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治理东洞庭湖——关于岳阳县治理东洞庭湖的调查与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治理东洞庭湖
———关于岳阳县治理东洞庭湖的调查与思考
□袁 艳
【摘 要】岳阳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生态、民生、富饶、和谐东洞庭湖,这是该县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是科 学治理东洞庭湖的新探索。根据实际情况,笔者就该县科学治理东洞庭湖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2.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湿地保护的最佳途径。东洞庭湖 湿地面积广,被誉为“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为 了进一步加大对 物 种 多 样 性 的 保 护 力 度,近 年 来,在 东 洞 庭 湖北岸选择了 1300 公顷有代表性的湿地,进行了栖息地改 造工程,保证在枯 水 区 保 持 相 对 稳 定 的 水 位 和 水 面,为 越 冬 水禽提供饵料和栖息地,这是一项旨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科 学实验。工程实施 几 年 来,取 得 了 阶 段 性 的 成 果,一 大 批 国 家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相继回归。建立自然保护区,形成湖区 湿地保护圈,是恢 复 湿 地 物 种 多 样 性,乃 至 是 提 高 整 个 洞 庭 湖区湿地生态功能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东洞委党校
一、科学治理东洞庭湖意义重大 ( 一) 科学治理东洞庭湖是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保障。 一是东洞庭湖物 种 丰 富,是 长 江 流 域 重 要 的 基 因 库,在 国 际 上享有“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之美誉。已记录鸟类 320 种,淡 水鱼类 114 种,野生植物 1186 种,且有白鹤、中华鲟、白鳍豚 等一大批国家珍稀物种。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得 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享誉国内外的物种考察基地和环境保 护教育胜地。二是东洞庭湖资源丰裕,有芦苇面积 23. 5 万 亩,芦苇素有“第二森林”之称,不但能湿润空气,调节局部小 气候,而且是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最佳场所。同时芦苇 也是绝好的造纸原料,该县芦苇年产量达 12 万吨,被誉为“绿色 银行”。湖区砂石资源也极为丰富,是岳阳、华容、湖北、长沙等 地砂石供应基地。科学治理东洞庭湖,进一步发挥其巨大的生 态、经济、社会效益,是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二) 科学治理东洞庭湖是促推“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 要求。资源节 约 型、环 境 友 好 型 发 展 是 科 学 发 展 的 内 在 要 求。洞庭湖曾是我 国 第 一 大 淡 水 湖,但 由 于 湖 泊 萎 缩,湖 泊 面积萎缩了近 一 半,导 致 洞 庭 湖 调 节 洪 水 能 力 下 降。 加 之, 缺乏科学治理,湖 内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湿 地 生 态 功 能 呈 现 总 体退化的趋势。同 时 砂 石 资 源 开 采 浪 费 严 重,开 采 不 科 学, 泥沙混挖,已 经 浪 费 了 东 洞 庭 湖 数 以 亿 计 立 方 米 的 砂 石 资 源,是现有年开采量的 10 年之多。加强对东洞庭湖的科学 治理,已刻不容缓,是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还群众以绿水青山的必然选择。 二、科学治理东洞庭湖的新探索 岳阳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从生态、民生、富饶、和 谐四个方面对东洞庭湖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使东洞庭湖集 “四湖”于一身,造福子孙后代。 ( 一) 坚持两型引领,突出湿地保护,着力建设生态东洞 庭湖。“两型”建设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东 洞庭湖是我国最 大 的 湿 地 自 然 保 护 区,突 出 湿 地 保 护,保 证 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住了东洞庭湖这张名片中的名片。 1. 转变观念是湿地保护前提条件。各国的湿地保护经 验已经充分表明湿地生态系统是脆弱的。2007 年多个国家 和组织在岳阳发布《洞庭湖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公众教
洞庭湖治理与湖区湿地保护探讨
关 键 词 : 湖 关 系 ; 境 保 护 ; 域 综 合 管理 ;洞 庭 湖 江 环 流 中 图法 分 类 号 :X 2 54 文 献标 志 码 : A
1 洞 庭 湖 区概 况
1 1 自然 状 况 .
洞 庭湖 区是 指荆 江河段 以南 , 、 、 、 四水 尾 湘 资 沅 澧 间控制 站 以下 , 高程在 5 以下 跨 湘 、 两省 的广 大 0m 鄂 平原、 湖泊水 网 区 , 区总 面积 1 8 m , 及湖 南 、 湖 87 0k 涉 湖 北两 省 7个 地级 市 4 1个 县 ( 、 ) 目前 , 区 的 市 区 。 湖
自然灾 害仍 然频 生产 基地 , 近年 来经济 发展 成效 显著 , 经济 增长 速 度 在 1 % 以 上 。据 2 0 0 0 8年 资 料 统 计 , 区地 区生 湖
产 总值 为 39 1 3 1 . 5亿元 ( 中工业 增 加值 1 2 .9 其 7 5 亿 6 元 ) 三大产 业结构 比例 为 7 9 :7 5 : 4 4 。其 中 , , .7 4 . 8 4 . 5 湖 南省 湖 区部分 地 区生 产 总 值 为 37 4 8亿 元 , 2 . 占湖
护 ; 积 极开 展 洞庭 湖水 质 保 护 , 决 关 停 了 部 分 环 ⑩ 坚
洞 庭 湖 区环 保不 达 标 的造纸 企业 。
2 3 三 峡 工 程 运 用 后 湖 区面 临 的新 情 况 .
三峡工 程作 为 长 江 流域 防洪 体 系 中的 骨 干 工程 ,
于 21 0 0年试 验 性 蓄 水 成 功 达 到 正 常 蓄 水 位 15 m。 7
洞 庭湖 区 防洪减 灾 、 资源 综合利 用 、 资 源与水 生态 水 水 环 境保 护等 任务 十分繁 重 。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及其改良
(ntueo Me oo g cec f u a rvne C agh 10 7 C ia Is t f t rl ySineo H nnPoic , h nsa 00 , h ) it e o 4 n
Ab t a t I h sp p r sr c : n t i a e ,ma n e o o ia n i n n n Do oig L k t n a n lz d a c r i gt ol ce t r l i c l gc l vr me ti n n a e We l d w s a ay e c od n o c l t d mae as e o a e i
a d o e v ton r m 0 o 2 051 tha e n fun ha tr p l to s be o ig mo e s ro s a d e to h c to a n bs r ai sfo 20 4 t 0 I s b e 0 d t twae ok in i c m n r e u n u r p i ain h s i
be on o s eal; odadw tr ge i s r x iin eun adsr u.If t u ag f c ioo aj engigt cni rbe f o n a l gdds t h t gf qet n e os ne i srneo hs sm a o d l eo aee bi r i co s t —
Ke wo d :Do oi g lk e i n y rs n n a e rg o ;weln t d;e o o ia n i n n ;c u tr e s r s a c l gc le v r me t o ne o m a ue
洞 庭 湖 是 我 国第 二 大 淡 水 湖 泊 , 于 湖 南 省 北 位
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洞庭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含义和功能(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包括沼泽、滩涂、浅海区(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4)功能2.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4.湿地保护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原因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积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
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
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一般是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
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因素。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研究报告
洞庭湖研究报告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面积约为2万多平方公里,位于湖南省和江苏省交界处。
我校生态学研究小组进行了洞庭湖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洞庭湖的水体质量整体较好。
我们对湖水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发现湖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和氮磷含量等指标均在国家水质标准的允许范围内。
这说明洞庭湖的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
其次,洞庭湖的生态系统丰富多样。
我们在湖区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湖区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
其中,湖区的浮游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包括浮游藻类、浮游动物等。
鱼类的数量也比较多,有不同种类的鱼类在湖中生活和繁殖。
这些生物的存在表明洞庭湖的生态系统相对健全,能够提供多样性的生态服务。
然而,洞庭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污染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湖水质量整体较好,但是还存在一些污染物超标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其次是湿地退化的问题。
湿地是洞庭湖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原因,湿地的面积和质量出现了下降。
最后是物种濒危的问题。
洞庭湖的物种多样性很高,但是也有一些物种濒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洞庭湖的研究报告表明湖泊的整体水质较好,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水污染、湿地退化和
物种濒危等。
为了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doc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的7块重要湿地之一。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湖泊的面积逐年缩小,湖床不断淤积抬高,导致湿地大范围缩减,地势淤高,湿地功能和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为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大幅度减轻洪涝灾害,推动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制定相应对策。
控制污染保护湖区水环境洞庭湖为吞吐性湖泊,其水质状况与入湖径流量的大小和水质有很大关系。
一般而言,丰水期水质稍好,平水期次之,枯水期较差。
从采样综合评分来看,营养状况年际变化不显著。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湖区周边工业尤其化工和造纸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质恶化趋势日益明显,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为此,要保护和改善洞庭湖区的湿地环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防止湖区湿地生态恶化。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洞庭湖湿地周围污染源的类型、排污途径及其最大排污量的调查,并对其排污种类、时间、范围、总量进行规定和限制,对排污超标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要坚决实行关、停、并、转。
②合理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大的工业企业发展,制定严格的工业污水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③加快湖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生活污水向湖区湿地排放,禁止向湖区水域倾倒垃圾、废渣;④控制湖区船舶流动污染;⑤防治酸雨污染。
退田还湖确保分蓄洪功能由于对洞庭湖区洲滩的大量围垦以及地势低平湿地的过度排水,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逐年减少,同时,来源于“四水”、“三口”的泥沙大量淤积于湖底,湖泊水体萎缩,湿地结构改变,对洪水的调节能力也随之衰退,洪涝灾害连年发生。
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①对于那些临近江湖,地势低且防洪设施不配套的地方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田还湖,实施开发性移民搬迁,将影响行洪调蓄的民垸迁出,恢复和最大限度地维持洞庭湖湿地自然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以提高洞庭湖的调洪蓄洪能力;②应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泥沙淤积;③加强生态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营造,对湘、资、沅、澧四水上游地区实行封山育林,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体系,减少入湖泥沙淤积量;同时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社会条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流域综合治理,这也是减少泥沙淤积的最根本方法。
湖南沅江市境内南洞庭湖渔业资源保护利用问题的初步研究
物的多样性 、 保护 的必要性 、 利用的现实性 和 渔民解 困的紧迫性 。 因此 , 护和利用好沅江 保 市 区域 内南洞庭湖渔业资源 ,对于生态环境 维护 、 渔业资源开发 、 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洞 庭 湖作为沅江市重要的 国土资源 ,应该引起 高度关注 , 认清其资源现状 , 寻求保 护利用方 式 , 划发展 目标 , 究措施对 策 , 谋 研 为科学 制
代以后 , 、 、 鲤 鲫 鲶等湖 泊定居性 鱼类 占到 了
8%, “ 6 而 四大家鱼” 占比例不到 1%,0 2 所 0 20 年后仅为 8 %。可见 “ . 6 四大家鱼”等半洄 游 性、 洄游性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 。 23渔获个体状况 -
21生 物 区系 组 成 .
渔 紫致富指南 21 0 { 0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位于长 江中下游荆江南岸 ,地跨 湘鄂两省 ,居东经 1 1 4 l。 l 北 纬 2 。 3 0 2 1。 0 ~l3 O , O 0 ~3 。 0 之间, 西南有湘 、 、 、 四水 人湖 , 有长 资 沅 澧 北 江 的藕 池 、 松滋 、 太平 口流入 , 湖水 由北部 的 城陵矶 口流入长江 ,为一典 型的过水性 吞吐 型湖泊 。洞庭 湖水 系的流域面积为 2 .8 43 8万 k 其 中湖南省有 2 .4万 k 。 m, O5 m 现有天然湖
订 “ 二 五 ”渔 业 发 展 规 划 打好 基 础 。2 0 年捕捞量 只有 1 6 . 万 4
吨。 统计数据表明 , 上世纪 9 0年代沅江市境内 南洞庭湖 “ 四大家鱼” 等半洄游性鱼类 占总捕 捞量的 3 %, 、 、 2 鲤 鲫 鲶等湖泊定居性鱼类约 占 6 %,刀鲚等咸淡水洄游性鱼类 占 5 9 3 %;0年
洞庭湖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引言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湖泊。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洞庭湖在调节气候、防洪抗旱、航运交通、渔业养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湖泊面积缩小,水污染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支社会实践团队,对洞庭湖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湖泊面积等方面;2. 分析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3. 探讨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为湖泊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信息;2. 实地考察:组织团队前往洞庭湖实地考察,了解湖泊现状、周边环境、水污染情况等;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当地居民、游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看法和建议;4. 访谈: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一)洞庭湖生态环境现状1. 水质:洞庭湖水质总体较差,部分区域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等;2. 生物多样性: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丰富,但近年来受水质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因素影响,部分物种数量减少;3. 湖泊面积:洞庭湖面积逐年缩小,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库建设、湖泊围垦等人类活动。
(二)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分析1. 人类活动:上游水库建设、湖泊围垦、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不善,导致洞庭湖水资源过度开发,影响湖泊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意识: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以落实。
(三)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对策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水库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洞庭湖生态用水;2. 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3. 退耕还湖:实施退耕还湖政策,恢复湖泊湿地生态系统;4. 加强生态修复:开展湖泊清淤、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5.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_邓立斌
收稿日期: 2001- 08- 29; 修回日期: 2001- Nhomakorabea0- 19
料等) 80 种。区内 植物如 野芹、菇 子杆、芦笋、 照时间长, 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繁衍。由于
蓼米是倍受城市居民喜爱的绿色食品。柑属的柑、 这一地带的特殊性, 在洞庭湖区内有两个不同的生
桔、橙、柚等为本区栽培历史悠久的常绿果木林。 态类型, 即湖泊洲滩及环湖丘陵岗地的水生湿生生
药用植物厚朴 ( Magnolia of f ici nal is Rehd ) 、杜仲 态类型和中生生态类型。
整个湖区以洞庭湖为中心, 环湖由内向外依次 分布着冲、湖积平原、滨湖阶地、环湖低丘, 为一 浅碟形盆地。它镶嵌在湖南省呈凹状地貌轮廓朝北 低落的 / 缺口0 部分, 形成向心状水系, 属于河湖 交汇, 若泄兼 行的 / 水口0 地 段。基岩 由浅变质 岩、砂页岩、石英砂岩、局部花岗岩体和厚层的第 四纪红壤组成, 其成土母质为冲积湖积母质, 湖泊 洲滩上主要为潮土、沼泽土和沼泽化草甸土。
鸟类区系成份复杂, 在 54 种繁殖鸟中有东洋
琵鹭 ( Plat ales l eucor odia ) 、小杓 鹬 ( N umenius bo- 种 31 种、广布种 21 种、古北种 2 种。这些鸟类中
林业资源管理 2002 年 第 1 期
61
属于东洋种的鸟类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古北种鸟类所 占的比重。因而, 保护区的鸟类在组成成份上具有 东洋界的特征, 这与洞庭湖在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 界集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相吻合。
洞庭湖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4 350 km2,1995年己减少至2 625时,1949年以来减小了40%。洞庭湖区容积由1949
年的293亿m3减少至1995年的167亿in3,约减少了43%。 从1974年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3.7cm,其中西洞庭湖底平均抬高7cm,湖底高
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_问题及保护措施
湖区生态环境及水质量的恶化。据统计, 每年约有 8 亿 t 未经
49.2%。其中在 1930s—1950s, 1950s—1978s, 1978s—1989s 和 处 理 的 废 水 直 接 排 入 湖 中 , 随 着 入 湖 污 染 负 荷 增 加 , 湖 泊 富
1989s—1998s 期间分别减小了 19.1%, 20.7%, 8.0%和 1.4%。平 营养化问题呈发展趋势。根据近 10 年来洞庭湖 水 体 富 营 养
中图分类号: X1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0275( 2007) 06- 0677- 05
Evolution, Pr oblems and Pr otection Measur es of Ecological Envir onments in Dongting Lake Ar ea XIE Yong- hong1, WANG Ke- lin1, REN Bo1, 2, YANG Gang1, 2, LI Feng1
洞 庭 湖 位 于 湖 南 省 东 北 部 、长 江 中 游 荆 江 段 南 岸 , 东 经 111°40′~113°10′、北 纬 28°30′~29°31′, 总 面 积 18780km2, 其 中 湖 南 省 境 内 15200km2, 占 80.9%, 是 目 前 长 江 出 三 峡 进 入 中下游平原后, 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连的吞吐型大湖, 不但维 系着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防洪安全, 也是广大湖区 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包括国 际 湿 地 公 约 局 、世 界 自 然 基 金 会 ( WWF) 、联 合 国 开 发 计 划 署 ( UNDP) 、全球 环 境 基 金 ( GEF) 等 , 以 及 挪 威 、德 国 、澳 大 利 亚 等国使馆及相关援助机构, 都积极参与洞庭湖洪水治理和湿 地保护工作。WWF 和 GEF 还相继把东洞庭湖湿地作为项目 点。然而,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人类重大工程干扰等, 使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如水域面积不断缩 减 、洪 涝 灾 害 加 重 、渔 业 等 生 产 资 源 下 降 、水 体 污 染 、自 然 生 境破坏和生物灾害频频暴发及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因 此, 研究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和趋势, 深度剖析当前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于洞庭湖湿地保护及其经济、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 /012 3 /4/4 ( 4550 ) 56 3 5/// 3 52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 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杨珊 ,胡利梅 ,高瑞 ,刘琴
" $ ! 1
( " - $ - !-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1!%%20)
摘 . 要: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 沙淤积, 洞庭湖 区调蓄容积减少、 洪水 位不断抬升、 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 造成严 重的洪涝 灾害的同 时, 也降低 了湖泊水 体对各种 污染物的 稀释 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 湿地生态系统的 功能, 找出了导致 洞庭 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关键词: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 退化 中图分类号: 3"2" 文献标识码: 4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杨珊 ( "0#" / ) , 女, 湖南省岳阳市人,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
" ""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2、保护现状与难点
尽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洞庭湖湿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实际保护工 作中仍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首先,湖泊面积大,监管难度大,一些排污企业和 个人仍然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其次,违法成本较低,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3、保护对策探讨
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对策:
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对策 的研究
目录
01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 态环境
03 三、结论
02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 护对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湿 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产生活中 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本次演示将探讨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旨在引起人们对湿地生 态环境保护的。
二、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对策
1、法律法规与政策
为保护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环境 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明 确规定了湖泊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湖南省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 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一、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
洞庭湖湿地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流域涵盖了平原、丘陵和山区。湖区气候属 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湿润多雨的特点。此外,洞庭湖湿地还 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洪水调蓄区,对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包括湿地植物、鸟类、鱼类、两栖 动物和昆虫等。其中,湿地植物主要有芦苇、水蓼、水烛等;鸟类有白鹭、草鹭、 大白鹭、黑耳鸢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鳙鱼等。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7、放牧:
破坏水鸟的栖息环境、干扰水鸟的活动等
8、水质污染、富营养化:
东洞庭湖水为Ⅲ类水质 主要污染因素包括:
1、点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化肥、造纸行业为
主)
2、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活污染源及地表径流 污染源
1999年东洞庭湖湖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586.4×104, 占洞庭湖区的排放总量的37.85%。
鸟类调查样线图
通过调查我们记录到:
• 鸟类 11目,26科,38种。包括斑鱼狗、白琵鹭、斑 背大尾莺、白尾鹞等较为珍稀的保护鸟类。
• 遗憾的是: 基本未见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 鸟类数量较少:在样线上记录到的水鸟约2万只
• 在水鸟活动生境的周围有一些人类活动,例如放 牧等,对水鸟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酒店门口 惊现野生动物
我们在博客上 进行了曝光,希望引 起更多人关注
返校后的后续宣传
• 返回学校之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后续宣传活动。我们希望 将我们在东洞庭湖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关心和 了解湿地保护,也希望他们能受到感染,在有机会的将来 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板制作 中~~
宣传介绍
12.53
9.19
22.98
23.19
运行后降低水位
0.98
0.64
1.47
1.92
0.68
0.17
0.33
山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5)洞庭湖滨观测井全年平均水 位
保护区方面: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打算通 过与三峡办协商等途径改善目前的状况。
2、捕鱼:
基本情况:
1、当地居民主要谋生的手段(禁渔较难) 2、捕鱼方式:撒网捕鱼+电鱼(目前主要的方式) 3、渔民打鱼的区域相对集中 4、经济利益+趋众心理 渔民数量增加 5、鱼类数量减少,造成捕鱼数量减少
洞庭湖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它不仅是湖南省的重要水源地,还是众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洞庭湖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和人文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洞庭湖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洞庭湖的自然环境特点;2. 探究洞庭湖的生态保护现状;3. 了解洞庭湖周边的人文历史;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实践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查阅了大量关于洞庭湖的资料,包括地理、生态、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实地调查时能够有的放矢。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当地相关部门,了解了洞庭湖的实际情况,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 实地调查阶段(1)洞庭湖自然环境调查我们首先对洞庭湖的自然环境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洞庭湖水域面积约为282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达342公里。
洞庭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湖水清澈,水质较好,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2)洞庭湖生态保护现状调查在调查洞庭湖生态保护现状时,我们了解到洞庭湖周边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过度捕捞、湿地退化等。
为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加强水质监测、打击非法捕捞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持续关注和努力。
(3)洞庭湖周边人文历史调查洞庭湖周边人文历史丰富,我们走访了当地的一些古迹,如岳阳楼、君山、屈子祠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洞庭湖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洞庭湖地区在古代曾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3. 总结与反思阶段在总结与反思阶段,我们团队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同时,我们还撰写了实践报告,将实践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团队成员对洞庭湖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2. 收集了大量洞庭湖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资料;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实践能力;4. 为洞庭湖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我家乡的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以来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围湖造田,以及当前的芦苇、杨树面积增加,这样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失调。
同时,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导致许多名贵鱼种和珍稀鸟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中,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一、现状1、排污对环境的破坏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接污水量的77.7%;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接排污水量的45%和95%。
2、采砂对环境的破坏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同时,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
3、洞庭湖鼠患洞庭湖区出现鼠灾,有关人鼠大战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媒体,人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成群结队的老鼠景象。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报告doc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报告篇一:洞庭湖湿地调查报告洞庭湖湿地调查报告篇二:XX年暑期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调研报告XX年暑期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今年的夏天,是咱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个暑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咱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是极为宝贵的。
它给了咱们一个更深切地与社会接触的机缘,让咱们对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有更清楚的熟悉。
于是,咱们去了洞庭湖。
旨在与社会更深切接触的同时,用咱们的行动,唤起世人对洞庭湖——这个无数种生物的美丽家园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咱们希望通过对岳阳楼等景区的游览,去感受大自然和前人为咱们创造的宝贵遗产。
通过对方台村的走访,去探访水乡泽国的古韵人情,去感受建设生态文明下的人与自然是如何相处的,其中又有着哪些和谐和矛盾的因素。
只有往基层走才能了解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通过对环保局的上访,从较高的角度去了解政府的态度,转达百姓的心声。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用科学的统计方式找出洞庭湖湿地保护工作中所存在不足的症结,并向政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仔细地策划,咱们“渔舟唱晚”社会实践团最终申请到了校级经费。
有了这些经费,咱们团队的工作能做得更深切,队员的热情也都加倍高涨了。
7月10日晚,咱们进行了动身前的最后一次小组会议。
该会议敲定了每一个队员最终的具体分工,肯定了咱们团队展板和横幅的内容,并将本来计划的四天的行程紧缩至两天。
7月20日下午,咱们坐上了前去岳阳的火车,经历了十四小时的颠簸后,列车终于抵达了咱们的目的地岳阳。
虽然坐了一晚硬座的咱们并没怎么睡多长时间,可是兴奋的咱们都不显得疲惫。
吃完早饭后,咱们就向着第一个目的地——君山岛动身了。
可是,在快到快到君山岛渡口的时候,天却下起了大雨。
为了不要因为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而延误接下来的行程,咱们只得改变行程,先去采桑湖镇方台村进行采访。
当宽敞的省道变成崎岖的村级公路后,不一会儿方台村村委会便出此刻咱们眼前。
迎接咱们的是村上的会计伯伯,在表明咱们的来意后,他随即冒着大雨去召集了几名村名,于是几名面相朴实的村民来到了议事厅,咱们随即对它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进程中咱们碰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说村民的文化程度有限使得问卷的进程进行的比较缓慢和语言上的障碍??可是在咱们本地同窗的耐心讲解下,几名村民顺利地完成了问卷调查。
2023年洞庭湖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2023年洞庭湖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洞庭湖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省、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作为一名大陆学校的高中生,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了前往洞庭湖开展实践。
此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我对洞庭湖及其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学习。
以下是我的实践报告。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1. 调研目的(1) 了解洞庭湖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水资源等;(2) 掌握洞庭湖周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 研究洞庭湖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了解各方努力及其效果。
2. 调研意义(1) 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洞庭湖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2) 增强实践能力: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了调研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实践能力;(3) 促进社会责任感:通过认识到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学生们将更加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调研过程和结果1. 调研过程(1) 前期准备:学生们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洞庭湖的基本情况,并分组进行专题研究;(2) 实地调研:学生们前往洞庭湖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调研和采集相关数据;(3) 数据整理和分析:学生们将实地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和保护现状;(4) 写作报告:根据调研结果,学生们撰写报告,总结调研成果和提出建议。
2. 调研结果(1) 洞庭湖基本情况:洞庭湖面积约为645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文配置湖泊之一;(2) 水污染问题:洞庭湖水质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3) 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环境污染和人类活动,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4) 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洞庭湖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推行湿地保护、水污染治理等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庭湖湿地保护调查调查时间:2014年8月30日调查地点:岳阳市调查方式:网上调查调查人:秦振洋调查目的:近年来,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降低,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作为一份子,特意对洞庭湖湿地保护做了一系列调查。
内容如下:一、洞庭湖基本情况:洞庭湖通江湖泊总面积2625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她位居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湖南省东北部,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与长江干流直接相沟通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和唯一与长江干流并联的吞吐型大湖,也是长江中游地区极其重要的分洪沉沙、调蓄滞洪区。
湖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丰沛且年际变化大等的鲜明特点。
洞庭湖区系指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大河、湖冲积~淤积平原和环湖岗丘及外围低山区。
地跨湘、鄂两省,其中,湖南省境内土地总面积32064平方公里,纯湖区面积15200平方公里(包括洞庭湖天然水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环湖区1686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上,纯湖区范围包括湖南省的常德、益阳、岳阳和长沙4个地级市的19个县(县级市、区),6个国营农场(管理区)。
依其自然利用特征分类,湖区土地可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工矿及居民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等八类。
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为耕地、林地和水面。
二、洞庭湖湿地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洞庭湖属浅水湖泊,按照广义的湿地定义,整个洞庭湖都属于湿地范畴,尤其是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区域更是呈现典型的湿地景观。
水涨成湖,水落滩露,湖水消落区约占全湖的50%以上。
湖区共有三种类型的湿地,即浅水水体湿地类型、过水洲滩湿地和渍水低位田。
其中浅水水体类型,包括湖泊、河流、塘堰和渠沟等,面积为38.11万公顷,占湿地面积的44.37%,其中以湖泊水体为主;过水洲滩湿地,以洪水期被淹没、枯水季节出露为特征,面积为11.57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13.50%,包括湖洲、河滩,以湖洲为主;渍水低位田,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引起植物根系层过湿,旱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却适于湿生植物发育繁衍,此类湿地总面积为36.10万公顷,以渍害低位田为主。
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洲滩快速发育,湿地向陆地的演变趋势日趋明显。
湖区洲滩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3000公顷。
洞庭湖生物物种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
常见的水生与湿生高等植物共400余种,区系以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眼子菜科为主,形成湿生、挺水、浮叶和沉水群落类型,其中荻、芦苇群落发育最好。
湖中现有鱼类计有117种,数量较多的主要有鲤、鲫、鲶、南方大口鲶、瓦氏黄颡鱼、青、草、鲢、鳙、短颌鲚、太湖短吻银鱼、鳡、赤眼鳟、鳤、达氏蛇鮈、细鳞斜颌鲴、鳊、翘嘴红鮊、蒙古红鮊、戴氏红鮊、光泽黄颡鱼、翘嘴鳜、黄鳝和大眼鳜等。
另外,中华鲟、胭脂鱼等为特别稀有种。
湖区辽阔的洲滩是重要的鸟类越冬栖息地,有资料记载以来,已记录到的鸟类共有217种,隶属16目43科,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白鹤、白头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灰鹤、天鹅、白琵鹭、白额雁等31种,属国际协约会指定保护的鸟类有59种。
湖中珍稀和濒危的水生动物主要有中华鲟、白鲟、江豚、白暨豚、鲥鱼、胭脂鱼、金钱龟等,其中白暨豚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5种淡水鲸之一,为中国特有,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三、洞庭湖湿地的重要地位:洞庭湖湿地对我省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均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是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优良生境。
洞庭湖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淡水河流湖泊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
其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湿地野生动植物、尤其是珍稀水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地,是水生生物的物种基因库,以及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和越冬的场所,是中国乃至亚洲较大的鸟类越冬地之一。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时首批指定的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4处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分别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是巨大的天然调节库。
即通过湖泊调蓄,对调节长江及四水泾流和防洪减灾发挥着重要作用。
洞庭湖水体容量为167亿立方米[1],年径流量为3126亿立方米,平均每18天湖水就更换一次。
在分流长江下荆江洪峰流量、削减入湖洪峰流量和减轻长江下游洪水威胁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在夏季洪水季节,可分流长江下荆江洪峰30%的流量和削减入湖洪峰30-40%的流量,同时,也接受来自“四水”的洪水,形成了一个天然洪水调蓄、控制系统,维系着湖区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的防洪安全和江湖水域生态系统的总体平衡。
因此,洞庭湖的生态安全保障作用无可替代,它的安危被称为湖南的生命线。
3、是重要的商品粮和渔业生产基地。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5%的洞庭湖区有人口1008万,粮田1000万亩,粮食、油料和棉花等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5%、50%和86%,国民生产总产值约占全省的30%。
洞庭湖湿地经济价值总量巨大,是全国九大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之一,在湖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她还承担长江经济带中联接东西的重要角色,具有重要经济区的连带功能,可促进相关地区,特别是其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洞庭湖湿地保护成效为加强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自八十年代以来,湖南省在洞庭湖区分别建立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4个自然保护区,它们基本涵盖了洞庭湖大部分湿地区域。
保护区的建立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洞庭湖湿地资源,拯救濒危物种,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洞庭湖湿地进行了有效地保护。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重点时期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在长沙和西洞庭湖投资近500万元建立了两处湿地宣教中心。
二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先后划建了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横岭湖等4处以湿地、水禽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区总面积达3360平方公里。
分别在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湿地研究中心和湿地监测中心。
三是开展了以洞庭湖为重点的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科学有效保护湿地资源。
从1997年到2001年投入1200万元完成全省湿地资源的外业调查工作,建立了湿地资源数据库。
先后编制了《湖南省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洞庭湖“4350”工程湿地恢复工程规划》、《洞庭湖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南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总体规划》和《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总体规划》等。
开展了洞庭湖湿地资源监测和冬候鸟资源调查监测工作。
四是加强了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湿地资源。
先后邀请省人大、省政协和法制部门多次开展湿地保护立法调研,并于2005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了《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五是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重点整治了破坏湿地鸟类资源的活动,近3年来,由全省森林公安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开展的“猎狐行动”“春雷行动”和“严控”联合行动,查处野生动物案件1829起,处理违法人员2020人,收缴各类野生动物17.7万只(头),涉案价值2000多万元,其中涉及湿地资源保护的案件就达30%。
特别是去年12月16日-25日针对湿地资源破坏严重,非法猎捕鸟类猖獗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候鸟行动”,全省共出动森林公安和保护执法人员7530人次,查处非法猎捕鸟类和破坏湿地案件369起,收缴非法猎捕和经营鸟类32295只,重点整治了破坏湿地鸟类资源的行为,六是积极实施生态工程,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在洞庭湖上游及周边地区先后实施了“长江防护林工程”、“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在洞庭湖区实施了“洞庭湖生态造林德国政府援助项目”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工程覆盖洞庭湖上游的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上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已完成投入50多亿元,2006年又启动了“洞庭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计划投入5500余万元。
近年来,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强化污染控制等措施,加大了洞庭湖湿地治理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通过退田还湖,恢复洞庭湖天然湿地550平方公里。
七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目前正在洞庭湖几个保护区实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GEF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GEF)提供无偿援助资金200万美元,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3个自然保护区开展技术和设备援助。
此外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也提供了近1000万元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试点项目,在西洞庭湖青山垸开展了退田还湖垸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试点示范工作。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了与芬兰森林公园局合作编制的洞庭湖湿地恢复计划。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降低,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主要原因有:1、历史上的毁林开荒、森林过伐、围湖造田、湖泊周边地区和蓄洪区的开发,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分洪区调蓄能力下降。
洪涝灾害的治理陷入“堤坝越险越加,越加越险”的怪圈,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湖泊淤积,河床抬高改道、湖泊面积减少容量减低,导致江河湖泊对洪水的调控能力下降。
2、拦河筑坝,水系的天然联系被切断,阻碍了鱼类洄游通道;竭泽而鱼,过度捕捞和乱捕滥猎,湿地开发利用,加之污染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洞庭湖地区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较稳定的水系和湿地生态系统,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形成了最为丰富的湿地和沼泽森林区,我国特有物种如华南虎、扬子鳄、麋鹿、朱鹮、大天鹅、白暨豚等多种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在洞庭湖都曾有分布,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资源锐减、质量下降。
如原分布于洞庭湖的上述代表物种基本灭绝,白鹤、中华鲟、江豚等物种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