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材料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西汉时期B.袁绍全军覆没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D.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李白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

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此诗评价的战役()A.消灭了秦军的主力B.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三国鼎立形成后,下列国家与都城搭配不正确的是()A.魏国——长安B.魏国——洛阳C.蜀国——成都D.吴国——建业4..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5.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该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6.曹操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7.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8.曹操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探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均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骄傲自满D.诸葛亮和周瑜技高一筹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10.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1.完成下列知识导图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01知识管理知识点1官渡之战交战双方: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__和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

概况:200年,双方在________进行决战,结果袁绍被曹操击败。

曹操取胜原因:政治上借皇帝名义号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才;经济上组织屯田;军事上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并烧掉袁军的全部军粮。

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知识点2赤壁之战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交战双方:曹操的20余万大军与约5万的孙刘联军。

概况:双方在赤壁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________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终曹军大败.影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________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知识点3三国鼎立形成:________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废掉汉献帝,在________称帝,国号__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在________称帝,国号________,史称________。

222年,孙权称吴王,________年,孙权在________称帝,吴国建立。

________的局面形成.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于220年建立魏国,东汉结束,历史进入三国时期.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A.刘备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2.追忆三国历史,下列哪一次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知识点2赤壁之战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4.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屯粮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5.“……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牧野之战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知识点3三国鼎立6.(德州中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7.230年,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03能力提升8.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16课_三国鼎立(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16课_三国鼎立(无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下列图示大致准确表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是A. B.C. D.2.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称为“三国鼎立”。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下列历史人物中,经历过三国鼎立局面的有()。

①曹操②孙权③刘备④诸葛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三国鼎立形势图A.曹操B.刘备C.孝文帝D.曹丕5.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中把都城设在洛阳的是①东汉②两汉③两晋④曹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唐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

以下节录的是“叙史”部分:“①,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②……魏蜀吴,争汉鼎,③,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赣,都金黢,北元魏,分东西……”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A.①汉业建②号三国③嬴秦氏B.①号三国②汉业建③嬴秦氏C.①嬴秦氏②号三国③汉业建D.①嬴秦氏②汉业建③号三国7.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西晋8.《三字经》写道:“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A.曹丕称帝,国号为魏B.刘备称帝,国号为汉C.孙权称帝,国号为吴D.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9.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推行郡县、统一文字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曹操--篡汉称帝、三国鼎立D.毛泽东--中共一大、开国大典10.武侯祠(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其中奉有与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等民间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请问该历史人物是A.周瑜B.诸葛亮C.鲁肃D.关羽11.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

【最新】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学期第16课 三国鼎立 习题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doc

第课 三国鼎立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___把________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经济上,曹操采用________的措施,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__,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官渡之战时间交战 双方 战术 结果特点意义 ____年 曹操和 ______曹操采取 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 的战术______胜利以少 胜多为统一______打下基础知识点二 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________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________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

2.赤壁之战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特点意义____年______对孙刘联军孙刘联军胜利火攻;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知识点三 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发展: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________。

孙吴开发江东,__________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________与内地的联系。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________地区的开发。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的哪一项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 .把汉献帝接到许B .招揽人才C .发动官渡之战D .实行屯田 2.“袁绍的10万大军败于曹操的4万兵马,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是对哪次战役的描述( )A .长平之战B .巨鹿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 3.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以下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C.孙权 D.诸葛亮4.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

其中,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曹丕5.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采用屯田的措施,势力不断增强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6.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单项选择1.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的是()A.刘备B.袁绍C.曹操D.孙权2.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下图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中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烧掉曹军的粮囤D.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A.魏B.蜀C.吴D.西晋7.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D.海南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二、辨析改错9.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军阀割据,英雄辈出。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备曾“三顾茅庐”请出旷世英才诸葛亮辅佐自己。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A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D.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下图描绘的内容反映出了一个成语故事,它最有可能是()A.三顾茅庐B.投鞭断流C.釜底抽薪D.退避三舍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诗中所言之事与下列哪位人物直接相关( )A.袁绍B.曹操C.诸葛亮D.周瑜5.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三四万士兵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只有5万人左右的孙刘联军,其相同的原因是()A.骄傲轻敌B.天意为之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6.下列成语典故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纸上谈兵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③三顾茅庐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④②7.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

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8.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 )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操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易中天的著作《品三国》,曾经登上各书店销售量的第一名。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复习 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复习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李仕才第16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1. 背景:(1)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2. 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曹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4)用人上:重用人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二、赤壁之战——形成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形势。

1. 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 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 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三、三国鼎立1.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曹魏重视农耕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

(2) 诸葛亮治蜀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 孙吴开发江南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知识拓展】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世人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后,辅佐刘备,筹划军政大事,后被任为丞相。

刘备死后,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他来主持,他忠于职守,公正无私,治蜀有方,他多次出师伐魏,从未成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描写的这一凄惨现象发作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两晋时期2.三国时代,波涛壮阔、英雄辈出。

以下史实不是发作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停止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中,袁绍10万大军输给了只要三四万人的曹操;8年后,曹操20余万大军却输给了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

在这两次战争中失败一方客观上的共同缘由是( )A.战士不习水战B.自豪轻敌C.前方起兵D.战士疲惫5.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都发作在东汉末年②交兵双方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国鼎立构成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某同窗在研讨现代一场战役时,记下了以下几个重要地点〝黎阳〞〝白马津〞〝延津〞〝乌巢〞,他研讨的是〔〕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晚年,壮心不已。

〞曹操未能完成一致全国的大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构成,探求其深层缘由,主要是〔〕A.曹、刘、孙相互牵制,实力平衡B.赤壁之战中曹军不习水战C.官渡之打败利后曹操自高自大D.诸葛亮和周瑜计高一筹8.以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为哪一项契合历史开展趋向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度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一致,为全国一致发明了条件9.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联系的一局部。

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有着亲密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6课《三国鼎立》(含答案)
材料二: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Βιβλιοθήκη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B.曹丕称帝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C.诸葛亮既生活在汉末也曾经担任蜀汉丞相
D.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13.曹操(55年一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下列关于曹操事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借“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B.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A.夷洲B.琉球C.流求D.澎湖
3.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我国古代不乏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17.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8.魏:曹丕;蜀:刘备;吴:孙权
19.(1)A魏;B蜀;C吴。
(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
20.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材料一中,A、B、C三国分别指的是哪三国?
(2)材料二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哪一场战役?在材料一(图中)的什么位置(答字母)?其中诸葛亮认为孙权“可以为援”指的是哪一场战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 B.孙权 C.刘备D.袁绍3、刘备在成都称帝是在( )A.220年B.221年C.222年D.230年4、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C.吴D.西晋5、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

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6、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7、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孙权8、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9、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11、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的剧照,其中反映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是( )12、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建立魏国 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统一天下13、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14、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课堂上,同学们做了有关“三国故事”选项的游戏,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 )A.官渡之战中曹操战败逃往北方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C.曹操建立魏国D.周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二、填空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2.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一代枭雄曹操,历经百战,却遭遇了赤壁之战的大败。

其中的原因是()①孙权、刘备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②孙、刘联军骁勇,曹操兵少羸弱③孙、刘联军善于利用自然条件④曹军不习水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史书上对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个奸雄,有人则说他是个英雄。

下列各项表述与曹操无关的是()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9年,孙权称帝5.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拥有“精兵十万”,曹操集结到的兵力不过三四万人,但曹操却能够大获全胜,你认为曹操取胜的原因主要是()A.采取了正确的计谋B.军事力量强大C.得到人民的支持D.袁绍刚愎自用7.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段词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8.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争不断,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9.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各个政权发展内政。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练习及答案)

《第16课三国鼎立》练习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和。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魏、蜀、西晋 B.魏、蜀、吴C.吴、东晋、梁 D.宋、齐、梁3.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反映的是()A.战国兼并图 B.赤壁之战图C.人口南迁图 D.三国鼎立图4.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B.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C.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6.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忍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 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7.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融合加强8.观察下图,政权“魏”的建立者是( )A.曹操 B.刘备C.孝文帝 D.曹丕9.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与下列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10.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1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12.《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下图是电视剧《三国》中官渡之战的场景,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2.曹操曾参加和指挥过的战役有()①官渡之战②巨鹿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为精彩的两次战役,它们最为显著的共同点是() A.以少胜多B.采用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战争的正义性(1)材料一中的“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给谁的建议?此建议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

(3)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片,写出三国名称及都城。

(4)请谈谈你对材料二这一局面的认识。

1.A[解析] 历史上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所以A项是正确的。

2.B[解析] 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赤壁之战。

3.D4.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5.A6.C[解析]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7.[答案] (1)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影响。

(2)刘备。

正确。

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取得胜利,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A:魏国,洛阳;B:蜀国,成都;C:吴国,建业。

(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反映了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史料、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可知: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据此回答第(1)问。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材料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材料题 新人教版

材料题:三国鼎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这是诸葛亮对什么时候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材料二: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的是谁?此诗包含的典故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是什么事?依据材料说明此事取得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1.(1)东汉末年。

(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3)联吴抗曹。

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1)诸葛亮。

三顾茅庐。

(2)曹操募民屯田。

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6课 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1.右图的著作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B.完成北方的统一C.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D.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2.“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操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C.曹军疾病流行,战斗力减弱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

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

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材料二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易中天品三国》中对曹操和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

请你运用所学史实分析一下,你眼中的曹操和诸葛亮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要求:史实充分)(2)曹操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请你列举出他的诗或诗句。

(一首或一句皆可)在历史上,有很多描写诸葛亮的诗句,请你也列举出其中的一句来。

教师详解详析1.D【解析】通过所学可知,A正确;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B正确;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展开的激战,C正确;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请问他是哪个朝代人?()A.东汉B.三国 C.曹魏 D.西晋【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曹操是东汉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A项正确;“三国”、“曹魏”、“西晋”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项。

2.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

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排除AB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写道,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劝其称帝的人物是()A.刘备B.曹操 C.孙权 D.袁绍【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吴书”“惟有鼎足江东”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灭亡以后,诸侯争霸,孙权位于江东,后建立吴国,C项正确;刘备建立蜀国,排除A项;曹操建立魏国,排除B项;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被曹操所灭,排除D项。

故选C项。

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 B.福建 C.广东 D.台湾【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项正确;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D项。

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答案】A【详解】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习题 新人教版

第16课三国鼎立一、单项选择题1.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结束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B.东汉统一局面结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C.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D.分裂状态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1年B.221年C.220年D.222年二、非选择题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为三国中的哪三国?它们各自由何人建立?(2)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这两次战役的意义各是什么?(3)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参考答案1.A2.B3.B4.C5.A6.D7.(1)A:魏国、曹丕;B:蜀国、刘备;C:吴国、孙权。

(2)D:官渡之战;E:赤壁之战。

D战场: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E战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台湾。

夷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题:三国鼎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这是诸葛亮对什么时候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材料二: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的是谁?此诗包含的典故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是什么事?依据材料说明此事取得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1.(1)东汉末年。

(2)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3)联吴抗曹。

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1)诸葛亮。

三顾茅庐。

(2)曹操募民屯田。

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