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人物形象

1、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著名悲剧人物。在这戏剧中,哈姆莱特是整个剧情的中心人物。莎士比亚通过贯穿全剧的一系列复仇行动刻画了他了形象,揭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以他为代表的但是新生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哈姆莱特的性格是复杂的,莎士比亚通过了头绪繁多但皆与复仇主线交织的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哈姆莱特的身份是一位尊贵的丹麦王子,从小养尊处优,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未来的君王。离开宫廷以后,他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上学。他成了一个彻底的人文主义者。他天真、单纯,对人类、对世界报有美好的希望。在他的心中,现实中的一切都如同理想那样的美好: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天地;人类是了不起的杰作。父亲是一个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女友给予他的是坚贞、纯洁的爱情;朋友无处不在。这些,让他有新的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他本人还多才多艺,光明磊落,可以说他近乎完美。

但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不再是一个乐观的青年。一系列的意外变故后,特别是父亲亡魂的倾诉后。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这一些反常的乱伦的事情的,几乎完全打破了他的幻想。现实世界残忍的丑恶显现出了它的原形。他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光明世界,顿时变成了一个恶行败德的荒漠。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对比,让哈姆莱特变得忧郁起来。怀疑最终

成了无情的现实,背后可能潜藏了更大的丑恶,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的信念也发生了动摇。他甚至对母亲的发出了失望情绪的感叹。他又逐渐看清了在新的国王的统治下,丹麦的宫廷荒淫无度,阴谋成风。未来的岳父作为国家大臣,从不考虑国家大事,拿手好戏就是玩弄见不得人的勾当取悦新王,为此不惜出卖自己的女儿。老同学为了求得主子的恩宠,背信弃义、出卖朋友,甘当密探,甚至凶手。一切的一切,让他陷入了精神危机,他的发疯固然是为了窥测敌人而假装的,但也是他的精神危机的自然表现。

面对社会的罪恶,哈姆莱特敢于正视现实,深入思考,竭力认识世界,寻找出路,哈姆莱特的眼光锐利,对事物的认识非常深刻,判断力也很准确。他还通过对丹麦的认识得出了对世界的认识,由此及彼、有表及里的对显示的反常现象和恶人当道的情况进行了概括,深富哲理性。他开始了新的哲学探讨,包括对人的价值、生存与毁灭,生命的意义、实现理想的道路……他具有一个思想家的特色。

但是,哈姆莱特善于思考的特征也暴露了他优柔寡断、生性软弱、过于谨慎而不善于行动的另一特点,他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目标,却时时感到无力承担,不知如何行动。这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肯定是悲观的。在接受父亲亡魂的托付时,他的决心很大,立即想到了初步的行动是装疯。但是,在两个月后,他还在装疯,并没有完成任务,甚至在他叔父克劳狄斯的面目完全暴露后,哈姆莱特还放弃了复仇的最佳机会。哈姆莱特的精力过多的花费在决定上,反而失去了行动的力量。结果,在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后,克劳狄斯杀机毕露,哈姆莱特从

主动转到了被动。不过,由于克劳狄斯不肯亲自动手,想借英王之刀杀人。引出了哈姆莱特将计就计,粉碎敌人阴谋的情节。这又充分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和勇敢。在经历了所有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哈姆莱特的内心已然渐渐成熟,内心的平静已重新恢复,他沉着应战,显出了一个成熟思想家的特点。哈姆莱特热情而深沉的性格定位也丰富圆满了。

最终,哈姆莱特还是在克劳狄斯的阴谋中与克劳狄斯同归于尽,并没有完成目标,现实在临死的他的眼里还是“冷酷的人间”,他人文主义的理想随之终结。

哈姆莱特的悲剧深刻说明了他作为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局限性,在那样的时代中,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美和丑是颠倒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先进人物的斗争必然遭到厄运,他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太过于沉重。那么,精神的强力打压和个人的不公平待遇肯定是难以忍受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心造成了他精神痛苦的无比复杂。另外,哈姆莱特的局限性更突出地体现在他脱离群众,只想孤军奋战的依靠个人力量来改造社会,他自始至终只想到了“我”,虽然他具有无比的智慧和理性,但独自负担重任是不切合实际的,脱离他人、甚至可以说脱离群众面对强大的恶势力,没有不失败的。哈姆莱特还是一个明显的宿命论者,直到斗争的最后阶段,他还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决定人的生死胜负,他被旧的思想给束缚了,这样的重担使他在斗争中贻误战机,消极被动。

综上,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想说明的过渡时期的人物典型,他只能提出现实世界是不合理的,但他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出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哈姆莱特的人物构筑在于他能勇敢地揭露世界上存在的种种丑恶,而不在于他如何去消灭这些罪恶。他所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革显示,消灭罪恶。哈姆莱特的结局反映了封建势力下新生力量的斗争,和他们的悲剧命运。他的精神面貌没有被拔高,胜利也没有被虚构。

2、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在《哈》剧中是一位篡位娶嫂的无行之徒,他人面兽心,骗得了哈姆莱特母亲的信任,使她甘心受他反指使。他还用自己的政治手腕骗得了一帮朝臣的拥戴,像波洛涅斯这样的老臣对他是忠心不二。正像老王的鬼魂对他评价的那样:“那个乱伦的、奸淫的畜生,他有的是过人的诡诈,天赋的奸恶,凭着他的阴险的手段,诱惑了我的外表上似乎非常贞淑的王后,满足他的无耻的兽欲。啊,哈姆莱特,那是一个多么卑鄙无耻的叛徒!”(第一幕,第五场)。但对他的道德谴责是无济于事的。重要的是在他的篡位娶嫂的行为中,包含着将世界作为冷静计算的对象的体验结构。克劳狄斯在剧中一直处于占尽先机的地位。他一出场就以“不忘记我们自己的本分”为由来祛除大家对于老国王死去的哀伤,并修书给挪威老国王,劝其制止小福丁布拉斯的莽撞行为。在哈姆莱特误杀波洛涅斯后,马上将之谴往英国并密令处死哈姆莱特;最后利用莱阿替斯杀死了哈姆莱特。克劳狄斯非常清醒地知道“我的罪恶是臭气熏天了”,他有过祷告,但始终占有

着那些使他动了杀机的东西──王冠、野心和王后。克劳狄斯的性格明显是勇于攫取与占有的资产阶级形象,而不是九世纪的封建君王。在他身上体现出西美尔所说的现代人的生存样式:“世界不再是真实的、有机的‘家园’,而是冷静计算的对象和工作进取的对象,世界不再是爱和冥思的对象,而是计算和工作的对象。”

3、波洛涅斯:

圆滑而又琐碎,愚蠢却自认聪明家伙,后来死在哈姆莱特剑下。人们对他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他对儿子雷欧提斯去法国之前的一番告诫以及让仆人去调查儿子的生活作风。在儿子临行前,他说到:还有几句教训,希望你铭刻在记忆之中: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的判断。

尽你的财力购制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一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

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别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