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及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知觉的整体性
5
知觉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 知觉。 例子:三个圆、一根竖线、一根横线
6
7
4、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因素 情景性因素
8
(1)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经验因素
动机因素 兴趣因素 期望因素 态度因素
18
K•戴恩的晕轮效应的实验研究
晕轮效应的研究结果
照片上的人有无魅力 无魅力者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中等者 有魅力者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10
(2)知觉对象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
强度法则 新颖法则 动感法则 对比法则 重复法则
11
(3)情境效应(Context Effect)
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12
A 12 13 14 C
13
二、社会知觉
1、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 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
16
(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 到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
17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 鲍达列夫的实验
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 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指导语 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 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 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 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 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
20
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
不同群体内的人所共有的特点。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水 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人,具有很多共同点, 因此,象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都可 能成为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
社会权威的观念。
21ຫໍສະໝຸດ Baidu
5、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概念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 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14
4、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
• 选择性知觉
• 晕轮效应 • 自我投射效应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对比效应 • 刻板印象
15
3、印象的形成
(1)第一印象
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 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 印象,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
个
人 特 点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婚姻状况 职业状况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总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注: 表中的数值越高越好。“漂亮的就是好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杂志》(1972) 19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概念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 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 行判断。 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 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很多情 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
24
三度归因理论的模型
观察 解释 高 区别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一致性 低 归因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低
一惯性 高
外部
内部
25
图3-1 归因理论模型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
自利性偏差
26
社会知觉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杨澜走向正大综艺
27
22
[美] B•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除了把行 为的原因归为情景因素与个人因素外,原因的稳定性是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个人的行为可归入内在—— 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四个范畴之中。 表3-1个体成功行为决定因素分类
支配原因 稳定性 稳 定
内 在 的
能 力
外 在 的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 力
运
气
23
[美] H•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两次观察 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的情境中做多次观察,根据多种线 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
三度归因理论的归因维度 区别性资料: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一致性资料: 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一惯性资料:指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管理
1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 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
它为现实。
—————— 斯蒂芬 · P· 罗宾 斯
2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
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
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
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3
4
3、知觉过程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的理解性
9
知觉者因素对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资 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重要的问 题。 实验二: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 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 让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 实验三:采用心理物理法中的调整法来测定被试 者对标准刺激(一分、一角、二角五分的辅币和 半圆币)估计大小。
5
知觉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 知觉。 例子:三个圆、一根竖线、一根横线
6
7
4、影响知觉过程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因素 情景性因素
8
(1)个体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
经验因素
动机因素 兴趣因素 期望因素 态度因素
18
K•戴恩的晕轮效应的实验研究
晕轮效应的研究结果
照片上的人有无魅力 无魅力者 56.31 0.37 1.70 3.91 5.28 8.83 1.52 中等者 有魅力者 62.42 0.71 2.02 4.55 6.34 11.60 1.82 65.39 1.70 2.25 3.54 6.37 11.60 2.17
10
(2)知觉对象因素对知觉过程的影响
强度法则 新颖法则 动感法则 对比法则 重复法则
11
(3)情境效应(Context Effect)
包括时间、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12
A 12 13 14 C
13
二、社会知觉
1、 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 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
16
(2)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 到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
17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 鲍达列夫的实验
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 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指导语 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 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 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 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 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
20
影响刻板印象形成的因素
不同群体内的人所共有的特点。社会生活、 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地位、文化水 准等方面大致相同的人,具有很多共同点, 因此,象职业、地区、性别、年龄等都可 能成为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传统习惯势力的影响。
社会权威的观念。
21ຫໍສະໝຸດ Baidu
5、社会知觉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概念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 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即把他人 或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和推测。
2、社会知觉的分类
(1)对个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14
4、社会知觉过程的偏差
• 选择性知觉
• 晕轮效应 • 自我投射效应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对比效应 • 刻板印象
15
3、印象的形成
(1)第一印象
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 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 印象,它往往是以后交往的根据。
个
人 特 点
人格的社会合意性 婚姻状况 职业状况 做父母的能力 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 总的幸福 结婚的可能性
注: 表中的数值越高越好。“漂亮的就是好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杂志》(1972) 19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概念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 固定的看法。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人们 常根据某人所在团体的知觉为基础对其进 行判断。 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 板印象减轻了信息加工负担,但在很多情 况下刻板印象是一种社会偏见。
24
三度归因理论的模型
观察 解释 高 区别性 低 高 个体行为 一致性 低 归因 外部 内部
外部
内部
低
一惯性 高
外部
内部
25
图3-1 归因理论模型
常见的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
自利性偏差
26
社会知觉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杨澜走向正大综艺
27
22
[美] B•维纳的归因理论
维纳认为,在对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时,除了把行 为的原因归为情景因素与个人因素外,原因的稳定性是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这样,个人的行为可归入内在—— 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四个范畴之中。 表3-1个体成功行为决定因素分类
支配原因 稳定性 稳 定
内 在 的
能 力
外 在 的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 力
运
气
23
[美] H•凯利的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人们的行为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凭一两次观察 难以判断,必须在类似的情境中做多次观察,根据多种线 索做出内部或外部归因。
三度归因理论的归因维度 区别性资料:指个体在不同情景下是否表现出不同行为。 一致性资料: 指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其他人是否一致。 一惯性资料:指个体行为的发生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管理
1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 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
它为现实。
—————— 斯蒂芬 · P· 罗宾 斯
2
2、知觉
(1)知觉的概念
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
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
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3
4
3、知觉过程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恒常性
(3)知觉的理解性
9
知觉者因素对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资 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重要的问 题。 实验二:让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小时前进餐,另 一组被试者在实验16小时内不准吃东西,然后, 让这两组人看一些模糊不清的图片,要求他们说 出图片的内容。 实验三:采用心理物理法中的调整法来测定被试 者对标准刺激(一分、一角、二角五分的辅币和 半圆币)估计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