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暴力的危害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学校园暴力的危害及对策摘要: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暴力已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师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
本文分析了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
关键词:和谐社会;校园暴力;起因;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在上学的青年大学生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构建和谐校园便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校园暴力由来己久,但最近几年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如今的校园暴力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打架斗殴的可控范围,甚至在个别地方正在演变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
从而制造出了敲诈、勒索、抢劫甚至强奸、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根除的“毒瘤”,它的存在确实让人忧虑,令人深思,必须对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综合性治理。
一、大学生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
本文所称的校园暴力是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以师生为对象,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几乎在所有的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校园暴力应包括以下要素:1、暴力行
为是发生在校园或紧邻校园的周边地区;2、暴力侵害的对象为校园里的人、事、物,包括教师、学生及其财产等,但以学生为主要目标;3、校园暴力的结果是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公私财产以及心理的伤害,并由此而引起的自杀、跳楼等;4、校园暴力的发生往往极具突发性,虽然有些事件有预兆,但往往被有关部门和人员忽视。
我国对枪支管理非常严格,所以很少出现外国经常出现的校园枪击事件,但是并不是说不涉枪的校园暴力就不会导致严重的结果。
我国校园暴力大致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1. 校外人员对学生实施暴力。
经笔者调查分析,校外人员对学生实施暴力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社会不法分子直接对学生实施暴力侵害;二是社会不法分子与校内学生相互勾结,;三是学生家长因自己的孩子在校内与其他学生发生矛盾纠纷,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委屈,而对其他学生实施暴力。
2. 学生相互间实施暴力。
近几年来,这种由在校学生实施的对其他学生的暴力行为正在逐步升级,手段也更加凶残,他们在施暴时很少赤手空拳,往往持刀、钢管、木棒等凶器,动起手来不计后果,常常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校园暴力的发生,使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安全产生了怀疑,甚至有的学生以自卫为名,带上刀具等凶器,又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 师生间实施暴力。
这种暴力行为在校园暴力中占的比重较小,但危害严重,不容忽视。
一些品质较差的学生对老师真诚的
批评教育不能接受,甚至怀恨在心,他们单独或者纠集他人一起对老师实施暴力。
也有一些老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体罚、殴打等,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甚至引起学生自杀,这往往会激起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不满和责难,影响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二、大学生校园暴力的危害
1. 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
一旦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必然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恐惧,使学生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担忧,也必然会引起社会对学校的安全工作产生怀疑。
2. 给学生心理、生理造成极大伤害。
在校的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发育阶段,校园暴力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大学生来说,身体的伤害会对他们带来遗憾,心灵的创伤会给他们留下终生的痛苦。
大学时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完善的时期,他们受到暴力刺激和伤害,会使他们对人生、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对社会变得冷漠无情,最终因对社会憎恨而走上反社会的犯罪道路。
3. 使某些学生从被害人演变成加害人。
大学生由于身心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智力都不成熟,且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在受到暴力侵害后就会有危机感,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会自觉不自觉地向学生中不良群体靠拢,与他们一起“以暴制暴”,以此来反抗暴力侵害,结果形成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最终被害人演变成为一个加害人。
4. 少数施暴者走上了犯罪道路,伤害了同学,也祸害了自己。
少数学生在施暴时,手段残忍,不计后果,常常给受害人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触犯了刑律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实施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而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大学生校园暴力的成因
1. 自身原因。
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年大学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遇事不冷静,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能恰当处理,动不动就拳脚相向,依靠暴力解决问题;也有的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荣辱观倒置他们不认为打架是违法犯罪,反而认为会打架就是“英雄”;也有些学生文化基础差,无心学习,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在老师同学眼里是差生,他们常常在打架的“战场”上来获得某种满足,甚至通过打架来获得某种成就感;也有些学生思想空虚,情绪不稳定,酗酒滋事,把打架作为宣泄的途径之一,以此寻求刺激。
2. 家庭原因。
一些学生的家庭结构残缺,功能不全,使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足,从小缺乏父爱或者母爱,对孩子的成长不管不问,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出了问题后,在老师甚至公安机关与其联系时,就一句话:“我不管,你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使学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学生极易加入到学校或社会上的不良团体中,成为校园暴力的骨干成员。
3. 社会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现,相互交织,一些社会垃圾、丑恶现象和腐朽的文化正不断地腐蚀着青年大学生,一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大中专院校的周围遍布着专门向学
生出租图书的书屋以及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而这些场所正是社会闲散人员、违法犯罪分子的聚集地,有些学生正是在这些场所结识了社会上的不法分子而被拉下了水,也常常有学生在这些场所受到不法分子的暴力侵害。
4. 学校原因。
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放松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社会教育更是流于形式,致使个别学生是非观、荣辱观倒置,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大中专院校,管理相对宽松,对一些校园暴力的苗头不能及时掌握,不能及时发现,个别学生正是利用这个时间避开学校的监管而进行校园暴力活动,一些学生也正是在这些时间受到校园暴力的侵害。
这些时间是学校管理的一个盲区。
四、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
1. 个体预防。
一方面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纪、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同学、朋友要多关心、多爱护,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到他人的暴力侵害;其三,学生一旦受到暴力侵害,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反击,实施正当防卫或者选取其他的合适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要迅速报告老师或者告诉家长,甚至报警以寻求帮助,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2. 学校预防。
校园暴力以校园为背景,学校应是预防校园暴力的主战场,老师自然是预防校园暴力的主力军。
学校预防校园暴
力应主要从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1)教育预防。
首先,学校和家长要相互配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自觉地远离校园暴力。
其次,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自主能力,从而避免因一些事情处理不当而引发校园暴力。
第三,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2)管理预防。
第一,学校要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严格学校治安管理。
加强门卫管理和治安巡逻工作,严防校外不法分子到校内对学生施暴,切断学生与校外不法分子的联系,严防不法分子拉学生入伙。
第三,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要在学生中建立治安信息员,组建覆盖全校的治安信息网络,对学生中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把暴力行为消灭在萌芽中,阻止在施行时。
第四,加强对问题学生转化工作。
第五,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要注意方式方法,防止态度粗暴生硬、方法简单,僵化师生关系,从而使个别学生走向极端。
3. 社会预防。
学校要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强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清理寄生在校园周边的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
4. 家庭预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开朗、平等的良好家庭环境,用自己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以熏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家长要经常与老师进行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总之,校园暴力给学生个人、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且长久的危害,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
要消除校园暴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教育与管理并重,综合治理,才可能达到减少以致消灭校园暴力的目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更好的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