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地理学作业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世界经济地理学1.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2.封建社会后期,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是沟通亚欧非三大洲间贸易往来的主要通道。
3. 世界经济及贸易中心,经历了从里斯本(葡萄牙)、塞维尔(西班牙)、安特卫普(比利时)、阿姆斯特朗(荷兰)到伦敦的地域变化。
4. 第一次产业革命:18世纪60 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即蒸汽机时代,它是以纺织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5. 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形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迅速发展,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首先,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明显改变了产业布局的条件,使生产力分布由分散明显趋向集中。
其次,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第三,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
–除英国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农业占优势,工业中则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形成了以宗主国和殖民地经济联系为主要特点的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雏型。
6.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炼钢技术的改进等为主要标志。
7.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农业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了现代化;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训高水平技术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开始走向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即信息社会)的门槛。
8.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条件的新变化1.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对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不断提高,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又有很大增强,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的选择。
经济地理作业
经济地理作业查资料1.克鲁格曼: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美国经济学家。
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活动。
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变化理论。
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
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
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
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
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和索罗的爱将(他们三人同处一个办公套间)。
但同时,克鲁格曼又是一位急先锋,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
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发表文章几百篇。
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
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流行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大破解》、《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克鲁格曼为中间偏左立场,认为要对富人课税并封杀诸多避税漏洞,这种立场在2008金融海啸和民主党上台后得到社会较多回响,克鲁格曼认为对跨国企业“竞争力”有帮助的事情对全人类其实没什么帮助,甚至是负面。
他也抨击雷根时代吹起的新自由主义资本经济风潮,认为没有管制的资本阶级是25年后的今天造成灾难的主因,而雷根和共和党要为了打造这种世界负起最大责任,在1983年到2008年间的25年中,全美国经济成长果实落入金融业和跨国企业高层1%的人口手中,而广大中产阶级所得并没有增加,还被通膨逐渐变相减薪。
《世界经济地理》试卷A(附答案)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一、填空题(15×2=30分)1、世界最大的交易贸易中心是纽约和伦敦。
2、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吞吐港是香港,其次是新加坡、上海、深圳等。
3、南非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
4、澳大利亚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日本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国”和“地震国”。
5、传统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6、美国是设立自由经济区最多的国家。
7、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
8、葡萄牙航海王子恩里克首次派遣船只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由此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帷幕。
完成第一次世界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9、南南关联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关联。
10、APEC是指区域性性经济组织中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1547年,意大利在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里窝那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自由港。
12、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13、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中央经线东经120度地方的地方时间。
14、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它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把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
二、简答题(6×4=24分)1、根据国际上的习惯,按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2、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分别连接哪两个海域?英吉利海峡连接北海和大西洋;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曼德海峡连接印度洋亚丁湾和红海;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3、中国在印度展销一批皮革制品,除了牛皮制品无人问津外,其余商品均获得不错销量,试问这是为什么?印度全国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徒把牛奉若神明,任何人不能伤害更不能穿戴牛皮所制物品。
智慧树知道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课后作业答案.docx
智慧树知道答案世界经济地理之一带一路课后作业答案问:根据史料记载,有哪些著名人物来过塔克西拉?答:释迦牟尼亚历山大月护大王阿育王问:塔克西拉由哪三个城市的遗址组成?答:皮尔山丘锡尔卡普锡尔苏克问:关于这场猜测锁匙位置的测试哪些描述是正确的?()答:测试前的与被测问题同类同质的问题反应的基线反应确认很重要测试墙、行、列的策略调整变化很重要测试过程中首次出现的异动反应很重要问:2.患者女性32岁,结婚三年至今未孕,到医院做输卵管造影,显示输卵管堵塞,医生建议做试管婴儿。
答:10-14cm问:32、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显著增强。
答: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问: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包括?()答:资本家被外在规律强制工人与劳动的矛盾社会财富无法满足人的需要问: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决定为公司建立一个更有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应该()。
答:C问:募集网络一流人才,或者说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他最核心的工作。
他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 多人的招聘,但是真正招募的人并不多。
这说明了苹果公司()的理念之一。
答:人才第一问:募集网络一流人才,或者说组建由一流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一直是他最核心的工作。
他一生大约参与过5000 多人的招聘,但是真正招募的人并不多。
这说明了苹果公司()的理念之一。
答:人才第一问:属性列举法的实施包括几个步骤()答:4个问:哪个国家在2008年10月22日发射了月船1号?()答:B问:应用“移花接木法”的关键是要找准一个“()” 。
答:支点问:下列防范食品污染采取的错误措施是 ( )答: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先切生食,后切熟食问: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答:降温处理法变退为进法移花接木法幽默化解法问:国家金融风险的类型包括()答: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主权风险问:目前世界上的导航卫星只有四种。
世界经济地理作业
1、简述你对本章教材思路的理解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大变化。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条件下,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世界产业布局的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本章第一节: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
首先给我们回顾了三次科技革命的历程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引出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经济结构以及国际分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继而点出当代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前三次做出对比,突出新科技革命的不同之处;最后这一节还阐述了创新地理学提出的背景以及其研究内容。
在第一节介绍了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后,第二节接着介绍了由科技革命而推动发展的——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
这一章主要以产业结构的演变为中心主题,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演变模式还有在实践研究中经过系统整理得出的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三方面来写。
在前面两节我们可以知道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在不断演化中,各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格局不断变化,世界经济重心不断迁移。
本节在学习经济中心、经济重心还有经济增长重心几个概念后,给我们介绍了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轨迹以及其动力机制和传递机制。
现今世界是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共同交织的世界,在新科技不断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将何去何从?第四节就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产业布局的新要素以及在这些新要素影响下写出了世界产业布局的趋势。
总的来说,本章就以科技革命与世界产业布局这两条线索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展开了整章的知识。
2、就你在自学本章过程中体会最深并有所扩展的某一或两个问题深入探讨并写出学习心得。
(写出参考文献)关于产业布局新要素之技术创新环境的思考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
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世界经济地理(1-3)测试题
世界经济地理(1-3)测试题世界经济地理作业绪言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地理:是研究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学科,具体说,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地域系统形成发展的条件、结构、体系类型及其地域运动规律的学科2、产业活动(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它既包括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活动。
二、选择题1、地理学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时间是(A)A、19世纪末B、19世纪初C、18世纪末D、18世纪初2、世界经济地理学性质(ABC)A、交叉性B、地域性C、综合性三、填空题1、自然地理是学习世界经济地理的基础课2、地域产业结构主要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世界经济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四、简答题1、经济地域及其系统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市场条件、社会条件和国际条件等。
2世界经济地理的内容?答:(1)基本客体(2)基本内核(3)基本空间结构3、世界经济地理任务?答:(1)揭示各种经济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空间流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产业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空间布局的基本规律——部门地理(2)区域地理总结和剖析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和各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以及各经济地域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3)揭示和解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动力——世界经济地理理论4、演变过程(1)记述过程:国外的经济活动现象(2)分类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3)说明阶段: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分布和经济地域系统(4)目前研究对象可以定格为“地域系统”(5)今后的研究需要创建经济地域模型。
使世界经济地理理论进入到预测阶段。
第一章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形成发展特点一、名词解释1、世界经济地域系统: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各个地域形成了众多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
从而形成包括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在内的特定的地域产业结构。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B. 人类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历程D. 人类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答案:A2.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
A.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B. 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C. 经济活动的时间序列D. 经济活动的资源配置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 比较分析法B. 系统分析法C. 历史分析法D. 统计分析法答案:C4.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泰勒C. 洛施D. 哈格斯特朗答案:B5. 经济地理学中,区位因子分析的目的是()。
A. 确定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B. 预测经济活动的未来趋势C. 评估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D. 制定经济活动的发展战略答案:A6. 经济地理学中,工业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工业活动的分布规律B. 工业活动的组织形式C. 工业活动的环境影响D. 工业活动的经济效益答案:A7. 经济地理学中,农业区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
A.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B. 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C. 农业生产的分布规律D. 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答案:C8. 经济地理学中,交通区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交通网络的布局优化B. 交通设施的经济效益C. 交通设施的环境影响D. 交通设施的组织形式答案:A9. 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区位理论主要关注的是()。
A. 城市的规模和等级B. 城市的经济功能C. 城市的分布规律D. 城市的文化特征答案:C10.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发展理论主要研究的是()。
A. 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B. 区域经济的组织形式C. 区域经济的分布规律D. 区域经济的环境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分析法B. 系统分析法C. 历史分析法D. 统计分析法E. 地理信息系统(GIS)答案:ABDE12. 经济地理学中,区位因子包括()。
《经济地理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D.必要条件2、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3、区位论由()首创。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4、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A.工资 B.运费 C.集聚 D.原料5、第三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唯一特性是()。
A.易行性 B.先行性 C.服务性 D.普遍性6、我国重庆市市区属于( )类型城市地域形态。
A.团块状 B.带状 C.星状 D.组团式 E.一城多镇式7、CBD指()。
A.增长极 B.中央商业区 C.高技术园区 D.城市化8、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9、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
A.直达性和门对门运输 B.灵活性强 C.运载量小 D.运输成本高10、中心地理论认为,商业中心区等级体系的分类和排列,一般要受到( )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A市场最优 B.交通最优 C.效用最优 D.行政最优1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 )的一门学科。
A.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B.生产地域综合体C.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D.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12、增长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 )所提出的。
A.配弟 B. 佩鲁 C.克拉克 D.库茨涅兹13、下列()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特点。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C.强烈的地域性 D.主要是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以及少量的微生物作用和生物工程的活动14、下列工业基地中,()属于临海型工业布局。
(9109)《经济地理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9109]《经济地理学》第一次作业[多选题]廖什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差异有__.A:K值B: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C:中心地职能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对应比例D:中心地等级与所供应商品种类的对应关系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K值有__.A:3B:4C:6D:7E:8参考答案:ABD[多选题]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有__.A:钢铁业B:运输机械工业C:水泥业D:造纸业参考答案:ACD[多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考虑的区位因子有__.A:土地费B:运费C:劳动费D:原料费参考答案:BC[多选题]杜能圈出现过的圈层有__.A:休耕B:谷物C:谷草式农业D:三圃式农业参考答案:CD[多选题]杜能的假设条件包括__.A:交通工具是火车B:均质土地条件C:没有可以通航的河流D:经济人参考答案:BCD[多选题]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指标有__.A:交通网密度B:贝塔指数C:通达指数D:分散指数参考答案:BCD[多选题]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__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A:运费大小B:原材料的可运行C:原材料的可替代性D:原材料的形状参考答案:ABC[多选题]对一般工业经济活动区位影响比较大的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__A:土地承载力B:土地肥力C:土地形状D:土地区位参考答案:AD[多选题]胡佛认为运费主要由__组成.A:线路运行费B:运具购置费C:站场费D:流量参考答案:AC第二次作业[多选题]企业增长的动因有――A:实现交易内部化B:来自竞争的压力C:大企业比小企业利润高D:消费者更相信大企业参考答案:AB[多选题]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有――A:比较集中系数B:比较输出率系数C:利润率D:内部收益率参考答案:AB[多选题]扩散机制的形成主要源于――A:寻求新的发展机会B:政府的政策作用C:避免集聚不经济D:和附近的企业发生矛盾参考答案:ABC[多选题]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主要有――A:资源禀赋B:区位条件C:产品生命周期D:资源配置能力参考答案:ABD[多选题]弗里德曼认为支持中心成长的机制有――A:主导效应B:信息效应C:心理效应D:生产效应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的效应有――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效应D:扩散效应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地域综合体组成要素的有――A:专门化要素B:经营性要素C:关联性要素D:基础性要素参考答案:BCD[多选题]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的原因有――A:资源禀赋B:要素结构C:开发历史D:地理环境参考答案:ABCD[多选题]下列属于经济区特征的有――A:综合性B:区域性C:组织上的层次性D: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参考答案:CD[多选题]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某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有――A:资源优势B:生产优势C:技术优势D:国内需求参考答案:BD第三次作业[单选题]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学科名称的是――A:葛茨B:罗蒙诺索夫C:杜能D:韦伯参考答案:B[单选题]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倒"U”形曲线论的是――A:奥肯B:胡鞍钢C:威廉逊D:陆大道参考答案:C[单选题]土地以劳动对象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业是――A:工业B:商业C:第三产业D:农业参考答案:D[单选题]在杜能圈中,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第2圈称为A:自由农业圈B:轮作农业圈C:林业圈D:谷草式农业圈参考答案:C[单选题]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没有考虑的因子有――A:运费B:原材料C:劳动费D:集聚因子参考答案:B[单选题]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交通原则的K值是――A:3B:4C:6D:7参考答案:B[单选题]下列属于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是――A:钢铁业B:造纸业C:水泥业D:啤酒酿造业参考答案:D[单选题]多部门企业在扩张中,最先扩张的一般是――A:生产机构B:研发机构C:销售机构D:仓储机构参考答案:C[单选题]霍夫曼定理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趋势A:上升B:下降C:稳定D:先升后降参考答案:B[单选题]弗里德曼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2阶段是――A:前工业阶段B:工业化阶段C:过渡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参考答案:C[单选题]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是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A:经济起飞阶段B:传统社会阶段C:高额消费阶段D:成熟阶段参考答案:D[单选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指导过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划分的理论是――A:中心-外围理论B:梯度推移学说C:极化-涓滴效应学说D:相互依赖理论参考答案:B[单选题]俄林提出的理论是――A:成本学说B:新贸易理论C:要素禀赋学说D:竞争优势理论参考答案:C第四次作业[判断题]第1个论述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的学者是葛茨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段发生变化参考答案:正确[判断题]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尺度越来越大,因此,向宏观方向发展应作为经济地理学的唯一方向。
世界经济地理第一到三章复习题
学院:地环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姓名: 学号:第一章一、填空1、全世界大约有20多个区域性经济集团。
经济政策一体化程度可分为五种类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共同体经济联盟。
2、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的,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要标志。
二、名词解释地域经济系统: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各具功能和结构特征的多层次有机组合体。
又称地域经济体系或空间经济系统。
经济地带:是指具有世界意义和区际意义的、大范围呈条带状分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地域,地域上具有相对地连续性,生产力水平呈现由高到低逐渐过渡的趋势。
三、简答题1、第一次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分布的影响?答:1)产业革命使世界产业分布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明显地改变了产业分布的条件;2)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3)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4)国际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新变化。
2、世界生产力分布不平衡的表现有哪些?答:1)世界经济实力分布的不平衡;2)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部门结构层次相差悬殊;3)对外贸易水平相差悬殊。
四、论述题1、地域系统形成发展条件的新变化中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地域系统的作用具有了新的内容和特点。
答:1)人类开发资源的广度与深度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对能源与原材料利用的质量不断提高,新能源与新材料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又有很大增强,已经向海洋进军并开始利用宇宙空间。
3)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严重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唯一正确选择。
第二章一、填空1、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带是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第二个人口稠密地带是欧洲第三个人口密集地带是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2、目前按城镇人口比重,可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种类型: 高城市化国家中等城市化国家低城市化国家。
世界地理作业
题目: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经济地域系统的理论和概念,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兰州新区的地域部门结构或空间结构进行初步分析。
答:从兰州新区总体规划图来看,兰州新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基本要素符合经济地理学所述。
由点、线、网络和域面组成。
新区内部,共有四个区域经济重心,分别为科研科技研发中心,商务金融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由北向南依次成半圆状分布,构成其节点系统,而以行政中心为界限,各行政中心中各具特色的小镇也具体在新区内部发挥经济集聚规模的功能。
而兰州新区对外的交通规划为“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廊道。
包括“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 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以及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
“一横”:白银至中川的高速公路;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以及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
“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廊道将兰州新区与外部联系起来,将新区的影响拓展出新区地域以外,和外部的兰州老城区,白银以及甘肃河西地区联系了起来,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联系。
而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
整个新区的功能由点和线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新的经济网络,中间间隔分布各个功能不同的园区以及功能区。
最后,兰州新区与周边的“兰白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互相呼应,共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甘肃,乃至整个西部的经济建设,形成宏大区域空间结构的域面。
分析完整个新区的空间结构,我们从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上来看兰州新区的空间结构有哪些优缺点。
(一)在自然条件和地形方面,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市区北部秦王川盆地,距兰州市区38.5公里,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
地势开阔,价格低廉,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
新区很好的解决了兰州老城区发育在黄河及其支流的河谷盆地中,受地形影响而限制其发展的问题。
第一章经济地理学概述作业
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趋势
产业融合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同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例如,互联 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
跨界发展
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纷纷进行跨界发展。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与创新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通信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通信网络覆盖
完善通信网络布局,提高网络覆 盖率和通信质量,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
5G网络建设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提升信息 化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网络安全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措施,确保通 信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技术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
02 区域经济发展与 空间结构演变
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
增长极概念
扩散效应
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 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 成的经济中心。
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 动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 经济发展。
极化效应
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 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 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念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包括经 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分析城市建设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如绿色建筑、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等方面的
实践和创新。
未来城市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城市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世界经济地理(考试版)
世界经济地理资料整理整理者:任雨婷1世界经济的三级格局P22~P25。
三个差异P23~P25。
怎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P23~P25和P322~P3242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P32~P40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P32~P33 动因P33~P34 特征P34~P36 变化趋势P36~P38 演变模式P383科技革命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工业布局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使工厂能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煤铁复合型”的工业布局方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大都分布在英国,主要有以伯明翰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曼彻斯特为中心的棉纺织工业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和电力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煤铁资源开发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一些大规模的现代化钢铁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形成世界性的工业地带,工业向大型化、联合化方向发展,多数工业企业仍然属于“煤铁复合型”布局方式,原料缺乏的日本等国出现在沿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的“临海型”布局方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有: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由于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出现,以及能耗少的电子工业的兴起,进一步使工业布局摆脱了能源和地域的限制。
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自然资源被发现、被有效地开采和进行综合利用。
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通讯)能源和物质资料的消耗都很少,决定这些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技术、清洁的环境和高速交通运输条件,出现“临空型”的工业布局。
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的工业中心有:美国西南部的斯坦福工业区(硅谷),日本的九州岛(硅岛),英国苏格兰电子工业基地,德国南部慕尼黑工业中心。
4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P50~P51 世界产业布局的新动向P52~P54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P72~P755分析题:我国外资结构转变的必要性我国外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1).外资的产业分布不合理:制造业过重,农业、服务业过轻。
经济地理学作业
经济地理学作业第一章作业1.何谓经济地理学?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a.区位研究其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
b.区域研究其特点是侧重于区域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c.其它区域研究其特点是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
d.全球化研究,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式的变化。
a.规范性分析。
特点是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b.实证区位分析。
特点是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c.行为主义分析。
特点是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d.结构主义分析。
特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内容?答:(1)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a.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b.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门。
c.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d.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2)苏联学者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a.早期争论,分别是区域学派和部门统计学派。
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PC)或经济区;部门统计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
《世界经济地理学》作业(二)
产业篇
1.试述全球汽车工业生产和贸易的地理格局转变及其动力机制;
2.何谓全球生产网络?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升级路径?
3.以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4.以美国为例,分析ICT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结合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及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香港成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优势。
区域篇
1.试论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及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前景与障碍?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3.请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及其特点。
4.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名词解释: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
全球生产网络
产业集群
新经济
产业结构“软化”
产业融合
世界经济中心
全球性城市
······
作业要求:
(1),过期不侯;
(2)独立完成作业;
(3)每题作业的答案内容至少150字(手写体)。
(4)复制、粘帖、抄袭者,按无效处理!
白如山。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世界经济地理第四章亚洲(试卷及答案)1、下列由于地理位置⼗分重要⽽被称为“东⽅⼗字路⼝”的是()A、苏伊⼠运河B、新加坡C、台湾海峡D、马六甲海峡2、世界上最⼤的佛教国家()A、印度B、泰国C、中国D、柬埔寨3、由于产油率⾼、收益多⽽快,⽽被称为世界油王的经济作物是()A、咖啡B、橡胶C、椰⼦D、油棕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本是世界上⽣产密度最⼤的国家B、产业结构调整⽇趋⾼层次化C、⽇本分为表⽇本和⾥⽇本,⾥⽇本为⽇本⼈⼝产业的密集地带D、经济⽇趋⾛向国际化,由出⼝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过渡5、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发源地()A、亚洲B、⾮洲C、欧洲D、美洲6、下列关于⽇本地理环境说法错误的是()A、领⼟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岛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B、地表崎岖,多⽕⼭、地震,⼭脉纵横C、平原狭⼩,分布零散D、⽓候为温带季风⽓候7、些列不属于东南亚第⼀产业的特点的是()A、多种农业经济类型并存B、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分薄弱C、稻⾕、橡胶等主导作物地位突出,但⽣产结构单⼀D、林业⽣产具有世界意义8、印度⾃然环境的特点不包括()A、地势低平,⼟壤肥沃,有利于开发利⽤B、热量丰富,降⽔虽多但不稳定C、矿产品种齐全D、部分矿产储量很⼤9、下列不属于印度⼈⼝⾼速增长的原因的是()A、⼈⼝出⽣率持续偏⾼B、宗教的影响C、死亡率有所下降D、⽣产⽔平⾼10、西亚地区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不包括()A、霍尔⽊兹海峡B、马六甲海峡C、⿊海海峡D、曼德海峡名词解释新兴⼯业化国家上合组织亚洲四⼩龙东盟简答题1、西亚波斯湾地区⽯油区位优势及其对⽯油⼯业的发展的影响?2、简述印度的农业⽣产及其地域类型。
论述题1、论述亚洲四⼩龙答案BBDCA DCCDB新兴⼯业化国家是指具有⼀定资本主义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性并在⼯业化进程中⼀定程度上接近于发达国家⽔平的国家和地区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SCO),前⾝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地理第一章一:填空题1.人类社会从原始氏族社会后期和奴隶社会期间实现了,畜牧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分离、商业与手工业分离并出现早期城市,这样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2. 按资源与生产的关系状况来划分,可以把世界各国地区划分为,资源型、加工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
3.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标准是,以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应用。
二:选择题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时间是(C )A.15世纪末B.16世纪初C.17世纪中叶D.18世纪初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理大发现(B)A.新航路的发现B.郑和下西洋C.新大陆的发D.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C)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B.内燃机与电的发明与使用C.生物工程和新能源D.化学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4.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最早出现的大洲是(C)A.大洋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5.下列国家不包括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是(D)A.美国B.加拿大C.墨西哥D.古巴6.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D)A.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B.科技发展和信息交流C.资本过剩和物资短缺D.技术、资本、服务的跨国界流动7.APEC是哪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缩写(C)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A欧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金砖四国8.世界经济区域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A.具有内向保护性B.具有外向竞争性C.经济全球化阶梯D.经济全球化表现9.有“日不落帝国”称号的国家是(C)A.法国B.德国C.英国D.西班牙10.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的时间(B)A.1854年B.1989年C.2000年D.2003年三:名词解释1.经济地域系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工不断深化过程中形成的多功能、多层次、结构复杂、网络发达的空间地域体系。
2.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区域经济集团: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把一些经济发展较低的国家纳入到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圈中,利用其资源、劳动力、市场、实现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带动欠发达地区。
4.经济地带:是指具有世界意义和区际意义的、大范围呈条带状分布的综合性的经济地域,地域上具有相对地连续性,生产力水平呈现由高到低逐渐过渡的趋势。
四.简答题1.地理大发现的经济地理意义答:A:使新旧大陆连为一体,开辟了世界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导致世界经济地域联系开始加强。
B:为欧洲主要国家的原始积累开辟了资源。
C:促进就新旧大陆间农产品的交流,改革了农业体系。
D:带来了世界性的人口移动。
E:改变了世界贸易的航线和中心。
2.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答:A:新兴工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比重不断下降。
B: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其作用不断增强。
C:产业转移与资金流动速度加快,加快了一些国家的崛起。
D:知识经济开始取代工业经济。
3.产业革命的影响答:A:它使人类利用、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明显地改变了产业分布的条件。
B:生产的部门分工与地域专门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C:使经济地域系统开始形成。
D:国际经济联系的形成和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
4.欧盟一体化的主要成就答:A:建立工业出口的关税联盟 B: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 C:建立货币同盟,2002年1月1日欧元开始使 D:欧盟的政治一体化,用一个声音说话 E:欧洲统一大市场形成5.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答:A:能源短缺和环节污染问题 B:经济停滞 C:国际金融风险 D:贸易保护主义 E:全球化的挑战。
五.论述题1.为什么产业布局在不断的集中?答:①是规模结构的内在要求;现在的产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发展就造成规模的不断扩大,迫使规模结构发生变化。
②产业转移带来的经济成果;现在的产业布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向低耗能、新兴的产业方向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就会向高科技园区进驻,从而使产业布局不断的集中。
③代表了旧有的经济格局④产业分散化发展趋势是对产业集中性的一种改变和发展,体现了新经济个性化生产的特征。
第二章世界的居民一:填空题。
1.世界主要的畜牧业,以及畜牧业的类型;按生产方式分为,游牧畜牧业、商品畜牧业。
按经营方式分为,粗放式畜牧业、大农场、舍饲畜牧业。
2.通常按民族数量构成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单一名族国家、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多名族国家。
二:选择题。
1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大范围移动和重新分布的巨大动力是(D)A.政治B.经济C.文化D.地理大发现和科技革命2.人口增长的缓慢阶段的表现(A)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B.高出生率、地死亡率、高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3.目前按城镇人口比重,可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种类型,下列不包括的是(C)A.高城市化国家B.中等城市化国家C.特大城市化国家D.低城市化国家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D)A.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D.环境污染严重5.在20世纪以前,不是造成非洲人口大量减少的因素是(C)A.殖民掠夺、屠杀B.奴隶贸易C.自然灾害严重D.瘟疫疾病盛行6.20世纪以后,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的地区是(B)A.非洲B.欧洲C.亚洲D.北美洲7.人口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造成人口移动说法错误的是(D)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以上三个都不是8.下列关于人口移动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D)A.人口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 人口移动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C. 人口移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D.人口移动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2.人口移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等目的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
四:简答题1.世界人口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答:A:因为陆地大部分都分布在北半球,该地区陆地面积比重大。
B:这个地区的气候以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气候条件好,利于人类居住和农业的发展。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
D:开发历史悠久,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征?答:A:人口规模增长越来越大。
B:人口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速、迅猛和减速四个阶段。
C:各大洲、各国、各地区增长不平衡。
D:世界人口越来越老化。
3.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答:A: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城市化浪潮的主体。
B:大都市趋势日益明显。
C:城市全球化趋势开始显现。
4.全球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答:A:跨国公司的发展。
B: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C:生产性服务的兴起。
五:人口移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积极影响:(一)迁出地1.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提高经济收入,缓解劳动力压力,减少了一些社会问题。
4.改善了劳动力资源状况。
5.优化了就业结构。
(二)迁入地: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文化交流,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
消极影响:(一)迁出地:青壮年劳动力减少、人才的外流。
(二)迁入地: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第三章世界产业地理一:填空1.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2.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天气因素、汽车争粮、饲料争粮、政府干预。
二: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不属于第一产业( D)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工业2.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产量较多和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B)A.玉米B.小麦 C水稻 D油菜3.世界棉花最大的进口国是(D)A.德国B.法国C.意大利D.日本4.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是(C)A.法国B.英国C.澳大利亚D.美国5.下列哪项不属于世界四大渔场(A)A.舟山渔场B.北海道渔场C.秘鲁渔场D.北海渔场6.被称为“黑色的金子”的是(C)A.石油B.铁C.煤炭D.天然气7.目前世界具有洲际意义的铁路干线不包括的是(C)A.欧洲系统B.美洲系统C.澳洲系统D.亚洲系统8.下列哪项是反映铁路运输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C)A.机车B.车站枢纽C.铁路线9.APEC是哪个合作组织的缩写(C)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盟C.亚太经合组织D.石油输出组织10.世界旅游日是(B)A.8月8日B.9月27日C.5月5日D.3月24日三:名词解释1.纵向联合:是指产、供、销一体化,它是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把工业、商业、金融和各项服务等与农业有关部门,以签订合同等形式联合成为一体而形成的组织经营形式。
2.全球价值链(GVC):指为实现商品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的网络组织,它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就是各国产业结构运动的集成。
四:简答题1.当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如下答:①农业产值增大,地位下降②农业结构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③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同④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⑤农业地带性明显,地域差异大2.世界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答:①农产品贸易重要性在逐渐降低②国际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变化③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领域有优势④农产品贸易壁垒3.影响世界各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答:①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②自身能源条件4.世界汽车生产出现许多新特点和地域结构的变化答:①世界汽车从过去大批量生产走向按买主需求的变化灵活地进行生产,更为有利可图②当今汽车厂家不以增加数量为原则,而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目标,以求在竞争中获胜③根据市场需求加速汽车型的开发,非传统范畴的新型号车④世界各大工厂通过建立有关开发、生产和分厂交换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