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指数函数是高中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从中感悟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是本节课的一条明线;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一条暗线,也是今后研究函数的主线.2.学生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具体的函数,能借助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图,通过观察图象,获得对函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到高中,学生学习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到了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设置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②体会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方法;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2)过程与方法①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②能借助计算器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如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三、教学策略分析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我引导学生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底数取值范围的合理性.这样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函数的内容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函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学讨论的探究过程,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让学生在一个自己认为可以的范围内任取底数a的值,然后作出图象,用形的直观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a的范围,再结合上节课指数的运算来帮助学生分析a的范围,这不仅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其分析过程中形数互助的方法也为接下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了铺垫.而对于指数函数性质的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为归纳、概况指数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进而突破难点.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截取班级”及时看到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的操作,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一)建立指数函数概念问题1 请你想一想,这两个函数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①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y倍,那么:1.073xy = *(,20)x N x ∈≤②生物体内碳14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 : 57301()2t P = 追问 如果用字母来代替数,那么这样的函数可以更一般地表示为什么?【设计意图】考虑到知识间的联系,以本章开篇的两个例子为出发点,找出两个函数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特征——底数是常数而指数是自变量,进而提炼出指数函数模型x y a =.对于这类函数来说,自变量是x 且自变量出现在指数位置上,底数是a .为了使x y a =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更广泛,自变量x 可以取全体实数.这时,以上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底数不同,那么你认为底数a 可以取哪些值呢?画几个图象看看!活动1 通过画几个具体函数图象,看a 的取值情况.【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节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x y a =的底数a 的范围.底数不能为负数对于学生自己发现是困难的,因此借助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画出几个图象,通过形的直观来引领学生思考,再用数的运算来帮助分析原因. 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引出课题并板书指数函数的概念:(0)t ≥一般地,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二)探究指数函数性质建立了一个函数,接下来就要来探究这个函数的性质.问题2 你打算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问题3 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下面大家开始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活动2 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思考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强调形数互助.进而突出函数图象在研究性质中所起到的直观的作用.2.指数函数的图象是讨论它的性质的重要载体.借助图形计算器的画图功能,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问题4 几个具体函数所具有的特征能代表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吗?(视学生情况,教师提示:为了探究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让a 取遍大于0且不等于1的所有实数.)活动3 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画出以a 为底指数函数图象,进一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1.经历从具体到一般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对于学生归纳、概括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非常有利.利用图形计算器便于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果不用图形计算器等多媒体工具怎么办?活动4 动笔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会用描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三)应用指数函数知识例1 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0a >且1a ≠)的图象经过点(3,)π,求(0)f ,(1)f ,(3)f -. 【设计意图】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求函数值,再次体会指数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 2.51.7,31.7;(2)0.10.8-,0.20.8-;x y O x y O(3)0.30.9.1.7, 3.1【设计意图】例2通过构造指数函数回到指数函数的性质中,体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相应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加深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视时间对以下三个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或教师总结)①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②回顾一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布置作业【设计意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探究过程,总结提升.。

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一等奖创新教案4.1.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教案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2. 通过观察函数值归纳指数函数性质,感悟通过解析式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3. 能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进行同底数及不同底数的指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问题1:考古学家经常利用碳14的含量来推断古生物死亡的大致时间。

当有机体生存时,会持续不断地吸收碳14,从而其体内的碳14含量会保持在一定水平;但当有机体死亡后,就会停止吸收碳14,其体内的碳14含量就会逐渐减少,而且每经过大约5730年后会变为原来的一半。

假设某时刻有机体内碳14的含量为1,则在自然条件下:(1)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碳14的含量为多少?(2)2×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碳14的含量为多少?(3)3×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碳14的含量为多少?(4)n×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碳14的含量为多少?为什么?回答问题并填写下表:时间x 今年5730年后2个5730年后……n个5 730年后剩余量y 1由此可知,有机体内碳14的剩余量y与时间x的关系可表示为:,由于x/5730=n,所以也可以表示为有机体内碳14的剩余量y与n的关系:.问题2:当有机体生存时有一种物质C的含量会保持一定水平,但当有机体死亡后每经过5730年,剩余C的含量为之前的含量的a倍。

假设某时刻有机体内物质C的含量为1,则在自然条件下:(1)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物质C的含量为多少?(2)2×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物质C的含量为多少?(3)3×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物质C的含量为多少?(4)n×5730年后,有机体内剩余物质C的含量为多少?为什么?因此,有机体内物质C的剩余量y与时间x的关系可表示为:,即有机体内物质C的剩余量y与n的关系:,(a>0,n∈N).【设计意图】从考古问题入手,体现了数学知识在考古学总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更有趣味性;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比赛)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比赛)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①》(人教A 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

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指数函数应重点研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函数的知识,指数函数是函数知识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若能将其与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着去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象,则一定能从中发现指数函数的本质,所以对已经熟悉掌握以上函数的学生来说,学习本课并不是太难。

学生通过对高中数学中函数的学习,对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能力。

通过教师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象向抽象、从特殊向一般过渡,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转折期,但是,学生的自主意识强,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有好奇心、好胜心、进取心,富有激情、思维活跃。

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讨论的方法 ,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图象与底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PPT 、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关性质及指数的运算,今天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学习一类新的基本函数。

2 《指数函数》课时2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 《指数函数》课时2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 《指数函数》课时2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指数函数》教学设计课时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高考考向1.指数函数的概念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概括理解说明论证应用实践能力分析计算推测解释简单问题解决迁移创新能力综合问题解决猜想探究发现创新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考查内容】考查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单调性,与图象有关的问题,指数型函数的应用【考查题型】选择题、解答题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直观想象一、本节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含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同时会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观察图象,总结出单调性、特殊点,体会从图象看性质以及从函数解析式判断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做铺垫.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核心素养如下:核心知识1.指数函数的概念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二、学情整体分析上一节内容已经把指数的范围拓展到实数,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指数函数还是比较轻松的.但指数函数和之前学过的初等函数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在理解“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函数表达式”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学情补充: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教学活动准备【任务专题设计】1.指数函数的概念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2.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说明指数函数的性质.3.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并会应用,能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幂的大小.4.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能运用指数函数的图象研究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策略设计】本节内容通过两个实际问题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其中隐含的函数关系,引导学生找出这两个问题的函数模型的共性.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教学方法建议】探究教学法,还有______【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2.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的应用.难点:1.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2.指数函数性质的概括及其实际应用.【教学材料准备】1.常规材料:多媒体课件、______2.其他材料:______ _四、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本节课类比研究幂函数性质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首先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请同学们完成x,y的对应值表(如下),并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先学后教】画函数图象,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观察记忆的能力,提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教学精讲【情境设置】探究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出函数的图象,并与函数的图象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关系能否利用函数的图象,画出的图象【情境学习】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比较函数的图象,得出它们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生:因为,点与点关于轴对称,所以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轴的对称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师: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即:与0,且)的图象关于轴对称.【情境设置】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选取底数,且)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相应的指数函数的图象.观察这些图象的位置、公共点和变化趋势,它们有哪些共性由此你能概括出指数函数,且的值域和性质吗【学生画图象,教师将这些图象画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设活动,深探究】设置探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师: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函数图象.【要点知识】同一坐标系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师: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工具,画出图象后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值域;(2)是否过定点;(3)单调性、奇偶性等.【观察记忆能力】在同一坐标系画出不同的指数函数图象,观察、对比、总结、记忆指数函数的图象特点.【要点知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1图象定义域R值域(0,+∞)性质(1)过定点(0,1),即x=0时,y=1(2)减函数(2)增函数师:你还能总结其他性质吗【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具体总结性质请看多媒体.【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补充)指数函数的其他性质:(1)且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且在轴右侧的图象,底数越大,图象越高(底大图高).(3)当且时,;当且时,;当且时,;当且时,.(4)指数函数图象的下端都与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即轴是其渐近线.(5)指数函数都是下凸的函数.【猜想探究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深度理解并探索,得出指数函数的其他性质,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猜想探究能力.师:学习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我们通过例题巩固一下学习成果.【典型例题】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2);(3)和.【学生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并展示】生:(1)和可看作函数当分别取和3时所对应的两个函数值.∵底数指数函数是增函数.∵.(2)同理,.(3)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知.【分析计算能力】通过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幂值的大小,巩固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典型例题】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例2 如图,某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1)根据图象,估计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倍增期);(2)该城市人口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会增长到多少万人【教师提示:若原来为,翻一番就是;倍增期是翻一番所用的时间.师生共同分析:(1)因为该城市人口呈指数增长,而同一指数函数的倍增期是相同的,所以可以从图象中选取适当的点计算倍增期;(2)要计算20年后的人口数,关键是要找到20年与倍增期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生:(1)该城市人口每翻一番所需的时间为20年.(2)因为倍增期为20年,所以每经过20年,人口将翻一番.因此,从80万人开始,经过20年,该城市人口大约会增长到160万人.【简单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利用指数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简单问题解决能力.【巩固练习】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不同解题方法】生函数在上是增函数,∵.生2:∵.生3:画出函数与的图象,如下图所示,作直线,由图象可得.【概括理解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请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课堂小结】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设计意图】回顾本节知识要点,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巩固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提升学生概括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教学评价这节课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题:已知函数是指数函数.(1)求函数的解析式;(2)判断的奇偶性.解析:具体解题过程如下:(1)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或(舍去),所以.(2)因为,所以,又定义域是,所以是奇函数.【设计意图】通过根据所学知识演练指数函数的题目,一方面梳理课堂所学,一方面检验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推测解释、概括理解、分析计算的学科能力,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核心素养.教学反思本节教学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指数函数概念,引导找出指数函数模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使得学生能够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学时教师需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主动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以达到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目标.【以学定教】综合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用指数函数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论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合理利用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得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掌握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1 / 9。

2.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2.2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函数基本知识、可建立简单的函数关系,为以函数关系的建立作为本节知识的引入做了知识准备。

此外,初中所学有理数范围内的指数相关知识,将已有知识推广至实数范围。

在此基础上进入指数函数的学习,并将所学对函数的认识进一步推向系统化。

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学习通过对指数函数图象的研究归纳其性质。

“指数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初等函数,是后续知识——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的准备知识。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并体会研究函数较为完整的思维方法,此外还可类比学习后面的其它函数。

教学目标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能理解对a的限定以及自变量的取值可推广至实数范围);会做指数函数的图象;能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几个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由指数函数的图象归纳其性质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体会研究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学习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等奖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等奖

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等奖《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指数函数说课教案一等奖教材分析(一)本课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指数函数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第二课时为指数函数的应用。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是在学习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2.能力目标:通过数形结合,利用图像来认识,掌握函数的性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1、重点: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象2、难点:指数函数的定义理解,指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指数函数的性质。

3、关键:能正确描绘指数函数的图象(三)(四)教学基本思路:在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前,复习有关指数知识及简单运算,然后由实例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因为手工绘图复杂且不够精确,并且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教学中,我借助电脑手段,通过描点作图,观察图像,引导学生说出图像特征及变化规律,并从而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形数结合的能力。

一.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2,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2024年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

2024年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等奖(2024)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30
32
指数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指数函数在经济增长、金融投资、物理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9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2024/1/30
知识掌握程度自我评价
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有了较 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学习方法与效果自我评价
2024/1/30
放射性衰变公式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遵循指数函数规律 ,即N(t) = N0e^(-λt),其中N(t)为t 时刻的放射性物质数量,N0为初始数 量,λ为衰变常数。
应用领域
放射性物质衰变规律在核物理、医学 、环境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核 废料处理、放射治疗剂量计算、环境 辐射监测等。
11
其他生活实例
2024/1/30
细菌繁殖
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通常遵循指数函数增长模型。在适 宜条件下,细菌数量会迅速增加,可能导致疾病传播等问 题。
社交媒体传播
在社交媒体上,信息的传播往往也呈现出指数函数的增长 趋势。一条热门帖子或视频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大量点赞 、转发和评论。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指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量每18个月 翻一倍。这一规律体现了指数函数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推 动了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
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
学习态度与习惯自我评价
学生们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主动思考、勤于练习等。
30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2024/1/30

全国一等奖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全国一等奖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全国一等奖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理解指数函数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函数的能力。

同时,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研究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研究、研究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能够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像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教学难点是对底数的分类以及如何通过图像和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按照一定规律准备米粒,并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激发学生研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接着,让学生探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具体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让学生思考讨论问题,例如:在本章开头的问题2中,也有一个与y=2x类似的关系式y=1.073x (x∈N*,x≤20)。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指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2.如何分类底数?3.如何通过图像和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回顾归纳从图像和解析式这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学方法,加深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研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指数函数优秀公开课教案(比赛课)

指数函数优秀公开课教案(比赛课)

指数函数优秀公开课教案(比赛课)指数函数优秀公开课教案(比赛课)一、教学目标1. 学会定义指数函数,并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定义域、值域等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定义,特殊指数函数的性质等。

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指数函数的基本图像,对称轴、单调性、零点等。

3.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通过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指数函数与实际问题: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

2. 理论讲解:逐步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等内容,提醒学生注意重点。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简单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概念。

4. 练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更高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指数函数的掌握情况。

3. 测验考核: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研究和思想碰撞。

五、教学资源1. PowerPoint课件:包含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等内容。

2. 实例分析练题:提供一些简单实例用于学生练。

3. 拓展问题手册:包含更高级的实际问题,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在培养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上。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的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研究和思想碰撞。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理解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特点;3.掌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相互转化;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数函数应用题。

二、教学重难点1.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特点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笔、教学PPT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先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让学生复习函数的概念,并回顾一下函数的图象表示。

然后让学生猜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0分钟)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明确的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包括指数的定义、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的增减性等。

3.练习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特点(30分钟)让学生通过手绘图象的方式练习绘制指数函数的图象,并观察图象的特点,如是否经过点(0,1)、是否有对称轴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图象特点。

4.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相互转化(20分钟)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互逆关系,并通过示例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相互转化。

5.练习指数函数的应用题(3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指数函数知识进行解题练习,包括指数函数的增长与衰减、指数函数的复利计算等。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反思讨论,如对指数函数的理解程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给教师检查。

六、板书设计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 指数的定义2. 指数函数的定义3. 指数函数的图象4. 指数函数的增减性5.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相互转化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指数函数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必修一优质课教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作品

高一必修一优质课教案指数函数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作品
第- 1 -页,共 4 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小 组活动, 然后由小组推 荐代表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
复 习 旧 知
复习提问: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4-3 (2)(1/2)0 (3)16-3/4.
问题 1 是复习上节 课的内容,
导 出 新 识
2.某种电脑病毒传播时, 由1 个 自我复制成 2 个,2 个复制成 4 个,......,一个这样的病毒复制 x 次后, 得到的病毒个数 y 与 x 有 怎样的函数关系?由题 2,我们 得出病毒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 系式是 y=2x,在这个函数里,自 变量 x 出现在指数的位置上, 而 底数 2 是一个大于 0 且不等于 1 的常量。 我们把这样的函数叫做 指数函数。 (5 分钟)
通过两次电脑的动画 显示, 尤其是让学生自 主动手让学生充分体 验了同时也渗透了 “实 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 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例 4 是指数函数性质 的简单应用, 目的是让 学生熟悉一下性质, 有 利于指数函数第二课 时的学习。
第- 3 -页,共 4 页
归纳 总结 强化 知识
1. 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是一种 直观而形象的方法, 记忆指数函数性 质时可以联想它的图像。 2. 指数函数的性质: (1)定义域(-∞,+∞) , 值域(0,+∞) ; (2)函数的特殊值(0,1) ; ( 3)函数的单调性: a>1,单调增; 0<a<1,单调减。
学生小组讨论, 初步形 成指数函数的意识
问题 2 从事例引入 新课内容。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 y=ax(a>0 且 a ≠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精品说课】 2019创新说课全国一等奖: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精品说课】 2019创新说课全国一等奖: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布置作业
(1)写出一个指数函数,并画出简图。
(2)上网查找指数函数在生活方面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以上7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了教师与
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
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并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 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而作业 的布置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 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精品说课】
2019 创新说课全国一等奖
课 题: §4.2.1指数函数及其图像与性质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日常生活科 学研究
函 数
幂函数
三角函数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2.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程的具体安排,不足之处,敬请各位 专家批评指正。
R
(0,+∞)
过定点
在R上是增函数 在R上是减函数 ( 0, 1) ( 0 , 1 ) ( 0, 1)
*巩固知识 例题讲解
例:判断下列函数在(-∞,+∞)内的单调性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归纳总结 知识升华
(1)指数函数的定义。 (2)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①定义域(-∞,+∞),值域(0,+∞)。 ②函数图像都经过(0,1)点。 ③当a>1时,是增函数;0<a<1时,是减函数。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 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市一等奖优质课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市一等奖优质课

3
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了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复利计 算、人口增长模型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普遍反映对指数函数的基本 性质和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理 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分享
部分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 中的有效方法,如多做练习题、 与同学讨论、及时请教老师等。
02
CATALOGUE
指数函数运算规则
指数运算法则
01
02
03
04
乘法法则
$a^m times a^n = a^{m+n}$
除法法则
$a^m div a^n = a^{m-n}$
幂的乘方法则
$(a^m)^n = a^{mn}$
积的乘方法则
$(ab)^n = a^n times b^n$
指数方程求解方法
概率论中泊松分布和指数分布关系研究
泊松分布的定义与性质
指数分布的定义与性质
泊松分布与指数分布的 关系
泊松分布是一种离散型概率分布,用 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 数,其概率质量函数具有指数形式。
指数分布是一种连续型概率分布,用 于描述两个连续随机事件发生的时间 间隔,其概率密度函数具有指数形式 。
底数a的取值范围
在指数函数中,底数a必须大于0 且不等于1。当a=1时,函数退化 为常数函数y=1;当0<a<1时, 函数为减函数;当a>1时,函数 为增函数。
指数函数图像与性质
指数函数的图像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过定点( 0,1)的曲线,当a>1时,图像在 x轴上方且向右上方延伸;当 0<a<1时,图像在x轴上方但向 右下方延伸。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2
y ( 1 )|x|
与2
图像的关系
⑵已知函数 y函 数(12)|x1|
作出
图像,求定义域、值域,并探讨
y ( 1 )x1 2
y
与 (
1 2
)|x1|
的关系
图像
y ax y ax
(a 0且a 1)
例3.探讨函数

的图象的关系,并
证明它们图象有关y轴对称
y 1 1x 2x1 例4.求函数 2
的单调区间
例5.已知
2x 4y 4 0 z 4x 2•4y 5
求 z 的取值范畴。
例6.已知函数f(x)=3x,且f(a+2)=18, g(x)=3ax-4x的定义域为区间[-1,1] (1)求g(x)的解析式; (2)判断g(x)的单调性; (3)若方程g(x)=m有解,求m的取值范畴.
课后作业:P82复习题,B组3,4
补充:
1.作下列函数图象:1
2 y 2 x1
4 y 2 x 2 3
y 1 x1 2
y2x
2.已知函数 y a x b
的图象过点(0,2)、(2,11),求f(x)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第三学时)
例1。用计算机作出的图像,并在同
一坐标系下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
指出它们与指数函数y= 2 x 的图
象 ⑴的y=关2系x,1 与2y=x2
.
⑵y= 2 x1
与2yx=2
.
例2. ⑴已知函数 y (1)|x|
2
作出函数 图像,求定义域、值域Biblioteka y (1)x并探讨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河南省实验中学崔爽一、本节数学的内容、地位、作用分析《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课(§2.1.2),根据我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指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第一次对一个函数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进行研究,因此在初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困难,但指数函数的总体难度不大,随着数学思想的建立和对函数知识系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均可熟练掌握。

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的基础,同时其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体会数学之美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的重要课程。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索模式,用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在课堂实践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具体实例,经过合作交流活动得到指数函数的概念,由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并对指数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2.借助图形计算器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归纳、猜想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之美、体会数学方法之重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集体意识.三、教学问题设计原理本节课我采取“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同时采用“点拨式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借助五个环节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归纳概念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予以表扬.在学生总结归纳概念的过程中对学生加以肯定.我会设计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利用细胞分裂的实际模型,另一个是名言警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让学生对指数函数有初步的感知认识,引入课题.进一步比较2xy与12x y ⎛⎫= ⎪⎝⎭这两个解析式的共同特征,类比、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指数函数中底数的限制条件,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作出的不同指数函数图象进行指导.通过提问、板演等活动判断函数图象、性质的正确与否.我以下面三个问题为载体,让学生探求新知:1.你能类比讨论函数的性质的产生过程来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吗?2.画出下面四个函数图象?2x y =、12x y ⎛⎫= ⎪⎝⎭ 、3x y =、13x y ⎛⎫= ⎪⎝⎭3.观察所作出的函数图象总结规律?分组活动,合作学习①让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一方面用最基本的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研究指数函数,另一方面借助图形计算器的操作直接绘制出上例中的四个指数函数图象,并让学生上台展示成果.②通过组内交流归纳指数函数图象特点,由此得到指数函数性质,从而解决提出的第三个问题.3. 深入探究,加深理解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借助图象问题,挖掘图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引导学生除了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结论:1.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在第一象限“底大图高”.4. 随堂练习、巩固提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5. 师生交流,总结升华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量化.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总结,还要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思考:计算:3651.01 与3650.99的大小.,由此引出总结语“勤学如初见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希望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充分认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而且学习到了要珍惜时间,注意积累,积少成多的观念.6. 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在本学段,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独立思考,让他们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无论观点正误,均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学的信心与对数学的兴趣。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全国大赛一等奖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指数函数是高中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打下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从中感悟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是本节课的一条明线;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一条暗线,也是今后研究函数的主线.2.学生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具体的函数,能借助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图,通过观察图象,获得对函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到高中,学生学习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到了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二、教学目标设置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②体会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方法;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2)过程与方法①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②能借助计算器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如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三、教学策略分析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我引导学生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底数取值范围的合理性.这样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函数的内容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函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学讨论的探究过程,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让学生在一个自己认为可以的范围内任取底数a的值,然后作出图象,用形的直观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a的范围,再结合上节课指数的运算来帮助学生分析a的范围,这不仅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其分析过程中形数互助的方法也为接下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了铺垫.而对于指数函数性质的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为归纳、概况指数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进而突破难点.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截取班级”及时看到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的操作,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一)建立指数函数概念问题1 请你想一想,这两个函数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①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y倍,那么:②生物体内碳14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 :追问 如果用字母来代替数,那么这样的函数可以更一般地表示为什么?【设计意图】考虑到知识间的联系,以本章开篇的两个例子为出发点,找出两个函数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特征——底数是常数而指数是自变量,进而提炼出指数函数模型x y a =.对于这类函数来说,自变量是x 且自变量出现在指数位置上,底数是a .为了使x y a =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更广泛,自变量x 可以取全体实数.这时,以上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底数不同,那么你认为底数a 可以取哪些值呢?画几个图象看看!活动1 通过画几个具体函数图象,看a 的取值情况.【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节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x y a =的底数a 的范围.底数不能为负数对于学生自己发现是困难的,因此借助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画出几个图象,通过形的直观来引领学生思考,再用数的运算来帮助分析原因.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引出课题并板书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二)探究指数函数性质建立了一个函数,接下来就要来探究这个函数的性质.问题2 你打算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问题3 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下面大家开始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活动2 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思考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强调形数互助.进而突出函数图象在研究性质中所起到的直观的作用.2.指数函数的图象是讨论它的性质的重要载体.借助图形计算器的画图功能,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问题4 几个具体函数所具有的特征能代表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吗?(视学生情况,教师提示:为了探究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让a 取遍大于0且不等于1的所有实数.)活动3 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画出以a 为底指数函数图象,进一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1.经历从具体到一般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对于学生归纳、概括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非常有利.利用图形计算器便于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果不用图形计算器等多媒体工具怎么办?活动4 动笔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会用描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三)应用指数函数知识例1 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0a >且1a ≠)的图象经过点(3,)π,求(0)f ,(1)f ,(3)f -. 【设计意图】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求函数值,再次体会指数函数中的对应关系.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 2.51.7,31.7;(2)0.10.8-,0.20.8-;(3)0.31.7, 3.10.9.x y O xy O【设计意图】例2通过构造指数函数回到指数函数的性质中,体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相应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加深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视时间对以下三个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或教师总结)①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②回顾一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布置作业【设计意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探究过程,总结提升.。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与变化规律;3. 能够应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性质的初步掌握;2. 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与变化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入指数函数的概念,与学生进行讨论,在白板上记录学生的想法与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以及指数和底数的关系;b. 介绍指数函数的性质,包括增减性、奇偶性、单调性等;c. 解释指数函数的图像特征和变化规律,如基本图像、平移、伸缩等。

3. 图像展示(15分钟):a. 将不同形式的指数函数图像展示给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猜测函数表达式;b. 利用计算机或投影仪展示指数函数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图像特征与变化规律。

4. 实践操作(20分钟):a. 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一些基本的图像绘制与性质分析题目;b.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回答学生的疑问。

5. 案例分析(15分钟):a. 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指数函数模型;b. 鼓励学生自己解答问题,并与同学讨论优化解决方案。

6. 总结归纳(10分钟):a. 审视学生的练习成果,与学生一起总结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重点;b. 提醒学生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点。

四、教学辅助手段:1. 白板、彩色粉笔;2. 计算机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教师解析册。

五、教学评价方法: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与深度;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与作业。

六、教学延伸活动:1. 自主学习拓展: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更多有关指数函数的资料,拓宽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2. 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实验,研究指数函数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指数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指数运算的性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指数运算的性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指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并能用以解决具体问题.二、教学过程(一)根式例1 (苏大P51例一)写出使下列等式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1.313133-=⎪⎪⎭⎫⎝⎛-x x 2.5)5()25)(5(2+-=--x x x x解:1.只须31-x 有意义,即 x ≠ 3 ∴x 的取值范围是(-∞,3)∪(3,+∞) 2x ==-∴(5x x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555550505x x x x x x x 或即:或∴x 的取值范围是[-5,5] 例2 1.化简32233--+2.求证:442186224+=+解:1.原式====(注意复习,根式开平方)2.证:∵222=++0=++=+=>=+ 例3 画出函数323213312-+-+++=x x x x x y 的图象.1x ==-1(1)11(1)x x x x x +≥-⎧=+=⎨--<-⎩∴2(1)2(1)x x y x ≥-⎧=⎨-<-⎩(二)分数指数幂例4 (苏大书P53例一)计算下列各式:1. 3263425.0031)32()32(28)67(5.1--⨯+⨯+-⨯-2.33323323134)21(428a ab bab a b a a ⨯-÷++- 解: 1. 原式=1102742323222)32(131224143=⨯+=-⨯+⨯+)(312. 原式=111333211211333333(8)(8)8242a a b aa ab a a a ba ab ba b--⨯⨯==-++-例5 先化简,再用计算器求值(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 4.1213.2)54(+-a2. )3.8()11(33522=+--+-+m m m m m m 其中解: 1. 原式=121.4 1.422) 2.32 2.3 3.445431931 3.445⎡⎤-+=+=≈⎣⎦2. 原式=5166m m m ⎛+-+ ⎝ 51516666(22)18.68.312.8497917712.85m m =++=+=≈例 6 已知u a a x x =+-其中a >0, R x ∈将下列各式分别u 用表示出来: 1. 22x x a a -+ 2. 2323x x aa-+解:1.22x x a a -+====2. 33222222()()x x x x x x x x aaa a a a aa ----+=+-⨯+22(1)()(x x x xa a a a u --=+-+=-三、布置作业《教学与测试》余下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三课时《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指数函数是高中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后学习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
指数函数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通过实际情境的设置,学生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学生经历自主探究,从中感悟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是本节课的一条明线;在探索指数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一条暗线,也是今后研究函数的主线.
2.学生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研究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具体的函数,能借助列表、描点的方法作图,通过观察图象,获得对函数基本性质的直观认识.
到高中,学生学习了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函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到了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完成了指数取值范围的扩充,具备了进行指数运算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②体会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方法;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
②能借助计算器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过程和方法,如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一方面,我引导学生讨论底数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底数取值范围的合理性.这样指数函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渐进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先明确研究函数的内容与方法,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函数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同学讨论的探究过程,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让学生在一个自己认为可以的范围内任取底数a的值,然后作出图象,用形的直观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a的范围,再结合上节课指数的运算来帮助学生分析a的范围,这不仅为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其分析过程中形数互助的方法也为接下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了铺垫.而对于指数函数性质的探究,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为归纳、概况指数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进而突破难点.
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通过“截取班级”及时看到学生在图形计算器上的操作,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难.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建立指数函数概念
问题1 请你想一想,这两个函数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①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y倍,那么:
1.073x
y = *(,20)x N x ∈≤
②生物体内碳14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 : 5730
1()2t P = 追问 如果用字母来代替数,那么这样的函数可以更一般地表示为什么?
【设计意图】考虑到知识间的联系,以本章开篇的两个例子为出发点,找出两个函数表达形式上的共同特征——底数是常数而指数是自变量,进而提炼出指数函数模型x y a =.
对于这类函数来说,自变量是x 且自变量出现在指数位置上,底数是a .为了使x y a =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更广泛,自变量x 可以取全体实数.这时,以上两个例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底数不同,那么你认为底数a 可以取哪些值呢?画几个图象看看!
活动1 通过画几个具体函数图象,看a 的取值情况.
【设计意图】结合上一节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引导学生分析x y a =的底数a 的范围.底数不能为负数对于学生自己发现是困难的,因此借助图形计算器,让学生画出几个图象,通过形的直观来引领学生思考,再用数的运算来帮助分析原因. 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引出课题并板书指数函数的概念:
(0)
t ≥
一般地,函数x y a =(0a >且1a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二)探究指数函数性质
建立了一个函数,接下来就要来探究这个函数的性质.
问题2 你打算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
问题3 我们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呢?
下面大家开始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活动2 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思考需要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强调形数互助.进而突出函数图象在研究性质中所起到的直观的作用.
2.指数函数的图象是讨论它的性质的重要载体.借助图形计算器的画图功能,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4 几个具体函数所具有的特征能代表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吗?
(视学生情况,教师提示:为了探究这类函数的共同特征,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让a 取遍大于0且不等于1的所有实数.)
活动3 借助计算器的游标功能,画出以a 为底指数函数图象,进一步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
1.经历从具体到一般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概括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借助图形计算器的作图和游标,及其对函数图象能进行直接操作的优越性,例如函数图象变化的动态演示,重复引起变化的关键因素等等,可以使学生方便地观察函数的整体变化情况.这对于学生归纳、概括函数的性质及不同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非常有利.
利用图形计算器便于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如果不用图形计算器等多媒体工具怎么办?
活动4 动笔画出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会用描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象,在画图中进一步体会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应用指数函数知识
例1 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0a >且1a ≠)的图象经过点(3,)π,求(0)f ,(1)f ,(3)f -. 【设计意图】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指数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求函数值,再次体会指数函数中的对应关系.
例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2.51.7,31.7;
(2)0.10.8-,0.20.8-;
x y O x y O
(3)0.3
0.9.
1.7, 3.1
【设计意图】例2通过构造指数函数回到指数函数的性质中,体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判断相应函数值的大小关系,加深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视时间对以下三个问题,请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总结或教师总结)
①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②回顾一节课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怎么研究的?
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让学生回顾这堂课的探究过程,总结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