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

平遥实验中学雷金梅

“新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各种人物的心态。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写于1837年。这篇课文成功地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而又昏庸虚伪的皇帝形象,以他受骗出丑的诙谐故事,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昏庸、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热情地赞美了说真话的孩子。故事以新装为线索,情节发展是“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议新装”。巧于用“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组织故事结构,构筑了一个由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的扭曲、怪异、不可思议的社会怪圈。引出了荒唐可笑的语言、动作,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内心的矛盾揭示人物的灵魂,使人们看到他们的本质。

就《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而言,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在教学中,必须创设一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得到培养。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探究现实社会中的诚信缺失现象,考虑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反思自身,屏弃虚伪,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话的有关知识,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题。能在学习中体

会人物心理,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探讨故事中离奇现象产生的诸种原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童话的深刻的含义,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人性中“虚伪”这一弱点,并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努力战胜这一弱点,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心理的妙处。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把握作品、形象深刻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一百多年前,遥远的丹麦出了位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写了一百六十多部童话,我们学过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意思的作品《皇帝的新装》。(板书)

二、整体感知

从课文整体入手,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对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评价。解决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三、学生研究,解决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从而提示主题。

1、让学生阅读1-4自然段,思考回答

1)文中皇帝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归结:爱慕虚荣,爱新装成癖,只追求个人享受,不理朝政的不称职人。

2)骗子所说衣服神奇的特性,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归结:衣服神奇的特性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伏笔,皇帝受骗源于此,想借此鉴别他的臣民,维护他的统治。下文老大臣、其他官员及老百姓所说假话也都源于这一神奇的特性。

骗子狡猾大胆,投帝所好,设下骗局,诱其上当。

2、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的游行部分,思考回答

1)、新装的骗局是怎样被戳穿的?作者让一个小孩来戳穿这场闹剧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归纳:

新装的骗局是通过一个天真的孩子的叫声戳穿的。

纯真无邪,没有顾忌,心中想什么就说什么是儿童的特点,通过一个小孩之口来戳穿这场闹剧,淋漓尽致地暴露和讽刺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的愚蠢、虚伪、自私和自欺欺人。

2)、骗局被戳穿后,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认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引导讨论明确: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为了掩盖自己惊慌、虚伪、愚蠢的本质,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故意“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但“欲盖弥彰”,皇帝昏庸、愚蠢、虚伪的本质,正象他裸露的身体一样暴露无疑,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正是以皇帝这个典型形象,揭露并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丑恶本质。

3、让学生认真阅读中间部分,思考: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骗子、皇帝、大臣们、老百姓都说了假话,但用意不同,请分别指出来,作点分析。

引导讨论明确:

骗子:欺骗是为了赚大钱。

皇帝:自欺是为了维护他最高统治的尊严。

大臣:欺上瞒下是为了保乌纱帽。

老百姓:说谎是以讹传讹,受骗又骗人,是既胆小怕事又怕别人看不起。

皇帝赤身裸体在光天化日下游行示众,并得到而周围的人从来没有过的称赞,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它是想象夸张的艺术奇想,读后人们又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是因为此童话具有真实的生活基础,皇帝贪婪、自私、虚伪、愚蠢,不务正业;官员们保乌纱帽都说假话,献媚取宠;再加上骗子的骗局就构成了全篇的巧妙布局——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爱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逢迎,乐于助骗;老百姓以讹传讹,害怕传骗。

四、拓展延伸想象,突破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妙处。

引导明确:

故事以“新装”为线索,“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试新装——展新装——揭新装——议新装”贯穿全文,巧于用“骗”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丰满人物形象,组织故事结构,构筑了一个由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的扭曲、怪异、不可思议的社会怪圈。引出了荒唐可笑的心理、语言、动作,这些地方借助想象和夸张,各从不同的角度讽刺了皇帝、大臣一伙为了维护各自的名誉地位而大讲假话的虚伪性格。说明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2、当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悲哀,更是一种人性扭曲。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你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一下有关说真话的话题。(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安静了,随后,一个个学生举起了手。)

学生发言归纳:人做了错事,干了坏事;应付上级检查,隐瞒下级或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等,都可能因怕批评、受耻笑、遭打击而不敢说真话或故意隐瞒。

人人都可能有说谎话的时候,不管是故意的的,还是善意的,不管是成心的,还是违心的,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多是为了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假使自己当时在皇帝游行的现场,多半也是随波逐流,不敢说真话。因为在大多数意见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