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不同方法检测CA153的观察
肿瘤标志物CA153指标解读
一、乳腺癌现状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趋势。
在美国和中国,乳腺癌女性恶性肿瘤中都是发病率最高的,死亡率分别为第五位和第一位。
及早的诊断、治疗和术后跟踪和复发转移的监控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检测在这些过程中具有实用可靠的辅助功能。
二、指标意义肿瘤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
它是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膜上的糖类抗原物质,相对分子量为4000, 包括一个膜区, 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
乳腺癌细胞CA153从细胞膜上脱离并释放到血液中, 其细胞外区的抗原决定簇能被检测试剂中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而测定。
此外,在其他多种腺癌如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腺癌中也常有CA153的水平异常。
三、CA153的临床应用1.CA153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乳腺癌患者中有30%~50%可见CAl53水平的显著增高。
根据美国NCCLS标准,CA153用于乳腺癌辅助诊断的参考值为<38.6 U/ml。
谢翠华等研究显示, 相比于乳腺癌良性病变,乳腺癌中CA153的血清水平和阳性率均有显著增高(P<0.01),在良性病变中虽然有2.2%的阳性率,但升高幅度不大,可与乳腺癌组有效区分,可见CA153较高的灵敏度,因而不失为为乳腺癌辅助诊断的优良指标。
陈建伟等报道了50名健康人和65名女性乳腺癌患者的CA153检测结果,结果显示两组间的CA153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A153在健康组中阳性率为0,而对于乳腺癌患者阳性率则为58.3%。
也有报道CA153 对乳腺癌术前诊断的阳性率较低,仅为36.3 %。
邹敏等用CA153单独检测用于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达78%,而通过与CEA联合检验,准确率则提高至94%。
因此,总的来说,CA153不失为乳腺癌辅助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指标,通过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检,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四种不同方法检测CA153的观察
四种不同方法检测CA153的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电化学免疫分析(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四种方法检测的可靠性及在方法学上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方法:用四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CA153,进行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
结果:四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相关良好(r=0.997 3),但ECLIA和CLIA在分析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方面均优于放射免疫法。
结论:ECLIA和CLIA完全能够替代RIA和ELISA法,实现分析程序自动化,并具有试剂稳定,标志物有效期长,对人体没有危害和适宜临床肿瘤标志物大批量样品检测等优点。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CA153;相关性电化学免疫分析(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这四种检测CA153的方法均为超灵敏度、高特异的检测技术。
近年来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自动化应用取得许多新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检测结果。
由于RIA报告时间长、结果不稳定且存在同位素污染等问题,在国外正趋于淘汰。
本文采用上述四种方法测定血清CA 153,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本地区妇产医院收治的3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标本,年龄36岁~54岁,所有病例经病理和CT证实。
健康对照组40例,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年龄28岁~46岁,健康组和阳性组都为女性。
1.2 仪器与试剂美国罗氏Elecsys 2010及其试剂。
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酶免疫仪及其试剂。
美国canAg酶免试剂盒。
中佳光电GC-2010放射免疫计数器,试剂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方法采用ECLIA、CLIA、ELISA、RIA四种方法各试剂盒,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说明书进行,所得数据由电脑自动处理,打印结果。
CA153定量测定-检验科免疫室作业指导书
CA153定量测定1.原理抗原或抗体包被的微粒子,是由多孔高分子粒子制成,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悬浮性极佳,微粒子可与玻璃纤维不可逆结合,从而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
标本与微粒子以一定比例混合,标本中被检物质与微粒子上包被的抗体进行一定时间的反应,以反应终了后,反应液的一部分被移到玻璃纤维上,洗去未反应的被检物质与其它的不要成份,加入基质液,基质液被碱性磷酸所分解生成Methylumbelliferone。
当该物受荧光照射后就产生荧光,测定荧光强度的分化率,从而决定被测物质的浓度。
2.标本采集:2.1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血清样本,取被检者静脉血,用无菌取血针抽取病人静脉血3ml,收集干燥试管中,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000转/分离心20分钟备用.采集血浆样本,用无菌取血针取被检者静脉血3ml,收集于含有EDTA作抗凝剂的试管中,室温放置不超过8小时,2000转/分离心20分钟备用。
3.标本储存:待测样本室温不超过8小时,4-8℃不超过72小时,-20℃可长期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污染,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6.试剂:6.1试剂名称:CA153诊断试剂盒。
6.2试剂生产厂家: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6.3包装规格:100Test/kit6.4试剂盒组成:CA153诊断试剂。
6.5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试剂盒贮存2-8℃条件,有效期12个月。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AXSYM免疫自动分析仪7.2仪器厂家:美国雅培公司7.3仪器型号:AXSYMTm型7.4仪器校准:本仪器校准由厂家工程师负责校准。
8.操作步骤:8.1样本处理:取待测样本血清或血浆置于样本杯中(不能有纤维蛋白,不能有气泡)。
8.2仪器准备:检查纤维杯,反应杯数量满足实验需要,废物桶和废液桶是否连接好,仪器的光路是否正常,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打印机的连接。
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唐建江;苏云福【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年(卷),期】2012(000)008【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48例乳腺癌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受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血清中的CA153、CA125、CA199、CEA水平,观察对比两组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血清中的CA153、CA125、CA199、CEA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升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肿瘤的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清中的CA153、CA125、CA199、CEA水平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四种肿瘤标志物能够有效诊断出乳腺癌,同时还能够监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对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3132-3132)【作者】唐建江;苏云福【作者单位】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探讨 [J], 王淑玉;宋玉;马运华2.超声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 [J], 高娜;杨颖涛;段奇;杨青;刘晓哲3.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叶晓芳;林小菊;黄妹;李木珍4.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 苏建华;余远昌;于雪丽5.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分析 [J], 王小兰;沈娟;王建英;蔡毅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蛋白抗原CA15—3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评价
J o u mM o f Q i q i h a r Un i v e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4 , V o 1 . 3 5 , N o . 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8 9・
.
技 术 ・方 法 .
成 同一检 测项 目相似 系数 偏 高和 测定 结果 的预 期偏倚 大 于
9 5 % 。实验室 检验 的结果在现代 医学发展 中已成为 临床 医生
诊断治疗疾病 和判断预后 的有力证据 。随着 医疗差错与 医疗 纠纷 的屡见不 鲜 , 每一 项检测 项 目都 应该尽 可能使 用 同一 台 检测系统进行 检测 , 虽 然不 同医院 的检验科 实验室 为 了工 作 方便 同时启 动有多台仪器 , 且 不谈涉及 多 台仪器 的试 剂 和保 养 比较麻烦 , 而且 会 出现 标本 批 间检测 结果 的误 差 , 一些
糖 蛋 白抗 原 C A 1 5—3的检 测 方 法 和 技 术 评 价
郭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糖蛋白抗原 C A 1 5— 3 应用不同的全 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出的结果是
否具有 一定的相关性 , 评价不同厂家仪器测 出结果 的偏倚 程度进行 评价 。方 法 随机 抽取正 常临床 申请 肿瘤组 合检测标本 2 0份 , 分别用 日本全 自动荧 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 A I A一 6 0 0和西 门子 一X P化学发光免 疫分析 仪检测血清 中 C A1 5— 3数值并进行 统计 学分析和 比对 偏倚程度评 价 。结果 0 . 9 7 5 ) 。结论 两 台仪器对 C A 1 5— 3检测 的结果 统计 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 结果 在允许 的范 围内偏倚 , 二者 的相关 系数不 高 ( r < 虽然不 同医院应用 不同的仪器对 同一检 测项 目结果大 多数在 正常范 围内 , 但 也存在 一定
血清TFF1、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4月第59卷第10期·妇幼医学·乳腺癌是临床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
乳腺癌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血清糖类抗原153(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是临床诊断乳腺癌常用标志物,可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并可对预后做出有效评估[2-3]。
三叶因子1(trefoil factor1,TFF1)为小分子多肽,主要由胃肠道黏液细胞分泌。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TFF1在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在肿瘤细胞增殖、凋亡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且参与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细胞转移[4-5]。
TFF1是否能够作为诊断、评估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血清TFF1、CA153水平检测,旨在观察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血清TFF1、CA153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范海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三叶因子1(TFF1)、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接受诊疗的3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为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诊疗的32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为良性乳腺疾病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血清TFF1、CA153水平检测,比较三组血清血清TFF1、CA153水平差异,并分析上述两项指标检测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乳腺癌组TFF1、CA153水平高于良性乳腺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TFF1、CA153单项及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诊断的AUC分别为0.820、0.771、0.853,灵敏度分别为0.844、0.781、0.875,特异度分别为0.771、0.714、0.829,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血清CA125,CA199,CA153在卵巢浆,粘液性囊腺癌诊断和动态观察中的价值
血清CA125,CA199,CA153在卵巢浆,粘液性囊腺癌诊断和
动态观察中的价值
李孟达;李志刚
【期刊名称】《癌症》
【年(卷),期】1997(016)005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A199、CA153对卵巢癌浆、粘液性囊腺癌的诊断和动态观察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于术前对45例卵巢浆、粘液性囊腺癌和23例附件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CA125、CA199、CA153水平进行测定,以观察其在诊断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对18例卵巢浆液囊腺癌和15例粘液囊腺癌行上述三种抗原作治疗中的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价值。
结果:此三项指标对浆、粘液卵巢癌诊断
【总页数】3页(P350-352)
【作者】李孟达;李志刚
【作者单位】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相关文献】
1.血清CA125、CA153、CA72-4及CE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J], 冼中任;徐霞
2.COTA在结肠癌和卵巢粘液性囊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J], 施作霖
3.血清CA125、CA199、CA153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运用 [J], 秦万平;林勍
4.评价血清CA125、CA199、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 [J], 李娟;尚彦彦;席红利;杨丽娜;闵玲
5.血清Ca125、CEA、Ca153、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J], 马秀清;文跃辉;白香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监测
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监测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肿瘤标志物监测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检测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辅助诊断、评估疾病进展、指导治疗等。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监测,包括常用的标志物、监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一、CA15-3CA15-3是一种广泛用于乳腺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它是一种糖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表面广泛表达。
通过血液检测CA15-3的水平,可以辅助判断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CA15-3的监测方法一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CA15-3对乳腺癌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不是所有乳腺癌患者的CA15-3水平都会升高,因此单独使用CA15-3并不能用来确诊乳腺癌。
二、CA27-29CA27-29是另一种常用于乳腺癌监测的肿瘤标志物。
它与CA15-3类似,也是一种糖蛋白,是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一部分。
与CA15-3相比,CA27-29的特异性更高,其检测结果往往与乳腺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CA27-29的监测方法与CA15-3类似,可以通过ELISA或CLIA进行检测。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CA27-29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乳腺癌的复发或进展,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三、HER2HER2是另一个重要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
HER2是一种细胞膜受体,也是一种常见的癌基因突变,其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HER2的监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技术,通过检测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来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适合接受HER2靶向治疗。
HER2靶向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四、血清铁蛋白除了以上的肿瘤标志物,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在乳腺癌的监测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监测可以辅助评估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铁代谢情况。
血清CA153、CA72-A、CA125、p-AKT、AKT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肿瘤的评定价值
临 床 研 究
・
血清 C A 1 5 3 、 C A 7 2 . A、 C A 1 2 5 、 p — A K T 、 A K T水 平 联 合 检 测 用 于 子宫 内膜肿瘤 的评 定价值
杨斯钠 , 张明路 , 师静 , 常美英
【 摘 要】 目的 观察血清糖类抗原 c A 1 5 3 、 C A 7 2 - A 、 C A 1 2 5 及p - A K T 、 A K T 水平联合检测用于子宫内膜恶性肿
组显 著高于健康组 ( P< 0 . 0 5 ) ; 且恶性肿 瘤组均显著高于 良性肿瘤组 和健康 组( P< 0 . 0 5 ) ; 五个指标 的联合检测 , 准确 性 和敏感 性 比各组单独使用显著增加 ( P<0 . 0 5 ) , 而 特异性一 般或有所 下降 。结论 C A1 5 3 、 C A 7 2 一 A、 C A1 2 5 、 p - A K T 、 A K T水平 与子宫 内膜癌性肿瘤呈现 明显关联 , 且五种指标联合检测用 于子宫 内膜 恶性肿 瘤评定 的准 确性和敏感性 均 高于单独指标测定 。 【 关键词 】 糖类抗原 ; A K T ; 子 宫内膜恶性肿瘤 ; 诊 断价值 【 中图分类号】 R 7 3 7 . 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4 ) 0 5 A一 0 1 5 3 一 o 2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5 . 0 0 U / m l , C A 7 2 . A=8 . 2 0 U / m l 。以 阳性 为所 测 数据 临 界 值 小, 阴性 为所测数 据 临界值大 。血 清 中 p - A K T、 A K T水平 以染 色度和染色范 围综合进 行评定 。分别 以染色程度 的有无 深浅 分为 0分( 无色 ) , 1 分( 浅度 黄色 ) , 2分 ( 中度黄色 ) , 3分 ( 深 度黄色 ) 。染色范 围以所 取恶性肿瘤 组织 为观察对 象 , 染 色范 围 <1 / 4为 1 分, 1 / 4~1 / 2为 2分 , 1 / 2—3 / 4为 3分 , >3 / 4为 4分 。以染 色度和染色范围乘积 < 2为阴性 , >2为阳性 。 1 . 4 统计学方法
CEA、CA153、AFP、CRP 检测在鉴别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2016.03论著·论述35CEA、CA153、AFP、CRP 检测在鉴别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王姣平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检验科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摘 要】目的:分析CEA、CA153、AFP 和CRP 检测在鉴别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方法:以75例良性胸腔积液和25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53、AFP 和CRP 浓度水平。
结果:恶性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的CEA、CA153、AFP 和CRP 浓度差异显著(P<0.05);AFP 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其它指标(P<0.05),CEA 和CA153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AFP 和CRP(P<0.05),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差异不显著。
结论:CEA、CA153、AFP 和CRP 在鉴别胸腔积液中均有一定价值,但不利于早期诊断疾病。
【关键词】胸腔积液;CEA;CA153;AFP;CRP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征象,但是胸腔积液的病因复杂。
根据胸腔积液性质,胸腔积液分为恶性积液和良性积液,两者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存在显著差别[1]。
虽然细胞学和病例学检查结果是当前鉴别胸腔积液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不高。
本文对75例恶性和良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 )、肿瘤相关抗原(CA153)、甲胎蛋白(AFP )和免疫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 )浓度,分析其在鉴别胸腔积液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100例胸腔积液患者,良性75例,男性患者41例,女性36例。
年龄16~85岁,平均(43.6±21.2)岁。
恶性胸腔积液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
年龄22~87岁,平均(59.7±15.5)岁。
所有患者经细胞学、组织学、细菌学等检查及相关治疗后确诊。
1.2 方法常规胸腔穿刺,术抽取胸腔积液。
糖类抗原153项目性能验证方案
糖类抗原153(CA153) 检测方法学性能验证评价报告验证内容:正确度、重复精密度、中间精密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及参考区间的确认验证人员:一检测系统信息项目:CA153仪器名称: 雅培免疫分析仪仪器型号: I2000试剂及厂商:雅培公司检测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二厂商提供的相关参数三验证过程1 正确度1.1 目的:评价仪器测试结果与接受参考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通过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偏倚从而评价和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 评价方法: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本组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一律用回报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最近一次参加卫生部室间质评卫生部质控值。
1.3 结果判断方式:<1/2 CLIA’88正确度验证试验数据记录表2 精密度2.1 重复精密度2.1.1 目的:考察仪器检测方法的随机误差2.1.2 原理:在检测系统处于优良的条件下,连续测定20个结果,判断这20个独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2.1.3 方法:选择新鲜混合血清标本(病人高值、低值)各20份,测量前先定标,再做质控,质控结果在控制范围内,连续重复测定20次,计算SD,CV,得到重复性精密度。
2.1.4 标本来源:高、低值标本均为混合血清。
2.1.5 结果判断方式:<1/4C LIA’ 88 6.25%重复性精密度验证试验数据记录表2.2 中间精密度:2.2.1 目的:考察目前实验室检测方法中间精密度。
2.2.2 原理:在检测系统处于优良的条件下,连续测定20天,取得20个结果,判断这20个独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
2.2.3 方法:取一个月的室内质控值(高值、低值)计算CV、SD,得到批间精密度。
2.2.4 结果判断方式:<1/3 CLIA’ 88 8.33%中间精密度验证试验数据记录表3 线性范围(Linearity range, AMR)3.1 目的:在确定某项目检测上限的同时检测其上下限是否呈线性关系,从而保证该浓度范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CA153 乳腺癌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
CA153:乳腺癌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CA153 概述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的抗原,在多数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会大幅升高。
CA153发现于1984年,是单克隆抗体115-DB(来源:人乳脂肪球膜上糖蛋白MAM-6)和DF-3(来源:肝转移乳腺癌细胞膜)识别的黏蛋白型糖蛋白MUC-1抗原上的表面,存在于乳腺、肺、卵巢、胰腺等恶性或正常的上皮细胞膜上。
当肿瘤转移时升高率可达60%-80%。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可见CA153水平明显升高,但早期阳性率仅为20-30%左右。
因此目前临床CA153主要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随访和病情监测。
当同时与其他指标或影像学检测联合诊断时,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癌、肺癌等。
CA153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其他肿瘤标志物一样,CA153缺乏足够的灵敏和和特异性,且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升高并不明显,常与其他良性疾病类似,因此CA153很少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临床CA153主要用于术前的预后评估、术后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等。
1、术前检测可作为独立有效的预后评估指标:虽然CA153的早期诊断价值不高,但是在临床上确可以提供独立有效的预后评估信息,而准确有效的评估有利于临床对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管理,这对避免进展性患者治疗不足和早期患者的过度治疗非常重要。
过去十年间欧洲大部分研究发现高水平的CA153常常意味着无病生存期和整体存活率较短。
研究还发现CA153对于乳腺癌预后而言,是一个独立有效的预后指标,这可能是因为CA153对转移性疾病灵敏度非常好,因此高的CA153水平可能意味着存在微小的或隐蔽性转移,这是其他预后指标无法做到的。
欧洲肿瘤标志物协会(EGTM)推荐乳腺癌患者术前检测CA153,联合其他预后因素整体评估。
2、术后定期检测监测病情复发进展:通常完成手术以后,患者还需要配合进行辅助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目前随访检测通常包括病史核查、常规体检、成像检测和肿标CA153检测。
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评估的价值
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评估的价值张洁;席允锋【期刊名称】《系统医学》【年(卷),期】2024(9)7【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与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及分期评估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诊治的43例肺癌患者(观察组)与同期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检测CEA、CA153、CA125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单一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结果观察组CEA、CA153、CA12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为95.35%、灵敏度为97.67%,高于3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肺癌患者CEA、CA153、CA125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3项指标能提高诊断效能。
【总页数】4页(P51-53)【作者】张洁;席允锋【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相关文献】1.联合检测血清CEA、CA153及CA125在诊断肺癌中的诊断价值2.CA125、CA153及CEA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3.CA125、CA199、CA153、HCG、AFP与CEA联合检测对卵巢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分析4.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5.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CA125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癌抗原CA15-3操作规程
癌抗原CA153测定操作规程1检验申请单独检验项目申请: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肿瘤标志物检查。
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 标本采集与处理2.1标本采集2.1.1常规静脉采血约2ml,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
或采用含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
也可采集血浆标本,用肝或EDTA抗凝。
2.1.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标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1.3急诊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
2.1.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
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1.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2.1.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1.5.2 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严重浑浊的标本。
2.1.5.3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1.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2标本保存2.2.1接收标本后在6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浆, 避免溶血。
离心必须达到4000rpm×15min,离心后的血清中不能含有颗粒物或微量纤维蛋白。
2.2.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8h,普通冰箱中(2~8℃)稳定2d,在-20℃最多可保存4周。
避免反复冻融。
2.2.3已完成测试的标本保持完整的识别号,置4~8℃冰箱内保存7d。
2.3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2.3.1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
3 方法原理测定采用双位点加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其检测原理来如下:第一步:将标本与包被着CA153单克隆抗体的超顺磁性磁珠以及CA153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物添加到反应管中,经过孵化,样本内CA153和包被在磁珠上的CA153单克隆抗体结合,同时CA153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物与样本中CA153抗原上的另一位点结合。
反应完成后,磁场吸附磁珠,洗去未结合的物质。
第二步:将化学发光物添加到反应管内,发光底物(AMPPD)被碱性磷酸酶所分解,脱去一个磷酸基,生成一个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产生间氧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处于激发态的间氧苯甲酸甲酯阴离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产生化学发光,再通过光电倍增管对反应中所产生的光子数进行测量。
ca153
ca153CA153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和诊断乳腺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CA153的定义、作用、检测方法、诊断意义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CA153的定义CA153是一种糖蛋白,属于MUC1蛋白家族的成员,其完整的命名为Mucin 1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在正常情况下,CA153主要存在于胸腺、胃肠道上皮以及乳腺上皮中。
二、CA153的作用CA153在正常情况下起到调控细胞间的粘附作用,并保护上皮细胞免受外界侵害。
然而,当乳腺发生病变,特别是乳腺癌时,CA153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增加。
三、CA153的检测方法目前,CA153的检测主要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从病人的静脉血中提取血清样本,然后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定。
根据测得的血清CA153浓度,可以初步判断乳腺癌的存在与否。
四、CA153的诊断意义CA153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其浓度与乳腺癌的进展程度有一定的关联。
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浓度通常显著高于正常范围。
因此,通过检测CA153可以帮助医生对乳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尽管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能作为乳腺癌的唯一诊断依据。
因为乳腺癌之外的其他疾病如乳腺炎以及乳腺纤维瘤等,也会导致CA153浓度的升高。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综合考虑CA153的结果以及其他体检、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
五、CA153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对CA153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一些研究表明,在不同亚型的乳腺癌患者中,CA153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有助于更精确地预测乳腺癌的发展和预后。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CA153与其他肿瘤标志物,如CA125和CEA等,在乳腺癌的诊断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通过整合多种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动态检测CA-153、VEGF-A探讨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动态检测CA-153、VEGF-A探讨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谭小宇;戴东;刘国华【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09(013)006【摘要】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动态检测其血清CA-153、VEGF-A,探讨CA-153、VEGF-A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作者将127例乳腺良、恶疾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乳腺癌患者);对照组(67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手术前、后均采用ELISA分别检测患者血清 CA-153、VEGF-A水平.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检测血清中CA-153 、VEGF-A,表达已具有差异性变化(P<0.01);②观察组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 、VEGF-A水平表达呈差异性改变(P<0.01).③观察组手术后与对照组血清CA-153表达(P>0.05);VEGF-A表达(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血清CA-153、VEGF-A表达的差异,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的CA-153、VEGF-A表达与其预后呈正相关性改变.【总页数】3页(P804-806)【作者】谭小宇;戴东;刘国华【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524001;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52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IL-6、VEGF-A因子动态变化与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颜文贞;戴东;刘国华;王芳2.动态检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VEGF-A表达的临床意义 [J], 戴东;李明意;陈群;杨永光;刘国华3.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J], 李玮;李德刚;石惠;平学军4.血清HER-2 TPS联合检测对评价乳腺癌患者手术化疗疗效以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罗晓波5.乳腺癌MR动态增强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彭;汤光宇;刘勇;姚冀平;李伟;赵文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CA153检测对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血清CA153检测对复发性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刘扬清;郑云会【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年(卷),期】2003(10)6【摘要】目的观察血清CA153测定在复发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98例乳腺癌复发后血清CA153和CEA值,并与复发前3个月CA153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化疗后CA153变化,以CA153>33 U/ml为CA153升高阳性。
CEA>10μg/L为CEA升高阳性。
结果98例患者中,临床发现复发前3个月CA153升高60例,占61.2%;复发后CA153升高80例,占81.6%;CEA升高61例,占62.2%。
CA153升高病例化疗2周期后,印例化疗有效组中CA153下降至正常或未降至正常但其数值下降超过50%共56例,占93.3%;20例化疗无效组中仅4例,占20.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多脏器转移病例血清CA153值为150.1+51.8 U/ml,局部或单一脏器转移CA153值为50.2+34.0 U/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CA153可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早期诊断指标,比CEA敏感性高,可作为化疗效果观察的辅助指标,其变化可反映临床疗效,CA153绝对值可反映病期及病情进展。
【总页数】3页(P492-494)【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CA153;CEA;临床诊断;血清检测;复发性乳腺癌【作者】刘扬清;郑云会【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730.43【相关文献】1.血清CA153、CEA、SF、CT及Hcy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J], 徐书星; 霍庆赟; 张明远; 魏永辉; 杨颖; 纪金浩; 张春芬; 赵冰英2.血清Cys-C、VEGF、CA153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李文红;李平法;冯倩倩3.血清CEA、AFP、CA199、CA125、CA153检测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J], 雷田4.血清CEA、AFP、CA199、CA125、CA153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J], 张晨辉;王庆月;张静华5.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联合检测的参考价值 [J], 温林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不同方法检测CA153的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电化学免疫分析(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四种方法检测的可靠性及在方法学上哪一种更具有优势。
方法:用四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CA153,进行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
结果:四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相关良好(r=0.997 3),但ECLIA和CLIA在分析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方面均优于放射免疫法。
结论:ECLIA和CLIA完全能够替代RIA和ELISA法,实现分析程序自动化,并具有试剂稳定,标志物有效期长,对人体没有危害和适宜临床肿瘤标志物大批量样品检测等优点。
【关键词】电化学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法;CA153;相关性
电化学免疫分析(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这四种检测CA153的方法均为超灵敏度、高特异的检测技术。
近年来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自动化应用取得许多新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满意的检测结果。
由于RIA报告时间长、结果不稳定且存在同位素污染等问题,在国外正趋于淘汰。
本文采用上述四种方法测定血清CA 153,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本地区妇产医院收
治的3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标本,年龄36岁~54岁,所有病例经病理和CT证实。
健康对照组40例,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年龄28岁~46岁,健康组和阳性组都为女性。
1.2 仪器与试剂美国罗氏Elecsys 2010及其试剂。
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CCESS全自动化学发光酶免疫仪及其试剂。
美国canAg酶免试剂盒。
中佳光电GC-2010放射免疫计数器,试剂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1.3 方法采用ECLIA、CLIA、ELISA、RIA四种方法各试剂盒,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说明书进行,所得数据由电脑自动处理,打印结果。
2 结果
2.1 四种方法分别测定CA153,正常对照组和乳腺癌组阳性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四种方法测定CA153阳性结果比较(略)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四种方法测定CA153的灵敏度分别为94.4%、91.7%、83.3%、83.3%;特异性分别为:92.5%、95.0%、95.0%、87.5%;阳性预测值为91.9%、94.3%、93.6%、8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2.7%、86.4%、85.4%;准确度分别为:93.4%、93.4%、89.5%、85.5%。
2.2 四种检测方法结果的相关性 ECLIA、CLIA、ELISA、RIA 检测76例样本CA153相关性结果如下:ECLIA与CLIA有高度相关性。
其回归方程为ECLIA=0.004 35+1.215(CLZA),n=76,
r=0.997,P<0.001。
ECLIA与RIA相关性略低,但差异有显著意义,其回归方程为ECLIA=0.061 6+1.432(RIA),n=76,r=0.974,P<0.01。
3 讨论
发光是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在吸收能量后由基态跃迁至高能级,然后再返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的过程。
其所吸收的能量如来源于化学反应,称之为化学发光。
CA153作为监测乳腺癌的重要抗原,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其生化本质为相对分子质量 4 000 000的较大糖蛋白,由抗人乳脂球(HMFG)膜McAb 115 D8与抗转移乳腺癌膜成分的McAbDF 3识别,存在于各种腺癌[1]。
许多研究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很少大于正常范围,故不能用于诊断乳腺癌,在乳腺癌进展期其值升高,可早期预测乳腺癌复发及转移,并监视其治疗及疗效判断[2]。
据文献报道CA153在早期诊断阳性率较低,乳腺癌患者30%~50% CA153升高,但对早期复发及进展期达80%以上,故其为乳腺癌患者定期检测的主要指标,是监测是否有远处转移的较好指标。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的复发癌,术后存活时间较长,用CA 153进行随访检查既方便又准确,为及时发现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
本文就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表明:ECLIA和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基本相似,二者是目前检测CA153辅助临床监测乳腺癌的两种有效、快速、准确的方法[3]。
以同位素125I作为标志示踪物的RIA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患者经济负担较轻。
CLIA是在RIA和EIA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用吖唑酯标记抗原或抗体,其标志物有效时间长,试剂盒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