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最后一次讲演》西南联大的传奇故事备课资料(部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教师可设计模拟讲演、小组辩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于历史背景的理解,教师可提供补充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的情况?”(如参加演讲比赛、班级讨论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讲演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讲演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领悟闻一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成语、典故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讲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讲演中运用修辞手法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讲演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组织讲演内容和表达个人观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讲演的基本概念。讲演是一种口头表达形式,通过有序的组织和有力的论证,向听众传达观点和情感。它是沟通、表达和影响他人观点的重要手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备课讲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备课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友人们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

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演讲。

几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是这次演讲的记录整理稿。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1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3【解析】1.揭露了反动派的恐慌心理,表了对反动派的蔑视。

2.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

3.这段对特务的称呼由“他们”改为“你们”,表明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色彩更强烈。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4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5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病榻上最后一次讲演的故事。

通过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深刻见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他的教育情怀和高尚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和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和名言,对陶行知先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观点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思考和交流。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和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观点。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教育理念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朗读法:通过学生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的准备。

2.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陶行知先生的背景和事迹,引起学生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原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能深入剖析闻一多先生的爱国形象,体会其人格魅力。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语言、行为,理解其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决心和勇气。
(3)掌握修辞手法:学生能识别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举例:学习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
(1)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课文所涉及的时代背景相对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了解仍显不足,导致对闻一多先生讲演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导入环节加强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次讲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敢站出来表达自己观点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勇敢发声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讲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讲演的意义。
(2)文本深层次解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课文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引导挖掘。
举例:分析闻一多先生讲演中所表达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3)情感态度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认识到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是教学的难点。

《最后一次讲演》 教师备课资料

《最后一次讲演》 教师备课资料

SHZXZX《最后一次讲演》教学重点1. 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 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 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课文研读一、整体把握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

会上,有特务分子捣乱。

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

这篇即兴的演说,言出于心,顺理成章。

演讲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词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三个方面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其一,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足见反动派卑劣无耻;其二,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只会偷偷摸摸地暗杀,更见其卑劣无耻;其三,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最是卑劣无耻。

三层意思,逐层深入,彻底揭露了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事件的险恶用心。

接下去,连用三个“无耻”,反衬三个“光荣”,并联系“一二·一”惨案,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第4、5段,首先连用七个“他们”,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派“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的虚弱本质;紧接着用十个“你们”当面警告敌人,“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列举史实证明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规律;还用十个“我们”自信而自豪地宣布“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6至第11段,先指明李公朴先生牺牲的意义;接着追述云南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而后警告反动派,“我们……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一个倒下去”,“千百个继起的”跟上来;进而号召进步青年继承先烈遗志,为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而努力奋斗。

最后,表明自己(也是千百个爱国志士)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志的斗争决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是学习演讲,通过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和举办演讲比赛三个目标任务来理解演讲的特点,达到学会演讲的目的。

本单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目标任务由读到写再到实践运用,由相对单纯渐趋复杂,各环节之间既有区分又有联系。

“学习演讲词”活动,选取了四篇演讲词,各具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是典型的即兴演讲,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条分缕析,层次分明,体现出一种客观理性、严谨求实的风格。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的显著特点是针对性强,坦诚率真,用语亲切自然,幽默风趣,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站位高,格局大,气象宏伟,用语庄重、典雅。

这四篇文章思想内涵深刻丰富,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感受到演讲词的不同特点,也能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撰写演讲稿”活动在学习演讲词的基础上进行,用“写”和之前的“读”相互配合,呈现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以讲解演讲词写作技巧、提供可参考的话题为主,帮助学生完成写作。

“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将学习演讲落实到口语表达实践上,对阅读所得、写作所成进行综合运用。

本单元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阅读演讲词,要求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把握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

撰写演讲稿,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进行演讲比赛时,要注意从仪态、语气、语调、手势、表情、动作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

本单元以学习演讲为主,可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演讲者的演讲视频,感受他们的演讲词的丰富内涵和演讲时的独特魅力,并进行模仿演讲,提高演讲能力。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任务一学习演讲词13.最后一次讲演 2 1.学习运用情感色彩分明的词语,背诵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自主阅读,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感受演讲词的不同风格,把握演讲词的主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1择要特点。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范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和作者提出的主题。

2.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式。

3.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一篇文章。

【教学难点】1.区分主题和主旨。

2.分析深度。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堂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文章主题(5分钟)1.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提问:你们觉得《最后一次讲演》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2.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并展开讨论。

二、导入与作者及背景的了解(5分钟)1.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与小说《最后一次讲演》的关系。

2.说明小说《最后一次讲演》的背景和该话剧的内容。

三、整体阅读(15分钟)1.直接播放话剧《最后一次讲演》的录音剧,学生听课本上的录音剧磨耳朵,注意大意和剧情发展。

2.播放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主人公的一生有何显著特点?为什么?3.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文分析(10分钟)1.让学生分析《最后一次讲演》的结构和主旨。

2.指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让学生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3.进行互动交流。

五、阅读理解(1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你觉得主人公过了这样一生,他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2.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名学生代表回答。

3.教师点评。

六、写作训练(10分钟)1.写作任务:以《最后一次讲演》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讲述你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感悟。

2.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准备。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评。

【板书设计】《最后一次讲演》一、导入引出文章主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导入与作者及背景的了解介绍作者鲁迅及该话剧的背景。

三、整体阅读通过录音剧磨耳朵,了解大意和剧情发展。

四、课文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并讨论重要词语和句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文原文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表明文先生为追求光明和民主,决心为革命事业献身的
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真理献身的斗斗争争精神。 3、品析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
在!”含义。 语言精练,富有哲理,作者用因果关系的句子,
告诉听众:正义必胜,真理永存。强调了“真理” 对于正义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勇往直前。
文中连用三个“无耻”和三个“光荣”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 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仇恨。感情 强烈真挚。 三个“光荣”表达了讲演者对李先生的崇敬,对敌人的 痛恨,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 形成对比,用“无耻”反衬后句的“光荣”,爱憎分明, 在反问中有斥责,,在呼喊中有声讨。既表达了作者强烈 的思想感情,又起到了呼唤、感染民众的作用。
字词累积
诬蔑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挑拨离间 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卑鄙无耻 品行极端恶劣,不知廉耻。
赋予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完成表格内容
爱国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 李公仆先生无端被暗杀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鼓舞爱国青年 云南大学举办的李公仆的追悼会上
爱国青年、特务、群众
这是最后一次演讲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 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 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让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 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 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一)朗读品味 1.作者是如何表达强烈爱憎情感的?
①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 ②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和用语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③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

《最后一次讲演》备课素材

《最后一次讲演》备课素材

《最后一次讲演》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文题诠释《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3.主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

4.内容解读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是追悼大会上,当李公朴夫人致辞时混入场内的特务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

闻一多先生怒不可遏。

尽管在来会场之前已经有朋友告诉闻先生,有特务准备杀他,但闻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即席讲演。

闻先生在讲演中大义凛然地宣布:我们不怕死!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在闻先生返回的途中暗杀了这位大无畏的民主战士。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3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 (3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假如闻一多进行最后一次讲演时,你在现场,请你完成下面这份演 讲现场记录表。
演讲现场记录表
演讲者派不顾全国
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继续发动内战,并 演讲背景 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1946年7月11日,李公
【访·青春榜样】(2)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年榜样的力量,校团委 拟开展采访青年奋进者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请简要阐述你的采访 思路。
我的采访思路:为了让采访高效进行,第一步要确定采访对象,第 二步要拟订_示__例__:__采__访__提__纲__(_方__案__、__内__容__、__问__题__)__,第三步要约定采访 时间,第四步再进行_实__地__(_现__场__)_采__访___。
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 杀。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 闻一多照片 这一演讲,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①___揭__露__并__痛___斥__了__反__动__派__制__造__白__色___恐__怖__、_
演讲 _无__耻__暗__杀___进__步__人__士__的__卑__鄙__行__径__,___揭__示__反___ 演讲 ②_震__怒__、__激__动__、__ 内容 _动__派__必__然___灭__亡__、__真__理__必__然__胜__利__的___历__史__规___ 口吻 _悲__愤__、__痛__恨______
_律__,__颂__扬___李__公__朴__的__献__身__精__神__,__号___召__广__大___
_人__民__与__反__动__派__做__坚__决__的__斗__争__。_______
听众 昆明的进步人士、青年学生;混入的少部分 听众 ③_悲__愤__、__振__奋__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锦集三篇第1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背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讲演记录整理的.(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三)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讲演.四、重难点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1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1)本文是一场讲演.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三、学法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3分钟)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二、新课学习1、这次讲演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讲演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明确本文讲演的特定场合与对象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讲演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说课稿网站特邀请一线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完成目标2)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讲演的战斗力.(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完成目标3)四、实践与拓展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讲演.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五、教师小结.结束全课讲演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第2篇: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教学目标】1.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人称“你”“你们”,有呼告意味,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表现了演讲者毫
无畏惧,直面敌人,勇敢向敌人发起攻击。
研读课文
使用副词,增强语气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 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在分析时加入“其实”作为副词 来修饰是表示情态,表达一种 肯定的观点,演讲者从特务打 扰会场的行为看出他们内心的 恐慌,进而揭露他们的本质。
研读课文
使用修辞,增强语气
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 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 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 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 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几个“无耻”的反复一个比一个 语气强,从斥责到控诉,情感才 能够从愤怒发展到仇恨,使演讲 者以及听众的情绪达到高潮。
研读课文
转换人称,旗帜鲜明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这篇演讲词的演讲语境、演讲 对象、演讲目的和演讲特点,填好“演讲基本信息 表”。
演讲词
语境
对象
《最后一 次讲演》
目的
特点
演讲语境:演讲时的社会环境,包括历史背景、现实背景等。 演讲对象:演讲时的听众对象。 演讲特点:指演讲语言的特点。
演讲词
语境
对象
目的
特点
《最后一次 讲演》
李公朴被 国民党暗杀, 举行追悼会
特务、 民众
颂扬李公朴的 献身精神,号召 广大人民与反动 派做坚决斗争
激动、悲愤
整体感知
2.阅读课文,通过勾画关键句,圈画关联词等方式, 每人在课堂练习本上画出一篇课文的思路图;任务 完成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讨论,修改完善该篇课 文的思路图;最后,请一位同学来分享这篇课文的 行文思路。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通过品析语言,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思维目标 明确作者的演讲思路,画出演讲者演讲的思维导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备课素材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最后一次讲演》备课素材

《最后一次讲演》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的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2.文题诠释《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3.主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

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

4.内容解读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先生是追悼大会上,当李公朴夫人致辞时混入场内的特务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

闻一多先生怒不可遏。

尽管在来会场之前已经有朋友告诉闻先生,有特务准备杀他,但闻先生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即席讲演。

闻先生在讲演中大义凛然地宣布:我们不怕死!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丧心病狂的国民党特务,在闻先生返回的途中暗杀了这位大无畏的民主战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5.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学习闻一多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正义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讲演词的特点与结构:通过分析《最后一次讲演》,让学生掌握讲演词的开头、主体、结尾等结构特点,以及其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逻辑性。
-词汇与语法:重点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等)和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二)新先,我们要了解讲演词的基本概念。讲演词是一种公开场合下表达观点、情感和思想的口语文稿。它是沟通、说服和鼓动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个案例展示了讲演词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立场和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讲演词的结构和语言感染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章主旨与情感表达:理解闻一多在讲演中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把握其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
-口语表达与写作技巧:学会模仿闻一多的口语表达风格,掌握讲演词的写作技巧,能独立完成一篇简短的讲演稿。
举例:
-讲演词结构的识别,如文章开头是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展开论点并举例论证的,结尾是如何总结并激发情感的。
3.语法点: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语法现象,如:排比句、设问句等。
4.文化背景:了解闻一多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讲演者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培养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口语表达:学习闻一多讲演的语气、语调,模仿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他针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以及学术界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既有学术性,又有政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了解历史、认识社会的有益读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历史和社会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专业的学术术语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能还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能够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和立场,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闻一多先生观点的理解和分析。

3.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风格。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闻一多先生的语气和表情。

4.巩固(20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以下问题:a.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讲演?b.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内战政策有何批评?c.闻一多先生对学术界的一些现象有何看法?5.拓展(15分钟)学生查找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和事迹,进一步认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一次演讲备课素材

最后一次演讲备课素材

第四单元思想光芒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导入一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对和平民主的迫切要求,公然发动内战,并对爱国民主运动进行镇压。

1946年7月11日,民主战士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在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就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场激动人心、惊心动魄的讲演!(板书课题)导入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大家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对,这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中的句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演讲稿,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讲演,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理!(板书课题)导入三同学们,你们对闻一多先生了解多少?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找一两名同学介绍)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最后一次讲演》,来看看这位民主战士是怎么同敌人斗争的!(板书课题)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中,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

鼓舞了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全文共13个段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

(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①李先生“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次讲演》西南联大的传奇故事自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教育史掀开了惊心动魄的一页。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南开大学撤出的一千六百多名师生经过千里跋涉到达长沙,在拼凑而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继续他们的学业;可仅仅三个月,眼看长沙不保,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又克服无数困难,带领学生辗转来到昆明。

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他们咬紧牙关,养育人才,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精神的雕像——西南联大纪实》一书向人们展现了这段非凡的史实,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名人辈出功绩卓著联大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师辈出的大学,不仅有不同西学背景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更是聚集了北方三校中国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的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当代精英,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频繁交流的学术群体,让大师级别的人物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了不同领域内思想和学术上最具权威的交流与切磋,并焕发出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和思想凝合力,尤其是学术上的不同见解,教授之间从无揶揄之意,皆虚心接受。

这些三校精英来自当时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领域,学术造诣很深,知识面很广,还有一批刚学成归国的青年教授,他们中的多数在国外师从一流大师,在科学前沿从事专职研究:如闻一多、张奚若、陈寅恪、罗庸、潘光旦、吴大猷、钱穆、罗常培、吴晗、华罗庚、冯友兰、陈序经、杨石先、黄钰生、周培源、陈省身、费孝通、钱钟书等。

在他们带领指引下,培养出了蜚声国内外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如邓稼先、彭珮云、王汉斌、汪曾祺、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

在联大学习过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2人:杨振宁(物理系)、李政道(物理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人:黄昆(物理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6人:屠守锷(航空系)、郭永怀(物理系研究生)、陈芳允(物理系)、王希季(机械系)、朱光亚(物理系)、邓稼先(物理系)。

据统计,8年中曾在联大就读学子共8千多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后来都成了新中国各门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那个时代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的最不可少的中坚力量。

联大名人辈出、弦歌不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扬并光大了五四和一二九运动民主与科学的爱国传统,在山河破碎、国家遭难的紧要关头,广大师生始终有一种不甘沦亡的坚韧精神。

他们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宏愿,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念,深信胜利后国家重建,急需一大批人才,因而教师教书不忘国难,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大家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形成了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的优良学风。

另外一点,联大学生的基础课统一由名教授亲自讲授,这就完成了知识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互动传承,再辅以一定量的名师讲座和学生之间的辩论温习,言传身教,自然学术精专。

那时的联大校园,无处不见学子们孜孜以求,刻苦攻读的身影,遇到名教授上课,教室内外挤满学生,好多人只能站着记笔记。

闻一多步行入滇1938年2月19日,长沙临时大学的师生,在韭菜园圣经书院临时大学召开出发誓师大会,会后即告别了三湘大地。

临时大学师生入滇的路线有三条:大多数教师、家眷及部分女同学从长沙乘火车到香港,然后由香港渡海到越南海防,乘火车入滇;经济条件较好的男同学和少数女同学,由长沙乘火车到广西桂林,再由桂林乘汽车途经柳州、南宁、镇南关进入越南,转乘火车入滇——这一路人数最多;而最艰苦的一路,便是由湖南出发,徒步行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了。

旅行团由267名家庭贫困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配有4名军事教官及队医等。

他们将跨越湘、黔、滇三省,翻过雪峰山、武陵山、苗岭、乌蒙山等崇山峻岭,步行3600里。

出发之前,每人发给军装一套,绑腿、草鞋各一双,油布伞一把,限带行李八公斤——主要是路上必须的生活用品。

步行团的最高军事领导,是由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推荐的原东北军少将师长黄师岳。

闻一多、曾昭抡、李继侗、袁复礼四位教授与学校派出的指导员黄钰生共同组成辅导委员会。

初春阴雨绵绵,二百多名中国学子,脚踏草鞋,行进在泥泞的湘北大地。

头几天还有人打伞,可细雨似乎永无停止地下着,为了行走方便,大家将油布伞往背后一搁,不撑了。

棉衣湿透了,到宿营地拢一堆火烘干,第二天再穿。

走到桃源县小丘陵地带时,淡淡的薄雾在一望无际的山丘、桃林间飘忽。

学生们不由问道:"闻先生,当年陶渊明写的那个《桃花源记》,是不是就是这里?"闻一多莞尔一笑:"那是一个古代的传说故事,不一定真的是作者所见所闻。

不过,在陶渊明时代,这里已经是相当偏僻的地方了;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比这个世外桃源还远十万八千里呢!"在这二百多人的行军队伍中,闻一多始终是极其独特的一员——他不穿军装,不穿短袄,一路上总是套着那件灰布长衫。

无论队伍走到什么地方,人们始终看得见后头跟着一位穿长衫的教书先生。

这年闻一多刚好四十岁。

他的经历,在他那个岁数的知识分子中间,是很有代表性的。

"五四"时期他是清华的学生领袖之一,1922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成了著名的"新月诗人"和大学教授。

这次参加旅行团,是他自己要求的。

有学生问他:"闻先生,像您这样的大教授,怎么放着火车、轮船不坐,和我们一起受这份罪?"闻一多笑笑说:"火车我坐过了,轮船我也坐过了。

但对于中国的认识,其实很肤浅。

今天,我要用我的脚板,去抚摸祖先经历的沧桑。

国难当头,我们这些掉书袋的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国了!"湘西是土匪出没之地,团长黄师岳为此着实焦虑过一阵。

他一个劲儿往前冲,然而学生究竟和当兵的不同,怎么也跟不上;跟在后头的那些教授们,则照样有人在踱方步,他们根本没把土匪当回事。

其实,沈从文按张治中的布置,事先已经和湘西的各方势力打过招呼。

土匪们听说是从敌后逃难来的穷学生,才没有为难他们。

沈从文一直把队伍送到湘黔交界的晃县,这才回沅陵去了。

过了湘西,队伍开始稀拉下来,首尾相距竟有十多公里。

为了照顾那些掉了队的人,一般每天下午五点以后,他们就开始找地方宿营,饭做好后,把所有的碗集中起来,以每人盛一碗为限,先到者先吃。

晚上九点以后,各队队长清点饭碗,只要碗都空了,就说明人员全部齐了。

而每天最后一个到的总是曾昭抡。

这位曾国藩的后人,后来成为和闻一多一样的民主战士,并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

然而对旅行团的二百多名师生来说,赶路并不是他们这次行动的全部内容,而是被当作一个教学任务。

到达昆明以后,学生每人要写出千字以上的调查报告。

在行军两个月期间,中文系学生根据路上所见所闻,写成了《西南采风录》一书;学美术出身的闻一多先生沿途作了五十多幅写生画;生物系的李继侗、吴征镒先生,带领学生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其中许多植物标本是过去三个学校从未收藏过的。

经过矿区的时候,曾昭抡和理工学院的同学,指导了当地的矿工冶炼;地质学家袁复礼则几乎一路都在不停地敲石头,向学生讲述地质地貌。

师生们沿途还收集了二百多首民歌民谣。

这种跨学科的社会实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就在这二百多名穿着草鞋走中国的学子当中,就有后来著名的量子化学专家唐敖庆和航天工业的巨匠屠守锷等人。

梁思成设计茅草房1938年4月28日,湘黔滇旅行团师生经过68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云南省会昆明。

六天以后,汇集了三校师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长。

到昆明后,没有校舍,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战争中十之七八受损,要恢复正常的教学功能,至少要添置到原先规模的50%以上;还有教师的工资,学生的伙食补助等,全都未有着落。

梅贻琦估计战争结束后学校即可很快复员,便将有限的财力,主要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和实验器材,在校舍方面则省而又省。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到了昆明。

梅贻琦就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

两人欣然受命,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赫然纸上。

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西南联大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经费。

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

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

当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设计方案时,建设长黄钰生很无奈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除了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顶之外,其他建筑一律覆盖茅草,土坯墙改为用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使用再削减二分之一,希望梁思成再作一次调整。

此时的梁思成已经忍无可忍,他冲进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计图纸狠狠地砸在梅贻琦的办公桌上。

他痛心地喊道:"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梅贻琦愣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梁思成扭曲着脸,非哭非笑地睁大了双眼,自言自语似地说:"茅草房?这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盖的吗?要我梁思成干什么啊?"梅贻琦把梁思成扔在桌上的图纸一张张收好,冷静地望着他说:"思成,国难当头,你就不能谅解一下吗?""谅解?"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在空中晃着,可喉咙却哽咽住了:"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到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

茅草房就茅草房吧,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给的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梅贻琦叹了口气说:"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严格计算啊。

你想想,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

大家都在共赴国难,以你的大度,请再最后谅解我们一次。

等抗战胜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一个世界一流的清华园,算是我还给你的谢意,行吗?"梅贻琦的声音不大,却有些颤,梁思成听着,心又一次软了。

那天他流下了眼泪,哭得像一个受伤的孩子……为西南联大设计茅草房,也许是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工程了。

半年以后,一幢幢低矮的茅草房填满了原来空荡荡的校园空间。

人们无法相信这会是建筑大师亲手设计的。

可几十年后,正是在梁思成设计的茅草房里成长起来的那群穿草鞋的孩子,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和第一根单膜光纤……费孝通饱受磨难1940年10月13日,空袭警报又拉响了。

日本飞机扔下的炸弹将梅贻琦校长的办公室连同旁边的一幢宿舍都震塌了。

生与死对于书斋中的联大人来说,仅在咫尺之间。

尽管如此,师生们依然潜心于学问。

最早发现华罗庚数学天才的杨武之教授,到昆明后买了辆旧自行车。

一天他将车搬上田埂骑回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车子一头栽进水沟里,杨武之被摔得遍体鳞伤,但他不肯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