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其精细化的核算方式和对间接费用的合理分摊,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本文将简要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其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核算流程以及优势。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括其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作业成本法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还能为相关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我们期望能够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与核心思想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模式,而是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面,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最终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准确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其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本驱动因素多元化:作业成本法认为,成本的驱动因素不仅仅是数量,还包括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如批次、时间、质量、服务等。

这些多元化的成本驱动因素使得成本计算更为精确,更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成本。

成本分配的因果关系:作业成本法强调成本分配的因果关系,即成本对象(如产品、服务或客户)消耗作业,而作业又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制造企业中各个环节的直接劳动、直接材料以及直接费用,定量计量并加以专项分配,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在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下面将对其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快速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实现对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因此生产成本的计算相对简单。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精细化管理,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总成本等各项指标,从而更加精确地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价,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来提高生产效率。

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生产成本分别计算并加以专项分配,有利于企业全面掌握生产成本,对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三,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识别那些高成本的环节和问题,进而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较高的生产成本。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准确地识别那些成本高昂的环节或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成本调整措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提高生产质量。

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生产成本与质量的矛盾。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质量管理中其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信誉。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生产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生产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生产企业中的应用探讨1. 引言1.1 概述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主要用于计算和控制企业每个生产活动的成本。

通过将生产活动分解为多个作业,然后为每个作业计算成本,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分配情况。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作业,每个作业都有独立的成本记录和控制。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进而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控制措施。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各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优化产品组合,提高盈利能力。

在国内生产企业中,作业成本法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还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1.2 国内生产企业的特点国内生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规模不一:国内生产企业的规模各异,有小型企业,也有大型企业,覆盖了各个行业领域。

2. 产业多元化:国内生产企业涉及的产业种类繁多,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3. 市场竞争激烈: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生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4.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国内生产企业一大优势是劳动力资源的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5.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国内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技术先进,有的技术较落后。

这些特点决定了国内生产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为作业成本法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出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场景。

2. 正文2.1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生产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可以说是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作业成本法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后,为使读者了解目前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特作此文献综述。

本文献综述主要总结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得应用研究成果,主要是研究国内的应用情况,同时和国外的应用情况相对比,以此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字:作业成本法、制造业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一、作业成本的起源及在我国的起步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成本更准确的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1952年美国著名会计大师埃.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在其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但全面解释“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概念是在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这是理论界的一个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库存管理信息处理系统(MR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全面生产管理集成化系统(MRPII)、制造系统(F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系列现代管理系统的兴起,美国实业界普遍发觉产品的成本与实际相差甚远,这是当时学术界进行探究的一个背景条件。

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罗宾.库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在乔治斯托布斯的理论基础上全面的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自此作业成本法问世。

在我国国内,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热潮,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编译,理解阶段,发展较为缓慢。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分配成本和了解经营活动的成本结构。

在制造企业中,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事项,它们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ABC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旨在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二、ABC法的基本原理ABC法是基于活动成本驱动原理,强调对企业活动的分析和测算。

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主要侧重于直接劳动力和直接材料的成本,忽略了其他间接成本的影响。

而ABC法通过将企业的间接成本与实际活动相关联,更准确地进行成本分配。

ABC法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活动、计算活动驱动因素、分配资源消耗、计算单个产品的成本和作出决策。

三、ABC法在制造企业的应用1. 活动成本识别在使用ABC法进行成本核算前,首先需要识别各种活动,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通常,制造企业的活动可以分为原材料采购、生产准备、生产过程和产品交付等环节。

通过准确识别和描述活动,可以使成本分析更具针对性,发现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2. 活动驱动因素的计算活动驱动因素是指影响活动产生成本的各种因素,如工时、零部件数量、机器使用小时等。

在ABC法中,通过计算活动驱动因素,可以将各项成本准确分配给相关活动。

例如,对于生产准备活动,驱动因素可以是生产计划的变更次数、产品的种类或规格等。

3. 资源消耗的分配ABC法不仅考虑了直接成本,还将间接成本与活动相关联,进一步分解成本的组成部分。

例如,制造企业的间接成本可以包括设备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等。

通过将这些间接成本与活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关联,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活动的资源消耗。

4. 产品成本计算ABC法的核心是将成本准确地分配给各个成本对象,如产品或服务。

在制造企业中,通过将活动驱动因素和资源消耗与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关联,可以计算出每个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摘要产品成本是企业的重要经济指标。

作业成本法是把成本精确地再分配至成本对象中的方法。

再多品种制造企业里,许多产品实际上是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而这被传统成本方法提供的信息所掩盖。

大大被侵蚀掉的利润,并非被其他产品所消耗,而是不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所致。

传统的成本核算是以数量为基础的。

它隐含了一个假定,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产量关联基准分配。

这种基准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就是材料耗用额、直接工时、设备工时等。

然而,现实企业中资源的消耗与产量不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生产特点由大规模,单一品种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技术工艺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的复杂化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管理作业增多,而直接的生产活动相对减少,这一切使得生产的间接费用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以少量人工费用为基础分配大量的制造费用,必然带来成本分配的偏差。

所以作业成本应运而生。

本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并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作比较,同时通过实例使大家对作业成本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的。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成本动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费用的分配应着眼于费用发生的原因,把费用的分配与导致这些费用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按照费用发生的原因分配。

成本动因(cost drivers ),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

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的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

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很重要,最好由成本会计师、生产工艺工程师、ABC 专家共同组成专门小组来做选择,要把企业看作价值链的组合,照顾到动因选择的全面性、代表性、操作性和动因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关联性。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特点进行分类、计算和控制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我们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分解成不同的作业或作业环节,并针对每个作业或作业环节进行成本核算。

一个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和成品入库等不同的作业环节,针对每个作业环节进行成本核算,得出每个作业环节的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上。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步骤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作业成本的标识:首先需要将不同的生产作业或作业环节进行标识,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对象。

2. 作业成本的收集:对每个作业或作业环节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收集,其中直接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

3. 作业成本的分配:将收集到的作业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进行分配,例如按照产量、工时或成本驱动因素等进行分配。

4. 作业成本的归集:将分配到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归集,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5. 作业成本的分析: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作业之间的成本差异和成本结构,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情况,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发现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差异,分析造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出成本优化的路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对于服务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同样适用。

服务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服务过程分解为不同的作业或作业环节,针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

通过作业成本法,服务企业可以了解每个服务的成本情况,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会计管理工具,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它基于资源消耗和活动驱动的成本分配方法。

本综述将回顾ABC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文献,涵盖ABC的发展背景、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ABC方法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师罗宾·库珀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88年提出,目的是解决传统成本系统的缺陷,即不能准确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

ABC方法通过追溯资源消耗,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活动驱动,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活动成本池,然后再分配给产品或服务,从而更准确地确定成本。

与传统成本系统相比,ABC方法能够更好地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和非价值增加的活动,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ABC方法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

首先是制造业。

制造业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

许多研究表明,ABC方法比传统成本系统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产品的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情况。

另外,ABC方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出低效率的活动,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其次是服务行业。

服务行业通常涉及多种活动和资源消耗,例如医疗保健、酒店管理和交通运输等。

ABC方法可以帮助这些行业更好地理解活动对成本的贡献,并决定如何分配成本。

例如,一些研究对医院的运营成本进行了研究,发现ABC方法能够更好地确定手术、病房和门诊等活动的成本。

在酒店管理方面,ABC方法可以帮助酒店管理者确定哪些活动驱动了成本,并优化资源分配。

ABC方法还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应用。

金融机构面临着高度复杂的业务流程和活动,如贷款审核、投资管理和风险评估等。

ABC方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确定不同业务流程的成本,并分析哪些流程需要改进以提高效率。

一些研究还将ABC方法应用于风险管理,以评估不同风险管理活动的成本效益。

然而,ABC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核算成本的方法,它适用于制造企业。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核算,然后将成本分配给产品,以此来控制成本和计算产品成本。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地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成本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单位,将生产过程分为许多独立的作业,然后根据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和分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将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独立的作业或成本中心。

作业成本法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独立的作业或成本中心,以便更精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

2. 对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进行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会对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核算,以便确定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成本。

3. 将成本分配给产品。

作业成本法会将每个作业或成本中心的成本分配给最终的产品或服务,以此来计算产品的成本。

基于以上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进而控制成本、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竞争力。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更精确地核算和分配成本,了解到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从而针对性地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优化产品成本结构。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产品上,进而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产品的成本结构,找出高成本环节,进而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

4.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了解到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比如定价决策、产品结构调整决策等。

5. 更加科学的管理成本。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管理成本,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作者:曾玉刁顺桃来源:《商场现代化》2024年第14期摘要:隨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成本架构发生改变,面临成本控制问题。

作业成本法能解决传统成本法间接费用分配缺陷,并准确计算产品成本,进一步加强成本控制。

本文对我国制造企业实际应用作业成本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东风汽车为具体案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性以及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先进性一、引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从西方引入我国。

借助于作业成本法体系,可以有效地实行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制造企业决策效率,弥补按单一数量分配产生的偏离产品成本的不足,有利于保证成本核算的完整性。

作业成本法比传统成本法更具有时代性,在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高。

二、作业成本法概述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础。

作业是以特定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并消耗一定资源的工作。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差异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知,制造费用的归集由部门或全厂统一归集转变为建立多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分配率由单一的数量分配率转变为成本动因分配率。

作业成本法在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上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使得出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则制造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作业和消耗的资源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根据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再由资源动因分配至各个作业成本库,最后由作业动因分配至产品(服务)。

3.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作业成本法具有制造费用占比大、产品个性化程度高、运用企业规模大等特点。

包括:①制造费用占比大。

在效率与质量并存的时代,普通工作逐渐“机器取代人类”。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它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从而更加精准地掌握企业的成本情况。

在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成本信息,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现状以及作业成本法在这些企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按照生产过程划分成若干作业,并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的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分解为几个互相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核算表,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进行分录。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作业成本预算,根据生产计划和成本目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预算,确定预算成本;其次是实际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对每个作业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是成本差异分析,通过对比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现状我国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多数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面临着产能利用率低、成本控制不力、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导致对成本的掌控不够精准,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企业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不够科学,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上升。

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急需引入科学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提高成本控制的精准度,优化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管理资料]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管理资料]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毕业论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姓名:专业: 会计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年月日摘要: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新的生产方式不断出现,现代企业的制造方式和制造环境都发生许多变化。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由于固有的思维限制,已不能适应现代制造环境,不能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支持信息,带来了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于是作业成本法等一系列新模式应运而生。

目前,作业成本法已在加工制造业、商业零售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企业开始将此法作为“细节决定成败”这一管理理念的载体,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制造企业进行相关阐述和分析,首先简单介绍ABC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和一般程序;其次深入研究ABC应用于制造企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再次对ABC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附案例分析;最后针对ABC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对将来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广泛更有成效地应用于中国制造型企业以及其它类型行业起到一点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成本管理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new production methods emerging, modern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have undergone many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pproach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thinking, can not meet the moder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can not provide the necessary support management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business management brings many problems, so the activity based costingand a series of new models came into being .Currently, ABC has been in the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retail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widely used. Many companies started this Act as "details of the success " of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the carrier, greatl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fine.Mainly through the four parts of this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lied to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elaboration and analysis related to, first of all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ABC method, theoretical basis and general procedures; followed by ABC applied to manufacturer-depth study of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agai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BC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with case studies; Finally, ABC made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law related to countermeasures. Costing the future to be more widely used in China more effectively, and other types of enterprises that play a role in the industry.Key Words: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ost management目录一、引言 1二、作业成本法相关内涵 1(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1(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三)作业成本法的操作步骤 3三、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一)必要性分析 4(二)可行性分析 5四、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6(一)在国际上的应用状况 6(二)在国内的应用状况6五、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中应用的困境及对策7(一)我国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时遇到的困境7(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推行的应对策略9 六、结论10参考文献12致谢14一、引言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现代制造企业实现了生产高度电脑化和自动化,人工成本大大降低,而围绕机器设备所产生的间接成本则大大上升。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来计算和控制制造企业成本的方法。

它通过将制造成本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或工序,再据此计算每个作业或工序所需的成本,并进行成本分配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制造过程中的成本结构、成本变化以及成本利润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变化和原因。

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各种成本的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不同成本与具体的作业或工序联系起来,从而了解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这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利润分析。

中小型制造企业需要了解每个产品或订单的成本和利润情况,以便进行决策和评估业绩。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将每个产品或订单的成本与销售收入进行比较,并据此计算利润率和利润额。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不同产品或订单的盈亏情况,从而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成本结构、成本的变化和原因,以及成本利润情况,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和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和经营绩效。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国内文献综述作业成本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所需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在制造行业中,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控制和分析,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本文综述了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成本管理理论法国学者对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涵盖了从成本计算到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

Galtier 和Gerard(1993)提出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作业成本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Censi 和Spanghero(1997)同时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因素。

Laouamer和Rosenthal-Sabroux(2002)重点分析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二、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法国学者在作业成本分析方法方面的研究包括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Mendoza 和Vossen(2004)利用MATLAB对作业成本进行预测,该方法结合了灵活度和精确度。

Barbry 和Collinet(2007)利用实例研究的方法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Krarti 和Gillet(2011)提出了基于模糊知识管理的作业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精度更高。

三、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法国学者在钢铁、汽车制造、电子和纺织等不同行业中进行了作业成本管理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Sueur 和Kern(2003)分析了钢铁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善方法。

Pellegrin 和Fleury (2006)在汽车行业中探讨了作业成本管理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Fleischman 和Sprinkle(2005)研究了电子行业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总体来说,法国学者提高了作业成本计算方法和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宏观经济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加强作业成本管理在不同行业的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深度应用在深入探究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之前,我先来回顾一下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通过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再根据成本动因(如生产订单、机器小时、人工工时等)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从而更加精确地追踪和分配成本。

一、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过程1. 成本归集与分析在制造业中,生产一个产品需要经过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合作。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往往无法准确反映各个环节的成本状况。

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我们可以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归集到各个作业环节中,从而深入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结构和成本效益。

2. 作业动因的确定与分析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在于确定成本动因,并将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在制造业中,成本动因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生产订单、机器小时、人工工时等。

通过对成本动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成本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提供依据。

3. 优化生产流程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环节。

通过对成本数据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找出关键的成本动因,进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某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发现,生产某一产品的人工成本较高,原因是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手工操作。

企业于是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引入自动化设备,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4. 定价策略制定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通过对各个成本对象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地确定产品价格,提高盈利水平。

例如,某企业通过作业成本法发现,其某一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成本较高的原因是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

企业于是调整了采购策略,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从而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5. 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作业成本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绩效评价方法。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主要用于计算和控制生产成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按作业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将成本分配到产出的每一个作业上,从而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作业成本的核算对象是作业:作业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单位,可以是一台机器、一道工序或者一个产品。

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

2. 作业成本的分配方式是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是材料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人工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制造费用是间接用于某个作业的成本。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配,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3. 作业成本的控制方式是作业变动成本法:作业变动成本法主要针对间接制造费用的变动进行核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作业的成本。

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成本结构:中小型制造企业经常生产多种产品,通过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每种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价策略。

2. 提高生产效率: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作业的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每个作业的成本和效益,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 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小型制造企业经常需要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组合,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5. 面向未来的发展:作业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在我国国内,最早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是1988年易中胜编译并发表的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到90年代以著名管理会计学家余绪缨为代表的学者们掀起了一股对作业成本法的探究热潮,但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著作的编译,理解阶段,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的国内研究逐步开始关注实践应用领域了,最典型的时王新平教授的《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被称为是ABC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的第一次结合起来系统研究的著作。但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是尚处于理论阶段,对如何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还很少。具体的研究进展按研究的内容来总结如下:
三、在我国运输业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及相应障碍
作业成本法虽然先进科学但是其运行时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主要有:
1、管理层能意识到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并有改变的意愿
2、企业自动化程度高,且间接费用在成成本费用中得比重较大
3、企业产品品种多,生产步骤复杂
4、拥有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和与之相配的财务人员
5、有相关科学的并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指导
客货运共同成本分摊的问题
铁路运输需要对寿命周期较长的资产进行大量投人(包括新建或购置的投资和运营时的养护维护等),资产是与较长一段时间的业务量相对应的。因此,成本费用多表现为共同成本,其中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占运输成本比重较大,这种共同成本类似于一种间接费用,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运输产品对象间进行分配。共同成本的存在为铁路客运企业成本的准确计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例如,铁路企业的线路和信号设备是为客货运共同服务的,成本费用表现为客货运共同成本。按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铁路运输企业在成本费用核算中很难在客运成本或货运成本之间准确分摊共同成本。此外,车站的水电、房建、通信部门的费用及管理费用等支出也不能直接列入客运或货运成本。因此目前缺乏一套能够合理反映共同成本在客货运企业之间进行分摊的成本计算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方法,至八十年代末期以来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发现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与传统的“制造成本”相比之下,可以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在2008年“作业成本法”的计算与管理内容已纳入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范围,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理论与实践已趋于成熟。

本文对作业成本法应用于制造企业进行相关阐述和分析,希望进一步加深大众对这种已经在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认识和关注,并对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有效推行作业成本法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二)相关概念对作业成本法的认识,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概念着手。

1、资源。

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要素,是成本的来源构成。

一般制造企业的资源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器设备、生产维持费用等。

2、作业。

广义的作业(Activities)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事项,有的会发生成本,有的不会发生成本;有的能创造附加价值,即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有的不能创造附加价值,即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计算产品成本,因此只考虑会发生成本的作业;而从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要尽量剔除。

所以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是指能产生附加价值,并会发生成本的经济活动,即狭义的作业。

3、作业链和价值链。

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作业的集合体,因为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销售过程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这些作业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相连接,就形成了一条“作业链”。

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每一项作业的完成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的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个作业。

价值沿作业链在各作业之间转移,就构成了一条“价值链”。

4、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理论是由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作业是由组织内消耗资源的某种活动或事项。

作业是由产品引起的,而作业又引起资源的消耗;成本是由隐藏其后的某种推动力引起的。

这种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

或者说,成本动因就是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

通常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资源动因是指决定一项作业所耗费资源的因素,反映作业量与资源耗费间的因果关系。

作业动因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顾客等成本目标中的标准,它也是将资源消耗与最终产出相沟通的中介。

5、成本库。

即“作业中心”,是指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的归集。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以部门进行各类制造费用的归集,而在作业成本法中,将每一个作业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或消耗的资源归集起来作为一个成本库。

一个成本库是由同质的成本动因组成,它对库内同质费用的耗费水平负有责任。

(三)综述范围本文主要参考了2004-2010年间发表于《商场现代化》、《财会月刊》、《中国商界》、《中国乡镇企业会计》、《财会通讯》、《产业与科技论坛》、《集团经济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等学术杂志中的研究论文,借鉴了中国农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等大学学报文章及部分硕博士论文,通过分析与总结这些文章,对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及局限和在国内制造企业应用现状进行总体把握。

(四)相关主题及争论焦点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但是并不广泛。

西方国家中有许多制造企业将作业成本法作为其成本管理方法,取得了成功,他们中普遍认为:ABC具有提高整体利润率、减少制造费用、开发出更多的高利润产品等等成果。

但是同时也提出了ABC实施中的障碍:最高管理层的支持不够、员工不愿意积极进行和适应改变、过程设计过于复杂、系统实施费用过于昂贵等问题。

而国内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的制造企业并不是很多,因为作业成本法受到自身局限性,以及技术、法律、管理及人员等环境因素的制约。

由此产生的作业成本法是否适合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应用的问题一度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以及争论的焦点。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制造业企业将不断改进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会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

二、主题部分(一)作业成本法简介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和分配率,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虽然ABC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但是随着对ABC的越加重视,我国也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介绍作业成本相关理论的著作。

厦门大学的余绪缨教授率先在《当代财经》、《会计研究》等杂志上撰文介绍ABC,从而掀起了国内ABC、ABCM法研究的浪潮。

《作业会计的基本概念》(王光远,1995)一文中对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认为“作业”、“作业链”、“价值链”、“成本动因”、“两维作业成本观”、“作业的函数——顾客价值”等基础概念构成了作业会计理论的内核。

《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王平心,2001)是国内第一部把作业成本法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著作,该书对作业成本计算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等作了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并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作了深入探讨。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武器装备制造费用计算研究》(任宇航、夏恩军、王建军,2006)中阐述了作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间接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这一桥梁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

《我国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路径选择》(周萍,2008)将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程序大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确认作业中心,计量各种资源耗费;第二,把资源分配到作业,归集成本库成本;第三,选择作业动因,把作业中心的总成本分配扫最终产出,如产品、劳务或顾客。

以上文献反映了在我国对作业管理的研究之初,国内学者只是以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而随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由简单的介绍作业成本法向探讨它的应用问题过渡。

(二)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必要性研究《先进制造企业应重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杨耀华,2001)一文着重表达作者的两个观点:传统制造成本法已不适应先进制造企业发展的特点和先进制造企业应实施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平震宇,2007)中提到,新制造环境全面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而影响了企业传统管理的立足之根本,这要求业界积极探索更科学、更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环境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制造业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实例研究》(张晓天,2009)一文在开篇就表达了文章主题,自2008年上半年伊始,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波动、劳动力成本提高、材料价格上涨和资金短缺等诸多问题摆在了制造企业面前,严重影响着企业生存发展。

面对如此困境,作业成本法为企业精确核算成本、全面提升管理和运营能力带来可能。

《浅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马广华,2009)中提到,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既达到了责任成本控制的目的,又实现了财务会计核算、监督成本的职能。

并举例某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生产难度较大,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没有将难易程度不同的产品成本的差异体现出来,因而会使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成本决策失误。

《浅谈作业成本会计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迟颖、卢辉、曾秀,2010)一文认为,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市场资金紧张,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出口减少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为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的制造企业不仅要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应对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同时更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要求。

作业成本法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郭宝洁,2010)一文认为,在新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大幅上升,传统成本法分配越来越多与工事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了批量不同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

总结许多学者的观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应用的必要性条件主要有三点:(1)制造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内部经营环境发展对成本管理改革的要求;(3)作业成本会计使得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成为可能。

2、可行性研究《对生产制造企业借鉴作业成本法的思考》(欧海霞,2007)中写到,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有利条件包括: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产品品种机构十分复杂;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发生调整准备成本;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调整会计核算系统等方面,而生产制造企业一般都符合这些方面。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颜繁晶、张秀秀、张海霞,2007)中提到作业成本计算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就很难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理想的效果。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绩效反馈的实施》(赵玉敏,2008)一文写到,作业成本法目前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许多企业纷纷采纳这一务实技术,利用作业成本会计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改进原有成本会计的许多不足。

在《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刘中昂,2009)中,作者认为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不但为中国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好的工具,而且为企业改变经营模式,把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提高到价值链管理层面创造了条件。

在《作业成本法在小型制造业应用研究——以DR公司生产数据为例》(乔鹏程、潘秋云,2010)一文中,作者认为引入新管理模式、外聘职业经理人、家族人员退出时私营家族经济蜕变的必然过程。

这个过程之前,管理者自身素质、对ABC的认识、支持水平及员工整体素质的高低成为应用的关键。

《我国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王晓辰,2010)中指出我国缺乏具有作业成本法知识技能的财务人员,因此难以对该法的实施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

在《探析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刘重、赵雪,2010)中,作者概括了作业成本法的五项优点,包括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控制成本;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便于企业绩效考核。

以上文献认为,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可行性因素也存在三方面的内容:(1)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推行作业成本计算法创造了条件;(2)现代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采取作业成本计算法;(3)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实行作业成本计算的重要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