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分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无法从外婆离世的悲恸中走出来,只能整日由妈妈
陪伴。
一、案例呈现
案例二: 2015年3月,杭州某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女生因作业 被老师叫来家长,孩子的妈妈将孩子带回家中补作业。 回家以后,妈妈让孩子先上楼,自己去停车。就在妈妈 停好车走楼梯上的时候,小女孩从7楼的家中跳了下 来......
一、案例呈现
七、拓展延伸
2.英国——死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 在2013年,英国已经有550所幼儿园开始死亡教育,而且专 家和家长普遍认为,这样的教育,对帮助孩子们理解悲痛和失亲 的现实,很有好处。在英格兰东南部伯克郡的兰布鲁克幼儿园里, 老师很柔和地讲道:一头大象意外地死了,它的同伴们悲伤地围 在它的周围,长时间不忍离去。听故事的孩子们只有三岁,但是 他们对这个情节表示了充分的理解,稚嫩的小脸上全是严肃和哀 悼。
五、死亡教育的内容
1.从自然科学角度让学生了解人生老病死的规律,解释 人死亡的过程,消除学生对死的恐惧。 2.解释生命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价值,让学生珍惜生命,
在危急时刻能自救,预防自杀,调节心理危机。
3.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通过关心照顾老人,懂得要及 时表达对家人的爱意,体会生命的尊严。
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
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
2.由死向生,让学生珍惜生命 (1)可以借助影视、文学作品开展死亡教育:《入殓师》《美丽 人生》等影片,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包括绘本,可以帮助儿童认识 死亡。比如,《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老鼠 爷爷的告别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读物,都可以帮助孩子 升华对死亡的认知,增强孩子心理自助的能力。 (2)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孩子坦诚地谈论死亡:比如祖先虽然身 体死去了,但儿孙的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生命里遗传着他们 的基因,精神中延续着他们的气质,是否可以教孩子体会到生命的 珍贵和尊严。
1.从认知层面认识死亡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张淑美博士曾针对“如何处理儿童对死亡的疑惑” 提出“五诫”:勿说死者只是睡着了——因为睡着了通常会醒来,以死者 安睡的说法来安慰儿童,易使他们不是一直在“期待”死者“醒”来,就 是害怕自己会不会睡着了就是“死”了;勿说死者并没有真正死了——儿 童不太能了解抽象的比喻或安慰之词,仍应告知其事实,以免他们更愤恨 或怀疑亲爱的家人没有真正地死,为何不回来看他;勿说死者是去旅行 了——旅行是会回家的,这种安慰容易使儿童愤恨死者为什么不告而别, 一去不返;勿说死者是被上帝(神明)带走了——此说易使儿童视上帝 (神明)为敌人,感到有罪或担心受到惩罚;勿以“上天堂”或“下地狱” 来比喻死亡——此说易使儿童纳闷,究竟挚爱的亲人是到天堂享乐,还是 下地狱受苦了?若自己不是一个“乖孩子”,是否将来会下地狱?可能因 此被担心、恐惧所扰。
七、拓展延伸
3.日本——与人生教育联系在一起 在亚洲国家里,日本的死亡教育开始的时间大致与美国 相同,而且也注重该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开设。在日本,死亡教 育与人生教育联系在一起,课程从生命的起始、成长到结束, 也包括教导儿童正确面对失亲的痛楚。在这样的课程里,日本 的老师们主要是以积极的精神,教导学生要有健康和乐观的人 生观,把握现在,不惧怕疾病和死亡,在人生道路的艰难时刻 要避免自绝行为。
六、如何开展死亡教育
3.开展“临终关怀”志愿活动,体会生命最后的尊严。 老师和医生会带领学生参加对老人和病人的照料,与老人 进行沟通交流。父母让孩子参与到陪伴老人,照顾老人中来, 适时告诉孩子及时的陪伴和表达爱意十分重要。或是请他们 讲述自己在祖父母去世前后,他们本身的经历。让孩子们体 验每一人都应该而且有可能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
四、开展死亡教育的意义
1.死亡教育就是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所进行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 部分。死亡教育可以使学生从小有一个健康的心态看待死亡,认识生与死 的关系,促使人们以正确的态度保护生命、勇于面对死亡,激励人们积极 投入生活,赋予生命以价值。 2.通过死亡教育使人能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在情绪 上降低过度的恐惧与焦虑,能够以健康的方式与心态来表达哀伤,在行为 上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能够坦率的讨论与准备死亡的相关议题。 3. 死亡教育所探讨的不只是死亡本身的问题,还包含人们对所处的 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人们如何去面对人生 中的各种挫折,如何坚强地面对人生,让人们理解死亡,而不是害怕死亡。 不能让人们因为害怕死亡而珍惜生命,而是应该让人们对死亡坦然的同时 也珍惜生命。
德育案例分享 ——论死亡教育的缺失
一、案例呈现
案例一:
小雪从小跟着外婆在农村长大,跟外婆感情很深。上
小学时,小雪被父母接到城里来读书。小雪上二年级时, 外婆因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小雪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
似懂非懂,由父母带着回家参加外婆的葬礼,并全程一言
不发。葬礼回来后,小雪整天目光呆滞,又常常突然大哭 起来,并称自己看到了外婆,不相信外婆去世,不愿意去
排几乎为零,系统的死亡教育在国内十分缺乏。一项针对幼儿园教师和
家长的研究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幼儿园开展和希望相关的活 动”。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发展
不利”。教师则认为教育应当“适度”或者“顺其自然”。
2.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全国13个省份的约1.5万名学生 做调查,于2007年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触目惊
八、绘本分享
《獾的礼物》
八、绘本分享
《小鲁的池塘》
八、百度文库本分享
《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八、绘本分享
《再见了,艾玛奶奶》
八、绘本分享
《爷爷变成了幽灵》
七、拓展延伸
1.美国的死亡教育——直截了当、简单明了 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做出最为直截了当、简 单明了的回答,并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此外,他们也较少利用 神话或宗教中的诸如天堂、地狱之类的传说来对死亡做出解释。这是因为 他们认定,尽管做出这样的解释也许最为简单轻松,但要是孩子长大了并 不相信这些,那他就必然会陷入更深的无所适从之中难以自拔。当然,美 国人更不赞成将“人死后都会变鬼”这样的“黑色迷信”作为知识,来传 授给天真的孩子。他们认为:要是同时还把“鬼”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 副作用可能就会更大——这样的“解释”除了可能误导孩子外,无疑还会 增加孩子做噩梦的可能,并人为地加大了孩子的恐惧感等其他种种心理压 力,以至于当家里真的死了人时,惊恐的孩子甚至不敢参加亲人的追悼会。
心:中学生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考虑过自杀,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
占6.5%。将该结果与截止至2012年公布的数据做比较,学生的自杀意念、 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三、引发的思考
1.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有必要吗,意义是什么? 2.死亡教育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如何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
案例三: 2010年3月,河南省新密市少年张某因怀疑同学赵 某告发其盗窃行为,用菜刀在赵某头部、颈部、背部及 四肢等处猛砍百余刀。据张某供述,他采取如残忍手段 的原因是“不能让他复活”。张某平时喜欢玩网络游戏, 里面有很多打打杀杀的游戏人物死后都能复活,而复活 一次只需要两元。
二、现状分析
1.目前在中国国内,学校当中对死亡问题的分析、讨论相关课程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