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第五讲 群体行为基础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9 群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课件PPT 9 群体行为基础

规范与合作
贡献的能力
群体成员地位
个性特征 地位公平 地方文化
群体结构 – 规模
人们总对群体自一种常见的刻板印象:集体精神 会激励成员加倍努力工乍从而提高群体的生产率 水平。但是,这一刻板印象是错误的。
群体结构 – 规模
社会惰化现象 Social Loafing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
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 一致。如果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迅 速调整自己的角色行为。 角色知觉 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 识和了解。
群体结构 – 角色(续)
角色期待 在某特定情境中,他人认为你 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 心理契约 有关员工与管理之间相互期望的、 没有成文的约定。 角色冲突 当个体面临相互之间存在分歧的多个角色期待时,可能会 产生角色冲突。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包含这样的情境:个 体所面临的两个或更多的角色期待是相互矛盾的。
(五)权力需要。权力需要是单个人无法实现的,只
有在群体活动中才能实现。
(六)目标实现的需要。有时,为了完成某种特定
的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主管人员就要依赖正式群体来完成目标。
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 形成期 (FORMING)
阶段二 震荡期 (STORMING)
Performance
其它结论:
• 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偶 数群体更有利 • 人数在5-7人的组织更有效
Group Size
群体结构 – 规模
社会惰化现象的产生也许是因为团队成员都认为 其他人没有公平付出。假想你认为当你在辛苦工 作时,别人却在偷懒,那么你肯定也会减少工作 量来重建公平感;另一种原因是责任的分散。所 谓法不责众,因为团队的成绩不会归功于个人, 个人的投入和团队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这样 有的个体可能成为“搭便车者”,依附团队的努 力。换句话说,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无法被 衡量,效率就会下降。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行为基础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 • • • • 1.距离的远近 2.交往的频率 3.人生和工作经历的相似性 4.价值观、兴趣和爱好的相似性 5.需要、性格的互补性
三、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 • • • 1.定向阶段 2.探索情感交换阶段 3.情感交换阶段 4.稳定情感交换阶段
第四节 团队建设
一、团队的内涵
(一)群体的类型
2.命令型群体和任务型群体 命令型群体是指有组织结构确定的并直接 向某个上级主管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的群体。 任务型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为完成 特定工作任务在一起工作的人构成的群体。 3.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是指关系共同目标或特定事物 的人形成的群体。友谊型群体是指具有共同特 点、兴趣爱好的人所形成的群体。
三、群体压力与社会从众行为
• 群体存在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一般是由人们心 理感受到的难以违抗的力量。特别是在群体成 员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明 显感受的来自群体的一种压力。为了减轻这种 心理压力,则会产生与他人的趋同行为。
四、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士气 (一)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它是对群体 成员施加各种影响,使之在群体内积极活动和 拒绝离开群体的全部力量的总和,是群体对个 体的吸引力。
3.高凝聚力群体的特征
① 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快,意见交流较为频繁, 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人际关系 和谐。 ② 群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愿意参 加群体活动,不论是生产性活动还是其他有 关群体目标达成的活动,都会有很高的出勤 率。 ③ 群体成员对群体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 感,愿意承担更多的推动群体工作的责任, 关心群体,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与沟通有着密切关系的概念。 人与人在沟通交往的过程中互相作用,所建立 起的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就是人际关系。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群体行为基础》PPT课件_OK
4
一、群体
群体都发挥哪些功能?
(四)群体功能
群体由哪几部分构成?
(三)群体结构
群体的类型有哪些?
(二)群体类型
什么是群体?
(一)群 体
5
(一)什么是群体
交往
个体A
个体B
活动
情感
1.霍曼斯(G.C.Huma ns) 2.彼特的·三布要劳素(理P论eter M. Blau) 的社会交换理论
C 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群体决策的特点
优点
• 整合资源 • 扩展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 增强民主性、合法性
缺点
• 办事缓慢、成本高昂 • 常常导致妥协和盲从 • 极端化倾向 • 责任分散
20
(三)群体决策的原则
可行性原则
满意原则
信息准确、 全面原则
民主原则
21
(四)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
环境
规模
地位
成员组成
规范与
个性特征
2、互动性、认同性。
3、稳定性、规范性。
7
(二)群体的类型
群体类型
假设群体 实际群体
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
开放群体 封闭群体
8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维度
正式组织
建立条件
明文规定,正式结构
运作机制
权威和责任
关注的出发点 任务的完成
领导权利来源 管理代表
行为指南
法律和准则
控制来源
报酬与惩罚
非正式组织 无明文结构,无正式结构 兴趣和利益 个人需要 群体给予 道德和规范 约束
超出管理者控制的范围之外进行
为员工的情绪宣泄提供一个安全
运作
阀门
支持从众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组织行为学)第五章群体心理及其行为管理
群体任务
任务的特点和要求对群体心理有重要影响, 如任务复杂度、目标一致性等。
群体结构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这些因素 会影响群体成员的互动和行为。
组织文化和环境
组织文化和环境对群体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包括价值观、规范和期望等。
02
群体行为管理
群体行为的定义
群体行为
指在特定环境下,由两个或以上的个体组合而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相互依赖、互动协作的一种行为 模式。
群体结构
包括群体内部成员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职业经验等 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群体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进而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表现。
群体压力
在特定情境下,群体成员会感受到来自群体的压力,这种 压力可能促使成员采取符合群体期望的行为,或者对不符 合期望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整。
群体行为的引导与控制
提高组织绩效的群体心理建设
建立共同价值观
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
通过培训和引导,帮助组织成员树立共同 的价值观和目标,增强团队凝聚力。
鼓励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行为,消除消极情 绪和抱怨,营造健康的工作氛围。
强化团队沟通
培养领导力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成员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
提升各级领导者的心理资本和领导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团队。
04
群体冲突与解决
群体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总结词
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因目标、价值观、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差异而产 生的对立状态。
详细描述
群体冲突可以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类。建设性冲突有助于促进群体 内部的创新和改进,而破坏性冲突则可能导致群体分裂、资源浪费和目标难以 实现。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15
5.2.4 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 群体内的力量。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 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高的群 体,群体成员相互吸引,沟通良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共同接受群体的目标,并相互 帮助,以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低的群体犹如一盘散沙, 成员之间钩心斗角,互不信任,这对于实现群体目标是极 为不利的。
11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形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Sherif)于1963年做了一个经典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揭示了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实验中,他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 的光点看。由于视错觉的作用,这个光点看起来像在轻轻地移动。然后,被试被要求 报告他们所估计的光点的移动距离。这样每个被试都建立了自己的估计值。下一步, 把这些被试全部集中到这个暗室中,让他们重新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这一次,成员 可以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被试的估计开始向一个外显的群体规范集中,群体的规 范代替了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最后,每个被试又一次被单独测试,这时被试都没有坚 持原来的估计,也没有建立新的估计,而是一致保持群体规范。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那么群体就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了。 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同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一样,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群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已成为公共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掌握群体的含义、分类 ●了解群体的构成和发展阶段 ●掌握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形成 ●了解群体压力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掌握从众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掌握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团队的含义及其建设 ●了解团队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的基础
*
4 群体决策
名义小组技术 具体步骤: 成员们组成群体;在讨论之前;每个成员单独写下自己对解决该问题的创意 每个成员向群体提交自己的一个创意;在全体提交之前不允许成员们进行讨论 群体开始讨论每种创意;对他们进行阐述和评估 每个成员独自对这些创意进行排序;排名最高的那个创意将决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
4 群体决策
1群体思维的症状 如果存在于群体成员作出的假设截然相反的意见或事实;群体成员会对他们实施合理化 如果有人怀疑群体的公共观点;或者对大部分群体成员支持的选择方案提出质疑;那么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在心中尽量弱化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设法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
*
3 群体属性
3 4 规模 群体规模会影响该群体的整体行为;但是其效果还取决于你所关注的因变量 社会惰化现象 指的是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时不如单独工作时那么努力的倾向 原因之一:群体成员认为其他成员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原因之二:责任分散
*
3 群体属性
3 4 规模 防止社会惰化的方法 设立群体目标 增强群体间的竞争 开展同事评估 挑选愿意在群体中工作 拥有较高积极性的成员 使群体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的独特共享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阶段 特点:群体的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得到广泛认可 解体阶段针对临时群体来说 特点:关注如何做好善后工作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1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五阶段模型无法解释:哪些因素是群体变得有效 忽视了组织背景
*
2 群体发展的阶段
2间断—平衡模型 用来描述具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临时群体 它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活动顺序

群体行为的基础《组织行为学》罗宾斯中文版

群体行为的基础《组织行为学》罗宾斯中文版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结构- 角色
角色 人们对于在某一社会单元中占据特定位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 式。
角色认同 在一种角色当中,态度与实际行为保持一致。
角色知觉 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 了解。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2u0rn0a7l, APprrile1n99t5i, cp.e56H5.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EXHIBIT 9–5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思维现象表现出多种症状
• 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 合理化
• 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 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 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 过保持沉默,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 致。
• 缺点 – 浪费时间 较慢 – 增加了从众压力
– 可能会被少数人控制 局面
– 责任不明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体决策
群体思维 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 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
群体偏移 在讨论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放大自己最初的立 场或观点。群体整体决策与成员个人决策之间的决策风险改变要么倾向 于保守偏移,要么是冒险偏移。

(组织行为学)专题5群体行为及其管理-严鸣

(组织行为学)专题5群体行为及其管理-严鸣

群体决策
决策(Decision-making)是从多个方案中选择 其中一个方案的过程。
企业中的群体决策是指对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在领导主持下通过集体充分讨论而做出合理 决定的过程。
群体决策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差异比较
决策方 式
速度
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

准确 性 创造 性
效率
较差
较高,适用于工作结构不明
皮尔尼克(S.Pilnick)的规范分析方法
明确规范内容。了解群体已形成的规范模式,特别要了解起消极作用 的规范、习惯,听取改革意见,如分别负责任而非联合负责任,彼此 攻击而非互相支持等负面行为。
制定规范刨面图。进行影响企业经营的规范分类,如图、表。每类定 出理想的给分点,这种理想的给分点与实际评分的差距,称为规范差 距。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原则: 寻求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利用非正式群体加强沟通,提高满意度 利用其沟通特点,进行决策 提高对群体成员价值的承认,促进个人发展 对舆论的扩散和疏导作用 通过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纠正其成员的行为
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
上梁山 留学生会 志愿者组织 党派 上学 名流俱乐部
需要、价值观的冲突
群体内行为
角色问题的解决原则
明确角色行为 对角色进行选择 使实际行为与角色行为或期望相一致 增强对角色的适应能力
群体内行为
角色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预期的
一系列行为模式 角色相关概念
1、角色认同 2、角色知觉 3、角色期待 4、心理契约 5、群体内的角色
安全需要 情感需要 尊重和认同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需要 地位需要
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组织行为学》第5章 群体

《组织行为学》第5章  群体
第5章

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5.1 群体概述 5.2 群体动力 5.3 团队建设
5.1 群体概述




5.1.1 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 系与共同目标的集合体 特征: 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往行为 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群体中的成员彼此意识到他们同属一群

3. 群体规范的作用 维系群体 认知标准化的作用 行为矫正的作用 惰性作用



5.2.2群体压力 1. 群体压力的含义 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 无形的力量,它使群体内每一个成 员自觉不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 的一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



2.群体压力的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家莱维特提出 合理 辩论 劝解 说服

5.1.3 群体的类型
实际群体 客观存在的群体, 成员之间互相依赖, 有着共同的目标
假设群体(统计群体) 实际上并不存在, 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 的需要划分出来的群体
参照群体(榜样群体)
一般群体
群体的目标和规范 成为人们行动指南的群体
除了参照群体以外的群体


正式群体 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编制,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 不经官方规定, 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 心理相容而自然结合 在一起的群体
特点 自发性和不稳定性 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凝聚力较强
作用? 积极 消极


如何管理非正式群体?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 努力加强正式群体的影响力 合理利用非正式群体为组织目标服务 分化消极的非正式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需要 自尊 需要 社交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 的需要
有时为完成个人目标,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力量。
1、社会惰化
1+1+1=3

群体规模增大,成员付出的努力减少。 原因 群体责任:认为别人不会尽全力 利益扩散:个人搭便车
社会惰化的作用机制
社会心理学:个体的被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体在群体中的 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
自我管理型
讨论:如何掌握工作节奏
3、多功能型团队
为了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而由来自同一等级、不 同的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的团队。
多功能型
兴盛于20世纪80年 代末,当时所有主要 的汽车制造公司都采 用了跨功能团队来协 调完成复杂的项目 由来自不同部门但 级别大致相当的员工 组成
4、虚拟团队
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间主要通过电 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 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不同方面的人 合作 具备其他类型团队的所有功能 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气氛,沟通满 意度低
问 题 解 决 型
始于80年代 ? 同一部门十人左右组成
寻找改进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2、自我管理型团队
一般说来,职责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自 己的工作任务分配、安排工间休息等。 由10-15人组成 代替主管承担责任,自我控制 工作过程 美国的大公司有30%-50%的员 工这样工作 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较高的缺勤率和流动率
组织行为学
第五讲 群体行为基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组织心理与行为 群体心理与行为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管理中对人的思考:六条圣经

教条一:人性是恶的 教条二:人是没有自觉性的 则。
人是需要控制的,控制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原

教条三:人是难于管理的 教条四:人是需要尊重的 制严语宽:用温柔的手段做残酷的事情。
4、地位
定义:地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位置或层次 的社会性界定。
正式地位、非正式地位:群体正式给予的,工资、 头衔、资历、实权。教育、技能、经验而获得。
怀特的饭店研究:行为是由地位高的人向地位低的 人发起,他们的合作是愉快的,反之则会引起冲 突。
地位和规范:地位较高的成员具有较大偏离群体规 范的自由。
◆引导失误发生,降低行为效率
社会助长 他人在场 社会抑制
启示:管理者要根据工作复杂度、难度、个体对 工作的熟练度、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及 工作场地的可能条件,分别安排集体劳动或个别 劳动。
三、群体分类
1、正式群体
定义:由组织正式确定,具有明确的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 任务目标的群体。这种正式性可由组织结构图反映出来。 个人的行为由组织目标规定,并且是指向组织目标的。 分类:命令型与任务型
2、社会助长与社会抑制
社会助长:有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效率更高。 社会抑制:有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社会助长的两种效应

结伴效应: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刺激作用,从 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观众效应:个体从事的活动,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 及观众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影响 。
•信息共享 •中性(有时消极) •个体化 •随机的或不同的
目标 协同配合 责任 技能
•集体绩效 •积极
•个体的或共同的
•相互补充的
三、团队的类型
自 我 管 理 型 问题解决型
虚拟团队
多功能型
1、问题解决型团队
一般是由来自一个部门的5-12个员工组成,每周用 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 率和改善工作环境的团队。
命令型:由组织结构规定,并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 成的群体。 任务型:由组织结构和组织关系所决定,并由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 起工作的人组成的群体。

所有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任务型群体不一定是 命令型群体。
2、非正式群体
定义:以成员的感情、兴趣、价值观、信息沟通等非 工作性因素为主要联系纽带,以满足个体需要为主 要目的而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分类 利益型:为了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形成的群体。 友谊型:为了寻求相互关照、情谊和友爱而自发结成 的群体。
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二、团队与群体
1、联系
梁山核心团队
团队始于群体,区别于一般群体,
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团队的显 著特点是相互依赖性。 团队是更高层次的群体,它是通过 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的协同 作用,其结果是使团队的绩效水平 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工作群体 工作团队


个性特点
研究表明,善于社交、自我依赖、独立性强对群体的生产 率、士气和凝聚力有积极的影响;独断、统治欲强、反传 统等,对群体有消极影响。
第二节
团队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一、团队的概念
团=口+才
队=耳+人
西游记团队
指通过其成员专业素质的有效组合和共同努力为组织达到最 高行为效能的群体。
意义: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人们的熟练程度安排 集体或个体活动。
社会助长作用的经典实验
最早用科学方法揭示社会助长作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 利特。他在1897年的研究中发现,别人在场或在群体中活 动会促进人们的行为效率。 他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骑车完成25英里的路程:
第一种情况,单独骑行; 第二种情况,让一个人跑步伴同; 第三种情况,与其他人竞赛。
对策: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
社会惰化
每 高 人 努 力 程 度

一人单干
小群体
大群体 活动方式
社会惰化现象
拔河比赛实验
(法)马克斯· 瑞格曼
他要求被试者分别在单独的和与群体一起的情境 下拔河,同时用仪器来测量他们的拉力。结果发现 随着被试人数的增加,每个被试平均使出的力减少 了。一个人拉时平均出力63公斤;三个人的群体拉 时,平均出力是 53.5公斤;八个人时是31公斤。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 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康食以数百人。宣王 死,泯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社会助长作用
对群体的有效管理能产生协调效应,特别是对于从事简 单的、熟练的、体力性的劳动,助长作用尤为突出。
◆满足心理需要,增强勇气信心 ◆消除单调疲劳,强化个体行为
社会抑制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个人的人格和情绪不同,环境不同, 一些复杂性的工作,群体反而起到反面的作用与影响。
◆增加紧张情绪,干扰正常思路
兴趣爱好型:由于共同的业余爱好和兴趣而结成的群 体。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命令型群体 正式群体 任务型群体 利益型群体 友谊型群体 兴趣爱好型群体 非正式群体 自发性 成员的交叉性 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排他性 不稳定性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差异
维度
一般性质 主要概念 初始关注


教条五:人是多样化的
教条六: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
主要内容
几种典型的群体行为 (四)群体行为分析 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 主要力量是什么? 定义、类型 定义、功能、 类型、发展阶 段、群体结构 、群体资源 (二)团队
(三)群体动力
(一)群体概述
第一节
一、什么是群体
群 体概述
1、定义: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2、角色
角色同一性 角色知觉 角色期待 角色冲突

3、规范
定义: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正式规范: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如各种规章制 度和守则等; 非正式规范:群体自发形成的,不成文的,如成员之 间的沟通方式和态度,各种行为和风俗习惯等。 正式和非正式规范都有约束和指导成员行为的效力。
5、群体规模

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偶数的群体更 受欢迎(有助于做决策)

7人左右的小群体完成任务比大群体快
(小群体善于完成生产性任务)

12人以上的大群体更善于吸收多种不同的观点
(大群体善于完成调查性任务)
6、群体构成
群体构成:同质群体与异质群体 同质指群体成员在能力、性格、年龄、知识等各 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指在上述各方面都迥 然不同。
的个体因为某些心理的、社会的原因,以一定的结构组 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人群整 体。
共同活动
相互作用
思想感情
2、特征
1)人数(≥2); 2)一致认同某种特定的共同目标;
3)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有一定的行为关系,并由此而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4)具有一定关系结构及行为规范; 5)在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中,成员、目标、成员间相 互关系以及结构和规范均具有动态的特征,并由 此产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性特征。
第三节 群体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勒温1938年提出,可把人 的行为看成是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函数, 即: 行为=f(个性×环境)
结果发现:单独骑行平均时速为24英里,有人伴跑时速为31 英里,竞争情境时速32.5英里。
社会助长的作用机制

琼扎克,1965年:群体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弗里德曼,1981年: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 意识。在有他人出现的情境中,个体会有意无意地感到由 社会比较引发的竞争压力,从而使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增 加。
正式地位 非正式地位 社会惰化
异质群体
非正式规范
1、正式领导
封闭性定义:领导是一种激励、鼓动别人实现共同 目标的过程。
开放性定义:为别人创造理想和有能力把理想变成 现实并使之持续下去的过程。 名词:领导者,在社会公共活动中,经过选举、 任命或从人群中涌现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群体 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 集体。 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 个体领导者与群体领导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