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合集下载

第七讲 章太炎、胡适及其

第七讲 章太炎、胡适及其

现在青年第二个弱点,就是妄想凭藉已成势力。 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籍已成势力。 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 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 后来大家都上了袁世凯的当。历次革命之利用 陆荣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结果。若使革命诸 人听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的做去,旗帜鲜 明,宗旨确定,未有不成功的。你们的少年中 国学会,主张不利用已成势力我是很赞成的。 不过已成势力,无论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 确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 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紧的须要耐 得过这寂寞的日子,不要动那凭藉势力的念头。
现在青年的第三个弱点,就是虚慕文明。 虚慕那物质上的文明,其弊是显而易见的。 就是虚慕那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原来 人类性质,凡是能坚忍的人,都是含有几 分残忍性,不过他时常勉强抑制,不易显 露出来。有时抑制不住,那残忍性质便和 盘托出。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时候,杀了 许多人,所杀者未必皆是洪杨党人,那就 是他的残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 除恶务尽的办法。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 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 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 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 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 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职务。
周作人(1885-1967 )浙江绍兴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黄侃(1886-1935 )字 季刚,自号量守居士, 湖北蕲春人。著名的文 字学家、训诂学家、音 韵学家、文学家。历任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金 陵大学等校教授。著有 《音略》、《声韵通 例》、《集韵声类表》、 《尔雅略说》、《尔雅 郝疏订补》、《文心雕 龙札记》等。
现在青年第四个弱点,就是好高骛远。 在求学时代,都以将来之大政治家自 命,并不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在少年 时代,偶然说几句大话,将来偶然成 功,那些执笔先生就称他为少年大志。 譬如郑成功做了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 进退的八股,中有汤武证诛,亦洒扫 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 有何不可数语。不过偶然说几句话而 已,后人遂称他为少年有大志。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

辛亥革命后,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

在经学、史学、文字音韵和文学诸方面都有深湛造诣。

章炳麟一生著述甚丰,被尊为经学大师,著作版本繁多,后辑为《章太炎全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

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

1900年剪辫发,立志革命。

1903年因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触怒清廷,被捕入狱。

1904年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

1906年出狱后,孙中山迎其至日本,章太炎(7张)参加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改良派展开论战。

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主编《大共和日报》,并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

曾参加张謇统一党,散布“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言论。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参加讨袁,为袁禁锢,袁死后被释放。

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

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

晚年愤日本侵略中国,曾赞助抗日救亡运动。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论,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西方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内容,主要表现在《訄书》中,认为“精气为物”“其智虑非气”;宣称“若夫天与上帝,则未尝有矣”,否定天命论说教。

《辛亥革命》课件一(28张PPT)(人民版必修1)

《辛亥革命》课件一(28张PPT)(人民版必修1)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阅 读 并 归 纳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根本上 否定了君主专制
2、关于国民自由权利的规定
内容:
3、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有选举临时大总统 和弹劾大总统权利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一)爆发: 武昌起义
(二)发展: 全国响应、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 (四)结局: 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
(一)爆发:武昌起义
成功原因
原因1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原因2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其他原因
保路运动纪念碑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义对革命形势推动 人民群众配合,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等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后改号逸仙,旅 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 得名。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 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 应,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元 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 体。
展 ,
革命的爆发有什么联系?




为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和经济基础力量壮大
辛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命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景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
料 三组
1904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37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件(共37张PPT)
(军阀割据混战)
——《新视野——世界历史》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辛亥革命成功后,清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仍然存
在于民国。日本更于1915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意图把中国变成其保护国,日本的行动进一步反映出 中国踏入民国后,面对的外来威胁更为严重。
(仍未解除外患的威胁)
辛亥革命的动力主要来自身为军人的革命党党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
经济——工业化,推动民族工商业发展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 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 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纲》。 • 1909年,全国22个省纷纷建立了资议
“中国现状之危,我人当起自救…必须 先从改革政府入手,否则休谈其他。”
——孙中山
“开明专制适用于 今日之中国。”
“以革命之力…承此大 暴动…而欲使之保持社会势
力之平衡,此又必不可 得之数也”
“满洲之对于汉民也, 无一不虐。”
“欲救中国,惟有兴民 权,改民主……最初之手 段,则革命也。”
第15课 辛亥革命
——“中国梦”
一、 救人梦
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 七岁时入私塾 接受传统教育; 1879 年,14岁孙中山前往檀香山, 开始接受西方教育; 1883年回国,并受洗成为基督徒 ; 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医院学习; 1892年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
17岁时的孙中山
民族危机加深
绑满绷带的中国人
提线木偶
• “中国自咸同以来,经粤匪扰乱,内虚外 感,纷至迭来,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曾国藩), 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 效。至甲午,症大变,有儒医南皮张姓者 (张之洞),另拟方曰“新政”补元汤,性 燥烈,服之恐中变,因就原方略删减,名 曰“宪政”和平调胃汤。自服此剂后,非 特未见转机,而病乃益加剧焉,势至今日, 恐非别拟良方不可。”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人物简介:章太炎简介

章太炎简介字号: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生卒: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年代:清末民初籍贯:浙江馀杭人评价: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一代儒宗生平简介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

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幼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1891年(光绪十七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几年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

1987年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

但终因不满康有为倡言建立孔教,自称“教主”,遭康氏门徒麦孟华等人的围攻殴打,愤而离泸返杭。

此后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陈虬等人相往来,创办“兴浙会”,为《实学报》和《译书公会报》撰稿。

1898年春,章太炎受张之洞邀请,赴武昌筹办《正学报》,不到一月即离去。

七月,在沪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弭兵难》、《书汉以来革政之狱》等。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因参加维新运动被清廷通缉,遂携家避难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并与孙中山相识。

不久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

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参加。

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

纪念中华英烈——章太炎摘要:章太炎先生是一个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

章先生一生都与革命相关,反清、反袁、反抗日本侵略、参与主持同盟会、建立兴浙会等革命性事件。

关键字:章太炎抗日革命一、章太炎先生简介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

后改名绛,号太炎。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仓前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曾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二、章太炎一生重大事件及影响分析1.苏报案被捕入狱事件经过:1903年6月29日《苏报》案发生。

义和团运动以后,革命形势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力较大的革命力量。

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革命。

《苏报》便在这个时期于1899年在上海创刊。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

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

章太炎在此作中,尖锐地批判了康有为‘中国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的谬论,并把矛头指向光绪皇帝。

当这两篇文章问世之后,立即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

《苏报》节录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痛骂清朝统治者和揭露康有为改良主义奴颜婢膝的一段文字发表成章,并向读者推荐《革命军》。

这些激烈的革命宣传使清政府感到极大的恐慌,于是公然采取镇压手段,下令封闭《苏报》,并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章太炎、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

最后,租界法庭判刑于章太炎,邹容二人,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以报刊书籍形式宣传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第一节从埋头“稽古之学”到主张“革政”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

因仰慕顾炎武(初名绛,入清后改名炎武)的为人,更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

曾用名和笔名有绛叔、西狩、末底、戴角、独角、菿汉阁主、台湾旅客、支那夫、刘子政私淑弟子、刘子骏之绍述者等。

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869 年1 月12 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

章太炎初从外祖朱有虔(左卿)受业,自称:“余十一岁时,外祖朱左卿授余读经,偶读蒋氏《东华录》曾静案,外祖谓:‘夷夏之防,同于君臣之义。

’余问:‘前人有谈此语否?’外祖曰:‘王船山、顾亭林已言之,尤以王氏之言为甚。

谓‘历代亡国,无足轻重,惟南宋之亡,则衣冠文物,亦与之俱亡。

’余曰:‘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闯。

’外祖曰:‘今不必作此论,若果李闯得明天下,闯虽不善,其子孙未必皆不善,惟今不必作此论耳。

’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

”③光绪十六年(1890),到杭州诂经精舍受业。

诂经精舍的主持人是俞樾,俞樾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王引之等一脉相承下来的清代著名朴学大师,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校正群经,诸子句读,审定文义,并分析其特殊文法与修辞,治学方法缜密,章太炎受其影响,埋头“稽古之学”,“出入八年,相得也”。

①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听到康有为设立强学会,“寄会费银十六圆入会”①。

并于二十二年(1896)岁阑,辞别俞樾,来到上海,担任《时务报》编务。

章太炎当时的办报主张是“驰骋百家”,“引古鉴今”,“证今则不为巵言,陈古则不触时忌”②。

他在《时务报》任职不久,文章也只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和《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两篇。

他认为,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殊方异俗”)的“长技”,可资中国“借镜”,可以作为改变成法(“益损政令”)的参考,例如举办“有益于黄人”的学会。

章太炎正仇满论课堂ppt

章太炎正仇满论课堂ppt

六、正仇满论主要内容
• 正仇满论主要是针对梁启超发表的《中国 积弱溯源论》,由以下框架构成。 • 首先,第一段分析满人能力不足有丧国之 危险,不得不排满以利国。 • 其次,第二段从圣明之主论起,以尧、俄 国的彼得大帝相对比,得出结论如今之满 族统治者非梁启超所言之圣明之主,满族 统治已入困境,梁独爱满族君主一人并不 可行。
• 然后,第五段区分梁启超与本文作者关于革命的 理解不同,区分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不同。 • 最后,第六段讲客观国情,君主立宪需要国会议 院等机构制约君主的权力,而国会议院的权力起 源于民权,满族专制体制下中国没有民权,如今 之局势君主立宪行不通。第七段以日本、满族和 汉族作比较,任务日本同汉族的差异比满族与汉 族的差异要小,日亲满疏,日本如今侵占中国领 土我汉族同胞不愿意割让服从,那么差异更大的 满族统治我们,就更应该推翻满清。
• 再次,第三段反驳梁启超的民贼观点,提 出满族为异种,不得不除否则将一直为欧 美的奴隶。第四段反驳梁启超“中国极弱 之源,非必由于满人之君天下也”的观点, 章太炎认为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欧洲列国君 统乏嗣迎立异国之公族不一样,欧洲列国 出于同种,文明程度大略相等迎立新君出 于结亲促使国家安定而已。而中国满汉两 种不可能像欧洲那样和平相处。并举出例 证,希腊意大利自立。
(一)思想背景
•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 • 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 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 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 • 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 多以进化论做为理论架构; • 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 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 相对主义的色彩。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 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康 有为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人物素材积累

人物素材积累

先哲精神,后生楷模------章太炎人物简介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他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

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专制政体为好。

他的主张影响深远。

[人物履历光绪十七年(1891年)章太炎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

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

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编务工作。

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并与孙中山结交。

1905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学讲习班。

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后,章太炎于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

1936年6月14日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三入牢狱”1.“苏报案”。

章太炎为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论,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作为革命的争辩家的太炎面目,最为轰动的是他在论战中,直呼当代皇帝的名字,骂以…载湉小丑,不辨菽麦‟。

这种言论不能不引起清廷的震动和愤怒。

2.“民报案”。

章太炎出狱后至日本,加入了同盟会,接任《民报》主编。

在章太炎的主持下,《民报》成为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抨击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阵地。

引起清廷的恐慌和仇视。

太炎先生二入牢狱。

3.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

章太炎怒不可遏,先在上海发表反袁文章,后又只身赴京当面讨袁。

遂于八月冒险入京。

他曾摇着用勋章做扇坠的折扇,径闯总统府,以示对袁世凯的反对和蔑视,大有弥衡击鼓骂曹的气概。

又是三年牢狱之苦。

人物故事章太炎在世,常被戏称之为章疯子。

这疯没有任何贬的意思。

他被囚时,有人奉袁世凯的命令,送钱给他,他先是一言不发,随后突然站起来,抢过钱往来人的脸上便砸,瞪圆了眼睛大骂“袁奴滚走”。

章太炎

章太炎

人物简介:章太炎出生于书香门第,并且家庭富有,有藏书楼,家中还有医学家传。

幼年受祖父(章鉴)及外祖(朱有虔,是汉学家)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外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鲁迅在《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能得到鲁迅先生如此高的评介的人,应该是个不简单的人。

章太炎不仅学识渊博,其怪其趣其真性情,以及他矫矫不群的狂侠人格,都十分吸引众人的目光。

狂章太炎先生嗜烟,给学生讲课时,一手拿粉笔,另一只手必拿烟卷,有时讲到精彩处,拿着烟卷便往黑板上板书,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更绝的是,太炎先生有次上课五六个弟子作陪,有专门板书的,有倒茶水的,太炎先生国语不太好,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其景甚是壮观和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太炎先生上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贯常的狂,大有“平生不识章太炎,访尽名流亦枉然”之架势,却丝毫不影响他备受众人敬仰的状况。

可能是太炎先生狂得有资本的缘故。

章太炎的狂疾,十六岁就开始发作了。

当时他遵从父命参加“童子试”。

当时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章太炎不就题论题,却在试卷里疾呼:“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

这在当时可是“反动之极”的话,弄不好是得丢性命的,幸好当时试官没与他深究,只是以他颠痫症发作为由,将他逐出考场了了事。

章太炎犯疯病的事例,到中年后数不胜数,但发作到颠峰的却是“大诟袁世凯”时。

那是“二次革命”失败后,“当局初以甘心相诱、爵禄为饵,先生均不之顾,继乃加以胁迫,先生愤甚,直诣总统府,欲与面质,袁氏拒不延见,警吏复词色傲慢,乃怒摔其座上茶具,遂被曳出”(《章太炎先生家书》叙言)当时,袁世凯要利用章太炎革命元勋兼经学大师的声望,把章太炎羁留在了北京。

章太炎(近现代纲要史课前演讲)

章太炎(近现代纲要史课前演讲)

人际交往
• 与章门弟子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 章太炎的门下,如: 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
·章太炎为人戏谑, 以太平天国为例, 封黄侃为天王,汪 东为东王,朱先生 为西王,钱玄同为 南王,吴承仕为北 王。
太炎逸事
• “章疯子”的来历 •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 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 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然而 “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 “大几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 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 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 有神经病,才能做到。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 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近来传说某某 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 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 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
太炎逸事
太炎名言
• 中国本因旧之国,非新辟之国,其良法美俗,应保存者存 留之,不能事事更张也。 • 人人多道做官好,礼仪廉耻忘记了。 • 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 因贫困而屈节。 • 人须有自信之能力,当从自己良心上认定是非,不可以众 人之是非为
人际交往
• 与孙中山
• 孙中山与章太炎的相识,是由梁启超介绍的。戊戌变法失 败后,中国的许多维新政治人物都逃亡日本。 1899年6月 10日,为躲避清廷通缉而流亡台湾的章太炎,也应梁启超 的邀请来到日本。梁启超是个热心人,又将章太炎介绍与 孙中山相识。1906年7月。章太炎遂踏上第三次流亡日本 之路。到了东京,章太炎受到热情接待。稍后孙中山自南 洋返回日本,两人久别重逢,分外高兴;又都为革命形势 的迅速发展,备感振奋。这段时间两人天天见面,商讨革 命方略。其后由孙中山主盟,孙毓筠介绍,章太炎正式加 入了中国同盟会。不多时,同盟会又聘他主持机关刊物 《民报》。接手《民报》后的章太炎,与改良派战,与投 机分子战,与立宪党人战,文字锐利,针锋相对,“真是 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鲁迅语)。

辛亥革命人物相册一-PPT课件

辛亥革命人物相册一-PPT课件

蒋翊武
返回
黎元洪(1861——1928),湖北黄 陂人。祖籍安徽宿松。北洋水师学堂 毕业。应张之洞之招,随德国教官训 练湖北新军,升至第二十一混成协统 领。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迫出任军 政府鄂军大都督。1912年被选为中华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4年任 参政院议长。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 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段 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后到天津闲 居。1922年直奉战争,直系取胜,复 任总统。次年被直系军阀驱走。1928 年病死于天津。
黎元洪
返回
章炳麟(1869——1936),号太 炎。浙江余杭人。《马关条约》签订 后加入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 撰述。戊戌政变后逃往台湾,后赴日 本。1900年剪辫绝清,立志革命。 1903年回上海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 书》,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后 “苏报案”发,被捕入狱。1904年发 起成立光复会。1906年参加同盟会, 任《民报》主编,与改良派论战。 1911年上海光复后回国,任孙中山总 统府枢密顾问。宋教仁被刺后,参与 讨袁,被袁禁锢。1917年,参加护法 军政府,任秘书长。1924年脱离孙中 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以讲学为业。 晚年赞助抗日救国运动。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四川巴县人。 1902年留学日本。次年回国,参加爱国学社,拟创立中 国学生同盟会,并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共和国,影响甚大。苏报案发后,被判徒刑二 年,1905年死于狱中。1912年2月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赠 返回 为“大将军”。
熊秉坤
下一页
10日夜7时首先发难,打 响武昌起义第一枪,迅即 占领楚望台军械局,攻克 督署。起义后任第五旅旅 长。1913年在南京参加 “二次革命”,失败后流 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 护法运动期间任广州大元 帅府参军,1927年参加北 伐,后长期任国民政府参 军,直至1946年退役。解 放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政协常委等职。 熊秉坤记述工程营发难经过的手稿 返回

第十一章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思想

第十一章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章太炎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他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痛斥保皇谬论,文笔犀利,所向披靡,在革命派中享有很高的声誊。

但是后来,他和孙中山搞摩擦,闹分裂。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又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对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工作起了很大的破坏性作用。

章太炎是在寂寞中辞世的,但他对中国的近代政治、思想、学术诸领域的影响,一直不曾为中国人民所忘怀。

教学重难点:章太炎的反满的民族主义思想;章太炎反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其治世方案;章太炎政治思想的阶级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章太炎生平事略章太炎(1869-1936年),名炳麟,字枚叔,因仰幕顾炎武,更名绛,号太炎。

以后,太炎就成为人们最熟悉的名字。

渐江余杭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的地主阶级家庭。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望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鲁迅先生称之为“以文章排满的晓将”。

由于他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痛斥保皇谬论,文笔犀利,所向披靡,在革命派中享有很高的声誊。

此后,虽然他和孙中山搞摩擦,闹分裂,对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工作起了很大的破坏性作用,但他持身严谨,治学有绩,坚持民族气节和爱国的立场仍为中外所注目。

章太炎逝世时,鲁迅曾发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的纪念文章,对章氏一生的革命业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认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上还要大”,“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

”同时亦指出:“太炎先生虽先前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章太炎是在寂寞中辞世的,但他对中国的近代政治、思想、学术诸领域的影响,一直不曾为中国人民所忘怀。

章太炎和他同时代的许多脱胎于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样,走过了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闲话章太炎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闲话章太炎
又接近漫谈。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2.鲁迅评价章太炎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 范”,叶兆言认为他是“古文大师”,章太炎却说自己 是“医学第一”。读了《闲话章太炎》,你认为章太炎 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事例表现了章太炎的“名 士气”的性格特点?你认为其中哪个例子最精彩?
研读课文
章太炎是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章太炎是 个敢于斗争的大革命家;章太炎是个诙谐机智的 大思想家。
情境导入
章太炎刚要离开考场,主考官大声喝道:“慢 着,你好大的胆子!你知罪吗?”章太炎平静地说 道:“我写的,都符合当今中国的实情,也都是我的 真心话。请问,我有什么罪?”话音刚落,考场里一 阵骚乱。主考官气得脸色发青,又怕事情闹大连累自 己,只好叫人把章太炎赶出考场。章家的仆人吓得面 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地离开了考场。从这个 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章太炎敢怒敢言的精神。
文中几乎所有小故事都是表现章太炎名士气 性格的例子。
如打算身穿麻衣,痛哭国门等等。
研读课文
3.探究课文的人物表现方法。与《黄河化险》 对比,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文章有时也可以借助旁 人的态度来间接地表现中心人物,《闲话章太炎》 有没有这种间接的表现?请你找出来,谈谈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研读课文
首先 写人的文章一般以人物的言行直接表现其性情, 本文也是如此。但本文写人物言行又有自己的独到之 处。所写的都是所谓小事。章太炎一生革命的大事很 多,但课文没写,而只写这些小事。原因是这些小事 中可以体现出大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风貌;
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曾历任金陵职 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 作家协会专业创作员。1980年开始发表作 品,创作总字数约四百万字。
整体感知
著有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 树的故事》,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 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 房》、《我们的心太顽固》,散文集《流浪之夜》、 《旧影秦淮》、《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 《叶兆言文集》(七卷)、《叶兆言作品自选集》等。 《追月楼》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 届江苏文学艺术奖。

国学大师-章太炎

国学大师-章太炎

杭州章太炎纪念馆位于西湖南屏山下 ,南山路2-1,占地1.5公顷, 南山路 ,占地 公顷, 公顷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环境清幽,布局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平方米, 江南园林风格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环境清幽,布局具有先 映入眼帘的便 是章先生的头 像。
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国民党反动 年 月 章太炎逝世, 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 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 国葬” 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 “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 修的尊神” 修的尊神”,而将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 被掩盖起来。其中,鲁迅不顾病重, 被掩盖起来。其中,鲁迅不顾病重,于 逝世(同年10月 逝世(同年 月)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 天写下了著名的 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 师鸣不平。 师鸣不平。 太炎先生的墓地就在纪念馆的后方, 太炎先生的墓地就在纪念馆的后方,与 青山绿水长伴, 青山绿水长伴,与明末抗清名臣张苍水 的庐墓为邻 。旁边他的妻子汤国黎静静 地陪伴着。 地陪伴着。
展厅的左边为章太炎东京讲学的蜡像: 展厅的左边为章太炎东京讲学的蜡像:1908年章太炎借日本东京神田区大 年章太炎借日本东京神田区大 成中学讲堂为“国学振起社” 定期讲演文字学、音韵学、庄子、 成中学讲堂为“国学振起社”,定期讲演文字学、音韵学、庄子、中国文 学史等。同期,又在《民报》社另开一班,专讲《说文解字》 学史等。同期,又在《民报》社另开一班,专讲《说文解字》。两班学生 有黄侃、汪东、吴承仕、钱玄同、朱希祖、许寿裳、鲁迅、周作人、 有黄侃、汪东、吴承仕、钱玄同、朱希祖、许寿裳、鲁迅、周作人、沈兼 士等人。后来,这些学生均学有专门,卓然成家, 章门弟子” 士等人。后来,这些学生均学有专门,卓然成家,使“章门弟子”成为了 金字招牌。 金字招牌。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

章太炎的民族思想和革命行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了大的转变,民族主义思潮开始浮现。

其中,章太炎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他鼓吹了反对帝国主义和保护中国民族利益的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倡新文化运动。

在他推动下,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章太炎生于1867年,毕业于洋务运动创始人李鸿章的湘军讲武堂。

早年间,他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并曾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宣传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1911年,他参与了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督军府,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人物之一。

章太炎提倡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恢复民族自尊心,强调“治乱中兴”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摆脱外来侵略,中国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强大的国家。

在他的支持下,中国的国民主义运动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反帝保国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更多自由。

在西方文化和教育方面,章太炎积极引进,认为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其现代文化、科技和政治制度等。

他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旨在将西方知识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促进中国近代化。

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不断推进西方思想和文化的传播,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两种文化之冲突”的著名文章,引发民主思潮。

作为资深的思想家,章太炎呼吁中国学者推翻“科举制”,提倡对各种知识的独立探索和创新,从而挽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

他主张“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和发展。

总体来说,章太炎既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

他在中国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中国历史的演进。

他的思想理念和革命行动,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作者:————————————————————————————————日期: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姓名:王丽琼(20111003833)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 杜胜国2014 年 4 月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诸多关键人物中,他颇受争议。

他是公认的大学问家、革命家,有人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也有人认为他不懂军事,与孙中山闹矛盾,分裂革命力量。

究竟历史上的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从书斋里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的?一、人物生平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

后易名为炳麟。

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

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

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先生,一生有多重身份,于政治、学术、思想、实践等方面多有采撷。

我将根据时间列表,对他的生平进行梳理。

此部分将根据他一生(1868—1936)的阶段特点,分四部分介绍。

1、1868-1894 学术奠基阶段章氏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

但因受其外祖父影响,较早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同时,他的青年时代也正是近代中国面临尖锐阶级矛盾和严重民族危机的时代。

1869 1月12日生于浙江馀杭。

1876 始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学习,在文字音韵方面打下良好基础1879 偶读蒋氏《东华录》,并受外祖父讲述明清遗事的影响,较早就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1884 中法战争爆发,章氏有《上李鸿章书》,陈述少年时事。

1890 章父去世。

章氏到杭州诂经舍跟随著名经学家俞樾学习“稽古之学”。

以文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释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写了不少读书札记和“课艺”,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良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太炎逝世后,因对日战争爆发,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解放后,浙江 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 尸,后又重新安葬。汤国梨卒后,亦一并安葬于此。今设有章太炎纪念馆。 文化大革命后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中,章太炎被当作法家体系在晚清的代表而 得到发掘,当时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并“解放”了一批学者,编辑了若干章太炎诗文、 著作的选本和注释本。这一系列工作,虽然受到政治风潮的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 奠定了八十年代以后编校《章太炎全集》和重建章学研究的人员基础。 苏州章太炎故居
与刘半农的轶事 “五四运动”时期兴起的白话文运动之中,有一位北大教授,名刘复,字半农,他发出一种 论调说“文言文是死的文字,什么人再写文言文,就是死人;白话文是活的文字,凡是写白话文 的,就是活人。”刘半农采访章太炎时,就问其对白话文的见解如何,章太炎说:“白话文不自 今日始,我国的《 毛诗》就是白话诗。历代以来,有白话性的小说,都是以当时的言语写出来 的,写得最好的是《水浒》、《老残游记》等,甚至有用苏州话写的《海上花列传》。但是你们 写的白话文,是根据什么言语做标准?”刘半农侃侃而谈说:“白话文是以国语为标准,国语即 是北京话。”章太炎听了哈哈大笑,问刘半农:“你知不知道北京话是什么话?”刘半农不假思 索答说:“是中国明清以来,京城里人所说的话。” 章太炎就以质问的口吻问刘半农:“明朝的话你有什么考据?”刘半农呆着无词以对。章师 就用明朝的音韵,背诵了十几句文天祥的正气歌,其发音与北京话完全不同,接着就说:“现在 的国语,严格地说来,含有十分之几是满洲人的音韵,好多字音都不是汉人所有。”这番话说出, 刘半农更呆住了好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应付。 章太炎又说:“如果汉人要用汉音,我也可以背诵一段汉代音韵的文字。”说完他就背了两 首汉诗,许多字的音韵都与现代不同。他又问:“你知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用汉代音韵或唐代音韵 来讲话的?”这时,刘半农已听得呆若木鸡,这一问他倒振作起来,便说:“现在哪里有人用汉 音来说话?”他说得好像振振有词的模样。 章太炎说:“现在的高丽话,主要语是汉音,加上了唐朝的唐音、朝鲜的土话和外来话,即 是今日的高丽话。”接着他说:“还有日本话,主要的中国字,称为汉字,即是汉音,其余的联 缀词,日本各地的土音,又加上了近代各国外来语,就成为现在的日本。日本人的发音,各处不 同,以东京为正宗,汉音也最准。各道各县的发音,连东京人也听不懂,这是你刘半农先生不研 究‘小学’,不研究‘音训’,不曾研究过《说文》,所以你听了我的话,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刘半农面有赧色,无词以对。 章太炎又说:“我知道你曾经在北方的报纸上,征求过‘国骂’的字句及各地方骂人的话, 第二天早上,就有人到你学校中,在课堂上讲出许多骂你老母的地方话。所以后来你就不敢再做 这件工作,现在我来骂几句给你听。”接着就说汉代的骂人话,是×××出于何书,唐朝骂人的 话,是×××出于何书,直说到上海人宁波人,以及广东人的三字经,完全骂出来。看起来好像 供给他资料,事实上把刘半农祖宗三代都骂到了。这时已超过午餐时间,刘半农同来的人就出来 向章师作揖说:“我们麻烦老师很久,现在我们要告辞了。”
章太炎先生生平 生平
朴学训练与排满情结
章太炎、华夏杰出志士,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的民族主义熏陶,通过 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 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以及西方的现 代民族主义观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其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 光绪十 七年(1891年)章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早年关注经、 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著有《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 读》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梁通信。又 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但终因学术意见之争发生与麦孟华等人的“拳殴”事件。 此后回到浙江,与较为稳健的“中体西用”派王文俊、宋恕等人相往来。1898年春, 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戊戌政变后,章氏仍遭通缉,避地台湾,任《台湾日日 新报》记者。1899年夏,东渡日本,与梁启超等人修好,返回上海参与《亚东时报》 编务工作。此时章太炎的排满观和古文经立场日益明确,在苏州出版了其著作《訄 书》的第一版(木刻本),由梁启超题签。1900年义和团事件发生后,晚清趋新的 士大夫严复、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组织“中国议会”以挽救时局,章太炎应邀 参加。在会上,章太炎主张驱逐满、蒙代表,并割辫明志。但章氏仍与康、梁等人 保留着联络。
医学方面
章太炎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 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 我是医学第一。”
政治方面
章太炎早年在日本主编《民报》时,曾 主张社会主义,与片山潜等日本社会主义 者过从甚密,并由此反思西方的进化论及 现代文明,撰写了《俱分进化论》、《五 无论》等著作。据传,章太炎逝世的时候, 只愿以五色旗覆盖,不承认青天白日满地 红旗。
辛亥革命人物
章太炎,名炳麟 炳麟,字枚叔, 章太炎 炳麟 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 炎。 汉族人,出生于浙江余杭。 于1869 1月12 1869年1 12 12日出生,逝 1869 世于1936 6月14 1936年6 14 14日。 1936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朴学 大师
__________
章太炎
讲理学与救学弊
1911年10月发生辛亥革命,11月15日回到中国上海,向黄兴提 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 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1912 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1913年4月从长春返回上海。6 月与汤国黎结婚。6月,针对孔教会提议设孔教为国教,发表《驳 建立孔教议》,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 章觉察袁世凯包藏祸心,于1913年8月进京,欲与袁世凯说理。袁 不见,章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 在龙泉寺。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后集为 《菿汉微言》。此间,再次修订《訄书》,改题《检论》。又集其 著作为《章氏丛书》,先后由上海右文社及浙江图书馆出版铅印及 木刻本。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恢复自由,前往上海。1917年 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护法运动,任海陆军大 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18年离 开广州途径四川、湖南湖北,东下上海。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 运动。1922年在上海讲学,曹聚仁根据记录整理为《国学概论》。 但章太炎始终没有放弃对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新旧军阀势力 的期望,反对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 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曾遭国民党上海党 部通缉。1930年代后,活动限于上海、苏州一带。晚年主张读经, 并据《春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义,力主对日强硬。1935 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 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 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 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 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
鲁迅笔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他张 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他的确是一个道德主义者, 强调道德的力量,却反对社会对个人的压抑,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 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 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著述除刊入《章氏丛书》 《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 是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与孙文既有过并 肩奋战的岁月,也有过激烈争辩乃至分道扬镳的日子。孙文逝 世,章太炎肯定“天生我公,为世铃铎……余岂好邮,好是谔 谔。”既承认孙文首倡革命之功,又坦言彼此的分歧,是有话 直说的诤友。孙文生前,他笔下已一再出现如下的字眼:“中山计划短浅,往往 自败”,“中山天性褊狭”, “中山为人卤莽轻听”,“中山名为首领,专忌 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之相左也。” 章太炎先生是二十世纪民主主义革命先锋,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同时他还是 成就卓著的中医文献学家,尤其对《伤寒论》文献之研究,至今鲜有出其右者。 太炎先生于仲景里藉职官、《伤寒》版本流传、梁阮孝绪《七录》所载《辨伤寒》 十卷与六朝本《伤寒论》、隋本《伤寒论》之传承关系、《张仲景方》十五卷与 《金匮玉函经》八卷、《伤寒论》十卷之关系、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伤寒论》 所据底本乃至《伤寒论》在临床辨证上之运用与药味加减与疗效之关系等等,皆 有精湛论述。先生辨证,每多精思妙见,著有《章太炎先生论伤寒》。
革命与讲学
1902年章太炎再次逃亡日本,寓梁启超《新民丛报》馆, 并与孙中山结交,极力牵合孙、康二派的关系。同时通过日本 的中介,接触到西方哲学、社会学、文字学等领域的学术著作。 当年夏回国后,重新改定《訄书》(即《訄书重订本》,1906 年于东京出版铅印本,改用此前邹容的题签),并有撰写《中 国通史》的计划,与梁启超同为现代中国“新史学”的奠定者。 此期间,参加上海爱国学社。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 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遂发生震惊 中外之“苏报案”,乃与清廷两曹对质,入狱三年。1906年赴 日本参加同盟会,继任《民报》主笔,主持《民报》与《新民 丛报》的论战。此期间,章太炎主张“以国粹激励种性”, “以宗教发起热情”,其《民报》上的文字,乃是以佛理说革 命,主张“革命之道德”。撰有《中华民国解》,为“中华民 国”国号的创始者。又参与此期兴起的国粹主义运动,自1905 年起,在《国粹学报》上发表若干学术文字,并在东京开设国 学讲习班,“宏奖光复,不废讲学”。此前,1903年章太炎与 近代古文经学另一重镇刘师培定交,此后因学术祈向相近而交 往日密,遂发生被刘师培与妻子何震诬蔑叛变事件,又与孙中 山、汪精卫、黄兴等因《民报》不合,乃由提倡光复转入专心 论学,著有《文始》、《新方言》、《国故论衡》、《齐物论 释》等。其中《国故论衡》为近代学术史上有数之巨制,开辟 了汉语言文字学、经学、文学、及哲学心理学的现代化研究的 先河。 1909年又编有《教育今语杂志》,撰写若干白话述学 著作,以普及学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