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

合集下载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杨金秀;季春辉;刘璐【摘要】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于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The reservoir types are unclear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 the Hailar Basin, due to the complex fractures and various sedimentary genetic types. Based on the core, seismic and logging data, a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framework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key boundaries of the main oil-bearing formations, I. E. The second member of Nantun Formation (K1n2) and the first member of Damoguaihe Formation (K1d1). The pay zones cross two third-order sequence boundaries in the Su 131 and Su 102 fault-block reservoirs. The main reservoir is the low-system-tract slumped turbidit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hird-order sequence instead of the fan-delta front sand body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ird-order sequence. Based on redefinition of the sequence-stratigraphic position of the main pay zone and analysis ofreservoir genetic type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 is of structural-lithologic type. In additi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 units is analyzed. These understandings lay a solid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the oilfield.【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1(032)002【总页数】9页(P214-221,228)【关键词】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南屯组;大磨拐河组;断块油藏;乌尔逊凹陷;海拉尔盆地【作者】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杨金秀;季春辉;刘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长庆录井公司,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21.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广泛应用不仅在于其能建立含油气盆地高精度的等时时间格架,而且它还可以建立起研究区地层形成和演化的系统概念,有利于进行地层描述与对比[1-3]。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海拉尔盆地(图1)是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复杂叠合盆地。

其构造位置特殊、后期改造强烈、油气多期成藏,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的外围盆地。

海拉尔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式、断陷-坳陷型盆地,以德尔布干断裂为界,西面属于萨彦一额尔古纳褶皱系,其下部为早加里东期的兴凯运动褶皱,镶嵌在西伯利亚地台边缘,东面属于内蒙一大兴安岭褶皱系,海拉尔盆地即处在两个褶皱系的接壤部位。

其构造位置特殊、后期改造强烈、热演化历史复杂、油气多期成藏,是大庆油田重点勘探的外围盆地。

图1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块。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最有潜力的勘探地区。

乌尔逊凹陷位于贝尔坳陷的中部,为一南北向展布、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南与贝尔凹陷,北与红旗、新宝力格凹陷局部连通。

凹陷内发育南、北两个继承性次凹,北部为乌北次凹,沉积岩埋藏最深4500m,南部为乌南次凹,埋藏最深大于6000m。

围绕着乌北次凹发育着苏仁诺尔、铜钵庙两个构造带;围绕着乌南次凹发育着乌南西部断阶带、乌南中部隆起带、乌南东部斜坡带及乌南南部的巴彦塔拉构造带。

本次研究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整理已有的地质、地震及钻井资料,充分运用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反转构造及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新理论与新方法,对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分解多期叠合盆地,并对每个时期凹陷构造特征进行剖析;搞清构造形成机制,取得符合实际区域构造变形特征的构造地质认识,为下一步油气战略勘探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与蒙古国的塔木察格盆地实质上是一个盆地。

海拉尔盆地东以大兴安岭断隆与大杨树盆地和松辽盆地相隔,西以西北断隆与蒙古国巴乔山盆地相望,北与拉布达林盆地相连,西南以巴音宝力格断隆为界与二连盆地遥遥相对。

乌尔逊凹陷断裂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乌尔逊凹陷断裂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乌尔逊凹陷断裂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摘要:乌尔逊凹陷断裂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分期特征,通过分析构造层序界面、生长指数、断层活动速率以及伸展率等,得出本区断裂的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三个阶段;结合各变形时期的主要断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伸展断陷期的主要控陷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主干控陷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的南北向断裂与长期发育的北东东向油源断裂近正交组合,在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形成大量的圈闭,是油富集的主要区带。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断裂演化油源断层油气藏Faults evolution and its impact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Wuerxun depression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faults in Wuerxun depression has obvious characters of substage ,by analysising the tectonic sequence boundaries,growth index,faults acting rate and stretch,we considered the evolution of the fault had under gone early extension,middle strile-slip and late reversion three stages. By researching the effection of the main faults form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n hydrocarbon,we have concluded the main faults which controled the depression controled the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rock; the main controlling faults was the main hydrocarbonmigration channel; faults in the direction of SN formed at the end of Yimin group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il source faults which in the direction of NNE perpendicular array, forming a lot of traps in Damoguaihe and Yimin group,was one of the main oil enrichment zones.Key words:Wuerxun depression;fault evolution;source fault;oil and gas reservoir海拉尔盆地处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盆地内划分为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分为16个凹陷、4个凸起共20个二级构造单元。

乌尔逊凹陷南部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勘探远景

乌尔逊凹陷南部白垩系大磨拐河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勘探远景




‘十 ; }


0 { :


. i 一z 辜 霉 0
| 。

; i


_

《顶 l 界 l ; 面

《,



I● - : ,
堇 匡
麓霹
底 界 下 面 .

第1 0卷
第 9期
21 0 0年 3月








V0 _ 0 N . Ma 0 0 l1 o 9 L2 1
17 —8 5 2 1 )9 25 -4 6 11 1 ( 00 0 — t10
S in e T c n l g n gn e i g ce c e h o o y a d En i e r n
层序界面, 具体表现 为电阻率 曲线突变 , 测井 曲线
由高 幅值 的箱 形或 钟 形 突变 为 低 平段 , 映 了水 体 反 由相对较 浅 突然 变深 的 特 征 。大 磨 拐 河 组 底 界 面
图 1 乌 南 构 造 格 局
在 斜坡上 和 隆起 处 表 现 为 界 面 下 部 砂 砾 岩 突变 为


通过综合分析地震 、 测井和钻井等资料, 对乌尔逊凹陷南部 地 区大磨拐河组进行 了层序分析 , 识别 出二级层序 界面 ,
首次湖泛面 , 最大湖泛面 , 分析 了层序 内三个体 系域——低 水位体 系域、 水进体 系域 和高 ‘ 体系域特 征。在层序地 层单元 划分和对 比的基础 上, 结合不 同体 系域的沉积体 系分析 , 立 了该 区的层 序地 层学模 式, 建 研冗 了油气分 布特点 , 有利 的构造 在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e t r o C h i n a D a q i n g O i l i f e l d C o mp a n y L t d . ,
第2 7卷 第 5期
2 0 1 5年 1 O月


油 气

V0 1 . 2 7 No . 5 0c t .2 01 5
L I T HOL OGI C RE S ERVOI RS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一 贝尔 凹陷层序构 成样式 及 油气成藏模式
吴海波, 李军辉 , 刘 赫
类型的 构造 单元 。基 于 不 同的 构造 单元 , 相 应建 立 了断控 陡坡 型 、 缓坡 断 阶型和 洼槽 型 3种层序 构成 样 式 。 不 同构造 单 元发 育 的层序 构 成样 式 各异 , 沉 积体 系域 构成模 式 不 同 , 其 油 气成 藏模 式 也有 所 差异 断控 陡坡 带主 要 发 育 断层 一 岩 性 和 断鼻 型 油 气藏 , 缓 坡 断 阶 带主 要 发 育 断 层一 岩 性和 地 层 超 覆 型 油 气 藏, 洼槽 带 主要 发育透 镜 体型 油 气藏 , 此外 , 洼槽 边缘 带 常发 育断 层一 岩性 油 气藏
( 中国石油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 公 司 勘 探 开发研 究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7 1 2 ) 摘要: 明确 不 同构造 背景 下所发 育的层 序 构成 样 式 , 可 以使 油 气藏 的 预 测 变得 更加 有 效 。利 用岩 心 、 测
井、 钻 井和 地震 等 资料 , 依 据 各层 序界 面的相 关 特征 , 将 乌 尔逊一 贝 尔凹 陷下 白 垩统划 分 为 3个二级 层 序 和 5个 三级层 序 。依 据 构 造 背景 分析 , 在研 究 区划 分 出断控 陡坡 带 、 缓坡 断阶 带和 洼槽 带 3种 不 同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及沉积相带特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及沉积相带特征
析 。
关 键 词 : 尔逊 凹 陷 ; 陷 盆 地 } 序 地 层 ; 积 相 乌 断 层 沉 中图分 类号 : 3 P5 9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8 (0 0 1 一 O 4 一 O 1 0- 9 12 1 )6 O5 1 1 研 究 区 概 况 海 拉 尔 盆 地 位 于 内蒙 古 自治 区 呼 伦 贝 尔 盟 西 南 构 造单 元 ( 1 。 图 ) 4 沉 积相 特征 4 1 沉 积 相 类 型 .
面 。 地 荦 反干 甚寻 身 : 界 面画 Ij I
璧 ± 境岗 自☆
伊 =



铜 钵 庙 组 形 成 于 裂 谷 分 割 填 充 早 期 , 积 主 要 沉 受 物 源 和 构 造 控 制 。 源 主 要 来 自西 侧 和 北 东 方 向 , 物 河 流 下 切 作 用 强 烈 , 育 有 陡 岸 水 下 扇 和 扇 三 角 洲 发 沉 积体 系 。 屯 组形 成于 断裂 谷 高峰 期 , 部 控 陷断 南 东 层 活 动 强 度 达 最 大 , 积 受 物 源 和 构 造 控 制 , 要 为 沉 主 扇 三 角 洲 一 湖 底 扇 一 ( ) 湖 沉 积 体 系 。 西 部 受 乌 半 深 西 大 断 裂 控 制 , 岸 水 下 扇 发 育 , 部 沿 北 东 方 向 扇 陡 东 三 角 洲 发 育 且 扇 体 规 模 较 大 , 部 发 育 湖 相 及 湖 底 中 扇 。 着 凹 陷 范 围 变 大 , 二 段 时 期 深 一 半 深 湖 范 围 随 南 和 比例 增 大 , 东 方 向 为 主 物 源 方 向 , 南 方 向为 次 北 西 要物 源 方 向 , 要 发 育扇 三角 洲 和湖底 扇 沉积 体 系 。 主 大 磨 拐 河 组 形 成 于 裂 谷 高 峰 晚 期 。大 磨 拐 河 组 段 主 要 为 深 湖 沉 积 体 系 , 东 边 缘 、 缘 局 部 发 育 北 西 了 局 部 扇 三 角 洲 前 缘 和 大 部 分 河 控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 磨 拐 河 组 二 段 沉 积 范 围 进 一 步 扩 大 , 绝 大 部 大 但 分 地 区 被 滨 浅 湖 所 覆 盖 , 有 沿 北 东 、 西 两 个 主 物 只 南 源 处 有 河 控 三 角 洲 相 对 发 育 。 另 外 在 凹 陷 西 部 和 东 北 部 分 别 有 来 自北 西 和 南 东 方 向 的 次 要 物 源 形 成 小 型扇三 角 洲沉 积体 系 。 伊 敏组 主 要 为 辨状 河三 角 洲 一 湖 相 沉积 体 系 , 多物 源方 向 。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董威;刘吉余;盛采文【摘要】为了解决研究区目前存在的地质问题,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乌南次凹南屯组进行层序地层学综合研究,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描述,结合地震、测井、录井资料对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应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对南屯组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并对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进行预测,这将为隐蔽油气藏综合评价和预测勘探提供重要的依据.【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37)003【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作者】董威;刘吉余;盛采文【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8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寻找和勘探隐蔽型油气藏将成为在成熟含油气盆地中挖掘油气资源潜力的重要目标。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思维,新方法在隐蔽型油气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乌尔逊凹陷是目前海拉尔盆地最有潜力的勘探区域之一,构成了大庆油田后备储量战略接替的主要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该地区存在以下问题:井震资料对比困难,各级层序地层单元和砂体的追踪对比难度大;盆地构造复杂,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以及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乌南次凹成藏条件的认识不足,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困难,从而制约了区内油气的勘探进程。

因此,建立区内等时的层序地层对比框架,阐明层序地层格架中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特征,是当前区内油气勘探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乌尔逊凹陷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中部,面积2166km2,为一南北向展布、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

凹陷内发育南、北两个继承性次凹,北部为乌北次凹,南部为乌南次凹,面积为1300km2,最大埋深6000m。

乌南次凹南屯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

乌南次凹南屯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

乌南次凹南屯组高精度层序划分及地质意义邹希光【摘要】依据岩芯、录井和测井等方面资料,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南屯组内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南屯组主要发育有5类层序界面,共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纵观各层序的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可发现在南屯组沉积时期沉降中心逐渐西移,地层展布特征自下至上由\"中厚-东、西薄\"逐渐过渡为\"西厚-东薄\"的变化规律.乌南次凹南屯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4种沉积体系,沉积体系平面展布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西部乌西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东部乌东缓坡带,不同时期各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9(032)004【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高精度地层划分对比;地层厚度;沉积体系【作者】邹希光【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近年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其相关技术方法[1⁃2]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复杂多变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分析中[3⁃5],该理论认为沉积的旋回性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对于分析气候变迁迅速、构造运动频繁、可容空间及沉积物供给速率(A/S)变化快的陆相断陷盆地具有很好的适用性[6⁃8]。

目前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的勘探主要领域已全面由构造油气藏向岩性油气藏转移,寻找和分析岩性圈闭的有利形成条件就显得更为重要[9⁃10]。

前人对乌南次凹南屯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构造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成藏模式等[11⁃15]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但对南屯组层序的划分精度较低,并对高精度层序格架下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特征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较少[16⁃18]。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岩性目标研究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岩性目标研究

油气勘探化 工 设 计 通 讯Petroleum Exploration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190·第46卷第11期2020年11月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带上的大型断陷之一,是盆地内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之一。

乌尔逊凹陷呈南北向展布,西以乌西断裂与嵯岗隆起为界,东侧与巴彦山隆起超覆过渡,呈西断东超的构造格局,属典型的箕状断陷[1—2]。

凹陷内部发育南、北2个继承性次凹。

下白垩统南屯组即是最主要的生油层也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按照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分为南屯组一段和南屯组二段。

经过多年勘探,凹陷主体构造带已基本探明,已进入全面精细勘探和挖潜阶段,勘探对象也由构造油藏转为岩性油藏、复合油藏等。

本文以乌南次凹南二段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岩性油藏目标的刻画与研究。

1 研究思路开展岩性目标刻画首先要落实岩性体可能发育的沉积背景。

因此首先通过层序地层划分落实岩性体可能发育的准层序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背景分析落实古地貌,明确坡折带与输砂沟槽的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地震正演模拟,确定岩性体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地震属性及反演等手段在坡折带之下寻找刻画重力流滑塌体岩性目标,沿沟槽寻找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目标,最后再利用油气检测方法落实有利砂体分布范围,并通过综合评价提出最终勘探部署意见。

2 岩性目标刻画研究2.1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乌尔逊凹陷南屯组可划分为南一段和南二段2个三级层 序[3]。

针对本次研究目的层南二段开展四级层序划分。

四级层序具有与三级层序相似的内部结构和边界特征,但其规模较小、分布也较局限。

四级层序的沉积旋回是凹陷内可追踪对比的沉积旋回,其旋回性主要体现在凹陷内部岩性旋回的组合上,是由可容空间变化所形成的若干成因上有联系的准层序组叠置而成的地层单元。

综合利用岩芯、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确立了四级层序划分方案,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四级层序界面具有以下标志特征[4]:①剥蚀、暴露证据,如乌37井,SB2界面下部为冲刷面,界面之上为粗砂岩,界面之下为泥岩,呈突变接触;②岩性组合特征,界面上下岩石粒度发生变化,如乌34井SB3在界面上,岩石粒度向下突然变粗;砂岩层数增多;③测井响应特征,界面上下曲线幅值发生明显突变,如乌34-1井SB2界面(图1);④地震反射特征,界面上下存在明显的上超、削截反射特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吴河勇;李子顺;冯子辉;朱德丰【期刊名称】《石油学报》【年(卷),期】2006(27)B12【摘要】海拉尔盆地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由下而上可以划分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T5-T22)、中部走滑拉分盆地(T22-T04)和上部坳陷盆地(T04-地表)3个原型盆地。

每一期盆地建造之后都经历了相应的盆地改造过程,分别对应着南屯期末、伊敏期末和晚期(青元岗期后)。

盆地的这种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特征控制了盆地内油气成藏要素的时空配置关系,因而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方向。

伸展断陷发育时期,乌尔逊-贝尔凹陷为受NEE和近SN向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盆地群,控制了盆地内有效烃源岩的空间分布。

中部走滑拉分时期,受近SN向和NEE向断裂控制,形成了乌北、乌南、贝西、贝中4个次洼,控制了乌尔逊-贝尔凹陷区域盖层的空间分布,并与上部坳陷盆地一起控制了下部烃源岩的成熟范围。

3期改造作用提供了油气运移的输导体系,并决定了有利构造圈闭的空间分布特征。

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原型盆地;构造演化;断陷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海拉尔盆地【作者】吴河勇;李子顺;冯子辉;朱德丰【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相关文献】1.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分析 [J], 刘鹏;邸永香;刘新颖2.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层序构成样式及油气成藏模式 [J], 吴海波;李军辉;刘赫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刘志宏;任延广;李春柏;柳行军;张宏;万传彪4.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控藏机理 [J], 付晓飞;董晶;吕延防;孙永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特征 , 为该油 田深入开发 与扩边提供 了依据。
关 键 词 : 准 面旋 回 ; 分 辨 率 层 序地 层 学 ; 屯 组 ; 磨 拐 河 组 ; 基 高 南 大 断块 油 藏 ; 尔 逊 凹陷 ; 拉 尔盆 地 乌 海
中 图分 类 号 :E 2 . T l13 文献标识码 : A
H i h r s l i n s q e e s r tg a h n e e v i r di to g e o uto e u nc t a i r p y a d r s r o r p e c i n o r h r u r u S g,t a l r Ba i fno t e n W e x n a he H ia sn
3 .CⅣ h n qn og n o p n Xi a .S a n i 10 8 hn ) PC C a g igL g ig C m a y. ’ n h a x 0 1 .C i 7 a
Ab t a t Th e ev i y s a e u ce r i h o t en W u r u a sr c : e r s r ortpe r n l a n t e n rh r e x n S g,t e Hal r Ba i h i sn,d e t h o lx a u o t e c mp e r cu e n a iu e i n ay g n tc tp s fa t r s a d v ro s s d me tr e e i y e . Ba e n t e c r s d o h o e,s imi n o gn aa,a hg e ou in es c a d l g ig d t ih r s l t o s q e c a wo k wa sa l h d t r u h t e i e tfc to n o e u n e f me r se t b i e h o g h d n i ain a d c mpaio fk y b u d re fte man ol r s i rs n o e o n a so h i i— i

乌尔逊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乌尔逊凹陷剥蚀量恢复及古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地 层缺 失 , 说 明在 这 些 地 层 沉 积 之 后 发 生过 重大 的剥 蚀 。
在 伊 敏 组 沉 积 之 后 ,盆 地 由受 拉 张 变 为 受 挤 压 , 发 生
图2 乌尔逊一贝尔凹陷构造纲要图(据刘志宏,2 0 ) 0 4
了 剧 烈 的 抬 升 ,伊 敏 组 二 三 段 受 到 强 烈 的 剥 蚀 ,伊 敏 组 项 面 ( )的 正 断层 发 生 构 造 反 转 ,形 成 逆 断 层 。 T

Absr c : a ly r d nu a i n i a g n r l p e o e o i de sto a b sn wh c c u d a f c t e ta tTh t a e e d to S e e a h n m n n n po ii n l a i ih o l fe t h f r t n. c m o in a c u ua in o i i a i . u r u e rs in u deg e mu t l p a e fr go ai o ma i 1 o o o t nd a c m lt f ol n b snW ex n d p e so n r o s o o li e h s o e in l y p t tc o i o e e t ih ma et ed p st fYi i r u n o g o iog o e d d lr ey Th o g h r e t ncm v m n wh c d h e o iono m n g o p a d T n b m a r upd nu e g l. r u h t ewo k i a
o e o m h a t r fd p sto o t u to n le fW u r u e r s i n , s me d n dt n o h fr f r t e p te n o e o i n c nsr c i n a d a t r o i e x n d p e so r u e u i f t e 3D e s i e o s im c

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沉积特征研究

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沉积特征研究

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沉积特征研究X吕易珊1,王 亮2,李松波3,娄生瑞4(1.大庆油田公司海拉尔勘探开发指挥部,内蒙古海拉尔 021000;2.大庆钻探工程测井公司六分公司,吉林松原 138003;3.渤海钻探第一录井公司,天津 300280;4.大庆油田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00) 摘 要:通过对岩心、录井和测井以及地震资料研究,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划分为四个四级层序(TSQ 1、T SQ 2、T SQ 3、T SQ 4)。

研究得出工区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同时发育滨、浅湖相沉积,半深湖-深湖沉积。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层序地层;沉积相 中图分类号:T E 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120—031 研究区概况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贝尔湖坳陷内的一个含油气凹陷,西侧以乌西断裂与嵯岗隆起相接,东部以近单斜形式向巴彦山隆起过渡,南与贝尔凹陷、北与红旗凹陷和新宝力格凹陷局部连通,表现为一南北向展布、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1],面积2240km 2。

断陷内沉积岩系主要为白垩系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和青元岗组地层。

近年来在乌尔逊凹陷发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前人已对乌尔逊凹陷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都有研究,本次主要对铜钵庙组的沉积相进行研究,以便对该区的油气勘探起到一定的作用[2]。

2 层序地层特征图1 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地层划分对比图按照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进行层序的划分,根据其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发现,地震反射层T 5、T 3界面都是很好的层序分析对比界面。

按最大间断原则在乌尔逊凹陷追踪出的T 5与T 3地震反射层,其间地层所反映的沉积充填结构与T 3以上地层存在着很大差异,反映出是不同时期沉积的地层[3]。

因此,本次研究层序划分对比时,按照等时性原则,在统一性原则及沉积旋回完整、规模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将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地层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4个四级层序,地层单元依次为T SQ 1、TSQ 2、TSQ 3、TSQ 4(图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马中振;庞雄奇;魏建设;李明刚【摘要】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南一段为主要烃源岩层,南二段是良好储集层,大一段泥岩封闭性好、分布广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三者构成一套下生上储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凹陷油气平面分布受有效生烃中心控制,纵向受主力烃源岩层控制,断裂带附近发育的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巴彦塔拉和乌东地区是下步有利勘探地区.【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3【总页数】4页(P296-299)【关键词】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作者】马中振;庞雄奇;魏建设;李明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西安市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面积为2 166 km2,为一近南北向展布、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1-2]。

凹陷共可划分为9个三级构造单元(图1),现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苏仁诺尔构造带和巴彦塔拉构造带之上。

乌尔逊凹陷总资源量为3.52×108t,是海拉尔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

截止到2005年底,已完成各类探井103口,其中工业油气流井27口,低产油气流井17口,在苏仁诺尔构造带提交石油地质储量0.2×108t以上,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1.1 地层及构造特征乌尔逊凹陷自下而上依次发育三叠系布达特群、上侏罗统兴安岭群、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上白垩统青元岗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图2),共形成3套生储盖组合[3]。

乌尔逊凹陷中新生代演化可划分为断陷和拗陷两个时期[3-4]:断陷期从兴安岭群至伊敏组沉积末期,进一步分为初始张裂阶段(T5-T4)、强烈拉张阶段(T4-T3)、快速沉降阶段(T3-T2-2)、稳定拉张阶段(T2-2-T2)和萎缩阶段(T2-T04)等5个阶段;拗陷发育期为T04-现今[4]。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块, 一侧为正负地层相间排列的堑垒结构。⑥变换 带 发 育 于 边 界 伸展 断裂 被 与其 走 向垂 直 或 近 于垂
直 的横 断层 或 微 斜断 层所 截 切 的部 位 ; 调节 带 则发
育 于 共 线 性但 具 有 不 同倾 向 的背 离 型 断 层 的 交接
景 ] 家福 、 明慧 I 等 结合 我 国渤 海 湾 、 、 漆 杨 1 0
2 2卷 第 4期 01 0年 1 2月


油 气

L TH0L0GI RES I C ERVOI RS
V0 .2 No4 12 . De .2 0 e 01
编 号 :6 3 8 2 (0 0 0 — 0 2 0 1 7 — 9 6 2 1 )4 0 5 — 5
构 造变换带的识别及 其在 乌尔逊 凹陷的应用

海 拉尔盆 地等实 例对 相关 理论进 行 了研究 , 取
部分 或位 于侧 列断层 位 移 的最 小处 。

稿 日期 :0 0 0 — 5 修 回 日期 : 0 0 0 —1 2 1— 5 2 ; 21— 6 0
金 项 目 :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斯 台伸 展 角 度 不 整 合 与 准 噶尔 盆 地 南 缘 成 盆 构造 动 力 学 研 究 ” 编 号 :0 70 0 和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国 托 ( 4733) 金 项 目“ 门 山 前 陆 盆地 南北 段 构 造 特 征 差 异 及 成 因 机理 研 究 ”编 号 :0 7 0 2 联 合 资 助 。 龙 ( 4530)
褶皱作用为主。④变换带构造样式包括各种伸展构
造样 式 , 要为 横 向和斜 向 断层 、 主 雁列 式 断层 组 合 、 走 向斜 坡等 ; 节 带一 般 为鼻 状 凸起 、 级 断层 、 调 次 翘

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层序特征及沉积相研究

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二段层序特征及沉积相研究

和南 屯组二 段 )、大磨 拐河 组 、伊 敏 组 和青 元 岗组 地 分 为南 一段 和南 二 段 的 基 础 上 l5 并 结合 时 空 分 布
层 。乌尔逊 凹 陷 内发 育 南 、北 两 个 继 承 性 洼 槽 ,历 规律 及三 维 地 震 资 料 、测 井 资 料 、岩 心 资 料 的综 合
型 和展 布特 征对于 该 区的油 气勘 探具 有重要 意 义 。 砾岩 、含砾 砂 岩 ,测 井 响 应 特 征 为 声 波 时 差 曲线 总
体 幅值 为 中低 值 ,其 顶 界 面存 在 突 变 ,自然 伽 马 曲
线 中高值 且平 稳 ,幅值 总体 较 SQ 小 ,地震反 射特 征
为 中低频 中低 振 幅 中高 连续 反 射 ,底界 面有 明显 削
系 ,同 时发 育 滨 、浅 湖 相 沉 积 ,半 深 湖一深 湖和 湖底 扇 沉 积 ;SQ 沉 积 时 期 湖 平 面 进 一 步 上 升 ,沉 积 特 征 与 SQ 沉 积 时期 相 似 ;
SQ 沉 积 时期 ,控 陷 断层 活 动减 弱 ,湖 面 减 小 ,扇 三 角 洲 发 育 规 模 减 小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沉 积体 系发 育 规模 较 大 。
特 征 ,地 震 反 射 特 征 为 中 高 频 低 振 幅 中低 连 续 反 射 ,顶部 存在 明显 削截面 。
体 系域 (TST)是 I型层 序 中部 的一 个 体 系域 ,它 随
经断 陷 、断 一坳转 化和坳 陷 j个 阶段 。近 年来 在 乌尔 研究 和分 析 以 及 依 据 水 进 一水 退 沉 积 旋 回将 目的
逊 凹陷发现 了较好 的油 气 显示 ,前 人 研究 成 果 认 为 层位南 二 段划分 为 (SQ 、SQ 、SQ )三个 四级 层 序地

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其纵向叠置特征与不整合界面的识别

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其纵向叠置特征与不整合界面的识别

乌尔逊凹陷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及其纵向叠置特征与不整合界面的识别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5)001【摘要】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现象,但界面上下属于同一个沉积建造,不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响应.【总页数】7页(P8-14)【作者】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4;TE122.3【相关文献】1.乌尔逊凹陷北部大磨拐至铜钵庙组层序界面特征 [J], 田杰;柳成志;杜鸿烈;张明亮;田君2.南海南部海域中中新世(T3界面)构造变革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及构造含义 [J], 姚永坚;杨楚鹏;李学杰;任建业;姜涛;佟殿君;韩冰;殷征欣;徐巧越3.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 [J], 吴赞华; 李忠权; 时燕华4.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 [J], 吴赞华; 李忠权; 时燕华5.准噶尔盆地腹部区中生界不整合面类型及纵向结构 [J], 陈平;陆永潮;杜学斌;林卫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

构造变换带的识别及其在乌尔逊凹陷的应用张彤;李忠权;蒙启安;朱德丰;陈骁;陈均亮【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0(022)004【摘要】依据前人对构造变换带的研究,其可分为变换带和调节带2种.二者在应力机制、构造样式、发育部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本次研究针对乌尔逊凹陷的铜钵庙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这3个较大的变换构造带,并运用其基本理论,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分析乌尔逊凹陷构造特征,认为铜钵庙构造带与巴彦塔拉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在剖面特征、平面断裂特征和剖面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铜钵庙构造带为构造调节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和苏仁诺尔构造带为构造变换带.【总页数】6页(P52-56,63)【作者】张彤;李忠权;蒙启安;朱德丰;陈骁;陈均亮【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相关文献】1.C3相干体在宁波构造带断层识别中的应用 [J], 秘丛永;孙杨;周海廷2.S变换在低幅度构造识别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10—陆6井区为例[J], 白晓寅;郭娟娟;陈永波;王斌;黄玉3.应用INPEFA技术在源内层系中划分层序和识别高能砂——以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五段为例 [J], 唐欢欢;谢锐杰;刘威4.图像处理算法在断层带微构造识别中的应用 [J], 余博文5.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在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南带石炭系小断裂识别的应用 [J], 吴晨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杨玉峰;陈树民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9(17)3
【摘要】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活动,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和基底的沉降速度是形成不同类型层序的主要原因.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由于形成时所经历的构造背景不同,因此形成的层序特征也不同,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构成和规模也不同.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乌北地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并指出油气在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中的赋集规律,认为快速断坳层序和同生断坳层序能形成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总页数】8页(P422-429)
【作者】杨玉峰;陈树民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长春科技大学,长春,1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9.2
【相关文献】
1.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及沉积相带特征 [J], 王娜;沈小双;娄生瑞
2.西藏措勤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特征 [J], 李祥辉;曾庆高;吴铬;毛国政;王保

3.徐家围子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四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J], 冯有良;吴河勇;刘文龙
4.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研究 [J], 秦雁群;邓宏文;侯秀林;郭佳;梁旭;魏海鹏
5.陆相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层为例 [J], 付清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钵庙 组沉积 末期和 伊敏组 沉积末 期 ,在 张剪应 力作
用 下 ,海 拉 尔 盆 地 发 生 了 区 域 性 的 张 扭 变 形 ,表 现 为 强 烈
界 面 ,指 示沉积盆 地类 型的一 个构造演 化阶 段的 结束。一 级 构造层序 是根据 沉积 盆地 中一级构造 运动 面划分 的地层
关键词 : 鸟尔逊 凹陷;构造层序界 面;识别 ;划 分
D : 1 .9 9 Jsn 1 7 —6 9 .0l . 6O1 OI 5 6 / .s. 6 1 5 62 12 . o i 1
l e i c to n vso fT c o i q n e n e f c nW u r u 亚 d ntf ai n a d Diii n o e t n cSe ue c sI t ra ei e x n Sa i
Ab ta tW _pr b d i t e t n cc a a trsisa d e ou in w f l r u a . tg ae t es citr r tto sr c : e o e n ot co i h r ce itc n v l to l o u x n s gi e r t dwi s imi n e p eai n a W e n h
海 拉尔盆地 是一个 经历 多期强烈 伸展 、张扭 和挤压 作
l 识 别特征 乌 尔逊 凹 陷的 基底 由上 古 生界 布 达特 群 浅 变质 岩 组 成 ,凹 陷 内发 育 中生 界 白垩系 和 新生 界 、第 三 系 、第 四
系 , 中 自垩系 由 其 F向上依 次为 :下 白垩统塔木 兰沟 组 ( T一
r _ ]

乌尔逊凹陷构造层序界面的识别与戈分 I J
吴 赞 华 李 忠权 时燕 华
(. I油气藏地 质及 开发工程 国 家重 点实验室 ( 成都理工 大 学), 四川 成都 6 0 9 1 5; 0
2江 西省 核 工 业 地 质 局 测 试 研 究 中 心 ,江 西 南 昌 5 0 0 ) . 5 0 2
T) 铜 钵 庙 组 (4T) 南 屯 组 (3T ) 大 磨 拐 河 组 (。 、 T- 。、 T- 、 T一 T) 2、伊 敏 组 (2T 、上 白垩 统 青 元 岗组 (0 今 ) ( 1 。 T- 。 ) T4 - 图 )
用 改造 的多期 叠加盆 地 ,构 造变形特 征十 分复杂 ,给构造 期 次 的划分 、构造演化 研究和 原型盆 地 的恢 复等造 成很 多
e p re e o rf r n e idsa d t e r n f r n e i d f e t n . v lto a ysa e . x e inc d f u o mi gp ro n hreta so mi gp ro so co o e ou in r tg s t Ke o d : l r u a ; e t n cs q e c si tra e I e ic to : vso yw r sW u x n s g T co i e u n e n e fc :d nt iai n Diii n e f

要 :探讨 乌尔逊 凹陷 的构 造特征 及其 演化规律 ,采 用地 震解释 方法对构 造层序界 面进行识 别 与划分。结 果表 明乌 尔
逊 凹 陷 发 育 四个 区域 性 构 造 层 序 界 面 , 将 盖 层 划 分 出 四 个 构 造 层 。 得 出 鸟 尔逊 凹 陷经 历 了4 形 成 期 和 5 改 造期 的构 造 个 个 演化 阶段 。
困难…。乌尔逊凹陷是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尔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 ,具有 断 裂 系统 复杂、多物源、相变快等特点 。
构 造 层 序 界 面 是 指 在 一 定 的 构 造 作 用 背 景 下 所 形 成 的 一 顶 界 面 以 不 整 合 或 与 之 相 对 应 的 整 合 为 界 的 一套 地 层 的 顶
o d n i c t n a d dvso ft co i e ue c si e f c . e r s l h we h tW l r u a a e eo e o r n ie t ai n iiin o e t nc s q n e ntra eTh e ut s o d t a u x n s g h d d v lp d f u i f o s e r go a e t ni e ue c si tra ea d f u e t n c ly r u r m a o kW e c n ld d t a l r u a a e in ltc o c s q n e n e fc .n o r tco i a e s o tfo c p r c . o cu e h tW u x n s g h d e
W U n— u LI on . u n‘ Za h a . Zh g q a . I n h a SH Ya . u ‘
(.tt L b rtr f lGa eev i Ge lg n x li t nC e g uUnv ri f eh oo yC e g uSc u n 1Sae a o ao yo / sR sror oo ya dE pot i , h n d i st o c n lg , h n d ,i a Oi ao e y T h 6 0 92T s rsac e tr f u la d sr e lgcl ue ui a g i rvn eNa c a gl n x 3 0 0 ) 5 ;.ete erhcne cer n u tyg oo ia b ra y n x p o ic, n h n , a g i 3 0 2 1 0 on i ni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