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统计学概述——社会统计学课件PPT
社会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三)根据总指数编制方法的不同
• 由个体指数计算总指数时,若采用简单平均的方 法求得的总指数称为简单指数;计入指数的各个 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
• 由个体指数计算总指数时,若采用加权平均的方 法求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指数。综合指数是一种 加权指数;计入指数的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 的权数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统计指数概述
指数起源于人们对价 格动态的关注。
今天的面包价格 昨天的面包价格
个体价格指数
今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
昨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 综合价格指数
第1页/共91页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指数是解决多种不能直接相加的事 物动态对比的分析方法
第2页/共91页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归纳起来,简单综合指数与简单平均指数都存在方法 上的缺陷。因此,运用综合指数法与平均指数法编制统计 指数时应注意:
①为了运用综合法编制总指数,必须首先考虑被比 较的诸现象是否同度量、怎样同度量的问题,因此编制综 合指数的基本问题是“同度量”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 方法就是编制加权综合指数。
第11页/共91页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四)按照指数反映现象时期的不同
静态指数:是指由同一时期不同地区间同 一性质指标对比所形成的指数,或同地区同一单 位计划与实际指标的对比所形成的指数。
动态指数:又称时间指数,它是将不同时间 (时期或时点)的同类现象水平进行比较的结果, 反映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和程度。它是出现 最早、适用最多的指数,也是理论上最为重要的 统计指数。其他指数则是动态指数方法原理的拓 展与推广。
根据客观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引入同 度量因素; 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 素变动的影响; 将两个不同时期的总量指标对比,以 测定指数化指标的数量综合变动程度。
社会统计学课件1
Market Data
图中,股票指数的计量单位是什么?股票指数是具体数值还是抽象数值? 股票指数属于什么层次的变量?
第三章 单变量统计描述
第一节 统计分布
一、分布(Distributions)
分布指变量的各种情况出现的频次,又称频次分布(Frequency distribution)。其
说明文化程度与生育意愿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而且进一步说明文化程度与生育意愿之 间的变化方向:二者之间呈反比变化方向)。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
三、统计分析 在确定课题以及建立假设之后,即可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目
的在于明确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数量表述较之于文字表述更为客观 与明确,这正是统计学的独到之处,也正是统计学的立足之地。如: 我们可以说A与B“过从甚密”,我们也可以说A与B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90。前者即较为主观与模糊,后者即较为客观与明确),由此即可 验证所建立假设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
4.定比层次(Ration level) 定比层次的变量以定类、定序及定距为基础,其取值除了属性、次
序及距离之外,还可取数值比率之值(数值比较;抽象数值;具有绝 对零点:抽象数值无计量单位,具有普遍的可比性)。 例如:甲30岁,乙10岁,则30岁/10岁=3(倍)(或300%),即甲 较乙年长3倍。 定比层次的变量,除了可以进行=、≠,>、<,+、-运算外,还可 以进行×、÷运算(关键是除法,乘法是用除法求得比率的前提)。
) 定序变量不但能进行=(是)或≠(不是)的运算,而且还可以进行>(高于)或<(
低于)的运算。
Syria promises referendum results as EU imposes new sanctions
社会统计(上)
社會統計(上)
Page 28
Ratio Scales比例尺度 Scales比例尺度
• 具有三種性質:數量、等距、絕對零點。 變數之數量代表從自然原點起算的一段距 離。 • EX) Age, income
社會統計(上) Page 26
Interval Scales等距尺度 Scales等距尺度
• 包含「數量」及「等距」兩個性直,但缺乏絕 對零點。 • EX) IQ, 溫度 • IQ = 100 到 IQ =110 的距離 與 110 至120的距 離相等。 • IQ = 0 沒有意義 ,攝氏零度不代表「沒有溫度」
Page 20
Nominal scales名義尺度 scales名義尺度
• 名義尺度不具有任何上述的三種測量的 性質 • 名義尺度將一組事物分成「互斥」且 「窮盡」的類別,每一個觀察個案僅屬 於一個獨一無二的類別。 • 我們使用數字為標籤,將事物之性質或 類別加以分類。這些數字標籤僅說名類 別之間由所差異,並不說明這些差異的 大小及形式。
Type of Scale Nominal Ordinal Interval Ratio Characteristics of Scale No order, distance, or origin Order but no distance or unique origin Both order and distance but no unique origin Order, distance, and unique origin
–將所有大學按preference排名 –Rank ordering people in a classroom according to height and assigning the shortest person the number "1", the next shortest person the number "2", etc. is an example of an ordinal scale.
《社会统计学》人大版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 调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等
社会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社会 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 等
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对象:社会现象和 问题
研究范围:包括人 口、教育、就业、 收入、健康、犯罪 等社会领域
研究方法:采用定 量和定性相结合的 方法,包括描述性 统计、推论统计、 实验设计等
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推 论性统计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等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描述性统 计量:平 均数、中 位数、众 数、标准 差、方差 等
数据的分 布:正态 分布、偏 态分布、 峰度、偏 度等
数据的集 中趋势: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等
数据的离 散程度: 标准差、 方差等
数据的分 布形状: 直方图、 箱线图等
添加标题
显著性水平:用于 判断假设检验结果 的标准,通常为 0.05或0.01
添加标题
双尾检验:同时检 验两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对称分布的 数据
添加标题
单尾检验:只检验 一个方向的假设, 适用于非对称分布 的数据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组或多组数据的平均值,判断它们是否 存在显著性差异
社会统计学PPT大纲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单击添加目 录项标题
社会统计学 概述
社会统计学 的理论基础
社会统计学 的技术方法
社会统计学 在各领域的
应用
社会统计学 的前沿和发
展趋势
添加章节标题
社会统计学概述
定义和概念
社会统计学:研究社会现象的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 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
四、典型调查
(一)含义:
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 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 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一)研究对象 大量社会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现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第二节 统计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工作的过程
(一)统计设计:对统计活动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作的通
盘考虑和合理安排。
(二)统计调查: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
社会统计学课程总结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综合指标(一) 综合指标(二) 抽样推断 时间数列 统计指数 统计预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
(一)统计工作
(二)统计资料
(三)统计学
二、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社会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三)标志与指标的主要联系
有些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 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 在一定的研究范围内,指标和数量标志 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 来的总体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统计指 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
第二章 统计调查
• 统计调查方案 • 统计调查组织形式 • 统计调查问卷 • 撰写统计调查报告
(二)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学PPT课件
通过对比两个相互联系的总量指标来反映 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标, 如比例、比率、结构相对数等。
平均指标
变异指标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标,如算术平均数、调 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 志值的差异程度的指标,如标准差、方差 、变异系数等。
民生福祉改善
考察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等,反映民众 福祉提升情况。
企业经营决策
市场分析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及消费者行为,为企业制 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财务分析
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及风险水平,为投资决 策提供参考。
生产管理
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优化及质量控制,提高企业运 营效率。
大数据技术
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统计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于数据挖掘、预测模型和智能决策,推动统计学的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
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和优化。
统计方法与模型创新
统计方法创新
发展新的统计方法,如高维数据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应对复 杂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产业结构分析
研究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变动趋势, 揭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问题。
经济增长与波动
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趋势及波动 特征,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
依据。
社会发展评价
社会指标体系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卫生、文化、 环境等方面,衡量社会综合发展水平。
社会公平与正义
关注收入分配、贫困、就业等社会问题,评价社 会公平程度及政策效果。
社会统计学(第一讲)
子代偏重
开始学习社会统计学之前的知识储备
什么是变量? 变量有哪些层次? 不同类型变量的统计表制作方法?
总体与单位
所谓总体,就是作为统计研究对象的、由许多具有共性的单位 构成的整体。总体也有人称之为母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 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也称为个体。
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
可加总体与不可加总体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广东
综合
师范 农林 医药 综合
8.20
6.64 6.15 4.36 3.94
6.94
4.03 6.17 3.78 4.21
7.03
7.74 5.85 4.54 2.80
18.79
13.34 6.03 5.46 7.26
128
173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
广东
广东
医药
综合
3.16
1.84
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 样本容量是指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当样本容量大于30时,为大样本。 样本个数是指从总体中最多可以抽取的不同样本的套数。样本容量用
n表示。样本个数用m表示。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总体与样本都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的特征。样本容量用n表示。样本 个数用m表示。
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二、统计学的运用 介绍有关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 推论的统计方法。 社会统计学的特点: 抽象概念向操作化定义,设计好调查问卷; 被测量对象是人,主观意识影响资料收集; 低层次变量占较大比重。
确定课题、了解情况 建立研究假设 概念的操作化 设计问卷、抽样调查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110页)
《社会统计学》PPT课件(110页)一、引言社会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件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和描述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社会数据,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社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社会数据,了解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
2. 实验研究法:在控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3.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社会现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4. 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
5. 统计模型法:运用统计模型,对社会现象进行定量分析,预测社会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社会统计学数据来源1. 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国家、地区和行业的社会经济数据。
2. 学术研究机构:发布学术研究报告,提供社会现象的定量分析结果。
3. 社会调查机构: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社会数据,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
4. 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现象,提供社会数据的实时更新。
5. 公共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历史文献,为研究社会现象提供数据支持。
五、社会统计学在社会领域的应用1. 社会经济领域:分析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社会经济现象,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3. 社会问题领域:分析社会问题,如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4. 社会发展领域: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5. 社会管理领域:分析社会管理现状,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社会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数量特征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社会统计学的定义、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象,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第一章资料
一、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统计学的两大流派:数理统计学派和社 会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的原创始人是比利时的A ·凯特靳, 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法国的古典概率引入统计 学,用纯数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社会统计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K·克尼斯,他 认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研究方法为 大量观察法。
例:中学升学率调查
课题确定:升学率差异较大;学生择校
初探:收集文献,前人研究;咨询相关人员; 典型个案观察(好坏各2-3所中学)
假设:构思影响因素:1、师资专业水平,2、 学生入学水平,3、父母教育水平;
师资水平高
升学率高
入学成绩好
升学率高
父母教育水平高
升学率高
续例
操作化定义:如,师资:学历、职称、 获奖等;学生水平:考分、地域、性别 等;父母水平:学历、职业、教育子女的 时间等(注意:每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变量, 要注意变量的各种可能取值)
1、混淆统计联系与因果关系 根据观测数据得到的统计联系(如相关 关系)只是因果关系存在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充分条件。
2、事后解释错误 将探测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得到的理论 假设反过来作为假设检验来看待。
统计分析中常见的错误
3、生态学错误 混淆宏观模式与微观模式。 如:教育、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生育水平 越低,不能引申为个人教育水平与生育 水平的关系。 4、还原论错误 根据较低层次研究单位的分析结果推断较 高层次单位的运行规律。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社会学不社会统计学
1、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课题---了解课题---假设---术语---问卷---调查---校核---统计
社会统计学导论 ppt课件
定序测量(ordinal measurement)
一个变量如果能够依照操作定义界定的明确特征或属 性而排列等级高低、先后的次序,就适用于定序层次 的测量。
例:经济地位、文化程度、满意度和态度等。
使用的数字只显示等级顺序,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即:不显示属性的真正数量值,并且等级之间的间隔 也不一定相等。
定距测量(interval measurement)
不仅能将事物区别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而且能确定 等级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每一等级之间的间距是相等的,可以用来相加或相减。 比如气温、IQ值。
定距测量上,没有绝对的零点,所以定距层次的数字 只能加减,相乘或相除都没有任何意义。
定比测量(ratio measurement)
“如果两性具有同样的价值观,则他们就可能结为伴 侣。”
若A,则可能有B,也可能有C,D……
表现为一种散点图。
案例:班级总体平均成绩和抽查的平均成绩。
(2) 统计规律性
不确定性只是随机现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它 潜在的统计规律性。
例如:婴儿性别比;离婚率等。
恩格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 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 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是测量中的最高层次,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特征, 同时还有一个绝对零点。因而数字可以加减乘除,运 算结果都有实际意义。
例:年龄、身高、体重、收入等。
一个变量能否进行定比层次的测量,关键在于零点是 否是绝对的。检验办法是:零是否可被认为是“一无 所有”。
选择测量层次时,应当注意:
(1)社会现象大多只能以定类或定序尺度测量,有 时也可以将某些现象近似地视为定距或定比变量。
会想出办法 。(例如:电视节目中的调查)
社会统计学-导论精选.ppt
运算来处理,反过来则可以。 (4)一个变量采用何种层次测量,取决于研究所要
求的精确性。
精选
2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法 访问法 观察法 量表与测验 实验法 文献法
精选
24
精选
25
资料收集 方法
自填式问 卷法
个别发送法 集中填答法 邮寄填答法 网络调查法
“如果两性具有同样的价值观,则他们就可能结为伴 侣。”
若A,则可能有B,也可能有C,D…… 表现为一种散点图。
案例:班级总体平均成绩和抽查的平均成绩。
精选
28
(2) 统计规律性
不确定性只是随机现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它 潜在的统计规律性。
例如:婴儿性别比;离婚率等。
恩格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 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 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结构式访 问法
当面访问法 电话访问法
精选
26
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P7)
(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为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
“重力作用下的物体降落。” “水在常压下,加热到100℃必然沸腾。” A和B之间,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即B=f(A)。
精选
27
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 生的现象。
精选
32
3 几个基本概念
概念与变量 概念(concept) 变量(variable):概念的一种类型。分为连续变量、离
散变量;解释变量(自变量 )、被解释变量(因变量 ),中介变量。
精选
33
元素:搜集信息的基本单位,即分析单位。既可以是 人,也可是家庭、组织、社区等。
社会统计学第1章2导论课件
教学的基本方式
讲清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思路(不讲 证明)、主要用途和特点,通过例题讲明 相应统计知识的应用,通过课堂演示和课 后练习,使学生不仅有正确运用统计知识 的能力,而且有运用软件处理数据、寻找 本专业问题规律的能力。
应用统计采取了案例研究、课程作业、 小组讨论、上机练习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按照 国际规范)分析与研究管理问题的能力大 大提高。
2.顺序数据(rank data)
对事物类别顺序的测度 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例如,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次品等
3.数值型数据(metric data)
对事物的精确测度 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例如:身高为175cm、168cm、183cm
统计数据的分类
(按收集方法分)
对学员的要求
1、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 2、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统计软件求解统计问题 4、认真完成作业 本课程的特点可简要地概括为16个字: 略去证明,讲清原理,依托软件,突出实 用。
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10分)+期中测验(20分)+ 期末考试(70分)
学习目的只有一个:学而致用。使学生掌握 研究群体现象的基本方法,获得处理实际问题 的本领。
收集数据 (取得数据)
实际问题
解释数据 (结果说明)
整理数据
(处理数据 )
分析数据
(研究数据 )
统计规律
(一些例子)
1.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 2.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 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6点的频率各为 1/6 3.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按照计量方法分:属性资料、计量资料 按照取得方法分:直接资料、间接资料 按照时间属性分:静态资料、动态资料 按照涵盖范围分:全面资料、抽样资料
社会统计学----教材
《社会统计学》全书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统计学社会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社会统计的方法•社会统计工作的程序第二节社会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单位•标志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搜集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方法及种类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静态资料与静态资料•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一般调查与专项调查•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第三节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概念的操作化•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第四节统计误差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抽样误差第三章社会统计资料的整理第一节统计分组的原则与标准“穷举”与“互斥”•频数(或次数)分布数列•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第二节统计表统计表的格式、内容与种类•统计表的制作规则第三节变量数列的编制对于离散变量•对于连续变量•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累计频数第四节统计图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顿数分布曲线•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第四章集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算术平均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算术平均数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性质第二节中位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中位数计算•中位数的性质•其他分割法第三节众数对于未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对于分组资料的众数计算•众数的性质第四节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及其他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各种平均数的关系第五章离中趋势测量法第一节全距与四分位差全距•四分位差第二节平均差对于未分组资料A•D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A•D的计算•平均差的性质第三节标准差对于未分组资科S的计算•对于分组资料S的计算•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分第四节相对离势变异系数•异众比率•偏态系数第六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第一节概率论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事件之间的关系•先验概率•经验概率第二节概率的数学性质概率的数学性质•排列与样本点的计数•运用概率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第三节概率分布、期望值与变异数离数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分布函数•数学期望•变异数第七章假设检验第一节二项分布二项分布的数学形式•二项分布的讨论第二节统计检验的基本步骤建立假设•求抽样分布•选择显著性水平和否定域•计算检验统计量•判定第三节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数学形式•标准正态分布•正态曲线下的面积•二项分布的正态近似法第四节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第五节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单样本检验σ已知,对总体均值的检验•学生t分布(小样本总体均值的检验)•关于总体成数的检验第八章常用统计分布第一节超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的数学形式•超几何分布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关于超几何分布的近似第二节泊松分布泊松分布的数学形式•泊松分布的性质•关于泊松分布的近似第三节卡方分布( 分布)卡方分布的数学形式•卡方分布的性质•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第四节F分布F分布数学形式•F分布的性质•关于F分布的近似第九章参数估计第一节点估计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第二节区间估计精确性和可靠性•抽样平均误差与概率度•区间估计的步骤第三节其他类型的置信区间未知,小样本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总体成数的估计•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第四节抽样平均误差简单随机抽祥的抽样误差•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整群抽样的抽样误差•等距抽祥的抽样误差第五节样本容量的确定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确定样本容量第十章双样本假设检验及区间估计第一节两总体大样本假设检验大样本均值差检验•大样本成数差检验第二节两总体小样本假设检验小样本均值差检验•小样本方差比检验第三节配对样本的假设检验单一实验组的假设检验•一实验组与一控制组的假设检验•对实验设计与相关检验的评论第四节双样本区间估计σ12和σ22已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σ12和σ22未知,对均值差的区间估计•大样本成数区间估计•配对样本均值差的区间估计第十一章非参数检验第一节符号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检验”•符号检验与二项检验•简便检验•“符号检验”的作用第二节配对符号秩检验配对样本的符号秩检验•配对符号秩检验的步骤•符号秩检验的效力第三节秩和检验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秩和•秩和检验的具体步骤•U检验第四节游程检验独立样本的游程检验•游程•游程检验的具体步骤•差符号游程检验第五节累计频数检验独立样本的累计频数检验•累计频数检验的步骤•没有预测方向和已经预测方向•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之比较第十二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第二节定类变量的相关分析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系数•系数第三节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同序对、异序对、同分对•Gamma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萨默斯(d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第四节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第五节回归分析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性质•相关指数R第六节曲线相关与回归第十三章检验与方差分析第一节拟合优度检验问题的导出•拟合优度检验(比率拟合检验) •正态拟合检验第二节无关联性检验独立性、理论频数及自由度•关于频数比较和连续性修正•列联表的卡方分解•关系强度的量度第三节方差分析总变差及其分解•关于自由度•关于检验统计量Fo的计算•相关比率•关于方差分析的几点讨论第四节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检验回归系数的检验•积差系数的检验•回归方程的区间估计第十四章动态分析与指数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及其指标分析时间数列的构成与分类•动态比较指标•动态平均指标第二节时间数列的趋势分析随手绘法•移动平均法•半数平均法•最小平方法第三节指数分析法动态指数及其分类•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用与个体指数的联系来求综合指数•其他权数形式的质量和数量综合指数•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静态指数第一章导论统计是关于数字和数据合成的学问。
社会统计学ppt
无绝对零,若存在零,则这个零是个相对零。如使用摄氏温度 计测量的温度便是定距变量。
2、定比变量
定比测量是最高层次的测量,它不仅有相等的单位可以比较被 测事物间的数量差异。而且有了绝对0,这样就可以对被测事物 间的倍数进行比较。在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有年龄、收入、 住房面积等等属于定比变量。
也称为定类变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变量。如职业、家庭类型、 婚姻状况、专业、人际关系类型、地区类别等等。
2、有序类别变量( Ordinal Variable )
也称为定序变量或序列变量。如职称、职务级别、学生的年级 等等。如用1、2、3、4、5、6、7分别表示文盲、小学、初中、 高中、大专、大学、研究生。
10 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
11 两个类别变量关系的假设检验
12 两个尺度变量关系的假设检验
13 类别变量与尺度变量关系的假设检验
14 非参数检验
15 抽样
201196年8月23 时间序列
感谢你的观看
2
参考文献
1. 著,崔恒建译,《实用非参数统计》(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年4月。
2.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2019年8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9
第一章 绪论 第四节 变量的层次及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 (三)不同层次变量的功能及转换
由于对某一事物进行测量时可以使用不同层次的测量工具, 因此对同一事物进行测量可能出现多种测量结果。
设计问卷时,要尽可能多地设计测量层次高的变量。
2019年8月23
感谢你的观看
10
个体也称个案,是构成总体的最小单位,是具体调查分析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与内容
第一节社会统计学的 研究范围与特征
一、社会统计概念 1.广义的社会及广义社会统计 2.狭义的社会及狭义社会统计
二、狭义社会统计学的三 种统计范围
(一)我国社会统计学的发展 (二)对狭义社会统计学的研究
范围的认识
三、社会统计学学科 体系的特征
(一)社会统计学的概念 (二)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特征:
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究 政治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施政 企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
马寅初
社会统计学 主讲人:丛春霞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社会统计学概述 第二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统计 第三章 住户活动统计 第四章 社会保障统计 第五章 公共部门统计 第六章 非市场服务产出统计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统计描述和评价
统计学相对应的宏观性、综合性统计学科,它是研究客体与 一般统计方法结合的产物,属于特有统计方法 . (二)社会统计学为人口统计学、文化统计学、教育统计学、体 育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人民生活统计学等专业统计提供一 般统计理论和方法,它属于一般统计方法。
思考题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1.研究客体的独立性。 2.研究方法的特有性。 3.内容结构的系统性与层次性。 4.与专业统计的相互渗透性。 5.学科体系的发展性
四、我国社会统计学研 究的发展
(一)第一阶段自80年代初至1983 年
(二)第二阶段自1983年至90年代 初
(三)第三阶段自90年代初起
五、社会统计指标的种类
(一)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 为什么要开展主观指标的搜集工
作呢? (二)定类指标、定序指标、定距
指标与定比指标 (三)经济性社会指标与社会性社
会指标
第二节 社会统计学学 科体系的建立与内容
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建立的两种思路 一是对社会统计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
体系结构等所作的系统研究; 二是对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结构、层次进行
的研究。
国内关于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主要有两类观点: (一)社会统计学是在专业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