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总结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通过创新农技推广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大财政扶植力度、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素质等措施推动农业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农业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对策

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的科研、推广体系以政府公共部门为主,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政府除了制定有关农业推广发展政策外,还直接负责制定农业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以及对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国家财政是农业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和依靠。乡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属国家推广机构,机构比较健全,推广人员多,技术力量雄厚,是农业推广的主力军。此外,科研、教学、科委、科协和一些为农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也从事有关的农业推广工作。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是国家组织,从农业部到各省、市、县、乡、村、村民小组分别建立了国家农业推广总站、市农业推广中心、县农业推广中心、乡农业推广站、村科技组和科技示范户,最后把农业技术以及科技成果推广到农户中。从组织形式中看出,省级以下的农业推广组织是受政府和上一级推广组织的双重领导。经过20年建设,我国己形成政府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专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已经达到210万人,推广站数达到35.5万余所。

2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推广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行农业科技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它具有一套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在这一时期确实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与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农民非农收入的提高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农民在农业生产上采用新技术,尤其是大田作物新技术的积极性降低,使这种(搞行政和计划为主)体制失去了其以前所发挥的作用,农业推广效率降低。由于推广项目均是由各级政府决定的(而不是由农民决定的),从而

为技术推广活动带来诸多不确定性。技术的推广与否,一是决定于政府财政是否有钱;二是决定于政府财政部门及相关财政预算编制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行为。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管理体制是以行政管理管理方式设置的。各级推广部门人员、经费和工作主要受本级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支配,上级推广部门对下级推广部门只是技术指导,这种体制造成推广部门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人员不能上下流动。

现有的政府农业推广体系,其运行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要求,主要表现在:①限制农户作为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农业技术,农户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推广技术,难以发挥其应用科技的主动性;②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广人员的推广结果往往与其利益并不挂钩,致使推广部门及人员不注重推广效果;③农业推广的基础设施差、手段落后;④从推广技术范围上看则包揽一切,导致政府与企业等组织竞相推广经济效益高的技术,而社会效益大、经济效益低的公益性技术却推广不足。

在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内,上层的农业推广单位经费多、工作条件好、人员的待遇高;而基层单位经费少、工作条件差,人员的待遇低,影响农业推广效率。

2.2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

由于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造成农业科技成果偏离市场需求,而科研选题偏离市场需求主要是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现阶段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主导型,多数农业科技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只是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室成果阶段,并没有到达应用技术开发阶段和中试、示范推广转化阶段。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科技成果偏于产中研究,产前、产后配套研究缺乏。这部分科技成果大多是在农业生产某些重要问题或关键技术环节上有突破,甚至是重大突破,体现出较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也恰好吻合于目前的成果评价体系,能获奖或获得重大奖励;但这些成果多半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技术及工艺技术。

2.3经费不足

推广经费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我国农业推广经费长期不足,农业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发达国家一般为0.6%~1.0%,发展中国家为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与国际上正积极探索的新型推广服务方式,如个别指导、公司推广、有偿服务、费用分摊等相比,我国现在仍实行由政府提供无偿服务的单一农业推广方式,而由于财力限制,政府投入不足,造成一些基层推广单位网破人散。虽然一些农技部门经营农资,少数农技人员开展有偿的指导咨询服务,但总体上经费不足的状况相当严重,不少推广单位“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削弱了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4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合作组织不健全

受历史、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的素质偏低。资料显示,我国6亿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仅为小学文化程度;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向城市二、三产业,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更加低下。由于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缺乏科学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的提高。而只有农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才能使农民有能力增加投入,调整结构,发展农业,才能使农业现代化具备现实可能性。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推广体系的一部分,是作为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补充。我国的农业合作组织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规模小,结构松散,缺乏一定的稳定性,抗冲击能力差,内部管理问题较多,相当一部分是依托政府的某个技术部门,或政府包办,还没有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规范模式。

2.5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推广队伍缺乏活力,表现在基层农业推广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技术和知识单一化,主要从事粮食作物栽培、育种和管理的技术推广工作,而从事园艺、蔬菜等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推广人员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推广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缺少推广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推广学科带头人、专家及中壮年技术人员。

从学历与专业职称比例构成情况看,市级、县级到乡镇级,逐渐减少,尤其乡镇级还不到4%。因此,改革与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提高乡镇级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以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已迫在眉睫。

3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的对策

3.1创新农业推广体制

压缩中央、省、地市三级农业推广机构与人员,合并同级同行业推广机构,精减人员,实行同一行业内各专业的综合设置,优化整合行业内推广资源。要按照“更有利于促进基层农业推广工作”的原则,以实行县级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垂直管理为主,对现有农业推广人员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淘汰不适合搞推广却顶编占岗的人员,同时强化对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下农业推广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新形势下农业推广队伍的创新,不但要精简冗员,而且要调整农技人员分布格局。通过建立人员跨级、跨区域流动机制,健全业务考核和工作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人员待遇等措施,引导、鼓励农技人员到基层推广机构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