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余姚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旅游管理余姚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外研究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现代旅游业发展得比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来看,旅游形象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
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 .D .Hunt撰写了一篇题为《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Image: a factor of tourism)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旅游地开发中形象因素的意义,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
1972年,在美国学者C .Gunn的《度假景观》(Vacationscape)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旅游者形成旅游地形象的两个层次:原生形象(organic images)和诱导形象(induced images)的概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西方,“地方性”(Place)和地方识别性和地方认同(identity)的研究,是人文地理学和景观与城市规划学的重要概念,与旅游地形象的研究有密切关系,因此,《城市的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和《地方性和非地方性》(Place and Placelessness)这两本专著也被认为是与旅游形象研究相关的早期文献。
1933年美国著名的营销大师P .Kotler出版了《地区的行销》(Marketing Places)一书,探讨了地区形象和旅游形象的营销战略。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旅游地形象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旅游地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去吸引游客,从而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多学科理论研究旅游形象问题,从旅游者和旅游地两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目的地形象策划、形象分析方法、形象重塑和形象构成模型及评价等方面。
国外学者从多角度,多领域对旅游形象进行论证分析,极大丰富了其理论内容,为旅游目的地的的旅游形象提供最基本的理论支持。
2、国内研究现状从国内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的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在总体上是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专门探讨旅游形象策划和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文章数量和实际对旅游地进行形象设计的文章数量相比要少很多,在理论上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余姚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思考论文报告
余姚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思考论文报告课题负责人:韩志祥社会课题组:许炯(执笔)王亦红虞奇志阮建丽孙雅波唐光月鲍婉君姜曼丽许定龙(教研员)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消费形式逐渐形成一种气候。
从本世纪50年代崛起的现代旅游,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
余姚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淳朴的风土人情,秀丽的山水风光,丰饶的风物特产。
古老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珠联璧合,使她成为一个魅力独具、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研究余姚的旅游资源,对发展余姚的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研究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需要。
去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以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决定》的颁布,既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一种背景,也作为研究的一种诠释。
通过旅游课题的实践和研究,既可以充实教师的教学资料,丰富乡土材料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又可以让学生参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旅游活动,领略祖国自然风光,感悟家乡锦绣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初步构建余姚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思考框架。
2、学生参与旅游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1、可持续原则发展旅游业需注重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评价,保持旅游大环境的稳定性。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发展、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协调处理好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关系,保护优良的旅游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产业经济原则在实践中确立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营产业的性质,无论景区的规划、开发,还是产品的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同时统筹住宿业、饮食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旅游用品业等多项产业的协调运作。
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展现给游客的关键性印象,对游客的旅游决策和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形象研究逐渐受到广泛。
本文旨在回顾我国旅游形象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当前旅游形象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成功案例分析为我国旅游形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形象研究逐渐发展壮大。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扩展到旅游形象感知、塑造与传播等领域。
目前,我国各地高度重视旅游形象建设,通过提升旅游形象的核心吸引力、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等手段,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形象定位不明确:部分地区缺乏对自身旅游资源的深入了解和合理规划,导致旅游形象定位模糊,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2)旅游形象传播手段单一:尽管我国各地在旅游形象传播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传播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新,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3)旅游形象与文化脱节:许多地区的旅游形象缺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导致游客难以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
(1)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尽管我国旅游形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理论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2)实践操作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在实践操作中,我国旅游形象建设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国旅游形象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1)多元化和个性化:未来旅游形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2)文化融合和创新:旅游形象将更加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3)智慧旅游和数字化:借助智慧旅游和数字化技术,实现旅游形象的智能化传播和推广。
为加强我国旅游形象建设,以下策略和方法值得:(1)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强对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明确旅游形象定位,提高旅游吸引力。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
国内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综述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的“眼球经济”时代,“形象”已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小到个人、企业,大到城市、地区和国家,都存在一个形象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也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中探索得比较多的问题之一,可以说是现代城市旅游研究的新热点。
一、研究回顾(一) 研究所表现出的特点城市旅游形象研究属于旅游地形象(Destina2tion Image ,简称DI) 研究的范畴,显而易见,在城市旅游中旅游城市就是旅游目的地。
研究者们一般都认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是建立独特、鲜明、有招徕力的旅游形象,旅游城市应依靠形象来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
也就是说,研究者们对树立城市旅游形象的重要性都给予了较为明确的肯定。
魏小安曾这样说,一个旅游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不研究城市的总体形象、总体品牌,只去研究几个景区来形成城市名片,就单薄了一点[1 ] 。
此外,他们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概念也作出了种种界定,但总体而言大同小异。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吴杨所作出的阐释,他认为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者在城市旅游活动中对城市的内在底蕴和外在景观特征的综合感知印象,是可直观感受的城市表象与能够心领神会的城市内涵的城市全体信息的体现[2 ] 。
简单而言,城市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总体认识、评价和印象。
除以上两个共同点之外,当前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还表现出以下特点:1. 与旅游营销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其他应用型研究一样,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与实际的旅游营销紧密相联,有很强的针对性。
换而言之,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一般都采取个案研究或比较研究的方法,往往从实证角度指向特定的某个或某类城市,具体涉及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设计及宣传促销等方面,因此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屈海林、邱汉琴详细分析了香港旅游形象的构成要素及香港在城市旅游形象促销方面的成败,为内地城市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3 ] 。
余姚阳明文化的品牌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
JIAOLIUTANTAO115余姚阳明文化的品牌建设路径与策略研究*孙优萍李聪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绍兴摘要:本文所提的余姚阳明文化,意指余姚地区所具有的阳明文化,通过阳明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余姚阳明文化在余姚文旅发展中的IP作用,扩大阳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章通过分析余姚阳明文化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实践过程中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品牌认同感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专业化人员缺乏、管理维护有待加强等,由此提出要注意区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增强文化品牌认同感、加快品牌市场化运作、注重专业性人才培养和加强品牌系统化管理等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余姚;阳明文化;文化品牌;品牌建设近年来,旅游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国家提出到2020年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浙江余姚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与文化的结合,尤其是着力挖掘余姚阳明文化方面的内容,塑造余姚旅游文化品牌,进而推动余姚旅游文化的传播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如何塑造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的旅游文化品牌,如何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进行旅游文化推广传播,如何更好地规划余姚旅游文化发展都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一、旅游文化品牌的内涵20世纪70年代,品牌定位理论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通过运用新的手段进行品牌定位和宣传,增加品牌的传播效果。
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方面部分学者通过借鉴传统营销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研究旅游产业中的品牌建设问题。
1.旅游文化与品牌建设的融合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从外延规定到本质、内涵的探索。
前期过程中主要是对旅游文化概念的外延规定进行了阐述。
旅游其内在属性便是文化,而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认作是一种文化活动,肯定了旅游与文化间的互通关系。
在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上,从总体来看主要是集中在品牌营销的基础上进行的。
品牌的建设过程就是与对手拉开差距的过程,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其人格化,通过品牌中的文化与消费者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运用独特的品牌形象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目的地形象作为游客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体验和后续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指出,目的地形象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社会形象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共同影响着游客的行为意向。
认知形象主要指游客对目的地的客观信息了解;情感形象则涉及游客对目的地的情感认同和偏好;社会形象则涉及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
问卷设计包括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体验、重游意愿等方面的问题。
四、研究结果(一)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行为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具体而言,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社会形象评价越高,其重游意愿、推荐意愿和消费意愿也越高。
这表明目的地形象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
(二)目的地形象的各维度影响1. 认知形象: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形象主要通过获取目的地信息、了解目的地的特色和资源等方式形成。
这些信息包括旅游景点的介绍、旅游攻略等。
认知形象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满意度。
2. 情感形象:情感形象是游客对目的地的情感认同和偏好,包括对目的地的整体感受、对当地人的友好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情感形象的积极评价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
3. 社会形象:社会形象主要涉及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认知。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形象的旅游目的地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有文化氛围的旅游环境,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推荐意愿。
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第一章导言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第二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概述 (3)2.1 文化旅游景区品牌概念 (3)2.2 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3)2.3 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原则 (4)第三章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4)3.1 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4)3.2 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5)3.3 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5)第四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定位 (5)4.1 品牌定位原则 (6)4.2 品牌定位策略 (6)4.3 品牌定位实施 (6)第五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形象设计 (7)5.1 品牌形象设计原则 (7)5.2 品牌形象设计要素 (7)5.3 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8)第六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传播 (8)6.1 品牌传播渠道 (8)6.2 品牌传播策略 (8)6.3 品牌传播效果评价 (9)第七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推广活动 (9)7.1 品牌推广活动策划 (9)7.1.1 确定推广目标 (9)7.1.2 分析目标受众 (9)7.1.3 创意策划 (9)7.2 品牌推广活动实施 (10)7.2.1 制定实施计划 (10)7.2.2 宣传推广 (10)7.2.3 活动现场管理 (10)7.3 品牌推广活动效果评价 (10)7.3.1 数据收集 (10)7.3.2 效果分析 (11)7.3.3 改进措施 (11)第八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营销策略 (11)8.1 品牌营销组合策略 (11)8.2 品牌营销渠道策略 (11)8.3 品牌营销传播策略 (12)第九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服务提升 (12)9.1 服务质量评价 (12)9.2 服务提升策略 (13)9.3 服务品牌建设 (13)第十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危机管理 (13)10.1 品牌危机类型与识别 (13)10.2 品牌危机应对策略 (14)10.3 品牌危机恢复策略 (14)第十一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合作与联盟 (15)11.1 品牌合作原则 (15)11.2 品牌联盟策略 (15)11.3 品牌合作效果评价 (16)第十二章文化旅游景区品牌建设与推广案例分析 (16)12.1 典型案例分析 (16)12.2 案例启示与建议 (17)12.3 前景展望与策略完善 (17)第一章导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研究领域】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宁波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认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宁波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的游客认知研究城市已成为当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旅游,必须挖掘城市文明,提升城市的游憩功能,使城市转变为旅游城市,进而发展为优秀旅游城市。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游客进行各种游憩活动,其实质是人们对城市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对城市旅游的研究,最早见诸于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的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等》(An note on theurban—nonurban imbalance in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 )。
作为一重要的旅游研究领域,它的兴起源于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普遍出现制造业长期衰退、高失业率现象,在创新城市经济的过程中,旅游业为一门新型产业因其良好的产业特性(如劳动力密集、复合产业)和符合消费时代需求(休闲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推动了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旅游及其研究得到了世界范围内旅游和城市研究者们的关注(Law,2001),并在1990年代快速成长为一个显著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
1近十年国外城市旅游研究进展1.1城市旅游的理论研究格拉斯·皮尔斯(Douglas G.Pearce,2001),他总结了1990年代以来城市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了城市旅游研究的一体化框架体系。
一体化框架模型的建立为城市旅游形成系统、统一的概念体系提供了一条极具参考价值的途径。
1.2城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研究1.2.1旅游感知MichaelBarker(2002)调查了旅游者在“美国杯”龙舟赛这一标记性体育事件中旅游者安全的感知,阐述了体育事件对旅游犯罪的影响。
1.2.2旅游体验Bruce Hayllar(2005)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了旅游者在澳大利亚石城这一历史遗迹的旅游体验。
1.2.3旅游行为Yong Kun Suh(2004)对来韩国汉城的消闲和商务国际旅游者的旅游花费和活动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远程旅游者(欧洲和北美)更倾向于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而近程旅游者(日本)更喜欢购物,在旅游花费上,商务型旅游者明显多于消闲型旅游者。
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旅游形象影响因素文献综述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旅游地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没能与旅游地形象设计和传播研究进行有效衔接,旅游地形象影响因素研究本身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形象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便后续研究。
标签:旅游形象;旅游认知形象;旅游目的地形象一、国外对旅行形象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旅游形象的概念可知,旅游形象是由多个因子相互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Beerli和Martin在其研究中总结出了常用的旅游认知形象定量评价的9个维度: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旅游休闲和娱乐、文化,历史和艺术、政治和经济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当地的氛围。
Russel 提出了旅游情感形象评价的四个维度,激动的-昏昏欲睡的(Arousing-Sleepy),愉快的-不愉快的(Pleasant-Unpleasant),兴奋的-沮丧的(Exciting-Gloomy),放松的-压抑的(Relaxing-Distressing)。
Baloglu和Mc Cleary通过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生成模型,说明了外部刺激性因素和游客的个人特征影响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包括信息源的数量、信息的类型、游客的年龄、文化程度、旅游动机。
Mayo认为旅游形象感知主要受景色、气候、交通等影响。
Chon认为旅游支出、经济收入、闲暇时间和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吸引力程度等会影响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旅游形象。
影响旅游形象的因素有:旅游消费者群体的特征和消费者的旅游动机。
旅游消费者群体的特征由年龄阶层、性别,居住地,学历、职业特点、家庭状况以及个人收入等因素组成。
Asunci n Beerli和Josefa D.Martn對在兰索罗特岛观光旅游的游客特征进行了分析:游客的旅游动机对其形象的影响巨大,也会影响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游客的旅游经验会对其旅游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不同的旅游地区,有些游客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凭着自身的旅游经验对旅游景点产生不同的认知意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旅游情感。
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_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11 2 旅游形象定位因素分析 11 21 1 优势资源分析 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 ,
地处黄河中游 ,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 化名城之一 , 又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教 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 3 大教育基地 . 延安拥有历史 文化遗迹 5 808 处 , 革命旧址 350 多处[ 6 ] , 现已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4 处 , 列为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26 处 , 有 9 个景区入选 100 个
102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Jo urnal of Nort hwest Normal U niversity (Nat ural Science)
第 43 卷 Vol1 43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 如驰名中外的枣园 、杨家 岭 、王家坪 、凤凰山麓 、清凉山 、延安革命纪念 馆 、南泥湾等 . 以 “两圣两黄” ( 中国革命圣地延 安 、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 、黄河壶口瀑布 、黄土风 情文化) 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存量大 , 种类多 , 文化 底蕴深厚 , 为发展 “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条件 . 尤其是中组部全国 3 所干部学院之一的 “延 安干部学院”的设立 , 更为这个红色旅游圣地带来 难以估量的潜在优势 .
表1 国内游客对延安的形象感知 感知类别 感 知 构 成 城市标志 黄河壶口瀑布 401 4 % , 宝塔山 241 2 % , 黄帝陵 191 1 % , 杨家岭 151 2 % , 其他 11 1 % 城市中心 宝塔 山 791 3 % , 枣 园 革 命 旧 址 13 % , 延 河 31 1 % , 南泥湾 21 6 % , 其他 1 % 城市定位 革命圣地 421 9 % , 中华民族圣地 391 7 % , 历史 文化 名 城 81 5 % , 陕 北 中 心 城 市 31 7 % , 其 他 11 6 % 表2 国内游客对延安主要景区的形象感知 景点名称 黄帝陵 黄河壶口瀑布 枣园革命旧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宝塔山 秦直道 钟山石窟 清凉山万佛寺 延川黄河峡谷 知名度/ % 961 5 931 4 921 1 861 5 961 7 751 3 551 6 461 5 461 6 美誉度/ % 751 5 541 2 421 3 511 4 401 6 471 3 501 2 511 3 561 3
余姚市总体规划
余姚市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与规划总纲一、规划背景1.旅游业发展宏观态势从本世纪50年代崛起的现代旅游,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
学者推断至2020年,全世界出境旅游人数和创汇额将分别达到16亿人次和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
东亚太平洋地区1999年过夜旅游者达到创纪录的936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
据WTO预测,至2006年亚太地区的旅游人次超过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吸引地。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现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被党中央列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1999年全国共接待入境游客2704.7万人次,创汇140.99亿美元,成为世界排名第七的旅游大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002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8%。
据预测至2020年,我国的海外游客将占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的8.6%,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接待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宁波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旅游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
199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19万人次,创造旅游总收入105亿人民币,占GDP的9.8%。
在《宁波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宁波市旅游接待人数将增至目前接待人数的3倍左右,旅游总收入实现在1999年的基础上的“翻三番”的目标。
2.余姚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余姚市旅游业尚处在起步阶段。
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形式较为简单、粗糙,现上市的旅游产品多数处于半成品状态。
市内现有住宿接待单位202家,总床位6247张。
其中星级标准的建成饭店5家(含准四星的太平洋大酒店),客房725间(套),床位1377张。
【文献综述】台州市旅游形象定位
文献综述旅游管理台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一、引言在城市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这种竞争的加剧,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正在逐步成为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大、中城市在制定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城市旅游形象问题的研究,以期增强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2007年台州市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台州市旅游总体规划》中,把台州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山海美景,洞天福地”,这个形象定位虽然对台州旅游资源综合特征有所体现,但没有较好的意境效果,也没有较好的市场冲击力。
区域旅游形象塑造和推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台州旅游形象定位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010年6月30日,台州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也指出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台州旅游业仍存在资源整合度不高、形象定位不够清晰等问题。
因此,深刻分析台州目前的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和方法,对台州市旅游形象做出一个合理清晰的定位便成了台州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主题本人从学校图书馆以及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了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现整理归纳如下。
(一) 本课题国外研究动态国外鲜有专门针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因而本文就以旅游地形象研究来阐述国外城市旅游形象研究现状。
旅游目的地形象(简称TDI)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大多数学者都认同TDI的研究始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J.D.Hunt(1971)撰写的博士论文《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Image:a factor of tourism)。
他提出将形象因素作为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对旅游形象作了初步定义,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
在美国学者C.Gunn(1988)的《度假景观》(Vacationscape)一书中,作者提出了旅游者形成旅游地形象的两个层次:原生形象(organic images)和诱导形象(induced images)的概念。
文献综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觉叙事
文献综述: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视觉叙事作者:钟声悦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8期摘要:城市化以一种不可抵挡的速度和趋势,张扬着现代文明的面貌,近年来,各大城市为了提升竞争力,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着自我推销,在城市营销观念的作用下,城市形象宣传片以其传播快捷、内容全面、语言直观的特点,逐渐成为塑造和传播城市品牌形象的主要手段。
本文以视觉叙事为探讨中心,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发展概况和叙事语言转变两大角度进行综述,并结合影像案例进行叙事分析。
关键词:城市宣传;城市形象宣传片;视觉叙事随着城市营销观念的兴起,城市形象宣传片凭借在叙事、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了传扬城市精神风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大范围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首选方式,近年来持续热度不减。
各领域的学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切入到对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研究上;随着图像化时代的到来,视觉叙事在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创作过程、传播策略等方面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视觉叙事概念目前涉及城市形象宣传片叙事研究的文献中,对“视觉叙事”概念的阐释基本上可分为两个方向:其一是叙事学角度,如王祝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图像叙事研究》(2016)、蔡赛赛的《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叙事演变研究》(2013)、詹卓的《城市传播的五维叙事策略》等,在这一类文章中,以法国结构主义作家托多罗夫(T.Todorov)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提出的“叙事学”术语为研究起点,分析了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两个发展阶段。
其中,经典叙事学是以叙事作品文本为研究核心,将其看作封闭完整的符号系统,仅针对作品本身进行内在结构、语式、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关系剖析的纯文本研究;而后经典叙事学认为故事的意义是在叙事交流与接受的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件作品都可被视为是对叙事规则的具体运用和效果体现,因此更关注故事被讲述的具体方式。
到了20世纪90年代,“广告理论家、大众文化研究者与传播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广告中的叙事现象,广告叙事学进入了后经典叙事学的研究范畴,用叙事学来阐释广告也是研究广告的一条新路径。
营销策略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营销策略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营销手段逐渐被新兴的营销策略所取代,而这些新兴的营销策略也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当前热门的营销策略进行综述,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实现市场营销的最大效益。
一、内容营销内容营销是指通过优质内容吸引目标受众,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种营销策略。
在内容营销中,企业不再只是简单地推销产品和服务,而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让受众在接触企业内容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认同。
内容营销的核心是“内容为王”,只有通过内容创作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才能实现内容传播的最大效果。
在内容营销中,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博客、微信公众号、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内容,吸引受众关注,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二、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营销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的一种营销策略。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使用率不断增加,企业也开始将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传播品牌信息,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参与。
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与受众互动,了解受众需求,提高品牌忠诚度,实现精准营销。
在社交媒体营销中,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高参与度和转化率。
三、移动营销移动营销是指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品牌推广和销售的一种营销策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和购物消费。
企业需要将营销重点转移到移动端,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移动网站等移动平台进行营销活动,提高用户体验,增加销售额。
移动营销的关键是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用户参与,建立品牌忠诚度。
四、数据驱动营销数据驱动营销是指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营销决策提供支持和指导的一种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营销成为企业考验的难题。
《文旅融合下的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范文
《文旅融合下的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篇一一、引言太谷古城,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太谷古城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以期为太谷古城的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1. 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太谷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街道、民俗文化等。
这些资源为太谷古城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目前,太谷古城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古城风貌、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视觉识别系统。
2. 视觉形象设计的现状在视觉形象设计方面,太谷古城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基础,如城楼、古街、民俗文化等元素的运用。
然而,在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例如,品牌形象缺乏统一性,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视觉形象缺乏协调性,品牌形象传播渠道单一等。
三、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问题1. 品牌形象不鲜明目前,太谷古城的品牌形象缺乏独特性和鲜明性,难以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
这主要是由于品牌形象设计缺乏创新和个性,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太谷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
2. 视觉形象传播渠道有限太谷古城的视觉形象传播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和线下宣传,缺乏对新媒体的利用。
这使得品牌形象传播的覆盖面有限,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
四、太谷古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策略1. 突出品牌形象特色在品牌形象设计上,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太谷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品牌形象特色。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LOGO、吉祥物、旅游纪念品等,提升太谷古城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 整合视觉形象元素为了提升太谷古城品牌形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应整合各旅游景点的视觉形象元素。
这包括对古建筑、古街道、民俗文化等元素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形成具有统一风格的视觉形象系统。
余姚广告活动策划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余姚,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风貌。
近年来,余姚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旨在打造“古韵新城”的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扩大城市影响力,特举办此次广告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升余姚城市形象,打造“古韵新城”品牌;2.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增长;3. 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升城市知名度;4. 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 扩大余姚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古韵新城,梦想启航——余姚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旅》四、活动时间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五、活动地点余姚全市范围内,包括景区、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区等。
六、活动内容1. 主题活动(1)开幕式:举办盛大的开幕式,邀请省市领导、文化名人、企业家等参加,共同见证余姚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时刻。
(2)古韵新城摄影展:征集并展示余姚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摄影作品,展现余姚的传统文化魅力。
(3)文化旅游节:举办特色文化旅游节,包括传统民俗表演、特色美食节、民间艺术展览等,让游客亲身体验余姚的文化底蕴。
(4)创新创业大赛:举办文旅产业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青年人才投身文旅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2. 广告宣传(1)户外广告:在余姚市区及主要交通要道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宣传余姚文旅资源。
(2)新媒体宣传: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余姚文旅资讯,扩大宣传覆盖面。
(3)影视广告:制作余姚文旅宣传片,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播放,提升城市知名度。
(4)合作推广: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合作,推出余姚特色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
3. 产品推广(1)特色产品展销:举办特色产品展销会,展示余姚的茶叶、工艺品、土特产等特色产品。
(2)文创产品开发:推出余姚特色文创产品,如明信片、笔记本、手机壳等,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3)电商平台合作:与电商平台合作,推广余姚特色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余姚市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
一、引言
19世纪中叶旅游业诞生以来,旅游业以极快的步伐发展着,其规模和速度众所周知。
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的旅游业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从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90年代后,也以迅猛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发展着,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的客源地国。
而今,中国的旅游业己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
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巨大效益,各个城市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
由于这种竞争的加剧,塑造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正在逐步成为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大、中城市,甚至是一些小城市在制定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城市旅游形象问题的研究,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先行,规划在后,以期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另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进入信息时代,出现了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快速化和个性化。
所有这些现象,使得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
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当中,旅游形象设计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旅游规划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为研究路径的文献还比较多,但对余姚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还没有,这也说明了论文选题的新颖之处。
而期刊网上另外出现的其他城市的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的大量研究成果也同样可以为本文写作提供难得的素材或借鉴,总体上,本文的研究与写作仍应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二、主题
在国外相关研究中,早在60年代,Lynch(1960)出版了《城市的印象》一书,提出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形象性概念,建立了独特的城市形象的实证研究方法,并将城市形象的概念应用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这也被认为是与旅游形象研究相关的早期文献。
197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的J.D.Hunt(1971)撰写了一篇题为《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旅游地开发中形象因素的意义,被认为是旅游形象研究的先驱之作。
20世纪80年代,丹恩、由塞尔、帝力提出“推引力(Push-Pull)”模型,推力即旅游者自身的因素,引力即旅游地的自然、人文资源、旅游地形象、实用价值等。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形象”是评估潜在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依据。
1993年,美国著名营销大师P.Kotler出版了《地区的行销》一书,探讨了一地区形象和旅游形象的营销战略。
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对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的研究文献,主要有以下这些:
1、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1999)。
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旅游形象的专著。
书中提出“旅游形象问题不是一个表面的、肤浅的问题,它的理论基础是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普遍的形象问题),直接的理论基础是感应与行为地理学(地理环境的形象问题),它的应用理论基础则是区域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传播学与市场营销学”。
李蕾蕾通过研究建立了旅游地形象策划的模式一TDIS模式。
2、崔凤军、蒙吉军《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平遥古城为例》(1999)。
运
用CIS理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形象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由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组成。
3、唐礼智《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浅议》(2000)认为城市旅游形象由“两个主体、一个客体”两个
基本要素构成。
指出城市旅游形象本身具有整体性、客观性、独特性和战略性的特点。
4、赵慧姝《沈阳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2005)应用旅游学、旅游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旅游策划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从理论上探讨了顾客价值理论、CIS理论和城市旅游形象之间的关系。
5、涂曦《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兼议东川旅游形象设计》(2007),探讨了旅游形象
的构成、特征及形成等基本问题。
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基本上包括了解构和重构两个过程,首先对旅游形象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主要理论、方法进行探讨,再重新构建一个旅游形象设计的一般模式。
6、李巧玲《武威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2008)通过对历史丈脉、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竟争
的分析,确定了当地旅游业的核心定位理念,设计了宣传口号、行为形象、视觉形象;提出了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会展旅游、旅游梢售激励策略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三、总结
总之,上述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和论点支持,并开阔了本人的研究视野,使得本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这个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带薪假期的普及,旅游需求在质量等级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需求方式逐步走向多样化,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成为包含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消费需求。
而城市旅游正以其特殊的综合功能、巨大的市场潜力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城市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城市间的竞争非常激烈。
由于这种竞争的加剧,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正在逐步成为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大、中城市在制定城市旅游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城市旅游形象问题的研究,以期增强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国际上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旅游地形象的概念、组成要素、影响因子、形成过程、变化机制、管理政策及其测定。
迄今为止,己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我国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在旅游规划中开展了旅游地形象策划。
至此,旅游地形象策划的研究走向成熟化。
近二十年来,我国旅游规划思想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资源导向一*市场导向一产品导向一形象驱动。
当前阶段,也即形象驱动阶段,是旅游向更高层次上发展和综合的阶段,旅游识别系统的导入,使旅游形象设计的地位更加突出。
“形象”使旅游者产生一种追求感,驱动旅游者前往。
因此,旅游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2] Jansen-Verbeke M.Leisure.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inner cities[J].Amsterdam:Netherlands
Geographical Studies,1990(5).
[3]赵煌庚.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条件及模式选择—以岳阳市为例[ J ].云梦学刊,2004 (1):40-42.
[4]赵慧姝. 沈阳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2005(04) .
[5]宋孝悦.朝阳旅游形象策划与传播[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7.
[6]李巧玲.武威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8,44(3):101
—104.
[7]张洪伟.丹东市旅游形象设计及推广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
[8]史占发.澳门旅游形象定位与推广[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
[9]陈小盼、申荣太.石象湖景区旅游形象定位与旅游形象推广[J].经济与科技,2007.
[10]乌铁红.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新探[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
[11]靳慧霞.山西旅游形象策划与传播[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9.
[12] Chon,K.The role of destination image in tourism:A review and discussion[J].The Tourist Review,
45(2):2-9.
[13]宋楠.河南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6.
[14]曹华盛.重庆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的问题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