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赖氏法-ALT
![赖氏法-ALT](https://img.taocdn.com/s3/m/7b6fba12ff00bed5b9f31db9.png)
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原理】L-丙氨酸 + α-酮戊二酸 α-丙酮酸 + L-谷氨酸 α-丙酮酸 + 2,4-二硝基苯肼 2,4-二硝基苯腙(红棕色,λ=505nm )利用比色分析原理将样品显色与丙酮酸标准品配制成的系列标准液比较,求出样品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活性。
【试剂】1.0.1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 称取KH 2PO 4 13.61g ,溶解于蒸馏水中,加水至1 000ml ,4℃保存。
2.0.1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 称取Na 2HPO 414.22g ,溶解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 000ml ,4℃保存。
3.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4) 取420ml 0.1mol/L 磷酸氢二钠溶液和80ml 0.1m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匀,即为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
加氯仿数滴,4℃保存。
4.基质缓冲液 精确称取D-L-丙氨酸1.79g ,α-酮戊二酸29.2mg ,先溶于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约50ml 中,用1mol/L NaOH 调pH 至7.4,再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 ,4~6℃保存,该溶液可稳定2w 。
每升底物缓冲液中可加入麝香草酚0.9g 或加氯仿防腐,4℃保存。
配成200mmol/L 丙氨酸与2.0mmol/Lα-酮戊二酸基质缓冲液。
5.1.0mmol/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4-二硝基苯肼(AR )19.8mg ,溶于1.0mol/L 盐酸100ml ,置棕色玻璃瓶中,室温中保存,若冰箱保存可稳定2个月。
若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制。
6.0.4mol/L NaOH 溶液 称取NaOH 1.6g 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加蒸馏水至100ml ,置具塞塑料试剂瓶内,室温中可长期稳定。
7.2.0mmol/L 丙酮酸标准液 准确称取丙酮酸钠(AR )22.0mg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0.05mol/L 硫酸至刻度。
血清丙氨酸实验报告
![血清丙氨酸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21ba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肝脏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2. 掌握血清ALT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
4. 分析血清ALT活性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内的酶,主要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LT活性。
在实验中,ALT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反应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该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呈现棕色,可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ALT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血清样本:取适量血清样本,置于冰浴中保存。
2. 试剂: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等。
3. 仪器: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试管架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加入2,4-二硝基苯肼和氢氧化钠,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取血清样本,加入丙氨酸、α-酮戊二酸、磷酸盐缓冲液和2,4-二硝基苯肼,混匀后置于37℃水浴中反应一段时间。
反应结束后,加入氢氧化钠终止反应,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ALT的活性。
3. 结果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计算ALT的活性,分析ALT活性与肝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1. 标准曲线的制作: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8x-0.0035,R²=0.998。
2. 血清ALT活性的测定:测定血清样本的ALT活性为540 U/L。
3. 结果分析:根据文献报道,ALT活性在正常范围内为0-40 U/L。
本实验中血清样本的ALT活性为540 U/L,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肝脏疾病。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1faa419879563c1ec5da71a1.png)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 检验目的指导本室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本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2 实验原理本试剂以国际临床化学会(IFCC)推荐方法为基础,所采用的反应原理与反应式如下。
⑴样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催化丙氨酸的氨基转换至α-氧代戊二酸,生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
⑵丙酮酸被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还原为L-乳酸的同时还原型辅酶I(NADH+ H+)被氧化为辅酶I(NAD+),而使波长340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
通过对波长340nm处吸光度值的下降速率进行监测,即可测得样本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
(3)样本中内源性丙酮酸的干扰,可由试剂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在测定的延迟时间内快速、完全地消除,不会对测定产生干扰。
ALTL-丙氨酸 + -酮戊二酸丙酮酸 + L-谷LDH(乳酸脱氢酶)氨酸丙酮酸+ NADH + H+L-乳酸 + NAD+ + H2O3 标本3.1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3.2 类型:血清。
3.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10%;15~25℃保存:<17%;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周。
3.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3.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4 实验材料4.1 试剂: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ALT试剂盒(沪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400166号 YZB/沪 1546-40-2014)4.1.1 试剂组成试剂1 L丙氨酸 600mmol/L 乳酸脱氢酶>1820U/L(R1):NADH 0.26mmol/LTris缓冲液 80mmol/L试剂2(R2):Tris缓冲液80mmol/L α氧代戊二酸36mmol/LEDTA 5.0mmol/4.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4.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在2~8℃避光、密封的储存条件下,试剂盒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
4.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17530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4.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一种重要的肝脏酶,也是一种常见的生化指标。
检测方法通常用于判断肝脏功能的健康程度和疾病的演变趋势。
下面,我们将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常规检测方法常规检测方法是指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LT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空腹4~8小时。
2.采集3~5ml静脉血标本,禁止吸烟和饮酒。
3.将血样放于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处理,得到血清样本。
4.通过检测仪器检测血清ALT酶的含量。
二、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可以检测非常低的ALT水平,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测试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含有具有高选择性的生物传感器的电极。
2.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
3.将血样与生物传感器电极接触并依据特定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
4.通过仪器获得ALT的浓度明确的结果。
三、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采用免疫学技术分析ALT特定抗体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特定的抗ALT抗体试剂。
2.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标本。
3.加入抗ALT抗体图谱,进行特异性反应,每个抗原对应一个抗体。
4.使用适当的试剂盒,对空白对照样品和样品进行ELISA测定。
5.通过光学振荡仪读取ALT特定抗体的含量并获得浓度明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以上列出的三种方法都是常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检测需求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总之,如果您的ALT测试结果不正常,医生会建议您进一步进行了解。
您可以向医生咨询,了解其他可能涉及的测试方法和预防方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55c89ff1fe4733687f21aa93.png)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实验原理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推荐的紫外连续监测法。
ALTL-丙氨酸+ -酮戊二酸丙酮LDH(乳酸脱氢酶)酸+ L-谷氨酸丙酮酸+ NADH + H+L-乳酸+ NAD++ H2O 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样品中ALT的活力成正比,在340nm处NADH呈现特性吸收峰,而NAD+则没有。
因此,可在340nm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A/min),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
2. 标本:2.1 病人准备:12小时禁食。
2.2 类型: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
3. 标本存放:3天内的活性损失:2~8℃保存:<10%;15~25℃保存:<17%;标本稳定性:-20℃保存至少可稳定4周。
4. 标本运输:常温条件下保存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标本溶血、细菌污染的标本。
6. 实验材料6.1 试剂欧泰克ALT测定试剂盒6.1.1 试剂组成Tris缓冲液pH 7.4 80mmol/LL-丙氨酸800mmol/LLDH(乳酸脱氢酶)≥1200U/La-酮戊二酸18mmol/LNADH 0.18mmol/L6.1.2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6.1.3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试剂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
试剂不可冰冻。
6.1.4 变质指示:当试剂有看得见的微生物生长,有浊度,或者未开盖的液体有沉淀时,表明试剂已变质,不能继续使用。
6.1.5 注意事项:试剂中含叠氮钠(0.95g/L)为防腐剂。
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6.2 校准品:使用罗氏公司提供的校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6.3 质控品:具体参见生化检验校准品和质控品.SOP 文件。
7. 仪器: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8. 操作步骤8.1 项目基本参数:参见生化检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项目测定参数.SOP文件8.2 仪器操作步骤:参见生化检验日立7060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SOP文件9. 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10. 质量控制:在每一批标本中都应把非定值血清水平I与II质控做为未知标本进行分析,以2S为质控警告限,3S为失控限,绘制质控图,判断是否在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ttps://img.taocdn.com/s3/m/5c9c10a6284ac850ad024267.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检测目的规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实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标本采集(1)ALT测定可以采用血清、肝素或EDTA抗凝血浆。
(2)稳定性:在室温(20℃)可以保存48小时,在4℃冰箱可保存l周,在一25℃以下可保存1个月。
(3)建议使用带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并及时分离血清。
3.测定方法(1)方法:速率法(2)原理:在ALT速率法测定中酶偶联反应式为L一丙氨酸+α一酮戊二酸 A L T 丙酮酸+L一谷氨酸丙酮酸+NADH+H+L D H L一乳酸+NAD++H20上述偶联反应中.NADH的氧化速率与标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在340nm波长处,NADH呈现特征性吸收峰,而NAD+则没有。
因此,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的下降速率( - △A/min),计算出ALT的活性单位。
4.试剂试剂成份实验深度RⅠa-酮戊二酸NADH乳酸脱氢酶(LDH)15mmol/l0.18mmol/l≥5000U/LRⅡTris缓冲液(PH7.3)L-丙氨酸100mmol/L 500mmol/L5.校准(1)校准物的准备与保存,严格按照购置说明执行。
(2)校准频率:①新仪器设备在开始使用时;②设备进行重要维护保养以及发生故障维修之后;③试剂盒在仪器上28天后;④试剂批号更改后;⑤更换试剂厂家后;⑥由室内质控结果决定;⑦定期校准,可由实验室根据检测系统(仪器与试剂)的情况自行决定校准周期。
6质量控制(1)质控品:质控品应选择稳定、瓶间差小、基质效应小的物质。
同时,因为是定量检测项目,所以应选择两个不同浓度水平的质控品,这样有利于在不同的医学决定性水平上监测方法的性能。
(2)质控方法的选择:备选的质控规则如下:12s(一个质控结果超出i±2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警告)。
13s(一个质控结果超过i±3SD为违背此规则,提示失控,存在随机误差)。
22s(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i±2SD,提示失控,存在系统误差)。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58fa4265901020207409c54.png)
方法学评价: 血清中也含有酮酸及LDH,可以消耗 NADH而使测定结果偏高。 对策:采用过量的NADH(终浓度 0.14~0.2mmol/L),将血清同不含α-酮戊二酸 的所有试剂一起预温,使其他副反应充分进行, 再加入α-酮戊二酸以启动酶反应,监测光吸收 的变化,可完全排除这种干扰。
定时比色法
国内采用的比色测定法有三种: 赖氏法(30min) 金氏法(60min) 改良穆氏法(30min) 三种方法的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和酶作用温度 都相似,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有差异。
1.
2.3.Biblioteka 国内较多采用赖氏法,其优点为: 标准曲线中两种酮酸的量客观地反映了酶作 用的实际情况; 标准曲线上单位的数字准确地反映出酶活力 的大小; 测定结果可以直接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赖氏法原理: 赖氏法原理: 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在血清ALT的作用下生成丙 酮酸和谷氨酸,在酶反应到达规定时间内,加入溶于 酸的2,4-二硝基苯肼终止酶反应,并分别与产物丙酮 酸和剩余底物α-酮戊二酸生成相应的二硝基苯腙,在 碱性条件下均呈红棕色,二者吸收光谱在505nm处差 异最大,丙酮酸苯腙的呈色强度约为α-酮戊二酸苯腙 的3倍,据此可算出丙酮酸的生成量,推算出ALT的酶 活力。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转移酶(transferases)
催化特定的基团从一种底物转移到另一种底物 的酶。 反应代表式为: AB+C A+BC B为被转移的基团,如氨基(—NH2)等
转氨酶(transaminase)
又称氨基转移酶。 大多数转氨酶是催化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 到α-酮酸的酮基上,产生另一种α-酮酸和α-氨基 酸。
临床意义 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 1、急性病毒性肝炎,可观察病情发展,作预后 判断。 2、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正常或轻度增高。 3、肝硬化、肝癌时,ALT轻度或中度增高,提 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 4、其它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骨骼肌损伤、多 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ALT增高。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5页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06c0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0.png)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5页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血清ALT活力的方法和原理。
2. 熟悉ALT在肝脏功能监测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ALT是一种酶,分布在人体的细胞内,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肌、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
正常情况下,ALT主要在肝脏中发挥作用。
当肝脏受到损伤时,ALT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ALT活力的升高。
因此,测定血清ALT活力是一种常用的肝功能检测方法。
本实验使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LT活力。
利用谷草-丙氨酸转移酶测定(AST)所产生的谷草酸,和血清ALT催化产生的丙酮酸反应,生成2,4-二硝基苯胺,其吸光度与丙酮酸的浓度成正比。
由此计算出血清ALT活力。
三、实验步骤1. 将标准品和待测血清样品准备好,室温恢复至20-25°C。
2. 取比色管,在无菌条件下加入以下试剂:2.5ml缓冲液pH7.5、0.25ml 10mmol/L 肌酸盐缓冲液、0.2ml5.5mmol/LNADH、0.2ml2mol/L丙酮酸、0.1ml3%的PEG,混匀。
3. 加入待测血清样品1ml,立即混匀。
4. 马上读测吸光度(Zero)。
5. 在37℃恒温箱中孵育10分钟。
6. 然后再读一次吸光度。
7. 加入ALT试剂,混匀,孵育60秒钟。
8. 反应结束后7分钟内,读取吸光度值,记录。
9. 将标准品同样操作,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ALT活力的单位(L_0.9)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的所有仪器、试剂、杯器等都要事先清洗干净,确保无污染。
2. 实验操作应在干燥、无尘、无异味的净化房间内进行。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常温。
4. 实验中的吸光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定,避免影响结果。
5. 测定前,必须保证血清样品无血浆外渗。
6. 测定期间谨慎操作,防止试剂泼溅,注意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ALT活性测定值与肝损伤的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当ALT活性超过健康人参考范围时,说明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可能出现肝炎、脂肪肝等肝病状况。
赖氏法实验报告
![赖氏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00c08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f.png)
1. 掌握赖氏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操作赖氏法测定ALT活性的实验步骤。
3. 熟悉ALT测定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赖氏法是一种常用的酶偶联速率法,用于测定血清中ALT活性。
该方法利用ALT催化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反应,生成L-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同时NADH被氧化为NAD+。
在特定波长下,NADH的吸光度与ALT活性呈线性关系,通过测定吸光度变化,计算出ALT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血清样本(2)赖氏法ALT测定试剂盒(3)磷酸盐缓冲液(4)L-丙氨酸(5)α-酮戊二酸(6)NADH(7)NAD+(8)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1)恒温水浴箱(2)移液器(3)离心机(4)微量滴定板1. 样本处理:取血清样本,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
2. 标准曲线制备:(1)取6个微量滴定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ALT溶液。
(2)向每个板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缓冲液,混匀。
(3)加入一定量的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混匀。
(4)将滴定板放入恒温水浴箱中,设定反应时间。
(5)反应结束后,加入一定量的NADH和NAD+,混匀。
(6)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ALT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本测定:(1)按照标准曲线制备的步骤,向微量滴定板中加入血清样本。
(2)按照标准曲线制备的步骤,进行反应和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样本的ALT活性。
五、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制备:根据标准曲线,得出线性方程为y=0.0068x+0.0015,其中y为吸光度,x为ALT浓度。
2. 样本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清样本的ALT活性为40 U/L。
六、讨论1. 赖氏法测定ALT活性的原理和步骤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反应时间的控制,以保证反应充分进行。
3. 标准曲线的制备是实验的关键环节,要确保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赖氏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7f5caf5a8102d276a22fb0.png)
授课对象:06级检验1-5班课时:2学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赖氏法)目标:1.掌握赖氏法测血清ALT的原理及注意事项2.掌握试剂的配制熟练地制作标准曲线3.规范地进行ALT测定4.了解血清ALT测定的临床意义实验用品:配制试剂用的各种器皿(烧杯、容量瓶、电炉、分析天平等)、37℃水浴箱、721型风光光度计、坐标纸等原理: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在血ALT的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及谷氨酸,在酶反应达到规定时间时,加入2.4-二硝基苯肼-盐酸溶液以终止反应。
生成的丙酮酸与入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入2.4二硝基苯腙,苯腙在碱性条件下显红棕色。
根据显色之深浅,求得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
试剂:1. 0.1molPH7.4磷酸盐缓冲液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AR)11.928g,磷酸二氢钾(KH2PO4AR)2.176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2. ALP基质液称取DL丙氨酸[CHCH(NH)COOH]1.79g,α-酮戊二酸[COOH (COCOOH)29.2mg于烧杯中,加入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8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摩尔NaOH溶液调节PH至7.4(约加入0.5ml),再用0.1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至100mL,混匀,加氯仿数滴,置冰箱保存数周。
3.1mmol/L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 2.4-二硝基苯肼[(NO)CHNHNH AR]19.8mg,用10mol/L HC110mL溶解,然后加蒸馏水至100mL,置棕色瓶内,冰箱保存。
4.0.4mol/L NaOH溶液。
5.2mmol/L丙酮酸标准液精确称取丙酮酸钠[CHCOCOONa AR]22.0mg于100mL容量瓶中,加0.1mol/L PH7.4磷酸盐缓冲液至刻度。
此液应新鲜配制,不得久放。
操作:血清ALT测定步骤(赖氏法)加入物(mL)R B血清0.1 0.1ALP基质液0.5 —混匀,置37o C水浴30min2.4-二硝基苯肼0.5 0.5ALP基质液—0.5混匀,置37o C水浴20min0.4mol/L NaOH 5.0 5.0将上述两管混匀,10min后,用蒸馏水调零,λ=505nm比色读取各管吸光度值,用测定管A-对照管A,查标准曲线得ALT活力单位。
检验科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c3bc01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8.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标准操作规程【目的】体外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的含量。
【职责】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受检者的准备病人空腹12h,不饮酒24h后采集血样。
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的正常状况记录。
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
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
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
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
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
【仪器设备】东芝TBA-FX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低速离心机一、原理谷丙转氨酶催化L-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与NADH在LDH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乳酸和NAD+。
NADH在340nm处有特异吸收峰,其被氧化的速率与血清中ALT的活性成正比,在340nm处测定NADH下降速率,即可测出ALT活性。
ALTL-丙氨酸+ a-酮戊二酸丙酮酸+ L-谷氨酸LDHNADH + 丙酮酸+ H+L-乳酸+ NAD+一、试剂1.试剂本科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ALT试剂盒,为液体双试剂,各组分如下:2.校准血清使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多项校准血清或采用因数法。
按照说明书提供的样本和试剂比例计算理论因数。
校准频次:空白定标:每日需做试剂空白定标。
全点定标:试剂换批号使用时或质控结果超过规定的2SD范围,需要全点定标。
三、操作样品为血清或肝素/EDTA抗凝血浆。
本法为IFCC法。
参数见后附,附录A。
试剂参数设置、定标操作以及样本检测常规操作,见仪器操作规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ec5d2e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2.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主要通过肝功能检查进行,其参考值范围为0~40U/L。
在测定前,患者需要空腹12小时,不过不同年龄及人群参考范围没有明显差异。
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偏高时,通常提示肝脏受到损害。
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如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药物因素等。
如果同时伴随肝区不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情况,可能存在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测定原理是催化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
具体来说,ALT催化丙氨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丙酮酸和NADH,然后NADH在LDH的催化下生成NAD+。
在上述偶联反应中,NADPH的氧化速率与样本中酶活性呈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检测NADPH的氧化速率来确定ALT的活性。
总的来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对于评估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检测到肝脏功能受损,建议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改良赖氏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9e938302d276a200292eaa.png)
什么是改良赖氏法?
卡门法
赖氏法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谷氨酸+丙氨酸 丙酮酸→NAD++乳酸 在紫外分光光度法中,NADH在 340nm波长处的吸光度降低值与ALT 活性成正比。 卡门氏酶单位:1ml血清(反应溶液 总量为3ml)在340nm波长下,用内 径喂1.0cm的比色皿,在25摄氏度, 1分钟内生成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 酶催化下,使NADH+H+变成NAD+, 光密度下降0.001为一个转氨酶活性 单位。
临床意种组织中,但 在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病变,特别是 急性肝炎及肝细胞坏死是,血清中ALT活性显 著升高。在肝癌、肝硬变以及胆道疾病时,此 酶活性也可或轻度增高。另外,其他脏器或组 织的疾病,该酶活性也升高。
注意事项
1.不同血清对照管光密度基本相同,因此,同一批标本制作2~3个血清 对照管求其平均值即可,亦可用空白管代替对照管。对超过正常的标本 进行复查时,每份标本均应作对照管。 2.严重脂血症、黄疸或溶血的血清都能引起测定管OD值增加,因此,检 查此类标本时,应做血清对照管。 3.赖氏法标准曲线只到97卡门氏单位,其线性关系良好。超过此活力的 标本,应将血清稀释后再测定,结果乘以稀释倍数。 4.ALT底物液与2,4-二硝基苯肼液配置要准确,每次测定时空白管的 OD值上下波动不应超过0.015.如超出此范围应检查试剂及仪器等方面的 问题。 5.除了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再碱性溶液中能成腙外,α -酮戊酸亦 能与2,4-二硝基苯肼产生苯腙,两种苯腙的吸光度在520nm处有较大 差异,因此超过一定范围时,该方法所绘制的标准曲线呈抛物线。
2.酶活性的测定:取试管2支,注明测定管及对照管,
生物化学实验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专科
![生物化学实验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1819c555b90d6c85ec3ac668.png)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原理和 方法
2.熟悉722G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37℃、pH7.4 的条件下,可催化基质(底物)液中的丙氨酸与α-酮戊 二酸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
在足量底物作用下,生成产物越多表明酶活力越大, 酶浓度越高。一般以在一定时间内丙酮酸的生成量代 表血清ALT活力的大小
三、试剂和仪器
(一)试剂 1、 小牛血清 2、ALT底物液、2,4-二硝基苯肼溶液 0.4mol/L NaOH
(二)仪器 722G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
四、操作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不做)。 2.血清ALT活力测定 取两支试管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测定管
对照管
血清
0.1
0.1
ALT底物液
实验二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最重要的转 氨酶之一,正常情况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 在于各组织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多,心肌细 胞中次之),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所以血清中此 酶活力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 增加时,细胞内的此类酶即可大量释放入血液中, 使血清中该酶活力显著增高。因此在患各种肝炎急 性病、药物中毒性干细胞坏死等疾病时,血清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明显增高。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酶活力单位。
本法正常值:0~30单位。
注意事项
• 加完试剂需要将试管内溶液混匀 • 注意水浴的温度及时间 • 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 【临床意义】
• 肝细胞中含ALT最丰富,因此当肝脏疾病致肝细 胞受损伤时,ALT即大量释放入血液,致使血清 中ALT活性增高。测定ALT是检查肝功能的重要 指标之一。ALT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及药 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中等程度增高见于肝癌、 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肌梗塞,轻度增高则见于 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炎等疾病。骨骼肌损伤、多发 性肌炎亦可引起转氨酶活性升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2fde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17.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方法1. 简介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重要但又有点复杂的东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LT。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其实它就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小助手,帮忙处理氨基酸和能量。
它主要在肝脏里工作,所以如果它的水平不正常,可能就意味着我们的肝脏在“发脾气”。
你知道的,肝脏可是个“好汉”,平时默默无闻,但一出问题可就不得了了!那我们到底要怎么测定ALT呢?别急,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2. 测定方法概述2.1 准备工作首先,进行ALT测定之前,我们得准备好一切工具。
你可别小看这点,仪器、试剂都得准备齐全。
一般来说,你需要一个生化分析仪、血清样本、以及一些化学试剂。
这些东西可不便宜,所以我们得好好珍惜它们,别搞得一团糟哦!然后,还要记得提前告知病人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要空腹来抽血,毕竟谁也不想一边吃着早饭,一边来检测身体状况吧?2.2 样本采集说到采集样本,这可是一门艺术!我们通常从病人的手臂静脉抽取血液,像是在给他们献上“能量”似的。
抽血的时候,护士小姐姐要是笑容满面,病人肯定会感觉轻松不少。
样本采集完毕后,要及时放入试管,别让它在外面“冻”着,毕竟,ALT可不喜欢低温。
接下来,就可以送去实验室啦!3. 测定过程3.1 反应原理在实验室里,我们要用到一种化学反应来测定ALT。
这种反应可谓是“连环反应”,ALT会把氨基酸和草酰乙酸结合起来,生成丙酮酸和谷氨酸。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就像做菜一样,把不同的材料混合,最后得到美味的成果。
这个反应的速度,直接和ALT的浓度成正比,简单说就是——ALT越多,反应越快,结果就越明显。
3.2 数据分析反应结束后,生化分析仪会自动读取结果,别小看这个过程,可是“高科技”的体现呢!结果会以单位每升(U/L)来表示,数值越高,表示肝脏的“工作压力”越大。
这时候,医生就会根据这些数据,给出专业的建议。
比如,如果ALT高得离谱,可能就要查查肝脏有没有“生病”。
实验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实验4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04c92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61.png)
实验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血清酶活性测定的基本方法(2)掌握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临床意义二实验原理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在ALT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及谷氨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COOH COOH| |COOH C=O COOH H –C–NH2| | ALT | |HC-CH3 +CH2 C=O + CH2| | | |NH2CH2NH2CH2|| |COOH COOH丙氨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在碱性溶液中呈红棕色。
于波长505nm 处读取吸光度值,计算酶活性。
三试剂与主要器材(1)0.1mol磷酸盐缓冲液(PH7.4):将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420ml,0.1mol/L磷酸二氢钾80ml,混匀,即为PH7.4、0.1mol磷酸盐缓冲液,加氯仿数滴,4℃保存。
(2)ALT基质液:称DL-丙氨酸1.79g,α-酮戊二酸29.2mg,加磷酸盐缓冲液(PH7.4)约50ml煮沸溶解后,待冷,用1mol/LnaOH调整PH7.4(约加0.5ml),缓冲液加到100ml,加氯仿数滴, 4℃保存。
该溶液可稳定2周。
(3)2,4-二硝基苯肼溶液:称取2,4-二硝基苯肼19.8mg,溶于10mol/L 盐酸10ml中,完全溶解后蒸馏水至100ml,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若有结晶析出,应重新配置。
(4)2μmol/L丙酮酸标准溶液:精称纯丙酮酸钠22.0mg于100ml容量瓶内,加磷酸盐缓冲液(PH7.4)至刻度。
此液应新鲜配制,不能存放。
(5)0.4mol/LnaOH溶液:将16gNaOH溶液于蒸馏水中,加蒸馏水至1000ml,置塑料瓶内,可长期使用。
四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
0 1 2 3 4丙酮酸标准液(ml) 0 0.05 0.10 0.15 0.20基质液(ml) 0.5 0.45 0.40 0.35 0.30磷酸盐缓冲液(ml) 0.1 0.1 0.1 0.1 0.1相当于酶活性单位(卡门单位) 0 28 57 97 150各管加入2,4–二硝基苯肼0﹒5 ml,混匀,37℃水浴20 min后加入0﹒4 mol/L NaOH 5﹒0 ml,混匀。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ea34a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6.png)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组织中的酶类蛋白,其在氨基酸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指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酶测定法和免疫学测定法两种。
酶测定法是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活性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常用的试剂盒包括动态酶动力学法和直接测定法。
免疫学测定法则是通过测定血清中ALT的含量来进行评估,常用的试剂盒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临床实践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正常参考范围是性别和年龄相关的。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正常参考范围为10-40 U/L,成年女性的正常参考范围为7-35 U/L。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其正常参考范围则会有所不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所用的测定方法和试剂盒可能会导致参考范围略有差异,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的升高往往与肝脏疾病相关。
肝细胞损伤会导致ALT释放入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活性或含量的升高往往提示肝脏损伤。
常见的引起ALT升高的疾病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此外,一些药物、酒精、肌肉损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ALT 升高。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当发现患者ALT升高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肝功能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测定方法,正确解读检测结果,并且在临床诊疗中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以期达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朗伯-比尔定律: A=KLC 即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 溶液的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关 系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的 浓度越大或是厚度越大,则溶 液对光的吸收越强(光密度越 大),而透光度则越小。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同一有色溶液的两种不 同浓度的溶液时,可得出下列两式: 标准管:A标=KC标L 测定管:A测=KC测L 则
C测=A测/A标 ×C标
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 ALT
α- 酮戊二酸二硝基苯腙(干扰)
实验操作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试剂:
静置10分钟,在520nm 下读取各管吸光度。
计算
活力单位:1ml 血清于37℃ 条件下与底物作 用30min产生2.5μg丙酮酸为一个1ALT单位。
C测(ug/ml )=
A测- A测空 A标- A标空
×
C标(100ug/ml)
ALT活力单位/ml=
1ml血清产生的丙酮酸ug数(C测)
2.5ug
生理意义
ALT广泛存在于一般组织细胞中,肝细胞中此 酶含量最多。肝炎、中毒性肝细胞坏死等肝病时, 血清中此酶活性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肌梗塞、心 肌炎等亦有增高。故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得测定 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 (ALT)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ALT活性测定的基本原理; 掌握比色法的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方法; 了解ALT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法是通过比较溶液
颜色深浅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
比色法的基本原理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由于溶液吸收了一部分光线, 透过光的强度就减弱。 透光率:T= I/ Io 吸光度(A) : A=-lgT=-lg (I/ Io) 溶液的透光率越大,说明对光 的吸收越少;反之,透光率越 小,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多;T值 越小,A值越大。
正常值:2-40单位/ml。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利用比 色法的原理,采用棱镜或光栅等 分光器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 中获得纯度较高的单色光来测量 未知溶液的浓度的仪器称为分光 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使用
722型分光光度计原理图和仪器图
722型分光光度计
722型分光光度计
Hale Waihona Puke 722型分光光度计722型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