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植保专业)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植保专业)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
总学时:60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的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学、植物保护专业,能够灵活掌握土壤肥料学原理,解释农业生产相关问题。

在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物,严格遵守实验课纪律,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课教学体会本课程的理论内容,加强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数60学时,其中实验课20学时。

教学形式:
(1) 实验前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2) 实验课上,教师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以及相关仪器的使用。

(3)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步骤,包括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4)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果评定
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
进行综合评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
《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自编。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限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90教学时数:45/45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1章绪论Introduction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6、自学指导:第2章土壤的组成soil component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Soil and Fertilizer【课程学时】:16【适用专业】:农学、园艺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1、提高学生在土壤肥料学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土壤肥料学》的理论内容,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分析测试方面的实验技能,使学生能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

【要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方面:1、理解实验内容、过程和方法。

2、学生必须亲自动手,亲自操作。

3、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问题,有一定处理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实验》是以《土壤肥料学》为基础,为农学、园艺专业学生学习——《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与管理》、《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花卉学》及《农业生态学》等专业课奠定基础。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岩石、矿物标本的认识,土样的制备【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认识主要成土矿物和岩石,能认识土壤中的主要矿物和岩石类型,学会制作土壤分析样品以及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方法。

【内容】矿物标本主要从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硬度、断口、条痕、石灰反应等几个方面去认识。

主要成土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灰石及铁矿等。

岩石的认识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上加以认识,主要成土岩石有: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方法】土样的制备:分析样品制备方法。

水分测定:用烘干法或酒精燃烧法。

【时间】本实验需要2学时实验二土壤颗粒分析【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

掌握比重计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的方法。

【内容】土壤用分散剂处理,定容、搅拌,根据液温确定时间,利用比重计读数加以计算得出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植保、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土壤肥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学习各种植物栽培技术和合理施肥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学会鉴别、利用、培肥和改良土壤,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为各种植物的丰产栽培奠定基础,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当地有关土壤肥料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90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验实训课22学时。

(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教材选用:《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肥料》宋志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土壤材料学》王荫槐主编,农业出版社参考书:《土壤学》黄昌勇主编,农业出版社《肥料学》毛知耘主编,农业出版社《土壤肥料学》(五)教学方法与考核本课程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课外习题和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增加和补充视听资料。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开始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实训及作业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二、学时分配表三、大纲正文绪论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及土壤肥力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2l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一章土壤矿物质第一节岩石风化与土壤矿物质地壳的元素组成特点,成土的主要矿物、岩石,岩石风化类型。

第二节母质的性质和类型风化产物的新性质,风化产物的类型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一、土壤矿物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掌握母质具有的复杂的矿物组成对土壤主要营养关系的供应特点。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一、土壤粒级: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二、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和质地概念及意义,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质地改良方法本章重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概念及划分依据,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表现本章难点:土壤的矿物组成,粒级的划分依据,土壤质地的改良原理第二章土壤有机质第一节有机质的来源、类型、组成一、有机质来源及存在形态二、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二节有机质的转化一、腐殖化和矿质化过程的概念二、影响有机质转化的因素第三节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一、有机质对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与有关条件二、有机质积累与调节原则本章重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本章难点: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第三章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第一节土壤孔性一、土壤密度、容重的概念二、孔隙的类型、性质及分布三、影响孔隙性的因素。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土壤肥力的形成、变化规律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肥力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合理施肥的方法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二、课程目标1、掌握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和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2、了解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4、能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5、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和防治方法,能够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1 土壤肥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土壤肥力的构成因素 1.3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第二章土壤肥力的形成原理 2.1 土壤的形成过程 2.2 土壤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2.3 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规律第三章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及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1 作物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 3.2 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3 作物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第四章施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1 施肥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施肥原理和方法 4.3 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技术第五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育时期与施肥方案制定 5.1 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特点及施肥要求 5.2 不同作物对肥料的需求特点及施肥技术 5.3 作物的生育时期与施肥时机第六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6.1 土壤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6.2 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6.3 土壤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四、教学形式1、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土壤肥力的测定方法和施肥技术的操作技巧。

4、课堂讨论: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土壤肥料学时研究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土壤的形成、分类和分布,土壤管理,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无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以及有机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积制。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中心,研究土壤肥力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各种养分对植物的作用,和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明确土壤、植株和肥料的关系。

掌握主要化肥和有机肥的性质、作用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的关系和施用原则。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学会经济用肥和科学施肥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深度适当,结合我国生产实际,突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传授。

三、基本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土壤肥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并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

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肥料使用的方法、技术等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土壤肥料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王荫槐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肥料学的研究任务二、土壤与肥料科学的发展简史三、土壤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要求:了解土壤肥料的发展历史,了解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得作用第一章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和养分状况教学内容:第一节土壤水分一、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二、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三、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四、土壤水分状况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二节土壤空气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特点二、土壤通气机制,土壤通气性的原理及有关指标三、土壤通气性与作物生产的关系第三节土壤热量状况一、土壤热量的三个来源二、土壤的热特性:热容量、导热性、保湿性三、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四、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四节土壤养分状况一、土壤养分的形态及有效性二、土壤养分的供应性能三、土壤养分的移动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空气、热量、养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

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教案第一章:土壤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组成和特性。

2. 掌握土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3. 了解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土壤的概念、土壤的组成要素(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

2. 土壤的特性:土壤的吸附性、保水性、通气性、渗透性和稳定性。

3. 土壤的功能和作用:土壤的支持植物生长、土壤的过滤和净化功能、土壤的微生物作用。

4.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分类体系、不同类型的土壤及其分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的定义、组成、特性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土壤实例,加深学生对土壤特性和功能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土壤分类和分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壤定义、组成和特性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土壤分类和分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土壤形成与发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和影响。

3. 了解土壤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 土壤发育的因素:母质、气候、生物、时间和地形。

3. 土壤发育的阶段:原生土壤、次生土壤和成熟土壤。

4. 土壤发育的特点:土壤层次性、土壤质地变异和土壤剖面结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土壤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土壤发育的因素。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加深对土壤发育阶段和特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土壤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土壤形成原理和土壤发育因素的理解。

2. 土壤剖面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对土壤发育阶段和特点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土壤物理性质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其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2. 掌握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湿度等概念。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刘伟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课程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员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使学员基本掌握土壤固相物质;土壤酸碱反应;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的水气热;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低产田土壤的改良;植物营养与施肥;氮磷钾肥;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及配方施肥等知识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108,6学分,其中电视课27学时。

二、教材1、文字教材主教材为《土壤肥料学》。

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辅助教材《土壤肥料学自学指导及实验》,根据本大纲的要求,阐述每章重点、要点、难点,并附实验指导。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27学时,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二部分内容:(1)每章的重点和难点;(2)必修实验操作过程及典型错误。

三、教学环节1、电视课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本课程将突破以往系统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重点穿插加专题讲座的方式。

2、面授与自学面授课应依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音像教材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3、考试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题目应符合本大纲的要求,覆盖面广,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土壤和肥料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土壤肥料课程教学大纲应用技术学部园艺系云南科技信息学院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壤肥料[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为根本。

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

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序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三、重点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教学要求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一、教学要求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要求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一、教学要求知道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的概念及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形态及有效性,土壤水分的含量与表示方法,土壤水分的运动,保蓄和调节。

2、土壤空气: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空气的交换与调节,土壤空气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的热量状况: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土壤的热性质,土壤温度对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影响,设施农业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与调节。

三、重点和难点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的概念及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五章我国土壤资源状况与管理一、教学要求知道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概况和主要的土壤类型。

二、主要教学内容1、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我国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2、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热带、亚热带土壤,暖温带和温带土壤,期域性土壤。

3、设施农业土壤特性域培肥:设施农业土壤的特性,设施农业土壤的培肥与管理,盆栽营养土的配制与管理。

三、重点和难点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概况和主要的土壤类型、设施土壤的培肥与营养土的配制。

第六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一、教学要求知道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合理施肥。

二、主要教学内容1、诸位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及判断标准,必须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必须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根系的特性与施肥,植物根对养分的吸收,植物的根外营养,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

3、植物的营养特性:植物营养的共性与个性,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的概念,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合理施肥的方式方法,施肥与环境。

三、重点和难点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的营养特性及合理施肥。

第七章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一、教学要求了解土壤养分状况、重点化学肥料及施用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1、土壤氮素与氮肥:土壤氮素的含量、形态与转化,氮肥的种类、性质与使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2、土壤磷素与磷肥:土壤磷的含量、形态与转化,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磷肥的合理施用。

3、土壤钾素与钾肥: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与转化,钾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钾肥的合理施用。

4、土壤中量元素及中量元素肥料:土壤中钙与钙肥施用,土壤中的镁与镁素肥料,土壤中的硫与硫素肥料。

5、微量元素营养与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土壤中微量元素状况,微量元素的营养诊断,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与施用。

6、复合肥料及其它肥料:复(混)合肥料概述,复合肥料的种类和施用,混合肥料,其它肥料。

7、肥料管理:肥料的混合,化学肥料的运输和储存。

三、重点和难点植物营养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特性判断与施用。

第八章有机肥料一、教学要求知道有机肥料的特性、施用方法及生产制作要领。

二、主要教学内容1、概述:有机肥料的种类和特点,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粪料肥与厩肥:人粪尿,家畜粪尿与厩肥。

3、堆、沤肥与秸秆还田:堆肥,沤肥,沼气池肥,秸秆还田。

4、绿肥:绿肥的种类,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绿肥的种植方式,主要绿肥作物的生长习性,绿肥的合理施用。

5、其它有机肥料:生物肥料,饼肥,垃圾肥三、重点和难点有机肥料的特性、粪料肥、厩肥、堆肥、沤肥、绿肥的使用方法及生产制作要领。

第九章配方施肥技术一、教学要求了解配方施肥技术二、主要教学内容1、配方施肥概述:配方施肥的概念和内容,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配方施肥的作用。

2、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地力分区(级)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配方施肥的实施与微机应用:配方施肥的实施推广,微机在配方施肥中的难点。

三、重点和难点配方施肥的应用【实验部分】一、实验内容1、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土壤含水量的测定;3、土壤质地的测定;4、土壤酸碱度的测定;5、营养土和水培营养液的配制;二、实验说明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堆土壤肥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对土壤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测定、营养土和水培营养液的配制等试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土壤肥料的相关应用技术,为今后投身园林开发与园林植物培养打下科技应用的基础。

【成绩考核】一、成绩评定总则课程通过三方面进行考核: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50%。

二、平时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表现等作出评定。

三、期末考核评定根据成绩评定总则,综合评定。

【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指定教材金为民主编《土壤肥料》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二、参考书目1、王荫槐《土壤肥料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土壤肥料学》云南农牧渔业厅教材处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有关说明(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水、气、热状况;我国土壤资源与管理;营养土的配制;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有机肥等、重点突出第1、2、3、4、6、7章。

二、内容深度:掌握土壤肥料的基本原理及土肥培育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为根本。

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土壤肥料不是要让他们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提高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有效的知识,为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操作和实习,加强知识的针对性实用性。

四、《土壤肥料》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针对高职高专园林园艺课程应注意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全程化的考核方法:1、在理解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应用技能的能力。

2、考核的方式是多元化、开放式的。

3、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堆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习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