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司乐
既是音乐机构,又是最高乐官。在严密的礼乐制度的职官体系中, 大司乐所属乐职人员有1463人,主要施行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 音乐表演三种职能。又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 等乐官、乐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 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大
梨花大鼓
产生于清代末叶,主要流行于山东境内。早期音乐以农村民歌 小调为素材,以两片破裂的犁铧互击作为伴奏。发展后,伴奏乐 器新增三弦、四胡、小鼓等,并利用谐音改名为梨花大鼓,约于19世纪下半叶进入城市。其内容多为民间大套故事, 音乐朴素淳 厚。有南口、北口之分,南口着名艺人有王小玉姐妹,曲调刚健
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北口以郝老凤(又称何老凤)
(2)中序:人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3)破:
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由器乐演奏,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2、《牡丹亭》
“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是继王实甫
《西厢记》之后戏曲史上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以杜丽
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表 达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 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 它文辞造句纤巧,用意深远, 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
歌舞大曲
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 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 歌舞大曲这种艺术形式,在隋唐时 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坐、立部伎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很强的艺术性。唐代歌舞大曲又称燕乐大曲, 其结构基本上可 分为三大部分:(1)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
存与琴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参军戏
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戏剧形 式。“参军”是官职,创设与曹操统治时期。它以诙谐笑谑为主, 其中扮演被戏弄对象的角色叫“参军”,执行戏弄任务的角色叫
减字谱
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这一变革是唐代曹柔完成的。他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 左、右手在古琴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 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它的出现,是古琴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 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即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是指流传于
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被取代,它为我国琴曲的保
最为着名,曲调浑厚质朴,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
雅乐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西周实际上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 对后代影响非常深远。雅乐是我国古 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锁演奏的音乐。 主要用于郊社、 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它是周代 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 用 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一 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了它的“乐教” 功能。因而,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 并被奉为音乐的正宗。
童组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梨园解散。
俗讲
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使更多的百姓乐于接受,便利用讲故事
的方法佛教哲理通俗化,这种方式称为“俗讲”。
诸宫调
宋元时期一种大型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因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 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其结构庞大,曲调丰富,适 合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是用 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 音乐来源主要是唐 宋以来的大曲、去自己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伴奏乐器主要用鼓、 拍板、笛等。
太常寺
是我国圭寸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咼行政机关。 隋代太常寺是监管雅 乐和俗乐的机构。唐代太常寺规模更是空前, 其月工竟占到全国 人口的千分之几,其下隶属了“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
梨园
唐玄宗于开元二年(714)在内庭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 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演习法曲为主。一个设于长安宫廷中,主 要表演法曲并试奏唐玄宗新作;一个是西京太常寺所管的“太常 梨园别教院”,一个是东京洛阳太常寺所管的“梨园新院”。另外 宫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由30多个未满15岁的儿
楚辞
是战国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
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 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文化的特 点在于它的“巫风”,实质上是楚地原是祭神歌舞的延续。现存 于《楚辞》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创作的, 如《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
司乐主调其音,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
板腔体
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板式变化体”。即以
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作各种节奏、
速度的板式变化,如散板、流水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等。梆 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是板腔体的代表。
曲牌体
亦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属于套曲结构。即以曲牌为 基本单位,将若干只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 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 的音乐。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 乐史戏曲音乐的主要结构体式, 也是说唱音乐和器乐曲的主要形 式。
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590年),是我国唯一用文Leabharlann Baidu谱保存
下来的古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的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
西贺茂的神光院,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古老的琴谱。据统计,全谱 分为四拍(即四段),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从谱中可见纯律 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 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 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海青拿天鹅
简称《海青》,在元代已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 一首琵琶独奏曲。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 描写海青捕捉 天鹅时的激烈场面。全区共十八段,分引子、主题及尾声三大部 分。每段基本上采用合尾的形式, 旋律张弛结合,节奏松紧相间, 生动地描写了蒙古人民紧张有趣的捕猎生活。
7、《碣石调?幽兰》
既是音乐机构,又是最高乐官。在严密的礼乐制度的职官体系中, 大司乐所属乐职人员有1463人,主要施行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 音乐表演三种职能。又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 等乐官、乐工。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 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被赋予了崇高的社会职能与社会意义。大
梨花大鼓
产生于清代末叶,主要流行于山东境内。早期音乐以农村民歌 小调为素材,以两片破裂的犁铧互击作为伴奏。发展后,伴奏乐 器新增三弦、四胡、小鼓等,并利用谐音改名为梨花大鼓,约于19世纪下半叶进入城市。其内容多为民间大套故事, 音乐朴素淳 厚。有南口、北口之分,南口着名艺人有王小玉姐妹,曲调刚健
明快,唱腔婉转华丽,长于抒情;北口以郝老凤(又称何老凤)
(2)中序:人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3)破:
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由器乐演奏,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2、《牡丹亭》
“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牡丹亭》,是继王实甫
《西厢记》之后戏曲史上的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该剧以杜丽
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为线索, 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形象, 表 达了在封建制度重压下,青年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的呼 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腐朽。 它文辞造句纤巧,用意深远, 音乐上不受格律的束缚,大胆革新,作曲时强调文采,注重曲意。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论述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
歌舞大曲
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 唐宫廷燕乐中具有重要地位。 歌舞大曲这种艺术形式,在隋唐时 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坐、立部伎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有很强的艺术性。唐代歌舞大曲又称燕乐大曲, 其结构基本上可 分为三大部分:(1)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
存与琴艺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参军戏
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戏剧形 式。“参军”是官职,创设与曹操统治时期。它以诙谐笑谑为主, 其中扮演被戏弄对象的角色叫“参军”,执行戏弄任务的角色叫
减字谱
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 这一变革是唐代曹柔完成的。他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 左、右手在古琴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 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它的出现,是古琴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 晚唐琴家陈康士、陈拙即用减字谱整理了大量琴谱,是指流传于
后世。这种记谱法一直沿用至今而未被取代,它为我国琴曲的保
最为着名,曲调浑厚质朴,咬字有力,富于乡土气息。
雅乐
以礼乐制度为基础,西周实际上也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 对后代影响非常深远。雅乐是我国古 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锁演奏的音乐。 主要用于郊社、 宗庙、宫廷礼仪、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它是周代 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 用 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一 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了它的“乐教” 功能。因而,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 并被奉为音乐的正宗。
童组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梨园解散。
俗讲
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了使更多的百姓乐于接受,便利用讲故事
的方法佛教哲理通俗化,这种方式称为“俗讲”。
诸宫调
宋元时期一种大型的说唱形式,由北宋民间艺人孔三传所创。 它因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 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其结构庞大,曲调丰富,适 合表达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 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是用 一个宫调,不同套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 音乐来源主要是唐 宋以来的大曲、去自己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伴奏乐器主要用鼓、 拍板、笛等。
太常寺
是我国圭寸建社会掌管礼乐的最咼行政机关。 隋代太常寺是监管雅 乐和俗乐的机构。唐代太常寺规模更是空前, 其月工竟占到全国 人口的千分之几,其下隶属了“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
梨园
唐玄宗于开元二年(714)在内庭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 附近的梨园而得名,以演习法曲为主。一个设于长安宫廷中,主 要表演法曲并试奏唐玄宗新作;一个是西京太常寺所管的“太常 梨园别教院”,一个是东京洛阳太常寺所管的“梨园新院”。另外 宫中的梨园还附设有一个“小部音声”,由30多个未满15岁的儿
楚辞
是战国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并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实
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 它以楚国的历史、风俗、 音乐、方言等为其背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音乐文化的特 点在于它的“巫风”,实质上是楚地原是祭神歌舞的延续。现存 于《楚辞》中的很多篇章就是在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创作的, 如《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
司乐主调其音,以音乐之事教育贵族子弟。
板腔体
戏曲、曲艺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又称“板式变化体”。即以
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作各种节奏、
速度的板式变化,如散板、流水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等。梆 子、皮黄系统的剧种是板腔体的代表。
曲牌体
亦称“联曲体”或“曲牌联缀体”。属于套曲结构。即以曲牌为 基本单位,将若干只不同的曲牌联缀成套, 构成一出戏或一折戏 的音乐。在以梆子、皮黄为代表板腔体音乐出现以前,曲牌体音 乐史戏曲音乐的主要结构体式, 也是说唱音乐和器乐曲的主要形 式。
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493-590年),是我国唯一用文Leabharlann Baidu谱保存
下来的古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的卷子谱,存于日本京都
西贺茂的神光院,是我国迄今所见最古老的琴谱。据统计,全谱 分为四拍(即四段),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从谱中可见纯律 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 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 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海青拿天鹅
简称《海青》,在元代已流行,是目前能确定创作年代最古老的 一首琵琶独奏曲。该曲运用了多种琵琶弹奏技巧, 描写海青捕捉 天鹅时的激烈场面。全区共十八段,分引子、主题及尾声三大部 分。每段基本上采用合尾的形式, 旋律张弛结合,节奏松紧相间, 生动地描写了蒙古人民紧张有趣的捕猎生活。
7、《碣石调?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