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肝炎
车前草汤治疗慢性活动肝炎232例
上 述标准者 。
岁, 均 4. , 平 18岁 病程 2一l 2年 , 均 52年 , 肝 病 毒 复 制 平 . 乙 标 志 物 阳性 率 占 8 .5 。 以本 院 同 期 西 药 治 疗 的 16例 患 38 % 1 者 为 对 照 组 , 例 选 择 具 有 可 比性 。 所 有 病 例 都 符 合 19 病 90 年 5月 上 海 第 五 届 全 国 病 毒 性 肝 炎 学 术 会 制 定 的“ 毒 性 肝 病 炎 临 床 诊 断 标 准 ” 。 二 、治 疗 方 法 治疗组 口服车前草汤 ( 前 草 、 胆草 、 钱草 、 芽、 车 龙 金 谷 麦
酱 草 1g 5 。肝 郁 脾 湿 型 : 疏 肝 健 脾 、 毒 化 浊 为 治 , 用 柴 以 解 药 胡 1g 白 芍 药 1 g 枳 壳 1g 茵 陈 2g 炒 鸡 内 金 1g 藿 香 0, 5, 5, 0, 0,
江 苏启 东市人 民 医院
陈剑 屏
袁 启 霞
P ol’H sil f ̄a n i , agu C E a—i Y A i i epe opt s ao ogCt J ns H NJ np g yi i n U N Q— a x ( 苏 启 东 26 0 ) 江 2 20
车 前 草 汤 治 疗 慢 性 活 动 肝 炎 2 2例 3
“ a a n De o to f r Ch o i tv Plnt i c c n” o r n c Ac e i i He tt n 32 Ca e pa i i 2 s s i s
黄 1g香 附 9 , 黛 3 ( 服 ) 正 虚 毒 恋 型 : 调 补 脾 肾 、 0, g青 g冲 。 拟 清 肝 柔 肝 解 毒 法 。 药 用 党 参 1g 重 症 用 人 参 ) 黄 芪 2 g 当 5( , 0, 归 1g 白 芍 药 1g制 首 乌 1g 橘 红 1g 青 黛 3 ( 服 ) 败 2, 2, 5, 0, g冲 ,
慢性肝炎能活多久
慢性肝炎能活多久
一、慢性肝炎能活多久二、慢性肝炎患者的营养食疗方三、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炎
慢性肝炎能活多久1、慢性肝炎能活多久
慢性乙肝能活多久是根据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果慢性乙肝患者终身不发病,那么慢性乙肝的寿命和健康人一样。
如果慢性乙肝诱发了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的乙肝并发症,就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可以长期携带乙肝病毒而不发病,只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没有临床症状和理化检查的改变,肝功能、b 超等检查也正常。
如果这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穿刺检查显示没有肝脏炎症,则不会影响寿命,但如果这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有肝脏炎症,则时间长了有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有1/3左右的慢性乙肝患者则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能反复异常,病情迁延不愈,有经常性的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b超检查也可以有肝脾肿大或回声改变等。
这些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是必须治疗的,因为这部分人中约有1/10以上的人会发展为肝硬化,少数人发生癌变,严重者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寿命。
2、慢性肝炎要积极、规范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发现病情后,应请专业医生针对其具体病情给予具体用药指导,且无亲信偏方偏药、药房或广告滥用药物,加重肝脏损伤、诱发一系列不是症候,而影响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
3、慢性肝炎要加强日常保健意识
慢性乙肝患者要想达到长寿的目的,那么就应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调理、配合日常调养(如注意休息,注意保证膳食均衡、养成良好。
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比较
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比较
慢性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反应已经存在超过6个月的慢性疾病,根据其病理学特点和
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级分期评分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目前常用的慢
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评分系统有METAVIR评分系统和国内的CPC评分系统。
METAVIR评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炎病理学分级分期的评分系统。
METAVIR评分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分,二是对肝炎活动性的评分。
对于肝
纤维化程度的评分,METAVIR评分系统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F0~F4,其中F0表示无纤维化,F1~F4分别表示纤维化的程度逐渐增加,F4表示肝硬化。
对于肝炎活动性的评分,METAVIR评分系统将炎症活动分为A0~A3,其中A0表示无活动,A1~A3表示活动性的程度逐渐增加。
METAVIR评分系统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易于标准化操作和结果统计。
它能够客观反映
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对于了解疾病的进展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METAVIR评分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对于中度纤维化和活动性的病变评分相对较差,仅适用于肝活检样本评分,无法反映整个肝脏的病变情况。
CPC评分系统相比于METAVIR评分系统,更加详细地评估了肝细胞损伤情况,能够更
全面地反映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
CPC评分系统还考虑了炎症活动性的评分,对于肝炎的
活动程度有更准确的判断。
CPC评分系统的缺点是评分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
肝炎病理与原因
肝炎病理与原因各类型肝炎病理变化有那些相似处?各种疾病的症状病理虽然都不同,但却也有相似之处。
太原市中心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专家表示:各型肝炎的肝脏病理改变基本相似。
各种临床类型的病理改变如下。
一、淤胆型肝炎有轻度急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伴以明显的肝内淤胆现象。
毛细胆管及小胆管内有胆栓形成,肝细胞浆内亦可见到胆色素淤滞。
小胆管周围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二、慢性肝炎1、慢性迁延型肝炎肝脏大多较正常为大,质较软。
镜下改变有以下3类。
(1)慢性小叶性肝炎: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小叶内炎性细胞侵润为主。
汇管区改变不明显。
(2)慢性门脉性肝炎:肝细胞变性较轻,有少数点状坏死,偶见嗜酸性小体。
汇管区有多数炎性细胞浸润,致便汇管区增大。
但无界板破坏或碎屑状坏死。
(3)慢性间隔性肝炎:有轻度的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伴以小叶内炎性细胞浸润。
汇管区纤维组织伸展入小叶内,形成间隔,间隔内炎性细胞很少,无假小叶形成。
2、慢性活动型肝炎肝脏体积增大或不大,质中等硬度。
镜下改变可分为中、重二型。
(1)重型慢性活动肝炎:桥形坏死范围更广泛,可累及多数小叶并破坏小叶完整性。
(2)中型慢性活动型肝炎:小叶周边有广泛的碎屑状坏死和主动纤维间隔形成。
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及坏死均较严重,可见融合性坏死或桥形坏死以及被动性间隔形成。
小叶结构大部保存。
三、急性肝炎肝脏肿大,表面光滑。
镜下可见: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以气球样变最常见。
电镜下可见内质网显着扩大,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减少,嵴断裂,糖原减少消失。
高度气球样变可发展为溶解性坏死,此外亦可见到肝细胞嗜酸性变和凝固性坏死,电镜下呈细胞器凝聚现象。
肝细胞坏死可表现为单个或小群肝细胞坏死,伴局部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汇管区的改变多不明显,但有的病例出现较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其次是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肝窦内枯否细胞增生肥大。
肝细胞再生表现为肝细胞体积增大,有的有核丝分裂,双核现象,以致可出现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现象。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2.慢性肝炎
第 11 页
(1)慢性迁延型肝炎: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病史, 病程超过半年仍有轻度症状,伴有血清ALT升高或并有 其他肝功能轻度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迁延型肝 炎之诊断。
第 12 页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迁延, 超过半年,而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肝大,质中等硬度 以上可伴有蜘蛛痣,面色晦暗、肝掌及脾大;血清ALT活力 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伴有白 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异常,或丙种球蛋 白增高;可出现自身抗体或肝外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 合慢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
第 13 页
3.重型肝炎
第 14 页
凡急性、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患者出现高热、极度乏力、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加深,出血倾向、神经 精神症状,肝脏进行性缩小,肝细胞明显损害,凝血 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者,均应考虑为重型肝炎。
第 15 页
4.淤胆型肝炎
第 16 页
起病急,有持续3周以上的肝内梗阻性黄疸的症状及体 征,肝炎症状较轻,肝脏大较明显;肝功化验主要表 现为梗阻性黄疸的化验结果;并可除外其他肝内、外 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 炎基础上出现上述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
第 1页
1.急性肝炎
第 2页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症状及肝功损害均较轻,必须对流行病学资料、症状、 体征及化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其诊断依据如下;
第 3页
①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有否与确诊的病毒性肝炎患 者密切接触史,尤其是家族中有无肝炎患者有重要参 考价值。半年内有无接受输血或血制品史,或消毒不 严格的注射史或针刺史。有无水源、食物污染史等。
慢性肝炎的治疗
(1)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能传递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剂量为2~4mg每周2次,注射于上臂内侧或腹股沟淋巴结远侧 皮下,3~6个月为1疗程。
第 20 页
(2)特异性转录因子能增强特异性细胞免疫。剂量为每次2~ 4单位,每周2~3次,注射部位同上。
第 21 页
(3)普通转移因子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剂量及注射部位与特异性转移因子相同。
第 4页
3.抗病毒药物治疗
第 5页
(1)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 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不应低于100万U,皮下或 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疗程3~6个月。可使约1/3患者 血清HBVDNA阴转,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HBVDNA聚合 酶活力下降,HCVRNA转阴,但停药后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标又逆 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发热、 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 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第 12 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中医中药治疗
第 13 页
(1)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为去邪、补虚及调理阴阳气血。 湿热未尽者可参照急性肝炎治疗;肝郁脾虚者宜疏肝健脾,用 逍遥散加减;肝肾阴虚者宜滋补肝肾,用一贯煎加减;脾肾阳 虚者宜补脾肾,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等;气阴两虚者宜气 阴两补,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气滞血瘀者宜调气养血,活血化 瘀,用鳖甲煎丸加减。
第 30 页
(4)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药物:胰高糖素(1mg)及普 通胰岛素(10U)加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
第 31 页
(5)其他:肝泰乐、维丙胺、肝必复等可酌情选用。
慢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
慢性肝炎的治疗及预防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毫无症状、有轻微不适直至严重肝功能衰竭。
常见的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炎的病因最常见的是慢性病毒感染,可由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另外,药物和毒物及自身免疫因素均可引起肝炎,按病理学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小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前两者经适当休息可逐渐好转,预后一般良好,无需特殊治疗;慢活肝是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易发展为肝硬化以致肝癌。
本病的治疗,活动期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酒类,妇女应避免妊娠。
常用药物有干扰素(隔日肌注(3~5)106单位,连续6个月)、阿糖腺苷(每日10~15毫克/千克,7日后减至每日5~8毫克/千克,一般用3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阿甘洛韦以及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左旋米唑。
护肝药物有水飞蓟素,可口服3~6个月。
中医药对改变症状及肝功能有较好疗效、对病毒作用尚未肯定。
慢性肝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调摄祖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情绪抑郁、忧思恼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慢性肝炎的康复十分不利。
此病病人多情志失常,易于激动,稍受刺激即发怒,所以达理冶情和忍耐谦让尤为重要。
所谓达理冶情,即遇恼怒之事首先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着想,不以情乱理,因小失大,善于用理智克制感情,缓和过激情绪。
所谓忍耐谦让,即待人以宽,这样有利于平肝降逆、调气养血。
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对治疗要充满信心,保持乐观,不思少虚。
要制定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首先绝对禁酒戒烟,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二、运动在保证充分睡眠和休息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小运动量的活动,如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或去郊游、散步,还可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但应以不过于疲劳为度。
运动应在病情稳定以后,从小运动量开始,随着病情的好转,再逐步增加活动时间及运动量。
千万不要过于剧烈,不要劳累,从而达到娱志以调神、动体而调形的目的。
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活动性肝炎(CHB)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2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每年有60万人死于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
临床表现方面,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水、肝脾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HBsAg阳性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检测血清ALT水平,ALT水平持续升高是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另外,肝脏病理学特征也是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重要依据,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改变、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患者有HBsAg阳性,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2.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慢性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改变;3. 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
这些条件的满足可以确诊患者患有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例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保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
总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肝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希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健康宣教慢性活动性肝炎是指肝脏长时间受到病毒、药物、毒素等因素的侵害,引起肝脏炎症持续活动的一种疾病。
它具有发病隐匿、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是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常见问题的健康宣教。
一、病因和传播途径慢性活动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
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因此,保护性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勿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二、预防措施1.预防乙型肝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按疫苗接种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针,建议成年人每10年注射一次加强针。
-避免与患者共用针筒、注射器等医疗器械。
-使用保护措施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不与他人分享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刀等。
2.预防丙型肝炎-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吸毒器具等可传播病毒的物品。
-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避免性传播。
-在医疗机构接受临床操作时,注意选择具备消毒和无菌措施的机构。
三、饮食习惯1.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饮食对肝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2.控制食盐摄入量,避免高盐食物对肝脏的负担。
3.限制高糖饮食,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4.增加蔬果和谷物摄入,维持肝脏功能的稳定。
5.适量摄入高质量蛋白质,如鱼类、蛋类、豆类等。
6.减少炸、烤、煎等高温油炸食物的摄入。
7.避免食用过量和高脂肪食物。
四、药物治疗与药物禁忌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
-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腹泻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2.药物禁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如白酒、啤酒等。
-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氨基比林、四环素类药物等,以免加重肝脏病变。
五、生活习惯调整1.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久坐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体力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疗效观察
【 关键 词 】 性活 动性肝 炎 中医化 瘀 补虚 法 干 扰 素 慢 l 图分类 号 】R 7 中 55 【 文献 标 识码 lA
【 文章编 号】I 7 -0 4 (0 10 () 0 1 0 6 4 7 22 1 )7a-0 5 - 2
I 1 一 般资 料 .
三 七末 l ( )土 鳖 虫6 、 山楂 2 g 黄 芪 2 g 人 参 1g 或 党 参 g冲 、 g生 0、 0、 O( 3 g、 甘 草5 、 胡 1g 加 减 : 热 未净 型 选加 茵 陈 、 杖 、 子 、 O )炙 g柴 0。 湿 虎 栀
田基黄 、 生大黄 ; 肝郁脾虚型选加 白芍 、 郁金、 山药、 白术 ; 气滞血瘀
临床 治愈 : 自觉 症 状 消 失 , 脾 肿 大 稳 定 或 缩 , , 压 痛 及 叩 肝 j无 、 击痛, 肝功 能 检查 恢 复正 常 , V— N HB Ag 阴 。 HB D A、 e 转 以上 各项 指 标 随 诊 半 年 无 改 变 。 转 : 要 症 状 消 失 , 脾 肿 大 不 变 , 压 痛 好 主 肝 无 及 叩 击 痛 , 功 能 检 查 正 常 或 轻 度 异 常 , e g 度下 降 。 效 : 肝 HB A 滴 无 上述指标无改善 。
型 选 加 当 归 、 金 、 甲 、 花 , 肾 阴虚 型 选 加 熟 地 、 杞 子 、 郁 鳖 红 肝 枸 女 贞 子 、 沙 参 ; 肾 阳虚 型 选加 附 子 、 桂 、 北 脾 肉 肉苁 蓉 、 茅 、 灵 脾 ; 仙 仙 气 阴 两 虚 型 选 加 沙 参 、 冬 、 竹 。 法 : 煎 服 , 日l 。 麦 玉 用 水 每 剂
表 1 10 A 0 例C H中医证 型分 布
误诊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血色病1例
形态不一 , 不高 于皮 面( 图 1 。全身 浅表淋 巴结 见 ) 未 及。双 肺 呼 吸 音 清 , 闻 及 干 湿 哕 音 , 率 未 心
107 mn 律 齐 , 闻及 病 理 性 杂 音 。腹 平 软 , 0  ̄/ i, 未 未 见腹 壁静 脉 曲张 , 压痛 , 跳 痛 , 脾 未 及 。双 下 无 反 肝 肢不 肿 。 实 验 室 检 查 :A A 1 8 , S N N :0 D D A(一) ,
胞损 伤 和死 亡 。另 一方 面 , ufr 胞 在 吞 噬受 损 K pe细 的含 铁肝细胞 后 被激 活 , 生 成 纤维 细胞 生 长 因子 , 产 转化 生长 因子 刺 激星 形 细胞 活化 , 生 大量 胶 原 , 产 铁
A T 3 / , S 8 / G T 8 6 / 。 B超 示 脂 肪 L 6 u L A T 8 u L, G 1 u L
病因分 为原发 性 和继发 性 两 大类 。原发 性 的 血色 病
清 , 色素沉 着 。上 述部 位可 见多 个褐 色皮 疹 , 有 大小
是由于先天性铁代谢 障碍所致。常见的继发性病因
有反复输 血 、 过量 的摄 人 酒精 、 含 量高 的药 物或食 铁 物 。铁是 引起肝脏损 害 的主要 原 因。一方 面 , 细胞 肝 内铁 引起 L O, 致线 粒 体 、 粒 体 和溶 酶 体等 细 胞 P 导 微
10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骨髓象.
10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骨髓象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炎后肝硬化(HLC)的血象和骨髓象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CAH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2~45岁。
HLC 73例,男51例,女22例,年龄33~66岁。
二、血象:CAH 31例中血红蛋白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11例,白细胞减少9例,其中三系均减少9例。
HLC 73例中血红蛋白减少36例,白细胞减少56例,血小板减少73例,其中三系均减少36例。
减少程度均较CAH重。
三、骨髓象特点:1. 骨髓增生度:CAH中骨髓增生正常者6例,增生极度或明显活跃9例,增生度低下16例。
HLC骨髓象增生正常13例,极度活跃43例,增生低下17例。
2. 骨髓细胞分类:粒:红≤3者87例。
(1)红细胞成熟障碍17例,占16.3%,红细胞形态无异常;(2)巨核细胞成熟障碍44例,占42.3%,呈原巨、幼巨增加,成熟及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减少,空泡变性易见;(3)粒细胞成熟障碍28例,占26.9%,主要为中性晚幼粒细胞增多,中性杆状和分叶粒细胞降低,可见细胞核固缩现象;(4)淋巴细胞增加者3例,占2.9%;(5)非造血细胞增加者3例,占2.9%,涂片未见油滴增加。
(6)骨髓细胞分类无明显异常者9例。
3.形态学类型:(1)再生障碍性盆血3例占2.9%。
涂片中油滴未见增加,但淋巴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增加。
用PCR检测HBV DNA2例阳性,HCV DNA1例阳性。
肝炎病程均>1年。
(2)24例表现为造血功能低下,占23.1%,骨髓增生轻至中度减低,油滴,淋巴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不增加,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同时或部分减少。
其中CAH4例,HLC20例。
乙型肝炎20例,丙型肝炎4例。
(3)单纯性巨核细胞再障5例,占4.8%,多部位多次骨穿,骨髓片巨细胞均见0~2个/片(低倍视野)。
其中乙型肝炎3例,丙型肝炎2例。
(4)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盆血4例,占3.8%.表现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分别为15∶1;19∶1; 23.5∶1; 24.5∶1。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CT表现
[ 2 ] 韩品 , 刘念龙 , 叶峰 , 等. M R I 扩散加权 成像 在鼻咽癞调强放疗 疗 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 0 1 2 , 2 2 ( 1 0 ) : 1 6 3 5 .
1 6 3 8 .
[ 1 2 ]陈韵彬 , 梁碧玲 . 鼻咽痛 2 0 0 8 分期方案解渎 中华放射学 杂志
2 0 0 9 , 4 3 ( 1 0 ) : 1 1 1 9 — 1 1 2 0 .
f 3 ] 中闰鼻咽癌 临床分期 1 . 作委员会 . 鼻咽癌 9日期 : 2 0 1 3 0 2 — 2 5 )
告. 中华 放 射 肿 瘤 学杂 志 , 2 0 0 9 , 1 8 ( 1 ) : 2 - 6
.
[ 4 ] 刘泰福 , 徐 镇. 全 鼻 咽痈会议 纪要 . 中华放 射肿瘤学杂志
1 9 9 2 , 1 ( 4 ) : 2 0 4 — 2 0 7 .
.
于观察原发灶 的浸润 范围 、 筋膜等软组织结构 、 脑 膜病 灶 、 淋
C i i n O n c o l ( R C o i l R a d i a 1 ) , 2 0 0 0 . 1 2 ( 6 ) : 3 9 7 . 4 0 2 .
真实反映鼻咽癌在 T分期方而 的病情 , 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制 定及 患者预后 的判断 , 但毕竟 2 0 0 8分期公 布时问尚短 , 仍 有 待临床j - 作 中进一步论证 与完善 。这就要求广大临床医师及 影像 医师要充 分认 识鼻咽癌的疾病特点 ( 包括原发灶 的生长 方式 、 转移途径 , 尤其是 颅底侵犯及 神经周 围浸 润等 ) , 进一
什么是慢性肝炎活动期
什么是慢性肝炎活动期
文章目录一、什么是慢性肝炎活动期二、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三、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禁忌
什么是慢性肝炎活动期1、什么是慢性肝炎活动期
患者自觉近几天明显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腔胀,或兼有低热。
体检发现有的患者面色晦暗,巩膜及皮肤常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清转氨酶升高超过400U/L以上,一般转氨酶升高比胆红素升高早1周左右,少数病重患者后期可有酶—胆分离现象,胆红素、胆汁园明显升高,或兼有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ALP和r-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免疫学检查检出有关HBV抗原和抗体。
2、什么是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
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
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
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
3、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
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
慢性活动性肝炎有什么特点【健康小知识】
慢性活动性肝炎有什么特点文章导读慢性活动性肝炎,也叫做乙型慢活肝,是比较常见的乙型肝炎的类型,患者常会表现为身体疲累,厌恶油腻性的食物,经常引起腹胀的表现,还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时间长,肝区经常出现疼痛,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往往会诱发更为严重的肝病。
(1)病程长,超过一年,可持续几年至几十年不愈。
(2)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持续存在,出现肝脾肿大,质地变硬,消瘦,面色萎黄或灰暗无光等肝病面容及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3)出现痤疮皮疹、关节炎、肾炎、溶血性贫血、心包炎、脉管炎、男性乳房发育或阴毛脱落、阳痿、女子月经紊乱、停经等肝外表现。
(4)可有谷丙转氨酶反复异常浊度和絮状试验持续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蛋白比值异常,血清蛋白电泳Υ-球蛋白明显增加,血沉也可加快。
此外还可出现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抗肝细胞膜脂蛋白阳性等自体免疫反应现象。
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有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
(5)肝功能损害加强对那些隐慝发展长期不缓解,澳抗持续阳性,肝功能损害虽轻但有日趋严重倾向者,应做肝穿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此型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相比,症状重,预后差,只有15~30%的患者经治疗痊愈,相当多的患者经积极治疗(6)不当治疗预后差后病情可稳定较长时间,但也有少数患者因种种原因难以缓解,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最后导致肝硬化。
所以,病人应较长时间处于医疗监护之下,以便取得满意的疗效既往有肝炎病史(有时不明确),有较显的肝炎症状如疲倦乏力、食欲差、腹胀等症状,肝脏多肿大、并可有脾大,多有反复发作性黄疸,面色较灰暗,前胸可见有蜘蛛痣或肝掌征。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性升高,多伴有蛋白代谢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降低或倒置,部分病例有肝外系统表现,如关节炎、肾炎等。
病情可呈进行性加重,部份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治经验
《 适宜诊疗技术 ̄02 2 0 年第 2 卷 0
第通过轴 突反射引起支气管 收缩 。当 局部夏气管收缩 时 , 列激 : 咳嗽感受 器 , 则 同样经过进 走神经 引起反射性 咳 嗽 。蓬 V A病 人气道粘膜下 , 咳嗽感受 器的若奋 闽值降低 , 对各种 刺激的敏 感性增 高 , 情发作 时 , 种致病 习于诱 发 病 各 支 _气 管痉 挛, 而以咳嗽为其突 出的 临床表现 。
疹、 闭经等 , 设误 谚为关节 炎 。 缔组 织病 或 月经不调 。 结 直
至黄疸 出现: 被诊断 。肝外表现 ; r ①对称性 、 游走 眭关节炎 ;
无己肝病 毒 (B 感染标志的慢性 活动性肝炎 , 液 中可 H V) 因血
找 到狼疮 细胞 本病又 称狼疮性 肝炎 , 实际上与 系统性红 但
倒均 无宴厨 眭谩掴灶
病 变 为气道 慢性炎 症反应 , 由变 应原或 其他诱 所 弓 起 , 都 i 治疗上 与典型哮 喘原则相 同 , 一般 给予 抗炎解瘴 治疗 用糖 皮质激素抑 针气道炎 睫反应 用支气管扩张剂如 &受体激动 剂 茶碱类和抗胆碱能类壅 物 埔 除支气管癌 挛状态 用抗过 敏剂酮替芬等 以拮抗炎性介质 。
1 蒋超英. 嚷箍变 异性 哮喘 『 床沉诊 精 ,1 9 】 ( 18 临 1 9 2 2 :7 1 2 毛字峰 . 洪虞荣 . 颤鸿芳. 、 玎 儿咳嗽变 异性 哮喘 6 弼临床丹晰 临
床 菩 革杂 志 ,9 9 1 (7 :8 1 9 -4 1 )7 5
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的诊 治经验
性鼻炎 、 f 等过 敏表现 , 3 带 有 例病 人有哮喘家族 史 全部
病 例均符 合 : 持续性 咳嗽阿 周 上 , 常存夜 问干 ( 凌 ① 通 u 或)
慢性肝炎的种类
慢性肝炎的种类文章目录慢性肝炎的种类1、慢性肝炎的种类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
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
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
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
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化,一般预后良好。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
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
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2、慢性肝炎的病理生理慢性肝炎的共同特点,即为:不同程度的肝组织坏死和炎症反应,随后发生肝纤维化,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
目前评估肝脏的慢性损伤程度,仍然主要依靠肝组织活检,即通常所说的肝穿来实现。
慢性肝炎的病理改变分为肝组织炎症活动坏死程度的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的分期(S)。
炎症活动度分级(Grade,G)为4级(G1~4).G1为轻微活动,G2轻度活动,G3中度活动,G4重度活动.G1-2为肝脏有轻度炎症活动,G3-4提示肝脏坏死严重;纤维化程度分期(Stage,S)为4期(S1~4)。
S1期:肝小叶汇管区纤维化,病变较轻,S4期为肝硬化,病变较重。
3、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慢性肝炎轻、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呈波动性间歇性,甚至多年没有任何症状。
最常见的就是容易疲劳和胃部不适,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
以慢性活动性肝炎为首发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1例
以慢性活动性肝炎为首发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1例
张虹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5(010)022
【摘要】@@ 患者男,65岁,农民.因低热、乏力1年于1994年11月4日第一次入院.1年前出现乏力、全身酸痛不适及发热,体温最高达38℃.无咳嗽、盗汗,无腹痛、腹泻,无皮疹和关节肿痛.4个月前查肝功有"转氨酶"升高,一个月前乏力明显伴恶心,上腹胀痛,小便淡茶色,大便有时秘结,无腹泻,体重减轻.查体:T 37.2℃,P 78次/分,R 18次/分,BP 20/10kPa(150/75mmHg),消瘦,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肋下2cm,剑下4cm,质韧.
【总页数】1页(P1056)
【作者】张虹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理气化瘀解毒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56例 [J], 陶飞宝
2.慢性活动性肝炎的CT表现 [J], 代庆华
3.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合并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J], 周华
4.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J], 杨晓丽;秦延昆
5.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 [J], 金岩;高健;左淑波;李晓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得健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6例
肝得健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6例
褚瑞海;马世庆;盛加玲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1997(16)4
【摘要】应用肝得健胶囊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36例,总有效率94.4%,HBeAg阴转率13.89%,肝得健是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较理想的药物。
【总页数】1页(P166)
【作者】褚瑞海;马世庆;盛加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淮坊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科;山东省淮坊市人民医院传染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5
【相关文献】
1.肝复康膏外敷肝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J], 刘红敏;许素琴
2.健肝降脂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J],
韩玉香;刘国旺;钱静;段毅力
3.健肝乐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J], 邴
林
4.肝康合剂与健肝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观察 [J], 骆群;陈建忠
5.治肝灵合肝得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张惠芸;李增奎;宋修光;韩少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活动性肝炎
一: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乙型慢活肝,临床症状一般较迁延型肝炎明显。
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腻,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二: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主要是因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但导致急性乙型肝炎转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慢活肝的原因很多,如失治、误治、过劳、饮酒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主要原因。
三:症状
1 主要表现为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常有齿龈出血及鼻出血。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四:诊断
1 有急性乙型肝炎病史,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2 患者有劳动能力逐渐减退,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持续且明显,齿龈出血及鼻出血等表现。
2 有的患者常有低热、月经失调、性功能紊乱或减退,部分患者兼有关节炎、肾炎、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肝外损害表现。
3 体征:面部颜色晦暗,巩膜常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
肝肿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压痛及叩痛,多有脾肿大。
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4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异常的程度随慢活肝病情起伏而变化,活动期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ALP和γ-GT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CG试验有明显潴留,有肝内胆汁郁积时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学检查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均可减少。
(2)免疫学检查中血清可检出HBV有关抗原和抗体。
免疫球蛋白常增高,特别是IgG,活动期病人抗LSP抗体、LM抗体、类风湿因子可阳性,偶尔测到低滴度的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s)等。
总补体和C3常下降,有时可测出CIC,Ts细胞及NK细胞活力降低。
五:西医治疗
1 一般治疗:活动期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妇女避免妊娠。
2 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干扰素、阿糖腺苷、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药物。
3 保肝治疗,可选用水飞蓟素、右旋儿茶素等药物。
六:中医治疗
慢性活动型肝炎在临床上有活动期与缓解期的区别,在病机上有邪正消长形势的不同变化,在病程上有迁延反复的趋势,在症状上有复杂多变的现象,慢性活动型肝炎两期治疗法具有祛邪扶正与扶正祛邪主次位置的不同,适应慢活肝活动期邪盛正虚及缓解期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
因此临床以一法,一方、一药治疗贯穿始终者难以适应肝病复杂的病理机制和症状变化,经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慢活肝湿热弛张,正气不足,起病于脾,寄病于肝,病变主在肝脾两经的病理特点,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辨证基础上使用主方主药的治疗原则;
制定出扶正祛邪并进,“清”“补”结合,分两期治疗的法则。
即:活动期清肝健脾,缓解期柔肝健脾,疏郁贯穿始终,优先化湿,参以活血、合理使用清热解毒药的治疗方法。
1 活动期清肝健脾,合理运用清热解毒药
慢活肝活动期,临床大都以湿热疫毒内阻,中焦,熏蒸肝胆之病理机制为特点,以黄疸、乏力、纳呆、腹胀为主要见症,肝功能以SGPT、SB上升为突出矛盾。
由于病史较长或邪气亢盛的原因机体具有正气损伤的一面但仍以邪毒炽盛为主要矛盾。
单纯扶正,不足以驱邪,而纯以祛邪又不利于固本,所谓邪恋则正虚、正虚则邪恋,故治取祛邪扶正并进,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祛邪以清肝为首,因温热熏蒸,肝郁有余,病从火化为多,“热者寒之”治则需“清。
扶正以健脾为要,因湿热邪毒入侵首脾胃功能不足有关,而脾旺则不受邪,湿无立足之地,再说胃阳偏盛之人,病易从热化,脾湿偏盛之人病易从寒化,有胃气刚生,无胃气则死”,说明脾胃功能偏盛情况,健运与否关系到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此外,健脾药可避免凉药碍胃之弊,可谓一举多得。
前贤注重调理脾胃治病,张景岳嘱,“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孙思邈对调理脾胃的评价:调胃气使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则和利........”都说明了健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自拟清肝健脾方茵陈15g柴胡10g赤芍15g郁金10g太子参15g自术15g猪茯苓各10g山楂神曲各15g白花蛇舌草15g。
本方含菌陈蒿汤、小柴胡汤、四君子汤之义而化裁,其中茵陈、柴胡,猪茯苓性平和,可清利肝脾湿热而无伤骨之弊,白花蛇舌草甘淡、凉,为清热解毒要药,赤芍,郁金凉血活血,疏郁行滞;太子参甘苦微寒,既能补气养胃,又能清热潜阴,白术既能实脾燥湿,复能缓脾生津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而不过于昔寒,祛湿而不过于温燥,益气而不致于壅塞之特点。
清热解毒药的加减运用,除避免过于苦寒伤胃外,尚可结合症状加减运用,如患者黄疸深重可加用半枝莲,重用赤芍3O~6og,SGDT升高显著者加用黄芩、板兰根;面部座疮显著加升麻;鼻衄加仙鹤葶l胭痛加金银花、山豆根、贯众;咳嗽加平地木;索有胃疾选用蒲公英,头昏晕加夏枯草、菊花;便溏加凤尾草,便秘加虎杖等,能得到确到好处的效果。
对于湿邪明显,舌苔厚腻,脘痞腹豫,大便稀溏者,可加用苍术、川朴、砂苡仁、苏藿梗、草蔻仁等性温燥湿之品,立足优先化湿的原则,解脱湿遏热伏,胶圆不解的局面,以利热邪清退。
2 缓解期柔肝健脾、左以清除余毒恋邪
慢活肝活动期得以控制后,SGPT,SB恢复正常由千一场鏖战,正气复又增掼,临床可见气血阴阳的相对不足。
我们观察临床床以肝阴不足,脾气亏虚为普遍表现症见口干胁痛乏力便溏、心悸失眠,舌红有裂,边有齿印苔白脉细等,肝功必TTT.EuTT、r球旦白升高等蛋白代谢损害为特点。
由于HBsAg持续阳性,并且电镜下肝细胞由慢性迁延型病理变化转变为慢性迁延型病理表现,说明病情虽然缓解但并未真正静止,而是处干邪退正虚,余毒未尽的司局面此时如正气不复,仍然会死灰复燃引起疾病缠绵反复,故雪如何安正御邪是缓解期的主要矛盾。
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扶正以柔肝健脾共进。
柔者,滋其阴血,补其肝体。
因肝藏血,体阴而用阳。
阴血充足,方能化气为用,职司疏泄之权,故肝阴易损,只宜充沛,唯恐不足。
而肝病日久,阴血耗伤,机体阴阳失衡,仍会导致病理变化、正如内经所云:“阴阳都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
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亦说明了阴虚阳亢,乃百病丛生的机理所在,主张滋养保精血,以维持身体明刚的相对平衡,以杜绝疾病发生。
现代临床的有关实验报导亦提示养阳法对损伤性肝病再有减轻肝细胞坏死及变化,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并提示这一点优于清热利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值得引起临床重视。
本人运用柔肝之药,性取甘缓而不腻之品,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为度。
同时由于木赖土荣之理,阴血之源尚须后天脾胃化生,故健脾一法必须贯穿慢活肝治疗的始终。
如此肝强脾健,复加祛邪之力,可望疾病治愈。
自拟柔肝健脾,清泄余邪方:当归10g,白芍10g枸杞子10g仙灵脾10g黄芪30g白术10g意米30g香附10g鸡内金5g白花蛇舌草15g。
本方以
景岳调营敛肝饮;归芪汤等为基础化裁其中当归入肝脾,甘温润血活血,与白芍,枸杞共奏柔养肝阴之效,仙灵脾益肝助阳,与阴药合用是取阴阳互济之理;重用黄芪、联合白术,苡米’健脾祛湿;香附巯肝理气;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具有养阴血而不滋腻健脾胃而助阳气,清泄余邪之功。
临床常见肌肤亢热,胁下瘀积明显者加用炙别甲、龟板、丹参等,失眠多梦加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茯神;纳步椰草蔻仁I大便澹泄加苍术、金樱子、炮姜,石榴皮等。
对养明一法,慢活肝缓解期只要湿象不著,临床无明显舌苔厚腻,大便溏泄频数见症的均可应用。
对于湿象显著者,在优先化湿脾阳复振之后仍须以柔补肝。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疾病的过程正邪交争的过程,这种斗争,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
认真识别邪正消长的不同形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则有利于解决疾病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主要矛盾,能促使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利于病毒消除。
中药具有抗病毒能力,改善机体免机能及肝功能等作用。
特别是免疫调控作、用更为人们所关注,以及为有关实验研究所证实。
祛邪的药物如清热,祛湿讹瘀,可以祛除干扰和破坏机体自身稳定功能的因素。
如白花蛇舌草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提高白细胞及网状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嗜银物质倾向于致密化改变等,苡米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当归、赤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扶正药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人总结补阳药大多靛促进抗体提前形成,补阴药大多镗延长抗体存在的时间,补气药对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较为突出。
扶正与祛邪药物的有机配合运用,则发挥了免疫调控的能力。
慢活肝的病理机制与病毒感染引起抑制性细胞系统功能降低,从而使自身稳定功能受封破坏:导致免疫反应出现有关。
应用中药免疫具有药源广,副作用小,运用灵活的优点,确到好处的调控可促机体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五脏病变均有阴阳虚实寒热之分,肝病由于“体阴用阳的特殊性,又有可寒可热,可虚可实的转化性,故在长期复杂的疾病过程中,往往出现虚实错杂的病理反映,可以由实转虚,因虚象实或虚实夹杂。
因此临床上要以动态的观点来分析虚实,致于如何寒热并用,气血同调、阴阳兼顾,虚实并治,本文两期疗法只是初步探索,有待今后临床进一步总结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