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日积月累(附原文+解释)

六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日积月累(附原文+解释)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 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 答:并非这样。
必背古诗文+日积月累
01 必背古诗文
3.古诗三首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 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如果生活在水边,经年累月地观察水中的鱼,那么就能熟悉鱼的性情,同样,如果生活在山上,经年累月地观 察山上的鸟,那么就能听懂鸟的叫声. 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 观察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第74页)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心栽种的花没开,而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意外 地取得了收获。
6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 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7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 (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202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笔记

202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笔记

202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笔记古诗三首
一、《咏鹅》
1、咏鹅——韩愈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2、诗中的意象
(1)“鹅”:代表自由、美丽、坚强的精神。

(2)“曲项”:指鹅仰天发出的声音,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3)“白毛”:代表纯洁,也代表自由的美丽。

(4)“绿水”:代表自由的环境,也代表鹅自由的飞翔。

(5)“红掌”:代表鹅拨开清波,展示自由的精神。

二、《游子吟》
1、游子吟——孟浩然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诗中的意象
(1)“白日”:代表阳光、希望、力量。

(2)“山”:代表坚持不懈的信念。

(3)“黄河”:代表自由、勇敢的精神。

(4)“千里目”:代表游子的远大抱负。

(5)“楼”:代表游子不断前进的勇气。

三、《登鹳雀楼》
1、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2、诗中的意象
(1)“鹳雀楼”:代表梦想、坚持不懈的信念。

(2)“白日”:代表勇气、希望、力量。

(3)“黄河”:代表自由、勇敢的精神。

(4)“千里目”:代表远大的抱负和梦想。

(5)“楼”:代表不断攀登的勇气。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三课
根据最新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

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全文:
1.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是《古诗三首》。

分别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及《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整体表现了古人在特定时节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

下边按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时时有落红,处处伴飞花。

寒食节这天东风佛面,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弥散在王侯将相家的上空。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有两颗闪烁的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曾经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银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中秋的庭院地上月光如洗,寂静的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清凉的秋露点点无声无息,悄然打湿了香浸满院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引得那世间多少人深情遥望。

不知道这秋夜缠绵的情思所承载着的千般愁绪,又要降临到谁家。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
文原文
古诗三首
一、《鹅》
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共收录了《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经典的古诗。

《鹅》一诗描绘了鹅曲颈高歌的情景,传达了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哲理。

诗人运用简单而生动的词语,形象地描述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场景,展现了鹅的生动形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明月为切入点,通过简洁的叙述唤起了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雄伟壮丽的风景,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哲理告诫人们不断向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

这三首古诗都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读者,也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格式有待调整。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李白《慈姥竹(节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于谦僧绿筠轩(节选)》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郑爕《竹》
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络( 脉络 ) 格( 网格 )
锤( 锤炼 ) 捶( 捶打 )
焚( 焚烧 ) 禁( 禁止 )
烧( 燃烧 ) 饶( 富饶 )
马诗
性格温顺、勤恳耐劳 纵横驰骋、英姿飒爽
李贺 (790—816)字长吉, 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 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 行》《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 三首》。
理解诗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怕——不留清白
▷ 石灰的颜色 ▷ 高尚的节操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出 主
诗人 志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石 浑不怕 借石灰表明志向 灰 吟 留清白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 态度 坚韧 顽强
思考:“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象

竹根盘根错节 牢牢扎根山石间
竹子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受的磨难
竹子面对
任尔东西南北风。磨难的态度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竹子 托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课堂小结
“春城无处不飞花”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长 安城,那到处飞花的寒时节,寒食节禁火,唯 有得到许可才可生火,作者将“特赦街中许蜡 烛”那富有嘲讽意味的一句圣旨通过“轻烟散 入五侯家”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板书设计
寒食
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城 寒食节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和对权贵们的 讽刺。 不满
二、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姣姣和汉女。 2.脉脉不得语。 3.盈盈一水间。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相视无言的样子。 清澈的样子。
课堂练习
三、根据诗文填空。
1.《迢迢牵牛星》选自《 古诗十九首 》,诗中描绘的情景 与我国古代民间故事“ 牛郎织女”有关。 2.《迢迢牵牛星》饱含深情的诗句是“ 盈盈一水间 ,
借古讽今 对宦官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委婉的讽刺,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新知讲解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习俗?
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春季改火习俗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全诗用舒缓、平和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适当拖 长声调,读出青烟袅袅的感觉。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由读古诗,读准 字音,读好节奏。
新知讲解
学字词
我会写
zhāng
qì yíng

章 泣盈脉
新知讲解
易写错
zhāng

这一横要长一些。
文章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笔顺:
mài 脉络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含情脉脉
形近字:泳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
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居
形近字:牺
字义: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
“西”不要写成“酉”。 居住,停留。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观看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 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 自己的感受。
徽剧《吕布戏貂蝉》
板书设计
概括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组藏戏班、
藏 募捐架桥 戏 艺术特色——面具、舞台、剧情、唱
腔、动作、时长
神奇雪域 魅力艺术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 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 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西藏人 民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绿色 柔顺
善者
国王
王妃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巫女
妖魔
村民的面具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 要……不要……不要……只要……”来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①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年轻的唐东杰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2个课时)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2个课时)精品课件

品读鉴赏
古诗赏析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唐代 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因为寒食 日天下一律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 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 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嘚嘚”的马蹄声,恍如身历其境。
拓展延伸
轶事趣闻
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 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 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 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 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 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
助学资料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
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 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 766—779年)进士。晚年为陕 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 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 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 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 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 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 词使这首诗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 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 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
新课导入
《十五夜望月》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 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 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课件(共88张PPT)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何时将要。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把大漠里的沙子比作雪,不仅从 视觉上写出了沙的颜色,而且从 触觉上写出了战场寒冷的感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此指西 指燕然山。这 北沙漠地带。 里借指边塞。
“月似钩”,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 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武器营造了一种 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译文: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白雪, 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对偶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 了边塞战场的景色。用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 显示了战场的清冷悲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征 战沙场报效祖国的愿望。
初读古诗,结合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再读古诗,想 象画面,感悟诗情。读诗时,要抓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 似钩”两句,发挥想象,感受诗人创设的辽阔雄浑的意境; 抓住“金络脑”“踏清秋”,体会诗人渴望受到重用,期盼 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马是六畜之一,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 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 效国家的志向。
托物言志 学方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 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 的某种精神品质。托物言志的“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 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 ,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3课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3课古诗三首

第一首:《送别》1.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

2. 诗中通过描写生离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之情。

3.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江河、孤帆、樯橹,与人物行为,如挥手告别、登舟远行等,表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思考和感悟。

4. 该诗运用了夸张手法,将离别的伤感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第二首:《江雪》1.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江雪纷飞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2. 诗中以“千里”、“万里”、“九州”等语言手法,展现了江雪的广阔和气势磅礴。

3. 通过对雪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股静谧、肃穆的氛围,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

4. 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美感。

第三首:《登鹳雀楼》1.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登高远望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索和感悟。

2.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景象,如高楼、远眺、云海、天光等,表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大气。

3. 诗中以“北斗”,“秋月”,“花鸟”等描绘世间景象,以及“飞鸿”、“直指苍穹”,“倚天莫使堕”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追求的感慨和畅想。

4. 该诗以豪放大气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豁达之情,给人以宽广和深远的感悟。

以上是三首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古诗,这些古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可以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古诗,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这些古诗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引发他们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送别》、《江雪》和《登鹳雀楼》是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三首古诗,它们不仅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韵味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探讨。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三首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在《送别》中,诗人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追思和离别的惆怅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

读第一行 诗句,想想写 了什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伸出,抽出
摆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外貌 白皙
动作
皇宫里
对比
的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 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 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神笔。

湖北武汉先锋文化多媒体工作室
女的愁闷、 悲伤,抓住 叠词读出诗 歌的韵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并试着背诵。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课后第一题)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 遥远 明亮

摆弄
牵 织女思 不成章
牛 星
零如雨
相 思 之 苦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 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 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 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 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 《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 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 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知识采撷
《古诗十九首》 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 从传世的无名氏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 格,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注释
【迢迢】遥远。
【皎皎】明亮。
【河汉女】织女星。河汉,银河。 【擢】伸出。
【素】白皙。
【札扎】织机发出的响声。
【涕】眼泪。
【零】落下。
译文
翻译: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 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 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匹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滴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 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无法用言语交谈。
作者简介
王 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
出生寒微,一生潦倒。其诗题材广泛,多反映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 思想深刻。代表作有《田家行》《古从军》《望夫石》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3 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诗人的创 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那些有关传统节日的诗篇,或寄托 乡愁,或叹时伤春,或关心时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些 描写节日的诗篇,去体味作者所表达的独特感受。
我会写
hóu
zhānɡ

yínɡ
侯章泣盈



脉栖鸦
多音字
赐点蜡烛。
【五侯家】泛指唐朝的王侯贵族。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译文:暮春的长安城里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散,寒 食节的春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杨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傍晚,皇宫里忙着传送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 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些叠词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 动传神,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自然贴切地传达 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主旨归纳
《迢迢牵牛星》巧借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见的民 间故事,表现了思妇与游子的相思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 愁,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
课前导入
古往今来,中秋佳节都是全家团聚的日子,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有 许多人在这天仍漂泊在外,不能归家,于是, 中秋之月便成了他们倾诉的对象。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建在中秋之夜所 作的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朗读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意停顿
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都城长安。 【寒食】寒食节,古代的一个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过去 在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御:封建社会与皇帝有关的东西都称“御”。 【汉宫】汉朝皇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寒食节禁止生火,但权贵宠臣可以得到皇帝恩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 牛,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 织女,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 颜。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思考:诗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秋思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 相思,然而在表现的时候,却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来发 问。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把诗人 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主旨归纳
《十五夜望月》通过描写中秋节望月冷清、寂寥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翃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这两句是诗人的慨叹,抒发了对天下 有情人难成眷属的同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虽浅,但织女与牛郎只能脉脉相 望而不能言语,多么无奈。
诗人直抒胸臆,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不远,又 不得语,更突出离别之苦!美好的情、景与残酷的现 实形成巨大的矛盾反差,从而使诗意更加哀怨动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谁家”就是“谁” 里指怀人的思绪。 的意思。“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 吗?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织女因思念一河之隔而不能相见的牛郎而无心织布, 哀怨流泪。作者借写牛郎织女的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 和愿望的矛盾。
《迢迢牵牛星》多用叠词,这些叠词有什么作用?
全篇有六句以叠词起头: 迢迢:写出了牛郎星与织女星距离之远; 皎皎:突出织女星清亮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美的容颜; 纤纤:写出了织女细长的双手,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 质; 札札:织布声,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盈盈:写出了银河的清澈; 脉脉:写出了织女与牛郎相视时的情态。
地 点 双重否定,强调长 安城春意浓郁。
“飞”写出了长安城柳絮飞舞、 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时间
“斜”写出了柳 枝的摇曳之姿。
前两句描写的范围 由大到小,由全城
入宫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两句写宫廷生活。在这“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 皇帝却给宠臣赐蜡烛,那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入了王侯 贵族的家中,真是烟虽轻,皇恩却重。对这个细节的描述, 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在理解诗意的 基础上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深厚情感。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 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庭中,庭院中。
歇,休息
冷露无声湿桂花
秋天的露水
打湿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院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这两句写景,点明了望月的深情长的意境,为后两句抒情做了很 好的铺垫作用。
再读一遍:朗读时,要深刻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前两句语 气悠扬,语调轻快,后两句语气幽怨,语调低沉,读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主旨归纳
《寒食》描写了寒食节这天长安城由白天到夜晚的景象, 诗人借“暮传蜡烛”,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赏析
在内容上,本诗起首两句描写牵牛、织女两星相对的清冷环 境,于景中寄寓离愁;中间四句以织女的动作、神态写出她内心 的哀怨;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 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了起来。
织女整天忙碌地织布,为什么还是“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呢? 作者借此想表达什么?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作者简介
韩翃(hónɡ)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
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 一。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诗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 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主要诗作有 《宿石邑山中》《章台柳》等,著有《韩君平诗 集》。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 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 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 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述异记》
这段文字写的是_牛__郎__织___女__的故事。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