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生物必修三《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习题 ,答案

考向一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A1.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保持出生率人口就会零增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各种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有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1)统计图(2)曲线图(3)柱形图各图示共性及判断技巧: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

2.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3.关于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法三种调查方法,叙述中不正确的A A.样方法一般要随机取样B.标志重捕法一般是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D.三种调查方法都可以用来调查种群密度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

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造成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A.种群的出生率下降B.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C.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的生殖能力下降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A.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6.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D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④B.图中的①为出生率,②为死亡率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入率和迁出率7.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第6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计数原则:若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只计 数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 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 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调查 植物或活动范围 对象 小的动物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 程序
选取 样方
计数 取 平均值
捕获并标记(数 量为N1)
重捕、计数
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 ① 随机 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 适中 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 的概率 相同
事项 ③样方数量 不宜太少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 ④宜选用 双子叶 植物 模 迁入和迁出 ,没 有外界的强烈干扰
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1)模式图
(2)统计图
(3)曲线图
(4)柱形图
1.在下表中比较“J”型和“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曲线模型
形成条件 增长率
理想条件 不变
有限条件 现增加后减小
有无 K 值 无K值,持续增加
有K值,可在K值
附近上下波动
种群增长 速率曲线
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 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 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 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身对照 4、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 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稀释后再计数 6、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 当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注意: 培养过程中应保持无菌操作
每天同一时间从不同的试管中取样计数

种群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种群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种群的特征一、选择题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2)A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性别比例发生变化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C.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5.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假设不符合要求的是()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脱落6.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作()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7.在一块弃耕的正方形荒地上调查种群的密度时,通常需要选择多个大小相等的样方,然后再对该植物进行计数,即可获得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选择样方的正确方法是()A.在正方形荒地的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样方B.在该植物集中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C.在该植物稀疏分布的地方选择样方D.分别在该植物集中和均匀的地方选择样方8.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9.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三种类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B.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A图所示类型C.我国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人口年龄组成趋于C图所示类型D.濒临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C图所示类型10.在一片约27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试学习资料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C.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D.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K值解析:选D 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种群数量将增加,反之则减少;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会降低出生率,使种群密度降低;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只能引起种群密度变化,而不能引起K值的变化,K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解析:选D 有的生物没有雌雄性别之分(如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总结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总结

种群的特点和数目的变化判断正误 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 ) 。

2.同一物种在不一样地区可因地理隔绝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必定属于同一物种 ( ) 。

3.种群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 。

4.动物种群密度检查都不可以用样方法 ( ) 。

5.年纪构成不过展望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向,但该趋向不必定能实现,由于影响种群数目变化的要素还有天气、 食品、天敌等 ( ) 。

6.性别比率失调,不会惹起种群数目改变() 。

7.不一样种生物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 ) 。

8.城市人口增添的决定要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

9.种群在空间散布上只有均匀散布和随机散布 ( ) 。

10.种群数目的变化包含种群数目的增添、颠簸和降落等 ( ) 。

考点一:种群数目特点之间的关系剖析1.种群密度检查(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所有个体的数目,它是种群最基本的参数。

)标记重捕法样方法合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 活动能力衰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NN1利用公式=2( N 为 计算各种方内种群密度的均匀值统计方法N 1 计算出 N ,即为该种群密度的预计值。

N 0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预计值标记个体数, 2 为重捕数,为重捕个体中带标记数)NN① 检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① 随机取样 注意问题②标记物不可以过于醒目,不可以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生理活动,②样方大小适中且不易零落③样方数目不宜太少提示 (1) 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 >迁出率造成的。

(2) 中国人口的增添——出生率 >死亡率造成的,不可以纯真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 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添率降落。

(4) 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率来降低出生率。

(5) 将性外激素开释到大田里,扰乱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

种群的数量变化练习题【基础达标】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B.—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

2.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203(140时科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答案】B【解析】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标准的“J”型;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此时种群增长率为0;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3.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血A r=irJlHl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D.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由题可知,0〜X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X〜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A错误、B正确、D错误;由于在t i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因此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N,C错误。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3.(2020广西桂林检测)下列有关种群数量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以确保结果准确B.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D.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时,诱虫器上方要使用冷光灯照射4.(2021山东潍坊月考)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渔业养殖中,其种群数量维持在环境容纳量时,可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B.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提高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容纳量D.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组成(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组成C.该种群的年龄组成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科研人员研究不同pH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原卷版)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练习)一.选择题(共19小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和空间特征B.仅靠种群密度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可用样方法调查同一块地中不同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同种生物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一定是相同的2.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检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对上述资料分析不正确的是()A.对该东北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一定是标记重捕法B.东北豹在人为保护的措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其繁殖能力差是重要原因之一C.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提高东北豹的迁入率可以提高其种群数量D.监测大型动物种群数量变化也可以用采集动物粪便检测其DNA分子作为依据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标记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等都是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利用的原理是很多昆虫具有避光性的特点B.若调查培养液中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以使用取样器取样法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和蝗虫成虫的密度都可以用样方法D.若调查的动物在第一次标记后变聪明则会造成统计的结果偏大4.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60只鸟,其中黄鹂12只,做标记后均放回自然界,第二年又捕获了5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2只,没有标记的黄鹂10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A.30B.42C.60D.725.(2022•天津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没有影响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6.(2021•五模拟)下列有关种群的数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C.应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保持正常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不发生改变7.(2020秋•秦安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8.(2021秋•南安市月考)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图示①①①三种类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捕捞后某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该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①所示类型D.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①所示类型时,种群数量一定能保持稳定9.某研究小组对一个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进行调查,获得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数据并整理如表所示。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多维练(全国通用)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解析版)

专题十一种群和群落课时34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下列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C.用标志重捕法统计某种角数量时,由丁标记物容易被鱼卷食会使统计结果偏大D.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的最大种群数量,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性别比例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对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A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每个样方的统计数值都应如实记录,B正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若标记物容易被鱼吞食,会使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偏小,而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某种群在某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D错误。

2.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K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渔业生产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到达K值后开始捕捞B.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C.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D.当种群数量超过K/2 后会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答案】C【解析】渔业生产中,捕捞后数维持在K/2值时,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所以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捞,A错误;同一群落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不相同的,B错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C正确;“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从开始就存在环境阻力,并且环境阻力越来越大,D错误。

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

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A.66 只/公顷B.77 只/公顷C.83 只/公顷D.88 只/公顷【答案】B【解析】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 只鼠中有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2)酵母菌计数:
在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
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
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请回答以下问题
④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坐标,画出种 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细菌数量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有哪些优缺点?
曲线图: 直观,但不够精确。
数学方程式: 精确,但不够直观。
关于“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存在环境阻力。 种群密度越大 , 环境阻力越大。
②增长特点:
死亡
巩固练习1:在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将10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 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 如表所示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如果将面积1km2改成5km2结果又为多少呢?
N=(42×38)/12=133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133只/km2
133/5=27只
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27只/km2
2.出生率、死亡率:
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类型: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必1 P5、必2 P114、必3 P602.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A逐个计数法 B样方法 C灯光诱捕法 D标志重捕法 E抽样检测法 F取样器取样法3、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集群分布型二、种群的数量变化-------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数学模型)1.研究方法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用数学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

2.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 (2)曲线图:优点是直观。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①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λtλ值大小的意义?“J”型曲线的增长率与增长速率?若出现以下四种情况中的一个即可判断为“J”曲线:(1)理想条件下。

(2)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

(3)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的适宜环境的早期阶段。

(4)无环境阻力状况。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罗辑斯蒂增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

“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自然条件下,池塘中鱼的种群或牧场上牛、羊种群的数量增长都是呈“S”型曲线增长。

5.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砍伐森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大多数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

(2)K值变动的示意图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

生物一轮复习第一编考点通关考点32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练习含解析

考点32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一、基础小题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后,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B.接种后,需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C.抽样检测时,需将培养液静置几分钟后再吸取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后再盖上盖玻片答案B解析对培养液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如果接种后灭菌酵母菌会被杀死,A错误;接种后立即进行第一次抽样检测作为后续的对照,B正确;抽样前应先振荡试管将培养液摇匀后再吸取,C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D错误。

2.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据此判断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

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故选C。

3.如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O~b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B.b~c段种内斗争最激烈C.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D.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D解析O~b段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密度也在不断增大,故两者呈正相关,A错误;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内斗争最激烈,B错误;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为有效防止鼠害,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b点以下,C错误;利用捕食关系控制鼠的数量不会破坏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4.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答案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与Ⅰ相似,A正确;在曲线Ⅱ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错误。

考点过关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过关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考点过关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分值:90分,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6*6=36分)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的数值和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选择有遗传病的家庭中进行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C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D调查草地上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3.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一定会出现新的基因B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D种群通过个体进化而进化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火灾后的草原进行次生演替C“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是种群数量停止生长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5.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问K值增大的情况()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南亚飞蝗C 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 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6.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菜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菜粉蝶幼虫和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觅食C噬菌体利用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的两株绿草,一株增加,另一株减少。

二.非选择题(54分)7.(24分)右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

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_保护的措施。

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时提能训练: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人教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③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④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⑤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2012·黄山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3.(2012·聊城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A.aB.bC.cD.d4.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

在停止增长时( )A.增长速率大于零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5.(易错题)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6.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K值后呈“S”型增长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7.(2012•安师附中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

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8.(预测题)为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呈“J”型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9. (2012·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 50 28 22重捕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10.(9分)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买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买菜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0 2 3 3 4 12 4 2 3 3 11.(16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2.(21分)(探究创新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

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_℃。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

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答案解析1.【解析】选D。

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因而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形式,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

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因而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2.【解析】选C。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映的是数量特征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而某种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3.【解析】选C。

由题干中“将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分析知,笼内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选C项。

4.【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种群基本特征的内涵。

(2)种群增长曲线中某一时间的特征描述。

2.题眼: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表示此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

【解析】选D。

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相当;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

5.【解析】选B。

由图分析,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环境阻力因素所致;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B点K/2时;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D点时种群才达到环境容纳量。

【误区警示】由于不能准确识图和正确判断K/2和K 值时对应的点,而误选选项D 。

6.【解析】选C 。

由图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呈“S ”型增长;在时间值小于3的范围内其自然增长率>0,即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标志重捕法适用的条件是动物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故可以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布,而玉米为一个种群,其合理密植与分层现象无关。

7.【解析】选C 。

A 项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种群数量最大值是在K 值附近波动;B 项K 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到达K 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 项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时进行,且剩余量应维持在K/2。

8.【解析】选B 。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一段时间内酵母菌呈“J ”型增长。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相同时间取样才能说明问题。

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再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样。

9.【解析】选D 。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 ×n/m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 2。

10.【解析】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①对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然后进行组织答案。

(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如害虫防治。

(2)取样调查要求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要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所有个体。

(3)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

该块地中苦买菜的种群密度为:2334423338+++++++=。

答案:(1)害虫防治(只要合理均可)(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3)3株/m 211.【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 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 ”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