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全套教案
(完整版)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全套教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o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套教案[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第课时导入:以学校外面的步行街为例介绍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环境问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SK1申恵事精h驛握朗关廉2 .分类(板书)(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严螯环境:啜火类影喩较轻微仍保留歆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翩札高山I草甸、大漠盘孤极地彗原等。
' |①人类在天然于吊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丛工环境:雉持的环境。
女蹴市建箱.工矿设施匚农田水利、富群牧场等。
]②因人绸舌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板书)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答案】(1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 )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 )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高中地理 第一课 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一课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一课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一课环境与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课程标准]1、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3、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发展观。
[学习目标]1、能简洁的表述环境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用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判断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2、能简要表述可持续发展观,并能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角度提出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能分清环境问题的表现类型;结合实例,找出环境问题成因,并提出有针对性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2第1、2和3自然段和下列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
2. 环境要素:(1) 要素:①森林、②草原、③野生动物(2)要素:④大气、⑤水、⑥土地、⑦矿藏、⑧名声古迹2.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组成请将上述环境要素代码填入下列方框内人类环境环境3.人类环境的分类请将下列环境要素代码填入上述方框内:①原始森林、②城市建筑、③高山草甸、④工矿设施、⑤大漠盐湖、⑥农田、⑦极地苔原、⑧牧场活动二:阅读P2第1、2和3自然段和下列图片,完成下列填空。
二、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一对作用力和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_______人类,它们相互影响、____________。
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全套教案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横波与纵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规律对地球的圈层进行划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横波、纵波以及不连续面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增强对地球以及地震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之情并学会在地震中自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横波、纵波的性质;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难点:对图《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判读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五、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千百年来,中国人都有三个梦想——飞天、遁地、入海。
2005年,神五成功发射,中国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2009年,蛟龙号实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入海梦;遁地梦呢……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
12.262千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深井。
相对于地球半径约为6300多千米,我们的钻井技术仅能达到12多千米,只是薄薄的一层,可见遁地梦并未实现。
那么,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如传说中为18层?还是是由岩浆组成的…… (二)新课讲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了解地球内部的情况?联系生活中,我们通过拍西瓜了解西瓜的成熟程度的做法,我们也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情况进行推测。
1、地震波的介绍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2、不连续面的讲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图1.25,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大小有什么关系?(2) 在0~33km 、33~2900km 、2900~6000km 处,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是怎么样?结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33km 、2900km 处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将称为不连续面,分别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课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环境保护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2.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1.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课时:2节教学过程:引言: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内,人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
其中,环境问题因其所就有的特点和危害,令世人瞩目。
多媒体展示一些环境问题图片一.环境问题的表现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1.资源短缺原因: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供应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分析图1。
4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每天对能源的需求2.环境污染原因: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多媒体播放:八大公害事件,以及我国的污染事件3.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破坏。
原因: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
多媒体展示:几种图片4.全球环境恶化原因: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接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
湘教版选修六1.2《环境问题概述》word教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 环境问题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教学难点:】环境问题的形成【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阅读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课】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
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生:略环境问题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课堂教学】(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生: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点击自然环境图片)环境师:原生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次生环境呢?生:略。
师: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师: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随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扩大了┅┅增强了┅┅改变了┅┅提高了┅┅丰富了┅┅另一方面形成了环境问题。
如何形成的呢?生: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点击: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活动索取>赐予排放>净化形成环境问题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污染师:从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当出现索取>赐予、排放>净化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人类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人类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人类环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人类环境【导与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了解环境与自然资源、人类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一些实例,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2.通过对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环境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重难点】1. 区别自然和社会环境2。
环境与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堂导入】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与此同时,资源耗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现实威胁。
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第一节。
【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完成,配套练习册相关内容)【课堂合作探究】一、环境及其分类1、概念: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分类A。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同步备课教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节环境概述[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及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1)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2)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二、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思考自然环境是否指不受人类影响的纯自然的环境?答案不是。
在当今的地球表面上,纯自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的,但那些受人类影响轻微,仍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仍可称为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受酸雨影响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由于森林的生态功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探究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再造一个“迷你地球”,探求人类在这个现代“南泥湾”之中自给自足,以及未来在月球或火星上建立生存空间的可能性。
从1984年到199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王爱德华·巴斯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的沙漠中建起了“生物圈2号”。
选修6教案:1..1 我们周围的环境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
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
观。
【课前预习】
1.复习高一地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知识
2.了解自己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
一.环境概念和分类
1.环境的概念?
2、填表环境分类:
二、人类与环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
是什么?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
又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归纳总结】
1.人类离不开环境
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
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
读下图思考回答: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
畴?
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3
我们周围的环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修六《环境保护》的第一章第一节,概括性地介绍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时以案例的形式讲述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家乡芜湖为案例,搜集芜湖的发展变化,从时间的尺度让学生学会分析环境的变化,人地关系的变化等,同时切换空间尺度,从家乡芜湖缩小到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的一隅变化,从而让学生理解环境这一概念。
整节课突出环保意识的培养,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高二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地上了地理必修1、2、3,因而可以灵活地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够全面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及发展的影响等。
因而教师从自然、人文两个方面分析环境的时间、空间变化。
三、教学目标1.分析家乡芜湖的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
2.以时间为轴线,认识家乡芜湖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伴随的人地关系变化。
3.结合材料分析家乡芜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转换不同的空间尺度,认识芜湖、城南实验中学附近等的环境及变化。
5.通过案例学习,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芜湖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芜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3.为芜湖未来的环境发展提出合理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材料分析芜湖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学生学案《我们周围的环境》课堂环节一:认识芜湖现有的主要自然环境。
小组活动:分析芜湖市的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小组:读图,描述芜湖的气候特征。
第二小组:描述芜湖的地形特征。
第三小组:分析芜湖的水文特征。
说说芜湖有哪些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忆从哪些方面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芜湖的河流有着怎样的水文特征?第四小组:说出芜湖的土壤特征。
找出芜湖的主要土壤类型。
回忆土壤的酸碱性,判断芜湖的土壤酸碱度。
回忆必修3,芜湖现有的农业土壤大多是人工改造的土。
人教版选修六教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表现 特点 原因
新的环境观,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阅读、分析案例教师引 导学生概括出周口店人地关 系发展总趋势。借助案例思
考引题导,学结生合全乡土部明阅确读人,类教与 环师境有互重相点影地响互补相充制介约绍的、关 系渲。染情节,从而深刻理 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 害。
第1页/共2页
阅读教材, 自主归纳
导入:八大公害事件简介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2.地图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导入:从案例 1-周口店的环境变迁,引出环境以 及人类与环境。 基础梳理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1.什么是环境 2.人类与环境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环境问题的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1、一种新的环境观 2、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案例探究: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 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
思考:P7-8 思考题 整理上述意见,说说他们主要有哪几方面的考 虑。 你认为这件事情矛盾的焦点在哪里?
总结归纳 统计收获
作业
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环境概念
板书设计
人类与环境关系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学生总结归纳,建立知识框 架,完善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11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目标导航】1、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了解环境因素的组成及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分类。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3、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说出人类应怎样做才能与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环境问题的分类及原因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图表分析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2、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探究导学】一、环境的概念与分类【思考】分析右图,总结环境的概念。
按属性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活动】课本P2活动题。
二、环境因素与环境质量【思考】讨论列举环境因素的分类,并在下图中大括号处填写相应的环境因素【活动】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与类型,并分析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原因及危害【阅读并探究】何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的区别?做P4活动题。
【读图总结】读右图,了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据图分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产生原因,并举例说明。
【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5—P7,总结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其主要危害。
四、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探究】借助右图,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其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读图分析】读下图和课本1-5图,归纳世界和我国的主要酸雨区,总结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
【讨论】臭氧层破坏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自 然环 境社 会环 境人自 然环 境社 会环 境人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阅读总结】阅读课本P10—P12,归纳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的主要危害。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①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②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②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①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②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①依据:产生原因。
②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主要特点a.事故带有突发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_8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学目标:1、理解环境的概念2、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3、培养学生在分析图文材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自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到2017年李克强总理亲自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入报告,我们与“雾霾”之间的战斗就从未停止,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人类想要在环境中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一、什么是环境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说明:1、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中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即指自然环境;2、正确理解图1.1,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目的:学生自己从课本中找出环境的定义,教师结合图1.1对学生进行点播,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出说明的三点知识,培养学生归纳图文材料的能力。
2、分类: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读图回答问题:(1)试分析上图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含义。
(2)分别举例说出①②③④所体现的人类活动(一项即可)目的: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做题,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与环境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生态破坏的后果。
周口店的环境变迁就证实了这个过程。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三页“案例1”,分小组讨论读图思考的3个小题。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在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目的:将学生分为3个小组,小组内相互讨论,确定主题和中心发言人,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们的变化,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类要在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了解它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如图1.1)。
说明:⑴本书所说的“环境”与地理课经常讲到的“地理环境”是同一概念,又称自然环境。
⑵中心事物的选取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同。
如,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
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生物界的环境。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把人类以外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看作人类的环境。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天然环境: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例如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①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 人工环境:维持的环境。
如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②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如,因水土流失而成的石山劣地、 因过度放牧而成的荒漠流沙等。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回顾必修II 第五单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右图试说明图中①②③④这些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①表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 生活消费)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
(①、②过程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④表示环境把它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说出人类的下列行为分属于图中哪一箭头代表的过程? 开采煤田、工业“三废”、酸雨、平整土地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这则案例集中展示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变迁,反映了从采猎社会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协调。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21世纪,周口店乡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关停污染企业,处理石化区废水,治理周口河,造林绿化,保护“北京人”遗址,发展旅游业。
板书设计§1.1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2.分类天然环境: 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
2.学习通过分析现象、事实,概括事物本质,通过比较确定事物特点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研讨活动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成因 难点:环境问题的成因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补充)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1)资源短缺说明: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说明: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阅读通过该材料八大公害事件简介的阅读,需要了解以下知识:了解“八大公害事件”的事实,知道它们不仅是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更是20世纪中期环境向人类因环境问题激化而鸣响的警钟。
每个公害事件都是一个生动、深刻而悲惨的故事从而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中成长的,随着科技进步,人类抗灾、防灾能力将继续增强。
(二)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环境污染,如“八大公害事件” 给人群带来疾病和死亡。
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物多而复杂人们生产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的数量大幅度增长个人对资源 的需求大幅 度提高 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无限增长 地球资源总量有限,且分布不均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与消耗随之增多,往往导致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全球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争夺已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例如,对土地资源、水资源1.从速幅漫画中你想到了什么?短的时期内,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
2最好应加入一些数据。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近代历史的经验证明,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少地区在迅速致富愿望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建设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造成环境污染。
探究:为什么在近代经济发展,人们总是只顾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呢?(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原因1)。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
如:发达国家(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通过高烟囱等形式将污染转移到周边地区(或贫困地区);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如:不节约用水,在个人是件小事,但是积少成多,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在今年很多城市对于用电的要求非常严格,大厅内一般不允许使用空调,空调的调温也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内,但是一些人却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大众利益。
课下探究:人们为什么对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加以限制?为什么不顾长远环境效益,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只顾自身利益忽视大众、整体的利益呢?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与社会成员内部原因,并为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当代环境的特点与新的环境观、发展观)准备好条件。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如:⑴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⑵氟利昂(氯氟碳)具有许多优秀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无数喷雾器小罐中,几十年后却发现它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
⑶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大量排放后引起全球性增温,这个结果也是跟踪观测了几十年才得出的结论。
⑷原来深埋于地下的矿物被采掘出来,进人大气、水、土壤,甚至生物体中,散布在世界各地,现已查明其中多种重金属有毒性和致癌、致畸变作用。
⑸人工合成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如DDT、多氯联苯、氟利昂等,它们广泛扩散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产生了有害影响。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如:⑴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绝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⑵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华金谷地的地下水被过度抽取,地面下沉了9米,至今难以复原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面(图1.8,已经灭绝的物种不能重新出现;⑸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圈CO2度的持续增加,等等,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1.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连北极地区也遭到化学污染(一些污染物会通过大气、水体的搬运与输送,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几乎无人类工业活动的北极地区),而要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人类社会已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解决好当代环境问题,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2.正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所以要深入研究环境问题,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板书设计§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2.表现(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4)全球环境变化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自然原因(二)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