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目录
第一章机械运动 2、3
第二章声现象 3、4
第三章物态变化 4
第四章光现象 5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6
第七章力 7
第八章运动和力 8
第九章压强 8
第十章浮力 8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8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9
第十三章能 10
第十四章能的利用 11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11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1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13
第十八章电功率 13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14
第二十章电与磁 14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15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16
第一章机械运动
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一是“看”,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测量围),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决定测量的准确程度)。
二是“放”,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侧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三是“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能斜视。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值(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四是“记”,记录测量结果并应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一是产生原因不同。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
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确度更高密的测量仪器;三是采用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一是化曲为直法。将无伸缩性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是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
三是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即可。
四是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球体的直径。
五是平移法。将待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利用直角三角板将硬币的直径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5、什么是参照物,如何选取参照物,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原则上,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定。我们要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选择参照物,尽可能使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描述的简单清楚。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应选取同一个参照物。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6、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多说的静止,是说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择参照物的物体也是在运动的。
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我们所说的运动、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
7、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运动状态,
物体沿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物体沿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
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进行机械运动时运动速度的状态,包含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运动。
8、平均速度的理解及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我们用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在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注意,要指明哪一段路程或时间,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实验中要注意三点: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二是路程是小车头到头,或尾到尾。三是s或t必须对应。
第二章声现象
9、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真空不传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固体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附光、声传播比较:声在固液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透明物质中传播,能在真空中传播。声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10、音色又叫音质,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震动情况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11、声音的利用
一是传递信息。(1)利用声传递信息,如听诊器,通过次声波判断地震、海啸的位置;(2)利用回声传递信息。回声定位(蝙蝠、声呐)。声呐(科学家探知海洋深度,渔民获取水下鱼群的信息)。汽车倒车雷达;(3)B超,用超声波检查身体时,由于人体不同器官对超声波的反射情况不同,先向人体发射一定量的超声波,然后用移动探头接受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分析得出病变信息。
二是传递能量。(1)传递声的过程就是传递能量的过程。(2)工业上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的结石。
12、比较次声波与超声波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等。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