趋势,8周龄后做二免效果较好。
母源抗体干扰还具有以下特点:母源抗体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抗原含量越高,干扰作用越大;疫苗毒株与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只有首次免疫才受干扰,再次免疫就不受干扰。
这就解释了同样的疫苗,为什么有的猪场免疫后不发病,有的发病,同一个猪场免疫了高效疫苗后反而容易发病,而免疫了普通苗或不免疫反而比较稳定。
(3)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的猪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首次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导致大量的免疫失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