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摄影影像表现及报告书写

合集下载

乳腺检查报告单

乳腺检查报告单

乳腺检查报告单
检查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XX岁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乳腺检查结果
B超检查结果
根据对双侧乳腺进行B超检查,结果如下:
1.左侧乳腺大小:正常
2.右侧乳腺大小:正常
3.乳腺结构:无异常
X射线检查结果
根据对双侧乳腺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如下:
1.左侧乳腺密度:正常
2.右侧乳腺密度:正常
3.存在乳腺钙化灶:无
乳腺摄影检查结果
根据对双侧乳腺进行乳腺摄影检查,结果如下:
1.左侧乳腺摄影:未发现异常结节或肿块
2.右侧乳腺摄影:未发现异常结节或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根据对双侧乳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如下:
1.左侧乳腺血流情况:正常
2.右侧乳腺血流情况:正常
医生建议
根据以上乳腺检查结果,医生如下建议:
1.定期进行乳腺自检,每月进行一次自我触诊,以及每年进行一次专业
乳腺检查。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

3.如出现乳房异常症状(如肿块、乳房皮肤变化、乳房疼痛等),应及
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结束语
以上就是乳腺检查报告单的内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乳腺结构和血流情况正常,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自检和专业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咨询和诊断。

乳腺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乳腺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乳腺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病史:患者女性,年龄53岁,主要症状为乳房不适,乳头疼痛,无明显流血或分泌物。

检查方法:患者进行了乳腺医学影像检查,包括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片。

检查结果:
1. 乳腺超声检查:
- 左乳腺: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无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增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

左乳腺的乳头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 右乳腺: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无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内径增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

右乳腺的乳头及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2. 乳腺X线摄片:
- 左乳腺:乳腺密度较高,腺体结构均匀。

未见明显钙化灶或肿块,无乳管充盈缺损。

- 右乳腺:乳腺密度较高,腺体结构均匀。

未见明显钙化灶或肿块,无乳管充盈缺损。

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摄片的结果,左右乳腺组织密度较高,结构均匀,未见明显异常结节或肿块。

乳腺导管扩张,但无明显充盈缺损或其他异常。

乳腺乳头和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X线报告书写规范乳腺

X线报告书写规范乳腺

X线报告书写规范乳腺后台有很多同仁的留言想要影像诊断报告书的模板以供参考,一直没有出也是因为现在网络上比较常见的一些模板总觉得不是很规范,下面将陆续推出X线、CT、MRI诊断书写规范,供大家参考,模板采用最大化原则,每一条均尽量包括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使用时删除不符者。

94. 双侧乳腺未见异常双侧乳腺内外斜位、轴位片显示:双乳呈腺体型/未成熟型/退化型/萎缩型,双乳腺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双乳腺内未见异常钙化影。

乳腺皮肤正常,未见厚皮征。

乳头无内陷,乳晕区未见异常。

未见异常血管增生及扩张,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双侧乳腺未见异常95. 乳腺小叶增生(腺体型)双侧乳腺内外斜位、轴位片显示:双乳呈腺体型/未成熟型/退化型/萎缩型,中夹杂较多片状、结节状不均匀密度增高影,边缘欠清,未见异常结节及钙化,未见异常血管增生及扩张,双乳皮肤无明显增厚,双乳头无内陷,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双侧乳腺小叶增生96. 乳腺小叶增生(囊性)双侧乳腺内外斜位、轴位片显示:双乳呈退化型,双侧乳腺密度不均匀增高,其内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影,腺体失去正常形态,未见异常结节及钙化,未见异常血管增生及扩张,双乳皮肤无明显增厚,双乳头无内陷,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双侧乳腺囊性小叶增生97. 乳汁潴留性囊肿双侧乳腺内外斜位、轴位片显示:双乳呈腺体型,左乳后下方可见5×6cm 大小低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边界清楚,周围腺体组织被压缩。

双乳未见异常结节及钙化,未见异常血管增生及扩张,双乳皮肤无明显增厚,双乳头无内陷,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意见:左乳腺乳汁潴留性囊肿98. 乳腺导管原位癌双侧乳腺内外斜位、轴位片显示:双乳呈腺体型/退化型/萎缩型,左乳外上象限内的圆形、不规则形、“V”形分散分布多个小簇样钙化,未见肿块影。

未见异常血管增生及扩张,双乳皮肤无明显增厚,双乳头无内陷,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乳腺X线诊断报告范本
××××××××医院乳腺X线检查报告单
检查号:12345678 姓名:放射科性别:女年龄:44岁检查日期:2007-8-31
门诊/住院号:123456 床号:35床科室:肿瘤外科送检医师:
临床诊断:左侧乳腺癌
投照体位:左侧:头足(轴)位、侧斜位
右侧:头足(轴)位、侧斜位
影像学表达描述:
双侧乳腺腺体型。

左侧乳腺外上方可见一大小2.8cm×1.8cm的肿块影,高密度,边缘不规则并伴有毛刺,内见多形性细小钙化。

右侧乳腺未见明显肿块与异常钙化。

双侧皮肤、乳头影………
双侧腋下可见小淋巴结影,形态密度无异常或……….
影像学印象:
左侧:BI-RADS:5
右侧:BI-RADS:1
报告医师签名:×××审核医师签名:×××报告日期:2007-8-31
申明:此报告仅供临床医师参考,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放射科联系,联系电话:0000000000。

乳腺X光片分析报告

乳腺X光片分析报告

乳腺X光片分析报告【乳腺X光片分析报告】尊敬的患者:您好!经过对您的乳腺进行X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下面是我们针对您的乳腺X光片分析的报告,请您仔细阅读。

1. 乳腺X光片结果分析根据乳腺X光片的检查结果显示,您的乳腺组织结构在光密度、形态和位置方面相对正常。

乳腺组织密度均匀,没有明显的结节或肿块。

2. 乳腺异常病变排除乳腺X光片检查未发现任何明显的乳腺异常病变,如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纤维瘤等。

您的乳腺结构正常,没有典型的肿块影像。

3. 乳腺钼靶补充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认乳腺的健康状况,我们建议您进行乳腺钼靶的补充检查。

乳腺钼靶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清晰的乳腺影像,并能发现更小的病变,以便早期进行治疗。

请您按照医生的建议预约补充检查。

4. 预防乳腺疾病的建议乳腺健康的保护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以维护乳腺的健康:- 定期进行乳腺自查,自觉观察乳房是否有异常- 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包括X光检查和钼靶检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保持乳房清洁,避免乳房局部的感染- 如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5. 重要提示乳腺X光片只是一种常用的乳腺检查手段之一,它对于发现乳腺疾病起到重要作用。

但需要明确的是,乳腺X光片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乳腺疾病,也不能代替其他乳腺影像学技术。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乳房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进行综合检查。

请您根据以上结果和建议,谨慎对待,并按照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补充检查。

如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咨询。

祝您身体健康!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要结合医生的综合判断和其他检查结果。

医学中心敬上。

乳腺影像报告模版和数据系统-希希的日志-网易博客

乳腺影像报告模版和数据系统-希希的日志-网易博客

乳腺影像报告模版和数据系统-希希的日志-网易博客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第三版美国放射学会规范X线报告的质量保证规范乳腺影像描述乳腺影像术语肿块1.形状:圆形、卵圆形分叶形、不规则形*2.边缘 3.密度 4.大小钙化部位—乳腺内或皮肤上大小-- 0.5mm 1mm数量-- 5/cm3*形态:典型良性钙化、高度恶性可能钙化、不定性钙化分布结构扭曲无确定的肿块可见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局灶性收缩或实质的边缘扭曲特殊征象合并征象报告系统乳腺分型病变描述部位-象限或钟面定位外上、外下、内上、内下、乳晕区、中央区、尾叶区深度-前、中、后总体印象0级--需要进一步其他影像评价(不完全评估)完全评估I 级--阴性II 级--良性发现III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IV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V 级--高度怀疑恶性,临床要采取适当措施恶性病变(V)肿块伴钙化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伴钙化MG:10095619描述双乳中量腺体型。

右乳下方腺体深部见一枚稍高密度团块影,大小约2.5*2.1cm,病变边缘毛糙可见粗毛刺,其内可见多形性钙化。

前方腺体密度增高,内见多角形、细砂状钙化。

余乳未见明确肿块及恶性钙化。

右腋下可见一枚增大淋巴结,略致密,左腋下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结论1.右乳下方团块影伴钙化灶,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乳腺癌,建议手术治疗,BI-RADS V 级。

2.左乳未见明确异常,考虑BI-RADS I 级。

单纯肿块MG:23描述双乳少量腺体型。

左乳内上象限可见一枚稍高密度肿块影,病变大小约呈星芒状,周围可见长毛刺,内未见钙化灶。

邻近血管迂曲增粗。

右乳未见肿块及钙化。

双腋下未见明确异常增大淋巴结。

结论左乳内上象限星芒状肿块影,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乳腺癌,建议手术治疗,BI-RADS V级。

右乳未见明确异常,BI-RADS I级。

乳腺专题(二):乳腺正常X线表现

乳腺专题(二):乳腺正常X线表现

乳腺专题(二):乳腺正常X线表现乳腺正常X线表现有必要知道一下人生分期:查阅资料如下:儿童期:6-12岁青春期;13-18岁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至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至18-20岁。

青年期:19-29岁中年期:30-44岁更年期:45-64岁老年期:65岁以后青年期:15-25岁之间的年龄青壮年期:25-55岁之间乳头位于锥形乳腺的中央。

大小随年龄,乳房发育及经产情况而易。

乳头因平滑肌控制。

在X线片上可能成勃起状态,扁平形或甚至稍有内陷而无任何病理意义。

在顶端因为有乳腺导管开口。

可能显示轮廓不整齐,有小的切迹。

乳晕乳晕成盘状,位于乳头四周,大小随乳房发育及生产情况而易。

正位时,乳头内外侧乳晕与乳头应该是等距的,侧位,乳头上下的乳晕是等距的。

X线片上,乳晕区的皮肤厚度约为0.1-0.5cm,比乳房其他部分的皮肤稍厚,与乳房下方反折处的皮肤厚度大致相同或者略厚。

皮肤老年患者因皮肤随年龄而渐萎缩,故亦显示较薄,一般正常的皮肤厚度在0.05-0.15之间。

确定皮肤有无病理性增厚或者萎缩,最好是以同侧乳晕或乳下方反折处为准。

或与对侧同部位作比较。

皮下脂肪层介于皮肤与皮下浅筋膜层之间,X线表现为高度透亮阴影,其中可见少许纤细而密度较淡的线样影,交织成网状,此为在脂肪层间的纤维间隔和小血管影。

乳房的皮下浅静脉亦可投影在此层中。

乳房的上半部的皮下脂肪层中,绝大多数能见到静脉阴影。

在此层中尚可见到或粗或细的悬吊韧带阴影。

悬吊韧带发育差者,X线上见不到悬吊韧带阴影,或皮下脂肪层内见到纤细的尖端指向乳头方向的线条状阴影。

发育良好者,表现为狭长的三角形阴影,尖指向乳头方向。

浅筋膜浅层整个乳腺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间。

X线上难以显示组织学上,整个乳腺组织被包裹在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

x线片上在部分病例中,于皮下肪层与乳腺组织之间可见到一连续而纤细的线样阴影,即为浅筋膜浅层。

此线样阴影有时成锯齿状,齿尖部即为悬吊韧带附着处。

乳腺X线报告书写

乳腺X线报告书写
初诊:右乳癌 BI-RADS:Ⅴ
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
范例四:
双侧乳腺呈脂肪型,见散在小斑 片状密度增高影及纤维条索影。左乳 中央区见一大小约3.5cmX2.5cm的团 块影,密度高,边界清楚,见浅分叶 及毛刺,左乳晕、皮肤增厚,皮下见 网状阴影,左乳头凹陷。左腋下见成 串增大淋巴结影,密度较高,大者约 1.4cmX1.2cm。未见异常钙化影。右 乳未见明显肿块、钙化及异常血管影 ,皮肤、乳晕无增厚,乳头无凹陷, 右侧腋下未见增大淋巴结。
视诊:
1、双侧乳腺大小是否对称,外形轮廓有无改变。
肿块
视诊:
2、乳腺皮肤有无变化:包括红斑,桔皮样改变, 色素沉着或者血管异常等。
皮 肤 浸 润
视诊:
3、乳头、乳晕的改变:乳头凹陷,乳晕增厚等。
乳 头 凹 陷
视诊:
4、腋下及颈部淋巴结有否增大。
淋巴结肿大
触诊:
乳腺组织的软硬度,腺体厚度,有无结节。
乳腺X线影像诊断标准 (BI-RADS® – MAMMOGRAPHY)
BI-RADS对乳腺X线影像学改变分为两部分7个分类
1、乳腺X线影像的评价不完善
分类0:需要更多的影像学检查评价或/和 需要与先前的乳腺X线影像进行比较。
这个分类几乎总是用于普查情况。建议 将更多的影像学检查评价包括在内,而不仅 限于应用加压、放大摄影、特殊的乳腺X线摄 影和超声检查。
初步诊断:左乳MT伴左腋下 淋巴结转移
BI-RADS:Ⅴ
病理: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完整全面 •重点突出 •明确定性
•正确分类
资料要完整,描述要全面细致准确。 对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X线表现 应做重点描述 。 尽可能对病变做一个明确的定性诊断 不能提出明确定性诊断的应对进一步 诊断提出意见和建议。 报告必须提出受检者相关的生物学分类 评价以规范后续医学行为。

乳腺X线征象分析及报告规范

乳腺X线征象分析及报告规范
牛奶样钙化
缝线钙化: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
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 样改变常可见到;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出现于放疗后、外伤后乳腺、
自体脂肪移植整形术后,钙化形态不规则,大多大于 0.5 mm,呈中空状改变
2、可疑钙化
形态学不定形或模糊钙化。 常为圆形或薄片形,非常 小而模糊,形态学上不能 确定其性质。
3、深度:根据与胸壁的平行分成前1/3、中1/3、后1/3。
乳晕下、中央区和尾叶区不要求深度定位。
4、距离乳头的距离。
报告系统及规范
2013年版BI-RADS中,实质背景分型已被取消 不再按乳腺实质(即纤维腺体组织)与脂肪的百分比来分
类,主要根据乳腺构成的纤维腺体组织密度高低和分布范 围划分 每一份诊断报告应有乳腺实质构成的简洁描述和相应分类 强调使用英文小写字母a,b,c,d来表达乳腺实质构成分 类
摄片的技术员应该在皮肤病变处放一个不透X线的标志。
七、单侧导管扩张
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 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恶性的PPV约
为10%,常见于不含钙化的导管原位癌(DCIS)。
八、合并征象
皮肤凹陷 乳头凹陷回缩 皮肤增厚 小梁结构增粗 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构扭曲和钙化等。
1.肿块边缘描述
(1) 清楚:超过75%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锐利。
其余部分可能因组织重叠而不清,与周围组织之间分界清 楚。有浸润、任何边缘模糊或毛刺的肿块,不能归于此类。
境界清楚 等密度
境界清楚 高密度
(2) 遮蔽:超过25%的肿块边界被邻近的正常组织遮 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

乳腺X线报告(钼靶)的规范

乳腺X线报告(钼靶)的规范
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 不定性钙化 (可疑钙化) 、高度恶性可能 (恶性钙化常较小, 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 )。 • 5. 钙化分布。
典型良性钙化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 以鉴别;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 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 偶可分支状, 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 着导管分布, 聚向乳头, 常为双侧乳腺分布, 多见于分泌性病变;圆形 和点状钙化, 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 者要引起警惕;“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 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 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 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 在头足轴位 (CC) 表现不明显, 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 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 根 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 形态随 体位而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 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 见到;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 钙化形态 不规则, 多大于0. 5mm , 呈中空状改变。
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 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 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 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 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 等。(如:触摸到可疑肿块,而钼靶正常)

乳腺ct报告

乳腺ct报告

乳腺ct报告
报告人:XXX医院影像科
报告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查人:XXX
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检查方法:乳腺CT
检查结果:
1. 乳腺大小、形态、结构和密度:两侧乳腺大小、形态规则,
未见明显结构紊乱,密度均匀。

2. 两侧乳腺内见多发低密度区,部分有局限性钙化,大小不等,最大约7mm,最小约2mm,界限清晰。

提示多发乳腺导管扩张及
其不同程度的破裂、周围乳腺组织反应及微钙化,考虑导管内乳腺内科病变可能性大,建议添加乳腺钼靶或者乳腺MRI检查。

3. 双侧腋窝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

结论:
多发乳腺导管扩张及其不同程度的破裂及周围乳腺组织反应及微钙化,考虑导管内乳腺内科病变可能性大,建议添加乳腺钼靶或乳腺MRI检查。

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医生诊治参考,并不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

如有异议,请及时咨询相关专科医生。

乳腺线报告的规范

乳腺线报告的规范

乳腺线报告的规范一、概述乳腺线报告是放射科医生对乳腺线摄影结果的书面报告。

它是乳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临床医生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

为了提高乳腺线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本文将介绍乳腺线报告的规范。

二、报告内容1、一般信息:报告应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日期和检查部位等信息。

2、检查方法:描述乳腺线摄影的检查过程,包括摄片位置、摄影条件和对比剂的使用情况等。

3、乳腺形态:描述乳腺的形态、大小和位置,包括乳头、乳晕和乳腺实质的形态。

4、腺体密度:评估腺体的密度,包括均匀性、致密性和纤维腺瘤等情况。

5、钙化灶:描述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并评估其良恶性可能性。

6、结构扭曲:描述乳腺结构的扭曲情况,包括管状结构、腺体组织和纤维腺瘤等。

7、淋巴结:描述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分布情况,并评估其良恶性可能性。

8、根据检查结果,给出诊断结论和治疗建议。

三、报告规范1、语言简洁明了:乳腺线报告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缩写,以确保其他医生能够轻松理解。

2、客观描述:报告应该客观描述检查过程中的发现,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性陈述。

3、详细分析:报告应该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钙化灶、结构扭曲和淋巴结等情况,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4、结论明确:报告应该根据检查结果给出明确的诊断结论和治疗建议,以便临床医生参考。

四、总结乳腺线报告是乳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其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诊断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放射科医生应该遵循上述规范,确保报告的语言简洁明了、客观描述详细分析、结论明确。

临床医生也应该认真阅读乳腺线报告,并根据报告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范围综述报告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用于描述和定义某一特定项目或任务的边界和范围。

此类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明确项目或任务的目标、主要功能和预期结果,从而帮助组织和个人了解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以及如何去完成。

胸部X射线检查分析报告

胸部X射线检查分析报告

胸部X射线检查分析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您好!感谢您选择本医院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并且参与我们的分析报告。

根据您的X射线检查结果,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下是我们对您的检查结果的报告:1. 胸部X射线检查概述: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查方法:胸部X射线检查检查影像:在受检者站立位置,前后正位及侧位影像均已获得2. 检查结果:在我们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下,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和评估结果:骨骼系统:- 胸廓:胸廓对称,无明显扭曲或畸形。

- 肋骨:肋骨形态、位置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 脊柱:脊柱生理曲线与正常相符,未见明显异常。

肺部影像:- 肺纹理:双肺纹理清晰可见,未见异常密度增加或模糊。

- 肺野:双肺采蒂均匀,未见明显浸润、炎症或结节。

- 支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通畅,未见明显阻塞或扩张。

心脏影像:- 心轮廓:心脏形态和大小正常。

- 胸腔积液:未见胸腔积液。

膈肌和胸腔:- 膈肌:膈肌形态完整,运动规则。

- 胸腔积液:未见胸腔积液。

其他发现:- 钙化斑点:右上叶上段可见钙化斑点,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3. 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或病变。

然而,您的报告中提到右上叶上段可见钙化斑点,我们建议您咨询您的主治医生或专科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解释。

此外,我们还鼓励您定期进行胸部X射线或其他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预防任何可能的疾病或异常。

最后,我们提醒您,本报告仅供参考,在做出任何治疗决策前,请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诊疗建议。

祝您身体健康!此致XXX医院注:本报告所陈述的结果和建议仅基于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

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请咨询主治医生或专科医生的意见。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Ⅱ)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1.1 投照前准备工作医技人员耐心给被检查者解释拍片过程以及拍片时夹板压迫乳房给被检查者带来的不适,使之放松,从而使受检者理解并予以配合。

1.2 常规投照体位正确摆位是获得一张高质量乳腺X线片的基础。

乳腺X线摄片的常规投照体位为双侧内外侧斜(MLO)位及头足轴(CC)位。

1张好的MLO位片显示如下: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可见,较松弛,下缘达乳头水平,乳头在切线位,部分腹壁包括在片中,但与下部乳腺分开,绝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

1张好的CC位片显示如下:乳房在片子的中央,乳头切线位,小部分胸大肌可见,外侧乳腺组织可能不包括在片中。

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对于MLO位及CC位显示不良或未包全的乳腺实质,可以根据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以下体位予以补充:外内侧(LM)位、内外侧(ML)位、内侧头足轴(MCC)位、外侧头足轴(LCC)位、尾叶(CLEO)位及乳沟位。

为了进一步评价在以上常规摄影中显示出的异常改变,可进行一些特殊摄影技术,其可在任何投照位上进行。

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或局部加压放大摄影。

目的是使病灶得以更好地显示而明确病变性质。

2 诊断报告规范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标准(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System,BI-RADS),描述乳腺内肿块和钙化等异常表现的X线征象。

2.1 肿块在2个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投照位置上均能见到的有一定轮廓的占位性病变,仅在1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无明显边缘的称“不对称”改变。

X线所见肿块并不一定与临床所触诊的肿块完全一致。

X线图像上所发现的肿块,临床不一定能够触及(因病灶太小或质软);临床所触及的肿块,X线图像上亦可能因为患者乳腺实质丰富而未能显示。

部分患者肿块周边伴有浸润和水肿,触诊常比X线图像所显示的肿块范围要大。

《乳腺X线报告书写》课件

《乳腺X线报告书写》课件

患者基本 信息:姓 名、年龄、 性别、病 史等
检查方法: 乳腺X线 检查
检查结果: 描述乳腺X 线图像, 包括乳腺 大小、形 状、密度、 钙化等
诊断意见: 根据检查 结果,给 出诊断意 见,如正 常、异常 等
建议:根 据诊断意 见,给出 治疗建议, 如定期复 查、进一 步检查等
报告日期 和签名: 报告日期 和报告医 生的签名
病例描述: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基 本信息
诊断分析: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 包括可能的疾病、诊断依据等
检查方法:乳腺X线检查方法及参数设 置
治疗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提出治疗建议,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检查结果:乳腺X线检查结果及异常发现
随访观察: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查等
报告完成后,由放射科医生进行签 名确认
签名确认后,报告将提交给患者或 其家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签名确认的目的是确保报告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签名确认后,报告将作为医疗记录 的一部分进行存档
PART FIVE
漏诊和误诊的原因: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疏忽大意等
预防措施: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认真检查; 建立完善的检查制度和流程,避免疏忽大意。
观察乳腺组织的形态和结 构
观察乳腺组织的密度和纹 理
观察乳腺组织的边缘和边 界
观察乳腺组织的钙化和肿 块
病变位置:描述病变在乳腺中的具体位 置
病变大小:描述病变的大小和范围
病变形态:描述病变的形状和边缘特征
病变密度:描述病变的密度和内部结构 特征
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描述病变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如压迫、浸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浸润是由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 而不是周围腺 体遮盖所为;
星芒状见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边缘为恶性征象。
边缘
清晰
小分叶
模糊
浸润
星芒状
密度 : 是以肿块与其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分为高、等、低 (不包括脂肪密度) 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
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 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 乳腺癌不 含脂肪密度, 脂肪密度为良性表现(油脂囊肿、脂肪瘤、积乳囊 肿、错构瘤、纤维腺脂肪瘤等)。
触诊
01
检查者的手指和手掌应平置在乳
房上,应用指腹,轻施压力,以
02
旋转或来回滑动进行触诊。
触诊乳房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 先两臂下垂,然后双臂高举超过 头部或双手叉腰再行检查。
以乳头为中心作一垂直线和水平
03
线,将乳房分为4个象限,以便
记录病变部位。
触诊顺序为外上、外下、内上、
04
内下及中央五个区域。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
CC 位 头尾位:
CC位乳腺摄影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影像接受器放在乳房下,X 线束垂直地从上到下穿透乳 乳房在片子中央,乳头切线位并位于整个影像中心,小 房。在MLO 位上最可能漏掉的是内后侧的乳腺组织,技 部份胸大肌可见,外侧乳腺组织可能不包括在片中。 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应确保在CC位上充分弥补显示出来。
边缘清晰或锐利 模糊 小分叶 浸润 星芒状
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 %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 分界清晰、 锐利, 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
模糊是指肿块被其上方或临近的正常组织遮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 步判断, 一般用在报告者认为这个肿块的边界是清晰的,是被周围 腺体遮住的情况下;
小分叶表现为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
两种表现形式,: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 钙化) 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 不一, 直径常小于0. 5mm。
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 不连续,直径小于0. 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 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 种典型表现:
•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 鉴别; 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 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 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 偶可分支状, 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 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着导管分布, 聚向乳头, 常为双侧乳腺分布, 多 见于分泌性病变; 圆形和点状钙化 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 者要引起警惕;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
• 发现病变再加摄其他特殊位置: • 如侧位(内外侧位或外内侧位) 、点压放大位、旋转位、
定点压迫位、切线位、夸大头尾位、乳沟位、腋尾位。
乳腺影像报告专 业术语
常见征象
肿块 (Masses)
两 个 投 照 体 位 都 显 示 的 病 变
只 有 一 个 投 照 位 显 示 称 为 不 对 称 影
乳腺X线影像表现及报告 书写
影像中心
厚 德/至 善/求 精/图 强
Houde/Perfect/inement/Strong map
规范X线报告的质量保证 规范乳腺影像描述 便于结果的监控
摄影前准备:
认真阅读临床医生的申请内 容和目的。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临床 表现。
触诊,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 并记录在摄片单上。
密度
•高密度
•等密度
•低密度
•含脂肪密度
钙化
对钙化的描述应包括:
部位—乳腺内或皮肤上 大小-- 0.5mm 1mm 数量-- 5/cm3 形态:典型良性钙化(良性钙化常比恶性 钙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
不定性钙化 (可疑钙化) 、 高度恶性可能(恶性钙化常较小, 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 ) 钙化分布
典型良性钙化
•血管钙化 •粗钙化 •粗棒状钙化 •圆形或点状 •环状钙化 •中空状钙化 •牛奶样钙化 •缝线钙化 •营养不良钙化 •皮肤钙化
不定性钙化
包括不定形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 化两种
● 不定形模糊钙化:形态上常小而模糊 无典型特征, 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 而簇状分布、区域性分布、线样和段 样分布需提请临床活检。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 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 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 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肿 块 的 描 述 4 要 素 :
形状、边缘 、密度 、大小
肿块形状 的描述分 为4种:
圆形
卵圆形
01
(前三种形态要
02
05 结合其他征象
03
04 综合考虑)。
分叶形
不规则形
圆形 卵圆形 分叶形 不规则形
肿块边缘特征的描述是用来进 一步形容肿块的形状,对诊断 病变的性质最为重要,分为5种:
• 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 脂肪坏死或囊肿; 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 低密度,壁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 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 在头足轴位(CC) 表现不明显, 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 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 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 或线形, 形态随体位而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 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 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 钙化形态不规则, 多大于0. 5mm , 呈中空状改变。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
MLO 位 内外侧斜位:
MLO 位乳腺摄影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影像接受器从水平面旋转30°~ 60°,使暗盒装置平行于 同侧胸大肌,且暗盒托盘的一角恰当地位于腋窝内,X线 束从乳房的内上侧摄向外下侧。
乳房被推向前上,乳腺实质充分展开,胸大肌松驰,胸 大肌影拼图呈“U”形而不是“V”形,乳头位于切线位,绝 大部分乳腺实质显示在片中,乳腺后脂肪间隙显示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