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之人物形象分析
以班固的视角写苏武人物短评
以班固的视角写苏武人物短评
班固在《汉书苏武传》里着力刻画了苏武这位爱国者的英雄形象,歌
颂他的伟大的民族气节。
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武帝派遭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出使匈奴。
不料,苏武的副使张胜参与叛变被抓,“我屈服了使者的身份,玷污了使命,虽
然活着,有什么面目会汉朝呢?”说着拿起佩刀自杀,经过抢救,幸免于死。
他不屈的性格使单于十分敬佩,早晚都派人来问候苏武,而把张胜关进了
监狱。
单于派将李陵到北海劝说苏武投降。
李陵厚脸无耻地说:“单于诚心
诚意等待您归顺,看来永远不会让您回大汉的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
地方受罪,有谁知道您对朝廷的忠义呢?”苏武坚定的说:“平时我希望为
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有了身报效的机会,就是挨刀斧,下汤锅,也
心甘情愿。
”
汉昭帝即位几年以后,匈奴同汉朝和好通婚,单于才允许苏武回国。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初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回到汉朝,胡须头发全
发白了。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者,他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
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却宁死不屈,始终报效国家。
许多戏剧纷纷把“苏
武牧羊”的故事都搬到舞台,向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苏武传》人物形象塑造略谈解析
对语言的描写也是生动活泼,富有技巧。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逎死,重负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以归汉?”凭苏武这两 句话,就足可见他的忠贞,宁死也要保全自己爱 国的气节。传中丰富的语言技巧也是其一大特色, 并且这种语言特色也可以看出苏武善于辞令,能 说会道的品性。比如当李陵劝降苏武时说道“愿 听陵计,勿复有云。”而苏武则以“愿勿复再言” 进行反击。不仅体现了苏武的语言风格,更表现 了其坚定的爱国情怀。
在侧面烘托上,班固也运用的得心应手,将 苏武的形象塑造的更加丰满。
卫律和李陵都归降于匈奴,两人都希望通 过自己的游说来使苏武归顺于他国。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 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于此。苏君近 日降,明日复然。”卫律的贪图富贵从侧面反 衬出苏武视钱如粪土,不屑荣华富贵的高尚品 格。李陵虽说是被迫降于匈奴,但从他反抗的 无奈,痛苦的情绪上,更突出了苏武始终坚持 自己信念的不易。“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 以老母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最 后,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粘衿。
《苏武传》成功地塑造了苏武崇高的 爱国情怀以及他高尚的情操,然而他的性 格之所以能够如此栩栩如生,主要归功于 班固成功的用运了一些艺术手法。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是《苏武传》人 物形象塑造的重要艺术手段。直接描写主 要体现在苏武的语言和动作上,其中四大 细节尤其描写的生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间接描写则是通 过苏武与卫律的对比来展现的。
苏武忠君爱国,宁死不肯投降于他国。 他的这种气节,自始自终都不曾改变。从 刚开始张胜告诉苏武,虞常谋反匈奴事件 败露后,苏武两次自杀的举动,以及后来 卫律,李陵劝降都不太奏效,甚至被发配 牧羊,但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可见 其对汉朝的拳拳爱国之心。除了这两次自 杀之外,《苏武传》又通过“武不动”, “武不应”,“武骂律”以及“武不可胁” 这四大情节写出苏武的大义凛然,高尚的
拈一缕花香融一世之情——苏武人物形象分析
的 自然环境和贫 困的生活条件并没有摧毁大汉使臣苏武的气 节 , 苏武“ 杖汉节牧羊 , 卧起操持 , 节旄 尽落” , 即使 又陷穷厄 , 但 意志
不移。
文言文学习 的要义不是机械地掌握一些死板的语 言文字 , 而
是被这 种正气怔住 了 , 君子威 武不屈 , 苏武 的威容 岂是 卫律等 鼠 辈 能够见识 的。果然施淫威不成 , 卫律并没有善 罢甘休 。
二、 富 贵 不 淫
是要从文章 中得 到精 神的升华 , 汲取 人物高贵 的精 神养 料 , 塑造
知识 的理解 。
熙熙 , 皆为利来 ; 天下壤壤 , 皆为所节选 的《 苏武传》 中苏武父子起仕既为皇帝 宠臣 , “ 少 贵的头颅 , 甚至随意践踏 自我 的尊严 。 在诱惑面前 罔顾 国家利益 , 以父任 , 兄弟并为郎。” 这句实际上为苏武后面 的人格爆发做 了铺 贱卖人格尊严的现象屡见不鲜 , 高贵的精神被 随意 出卖 。在个人 垫, 在个 人安危和 国家荣 辱 出现抵触 的情况下 , 苏武 能够大义凛 生命千钧一 发之际 , 苏武并没有 将个人 的私立 置于首位 , 还考虑 然,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 表现 出了崇高 的人物品质。
生都渴望 的一种状态 。在 学习《 苏武传》 的时候 , 我试 图让苏 武在 以为荣 。苏武在强暴面前表现 出了高贵的人性 , 而这种高贵 的品 语 言文字 中鲜 活起来 , 把对文言字词 的理解和 品鉴苏武光辉 的人 质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强调的 , 在这个 充满 了浮华 和靡靡之音 的
物形象联系起来 。 学生在品读人物 的同时更加深 了其对文言基础 社会众生态 中 , 精神 的高贵和人格 尊严的崇高很少 被提及 , 天下
苏武传人物形象及特点
苏武传人物形象及特点
《苏武传》是一部描写汉代大臣苏武的传奇小说,小说以苏武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境界和品德风范为主线,生动地描绘了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苏武这一历史人物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干的大臣,在《苏武传》中,则被塑造成了一位具有坚定意志、顽强毅力和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
苏武在外交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和智慧,他在面对匈奴使者的压力下,始终保持着镇定的态度,坚持了正义的立场,最终取得了胜利。
苏武在遭遇困境时,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他在流放异地的艰苦环境下,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坚定的爱国之情。
苏武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也得到了许多文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高度评价。
他的清廉正直、忠诚爱国、才华出众等品质,为后人所推崇和学习。
苏武的形象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文化的遗产,被广泛地传颂和传承。
总之,《苏武传》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传奇小说,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特点,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1 -。
苏武传中卫律的人物短评500字
苏武传中卫律的人物短评500字
《苏武传》中的卫律是一位复杂且多面的角色。
他身为匈奴的臣子,却在某些方面与汉朝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身份的矛盾性使得他的行为和性格都具有多重性。
首先,卫律是一个极其聪明且机智的人。
他在面对苏武这样的坚贞不屈之人时,并没有选择强硬的方式,而是利用苏武对李陵的信任和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巧妙地诱导苏武转向自己的立场。
他深知在匈奴的环境下,只有通过智谋和策略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然而,卫律的聪明才智并没有用在正道上。
他身为一个臣子,却多次背叛自己的主子,先是投靠汉朝,后又投降匈奴,这种不忠不义的行为使得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此外,他在对待苏武的态度上,也显得极为残忍。
尽管他曾与苏武有过交情,但在利益面前,他毫不犹豫地对苏武采取了极端的手段,逼迫苏武投降。
卫律的性格中还有着一种固执和自私的成分。
他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道义和忠诚的重要性。
他的行为虽然机智,但却常常忽略了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使得他在读者眼中的形象并不光彩。
总的来说,卫律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角色。
他的行为和性格都具有多重性,这种复杂性使得他成为《苏武传》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他的聪明才智、机智变通以及固执自私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正是由于他的多重性格和行为,使得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十分复杂。
苏武传之人物形象分析
苏武传之人物形象分析
苏武传,是唐朝大文豪杜牧的著名诗篇,以史实为根据,详细描写了勇猛的苏武的壮举和发迹历程。
在这篇作品中,杜牧尤其突出地展示了苏武的形象:他是一个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宁静和吏,勇敢坚强,热心而又顽强的英雄。
苏武的最大个性特征非勇力莫属。
他在诗中被描绘成一个坚强而精明的军官,他自觉选择了较炽热和艰险的一条路,不惜自己的生命,冲锋在战斗中第一个冲进去,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拯救官兵,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
他在宝石寨一役中对叛军的主力部队首先发起的冲击表现出勇猛不凡,以极快的速度侵入敌人阵地,迎头击倒正在拦截的叛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体现了他敢作敢当的性格。
苏武还个性张扬,性情温和,他会勇敢地横插偶得,毫无所惧地发牢骚,以实时反映艰苦形势;他也可以安宁让步,推延时机,不假思索地把出征事宜放在心里,在内心深处拥有着宽容知恩的天性,这是苏武的内心勇气和莫测的包容力。
苏武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写作传统,把朴素的英雄气质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观苏武传,我们不但能看到英雄的豪情与勇气,也能感受苏武精明勇敢、忠贞不渝、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这也是杜牧用一篇诗篇,将中国文化精华表达得如此透彻的原因之一。
根据《苏武传》的内容,写一则苏轼的人物短评
根据《苏武传》的内容,写一则苏轼的人物短评1.引言1.1 概述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
苏轼生于宋代,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也经历了个人的风波与起伏。
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社会的关切,成为当时文坛的璀璨明星。
苏轼的文学才华早在年少时期就显露无疑。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包括诗歌、散文、文论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既有独创性,又兼具古典传统的影响。
他的诗以其豪放洒脱、寓情于景的特色而闻名,能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社会的不同侧面。
同时,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注重情感表达与思想深度,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还在政治和思想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曾担任过重要的政府职位,并通过其政治才华和改革思想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
他注重实际,力求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深受人民的爱戴。
然而,苏轼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多次因言论和行为触犯当时的政治权势而遭受打压和流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其被贬谪到黄州时的苦难经历。
尽管如此,苏轼始终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事业的追求。
他以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各种困难,继续创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化巨人,他的文学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使他在历史上地位独特。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采用三部分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
首先,简要概述《苏武传》的内容,即苏武传奇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意义。
其次,说明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对苏轼进行人物短评。
正文部分主要围绕苏武传的内容要点进行展开。
其中,要点1可以深入探讨苏武传中苏武被困中原草原的遭遇和决心,以及他在使命和忠诚之间的坚持。
苏武传苏武人物短评300字
苏武传苏武人物短评300字
苏武,字子淇,生于汉朝初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但始终坚守信义,成为了忠诚与坚定的化身。
在年轻时,苏武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勇气。
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秀才,被朝廷任命为西域都护府的别驾。
然而,由于朝廷与匈奴的战争,苏武被派往边疆。
在边关柴桑县,他领导了官兵们艰苦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然而,苏武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在一次与匈奴人的战斗中,他被阻击并俘虏。
苏武强忍着痛苦,虽身受折磨,但始终坚决拒绝投降匈奴。
为了保持中原人的骄傲和尊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对抗。
匈奴人久攻不下,不得已只能将苏武送回中原。
被释放后,苏武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
相反,他视自己的遭遇为国家的屈辱,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军事情报,向朝廷坦诚相告。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苏武的正直和忠诚。
苏武的坚持并未止步,他被朝廷罚住家中,他受尽了绝望和折磨。
然而,苏武始终没有放弃,他与家人心灵相连,思考出了一套奇特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通过这种锻炼,苏武的身体强壮起来,并增强了抵御病痛和逆境的能力。
最终,经过长期的痛苦和坚持,苏武终于在汉文帝时被释放并回到了中原。
他的坚持让朝廷深受震撼,汉文帝非常赞赏他的忠诚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苏武因此被任命为卫尉,成为了朝廷的重要官员,直到晚年。
苏武一生坚守信义、忠诚国家的精神,成为了古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典范。
他的忠诚与坚韧不拔的品质,鼓舞了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永恒的精神象征。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1)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作者:李红梅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理综版》2012年第11期《苏武传》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留胡十九年,历尽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
虽然苏武之传未能单列,是附在父亲苏建的传记之后,但是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却使苏武的爱国志士形象在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也使《苏武传》成为《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章之一。
《苏武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真可谓丰富多彩,这里,我们仅取其两点略作分析,即烘托映衬塑形象,精笔细描见精神。
一、烘托映衬塑形象烘托本是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外廓”层层着墨,使物象明显突出的一种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烘云托月”。
此法引入写作中,就成了写人叙事、描景状物中的“侧面描写”手段。
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形象,利用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以次要形象映照、衬托主要形象的写作技法。
映衬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
就《苏武传》而言,烘托、映衬手法突出表现在环境烘托和人物反衬上。
1. 环境烘托,云真月明。
借助描写对象身处的环境,如地域、背景、环境、场所等,烘托出描写对象的特质,是为烘托。
借环境烘托人,以恰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心情、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气节是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方法,《苏武传》中的环境烘托即堪称典范。
首先,作者为苏武设置了一个大的背景——天汉(汉武帝)元年的匈奴。
按常情而言,苏武是一个和平使者,他的出使应该是愉快而顺利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
当时,匈奴恰巧发生了一次情节严重的谋反事件。
缑王计划绑架匈奴单于的母亲阏氏,投奔汉朝;原是汉臣的虞常企图刺杀叛汉降敌的卫律;而出使匈奴的副中郎将张胜又暗中参与了其事,结果谋反失败。
彼时彼境,苏武的周围,有操纵生杀大权的单于,有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张胜的屈服,有叛将李陵声泪俱下的劝降……可谓“四面楚歌”!而正是在如此险境中,在“两次自杀”“三次招降”的过程中,大汉忠臣苏武的形象才凸现出来。
苏武传总结
苏武传总结苏武传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传说之一,讲述了一个忠诚坚韧的人物形象。
苏武,字子午,是西汉末年至北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的忠诚与坚韧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对苏武传进行总结和思考。
苏武传中最经典的故事是他被困于匈奴之地的经历。
公元前104年,汉朝使者苏武被匈奴丞相单于所俘虏,被迫在草原上放牧羊群。
面对种种艰难和考验,苏武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绝不向匈奴低头。
他不畏寒风和饥饿,用自己所学的汉字在岩石上刻下“苏武牧羊”四个字,以表达对祖国的忠诚。
这段故事给予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苏武的忠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在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他不仅没有放弃,反而坚守自己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对家国的深情。
他展现出的忠诚和毅力令人钦佩,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
这种忠诚精神是我们现代社会中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以忠诚和坚持为引领。
其次,苏武的智慧和胆识也是值得称道的。
尽管被困于敌境,面临生命的危险,但苏武并没有被困境所迷惑,相反,他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寻找到了在匈奴之地传达信息的方法。
通过刻写汉字,苏武向世人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苦难,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载。
这种智慧和勇气使他能够在最困难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信念,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苏武传也给予我们关于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在匈奴之地,苏武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己价值的坚守。
这让我们思考人在逆境中的选择和价值观。
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和困难,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作品,它通过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苏武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即使坎坷的道路上,也要坚守初心,努力去追求真理和公正。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可以从苏武的故事中获得启发,以勇敢和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诸多困难,并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苏武传》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妹妹:
班超(投笔从戎) 班昭(续写《汉书》)
《汉书》 《两都赋》 《咏史诗》
作品----
史书: 辞赋: 诗: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西汉 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 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 宋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纪传体断代史
<史记>:本纪 世家 列传 列传 表 表 书 志
•纪传体
<汉书>:本纪
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 穷愁十九年。 渴饮 雪, 饥吞毡, 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 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 望儿归, 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 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 大节不稍亏。 终教匈奴心惊胆碎, 共服汉德威。
1)苏武和张胜——张胜见利忘义,在 匈奴剑下丧失骨气,屈膝投降,反衬 出苏武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苏武和卫律——卫律贪图名利,投 降匈奴,并且为虎作伥,作威作福, 逼迫苏武投降,对这种卖国求荣的 叛徒嘴脸的揭露,更突出了苏武崇 高的民族气节。
3)苏武和李陵——李陵出征匈奴,矢尽粮 绝,不得已而降。他先晓之以“空自苦无 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之理;再动之以情, 陈述苏武出使后所未知的家庭变故和不幸; 继而将心比心,陈述自己初降时的心情; 最后指出汉高祖年事已高,喜怒无常,大 臣安危难卜的朝中实况。 但苏武置家中命运和个人恩怨于不顾,坚 贞不屈。这使李陵敬佩并自感惭愧,因而 更衬出了苏武胸襟之广、信念之坚。
位列将: 位:官位;位置、地位(今) 列:一般的,普通的;排列(今) 亲近: 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 诚甘: 真诚实意 欲降武: 使动,使……投降 至诚: 无比真诚;至:极、极点 喟然: 叹气的样子
浅谈《苏武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
创新平台《苏武传》出自《汉书》,记叙了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却被意外扣留的经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苏武牢记自己的使命,历尽种种艰难,最终荣归故里。
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位忠心耿耿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呢?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苏武传》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方法。
一、正面描写1.动作描写《苏武传》是一篇史传文。
作者以历史人物的故事为素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创作出这篇文章。
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作者采用了相应的艺术手法,来展现人物形象的特点。
动作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展现其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帮助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就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了苏武的形象。
汉武帝时期,北方的匈奴频频与汉朝发生摩擦,双方争斗不断。
后来,匈奴向汉朝示好,放回了羁押许久的汉朝使臣,汉武帝也派遣苏武护送匈奴使臣回到匈奴。
在这个过程中,苏武肩负着维护两国和平的重任,同时他本人也代表着朝廷,所以,他到达匈奴之后,一直谨言慎行。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副中将张胜与虞常(原本是汉臣)等人谋反,事情败露后又被匈奴的单于擒获。
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不可避免地牵涉到汉朝的使臣。
单于爱惜苏武的才华,想让他归降,因此派同样身为降臣的卫律去说服苏武。
当着卫律的面,苏武“引佩刀自刺”。
从苏武这一果决的行为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确实是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这一动作既显示了苏武对汉朝的忠诚,也展现了他的坚毅不屈。
苏武试图自尽,又被卫律救活。
等苏武痊愈之后,卫律试图再次劝说苏武归降,并当着苏武的面杀了虞常。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当虞常将剑指向苏武时,苏武面不改色,岿然不动。
这一细节既显示了苏武的气节,也表明苏武心中毫无愧疚之意(他并未参与谋反之事)。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即使是受到死亡的威胁,他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在被匈奴单于幽禁的那段时间里,单于原本想将苏武放置于冰天雪地之间,迫使他屈服,他却“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捍卫了身为汉朝使臣的尊严,展现了凛然的风骨和傲气。
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杨昌龙略说《苏武传》中的人物刻画摘要:对于中国史书来讲,公认的大成者非司马迁莫属。
班固《汉书》武帝之前的部分皆抄自《史记》,论成就论影响力皆说太史公如何,而对另一位史学家另一个体式上的创举《汉书》关注甚少。
但无法否认,班固这位史学家也有自己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非凡的艺术才华。
本文将通过《苏武传》中人物刻画的分析对班固的人物刻画上的特点进行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苏武传》;重构;人物刻画《苏武传》是《汉书》中的经典名篇之一,还一度被选进语文教材中,成为学生的必读课文。
这篇文章中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性格迥异选择有别。
班固通过侧面烘托,细节语言的精炼描写刻画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反映文章主题。
极致描摹刻画后的人物形象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远去,反而更加的深入人心,成为后人之典范。
1班固的叙述概说1.1重构从《汉书》叙述中推究其历史叙述的本原问题,所谓的“天命”“民心”关于帝王之事,无论在文献记载中是否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考究,传闻轶事已经可以被肯定性的否认。
高祖的身世、后宫隐晦之事、计谋等等,这些都太过道听途书而且本身没有科学性,故事本身不仅有很大的虚构成分,连逻辑甚至都是班固因势利导下自行添加的。
史书的价值除了一度认为的真是历史性,更大一部分是他的文学性叙述。
这也恰恰意味着历史是历史过程与历史真实的主观映像,而非其本身。
并没有史官参与的历史记载又是如何被记录的呢?这就是传闻和想象之后的故事重构,由果推因,为题说事。
真正的历史事实是诸多偶然因素的汇聚,太过于符合逻辑的东西往往是有问题的。
重构的想象叙述无法作为真实历史研究的有效证据,却无疑是古人叙述的绝佳智慧之所在。
1.2史家笔下的人物刻画史书中也存在大量谎言,有些谎言是当事人的刻意捏造有些谎言是史家为了叙述的连贯性和价值性而自行做出的捏造和隐瞒。
为了使情节更加的形象化,人物更加的丰满立体,一些无从考究的细节和语言描写必须由史家根据结果进行合理推测。
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写一则人物短评
揣摩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写一
则人物短评
苏武,字子淡,中华古代传奇人物之一。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和秦汉之交。
苏武为人坚毅刚烈,远离尘嚣,秉持着忠诚、节俭和忍耐的品质。
在班固的著作《汉书·艺文志》中,他对苏武的评价极高。
班固称苏武为“节义之士”,以其坚持忠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为人称道。
苏武被迫留在匈奴,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
他在匈奴期间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折磨,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决不妥协。
这种忠诚和坚定的品质,让苏武成为历史上的楷模。
班固还称赞苏武的廉洁,他在匈奴生活期间遭受了诸多诱惑和压力,但他始终卑身为民,坚守廉洁恪守的原则。
苏武的节俭和忍耐,使他在匈奴的困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并最终成功返回中国。
苏武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了忠诚与坚强的象征。
他的人物形象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着后世的人们。
苏武的忠诚和坚定不移的品质提醒着我们,无论面临何种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忠诚和坚韧不拔的信念。
他的故事给予了人们勇气和力量,鼓励着我们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原则。
苏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一。
他的故事中蕴涵着忠诚、节俭和坚韧的品质,这些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苏武传中班固对苏武的认识和评价完整地展现了这位伟大人物的品质及其影响力。
他的坚定和忠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导我们追求真理、勇往直前,成为更好的人。
《苏武传》人物形象塑造略谈
卫律和李陵都归降于匈奴,两人都希望通 过自己的游说来使苏武归顺于他国。律曰: “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 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于此。苏君近 日降,明日复然。”卫律的贪图富贵从侧面反 衬出苏武视钱如粪土,不屑荣华富贵的高尚品 格。李陵虽说是被迫降于匈奴,但从他反抗的 无奈,痛苦的情绪上,更突出了苏武始终坚持 自己信念的不易。“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 以老母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最 后,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陵与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粘衿。
《苏武传》成功地塑造了苏武崇高的 爱国情怀以及他高尚的情操,然而他的性 格之所以能够如此栩栩如生,主要归功于 班固成功的用运了一些艺术手法。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是《苏武传》人 物形象塑造的重要艺术手段。直接描写主 要体现在苏武的语言和动作上,其中四大 细节尤其描写的生动,而间接描写则是通 过苏武与卫律的对比来展现的。
李陵起初通过自己的游说使苏武投降, 到后来佩服他的节操,甚至最后自惭形秽。 又一次从侧面突出了苏武至死不渝的爱国 热情。传中苏武与李陵临别时,陵起舞, 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 奴。路穹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通过李陵 后悔归降的细节,说明苏武始终坚信自己 信念的正确性。
《苏武传》通过苏武的一次 次反抗,其形象不断的丰满,不 断的得到升华。我们不得不感叹 其人格的高尚和伟大的民族气节。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北海边 羁留十九年 渴饮血 雪地又冰天 饥吞毡 野幕夜孤眠
心存汉社稷 历尽难中难
梦想旧家山 心似铁石坚
兀坐塞上
时听笳声
入耳心痛酸
苏武忠君爱国,宁死不肯投降于他国。 他的这种气节,自始自终都不曾改变。从 刚开始张胜告诉苏武,虞常谋反匈奴事件 败露后,苏武两次自杀的举动,以及后来 卫律,李陵劝降都不太奏效,甚至被发配 牧羊,但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可见 其对汉朝的拳拳爱国之心。除了这两次自 杀之外,《苏武传》又通过“武不动”, “武不应”,“武骂律”以及“武不可胁” 这四大情节写出苏武的大义凛然,高尚的 气节以及临危不惧的品格。
苏武传人物短评
苏武是《汉书》中的名篇之一的主人公,他是一位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志士。
在出使匈奴时,面对威胁利诱,他始终保持高尚气节,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
苏武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他手握汉节,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苏武的忠诚、坚贞和爱国精神,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通过对苏武传人物的了解,可以学习到坚持信念、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苏武在身处困境时仍能保持高尚气节,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
《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篇1《苏武传》成功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
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品质。
作为汉朝的外交使节,匈奴用审讯逼迫他,用死刑来恐吓他,都不能使他屈服;卫律用荣华富贵引诱他,也不能使他动心;用流放北海放羊来折磨他,也不能令他改节。
特别是在经历了北海长期贫困寂寞的生活后,仍然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为所动,特别能见出苏武的气节。
形象塑造:(1)选取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性格。
如卫律通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地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2)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卫律举剑欲刺武,作者用“武不动”三字,就把苏武作为一个大国使节的威仪表现出来了。
再如写苏武北海牧羊“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的'细节,刻画苏武性格的坚定,十分传神。
(3)苏武形象的塑造,也是在一系列人物的对比中完成的。
如张胜的怕死,李陵的因个人恩怨而不顾大义,都反衬出苏武的视死如归,正气凛然。
(4)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体现了作为一个汉朝的使者,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汉朝的自信。
苏武他是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苏武传》在这篇文章中,他的光辉形象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苏武传》在这篇课文之前,我将通过查字典与大家分享苏武人物形象分析,我们来看看!《苏武传》中苏武的人物形象分析篇2苏武有坚定的意志,一个人如此出色,因为他能够克服内心的欲望和坚持内心信仰,苏武有大丈夫气节,一直不愿向匈奴低头,宁可当个牧羊人,卧雪吞毡,吃草根,抓老鼠,喝雪水,苏武以此方式向匈奴人表达了决心和意志,他们不会死,要保守自己的大汗的节气。
1、苏武人物形象:苏武被匈奴人单于困在匈奴地界,说“什么时候公羊产奶,什么时候再放苏武回去”,别人杀了一只羊,吃了一只羊,没有人说什么,但是苏武不是这样,他是大汉的使者,尽管被困,但他的尊严仍然存在,饥饿是最严厉的刑法,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和好人被困在饥饿中并屈服,我们欣赏苏武,从被困在匈奴的第一天起,他没有计划活着回来,饥饿是小,失去了“节气”是大。
高一语文苏武传知识点
高一语文苏武传知识点苏武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广为流传,成为了许多人的必读之作。
它以苏武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忠诚于国家的故事。
在苏武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从苏武传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言语技巧等方面,探讨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主题苏武传的主题是“忠诚与坚强”。
故事以苏武在匈奴的困境中,始终保持忠诚于祖国的形象为核心展开。
苏武被迫签订奴隶合同,但他拒绝妥协,并坚守自己的信念,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困难,最终回到了祖国。
通过苏武的故事,作者表达了对忠诚和坚强精神的赞美,鼓励读者在面对逆境时,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坚强不屈的态度。
二、情节苏武传的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
故事中,苏武被匈奴人抓获,并关押在边疆草原上。
面对匈奴人的逼迫,他始终不屈服,坚决拒绝签订奴隶合同。
为了表达对苏武的压迫和威胁,匈奴人甚至将他关押在一个饥寒交迫的囚笼中。
然而,苏武不畏艰难,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整个故事。
最终,苏武的忠诚感动了匈奴人,使他们不仅释放了苏武,还送他回到了祖国。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紧张与悬疑感,引人入胜。
三、人物形象苏武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各具特色。
首先是主人公苏武的形象,他是一个忠诚而坚强的人。
在面对匈奴人的逼迫时,苏武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
他的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
另外,匈奴人的形象也很鲜明,他们凶狠残暴,是苏武坚守信仰的劲敌。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描写,使整个故事更加鲜活有趣。
四、言语技巧苏武传中运用了丰富的言语技巧,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苏武在面对匈奴人的威逼利诱时,利用巧妙的辞言回应,坚决拒绝签订奴隶合同。
他说:“宁可重病贫困,终不降为奴隶”。
这种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运用,使读者更能理解苏武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忠诚的承诺。
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苏武在离开匈奴时的舆论状况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忠诚和正直的敬重和赞美。
言语技巧的运用,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
班 固
传
《 汉
书
》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学习苏武真挚的爱国情怀 能力目标: 学会描写人物
预习情况
• 1、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 2、畅谈苏武给我的第一印象
合作探究1---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语言描写 对比反衬 细节描写
• 他实在是 • 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 • 一位忠诚爱国的君子!
合作探究2 --民族气节
苏武曾两度自杀,后来又想方 设法活下去,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志士仁人,有杀身以 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又说:“Hale Waihona Puke 于四方,不辱君命”。能力迁移
• 我们学习了班固描绘人物的方 法,现在请拿起手中的笔,描 绘一个我们熟悉的人物(不要 出现人名)。
作业布置
•我们在面对金钱、物质、 地位的诱惑时会何去何 从呢?请写一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