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变形观测培训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应建立线下构筑物 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
客运专线高速行车要求轨道具有高平顺性。 无碴轨道铺设后线下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将导致
线路维修成本的增加;当线下构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 超出无碴轨道扣件可调范围而无法通过扣件进行调整 时,将导致不得不对线下构筑物进行维修。 线下构筑物不均匀沉降还会导致轨道板开裂,将引起 轨道构件的更换或维修。 因此,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必须严格控制线下构筑物的 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
13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2.3.2.1 观测桩的埋设:观测桩为0.1*0.1m
混凝土预制桩,长度1m, 高出埋设表面100mm。
14
2.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现场路面观测桩设置图
15
2.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3 .2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2.3.2.2 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 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 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 50cm×50cm,厚1 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一、沉降变形观测的必要性
1.3 通过施工期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对实测沉降观 测数据的分析、评估,评价地基最终沉降完成时间,验证或 调整设计措施,使线下基础工程达到预定的沉降变形控制 要求,推算出较准确的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工后沉降 满足上述(1)中的要求后,才能铺设无碴轨道。
2.4 路基变形,包括三个部分: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面 弹性变形、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基床产生的累计变形、 地基及路堤工后压密沉降。地基及路堤工后压密沉降, 受地基岩土性质及相应地基处理措施、填料性质及压实 标准影响较大,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工程建设管理控制 的重点。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 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 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 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分以下几种布设形式。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2.2.2.1 路堤地段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 专题培训讲座
目录
一、沉降变形观测的必要性 二、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监测元件的设置 三、沉降变形测量技术要求 四、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估 五、无碴轨道铺设条件审定 六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要求 七、路基填筑沉降实测实例 七、观测软件的应用以及资料容易出现的问

2
一、沉降变形观测的必要性
二、 沉降变形观测内容及监测元件的设置
2.1沉降变形观测内容
2.1.1 路基:(1) 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 路基基底沉降 观测(3) 坡脚位移观测
2.1.2 桥涵 (1Fra Baidu bibliotek 桥各墩、台基础沉降;(2)预应力混凝土 梁的徐变上拱变形;(3)涵洞沉降观测。
2.1.3 隧道(本标段无):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 测。
如埋设单点沉降计,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 前埋设。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埋设标高见下面所述。 2.2.3.2.1 沉降观测桩(点)
(1)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 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 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 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2.5 m处(由于部分桩位会与接触 网立柱基础、通信、信号电缆槽手孔有干扰,以后埋设的 可改为2.7m处)。埋设规格见附图3.2.2.1。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2.2.2.1路堑地段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2.2.2.2 堆载预压段落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3 观测元件的选取、埋设
2.2.3.1 观测元件的选取:
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评估需要以及精度要求。路基面采用 观测桩观测,地基面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和单点沉降 计电测元件相结合进行观测。 2.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3
一、沉降变形观测的必要性
1.2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对路基、桥涵等线下基础工程的残余
变形(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成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 量)和沉降差)要求严格、标准高:
路基、涵洞基础的工后沉降量≤15mm; 桥墩、台工后沉降量≤20mm,相邻桥墩、台沉降之差≤5mm; 路桥、路涵等过渡段,路基与结构物间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
2.1.4 过渡段: 路桥、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1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 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 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 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势 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 可放 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观测 断面。 (4)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 埋设稳定。
2.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2.2.3.2 观测元件的埋设 2.2.3.2.1 沉降观测桩(点):(2)一般要求填筑
至基床表层顶面埋设观测桩,但若施工单位在 级配碎石等供应困难,架梁工期紧,也可在基 床表层填筑20cm后,埋设路面观测桩,但要 求在沉降观测满足评估要求后在填表层顶面 20cm。这种处理方式可能造成接触网立柱基 础、电缆槽施工工期紧张,各分部要统筹考虑。
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涵洞的折角不大于1‰。 影响沉降的因素较多,特别地基在荷载的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
其沉降变化一般通过土体固结原理进行分析计算,但沉降计算的精 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结果只能是一个估算值,因此设计阶段沉降 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足以控制无碴轨道工后沉降。至今国内外均通 过系统的沉降观测的实测资料来分析、预测较准确的沉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