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感觉派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主义的认识论,达达主义的思想表达 方法,就是新感觉派表现的理论依据。” ——川端康成 “他捡起一块小石头,扔进森林。森林把月 光从几片柏树叶子上掸掉,喃喃地自言自语。” ——横光利一《日轮》
•
一、中国新感觉派的形成
1.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 月刊,内容倾向于进步,艺术形式上则追求创 新。其中刘呐鸥所作的《游戏》、《风景》被 视为是早期感觉派小说中比较成功的作品。 第 四期上刊登《保尔〃穆杭论》。 刊物共出版8期,1928年底被国民党政府查 封。
3.在艺术表现上:采用多种西方的现代派手 法,突出“感觉”,把客观对象主观化,进 行主观感情的投射,使对象生命化和个性化。 在结构、形式、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大量 使用夸张、变形、魔幻、荒诞、蒙太奇、意 识流、心理分析等手法进行现实创作;结构 上多线并进,跳越性大,常常使用内在视角 进行叙述。
最后一部短篇小说集《小珍集》,已经 从现代主义较多地回到现实主义。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文学成就高的作家, 他创作题材广泛,擅长用西方弗洛伊德的心 理分析学说来表现人的复杂心理,以及现代 大都市文明的快节奏对人心理带来的扭曲。 多写人物由于情欲被压抑而导致的变态、焦 虑和恐惧。
穆时英,浙江慈溪人, 笔名伐扬、匿名子。浙江慈 溪人,任过国民党文化审查 委员会委员,1940年被杀。 他醉心于描写都市的爱情生 活,表现爱情和死亡的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著作有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赤道 下》等少量小说,还有《电影节奏简论》等 论文。 刘呐鸥的小说多以蒙太奇、意识流的手 法,描写大都市中男女放纵、刺激的色情生 活,暴露了大都市的异化、病态,展现了大 都市的罪恶和人性的丑陋。
他笔下的人物多以女性为主,但她们多 是一些思想的空壳。刘呐鸥尤其爱在作品 中表现女性情感的商品化和滥情。如《两 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礼仪与卫生》等 篇都属于这种性质。 作品形式的意义大于思想意义,30年 代后,较少作品出版。
1932年1月出版小说集《南 北集》,并无新感觉派的味道。 同年创作开始转型,小说 集《公墓》、《白金的女体塑 像》集中体现了新感觉派的特 点。
写十里洋场上海畸形 的“战栗和肉的沉醉” , 造成一股“洋场文学”风 气,被誉为“新感觉派的 圣手”。 代表作品《上海的狐步 舞》、《夜总会里的五个 人》等。
施蛰存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分析学说创作的 小说主要收录在《将军底头》、《梅雨之夕》 和《善女人行品》三本集子中。 《将军底头》(含《将军底头》、《鸠摩 罗什》、《石秀》等篇)为历史小说集,以现 代心理分析方式诠释古代故事与人物;《梅雨 之夕》则表现现代都市压抑、苦闷的两性心理, 和大都会快节奏下人的怪诞奇异幻觉。
1.在快速的节奏中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的病态生 活,揭示了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 的冷漠,精神的疲倦和心灵的孤独。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热衷于描绘都市文 化的时尚特征。 穆时英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以一个周末 夜总会为场景,描写了五个人生的失意者 。
2.运用弗氏的学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作为创 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以回忆、联想、闪 念、梦境、幻觉等方式,剖析人物的内心世 界,挖掘和表现人物的潜意识,刻画人物的 性格分裂和变态心理。 施蛰存 《梅雨之夕》 。
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 说流派,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文 坛。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 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创作的 影响。主要特点有以快节奏表现殖民地化的 大都市的畸形生活;刻意捕捉新奇、独特的 感觉和印象,把人的主观感受投到对象中去; 采用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技巧。
•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 流派的出现; •另一方面,从海派文学自身 的发展来看,它上承张资平、 叶灵凤等初期海派都市小说之 余绪,下开40年代以张爱玲为 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之先河。
2.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施蛰 存任主编。杂志迅速成为新感觉派小说的主 要阵地,新感觉派创作在这时达到了鼎盛时。
3.杂志发行到第5卷时,刘呐鸥远走日 本,穆时英在政治上也趋于堕落, 1935年, 施蛰存、杜衡等人退出《现代》杂志编辑部, 新感觉派解体。
刘呐鸥,台湾台南人。 新感觉派的开山作家,早年 留学日本,译介过日本新感 觉派和法国都会主义作品及 其理论,1928年创办文学月 刊《无轨电车》。
穆时英小说更多的是从文化的碰撞中展 示人生存的困境,表现人在现代文明的压抑 下自我的丧失,成为了“非人”,具有现代 哲学的意味。具体现表现: 1.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作品中充满 了浓重的颓废、悲观乃至绝望的思想倾向; 2.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大量采用了电影 镜头组切的艺术手法; 3.凭直觉去体验表现现代人的全部复杂性,突 出感觉,把现实图化心理化; 4.语言流畅灵动,句式重叠回环,用诗的手法 写小说,使小说满蕴诗意。
4、从对情爱的表现上看,刘呐欧笔下的女性更 多的是欲念、肉的沉醉和官能的刺激,他们都是 生活中的享乐主义者; 穆时英小说中生活的放纵,更多的是因为生活所 迫的沉沦,多一层生活重压下的痛苦; 施蛰存的小说更多的是从都市的个体生命中去揭 示人心理的复杂性,表现人的异化和心理的搏斗 和痛苦,常常取材与历史,带有魔幻和传奇色彩, 构筑的是一个被欲望驱使而受到各种外部条件制 约的世俗世界。
施蛰存,浙江杭州人。 笔名华安。是新感觉派中文 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擅场于 用西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学说来表现人的复杂心理, 以及现代大都市文明的快节 奏对人心理带来的扭曲。
早期的创作大都收在《江干集》、《娟子姑 娘》和《追》中,艺术上比较幼稚。 1929年出版小说集《上元灯》,收录十篇作 品,感情纯洁,有较浓郁的抒情气息,被作都是 称为“我正式的第一个短篇集”。其中《周夫人》 和《宏智法师底出家》开始显出弗洛伊德学说的 影响,预示了他后来创作方向的变化。
城市,常常被看作欲望 的孽海,而女人则是表 现欲望的符号。 女人与大街与城市混为 一体,城市被人格化、 女性化,也色情化了。
男主人公只是这个城市 的“看客” 。
四、创作心理特点 1.强调刹那的感觉,以此作为表现人的生存价 值和意义的基础。 2.强调主观和想象,以此构成作品的现实。 3.表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强调性与现代文明的 冲突,以此揭示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格分裂的 痛苦。 4.表现人物的二重性格,对人性中恶的因素的 表现。新感觉派表现城市文明下个性的危机、 个性的忧郁和个性的挣扎。
1.作为新感觉派小说作家,刘呐欧、穆时英创作 倾向主要以新感觉为主,注重新感觉的印象,施 蛰存以心理分析表现见长,注重对人的潜意识的 开掘。 2.语言风格上,刘呐欧、穆时英与现代诗歌接近, 刘呐欧的语言具有西化色彩,穆时英的语言更接 近口语化,施蛰存的小说传统的韵味更浓厚一些。 3.从题材上看,施蛰存小说的题材比刘呐欧和穆 时英小说的题材更广泛,都市、乡镇都有,小说 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
•
1929年9月,刘呐鸥、施蛰存、戴望舒等又 合办了《新文艺》月刊,在政治上支持左联,发 表普罗文学。同时创作上新感觉主义倾向也有了 发展。 1930年,穆时英小说《咱们的世界》在《新 文艺》上发表,为他后来进入这个流派准备了条 件。 除此之外,水沫书店还出版了水沫丛书, 包括施蛰存的小说集《上元灯》、刘呐鸥的《都 市风景线》等。其中后者被视为是中国新感觉派 的第一本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