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3)写完后与同学交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
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
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3.教学设想
(1)图上讲了什么内容
图1:哪些人物?重点人物是谁?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 是怎样的?根据图画和生活经验,猜测他们还会说什么?
写字 开始要求写钢笔 字。 指导把字写得更 美观。
修改符号 为学生修改习作 提供技术支持。
语文生活
语文在生活中
的运用。
4.创新编排体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现特殊功能
阅读策略单元 使学生爱上阅读, 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 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 解水平和阅读速度。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通 过“猜测-证实”建构意义。
精读 课文
精读
略读 课文
略读
交流 平台
单元导入
学方法
用方法
梳理总结
口语 交际
习作
助推运用 实践中运用
精读课文 定位:在阅读 实践的过程中学 习阅读策略。 呈现方式:旁 批;课后活动。
具体内容 提示预测的线 索(依据):题 目、插图、内容、 生活。 预测时要有依 据。 预测的内容可 能跟故事的实际 内容不一样。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校生活 金秋时节 有趣的童话 策略单元: 预测 习作单元: 观察 祖国山河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
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重要地位。
词语 关注词语的结构 特点。 促进理解和运用。 激发学习词语的 兴趣。
词语 建立与学生生活 经验的紧密联系。 在情境中运用 词语。
词语 灵活选用理解词 语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不 同使用范围。 提高准确使用词 语的能力。
句子 正确朗读(通过 正确的停顿和重 音,表现出对句 意的准确理)。 在语言实践中感 知“得” 的用法。 感知特殊的语言 形式。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导语
课文1 课文2 课文3
交流平 台
词句段运 用
习作
点明 要素
落实要素 贯穿方法
指导
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
方法
实践 运用
学本学单段课段元 一一个重般般性性点目化目标
目标标标
单单元元 重重点点目目标

每篇课 文的教 学目标
本本单课元 个个重性性化点化目目标
目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 题
八 美好品质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单元内部结构
导语——单元主题的概括 语文要素的揭示
形象语言
抽象语言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启航的地方。
学校生活
美丽的校园。 成长的摇篮, 梦想启航的地方。
金秋时节
童话世界
乘着想象的翅膀, 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 看花儿跳舞, 听星星唱歌。
未充分考虑习作单元中精读 课文的 特殊性,像普通单元 的课文一样进行教学。
机械使用例文,一一对应仿 写。
对观察方法的指导过多过细。
要求过高。
古诗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年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最新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最新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编写思路及教学建议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选文是 时代发展的印记
是编者 价值观的 重要载体 你喜欢哪些
课文? 为什么喜欢?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4.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5.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第二单元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三上一单元
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超出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思想或情感有所触动; 特殊结构的词语或句子(成语、修辞、歇后语……) “新鲜感”是极具个性化的词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默读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三学段:默读要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第四学段: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词语理解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第二阶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
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第三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
三个附表

• 识字表
习作
快乐读书吧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 写字表 • 词语表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 学建议
人文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一.三年级学生的起点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1.基于文本(课程标准、教科书)2.基于现状(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二.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分析不能过于“近视”,还要看到下一个学段的要求,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总体要求。

特殊的三年级1.学习容量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容易拉开差距2.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设计单元主题三上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学校生活、童话世界、金秋时节、我与自然、祖国河山、美好品质),2个特殊单元(策略单元:预测;习作单元:观察)三下六个普通单元(人文主题分别为:可爱的生灵、寓言、观察与发现、多彩的童年、奇妙的世界、有趣的故事),2个特殊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习作单元:想象)(讲6个课件)三.整册教材语文要素安排单元内部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导语、略读课文和交流平台的设计。

(播放ppt1)精读课文是课后设计练习题;略读课文是在读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两类课文教学要求的不同,在第一篇略读课文后面有具体的泡泡提示:略读课文可以读的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快乐读书吧1.从一个页面增加到两个页面。

体现如下重要理念:首先,以多种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如“在那奇妙的王国里”);其次,弹性要求(必读“你读过这本书吗”+选读“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结合推荐);第三,指导阅读方法。

三上读童话,三下读寓言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编写思路及写作特点(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以“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这个内容在单元内的整合,在单元各篇课文中都有渗透。

具体见图片。

其中,交流平台中一句是课内的,一句是课外的,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播放ppt2)再以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为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题是指向事后反思的,是已经理解的,回过头来反思用了什么方法。

2018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8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8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 《花的学校》本课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1).多元认字。

2).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3 * 《不懂就要问》本文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1).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2).多元识字。

口语交际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统编版语文三上教材内容解读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统编版语文三上教材内容解读

2024语文新教材培训:统编版语文三上教材内容解读一、教科书编排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科书安排课文27篇。

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科书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3课为“学校生活”篇,课文内容大都围绕校园生活展开,部分遣词造句新奇有趣。

第4〜7课为“金秋时节”篇,展现了秋天多彩的声响景色,彰显了平常生活之美。

第8〜11课为“童话世界”,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中外童话,充满了神奇丰富的想象。

第12〜14课为“预测”篇,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

第15〜16课为“留心观察”篇,是本套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曹〜20课为“祖国河山”篇,所选诗文展现了我国的壮美河山。

第21〜23课为“我与自然”篇,呈现的是三篇语言各具特色的文章,蕴含了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第24〜27课为“美好品质"篇,课文中有成人有儿童,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都展现了璀璨夺目的美好品质。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本册教科书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单元部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习作例文、快乐读书吧等)三大部分。

教科书继续按专题编组。

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

8个专题依次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预测、留心观察、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写作学习要求。

课例由2-4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1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2 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3 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4 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5 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词语 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 促进理解和运用。 激发学习词语的兴趣。
词语 建立与学生生活经验 的紧密联系。 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词语 灵活选用理解词语的方 法。 辨析近义词的不同使用 范围。 提高准确使用词语的能 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01 进入三年级……
02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03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课程标准 教科书


于 学生起点 于

分析



进入三年级,部编版教材有很多变化。和其他版本的教材相 比也有很多变化。新编的体例和选文,新的成分比重相当大。
知识储备 学习能力 思维水平
默读 不出声,不指读,提 升阅读质量,为提高 默读速度作准备。 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 决。 边读边思考。
提倡(✔)
✔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 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
✔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 程。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收获, 提升理性认识。
✔灵活处理交流平台与其他板 块的关系。
避免( X)
X 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割裂,
感受课文生动的 语言,积累喜欢 的语句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 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 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的词句。
七单元 我与自然
语文要素之间(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二年级
•开始学习默读。
三年级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 声,不指读。 •带着问题默读。
后续年级
•提高默读的速度。
三年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整体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整体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整体分析一、教材内容简析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 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 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

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 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 , 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 , 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 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 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 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 启迪思维,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 ”阅读链接”, 提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 由课文自然延伸,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 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 提供作者简介、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 提供练笔机会, 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 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不安排写字, 不设课后题, 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 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 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

在第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中, 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定位, 提出了关于略读的具体建议: 可以读得粗略一些, 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 也没有关系。

这样编排, 使学生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 初步了解略读这一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 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如《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提示”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交流阅读体验, 交流自己感到新鲜的、陌生的词句。

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三年级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只有了解了多音字多义的本质, 多音字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多义才会多音)
识 字(形声字)
抱饱胞泡 跑 炮……
教学中要更关注“孤僻 字”,避免“泛化”
后两种容易犯错的是
“读半边字”。我们
的正确做法是学生在

利用声旁猜读的同时,
引导学生查字典验证,

准确识字,培养自主
识字能力。
21 大自然的声音
要区分“见面字”“认 读字”“写字”的不同 要求。
要注意的是新鲜感是个特别具 有个性化的概念,不是客观存 在的,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认知水平密切相关。一个词对 你来说是有新鲜感的,但对他 来说并不一定有新鲜感。所以 我们不能把它表述成一个客观 存在的现象。比如“这一课中 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 来找一找”。但可以这样问 “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对你来说 具有新鲜感?画出来,和同学 交流”。因而,引导学生关注 有新鲜感的词句实际上是一个
体会语言 的生动
例2
23 带刺的朋友
单元重点目标
对接生活 经验
体会情感 的变化
本课个性化目标
例3
25 掌声
单元重点目标
以第一人称讲述,语言方 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难 度,挖掘了个性化目标。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加深 理解。
提倡“五大抓手”提升语言要素,避免“五大误区”多钻研 教参,做到心中有标,眼中有生,口中有法,手中有艺术
1.单元内容整合
三上一单元“学校生 活”,导语中明确提 出单元学习要素,即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
的词语和句子。
加点的字学 生比较陌生, 提出来引导 交流和关注
课后练习目标要求 明确,意在引导学 生感受新的表达形 式。问题都指向新 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79
重在表达
80
提倡
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 向表达方法。
将方法指导(“交流平台” 的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整个 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准确定位习作例文,灵活处 理习作例文和习作的关系。
例文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把 例文有效利用起来。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有效 激发观察和想象的兴趣。
反对
未充分考虑习作单元中精读 课文的 特殊性,像普通单元 的课文一样进行教学。
形声字
• 如,马字旁的字,“骤骗 验驻骄驸驳”从现代汉字 的角度,形旁在常用义的 表义度几乎是零。

声旁同与一形声声旁字表的示读多音种关读系音具,有理不多 据容性乐• 表调功能弱。声旁的调类不一
样性。

致。
• 相当一部分都是间接提示。
• 有效表音率30%左右。
• 如,包字族的字。
• 完全表音的占23%,部分 表音占42%。总共65%。
语。
联 系 生 活 经 验 理 解
词语。
22
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一段话的意思。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 理解课文的意思。
初步把握 文章的 主要内容
23
阅读时,关注有 新鲜感的词语和 句子。
感受课文生动的 语言,积累喜欢 的语句。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 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 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的词句。
其余35%声旁与整字读音
没有关系。
声旁表音存在局限性
42
读取 汉字
直接提取

鸿鹄之志
利用声旁推理
ɡào

鸿鹄之志
hào
利用同声旁字推理 鸿鹄之志

43
识字 更加关注不合 规则的形声字, 避免泛化类推导 致读音错误。 区分“见 面”“认读 字”“写字”的 不同要求。

部编教材三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ppt

部编教材三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ppt

形声字 的 同一声旁表示多种读音, 理据性 • 表调功能弱。声旁的调类不一 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关系具有多 不容乐 致。 样性。 观
• 相当一部分都是间接提示。 • 如,包字族的字。 • 有效表音率30%左右。
• 完全表音的占23%,部分 表音占42%。总共65%。 其余35%声旁与整字读音 没有关系。
提倡(✔)
✔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
✔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 ✔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 各板块的内容。 ✔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 合。 ✔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 识引导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避免( X)
X 孤立处理教材内容,忽视教
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X 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
学。
X 只重视单元要素,忽视其他
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 的地方提出疑问。
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 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人教(部编版)(共98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人教(部编版)(共98张PPT)

形声字的
• 如,马字旁的字,“骤骗 从现代汉字的角度,形旁 义度几乎是零。
理据性
不容乐观
同一声旁表示多种读音,
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关系具有多样性。
• 表调功能弱。声旁的调类
• 相当一部分都是间接提示。 • 如,包字族的字。
• 有效表音率30%左右。
• 完全表音的占23%,部分 总共65%。其余35%声旁 有关系。
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方法
实践运
学本学单段课段元 个一一重性般般点化性目目目目标标标标
单单元元 重重点点目目标标
每篇课文的 教学目标
本本单课课元 个个重性性点化化目目目标标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提倡(✔)
✔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 ✔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 ✔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
各板块的内容。 ✔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
金秋时节
童话世界 策略单元:
预测 习作单元:
观察 祖国河山
我与自然
美好品质
语文要素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后续年
•提高默读
三年级
一二年级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借助图画理解词语。
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后续年
•在实践中
单元内部结构
普通单元
导语
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字 鼓励自主学习。 分类指导。
重点关注易错字;重
点指导未学过的部件。 创造机会在词语句子
语境中运用。
关注学生日常使用汉 字的真实状况,有针 对性地补救。
1 2 3 4 5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 大部分不能准确表义。
形旁与字义的联系, 是一部分字,不是所有字。
• 最常用的高频字中,形声字的形旁表义 率只有15%。 • 如,马字旁的字,“骤骗验驻骄驸驳” 从现代汉字的角度,形旁在常用义的表 义度几乎是零。
同一声旁表示多种读音, 声旁与形声字的读音关系具有多样性。
• 相当一部分都是间接提示。 • 如,包字族的字。
提倡(✔)
✔心中有全局,树立整体意识。 ✔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 ✔加强整合,灵活处理单元内 各板块的内容。 ✔人文内涵与语文要素有机融
避免( X) 机械地按照教材顺序实施教
学。
X 只重视单元要素,忽视其他
目标。
合。
✔重视单元之间的联系,有意 识引导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

学习难度加深
目 录
02
01
进入三年级……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03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普通单元:6个 特殊单元:2个
学校生活 童话世界
金秋时节
策略单元: 预测
习作单元: 观察
我与自然
祖国河山
美好品质
美好品质
人与自我
金秋时节 观察 我与自然
学校生活 祖国河山 童话世界
Diagram 人与社会 Diagram 2 2
书 写 提 示
日 积 月 累
略读课文
古文教学
快乐读书吧 古文教学 多种形式激发阅读 古文教学 兴趣 弹性要求 指导阅读方法
三位一体示意图
精读
略读
课外阅读
目 录
02
01
进入三年级……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03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1 2 3 4 5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交流平台。
X 将交流平台作为考试内容。
提升理性认识。
✔灵活处理交流平台与其他板 块的关系。
方法无处不在——
读书的方法
方法无处不在——
学习多音字的方法
关于识字方法
具有声旁意识和形旁意识
学生能够做到
运用形旁线索猜测字义, 运用声旁线索类推字音
形旁表义度有限
表义笼统,粗疏不确定。 很多形旁只起信息提示的作用。
形声字的 理据性 不容乐观
• 表调功能弱。声旁的调类不一致。
• 有效表音率30%左右。
• 完全表音的占23%,部分表音占42%。 总共65%。其余35%声旁与整字读音没 有关系。
声旁表音存在局限性
hú 直接提取 读取 汉字 利用声旁推理
鸿鹄之志
ɡào
鸿鹄之志
hào
告 浩
利用同声旁字推理
鸿鹄之志
识字 更加关注不合规则的 形声字,避免泛化类 推导致读音错误。 区分“见面字”“认 读字”“写字”的不 同要求。
•提高默读的速度。
后续年级
三年级 一二年级
•借助图画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难懂的词语。
•在实践中运用。
单元内部结构
普通单元
导语
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精 读 课 文
略 读 课 文
交 流 平 台
词 句 段 运 用
识 字 加 油 站
理解词语的方法—— 借助图画 借助上下文语境 联系生活经验 近义词替换 语素义叠加 …… 方法的灵活运用 阅读过程的自我监控
梳理童话的显著特点 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摘抄 养成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提示摘抄的方法:归类 摘抄 鼓励读背、写感受 提高信息素养
默读
不出声,不指读,提 升阅读质量,为提高
默读速度作准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目 录
02
01
进入三年级……
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03
编写思路及显著特点
知识储备 课程标准
教科书
基 于 文 本
学生起点 分析
基 于 现 状
学习能力
思维水平
课程目标 分析
第二学段 目标
第三学段 目标
第四学段 目标
高中语文 课程目标
容易拉开差距
特殊的 三年级
学习容量加大
X 忽视课后练习,随意开发教
学内容。 X 不关注传统课文的新功能。
1 2 3 4 5
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 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新鲜感
新词。 新概念(认知结构里不 存在的事物)。 陌生化的表达。 与原有认知图式不匹配
课文1 词句段运用 导语 课文2 课文3 交流平台 习作
点明要素
落实要素 贯穿方法指导
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方法
实践运用
学段 本课 单元 学段 个性化目标 重点目标 一般目标 一般性目标
重点目标 重点目标
单元 单元
每篇课文的 教学目标
本课 本课 单元 个性化目标 重点目标 个性化目标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不理解的内容读后解 决。 边读边思考。
提倡(✔)
✔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的学 习与运用贯穿整个单元。 ✔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 程。 ✔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收获,
避免( X)
X 学习方法与阅读教学割裂,
贴标签式的学习。 X 孤立处理教材内容,忽视交 流平台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X 机械实施教学,让学生读背
Diagram 人与自然 Diagram
33
双线结构一览表
单元 一 人文主题
学校生活
语文要素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金秋时节
童话世界 策略单元: 预测 习作单元: 观察 祖国河山 我与自然 美好品质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语文要素与课程标准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一段话的意思。
初步把握 文章的 主要内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 理解课文的意思。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 的词语和句子。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 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 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积累喜欢的语句。
语文要素之间
后续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开始学习默读。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 声,不指读。 •带着问题默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