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共49张PPT】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d655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1.png)
2007年NKF-KDOQI DKD诊断建议
Ø 以下情况慢性肾病可考虑诊断为DKD:
ü存在大量蛋白尿 (B)
ü或以下情况存在白微量蛋白尿:
•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
•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A)
年CDS DKD诊断建议
Ø以下情况慢性肾病可考虑诊断为DKD: ü存在大量蛋白尿 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ü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微 量白蛋白尿
• 针对GFR的评估,目前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均推荐使 用血清肌酐及基于血清肌酐的GFR估计公式初始评估。
• 目前基于血清肌酐的eGFR的常用计算公式有CG( Cockcroft-Gault)公式、肾脏病饮食修正(MDRD)公 式和 年提出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协作(CKD-EPI)公 式。
• 年又提出基于血清胱抑素C的eGFR计算公式:CKDEPI胱抑素C公式和CKD-EPI肌酐-胱抑素C公式。
5mg/dl或女性≥1.
建议G4~5期患者在事先予以大环螯合物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年 糖尿病学会(ADA)临床指南
KDOQI指南建议男性SCr≥1. 5 mmol/L以下。
DKD的预后及并发症的评估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目标在~7.
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
Ø 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常规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
• 年 糖尿病学会(ADA)和NKF专家共识
•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内分泌病学分 会(CSE)专家共识
• 年 糖尿病学会(ADA)临床指南
正常人使用造影剂导致RCN的发生约为3%,糖尿病患者为5-10%,慢性肾脏病患者为10-20%,而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为20-50%。
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和诊断 临床分期可同时结合病理分期,糖尿病伴DKD一般无需作病理诊断,病理活检被认为是糖尿病肾脏病诊断的金标准,不能依据临床病史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时,需考虑进行肾穿刺以确诊。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6750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c.png)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贫血等 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糖尿病病史、肾功能检查( 如血肌酐、尿素氮等)、尿液检查( 如尿蛋白定量等)以及肾脏影像学检 查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现状及挑战
治疗现状
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控 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保 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高钾血症
非奈利酮可能导致血钾水平升 高,需密切监测血钾浓度。
血压降低
部分患者使用非奈利酮后可能 出现血压下降,尤其是与降压 药物合用时。
肾功能恶化
在少数情况下,使用非奈利酮 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其他不良反应
包括头痛、乏力、腹泻等,一 般较轻微且发生率较低。
预防措施和监测建议
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保患者符合非奈利酮的使用标准,避免滥 用。
禁忌症
对非奈利酮或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此外,由于非奈利酮可能增加血清 钾浓度,因此高钾血症患者以及有严重肾功能损害(eGFR < 15 ml/min/1.73 m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
治疗方案及剂量调整原则
治疗方案
非奈利酮通常作为口服药物治疗,每日一次。建议起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设定。在治疗过程中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血清钾浓度和血压等指标,并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药指征。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 重、肾功能等,合理调整非奈利酮 的用药剂量,以保证疗效的同时降 低不良反应风险。
不良反应监测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可 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高钾血症、 低血压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预测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72d1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6.png)
DKD的诊断主要基于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血肌酐等指标。此外,肾脏超声检查、肾活检等也有助于DK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4
非奈利酮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 病治疗中应用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患者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情况、慢性肾脏病的分 期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确定是否适合使用非奈利酮进行治疗。
次要疗效指标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等,用于全面评估非奈利酮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严谨的研究设计,通过统计分析比较非 奈利酮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效指标上的差异。
安全性监测结果反馈
常见不良反应
01
包括高钾血症、男性乳房发育等性激素相关异常以及胃肠道反
剂量调整时机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 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联合用药考虑
如患者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应考虑药物之间 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
01 02
注意事项
在使用非奈利酮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了解是否存在禁 忌症;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于改善肾脏功能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04
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产物无活性,对肝 肾功能影响较小
03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 现状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DK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较 高,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血糖控制不佳而增加。具体 发病率因地区、人种和诊断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学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
![医学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025ab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0.png)
医学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也相对困难。
为了规范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专家共识。
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首先,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来确定。
GFR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90 ml/min/1.73m²以上。
当GFR降至60 ml/min/1.73m²以下,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
AER是反映肾脏损伤程度的指标,正常值为30mg/24h以下。
如果AER超过30 mg/24h,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肾脏病。
其次,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和控制脂质代谢。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实现。
控制血糖可以减少肾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控制血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高血压是糖尿病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压可以减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ACEI和ARB等。
控制脂质代谢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关键,可以通过限制脂肪摄入、采用纤维素和降脂药物来实现。
此外,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还包括纠正贫血、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容易发生贫血,这与肾脏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有关。
因此,应适当补充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来纠正贫血。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等,以提高免疫力和减轻肾脏负担。
最后,糖尿病肾脏病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脏病的发展。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和尿常规等,以及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运动等习惯。
此外,控制糖尿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也是预防糖尿病肾脏病发展的重要手段。
总之,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控制血糖、血压和脂质代谢等。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509f69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4.png)
05
临床实践指南与推荐意见
临床实践指南概述
指南制定背景
指南适用范围
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多重用药安全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 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本指南。
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 者的治疗、用药监测和用药教育等方 面。
指南目的
规范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 的用药管理,降低用药风险,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用药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 一定的经验,并制定了相应的指南和共识。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针对性的用药管理指南和共 识。
国内外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病认识的深入,以及新药的 不断涌现,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03
多重用药现状及挑战
多重用药定义与分类
多重用药定义
同时使用5种及以上药物,包括处方 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及其他药物。
多重用药分类
根据用药目的和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可分为适当多重用药和不适当多重用 药。
多重用药现状及危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重用药现状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重用药现象 普遍,尤其是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
多重用药危害
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如低血糖、 高血压等;加重经济负担;影响患者 生活质量。
多重用药挑战与问题
挑战
如何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如何加强患者教育,提高用药依 从性。
问题
缺乏统一的多重用药评估标准和管理指南;医生、药师和护士之间的协作不足; 患者对多重用药的认知不足。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安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59f82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4.png)
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模型构建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多重用药风险预测模型,纳入患者临床数据、 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记录等多维度信息。
模型应用
利用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个体 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同时,通过对大量患者数据的分析,可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治疗策略的优化空间, 为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多重用药普遍
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 者中,多重用药现象非常普遍 ,涉及多种降糖、降压、降脂 等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可能,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 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患者依从性差
多重用药方案复杂,患者容易 出现漏服、错服等情况,影响 治疗效果。
缺乏统一规范
目前针对这类患者的多重用药 管理尚缺乏统一规范,临床医 生用药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特征分析
低风险患者
病情稳定,用药方案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遵医嘱用药 ,自我管理能力较强。
中风险患者
病情相对复杂,用药方案涉及多种药物,存在一定并发症或合并症 ,需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
高风险患者
病情严重,用药方案复杂,存在多种并发症或合并症,需密切关注 用药安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互为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同时2型糖尿病也是慢性肾 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互影响
慢性肾脏病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 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并发症风险,而2 型糖尿病也可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
两者都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氧 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b64a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4.png)
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的摄入,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
02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在使用降糖药
物的同时,患者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03
心理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有助 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 提高。
02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的流行病学 和病理生理学
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趋势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 势。
口服降糖药物与注射降糖药物相比,具有使用方便、 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但是,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 果相对较弱,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 反应。
在心肾疾病患者中,不同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需要选择不经过肾脏代谢或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 物。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问题。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降糖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个体化治疗策略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降 糖药物治疗策略。
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探索如何通 过综合管理模式(如生活方式干预、 心理支持等)来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病情。
2020糖尿病肾病(DKD)多学科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
![2020糖尿病肾病(DKD)多学科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d05d0c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3.png)
本共识仅限于临床诊断符合 或肾活检病理确诊为 DKD 且 GFR > 15ml/(min·1.73m2)的患者,不讨 论已进入 ESRD 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1、2019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 20~ 79 岁成年人中约有 4.63 亿人诊断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 9.3%,其中, 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 1.16 亿,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 代DN
既往(2007年以前) 1936-2006
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诊断主 要是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2014年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KDOQI达 成共识,认为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 慢性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白蛋白 尿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 病理改变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 肾血管等
给 予 ACEI/ARB 治 疗 后 1~2 个 月 内 eGFR下降>30%
08 肾脏超声发现异常
根据eGFR判断肾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慢性肾脏病分期
ACR分级
A1
用GFR和白蛋白尿的分级来预测
正常-轻度升高
CKD预后转归:
KDIGO 2012
<30mg/g <3mg/mmol
A2 中度升高
30-300mg/g 3-30mg/mmol
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 mg/g续超过3个月 同时排除其他CKD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 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3e13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b.png)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避免疲劳和精神压力。
04
中医药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病情进行 中医药治疗和调理,如中药汤剂、 针灸、推拿等。可发挥中医药多层 次、多环节、安全有效的优势,进 一步提高糖尿病肾脏病的防治效果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
免疫调节主要通过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和免疫调节剂 (如细胞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实现。同时,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邪之 所凑”,也注重扶正固本,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减轻疾病进展。
细胞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保护肾功能,减缓病程进展,修复受损肾细胞。
详细描述
细胞保护与修复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及细胞治疗实现。药物干预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以保护肾脏血管和减轻肾脏损伤。细胞治疗则涉及使用干 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进行肾脏修复与再生。
05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的中药治疗,多采用经验方或复方制剂,如六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等。同时,中药治疗也重视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药物加减。
免疫调节
总结词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免疫损伤,促进免疫修复。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
询问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关注患者的综合情况
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生活方式等信息,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优化血糖控制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采用多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以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值,避免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3df16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f.png)
危险因素和预后
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吸烟等。其中,高血糖和高血压是DKD发 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和高血压可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和肾小球 硬化。
预后
DKD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措施及患者自身状况 等。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可延缓DKD进展,改善患者预后。若进展至ESRD阶段 ,则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 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 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 • 临床实践指南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CATALOGUE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水平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 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本共识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 式,提高糖尿病肾脏病的防治水平,减少患者的病痛和经济 负担。
西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01
02
03
控制血糖
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 岛素等方式,将血糖控制 在正常范围内,以减轻肾 脏负担。
控制血压
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将 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 助于保护肾功能。
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优 质动物蛋白为主,同时控 制钠盐摄入,以减轻肾脏 负担。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特色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定义和流行病学
定义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 的慢性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 血管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解读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cb188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4.png)
专家共识
修订过程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 参与,共同讨论和制定修订后的
指南内容。
指南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适用情况
翻译推广
计划将指南翻译成其他语言,以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国际合作
将与国际糖尿病组织和其他相关机构合作,共同推广和实施指南,提高全球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疗水 平。
未来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THANKS
糖尿病肾脏疾病临 床诊疗中国指南解 读
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珈谊 2023-11-13
contents
目录
• 指南背景和目的 •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 •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教育和支持 • 指南的实施和建议 • 指南的未来发展和展望
01
指南背景和目的
早期诊断与预防
进一步研究早期诊断标志物和预防措 施,提高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发现 和干预效果。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管理
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与其 他慢性疾病综合考量,实现全面管理 和治疗。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远程诊 断、治疗、随访等环节的全程管理, 提高诊疗效果和患者依从性。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存在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家属支持和教育
向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知识和治疗措施,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 多的关心和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
社区和医院合作
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2023)
![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2023)](https://img.taocdn.com/s3/m/edea434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3.png)
1.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 min-1·(1.73m2)-1 ① eGFR下降和白蛋白尿是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和心血管原因死亡的 独立危险因素,降低显性白蛋白尿(即A3期,UACR>300mg/g) 可降低未来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
② 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UACR检测并在检测血清肌酐时报告 基于血清肌酐的肾小球滤过率。
基层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系列
五、DKD患者的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
一.足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 3. RAASi使用注意事项:
④ RAASi初始治疗或增加剂量的2~4周内以及长期使用过程 中,需要定期监测血清肌酐、血钾水平。
RAAS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导致肾小球内压力下降,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并且通过抑制醛固酮系统可导致血钾升高。
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2023)
专题培训(社区中心培训、健康教育等,动态演示版)
基层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系列
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2023)
一、流行病学
糖 二、筛查
尿
三、诊断
病
肾
四、患者教育与生活方式干预
脏
五、药物治疗
病
六、血脂与肥胖管理
七、转诊建议
基层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系列
一、流行病学1
糖尿病肾脏病(DKD)
初始应用或增加剂量后,如果在1个月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幅度<30%,不建议停药。 若短期内血清肌酐升高≥30%,需要转诊至肾脏病专科评估潜在的影响因素如肾动脉狭窄、容量不足
等。 ACEI导致的血钾升高可以通过联合降钾药物控制血钾水平,而不是直接减少RAASi的剂量或停药,在
糖尿病肾脏病指引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指引及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608f1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b.png)
糖尿病肾脏病指引及专家共识解读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糖尿病肾脏病这档子事儿,给您解读解读相关的指引和专家共识。
先来讲讲我身边的一个事儿。
我有个老邻居李大爷,人特别好,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
可前段时间,他的身体出了状况。
原来,李大爷一直就有糖尿病,可他觉得没啥大不了,吃药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脚开始肿了,身上也没劲儿,去医院一查,医生说他得了糖尿病肾脏病。
这可把李大爷和家里人急坏了。
咱回过头来说说这糖尿病肾脏病。
您可别小瞧了它,这病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啥明显症状,就像个“隐形杀手”,悄悄地在身体里搞破坏。
等您察觉到不对劲了,往往病情已经不轻了。
那怎么才能发现它呢?这就得靠咱们定期体检啦。
比如去查查尿蛋白、肾功能这些指标。
要是发现尿里有蛋白了,那可得小心,说不定糖尿病肾脏病已经找上门了。
再说说治疗方面。
首先,控制血糖那是必须的。
该吃药吃药,该打胰岛素打胰岛素,可不能马虎。
还有血压也得控制好,不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饮食上也得注意,少吃那些高盐、高脂、高糖的东西。
李大爷就是因为管不住嘴,总爱吃点甜的、油大的,这才让病情加重了。
另外,运动也很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和血压,增强体质。
但要注意别过度劳累,不然适得其反。
专家们在共识里还特别强调了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就像李大爷,一开始没当回事,没按时复查,结果病情恶化了才后悔莫及。
对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来说,心理调节也不能忽视。
别因为得了病就整天愁眉苦脸的,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总的来说,糖尿病肾脏病可不是好惹的,咱们得从方方面面注意。
控制血糖、血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一个都不能少。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别像李大爷那样,等到生病了才后悔。
让我们一起和糖尿病肾脏病说“不”,保护好咱们的肾脏,健健康康地过日子!。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e1b26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2.png)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一旦进展至中晚期,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为了规范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指南和专家共识。
本文将对这些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和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和(或)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尿病病史:患者确诊糖尿病时间较长,通常超过 5 年。
2、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持续性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标志。
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可分为微量白蛋白尿(30 300 mg/24 h 或20 200 μg/min)和大量白蛋白尿(> 300 mg/24 h 或>200 μg/min)。
3、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eGFR < 60 ml/min/173m²持续 3 个月以上。
4、肾脏病理改变: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脏病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并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脏病,还可能合并其他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
因此,在诊断糖尿病肾脏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以及必要时的肾穿刺活检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二、糖尿病肾脏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干预糖尿病肾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1、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肾脏病的主要原因。
血糖波动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升高,均会增加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风险。
2、高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5e2f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a.png)
03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机制和药物 选择
口服降糖药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磺脲类
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代表药物有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等。
双胍类
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来降低血糖,代 表药物有二甲双胍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 糖,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估
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评估新型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疗效 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要点一
个体化治疗策略
要点二
多学科合作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并症、遗传背景等因素,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内分泌科、肾内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的医疗照护。
DPP-4抑制剂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增加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来降 低血糖,代表药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药物选择和用药原则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01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血糖水平、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口服降糖药物。
个体化治疗方案
02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药物的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 降糖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4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流行
病学和临床特点 • 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机制和药物选择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c24e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b.png)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
运动类型
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游泳、骑自行车等,避免剧
烈运动引起低血糖反应。
运动频率与时间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可分次进行,每次 持续30分钟左右。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 免空腹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果 或饼干等快速升糖食物,以备低血 糖时使用。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 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 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 • 生活方式干预与营养治疗 • 西医治疗进展及挑战 • 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糖尿病肾脏病高发
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 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 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 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中西医结合优势
中医和西医在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上 各有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 发挥两者的长处,提高治疗效果,延 缓疾病进展。
共识的意义
01
提供规范化治疗建议
本共识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糖尿病肾
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规范化的建议和指导。
02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共识的发布将促进中医和西医在糖尿病肾脏病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
共识强调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肾脏病防治中 的优势,如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副作用 小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机制
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 脏病的机制,阐明中药有效成分的作 用靶点及途径。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e5d824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f.png)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的专家共识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中国成人的健康。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为了统一中国成年人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并提高早期发现和防治水平,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得出了以下共识。
一、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糖尿病肾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持续存在而导致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和高血压等。
二、临床诊断标准1.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高度怀疑糖尿病肾脏病:- 白天、夜间或随机尿液中的蛋白质异常增高。
- 肾小球过滤率降低,显示明显的肾功能损伤。
2. 非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肾脏病的家族史,并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高度怀疑糖尿病肾脏病:- 白天、夜间或随机尿液中的蛋白质异常增高。
- 肾小球过滤率降低,显示明显的肾功能损伤。
三、病理诊断标准糖尿病肾脏病的病理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显微镜下观察,存在一定数量的肾小球硬化。
2. 光镜下肾小球系膜增生明显。
3. 沉黏剂染色结果显示明显的顶冠血管增生。
四、治疗方案1. 血压控制:建议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且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降压治疗。
2. 血糖控制:强调控制血糖水平,减少高血糖对肾脏的损伤。
3. 限制蛋白质摄入: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保护肾脏功能。
4. 应用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利尿剂、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进行治疗。
5. 肾脏替代治疗:当糖尿病肾脏病进展到晚期,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可采用透析或肾移植等方法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五、预防与早期发现1. 患者教育: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宣教,让他们了解糖尿病肾脏病的危害性,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2. 高危人群筛查:对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筛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病的风险。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bc444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1.png)
• 2007年NKF指南荟萃大量研究后指出,在 大量白蛋白尿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
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得阳性预测值为 67%-100%,阴性预测值为20%-84%,灵敏度 为26%-85%,特异度为13%-100%;在微量 白蛋白尿者中,阳性预测值为45%左右,但 阴性预测值接近100%,灵敏度为100%,特 异度为46%-62%。Meta分析结果表明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2型糖尿病肾病得灵 敏度为0、65(95%CI:0、62-0、68),特异度 为0、75(95%CI:0、73-0、78),阳性预测值 为0、72(95%CI:0、68-0、75),阴性预测值 为0、69(95%CI:0、67-0、72),提示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就是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和筛 查得有用指标。
• Ⅴ期:肾衰竭期。2型糖尿病患者得糖尿病 肾病可参考以上标准分期。
• 病理活检被认为就是糖尿病肾病诊断得金 标准,不能依据临床病史排除其她肾脏疾
病时,需考虑进行肾穿刺以确诊。
• 2010年,肾脏病理学会研究委员会首次提 出了糖尿病肾病病理分级标准,在1型和2 型糖尿病患者中均适用。根据肾脏组织光
• 1、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应强调饮 食结构合理,包括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脂肪、钠、钾、磷等营养素得管理。
• 每日摄入得总热量应使患者维持接近理想 体重,肥胖者可适当减少热量,消瘦者可适 当增加热量。高蛋白摄入(超过总热量 20%)与轻度肾损伤糖尿病患者中肾功能
得下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微量白
蛋白尿得发展相关联。因此糖尿病肾病患 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格控制蛋白质每 日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得15%,微量白蛋 白尿者每千克体重应控制在0、8-1、0g, 显性蛋白尿者及肾功能损害者应控制在0、 6-0、8 g。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要点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7b1c9b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0.png)
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 )要点【提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表现为持续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ESRD),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营养不良在DKD中较为常见,可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
医学营养治疗(MNT)可延缓DKD进展、降低ESRD比例,还可防治DKD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蛋白质能量消耗。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为制定符合中国DKD患者需求的MNT 规范,组织专题讨论并制定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基于证据的DKD个体化MNT指导,进而延缓DKD进展、提高生存率。
一、概述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约30 %〜40 %的糖尿病患者可罹患DKD,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 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需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均衡各营养素含量。
DKD作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膳食营养与肾脏生理负荷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结局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在DKD患者中较为常见,且在诸多死亡相关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
MNT 不仅可延缓DKD进展,降低ESRD比率,还可防治DKD导致的营养不良或蛋白质能量消耗(PEW)。
本共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表述推荐强度及证据质量的方法。
强推荐使用“推荐”和数字1表弱推荐使用“建议”和数字2表示。
证据质量:,表示极低质量证据;,表示低质量证据;,表示中等质量证据;,表示高质量证据。
通常按照“强推荐”规范进行处理利大于,弊弱推荐”则需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来决定最佳方案。
二、DKD 的医学营养治疗(一)营养筛查与评估(二)MNT的营养素推荐和膳食指导1.能量DKD患者总能量摄入量统一推荐标准为30〜35kcal kg- 1 d-1,根据具体活动强度与时间调整(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KD患者造影剂的使用
• 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使用造影剂会增加造影剂肾病( RCN)的发生。正常人使用造影剂导致RCN的发生约为 3%,糖尿病患者为5-10%,慢性肾脏病患者为10-20% ,而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为20-50%。
白蛋白尿
• 微量尿白蛋白是DKD肾脏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 断DKD的主要依据。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或UACR。
• 定时或24h 尿标本收集极为不方便,而且不能提高检测 的准确度,与之相比UACR更加稳定且标本收集方便, 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尿(清晨首次尿最佳)即可,故各 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UACR。
• KDIGO和ADA指南推荐使用CKD-EPI公式,而CDS专 家共识推荐使用2006年我国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 )协作组制定的适用于中国人的改良MDRD公式。
• 当eGFR准确性欠佳时,KDIGO指南建议补做其他指标 (如胱抑素C或清除率测定)验证,当成人eGFR为45 ~59 ml/ min/1.73m2,且缺乏肾损伤标志时,建议增测 胱抑素C,根据胱抑素C( eGFRcys)及肌酐-胱抑素C( eGFRcreat-cys)公式估算GFR。若eGFRcys和 eGFRcreat-cys均<60ml/min/1.73m2,则CKD诊断确 立。
• 而KDIGO指南对蛋白摄入有所放宽,推荐DKD且GFR <30ml/min/1.73m2(GFR分期G4-5期)的患者,降低 蛋白质摄入到0.8g/kg/d,并给予合适的患者教育,有进 展风险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1.3g/kg/d)。
• CDS专家共识建议DKD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严格控 制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5%,微量白蛋 白尿者每千克体重应控制在0.8-1.0g,显性蛋白尿者及 肾功能损害者应控制在0.6-0.8g。
糖尿病肾脏病的流行病学
• 国外临床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DKD的患病率为2040%。
• 我国DKD的患病率亦呈快速增长趋势,2009-2012年我 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DKD在社区患者中为30-50%,在 住院患者中为40%左右。
•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NKF)所属肾脏病预后质 量倡议( KDOQI)工作组指南、2012年更新
• 临床分期可同时结合病理分期,糖尿病伴DKD一般无需作病 理诊断,病理活检被认为是糖尿病肾脏病诊断的金标准,不 能依据临床病史排除其他肾脏疾病时,需考虑进行肾穿刺以 确诊。
• 若已获得肾脏穿刺活检标本,建议进行病理分期。CDS和 CES专家共识均推荐使用2010年肾脏病理学会国际专家组制 定的分级标准分为4级
•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
• 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NKF专家共识
• 201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和内分泌病学 分会(CSE)专家共识
• 201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临床指南
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肾脏病的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常规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 ✓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后进行筛查 ✓2型糖尿病确诊后应该立即开始筛查 ✓筛查应包括: • 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 以晨尿为佳 • 血清肌酐和eGFR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 Annual data report. 2000.
糖尿病肾脏病各期年进展率
0.1%
0.1% 0.3%
无肾病
2.0%
微量白蛋白尿
2.0%
大量蛋白尿
2.8%
血肌酐水平升高或 肾脏替代治疗
1.4%
3.0%
死
亡
4.6%
19.2%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2007; 49 (Suppl 2): pp S13-S154
– (4)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充分水化;
– (5)检查后48~96 h检测GFR。
另一类较常用的造影剂是含钆造影剂。除非无可替代品,不 推荐G5期患者运用含钆造影剂。建议G4~5期患者在事先 予以大环螯合物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向肾脏内科转诊问题
• DKD的首诊医师常为内分泌科医师,因此明确DKD转诊 至肾脏专科接受管理和治疗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各指 南及专家共识均推荐将患者转诊至肾脏专科的时机为:
DKD诊断建议
➢以下情况应考虑为非DKD原因所致: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GFR较低或迅速下降; ✓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 ✓顽固性高血压; ✓尿沉渣活动表现; ✓其它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 ✓ACEI或ARB开始治疗后2~3个月内GFR下降超过30%
糖尿病肾脏病的分期
ADA和NKF-KDOQI分期
糖尿病肾脏病的诊断
CKD的诊断
• DKD是糖尿病引起的CKD,因此在诊断DKD之前,首先 应明确糖尿病是否合并CKD,CKD诊断依据根据2012 年KDIGO发布的CKD评价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 当糖尿病合并CKD时,需进一步明确其病因是否为DKD 。由于目前DKD的临床诊断为推测性诊断,缺乏特异性 的标准和指标。目前DKD临床诊断的依据有白蛋白尿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ADA指南推荐DKD分期参考2002年NKF-KDOQI 提出的 CKD GFR分期。
CDS分期
• CDS专家共识推荐DKD分期参考2012年KDIGO提出 GFR分期系统。
CES和KDIGO分期
• CES专家共识推荐DKD分期参考2012年KDIGO 提出的病因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CGA)分期,其分期因素包括 GFR和白蛋白尿,诊断用G1-5、A1-3表示。
• 目前基于血清肌酐的eGFR的常用计算公式有CG( Cockcroft-Gault)公式、肾脏病饮食修正(MDRD)公 式和2009年提出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协作(CKD-EPI) 公式。
• 2012年又提出基于血清胱抑素C的eGFR计算公式: CKD-EPI胱抑素C公式和CKD-EPI肌酐-胱抑素C公式。
• 关于钠的摄入,KDIGO指南推荐减少DKD患者钠盐的摄 入,<90mmol(2g)/d(相当于5gNaCl)。KDOQI、 ADA指南及CDS专家共识均建议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 2000-2400mg,高血压者可配合降压药物治疗。
• 此外还均鼓励DKD患者每周应至少进行150 min以上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30min),达到 健康体重并停止吸烟。
二甲双胍的使用
• 二甲双胍被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 不经肝脏代谢,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受损 时,易发生二甲双胍和乳酸在体内堆积,增加乳酸性酸 中毒风险。
• KDOQI指南建议男性SCr≥1.5mg/dl或女性≥1.4mg/dl或 eGFR<60ml/min/1.73m2 时停药。
糖尿病肾脏病指南及专家共识解读
糖尿病肾脏病的定义
•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sase, DKD)是由 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进行性下降为特征, 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 DKD的治疗以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减少尿 蛋白为主,还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治疗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透析治疗等。
生活方式干预
• 各临床指南和共识均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对DKD患者的重 要性,KDOQI和ADA指南均推荐推荐CKD 1-4期的糖尿 病患者饮食蛋白的摄入量为0.8g/Kg/d,不推荐低于 0.8/kg/d蛋白的摄入量,应避免高蛋白饮食(> 1.3g/kg/d)。
2007年NKF-KDOQI DKD诊断建议
➢以下情况慢性肾病可考虑诊断为DKD: ✓存在大量蛋白尿 (B) ✓或以下情况存在白微量蛋白尿: •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B) •1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 (A)
2014年CDS DKD诊断建议
➢以下情况慢性肾病可考虑诊断为DKD: ✓存在大量蛋白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在10年以上糖尿病病程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 微量白蛋白尿
• (1) 糖尿病合并CKD病因不确定时(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严重蛋白尿、活动性尿沉渣、eGFR迅速降低);
• (2) 患者出现明显CKD并发症,如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 能亢进症、CKD-MBD、难治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代谢 性酸中毒等,无法管理时;
• (3) 疾病进入终末期GFR<30ml/min/1.73m2时。
蛋白尿定义
类别 正常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
点收集
(mg/g肌酐)
<30
30-300
>300
24小时收集
(mg/24h)
<30
30-300
>300
定时收集
(ug/min)
<20
20-200
>200
微量白蛋白尿 是DKD的最早且可逆性标志
高灌注、高滤过期 DM<5年
40-50%
5-10年
肾功能衰竭期
否
3次中有2次阳性
是
确诊微量白蛋白尿,开始治疗
肾小球滤过率(GFR)
• 肾功能改变是DKD的重要表现,GFR是反映肾功能的主 要指标。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糖尿病患者无尿白 蛋白排泄异常,但已经存在GFR下降,提示尿白蛋白阴 性者也可能存在DKD,GFR可作为DKD的诊断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