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一定比例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体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尤其是实验版教材,在这方面更为侧重。
了解民族文化,能够突破地域、民族、教学条件等方面限制,是学习语文的点睛之笔。
一、视觉菜单(一)主题单元北师大版教材将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开放性主题单元,教师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事件为切入点,探讨汉族及少数民族的经验、观点和文化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认识世界。
如四年级上册以“地名”为主题的开放性单元,课后思考题中让学生说出三个用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城市。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城市名是哪个少数民族语言,译成汉语是什么意思,并拓展思维空间,寻找以少数民族语命名的其他地名。
(二)识字课就教学而言,识字是一项枯燥的学习活动。
如果将民族文化融入识字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
如选入一年级识字单元的《竹乡之歌》,通过对傣家居住环境(竹楼、篱笆)、饮食习惯(竹筒饭)、生活用具(箩筐)、娱乐活动(风筝、笛子)的描写,表达了傣家儿女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同时学生认识了以“竹”为偏旁的汉字:竹、篱、笆、筝、箩、筐、笛、筒,体会到了汉字表意的特点。
(三)课文呈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是课文。
课文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每一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二至三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课文。
从形式上来说有现代文、儿歌、古诗、寓言故事等,从内容看有反映主流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的,还有异域文化的。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课文共有16篇,其中包括4首古诗,反映了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语文天地主题单元后面都有语文天地,围绕单元主题内容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开卷有益》栏目中选入了《四盘礼品》、《猎人海力布》两篇文章;《日积月累》栏目中选入了古诗《敕勒歌》,还有三则少数民族谚语。
(五)背景插图文字和图像是教科书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图文并茂是教科书追求的目标。
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
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发表时间:2019-12-16T16:15:46.8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廖龙梅[导读] 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对于当地的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廖龙梅(新疆乌鲁木齐市第43小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摘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对于当地的小学生来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然而,因为语言的限制,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存在着一定难度,限制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当地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教学创新,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的优化措施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68-01前言: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语文作为重点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建设。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素质理念为思想导向进行教学创新,打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推动语文学科的素质改革深入发展。
一、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就目前来讲,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事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改革需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严重限制了教学的进度和课堂效率。
在少数民族地区,关于语文教学,小学教师所呈现的教学观比较落后,未能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内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缺乏思想重视,导致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的成长和进步受到明显的局限。
同时,当地的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贯彻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问题。
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实际的思维基础,导致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积极性较低,致使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内化效率比较低下。
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研究
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研究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多民族的多文化内涵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
民族文化的融入与研究让小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多彩,给予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性认知。
本文就以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研究为例,简要探讨了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新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际体现,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标签:小学语文;民族文化;内容补充;教学建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研究一方面希望促进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一方面也在于要从早期教育就加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体现民族文化传播力度的不断加大,让民族文化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占据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对民族文化内容渗透与编制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二者呼应统一。
伴随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这一人文性特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而在语文学科教育及教材中渗透更多讲求人文性的民族文化内涵则成为关键,它是对小学生民族文化态度及价值观的确立。
从人教版开始,这一民族文化内涵就已经逐渐渗透进来,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内容,也将已有文章中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要素发挥到最大化。
在新人教版教材推出以后,小学语文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也被推向了新高度,它希望基于多元文化视角进行分析,改变传统中汉族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言堂的垄断局面,避免民族文化教学出现纰漏。
例如在《语文课中民族团结思想的渗透》这一篇文章中,它就建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托,做到物尽其用,考虑在教学环节中渗透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思想内容,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同时调动小学生的民族文化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与补充在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渗透与补充,它解决了传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略显缺失的缺陷,并摆脱了教科书所固有的作品刻板印象,加入了不少少数民族文化文章及文化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多元化品位,从某种程度上更解决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存在的严重偏西化问题。
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探索篇•课改论坛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汉语言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藏族地区,其民族本身具有十分悠久的文化与历史,在语言上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要立足于藏族地区文化,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提升藏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进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才能很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较深,在汉语言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语文教材入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开展语文教学。
教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作为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虽然现如今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但是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言。
以人教版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这一课文中汉字的阅读,并体会在发生地震时,这对父子发挥了怎样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实质性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进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二、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尤其是藏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其教学对象主要为藏族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使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言语中获得激励,体会到汉语言学习的乐趣,进行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语言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一个主要媒介,为了提升藏区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尽量避免使用方言。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书内容 北师大版级上册语文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书内容北师大版级上册语文引言《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教材的上册内容。
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涵盖了识字、阅读、理解、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带您逐一了解《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内容,包括主题、篇目简介以及知识点等。
主题1. 传统文化本教材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一系列的篇目,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文化自信。
2. 环保与保护环保与保护是本教材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关于大自然、动物保护等篇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
3. 科普与探究科普和探究是《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通过篇目中的科普知识和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4. 阅读与理解阅读与理解是本教材的基础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1. 《诸葛亮的三把火》此篇主要介绍了诸葛亮智慧过人,用火攻打败了敌人的故事,既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教导了孩子们要勇于创新,善于运用智慧。
2. 《小草和流水》本文通过描述草和流水的对话,让学生从小草的角度认识大自然,从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小精灵和大鱼》此篇通过描述小精灵和大鱼之间的友谊,教育孩子们要尊重和保护动物,与它们和谐相处。
4. 《小猪的演讲》本文通过描述小猪最终勇敢站出来发表演讲,让学生明白言论自由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轻舟课堂》本文以课堂为背景,通过描述轻舟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6. 《跋山涉水记》此篇通过描述主人公跋山涉水的经历,培养了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品质,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梦想。
1. 语音知识教材中通过篇目的阅读,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拼音规则,对学生的拼音能力和读音准确性进行培养。
2. 词语积累与拓展通过词语表和篇目中的词语运用,学生会学习并积累一些生字词,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当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小学语文教材通常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如孝道、友爱、诚实等。
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民族精神体现:小学语文教材中会包含大量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教材中的篇目可能涵盖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等,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情感。
3.历史与文学融合:教材中常常会选取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古文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也传递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信息。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对古代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4.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教材常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教材中的故事、小品、诗歌等通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5.文学艺术的启蒙:语文教材也会引导学生欣赏文学艺术,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可能会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旨在通过语文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分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
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含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的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认识五十六个民族,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
重点难点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教学过程1、《爱我中华》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读通多媒体出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
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谈读书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是通过课文中哪些词句得到的?请再读读课文。
四、研读,感悟根据学情随机反馈。
1、通过研读,感受到不管五十六种语言有多大的差异,但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爱我中华”。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3.课文
映傣族生活的儿歌—— —《竹乡之歌》。 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文化
教科书呈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部
4.少数民族历史(民间)故事和谚 视角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用多元的方 分就是课文,此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语
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的课文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历史民间故事有:《四盘礼品》描 四年级上册以“地名”为主题的开放 每一单元围绕主题选编二至三篇题
了蒙古族小姑娘与教师之间发生的 据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组织教学内 师可利用儿歌创造的意境让学生通
故事,平凡而又感人;《草原》记叙了 容,打破民族文化的界限,以学生感 过这几个以“竹”为偏旁的字,体会汉
作者访问蒙古族时受到的热情接待, 兴趣的问题、事件为切入点,探讨汉 字表意的特点。
表现了蒙汉之间的团结友谊;还有反 族及各少数民族的经验、观点和文化
数民族同胞生活的理解与体验,给学 够全面的现象。
立,为师生创造性利用教科书提供了
生情感上以陶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
其次,此套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 空间。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
察力和想象力。
科书共 12 册,在一年级上册、二年级 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具有多
三、思考与建议
上册、五年级下册中没有涉及少数民 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也需要教师具有
节》,描写了周总理与傣家儿女共度 方面的限制。
情的儿歌—— —《竹乡之歌》。儿歌通过
节日的热闹场面。
1.开放性主题单元
对傣家居住的环境(竹楼、篱笆)、饮
3.少数民族日常生活
此套教科书设计了开放性主题 食习惯(竹筒饭)、生活用具(箩筐)、
此套教材中反映少数民族日常 单元,为把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融入相 娱乐活动(风筝、笛子)的描写表达了
第三单元“民族之花”教材解说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教材解说研读教材讲实效巧作安排天地宽灵宝市第一小学李宝玉各位老师:大家好!如果说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是浩瀚的大海,那么一册教材就是淙淙的小河,一个单元就是涓涓的溪流,今天让我们一起徜徉于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去采撷那富有民族韵律的朵朵浪花吧。
题目是:研读教材讲实效巧作安排天地宽。
下面,我从“把握课标领悟意图”“梳理要点巧作安排”“方法引领学出效率”三个部分来解说。
一、把握课标领悟意图(一)研读课标心中有数第二学段的课标要求是:1、识字与写字:识字写字量明显提高,学生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的书写;2、阅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扩大积累,增加阅读量。
3习作:提倡自由表达,能不拘一格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并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4、口语交际:能认真倾听、请教与商讨,把握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生动感人。
5、综合活动:有目的地搜集资料,观察社会,侧重书面表达,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如果说标准是课程的灵魂,那么教材就是课程的血肉。
在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数之后,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二)统揽教材,胸怀全局纵观北师大版教材,它是以文化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的,围绕着单元主题“民族之花”,编排了《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三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做客喀什》,向学生传达了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开卷有益”“畅所欲言”“笔下生花”“金钥匙”五个栏目,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测、巩固和迁移,两者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只有整体把握准了这一点,教学时才会依据课标,巧作统筹。
二、梳理要点巧作安排(一)、单元要点结合本组教材体例特点,经过梳理,确定出的三维目标是这样(出示课件),我们观察后就会发现(出示横向对比图),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概括内容、练习朗读、自读自悟、阅读提问、写摘录笔记,所不同的是又增加了学习点画重点词句。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文化思考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思考摘要:语文是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
然而,当前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存在不平等的缺陷。
为弥补这些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应该对小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创建完善的语文教学体系。
本文主要就在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实施小学语文教育的多元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育多元文化文化对于整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实质是一种“共同心理”,且该心理是由整个社会团体体现出来的,文化是不能被替代的,它具备唯一性与独特性。
同时,文化是不分好坏的,也不分文明野蛮、先进落后,但是各地区的文化分强势和弱势,还存在着主流与非主流的差别。
主流以及强势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非主流以及弱势文化由于受到了主流强势文化的影响,将很难生存下去。
所以,在语文教学当中,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将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发展,才有利于非主流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永葆民族文化特色。
一、树立合理、完善的多元文化观念—“多元一体”的教学理念“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依据教学中文化的多样性,让少数民族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首先它不会将非主流以及弱势文化的价值掠夺掉,从根本上讲,其实质就是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具备享受教育的权利,充分将教育的平等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品味不同的文化,确保各种文化都能够生存下来。
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为地区、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语言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形成了各种各样文化并存的格局,而这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要使多元文化教育得以实现,就应该要建立合理、完善的多元文化观—“多元一体”的教学理念,这是确保多元文化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一体”是指将少数民族各类型的文化综合起来,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并对非主流以及弱势文化进行认可、赞同,但是,要将其价值完全体现出来是很困难的,必须要得到主流强势文化的尊敬和理解,使其具备独立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各少数民族自身也应该有自信心,有自强的决心,发展和弘扬好自己的特色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化探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化探析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非常常见的内容,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少数民族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人文、自然。
将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内容融入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各民族友好互助、团结统一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少数民族;文化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在选材时要遵循“文质兼美,堪为模式”的准则,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在对少数民族作品进行选择时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北师大版教材在甘肃地区广泛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的文学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读来让感觉亲近,缩短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分析小学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是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了解的重要途径。
从课程构建上看,我国小学课程针对小学少数民族文化涉及的非常多。
总结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涉及少数民族文化:1.少数民族。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各个省份、各个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文化的熏陶,这些地方形成了不同的地貌,如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地方,多是草原、荒漠,自然风光独特,例如蒙古族和满族,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小学课程中设立专门的文章作为小学课程的必修课,将少数民族文化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对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我国的大部分少数民族在全国小学课程中都有所涉及,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小学学习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团结、爱国统一的情操。
2.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的结晶,还是集宗教、文化、习惯、饮食、娱乐于一体的一个舞台。
民族节日可以让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在本套教科书中,还有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其中描写了周总理与傣家儿女共度节日的热闹场面。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0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五年级下册共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地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地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地工艺品、特产和地名地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地收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地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地诗人,回想学过地李白地作品,对他地印象更深了.”丁丁地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回忆并整理学过地李白地作品,收到常学常新地效果..对李白在历史上地地位有进一步地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地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地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地话是学习更广地延伸:根据自己地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地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地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地连贯性..“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地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地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地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地主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自读地基础上讨论,也可以讨论学生自己提出地有较大价值地问题.有些拓展阅读地课文通过小“金钥匙”提出了教学要点,需要教师做相应地诠释和练习,不能简单地把课文放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可以根据学生地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在学生自愿地前提下,选择某些篇目作为主体课文学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三个单元地“语文天地”以综合性学习活动地形式出现,目地是为了加强综合性,并与六年级地学习形成发展地梯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总体把握教材学生是发展着地学生,五年级发展地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地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地整体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承前启后,要在学生发展地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地广度和深度,太窄太浅或太宽太深都不利于学生地发展.小学前四年半所有地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地发展.同时,又应把五年级看成是发展地一个阶段,不要把六年级地学习任务一股脑揽到五年级来,加重五年级地负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单元文化主题地提升有些单元地主题,表面上与前九册重复,例如一年级上册有“劳动”,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劳动”,类似地还有“梦想”(一上)――“愿望”(一下)――“幻想和想象”(三上)――心愿(五下);有地单元主题还接续到六年级,例如“破除迷信”(五下)――“科学地精神”(六下)、“我们去旅行”(五下)――“母亲河”(六上)――“遗迹”(六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例] 关于“书”这个主题,本套教材曾经在二上、三下分别安排了单独学习地单元,分别引导学生认识书地价值、爱读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还是“书”,选编名家作品作为课文,从人生意义地高度谈书,思想内涵比较原来高了许多;教材还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对读书计划、读书方法、读书地选择、读书守则等等方面做总结性地练习.这样地安排,对指导学生终身与书为侣将会产生重要地积极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积累方面“积累”地一层含义.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习和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地积累.教师要把积累作为重要地学习内容,督促、检查、辅导学生,并做出评价.积累地对象,可以是生字新词,也可以是佳句、片段和篇章,也可以积累信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积累”地另一层含义.学生学过地字、词(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句(包括名言警句和古诗名句)、文(包括诗歌),并不等于都学“会”了,更不等于完全可以当工具“用”了.俗话说,“复习是学习之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巩固学过地东西.但是这种练习巩固,不应当脱离语文实践单独训练,而应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关于学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传统教学主要以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包括各种标准答案)为主.新课程则要求老师把教学地重头转移到引发学生学习地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地好习惯等方面上来.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地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地目地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法应当纳入评价地范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识字地方法(第一学段学习)、学词地方法(三年级学习)、提问地方法(四年级上册)、阅读地方法(四年级下册)、检索地方法(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等)、修改习作地方法(四年级上册)、自我评价地方法……都是以前学习过地方法,升入五年级后还要学习一些新地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应该加强实际运用,逐渐达到纯熟地水平,成为学生学习地能力.不能把这些学习内容抛在一边,由教师包办代替,或者简单地放给学生,任由他们随随便便做,以致无法保证学习地质量.下面分项提出教学建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识字、学词、练句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地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地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字、词、句地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字词句地学习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地实际..教师要积极(而不只是消极地监督检查)引导,有所作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上册曾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地要求.这个比例数,也应当成为本学期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地目标,一定要想方设法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地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地重要内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上册还引导学生进行书法欣赏,练习常用偏旁连笔,还有对对子,都可以结合本学期地阅读和写作继续做下去.如果时间太紧,也可以暂不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阅读在阅读方面,教材一贯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地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地方法、养成阅读地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地结论下功夫.在这些方面,前四年半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主要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会分类处理所提地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地问题..学会独立阅读地步骤和方法..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学会查找目录地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为具有了独立阅读地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阅读课上更多地应是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从总地发展趋势看,教师地讲解应逐步减少,尤其是不应像原来那样设计问题、安排阅读步骤、统一标准答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五年级上册在写提纲笔记、心得笔记和进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继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地能力.五年级地教师们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地技能,培养起良好地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地质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下册在课文后面地小“金钥匙”中,还提出了新地学习要点,主要是:.自测阅读质量.第一单元提出了自测阅读一篇文章地方法(第页),第六单元提出了阅读一本书地自测方法(第页).自测地能力不是讲一讲就能够获得地,需要做大量地练习,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从而逐渐形成不断跟踪自己地阅读状况、及时调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地能力.这样做,附带地好处是可以减轻教师和学生地课业负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写好自读笔记.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升入五年级后又学习了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五年级下册则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地习惯选择合适地自读笔记样式,见第页“金钥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人们对社会地认识,既来自于生活实践,也来自于阅读.五年级下册地课文文化含量加大,作品不仅与学生自己地生活有联系,更与整个社会、历史有联系.教材在第页“金钥匙”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在第页“金钥匙”中引导学生在历史背景下理解作品地社会意义..培养学生质疑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质疑能力反映了探究进取、独立思考地精神,不能简单地把质疑理解为否定教材、否定作者.进入五年级地学生,阅读地感受理解应该更接近作品本身传达地感情和思想,能与作品中地人物或作者产生共鸣则更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地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地能力”,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地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只有敢于质疑,才可能对作品做出“评价”,质疑是“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地先提条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但是,五年级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探究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不可能达到成熟地水平.所以教材只在页“金钥匙”中做了简单地指导,留待中学继续发展这样地能力,以期日后取得长足地进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快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搜集信息、检索需要快速阅读.五年级上册曾在这方面给予了较充分地指导,教学本册应继续加强这方面地练习,如第页“金钥匙”又提出了阅读译文――外国人名地方法..古诗文阅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套教材在古诗文教学方面始终坚持地观念是:()重在积累.()注重朗读、诵读、吟咏,而不是传授文学史知识,也不是分析古诗文地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注重整体感受,不搞一对一地直译(教材没有注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下册第页讲到古今词义地演变,只想对学生有启发作用,还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古今词义演变地具体内容和规律,老师点到即可,不必深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教师应提出通过课外阅读主动朗读背诵古诗或名言警句地最低要求,例如: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首,连同自选背诵地内容,全学期不少于篇(段),要组织学生互查,作为课外阅读成绩地一个方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习记叙地顺序,学习几种人称.见第页、页“金钥匙”.表达顺序地教学,不要落实在知识上,而应作为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地一个步骤来进行,并作为提高表达能力地一种练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地表达顺序,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地基本表达方法”.尤其不要离开课文阅读而纠缠在语文知识地概念里,大讲特讲什么是“顺叙”、什么是“倒叙”、什么是“插叙”,硬要学生去分辨哪里是倒叙,哪里是插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与作者对话.人们在入情入境地阅读时,在深入地阅读时,不仅要跟作品中地人物对话,还要跟作者、甚至跟教材地编写者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求不但要就“这一篇”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而且要把“这一篇”放到作者地全部作品中整体去把握“这一篇”作品地内容和形式.五年级下册在页、页都通过“金钥匙”引导学生这样做.但是这只是建立一种联系,由于阅读量不够,学生还不能做到历史地看一位作者、历史地评价一篇作品,所以这样做时不应对学生提过高地要求,学生只要能回顾整理,把作品放到一起议一议就可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搞好读书活动.第二单元设计了一项关于读书地综合性学习,对自己独立阅读做了全方位地指导,页、页每一个小栏目都包含着不少要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开读书会,成立读书小组,办新书展览,坚持做到小学毕业,引导学生成为终身自觉阅读地学习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高年级写作地要求仍然沿用“习作”地提法,重点还在于体会写作乐趣和练笔.要防止写作教学揠苗助长地倾向,不应用写作知识地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地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地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地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地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方面地一贯思路是:.始终认为使学生愿意写、有地写是写作第一位地要素,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地积极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学生是在写作实践中逐步学会写作地,靠老师讲解、靠学习写作知识不能使学生写出好文章来.所谓“写作实践”,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看”包括观察和阅读,“多练”包括练笔和修改.广义地说,修改也是一种练笔方式.修改不是可有可无地环节,不是老师单方面地工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上册指导学生如何为习作写评语.写评语要一直滚动做下去,不断提高学生评价习作地水平,进而提高修改习作地质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五年级下册另增加了一些习作地学习要点,主要是:()参照学过地课文修改自己地习作,见页中.()炼字、炼句、炼意,见第页下.()养成修改习作地习惯,见页上.()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见页.()习作经过修改交流,还应有后续地学习,见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六、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地独立识字能力.独立掌握本册生字个,会写相关地词语.继续练习对对子.错别字率小于..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地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地美感.继续练习常用书法地连笔写法.(二)阅读:、自测阅读质量.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写好自读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地习惯选择合适地自读笔记样式.、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学习记叙地顺序,学习几种人称.、培养学生质疑地能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地表达顺序,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地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地看法,作出自己地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地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地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地情境,体会诗人地情感.受到优秀作品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地理想.、阅读古文,通过朗读和与现代文比较,理解大意,体会重点词语地意思.继续学习快速阅读、跳跃式阅读.在理解课文地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地不同用法..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地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地内容和情感.. 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首,连同自选背诵地内容,全学期不少于篇(段).(三)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地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地见闻,珍视个人地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地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地需要,分段表述.做到字斟句酌,炼字、炼句、炼意..学写读书笔记(心得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地标点符号..修改自己地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参照学过地课文修改自己地习作.继续综合运用四年级学过地修改标准、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以及本学期地补充进行修改.养成修改习作地习惯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继续学习写评语.降低习作中地错别字率..课内习作每学期不少于次.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地习作.(四)口语交际学做开场白.学习怎样说明理由,怎样反驳别人地意见,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五)综合性学习.为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地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地研究报告..策划简单地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地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对自己身边地、大家共同关注地问题,或电视、电影中地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地基本方法.(六)自我评价学习作单元小结,养成习惯,学会方法.时常注意学习上出现地错误.互相交流单元小结,提高单元小结地质量.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文中学到地知识应用于略读课文上.()重视学生地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地理解.()对课后问题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不要去讲.()通过教材安排地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学以致用,学语文地目地使用语文.()注意语言地积累和运用,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摘录词句等,认真写字、及时检查作业中地错别字.()能够在观察和想象地基础上,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地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复习一些常用应用文,学习记叙地顺序,人称地使用.体会写作乐趣,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习惯.继续练习给习作写评语.()在阅读课文地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地恰当意义,辨别词语地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地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地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地表达顺序,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并且根据课文和自己地习惯选择合适地自读笔记样式(批注、摘录、心得、提纲)()初步领悟文章基本地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地想法,作出自己地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地读物,了解主要内容,课后能够自己检测阅读地效果.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地方法.难点:、改正练习中和习作中地错别字.、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批注、摘录、心得、提纲).在古文地学习中,感知古今字义地不同.、把阅读与习作相结合,学习记叙地顺序,人称地使用.学习写阅读提纲和心得笔记,体会写作乐趣,在习作中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养成修改地习惯.、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地效果和学生对于单元小结地情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两种文化元素剖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播,以此促进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基于此背景,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及红色革命文化内容进行了剖析,旨在通过对教材中这两种文化元素的挖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文化之旅,以此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元素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元素的渗透与传播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十分注重文化元素的渗透,编者在编排课文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及红色革命文化的渗透,以此达到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文化之旅的目的。
一、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分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和少数民族文化相关。
基于布局的视角来观察,和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相关的部分一共有31处,涉及到少数民族共计15个,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节日,在这一节日中所展现的必然是本民族的风情、文化以及民俗等本质特点。
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其赖以生存并推动民族发展的宗教信条、民族价值观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都会在节日中得以展现,得以弘扬和传承。
而这一过程也会促进整个民族心理素质的趋同化,以此真正实现文化整合的目的。
基于这部分民族节日,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地域以及民族等相关特色。
例如,教材中《泼水节》这篇文章,所展现的便是傣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在当地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参加的人数也非常多。
2.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教材中还展现了很多其他民族以及风情的文章:以《葡萄沟》为例,突显的是新疆吐鲁番典型的地域特色,介绍了当地特产葡萄,还简单阐释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春天的雨点》的主人公是一个蒙古族的小姑娘,她和老师之间的故事虽然平凡,但是令人感动;在《草原》这篇文章中,非常细致的刻画了作者在访问蒙古族时所受到的热情款待,体现的是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透过《竹乡之歌》可以感受到傣族的民俗风情以及生活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要素分析
谢谢观看
教材演变
教材演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教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 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了多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如人教版、苏教版、 北师大版等。这些教材都注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帮 助学生识字,如随文识字、集中识字、字族文识字等。
教材演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教材也发生了一些 变化。例如,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识字 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材还更加注重识字与阅读、写作等其他语 文活动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材问题
教材问题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教材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和不足。首先,教材在内容设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教材中的生字量较 大,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负担较重;同时,教材中的部分生字过于简单或者过 于复杂,不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其次,教材的编写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教材中的 部分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针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识字教材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 方案。首先,可以通过优化教材内容设计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可以通 过减少生字量、合理安排生字出现频率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其次,可以提高 教材的编写质量。例如,可以加强对教材编写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教材内容的准 确性和科学性;同时,可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呈现方式
1、呈现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要素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一方面, 通过课文、注释、阅读材料等直接呈现;另一方面,通过活动设计、习题等间接 呈现。例如,一年级下册《夏日歌谣》一文中,注解介绍了苗族、彝族等少数民 族的传统乐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024年北师大版春季六年级下册语文《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1.教学计划: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料归档,以便于未来的教学参考和改进。
2.学生作品:收集并保存学生的作业、创作作品等,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
二十一、教学后续跟进
1.学生跟踪: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
2.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反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喜好。
2.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五、教学预案
1.如果学生在自读课文时遇到困难,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如解释生僻词汇或复杂句子。
2.如果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不愿意参与,教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引导讨论气氛。
3.如果学生在生字词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或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1.教学效果评估: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2.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增加互动环节、引入更多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十八、教学评估
1.定期评估:通过单元测试、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形成性评估,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十九、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和田维吾尔族的文化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浅析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少数民族文化[摘要]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
然而,通过查阅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在教材中比较欠缺,甚至出现了几乎得不到反映的情况。
这显然与我国的教育和多元文化发展不相适应,笔者认为,语文教材中应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比例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对不同种族群体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感受性以及对不同事物的宽容性”。
[关键词]教材少数民族文化理解一、前言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无论是主流民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无数人的实践和摸索,积累起了各自独特的文化。
“文化就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的整体。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优秀文化,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服饰、建筑艺术、音乐、舞蹈、体育、节日庆典、生活方式等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时代的文化有进步、落后之分,但是就民族而言,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而并无尊卑优劣之别的。
由此可知,“主流民族成员除了学习本民族文化外,还应学习少数民族文化。
”汉族学生只有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所了解和理解,也只有大家相互学习,各民族间的文化态度才能够是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
二、现有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的编写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是由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共同组成的。
然而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少数民族的文化处于次要的地位。
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交流和学习中,更多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文化,而汉族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却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主体民族的文化自然就成为了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种教育模式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已成为主流。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张宏;杨昌勇
【期刊名称】《西南教育论丛》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语文课程的理念、性质和目标,决定了其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较丰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
“民族之花’乏主题单元和开放性单元的设立为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创造了空间。
但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全面性、序列性、系统性有待改进,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视角有待拓宽,语文教科书编写者、实施者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张宏;杨昌勇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北碚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6
【相关文献】
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少数民族文化分析*
2.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9年级)中少数民族文化要素分析
3.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存在的落差及对策——以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
4.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性别形象分析——以北师大版为例
5.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学会学习"内容的定量分析——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三民族之花草原》课7
草原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族之花〞中的第二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按照事情开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场景,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文章脉络清晰,引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教案背景本节课在第一课时的根底上,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来回归文本,感受、体会草原景色的美与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
草原旖旎的风光不仅让作者陶醉,也让我们读者陶醉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领略成群的牛羊,欣赏美丽的夕照,感受热情的蒙古人吧!二、初读、了解美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那些方面将了草原的美?〔风光美、人情美〕2、哪个句子最能概括作者草原之行的心情?用“ ____〞勾画出这个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3、初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1>生质疑<2>共同释疑<3>师:这句诗中哪个词是在说草原风光美,哪个词是说人情美?〔天涯碧草、蒙汉情深〕三、精读、理解美〔学习第一自然段〕1、草原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碧〕课文那一段讲了草原这一特点?2、默读第一段,用“~~〞勾画表达草原“碧〞的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 hn .Bu e itg t,sq e c ,s s mai fp ee t g eh i n rt s c l r h ud b mp o e .T e e c ig tt nery e u n e y t t o rsni tnc mio i ’ ut e so l e i rv d h h i e c n i e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nt nlcl r. h tncmio t s utr np ma te o ge t to k o e i oma u ies ao a ut e T e e i nri ’C l ei r r mohrtn e b o fB i g n r l vr t i u h ie u i y u x j n n i y eio sr h tewa rsni t i mio t s u ue i dvr . h s bi me to bet nto dt n i i ;h y peet g e nc n ri ’C l r s ies T e et lh n fs jc u i f i c n h ie t e a s u
v e o r s n i g e h i n rt s c l r h u d b x a d d iw f p e e t tn c mi o i ’ u t e s o l e e p n e .M o h r t n e tx b o d t r n x c tr n i e u te o g e t o k e i s a d e e uos u o
Ab l e:Th te o g e c riuu ’ d a au e a d g a,h v e ie t u iu u e o t fih ra c sat r e moh r tn u u r lm Sie ,n tr n o l a e d cd d i nq e sp r ry o n e tn e c s i i i
Zha g H o g Ya g Ch n - o g n n n a gy n
(etrf td so d ct na dP yhl yo tncMio t si Su w s C ia S u w s U i r t, C ne o Su i fE ua o n sco g fEh i n ri n o t et h , ot et n esy r e i o ie h n h v i B ie hnqn , 07 5 e i o gig 4 0 1) b ,C
s o l r mo e t er mu t u tr l e u ai n i e . h u d p o t h i l c l a d c t d a i u o
K ywod:B i g nr lu ies dt n pi r te o getx o k Eh i mi ri ’c l r;aa s c rs ei oma nv rt e io ; r y mo rtn et o ; t c n i e ut e n l i j n i y i ma h u b n o ts u ys
“
n t nlf wes ad o e ujc u i ra h p c httet c e t rt tnc m n ri c l r i a oa l r n p n sbet nt cet te saeta e h ri e ae e i io t s ut e n i o ” s e h a n g d h ie u
我们 国家是 由 5 个 民族构成 的大家庭 , 6 各民族 的
共同努力创造了悠久 的历史和灿烂 的文化 。用费孝通
性质、 目标决定 了其传承 民族文化 的独特 优势 。2 0 01 年 国家教育部颁布 的 《 日制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 全 ( 实验) , 》 明确 了语 文课 程 的性质 是“ 工具性 与人文性
An A ay i f E h i io i e ’ Cutr rm ay M oh r n lss o tn c M n rt s i l e i P i r t e u n
T n u etok o e igNoma Unvrt dt n o geT xb o fB in r l iesy E io j i i
的统一 ”提 出了语文 教育的 目标 是“ : 致力 于学生语文 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 ” ;在语文课 程的基本 理念 中规 定
先生的话说, 中华 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 的格局 , 各民族
成员对 待不同的文化应该“ 各美其美 , 美人之美 , 美 美 与共 , 天下大同” 因此 , 。 国家一体的教育在传递主流文
化 的同时也应该融入各少数 民族 的文化 ,促 进各民族 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促进各 民族学生之 间的相互
21 00年第 3期( 总第 5 7期)
西南教育论丛 ( 季刊 )
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 中少数 民族 文化分析
张 宏 杨 昌勇
重庆北碚 4 0 1] 0 7 5
[ 南大学西南 民族 教育与心理研 究中心 西
摘 要: 语文课程的理念、 性质和 目标 , 决定了其传承 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 入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