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609762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3.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摘要】盐碱地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本文主要介绍了盐碱地的形成与分布、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治理技术进展。
针对盐碱地治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结合盐碱地治理效果评价分析,指出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包括技术与资金支持不足、长期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
最后展望未来,应加强科研力量,创新治理技术,加大政府投入,实施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盐碱地的持续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既是一项技术挑战,也是国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具体措施、生态环境、技术、效果评价、关键挑战、未来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超过一定限度,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土地。
由于气候变化、过度灌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原因,盐碱化土地的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积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根系吸收受限,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盐碱地分布广泛,不仅仅存在于我国的渤海湾、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还分布于世界各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降低了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地的生态功能。
对盐碱地的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减少盐碱地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力。
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有效的技术和措施,降低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率。
通过深入研究盐碱地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探讨不同生态环境因素对盐碱地形成的影响,为科学制定盐碱地治理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在盐碱地治理技术进展方面,研究目的是不断改进现有的治理技术,开发新的治理手段,提高盐碱地治理效率和成本效益。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3830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3.png)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详细分析了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现状,探讨了盐碱地改良技术及其效果评价。
同时深入探讨了盐碱地改良的机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最后对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促进该地区盐碱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改良技术,改良效果评价,改良机制,发展趋势,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滩涂资源的地区,然而其中大部分滩涂都存在盐碱地问题。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的一种土壤环境问题。
在上海地区,盐碱地的存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限制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良和治理。
目前,针对上海地区盐碱地问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包括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盐碱地改良效果的评价,盐碱地改良机制的深入探讨等。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地盐碱地问题,也为其他滨海地区的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现状及其改良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探讨,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盐碱地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一直是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影响。
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盐碱地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通过盐碱地改良的研究,可以有效地解决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
盐碱地改良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384f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f.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摘要】盐碱地土壤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盐碱化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利用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对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的分析,揭示了其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通过对现有盐碱地土壤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现有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针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技术研究,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为盐碱地土壤的治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案;通过对不同改良技术的效果评价,总结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全面探讨了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利用和改良盐碱地土壤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利用、改良研究、进展、形成原因、特点、现状分析、改良技术、效果评价、展望、意义、不足之处、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概述盐碱地土壤是世界上广泛存在的一种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不懈努力,已经证实了一些有效的改良技术,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些研究进展为解决盐碱地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在过去的研究中,通过对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已经逐渐揭示了盐碱地土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此基础上,盐碱地土壤利用现状分析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我们探索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重要线索。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2. 正文2.1 盐碱地土壤形成原因及特点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过高或碱性过强的土地,主要形成原因包括长期过度灌溉、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土地退化等。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土壤盐碱化严重,导致土壤结构疏松、通透性差、肥力低,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对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627406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e.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盐碱地是指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土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特别是中国的西北地区。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盐碱地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养分流失严重,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盐碱地上的盐碱物质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盐碱地上的植被覆盖较差,容易发生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解决盐碱地带来的种种问题,盐碱地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治理方法等方面,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题需要克服。
有必要加强盐碱地治理研究,提出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盐碱地的治理和恢复。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治理研究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索盐碱地形成的机制和规律:通过研究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可以深入了解盐碱地的特点和环境背景,从而为有效治理盐碱地提供科学依据。
2. 分析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盐碱地对农田生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危害程度,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3. 探索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方法和措施: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找出适合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治理方案,提高盐碱地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4.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进展和现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盐碱地治理工作的开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盐碱地治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恢复土壤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253105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b.png)
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自治区,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的特殊性,新疆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盐碱地。
这些盐碱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因此,对新疆盐碱地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新疆盐碱地的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文章将回顾新疆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分布特点,分析近年来盐碱地的变化趋势。
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针对新疆盐碱地治理的各种措施,包括水利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等,以及这些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文章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新疆盐碱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新疆盐碱地变化及其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相信我们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盐碱地治理方法,为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自治区,其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独特性。
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灌溉方式,导致盐碱地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新疆盐碱地的现状与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新疆盐碱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低洼地带。
这些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盐分容易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地。
据统计,新疆盐碱地的总面积已达数百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相当大比例。
近年来,新疆盐碱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盐碱化程度的加深。
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洪涝等,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过量灌溉等,也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在地表累积,进一步加剧了盐碱地的形成和扩张。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87959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2.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盐碱土地,是指表层土壤含有过多的盐分,且PH值偏高,土壤肥力低下的土地。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盐碱地的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盐碱地的治理不仅可以增加可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肥力,还能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各种具体措施也在不断研究和实施中。
本文将就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和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1. 盐碱地形成机理的研究盐碱地是由于土壤中盐分的过多积聚而形成的,而土壤中盐分的过多积聚往往是因为土壤地下水位过高、蒸发过大或排水不畅等原因造成的。
研究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对于盐碱地治理是非常关键的。
目前,通过地球化学分析、水文调查和遥感技术等手段,研究人员已经对盐碱地的形成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由于盐碱地的土壤肥力低下,需要通过改良技术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目前,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改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水资源管理技术等。
生物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栽培耐盐植物和微生物修复;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添加腐熟有机肥、石膏、磷酸盐等改良土壤;水资源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合理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3. 盐碱地治理模式研究盐碱地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地改良和土地利用三个方面。
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盐碱地治理模式,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盐碱地治理具体措施1. 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盐碱地治理中,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合理安排农作物轮作和休耕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地的土壤肥力,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2.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盐碱地的土壤肥力一般都比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进展
![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b76e3f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5.png)
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进展在农业发展中,盐碱地问题一直是一个阻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追求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盐碱地改良和农田排水工程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以及农田排水工程的研究进展。
一、盐碱地改良的方法盐碱地改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将土壤中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排除,使土壤恢复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状态。
目前,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包括生物改良、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
生物改良是通过引入耐盐碱植物来改良盐碱地。
这些植物具有耐盐碱性能,能够把盐分和碱性物质浓缩在植株体内,并通过代谢将其有效地排除出来。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盐碱地改良,它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物理改良是指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来改善盐碱地。
一种常用的物理改良方法是淋洗法,即通过大量的水来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开沟、挖渠等方法,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减少地下水位对土壤的浸泡,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化学改良是指通过施加化学物质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性质。
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膏、硫酸铁和氯化镁等。
这些改良剂可以与盐分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其变得不易溶解和迁移,从而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化学改良方法常用于盐碱地的短期治理,但需注意适量施用,以免对土壤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二、农田排水工程的研究进展农田排水工程是指通过不同的工程措施,调节、排除农田内的过多水分。
农田排水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消除积水、排除盐分和碱性物质,改善土壤肥力和通气性。
目前,农田排水工程主要包括开沟、挖渠、修建排水沟和建设排水泵站等措施。
开沟和挖渠是农田排水工程的基本手段,通过开辟排水通道,将农田内的过多水分排除。
修建排水沟能够更好地引导和集中水流,提高排水效率。
建设排水泵站能够将积水地区的水抽入排水渠道或引导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农田及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f72e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b.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的盐分和碱性离子的土地,成为一大限制农业生产的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尤其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盐碱地的面积还在不断地扩大。
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人们在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适宜的种植方式,以下是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的简述:一、盐碱地改良技术进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改良盐碱地,应该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研究表明,不同的植物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比如,蓖麻秸秆通过堆置有机化降解,同时利用蓖麻根系毛,提高盐碱地土壤结构改良,降低土壤全盐量;白羊草和苜蓿等植物则可以把盐碱地中的盐分有效吸收和转移,还能固定氮素和增加有机质,同时起到了抑制沙漠化侵蚀的作用;海碱草在盐碱地改良方面,具有可调节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沙漠化扩展等多方面的功能。
二、不同类型盐碱地土壤管护措施为了降低盐碱地施肥耗费和土地利用成本,人们在根据不同类型盐碱地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提出了各自的管护措施。
比如,在膏腴盐渍地,强化土壤灌溉管理,合理增施膏腴盐较小的含钾复合肥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碱渍土地,通过深耕翻耕和机械深松等措施,改善碱渍土松散性和通透性,可以提升生产效率。
此外,在不同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方面,利用一些水保工程,如塑隔离排、薄层浇灌、通渠作业等管护工程,可以扩展生产绿地面积,提高耕作质量和成功率。
三、营养改良技术盐碱地的土地肥力低下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一些营养改良技术,如耕种草作,特定微生物的施入,以及含钾、铁等元素的肥料添加,有助于提高盐碱地的肥力和土壤质量,增加生产效益。
比如,在盐碱地的改良中,可尝试一些精准化、均衡化、高产化肥料,如含钙的粘土矿粉,吸附剂和保水剂等,以及利于作物养分吸收的土壤调理剂等。
综上所述,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取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改良措施和方案可以提高盐碱地的土地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益。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0de10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0.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过高的土地,是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盐碱地的环境条件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研究人员进行了盐碱地治理的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了解盐碱地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来探索治理的途径。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和碱分的积累过高,以及土壤结构的疏松导致水盐代谢的不平衡。
通过了解盐碱地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可以为治理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的形成与土壤盐渍化、土壤碱化、水分条件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探索盐碱地的治理方法。
目前,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主要分为机械治理、物理治理和生物治理三种方法。
机械治理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翻耕、排水和除盐等处理;物理治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利用多孔渗透性材料改善土壤透水性;生物治理主要是通过植被恢复和植物种植来改善土壤的水分和盐分状况。
这些方法在盐碱地治理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通过研究盐碱地的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盐碱地改良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农作物生长环境来实现的。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土壤改良方法,如利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利用适宜的农艺措施,如轮作、深松、中耕等来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还可以通过施用抗盐碱剂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来改善盐碱地的环境条件。
通过研究盐碱地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盐碱地治理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土壤质量变化、农作物产量变化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对盐碱地治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可以为盐碱地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对盐碱地形成机制和特点的探索、盐碱地治理方法的研究、盐碱地改良措施的研究和盐碱地治理效果的评价和总结等。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cde34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0c.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使得土壤肥力下降,甚至无法生长作物的一种土地类型。
我国盐碱地面积广泛,占据农用地的1/4以上,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盐碱地的存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盐碱地治理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及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本文就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盐碱地治理研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学、植物学、地理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降盐碱、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
1.降低土壤盐碱度盐碱地的盐碱度过高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
降低土壤盐碱度是盐碱地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主要的降盐碱措施包括水分管理、盐渍化物质的淋洗和添加复合材料等方法。
水分管理是指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提高土壤湿润度,减少土壤中盐分溶解度,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度。
盐渍化物质的淋洗是通过灌溉和排水的方式,将土壤中的盐渍化物质冲洗出土壤层,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累积。
添加复合材料是指在盐碱地种植作物时,向土壤中添加一些改良剂,如有机肥、石灰粉等,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盐碱度。
2.改良土壤盐碱地的土壤肥力较低,改良土壤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内容。
目前,改良土壤主要包括施用有机肥、灌溉改良水和开垦固碱地等方法。
施用有机肥是指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灌溉改良水则是通过改变灌溉水的成分和质量,来减轻土壤中盐碱物质的积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开垦固碱地是指在盐碱地上进行固碱地的改造,通过改变土壤盐碱度的方法,提高土壤肥力。
3.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环节。
当前,提高土壤肥力主要包括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种植抗盐碱作物及土地复垦等方面。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是指根据盐碱地的特点,实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制度。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c435e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6.png)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
而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良好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加快盐碱地的改良进程,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1. 盐碱地的分布上海地区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岸边、海岸滩涂、沿海盐场和盐碱化地下水带等地区。
长江口地区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崇明、南汇等地,这些地区由于地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面积较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 盐碱地的成因上海地区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盐碱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从而导致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盐碱土壤的形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盐碱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的面积不断扩大,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有效地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滩涂盐碱地改良研究进展1. 土壤改良技术目前,对于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改良方式。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石灰施用、腐殖质施用、有机质施用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中和土壤的盐碱性,减缓土壤的盐碱化现象,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促进盐碱地的土壤生态环境的修复。
2.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环保的盐碱地改良方式。
植物对盐碱地的适应性较强,通过在盐碱地上种植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可以有效地修复土壤的盐碱化现象。
目前研究表明,一些盐碱地植物如碱蓬草、碱蓬、蓬莱草等对盐碱地的修复效果较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8106d3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8.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的土地,其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严重影响着土壤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盐碱地的治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盐碱地治理研究的进展及具体措施。
目前,盐碱地治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首先是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盐碱土改良材料的筛选和使用、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等。
盐碱土改良材料广泛使用于盐碱地的基础修复中,如石灰、石膏、草碱等。
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方法主要有覆盖法、添加法和混合法等。
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改良材料和施用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的性质,提高其肥力和适宜性。
其次是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植物来修复盐碱地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耐盐碱植物进行种植,可以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排放和土壤结构的改善。
常用的盐碱植物有盐碱蓬、碱蓬等。
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研究还包括植物改良剂的开发和使用,如生长调节剂、营养素添加剂等。
水分调控技术是盐碱地治理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调控盐碱地的水分状况,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
常见的水分调控技术包括滴灌、渗灌等。
还可以利用地下水位降低、井塘配套建设等方式,改善土壤的水分环境。
综合治理技术也是盐碱地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合治理技术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盐碱地治理手段,由多种措施相互作用,提高治理效果的方法。
将土壤改良、植物修复和水分调控相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治理方案。
这种综合治理方案可以充分发挥各项措施的优势,提高整体治理效果。
盐碱地治理研究在土壤改良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水分调控技术和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的治理方案,提高治理效果。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盐碱地的长期治理和可持续利用方法,确保盐碱地的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e97af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c.png)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结构松散,透水性差,养分含量低,PH值偏碱性的土地。
盐碱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是全球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研究者和机构致力于盐碱地治理的研究,不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一、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1. 盐碱地形成的原因盐碱地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和人为因素。
气候干旱和高温,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地貌方面,地下水位的变化使得土壤盐分渗漏到表层;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灌溉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升高,排水不畅,从而导致土地盐碱化。
2. 盐碱地治理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盐碱地治理的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主要的治理方法包括生物修复、物理改良和化学处理等。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修复土壤的盐碱化问题,物理改良则是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水性等方法来治理盐碱地,而化学处理则是利用化学物质来中和土壤中的盐碱物质。
3. 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和地下水管理。
土壤改良主要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或矿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植被恢复则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来恢复盐碱地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地下水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合理利用和调控地下水资源,防止地下水位过高,减缓土壤盐碱化的过程。
二、盐碱地治理的具体措施1.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对于盐碱地,适宜的植物包括盐生植物和抗盐植物,如碱蓬和海桐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抗逆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且积累盐分。
在种植盐生植物的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盐分,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和循环利用,从而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和肥力。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6a55a3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3.png)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滩涂盐碱土是指滩地或沿海地区因海水侵蚀和地下水位升高而含有过高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壤。
上海地区作为沿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近年来,在科技和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盐碱地分布广泛: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奉贤区、浦东新区、松江区等地。
这些地区因为长期受到潮汐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2. 盐碱度较高: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盐碱度较高,一般超过耕作土壤适宜范围,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会对作物的根系吸收和利用养分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限制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滩涂盐碱地的存在不仅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高盐碱度的土壤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使当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面临一定的困难。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研究,目前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 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修复、物理改良和化学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滩涂盐碱地进行改良。
通过引入耐盐碱植物,利用其耐盐碱特性帮助土壤中盐碱物质的排斥和分解;采用土壤疏松和排盐排碱等物理处理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和排除盐碱物质;利用化学物质调节土壤pH值,减少土壤的碱性。
2. 植物适应性研究:针对上海地区的滩涂盐碱地,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和培育具有耐盐碱特性的作物品种,并进行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这些品种在耐盐碱性能、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3. 水利工程建设:为了解决滩涂盐碱地的排水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调控,以提高当地水位和排除多余的盐分。
修建排水渠道和水闸,调整水流和沉积物的分布,减轻滩涂盐碱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
虽然滩涂盐碱地改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77b32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d.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超过了作物生长的适宜范围。
这种土壤容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提出了许多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方法。
一、土壤利用方法1. 海水灌溉:盐碱地土壤的盐分主要来自地下水,通过海水灌溉可以将地下水冲刷排出,降低土壤盐分。
但需要注意控制浓度,避免盐分过高,导致更严重的盐碱化。
2. 面积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将盐碱地用于牧草种植、沼气产业等,减少对经济作物种植的依赖,降低经济损失。
3. 调水排水:通过修建排水沟、渠道等排水设施,将盐分浓度较高的地下水排出,降低土壤盐碱度。
二、土壤改良方法1.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2. 施用石灰:盐碱地的碱性较高,通过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的酸碱平衡,促进作物生长。
3. 施用石膏:石膏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盐类,减少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4. 淋洗法:通过灌洗大量的清水,冲刷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盐碱度。
5. 植物修复:选择适应盐碱地生长的耐盐植物,通过其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来修复土壤。
以上方法的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多数方法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劳动力,增加了种植成本。
有些方法的效果并不是长久的,需要长期不断的维护和修复。
还需要解决相关技术和政策的问题,加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促进盐碱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找到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方法来解决盐碱地问题,同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保护做出贡献。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88787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a.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摘要】盐碱地土壤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盐碱含量较高,给农作物种植和生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本文主要对盐碱地土壤的特点、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
在盐碱地土壤利用方面,研究者们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引入耐盐碱作物等方法来提高土壤的利用价值。
而在盐碱地土壤改良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修复等技术来改善土壤质地和提高作物产量。
本文还对未来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盐碱地土壤的利用与改良对于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盐碱地、土壤利用、改良研究、特点分析、技术、重要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业生产中,盐碱地土壤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世界上大约有亿亩土地受到盐碱化影响。
盐碱地的出现不仅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甚至无法种植任何作物。
盐碱地土壤中盐分过高、PH值失衡、土壤结构疏松等特点,严重限制了植物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盐碱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将这片荒地重新变成肥沃的耕地。
了解盐碱地土壤的特点、探究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以及探索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解决盐碱地土壤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盐碱地土壤的不利影响已经被广泛认识到,而对盐碱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探讨相关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盐碱地土壤的特点,深入了解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
2. 总结目前盐碱地土壤利用的研究进展,包括种植盐碱地适应性植物、改良土壤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应用效果与局限性。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c52e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7.png)
“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进展“三北”地区是指中国北方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等四个省(区),这个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土地多为盐碱地,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对“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1.改良土壤结构盐碱地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盐的过量积累。
因此,改良土壤结构是有效地治理盐碱地的一种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深翻、石灰施用、有机肥施用、热水浸泡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和碱性盐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稳定性。
2.调整作物品种在盐碱地上种植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也是有效利用这些土地的一种方法。
例如苜蓿、柿子椒、大豆、绿豆等作物都有较强的抗盐碱性能。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成功地培育出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3.改善灌溉和排水条件水资源的不足和过度利用是导致盐碱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灌溉和排水条件也是治理盐碱地的重要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技术,包括井下灌溉、地上灌溉、滴灌、管灌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排水工程、沟渠改造等方式,加强排水功能,避免土壤中盐份和碱性盐的堆积。
4.利用化学物质进行治理化学物质是治理盐碱地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一些化学物质,如石灰、硫酸铁等可以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和盐份。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具有抗盐碱性的微生物,将其引入土壤中,可以良好地改善土壤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治理“三北”地区的盐碱地,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也必将出现更好的治理方法,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2f020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f.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高的土地,通常不适宜作为农田利用。
在我国,盐碱地面积较大,占据了我国土地总面积的5.6%左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利用。
盐碱地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盐碱地的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成为了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农户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就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番探讨。
一、盐碱地土壤的特点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通常对植物的生长不利。
盐碱地的土壤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盐碱土壤呈碱性或中性偏碱性,PH值通常在8.5以上;2. 盐碱土壤中盐分含量高,有些地方甚至高达土壤总重量的10%以上;3. 盐碱土壤中的盐分主要为NaCl、Na2SO4等,对于植物生长不利,易导致植物生长停滞、凋零,甚至死亡;4. 盐碱土壤中铁、锰等微量元素通常含量较低,对于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盐碱地土壤改良的方法针对盐碱地土壤的特点,科研工作者和农户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土壤改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施用石灰:盐碱地土壤通常呈碱性或中性偏碱性,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的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的酸碱性,提高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能力;2. 施用石膏:石膏含有硫酸钙,能够与土壤中的钠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硫酸钠,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3.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盐碱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的生长;4. 种植耐盐碱植物: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如盐碱蓬、碱蓬草等,这些植物对盐碱土壤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5. 排水改良:在盐碱地地块进行排水工程,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积聚,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
三、盐碱地土壤利用的研究进展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盐碱地土壤的利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盐碱地进行养殖:部分盐碱地地块对于作物生长并不适宜,但是却适合进行养殖业。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f347e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d.png)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指由于长期受到海水浸泡和盐碱化学物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度较高的土地。
上海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滩涂盐碱地面积广大,约占整个滩涂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些盐碱地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集中在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展开了探讨。
他们发现,滩涂盐碱地的形成主要与海水浸泡、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有密切关系,同时盐碱地的存在影响了植被生长、土壤肥力和水质等多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和影响,开展对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有效的改良措施,可以减轻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概况和改良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意义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其改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地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还会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研究盐碱地的改良方法以及进展,可以有效地解决盐碱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盐碱地的改良也可以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增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深入研究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对于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简介上海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
滩涂是指潮汐作用下被海水淹没和暴露的一种特殊地貌,属于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滩涂中的盐碱地则是指受盐碱化影响而无法正常生长农作物的土地。
在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分布广泛,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由于上海地区滩涂盐碱地的存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植被稀疏、土壤结构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开发利用。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76ebc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5.png)
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进展盐碱地是指含有过量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是我国土地资源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由于天然受限和农业开发过度,近年来我国盐碱地面积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充分利用盐碱地资源,加快盐碱地的利用和开发,目前盐碱地土壤利用与改良研究成为热点。
盐碱地土壤利用研究是指通过合理使用盐碱地土壤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秸秆覆盖、盐耐性植物种植、微生物改良等。
1. 秸秆覆盖技术秸秆是农户日常生活和农作物生产的废弃物,经过适当处理后可作为覆盖物,在盐碱地上应用可以调控盐渍化程度,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等。
研究表明,秸秆覆盖能够降低盐碱土表层土壤温度,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产量。
2. 盐耐性植物种植技术盐碱地的种子库和土地条件适合种植盐碱植物,这些植物具有适应高盐和高碱的特性,在盐碱条件下仍能存活和生长。
与传统作物相比,盐碱植物能够有效地收集并吸收土壤里的盐分,同时通过根系微生物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更新。
研究表明,种植铁线莲、狼尾草等盐碱生态工程植物在盐碱地上可实现良好改良效果。
3. 微生物改良技术微生物改良技术是指筛选和筛配适合盐碱地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建立适宜的微生物群落,活化盐碱土壤和调控土壤盐渍化和碱化反应。
研究表明,节律菌、灰胶菌等微生物可通过代谢产生酶解有机质和吸附Na+离子提高盐碱土壤肥力。
盐碱地的土壤改良研究主要是针对改良盐碱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土壤的肥力,调节盐碱土壤pH等问题,主要包括化学改良、物理改良、生物改良等。
1. 化学改良化学改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改善盐碱土壤条件,例如,添加石灰、硫酸镁、氨氮等化学物质来实现提高pH值和土壤肥力目的。
但长期使用化学改良会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2. 物理改良物理改良是指通过采用物理处理措施来弱化盐碱土壤的结构。
例如,超声波处理、热泵处理等方法能够对盐碱土壤结构进行改变,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阳春, 何文寿, 何进智, 沈振荣, Liu Yangchun, He Wenshou, He Jinzhi,
Shen Zhenrong
作者单位:刘阳春,何文寿,Liu Yangchun,He Wenshou(宁夏大学,农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何进智,He Jinzhi(宁夏西吉县新营乡政府,宁夏,西吉,756201), 沈振荣,Shen Zhenrong(宁夏农
垦局,宁夏,银川,750021)
刊名:
农业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28(2)
被引用次数:7次
1.王遵亲.祝寿泉.愈仁培中国盐渍土 1993
2.俞仁培.陈德明我国盐渍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1999(04)
3.徐冬青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 2005
4.李彬.王志春.孙志高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2)
5.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1(02)
6.白由路.李保国黄淮海平原盐清化土壤的分区与管理[期刊论文]-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2(02)
7.廖静娟.郭华东.邵芸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特征探测的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与模型[期刊论文]-遥感学报
2002(06)
8.薛建.曾昭发.田刚探地雷达在吉林西部地区探测土壤碱化层[期刊论文]-物探与化探 2005(05)
9.雷玉平.田魁祥.孙景玉农田耕作与土壤盐分的变化 1995(03)
10.汪杰.张晓琴.魏怀东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场土壤水盐动态观测研究 1999(03)
11.李振国不同作物下的土壤水盐运动分析[期刊论文]-干旱区地理 1997(04)
12.张展羽.郭相平.乔保雨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水盐运移模型[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1999(02)
13.徐力刚.杨劲松.张妙仙土壤水盐动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2001(zk)
14.杨玉建.杨劲松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土壤潜在盐渍化研究[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 2005(04)
15.李茜.高佩玲.宋梅土壤水与地下水溶质运移联合模型[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5(02)
16.刘炳成.李庆领土壤中水、热、盐耦合运移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17.王春娜.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防护林科技 2004(05)
18.牛东玲.王启基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2002(06)
19.谷孝鸿.胡文英.李宽意基塘系统改良低洼盐碱地环境效应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 2000(05)
20.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5(04)
21.张文渊水旱轮作是沿海地区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途径 1998(07)
22.吴冷.何念鹏.周道玮玉米秸秆改良松嫩盐碱地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草地 2001(06)
23.何念鹏.吴冷.姜世成扦插玉米秸秆改良松嫩平原次生光碱斑的研究[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4(06)
24.毛学森硬覆盖对盐渍土水盐运动及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1998(06)
25.赵兰坡.王宇.马晶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土改良研究[期刊论文]-土壤通报 2001(zk)
26.张丽辉.孔东.张艺强磷石膏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效果[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2)
27.郝秀珍.周东美沸石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土壤 2003(02)
28.陈伏生.曾德慧.王桂荣泥炭和风化煤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6)
29.王志平重度盐碱地的糠醛渣改良与植物修复初步研究[学位论文] 2005
30.赵可夫.冯立田中国盐生植物资源 1993
31.张振华.严少华.胡永红覆盖对滨海盐化土水盐运动和大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1996(03)
32.曾华宗.罗利军植物抗旱、耐盐基因概述[期刊论文]-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3(03)
33.林栖凤.李冠一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物工程进展 2000(02)
34.崔润丽.刁现民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克隆与转化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5(08)
1.李兆飞复垦区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利用技术初探[期刊论文]-河北农业科学 2010(5)
2.肖国举.罗成科.张峰举.王彬.郑国琦.杨娟.毛桂莲.白海波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施用量[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 2010(6)
3.岳自慧.许兴.毛桂莲燃煤脱硫废弃物中的钙对提高作物抗盐碱胁迫的可能机理及进展[期刊论文]-农业科学研究 2009(2)
4.秦萍.肖国举.罗成科.张峰举.王彬燃煤电厂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甜高梁的施用量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学 2008(12)
5.赵银.柴琦.陈盈盈.朱万合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改良及利用[期刊论文]-草业科学 2008(2)
6.严海霞.何文寿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改良与水稻种植技术探讨[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10(11)
7.肖国举.张萍.郑国琦.罗成科.张峰举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种植枸杞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2010(10)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xnxyxb20070201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