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流行文化的看法
现在的流行语cp是什么意思
![现在的流行语cp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95cf42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b.png)
现在的流行语cp是什么意思篇一:浅谈网络流行语浅谈网络流行语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
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
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
”[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
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
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浅谈文化在十年内的变化赵璇
![浅谈文化在十年内的变化赵璇](https://img.taocdn.com/s3/m/3aafe17fcaaedd3383c4d342.png)
浅谈文化在十年内的变化微生物学赵璇我浅显地谈一下我们文化的变化,因为自己的喜好与阅历,所以我下面说的这些内容可能比较小众,也比较具有争议,也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前几天看了一个评论,所以今天我借用《小时代》这一个比较独特的个例来对这十年的文化做一个阐述,我不想对大家口诛笔伐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再进行任何评判,我认为大家都有各自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对它们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郭敬明是第三届和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冠军,我初中与高中时还看了比较多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文集,那个时候参赛的选手大部分比我大也就是说他们应该都是80后,在我当时看来那些文章大部分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创作,这几年我不怎么去关注了,所以不是特别了解,就在郭敬明参加新概念到如今的十四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从作家到出版商再到导演的身份转换。
他每一次的身份转换都非常富有争议,从2003年的《幻城》到如今10年后的《小时代》,这十年的时间他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中。
而《小时代》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人们的口诛笔伐但是最后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影院,使得郭敬明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小时代》其实就它的创作脉络以及与当今时代文化的融合里,它都是一个奇特的作品。
通过《小时代》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全球流行文化在作品中的投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郭敬明在进行本土复制时的不遗余力。
其实他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创造了一种新的创作类型,如今影视与文学也脱离了本身的范畴,而变成了一个公共议题,两者之间的界线并不那么明显。
他的创作恰好体现了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创作模式的产生,就是跨领域类型创作。
这是以往的文化生产中不曾存在的。
正如《小时代》从小说到电影,郭敬明复制了近年来在欧美影视剧中热门的“小鸡电影”模式(Chick Flick)。
这是一种好莱坞类型电影,直接来源于“小鸡文学”,专指写给年轻女孩子看的青春文学。
这类主要是指剧情节奏轻快活泼、以女性角色为核心男性为配角的电影。
新媒体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浅谈抖音上的传统文化传播
![新媒体让传统文化“动”起来——浅谈抖音上的传统文化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38b702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5.png)
NEWS WORLD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很多文明都随着历史的发展甄没,唯有中华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仍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人类发展的历史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历史,更是媒体传播与整合的历史。
传统文化已经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它终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吐故纳新,不断吸收时代的精神精华而发展壮大,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动态文化。
[1]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千年生生不息,传统文化可谓“别具一格”;而面向未来,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
[2]传统文化要走进人们的内心,必须要用更生动、立体化的形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近几年,央视相继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致力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
各地方台也先后推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综艺节目,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6年9月,今日头条推出了音乐社交产品“抖音”,以“记录美好生活”为口号,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音乐,让他们跟着节奏拍摄一段15秒的短视频,通过特效和剪辑来完成作品。
截至2018年6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0亿。
[3]在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上,借助抖音这一载体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播,则成为有效窗口之一。
一、抖音短视频文化传播的特征抖音与其他社交平台的不同之处,在于抖音让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直接对话,让枯燥的传统文化变得趣味满满。
短视频正日益成为一种更便捷更日常的文化交流和输出方式。
通过短视频这种低门槛的传播载体,用户不仅被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民俗的魅力征服,也开始更多了解中国文化。
(一)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典型化很多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经典元素充满兴趣,比如汉服、折纸、面点、泥塑、中国功夫、书法、刺绣。
但是,他们过去接触这些中华文化元素,往往停留在抽象的符号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浅谈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浅谈网络热词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e6db284b35eefdc8d33341.png)
一
“ 我是出来打酱 油的 。” 这句话 因此 流传开来 , 网民用 “ 打酱 油” 表示此事 与 自己无关 , 不发表评 论 , 成 为一种在各大论坛
都十分 流行的对现实 表示无奈 的俗语 , 其 深层语义 为 : 虽然 关 注某事 , 也有 明确的看法 , 但行 为上 或明哲保 身或不 屑回
句式 表达 了强烈 的痛苦 、 无奈、 纠结 之情 , 迅 速成 为 网友 摄
网络 已经越来越深地 渗透 到人们的生活 当中 , 每一个个
体都可 以在 网络上表达 自己的看法 。也正是因为公众通过 网 络 表达意见 已经成为一 种常态 ,网络词汇才 得 以从 网上 的 “ 小热” 衍生为有着公众广泛参 与的“ 大热” 。中国之声特 约观 察员 曹景行 说 , 语言会不 断更新 、 淘汰和补充 , 这些年来我们 的新词 汇产 生最多就是在互联网上 , 它不 仅丰富 了我们 的用
写, 如“ 电邮” 就是 电子邮件 , “ 私聊” 就是私下的聊天 。( 3 ) 数 字符 号如 网民聊天 常用 “ 5 5 5 5 , 7 4 5 6 ” , 意为 “ 呜呜呜 呜 , 气死
的意思 。“ 给力” 一词最初源于 1 3 本搞笑动画《 西游记 : 旅程的 终点》 中文配音版 中悟空的一句抱怨 : “ 不给力啊老湿。” 所谓
2 . “ 打酱油 ”
2 0 0 8年度十大 网络流行语 之一 。 广州电视台随机采访一 位市民 , 问他对于 当时某 网络不雅事件 的看法 , 这位市 民说 :
所 未有 的速度 产生 、 发展、 传播 开来 , 尤其是 网络 流行语 作 为 一种语言变体 越来越受 到人们 的广 泛关注 ,成为语 言研
生活 中得到 了前所 未有 的体 现和充分 的证 明。随着社会 的
流行影视文化对文学价值观的影响
![流行影视文化对文学价值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f2d3903763231126edb11eb.png)
浅谈流行影视文化对文学价值观的影响【摘要】以“观众中心论”为创作原则的流行影视文化,奉行通俗主义的美学标准,迅速改变着国民的文学价值观。
各种訾誉参半的新兴文学流派在造成价值观动荡的同时,却给创作理念和艺术鉴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传统文学应借鉴影视成功的经验,整合并吸纳新兴文学的优势,强调读者的反馈作用,将读者和创作结合起来。
【关键词】流行影视文化;新兴文学流派;价值观的转变影视事业的突飞猛进和其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汇集了文学、表演、摄影、音乐、服饰、电脑特技等一系列文艺形式,在长期的创作实践和舞台表演中,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艺术表现特色。
创作理念通过反复地运用和发展,与观众长期交流并获得较大反响的基础上,形成了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影视文化。
由于影视的普及性和突显的观赏功能,对观众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快速明显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静下心来研究传统文学的更新和出路。
流行影视带有鲜明的商业谋利的目的性,除开一些政治宣传片、科普教育片和公益性的作品,以票房和知名度为评判标准的价值观主导着影视界。
如何攫取观众的眼球,促成购票消费是绝大多数导演制作人的基本宗旨。
迎合观众,就不得不适应大多数人的口味,放弃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审美观点,选择通俗化的美学标准,并且在表现的艺术性方面不遗余力,浓妆重抹,精雕细刻。
最大程度地加强视听效果,设置悬念,热衷于制造冲击力与附和效应,较少注意作品的深度(包括思想层次、艺术的完整)和广阔性。
影视由于商业化的运作而成功开拓市场,走上繁荣发展的道路,借助快捷的传媒迅速广泛地扩展。
当人们用文化的眼光去看事物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受到影视艺术模式的制约和指引;很多人的看法普遍一致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一股美学思潮,一套衡量文化价值的标准。
语言文学是文化里面基础的部分,影视流行文化对文学的影响就顺理成章地蔓延开来。
近几年来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但是,根据它们创作出发点的不同,梳其概梗,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浅谈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趋势
![浅谈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2d4de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c.png)
浅谈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23-02-03T01:54:15.98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8期9月作者:梁茜[导读]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新时代背景下,梁茜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舞蹈表演系摘要: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规律,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此为基准点,使其得到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从而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和生机。
本文以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民间舞蹈传承的路径,以期能推动民间舞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民间舞蹈;传承路径简单来说,所谓的民间舞蹈就是指一种带有鲜明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出我们国家舞蹈文化的丰富多彩。
民族民间舞蹈对于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在长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到现在的舞蹈形式,同时,也带动我国舞蹈文化的持续发展。
因此,为有效保护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必须在传承优秀民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备三个鲜明的特点,即民族性、群眾性以及娱乐性,它能够很好反映出我国人民的现实生活,因此,它也体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色彩。
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主要强调的是精神文化方面,并且会受到同时期科技水平的制约,随着民间群众舞蹈风气的盛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各方面都逐渐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文化领域内也有取得蓬勃的发展,在西方舞蹈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由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包含多种民间文化和习俗,因此,使得其在与现代舞蹈文化结合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从而阻碍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进度。
浅谈中国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提高文化自信
![浅谈中国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提高文化自信](https://img.taocdn.com/s3/m/7d6f0e6b5727a5e9856a6172.png)
浅谈中国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提高文化自信作者:丁诗雯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01期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打造中外人文交流机制,是宣介中国文化、传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过程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看到中国社会文化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能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学子,助建一流高校。
关键词:中外人文交流;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一、文化自信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与精神武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发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要“丰富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该文件指出,各级教育工作者要完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相关制度,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可见,积极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在交流中宣传中国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精神,展现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与良好风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如何在中外人文交流中提高文化自信1.提高“以我为主”的主人翁意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指出,在教育文化交流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
“以我为主”即坚持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主体地位,把握主动权,使交流工作服务于我国教育及社会发展全局。
高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提高“以我为主”的主人翁意识,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活动的开展。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具流行性?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具流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d6f204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f.png)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具流行性?正方,应该更具流行性。
首先,流行性可以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在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某一事物中来。
比如,流行的音乐、电影和时尚等都能够吸引大批观众和粉丝,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流行性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流行文化往往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比如,流行音乐和流行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够引起共鸣,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另外,流行性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流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韩国的流行音乐和时尚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为韩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我们认为,流行性对于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更加重视和推广流行文化。
反方,不应该更具流行性。
首先,过分追求流行性可能会导致文化的贫乏和同质化。
在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往往是由商业和市场推动的,过分追求流行性可能会导致文化产品的同质化和缺乏创新,最终损害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流行性往往是短暂的,过分追求流行性可能会导致文化产品的过快淘汰和遗忘。
很多流行文化产品都是短暂的,一旦过了流行期,很快就会被遗忘,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不利的。
另外,过分追求流行性也容易导致消费主义和浮躁情绪。
流行文化往往是以消费为导向的,过分追求流行性可能会导致人们过度消费和追求物质享受,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文化的深度和内涵,而不是过分追求流行性。
名人名句,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接受事实,而是培养人们的判断力。
”这句话告诉我们,文化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人们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流行性。
经典案例,比如,近年来中国国内流行的“网红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低俗化、浮躁化等。
网络流行语“老司机”之解析
![网络流行语“老司机”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46c8ebed630b1c58eeb571.png)
网络流行语“老司机”之解析摘要:随着网络群体的不断壮大和网络信息的迅速更新,一群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网民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一些颇具智慧和幽默感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
“老司机”是今年众多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在网络上爆红后,被广大网民调侃性地应用于各大网络媒体乃至现实生活中。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老司机”、背景、特征、影响1、网络流行语“老司机”走红的原因及背景“老司机”这一网络流行语出自2015年的一首云南山歌《老司机带带我》,在该歌曲中,“老司机”一词有勾搭、撩妹嫌疑,后来经广大活跃网民的推广而广泛活跃于微博、贴吧、论坛等各种网络媒介,因而爆红网络。
大多数情况下,“老司机”一词在各种网络媒介中被用于称呼那些长时间混迹于某一领域,手中具备丰富的资源及渠道、资历和技术经验成熟、乐于和大家分享资源的人,含有敬佩和惊叹之意。
细究“老司机”一词的走红经过,不难发现,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离不开以下时代背景:(1)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迅速。
在先进而强大的网络传播技术支持下,信息在网络上以惊人光信号和电信号的速度传播,加之网络社交圈子的巨大和相互联结,信息在各大圈子、各大媒介上大面积扩散是一件极为简易的事情。
这一种大面积迅速扩散的网络信息传播特点是“老司机”一次走红的必要条件。
(2)网民群体的巨大和活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改革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网络社交尚未普及的过去,人们多是以实际生活中的交往或是实物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换,然而,在社交网络承载着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的今天,人们绝大部分的信息获取来源于网络,因而,处于对社会和实事的关注,网络上活跃着一群巨大的网民,他们对各大媒介的热衷和关注直接决定着网络流行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额巨大而活跃于各个网络媒介的网民群体是“老司机”这一网络流行语的直接创造者。
2、“老司机”一词的特征“老司机”一词,作为网络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的剪影,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880202ecb8f67c1cfad6b8e8.png)
案例
• 2008年3月两名14岁女生在某理发店里剪发后, 被要价1.2万元,两人借了十几个同学的生活费 才交上事件在网络上发布后,网友启动“人肉搜 索”,公布出理发店的注册信息,固定电话和手 机号码,以及汽车牌照等,进而发展为到店门口 聚集并打出标语等。4月2日中午12时许,郑州市 地税局稽查局执法人员来到保罗国际,依法将其 经营账目暂扣。4月3日,该理发店被郑州有关部 门责令停业。
虚拟性
•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在网络上,你可以抛开自己的身份地 位,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官员,无论你是青春年少,还是年近 古稀,你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身份展示自己,展示自己希望 给人的印象。在虚拟的网络中远离了自己沉闷的生活的空间, 让无限的烦恼付之东流,每一位拓荒者都踏进人间的“伊甸 园”,沐浴网络文明阳光的雨露,逍遥每一分钟。
• QQ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即时通信软件,已深入人心。几乎每一 个人都有一个QQ号码,除了可以即时通信,还可以语音聊天, 视频聊天,还包含和与QQ号码对应的邮箱和博客——QQ空间。 只要留下一个QQ号码,可以随意留言,自由发表意见与朋友或 者陌生人交换意见。
高效性
• 历史上文化发展都是缓慢的,传播更是缓慢,致使许多文明 文化湮没无闻,但是网络实现了信息的瞬时传播,人类文明 大大发展。在时效上,期刊是以月或周计算,报纸是以天计 算,电视广播以小时计算,网络却是以秒计算的。许多在不 同国家发生的事,在电视广播中一般得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 能知道,网络上却可以几秒钟后就知道了。
网络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体现
• 第一,不尊重个人隐私。 • 第二,暴力色情文化等低 俗盛行。 • 第三,道德感减退。
浅谈网络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自从有了网络,便有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源于传统 文化,根植于现实文化,但是自从网络文化诞生以来, 便有了生命,开始沿着不同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的轨 迹曲折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空间和虚拟 活动空间。 但是它包含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 医疗卫生、娱乐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外交关系等。 网络来源生活,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是以社会为基础!
亚文化的流行演讲稿
![亚文化的流行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897e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2.png)
亚文化的流行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一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话题——亚文化的流行。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通常由一小部分人群所创造和维护,但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亚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亚文化是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影响的。
在音乐方面,嘻哈文化、朋克文化、电子音乐等都是典型的亚文化代表,它们不仅在音乐风格上有所突破,更是在服装、言行举止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化符号。
在时尚领域,街头文化、原宿风、复古风等亚文化风格也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了一股风潮。
此外,在网络文化、影视文化、游戏文化等方面,亚文化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其次,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亚文化为何会如此受欢迎。
亚文化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中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与主流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是因为亚文化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亚文化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成为了年轻人们追逐的时尚潮流。
最后,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亚文化的流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亚文化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过度追求独特性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珍贵,或者在追求时尚潮流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因此,我们在追随亚文化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对待,不盲目跟风,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亚文化的流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但同时也需要我们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
让我们在追求个性和时尚的同时,也不忘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一个有思想、有品位的时代新人。
谢谢大家!。
浅谈在思想政治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思想政治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8a4ecce763231126fdb1134.png)
浅谈在思想政治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山东省平度市唐田中学266700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全球化背景下的外来文化、市场经济制约下的社会不良文化、纷繁复杂的大众文化、光怪陆离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以及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兴文化等都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极大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追求创新、积极探索对策,努力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文化发展环境,切实增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流行的话语用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有那么点贴切。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紧缺、内容有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彰显。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出路在哪?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更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1.当前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网络时代带来了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自身的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同时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处在动摇的边缘上。
必须加强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我国各个民族人民智慧的思想成果汇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秀的传统的思想文化资源和现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浅谈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浅谈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459f0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0.png)
浅谈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摘要】网络热词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热词的定义及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热词可以促进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但也可能带来消极价值观和思想倾向。
针对网络热词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热词,可以促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总结了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并展望未来网络热词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
【关键词】网络热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引言、正文、结论、定义、类型、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负面影响、建议、利用、总结、展望、作用。
1. 引言1.1 介绍网络热词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网络热词作为当下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在青年群体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它们通过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的特点,不仅改变了青年们的交流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
网络热词所传达的信息往往直接反映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因此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网络热词作为时代的新宠,能够引导青年群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和政治发展。
通过参与讨论和传播网络热词,青年人会增强对社会、国家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网络热词还能促进青年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网络热词的流行和传播,也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文化消费选择,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
网络热词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部分网络热词可能含有不良信息或误导性言论,容易误导青年人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偏见。
过度追求网络热词的流行和炫耀性,可能导致青年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和责任。
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人对待网络热词,避免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题演练——“网络用语与时代发展”
![同题演练——“网络用语与时代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54e3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1.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今,网络用语不断出新,像“人艰不拆”“柠檬精”“锦鲤”“凡尔赛文学”“给力”“粉丝”“打工人”等,其中有些成了日常用语。
有人认为,网络用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有人表示,他们不喜欢这些网络用语,也不能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流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赞成第一种观点,肯定网络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流行,是因为语言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出现大量新的语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网络用语,丰富了语言内容,激活了人们的思维,激发了表达方式的变化,是对语言文化的创新;选择第二个观点,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就要论述网络语言的种种弊端,粗制滥造的网络语言必定是对文化的一种伤害,破坏了汉语的规范化;第三个角度,综合两种观点,辩证地阐述网络语言的利弊,联系时代背景,联系民族传统文化,把网络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显得有高度,有深度。
尹辰熙同学选择的角度对网络语言持肯定的态度,赞扬网络语言的艺术,阐述了网络语言的来源、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得以存在社会原因,层次清楚。
吴禹桐同学的文章角度是辩证地看待网络用语,态度诚恳,观点鲜明,精心设计关键词“扬弃”表明观点,并在最后照应观点。
作者用掌握的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理由充分,内容丰满。
同题演练——﹃网络用语与时代发展﹄□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张达富同题作文17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同题作文网络语言的艺术□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尹辰熙在当今的快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给予我们心理和精神上的新鲜感知,在冲浪的同时,许多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网络用语,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了生活的点缀。
网络用语,传播速度快,艺术感染力强,快速渗入到我们的生活领域里,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举个例子,从前我们对于一个人的一时好运,会感叹,你运气真好!你真幸运!但用今天的网络语言就变得很生动,经过网民们的创造和网络大数据的发酵,好运的代名词应运而生——“欧皇”“锦鲤”,极富艺术性,简洁形象,有声有形有意,很快被网民们接受并熟练运用起来。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bcd7252e518964bcf847c4b.png)
浅谈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杨瑞婕来源:《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10期摘要: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流行文化作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让流行文化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是我们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流行文化;小学教育;研究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得不说,流行文化的盛行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小学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冲击。
究竟小学教育该何去何从?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一、流行文化对小学生影响的心理机制(一)从众心理在心理学上,从众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强、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等,都易于使个人产生从众行为。
流行文化则具备这样的特点,其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甚至有时变成了主流文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可塑性较强,易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但他们对接受的思想观念还缺乏正确的判断,容易“人云亦云”。
因此,当流行文化盛行于校园之中时,本能的从众心理驱使孩子们向流行文化靠拢,尽管他们并不清楚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但是,他们懂得,这样做能被大部分同学所接受和认同,能够体现自身的价值。
从普通的“顺从”到“盲从”,小学生很有可能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影响正常的学习,如果此时教师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成长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这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对于中高段的学生而言,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认知,他们希望得到认同和肯定,渴望被关注。
浅谈网络用语3篇
![浅谈网络用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f1bf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4.png)
浅谈网络用语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用语的出现大大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快速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文将从网络用语的定义、特点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网络用语,是指指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新型语言,它通过特定的字符组合、谐音、缩略语等表达方式,以更加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包括单词缩写、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网络用语具有时间性和流行性,其中很多词汇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取代。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1.简单性:网络用语通常采用简略的表达方式,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比如,“LOL”就可以代表“Laugh out loud”,意为“大笑”。
2.流行性:网络用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和使用,但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替代。
比如,“草”曾经是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词汇,现在已经被淘汰。
3.多样性: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缩略语、“emojii”(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这些网络用语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4.表达感情:网络用语不仅可以起到简化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表达情感。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情符号、颜色或语言表达方式等,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三、网络用语的使用1.适应网络环境:网络用语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和流行起来的,因此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适应这个特定的环境,注意时效性和文化差异等。
2.了解网络用语的含义: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确保自己了解其具体含义,不要误用或误解。
另外,由于网络用语的流行速度很快,新的网络用语也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时刻跟进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网络用语。
3.适当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虽然可以极大地简化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或对交流对象的不同要求下,仍需要使用正式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1847f8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8.png)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1. 引言介绍流行音乐的定义和背景,概述本文将要讨论的内容。
2. 流行音乐发展历史2.1 起源与初期阶段:从民间传统到商业化表演艺术。
2.2 影响力扩大:电子媒体时代带来了更广泛的听众群体。
2.3 全球化趋势:跨国合作、多元文化融合等因素推动着流行音乐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不断增强。
3. 流行歌曲创作过程及特点分析3.1 创作灵感来源:- 歌手个人经历或情感故事;- 社会热点事件或话题;- 文学、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中提取灵感。
3.2曲调编排与制作技巧:-使用简单易记且容易引起共鸣的旋律;-追求节奏明快并具有舞台效果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增加声部层数和使用现代数字工具进行后期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更富层次感。
3.3歌词创作:-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引用流行文化元素以增加听众共鸣度;-探讨社会问题或情感体验。
4. 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4.1 音乐与身份认同:流行音乐成为青少年塑造自我形象和建立社交关系的重要工具。
4.2 表达情绪和寻找安慰:通过歌曲中所传递出来的情绪,帮助青少年应对内心困扰并获得宣泄渠道。
4.3社会价值观引导:部分流行歌曲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们接受、理解及看待一些特定话题。
5.争议与负面影响5.1商业利益驱动下缺失原创性: 某些时候迎合市场需求而非真正反映艺术家个人风格;52疏离经典美学标准: 唯销量论,快速消费模式使得大多数新生代唱片公司不再注重专辑整体性及艺术家个人创作风格;53音乐内容浅薄: 为了追求商业成功,一些流行歌曲在音乐质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欠缺。
6. 结论总结对流行音乐的看法,并指出其积极影响与争议之处。
鼓励读者根据自身喜好去发现并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
本文档涉及附件:1. 流行音乐排行榜数据统计表(见附件A)2. 相关研究报告摘要(见附件B)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版权:指作者或其他权利人依法享有对其创作成果进行复制、发布等控制使用权。
浅谈非主流文化
![浅谈非主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db3a156bd97f192279e9e4.png)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密集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
但是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只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随着体制的转换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呈现出斑斓繁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涨,另一方面则是非主流文化的不断滋长。
而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让人不禁感叹,也因此而担心,担心知识的殿堂会被摧毁。
就现在的大学校园来看,有以下几种“非主流文化”:一、有一种“艺术家”气息的课桌文化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画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据年研一份调查表明,大学教室中只有12%的桌面是清洁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摧残。
此外,刻画现象也很严重,有27%的书桌上有刻痕。
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
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或即兴而作以感慨一时之感受、随意涂改。
同时一些格调低下,明显带有“痞”和“俗”的文化形态也能在课桌上找到。
二、格调不高的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
学子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黑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
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类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满是脂粉味”,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甚至有人还为此创造一些污言秽语。
对现代流行的传统元素的看法作文
![对现代流行的传统元素的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70b06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e.png)
对现代流行的传统元素的看法作文英文回答:
I think the modern popularizat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is a great way to preserve and celebrate our cultural heritage. Take for example the resurg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ing, such as the qipao, in modern fashion. It's amazing to see how designers are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elements into their designs, giving them a fresh and contemporary twist. This not only keeps the tradition alive, but also introduces it to a wider audience who may not have been exposed to it otherwise.
中文回答:
我认为现代流行的传统元素是保留和庆祝我们文化遗产的好方法。
比如说,传统的中国服装,比如旗袍,在现代时尚中的复兴。
看到设计师们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赋予它们新鲜
和现代的风格,真是令人惊叹。
这不仅保持了传统的活力,也将其介绍给更广泛的观众,他们否则可能不会接触到这些传统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流行文化的看法
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相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中渐渐出现了流行文化,其中也包含了流行歌曲、流行舞蹈、流行用语等一大串的带着“流行”的新内容。
随着各种媒体工具的发展,一些选秀活动就渐渐开展起来。
不是只有国家领导人、演员、歌手、体育明星才能上电视,选秀节目是大众都能参加的。
通过选秀节目出名的李宇春继2005年登上亚洲版《时代》后,在前段时间,以中国流行文化代表登上了美国《时代》。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这样很不合理,无法认可,这么做只是在炒作,如果说这样也算是中国的流行文化,那么这样的文化就太带有浓厚的商业性了;但也有人认为她既然能登上《时代》,说明了她的魅力,说明了他还是能被大众认可、接受,这也体现了流行文化的特点:以大众喜爱为基础。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受政治经济的影响。
如今的流行文化越来越商业化,也是受影响的结果之一。
由于流行文化缺少扎根的土壤,所以它并不能像传统文化那样,流传千古。
但是,它也会不断地推陈出新,在商业化的推动下,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这也体现了流行文化的鲜活性。
纵观文化发展的历程,我们便可知文化需要创新。
只有学会创新,文化才会保持生机与活力;只有学会创新,我们的文化才不会被时代
淘汰;只有学会创新,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着希望。
不过,流行文化必须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地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因此,文化对人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能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还能影响人们的时间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而且,文化作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得净化文化环境,让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各自发挥其作用,共同增强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应该携手起来,共同创造有价值的流行文化,既要吸收传统文化的长处,又要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
总之,让现代流行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着增强自己的识别能力,对于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现象,我们要有自己的理智,不要在当今的各种文化潮流中迷失了自我,从而畅享流行文化新生活。
(参考《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