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报警器综合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设计专业班级: B1023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2年6月25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 专业: 通信工程班级: B10231 指导教师: 职称: 课程设计题目: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 要求:, 1、灵敏、可靠、一经触发,即刻报警, 2、对产品材料精益求精,延长使用寿命, 3、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自己选择传感器,确定红外检测范围。

所需仪器设备:直流供电电源,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数字电压表,计算机等成果验收形式:面包板插接+实物演示+答辩参考文献:《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教康华光)《电子工艺与课程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毕亚军、崔瑞雪)第17周:周1---周2 :立题、论证方案设计~选择元器件安装调试周4---周5 :插面包板调试电路时间第18周: 安排周1---周3 :焊接制成电路~完成设计周4---周5 :验收答辩指导教师: 张洁教研室主任: 崔瑞雪2012年6 月 14 日内容摘要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目前市场上已有成型产品,且市场较为成熟。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因此用它进行红外探测监控,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白天和黑夜均能使用,而且其抗干扰能力强。

红外线传感器分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主动式设计方案简单,但成本较高,从成本考虑,本课题通过介绍热释红外传感器RE200BP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这种电路把红外线传感器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能够实现防盗报警能。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和报警指示电路等组成。

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信号,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论文)设计课题: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设计专业班级: B1023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2年6月25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 专业: 通信工程班级: B10231 指导教师: 职称: 课程设计题目: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 要求:, 1、灵敏、可靠、一经触发,即刻报警, 2、对产品材料精益求精,延长使用寿命, 3、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自己选择传感器,确定红外检测范围。

所需仪器设备:直流供电电源,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数字电压表,计算机等成果验收形式:面包板插接+实物演示+答辩参考文献:《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教康华光)《电子工艺与课程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毕亚军、崔瑞雪)第17周:周1---周2 :立题、论证方案设计~选择元器件安装调试周4---周5 :插面包板调试电路时间第18周: 安排周1---周3 :焊接制成电路~完成设计周4---周5 :验收答辩指导教师: 张洁教研室主任: 崔瑞雪2012年6 月 14 日内容摘要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目前市场上已有成型产品,且市场较为成熟。

由于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因此用它进行红外探测监控,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白天和黑夜均能使用,而且其抗干扰能力强。

红外线传感器分主动式与被动式两种,主动式设计方案简单,但成本较高,从成本考虑,本课题通过介绍热释红外传感器RE200BP的工作原理,给出了一种被动型热释电红外报警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电路。

这种电路把红外线传感器应用于报警系统中,从而能够实现防盗报警能。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和报警指示电路等组成。

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信号,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

(2023)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

(2023)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报告:2023红外线防盗报警器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安全性的需求逐渐增强。

防盗与报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课程通过学习红外线技术,设计并制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二、课程目标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通用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电路搭建和编程;4.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并能实现相关功能;5.增强对安全防范的意识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红外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3.红外线传感器的选用和电路设计;4.防盗和报警电路的构建;5.MCU程序设计与调试;6.实际调试和优化。

四、课程步骤1.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电路知识和编程功底;2.搭建防盗报警器电路板,调试电路连通性;3.编写MCU程序,实现防盗报警功能;4.完成实验调试并进行优化。

五、预期成果1.成功制作并调试出红外线防盗报警器;2.实现相关防盗和报警功能,反应准确;3.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升编程能力;4.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加科技创新能力。

六、课程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课程表现、作业、实验票据及实验成果进行评价。

七、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硬件、软件以及传感器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论结合实践,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通过研发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加强了对安全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认识和掌握。

八、课程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应用技能,可以在本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的拓展课程,例如: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继续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拓宽应用方向;2.关于红外线技术的其他应用,如远程控制、遥控器等;3.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研究和论文发表,培养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经验。

九、课程参考资料1.《电子工程基础》;2.《单片机应用设计》;3.《红外线技术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红外探测警报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针对教学要求,我们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

教学大纲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基本原理。

介绍红外线的性质、产生和探测原理。

第二部分:红外探测警报器的结构。

讲解红外探测警报器的组成、各部分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应用。

介绍红外探测警报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夜视仪、热像仪等。

第四部分:设计与制作红外探测警报器。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红外探测警报器。

第五部分:总结与评价。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红外探测警报器实例;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过程;实验设备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求,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单片机红外报警课程设计

单片机红外报警课程设计

单片机红外报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描述红外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并运用其进行数据采集。

3. 学生了解并掌握C语言编程的基本语法,能编写简单的单片机程序。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红外报警系统的硬件连接,进行电路搭建。

2. 学生能够通过编程实现对红外传感器的控制,完成报警功能的实现。

3. 学生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找出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单片机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养成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良好习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单片机及红外传感器的应用,培养其编程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红外报警系统设计,为后续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情感态度,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基础:介绍单片机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讲解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其指令系统。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单片机概述,第二章 51单片机结构及指令系统。

2. 红外传感器:讲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其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红外传感器及其应用。

3. C语言编程:介绍C语言编程基础,重点讲解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语句等基本语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C语言编程基础。

4. 硬件电路搭建:讲解红外报警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报警器等组件的连接。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硬件电路设计。

5. 软件编程实现:基于C语言,编写控制红外报警系统程序,实现报警功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单片机程序设计。

6. 程序调试与优化:介绍程序调试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学会查找并解决程序中的问题。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常见旳报警器重要是监控一片区域,假如有盗贼通过防备区域,立即会触发警报,立即发出刺耳旳警报声,惊吓盗贼,提醒主人。

不过,一般旳报警器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

假如再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敏捷可靠旳防盗报警器,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面发挥愈加有效旳作用。

门窗是盗贼通过旳必经之地,因此只需监控们窗区域即可;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有很强旳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非常适合应用于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

本设计采用了简朴旳红外收发管,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功耗更低。

1、设计一种红外报警器,当有人进入红外光线探测范围时,报警器立即持续报警,直到人为复位。

2、控制距离在1.5 米以上有人挡住红外光线时报警器发出声音,人没有挡住时报警器不发出声音,我对此方案旳设计思绪:1、在探测门框内,红外光由发射端发射到接受端。

当有人进入区域内,挡住红外光线,接受端接受不到红外光线,以此引起接受系统中报警电路旳反应,报警系统报警。

2、控制范围规定按照一般门框旳宽度,在1.5 米以上,就规定红外发射器功率不能太小。

3、报警器旳敏捷度是判断报警器好坏旳一种重要原则,敏捷度越高越好。

不过要考虑到报警器对飘浮物和微小动物旳误报,此外还要考虑白天黑夜光线旳影响。

4、在选择器件时还要从经济上考虑,最佳选用某些常用芯片器件。

电源红外信号发射电路框图红外信号接受电路框图由于安装位置对于报警器旳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对安装旳位置需要考虑周详,尤其是安装高度,考虑到一般人旳身高,报警器旳安装位置设置在离地1.2m 位置较为合适。

图(1.3)安装时应防止红外防盗报警器靠近冷热源,如冷热出风口、空调出风口、电暖器、冷气机等,;红外防盗报警器对所防护旳范围应可直视,不能有障碍物;报警器收发端应当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探测距离最远,效果最佳。

保证收发端安装对旳后,打开发射端电源开关,然后打开接受端开关,任何物体挡住收发端之间旳红外线都会触发警报,在报警声响变小时一般为接受端电压局限性,更换电池即可。

红外报警器综合课程设计

红外报警器综合课程设计

2010年1月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 引言 (2)1.1 系统设计目的 (2)1.2 系统设计思想 (3)1.3 系统设计方案 (3)2系统硬件设计 (5)2.1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的总体设计 (5)2.2.单元模块 (4)2.2.1单片机控制电路 (4)2.2.2电源电路 (5)2.2.3红外线发射电路 (5)2.2.4红外线接收电路 (6)2.2.5报警电路 (7)3 系统软件设计 (9)3.1 程序流程图 (9)3.2 程序 (10)4 测试结果 (11)4.1系统测试 (11)4.2硬件测试 (10)5总结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2)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及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安防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安防的需要而设计的电子报警系统。

就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报警器、开关电子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

本系统采用了红外发射与接收管,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安防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同时它的信号经过单片机系统处理后方便和PC机通信,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和用户操作。

关键词单片机、电源、红外对管、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报警电路1 引言1.1 系统设计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纪录,人们自身的安防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

此类装置设计的要点:其一是能有效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其二是尽可能大地增加防护范围。

当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追求的重要指标。

至于报警可采用声光信号。

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红外报警器不仅有实用性而且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同时本次实验设计注重对单片机工作原理及报警原理的理解,以便今后自己在单片机领域的学习和开发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V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V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V1撰写人:AI语言模型一、课程设计主题和背景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一种防盗设备,应用于家庭、商务场所等不同的场景中,一旦监测到非法入侵,会立即启动报警机制,提醒业主或者保安人员。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是比较简单的电子产品,由相应的器材通过信号控制实现自动化管理。

由于其易于安装、使用,成本较低,因此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二、目标分析和需求分析1.目标分析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相关知识培训,让学生能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整体工作原理和具体实现流程,掌握相关硬件和软件操作的技巧,通过手动搭建测试模型,了解警情检测和反应处理的过程。

2.需求分析为了能够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考虑到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不同基础水平,设计了以下三个需求:(1)理论知识基础;(2)实验模型搭建;(3)实验操作演示。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进度1.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对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归纳和总结,可以将课程设计的实际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红外线基础知识、红外线探头及电路设计、报警器控制、声光报警装置设计等。

2.课程设计进度为了保证课程能够按时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分别是前期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结果分析阶段。

具体的进度安排如下:(1)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复习和实验方案讲解,包括- 红外线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原理- 报警器作用和种类- 软硬件资料的准备(2)实验阶段在实验阶段,学生将进行相应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实验搭建和实验操作,主要包括:- 红外线探头电路和红外线探头的安装- 报警器的加装与控制板的安装- 警报装置的安装和测试(3)结果分析阶段在该阶段,将对学生搭建的实验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

四、实验呈现学生完成实验后,要求在报告中提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最终实验得到的结果。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

课程设计红外探测警报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和应用范围。

2. 学生能描述警报器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了解电路图的基本阅读和设计方法。

3.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红外探测警报器中涉及的光学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动手搭建并调试一个简单的红外探测警报器。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电子制作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究红外探测警报器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学习红外探测警报器的应用,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关注科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红外探测原理:讲解红外线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涉及教材中光学、电磁学相关章节。

2. 警报器电路设计:介绍警报器电路的组成,包括红外传感器、放大电路、比较器、报警装置等,结合教材中电子技术、电路设计等内容。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动手搭建红外探测警报器,包括电路连接、调试和优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故障排查与解决:教授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发现并解决常见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5. 应用拓展:介绍红外探测警报器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安防、自动控制等领域,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红外探测原理(1课时)2. 警报器电路设计(1课时)3. 实践操作(2课时)4. 故障排查与解决(1课时)5. 应用拓展(1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红外探测原理、警报器电路设计等理论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结合教材内容,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

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1)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一.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商店、仓库等场所,恶意破坏、盗窃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具有重要意义。

二. 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红外线防盗报警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熟悉单片机的基本应用和API函数使用,并且能够制作一款功能可靠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

三. 设计原理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接近传感器,通过接收红外线信号,判断物体是否靠近。

当有人接近时,红外线传感器会输出一个信号,触发单片机启动报警器,产生报警信号。

这样就实现了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功能。

四. 硬件设计1. 红外线传感器:使用红外线接收头模块,将其VCC连接到单片机的VCC,GND连接到单片机的GND,输出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P0口。

2. 报警器:使用蜂鸣器模块,将其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P1口,负极连接到单片机的GND。

五. 软件设计1. 采用Keil C51单片机开发平台编写程序。

通过单片机编程,实现红外线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报警器的工作控制。

2. 主要操作流程:初始化系统、启动红外线传感器、采集红外线信号、判断物体距离、开启/关闭蜂鸣器。

六.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板,布置红外线传感器和蜂鸣器的位置。

2. 打通等重要连线,将硬件组装好。

3. 在Keil C51单片机开发平台编写代码。

4. 将编好的程序烧录进单片机中。

5. 接通电源,测试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工作状态。

七. 实验结果本设计实现了红外线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功能。

当有人接近红外线传感器时,蜂鸣器会立即发出报警声,提醒周围的人。

经过多次测试,本防盗报警器的报警响应时间极快,能够及时发出报警声,可靠性较高。

八. 结束语本课程设计通过手工制作红外线防盗报警器,使学生明白了红外线传感器的原理,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编程思想和API函数使用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嵌入式课程设计红外报警

嵌入式课程设计红外报警

嵌入式课程设计红外报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中的红外报警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电子元件进行电路设计,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红外报警功能。

1.了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掌握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编程方法。

4.能够使用红外探测器、触发器、LED灯等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红外报警电路。

5.能够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红外报警功能。

6.能够对红外报警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对嵌入式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外报警原理、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三个方面。

1.红外报警原理:介绍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电路设计:学习如何使用红外探测器、触发器、LED灯等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的红外报警电路。

3.程序编写:学习嵌入式编程方法,编写程序实现红外报警功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红外报警原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和相关多媒体资料。

1.教材:选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实验设备:提供红外探测器、触发器、LED灯等电子元件和相关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3.多媒体资料:提供相关的教学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红外线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红外线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红外线防盗报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红外线的基本概念,掌握红外线在防盗报警系统中的应用原理;2. 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种类及特点;3. 了解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掌握其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红外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并分析数据;2. 能够设计简单的红外线防盗报警电路,进行实际操作;3. 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红外线防盗报警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公共安全的情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以实验和实践为主,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需引导其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红外线基础知识:包括红外线的定义、特性、传播原理等,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对红外线有基本的认识。

2. 红外传感器:介绍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种类、选型及应用,结合教材实例,让学生了解红外传感器在防盗报警系统中的作用。

3. 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讲解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与调试过程,参考教材相关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红外线防盗报警电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 教学大纲:(1)第一课时:红外线基础知识,红外传感器的认识;(2)第二课时: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第三课时: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4)第四课时:实践操作,搭建红外线防盗报警电路;(5)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越远、角度越大,意味着警报器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更有效地监测目
标区域。
02
误报率和漏报率
误报率指警报器在无人入侵时误触发的概率,而漏报率则指有人入侵时
警报器未能及时响应的概率。这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警报器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03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从入侵行为发生到警报器发出警报信号所需的时间。较短的
响应时间意味着警报器能够更快地作出反应,从而更有效地阻止入侵行
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02
红外传感器原理及选型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
红外辐射
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 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
出红外辐射能量。
红外探测器
利用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所呈 现出来的物理效应进行探测,将红 外辐射能转换成电能或热能等易于 测量的物理量。
03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主控制器选型及接口电路
主控制器选型
选用ATmega328P作为主控制器 ,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 外设接口等特点。
接口电路
设计UART、I2C、SPI等接口电路 ,实现主控制器与其他模块的通 信。
红外传感器接口电路设计
红外传感器选型
选用高灵敏度、低噪声的红外传感器 ,如PIR(被动红外)传感器。
接口电路
设计信号放大、滤波、比较等电路, 将红外传感器输出的微弱信号转换为 适合主控制器处理的数字信号。
电源管理及其他辅助电路
电源管理
设计稳定的电源电路,为主控制器和红外传感器提供合适的 工作电压。
其他辅助电路
包括复位电路、晶振电路等,确保主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04
软件编程与调试技巧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外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2. 学生能描述家用红外报警器的组成部分,了解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3. 学生掌握红外传感器、放大电路、继电器等基本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家用红外报警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路连接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红外报警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创新意识,关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红外报警器原理介绍:讲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红外光发射与接收,以及如何通过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实现报警功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三节“红外传感器”。

2. 电子元件认识:介绍并区分红外传感器、放大电路、继电器等基本电子元件,讲解其在红外报警器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常用电子元件”,第四节“传感器”。

3. 电路连接与搭建:指导学生按照电路图连接红外报警器各部件,进行电路搭建。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的连接与调试”,第一节“电路连接基本方法”。

4. 电路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对搭建好的红外报警器进行调试,找出并解决问题,实现稳定报警。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的连接与调试”,第二节“电路调试与优化”。

红外遥控报警器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报警器课程设计

红外遥控报警器课程设计.前言很多电路要使用555来产生一个脉冲,555定时器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在电路应用中主要用来做定时器,可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

本次课程设计中,就是使用了555多谐振荡器,自激多谐振荡器产生30KHZ的不对称脉冲,此脉冲为红外光的调制脉冲,调制脉冲经功率放大后控制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脉冲。

红外接受信号由红外光敏晶体二极管放大、整流、报警电路组成。

把红外脉冲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即解调出调制脉冲,然后把此信号放大,整流变成直流信号,控制报警电路器不工作,有人挡住红外光线时报警器发出声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防盗意识也增强,相应的对报警器的需求也日益丰富,报警器的运用已深入到各行各业,比如银行、学校及一些保密行业。

虽然这只是一个课程设计,但是如果弄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可以将其用到更有用的地方,比如在博物馆中的名贵物品周围布置红外线,一旦有人越过观看范围,对其物品有所企图时,挡住了红外光线,报警器就会发出声音,从而起到保护名贵物品的作用~ ..第一章设计内容及要求本文的设计任务和目标如下:? 当有人遮挡红外发光时发出报警信号,无人遮挡红外光时报警器不工作。

? 红外发射器,发射频率为30KHZ,控制距离?2M。

? 报警器信号频率为800HZ(实验中用蜂鸣器代替报警器)。

注:可使用实验室电源,以及示波器。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与选择方案一地球上的物质都会辐射红外线,有的强烈有的平静,当有人进入探测器范围内,探测器探测到人体发出的较强的红外热辐射,经过光电转换,引起报警系统报警。

方案二在探测区域范围内,红外光由发射端发射到接收端。

当有人进入区域内,挡住红外光线,接收端接受不到红外光线,以此引起接收系统中报警电路的反应,报警系统报警。

通过分析和比较,方案一的可行性不是很好,其设计的内容超出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所以我和同组人选择方案二。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数字电子课程设计-红外警报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警报器将更加智能化和 网络化,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工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未来红外警报器可能会采用更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算法, 提高检测精度和降低误报率。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红外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 稳定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项目成果回顾及经验教训分享
项目成果:成功设计 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红 外传感器的警报器系 统,能够实时监测指 定区域的红外辐射变 化,并在检测到异常 时触发警报。
经验教训
在项目初期,应充分 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明确项目目标和范 围,避免后期出现需 求变更或范围蔓延的 情况。
在硬件设计和选型时 ,要充分考虑系统稳 定性和可靠性,选择 合适的元器件和设计 方案。
推动红外警报器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等系统的深度融合 ,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安全防护服务。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性能参数比较
不同类型的红外传感器在性能参数上存在差异,如灵敏度、响应速度、测量范 围、抗干扰能力等。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选择最适合的红外传 感器。
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剖析
01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
当人体进入传感器的探测区域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与周围环境的红外
线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经过菲涅尔透镜的聚焦作用被热释电元件接收,
误报率评估
误报率直接影响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在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中,我们统计了系统误报的次数,并计算出误报 率。结果显示,系统的误报率非常低,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其他性能测试
除了响应时间和误报率外,我们还对系统的功耗、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 在各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

(完整版)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完整版)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光电检测技术》题目:家居防盗报警器设计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摘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防盗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预防抢劫、盗窃等意外事件的需要而设计的红外防盗报警系统。

本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红外探头电路、驱动执行报警电路、LED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处理器采用单片机STC89C51。

整个系统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工作的。

软件部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和显示等子函数。

[关键词]:单片机、红外传感器、数据采集、报警电路。

1、设计任务与要求(1)该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模块划分为数据采集、键盘控制、报警和显示等模块子函数。

(2)本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智能报警器、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控制电路及相关的控制管理软件组成。

用户终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送、功能设定、本地显示、本地报警等功能。

终端由中央处理器、输入模块、输出模块、通信模块、功能设定模块等部分组成。

(3)系统可实现功能。

为了探测移动人体,通常使用双元件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这种传感器内部,两个敏感元件反相连接,当人体静止时两元件极化程度相同,互相抵消。

但人体移动时,两元件极化程度不同,净输出电压不为0 ,从而达到了探测移动人体的目的。

因此可把报警系统设置在外出布防状态,使探测器工作。

当有人闯入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探测到动作,设置在监测点上的红外探头将人体辐射的红外光谱变换成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比较电路送至门限开关,打开门限阀门送出TTL 电平至单片机,经单片机处理运算后驱动执行报警电路使警号发声。

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2.1、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简介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灵敏度探测元件,它能以非接触形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的变化,并将其转化成电压信号输出。

红外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红外线报警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红外线的基本概念,掌握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3. 学生了解数字电路基础知识,能够分析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电路图;4. 学生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和吸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红外线传感器和相关电子元件;2. 学生能够正确连接并调试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电路;3.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红外线报警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和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4. 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成果,养成诚信、负责任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对实际操作和科技创新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红外线基础知识:红外线的定义、特性、应用领域;2.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种类、性能参数、使用方法;3. 数字电路基础: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等基本概念;4. 红外线报警系统: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各部分功能;5. 电路图分析:解读红外线报警系统的电路图,了解各元件的作用;6. 实践操作:操作红外线传感器,连接并调试电路;7. 故障排查与优化:分析系统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8. 安全意识与科技创新:探讨红外线报警系统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关联:1. 红外线基础知识:教材第3章第2节;2. 红外线传感器:教材第4章第1节;3. 数字电路基础:教材第5章;4. 红外线报警系统:教材第6章第2节;5. 电路图分析:教材第7章;6. 实践操作:教材第8章;7. 故障排查与优化:教材第9章;8. 安全意识与科技创新:教材第10章。

ne555红外报警课程设计

ne555红外报警课程设计

ne555红外报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NE555红外报警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NE555 timer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2)掌握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熟悉红外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了解红外报警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NE555 timer芯片设计简单的红外报警电路;(2)具备分析红外传感器信号和调整红外报警电路参数的能力;(3)能够对红外报警电路进行调试和故障排查;(4)具备红外报警电路应用的创新设计和改进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NE555 timer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2.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红外报警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4.红外报警电路的应用实例;5.红外报警电路的调试和故障排查。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NE555 timer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红外报警电路案例,使学生了解红外报警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红外报警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红外报警电路设计的改进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NE555 timer应用教程》等;2.参考书:《红外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3.多媒体资料:相关原理图、电路图、实验操作视频等;4.实验设备:NE555 timer芯片、红外传感器、面包板、实验箱等。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构成要素及其在家庭安全中的应用;掌握红外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家用红外报警器故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安全的高度重视,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要素;2.家用红外报警器在家庭安全中的应用;3.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4.家用红外报警器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5.家用红外报警器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构成要素、应用及故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家用红外报警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家用红外报警器故障的能力;4.实验法: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四、教学资源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实验设备:准备家用红外报警器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红外报警器、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家用红外报警器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课程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家用红外报警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综合课程设计题目:红外报警器的设计指导老师:姚红小组成员:黄和霞(0605075024)沈湫漪(0605075032)吴桐(0605076022)2010年1月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引言 (1)1.1 系统设计目的 (1)1.2 系统设计思想 (2)1.3 系统设计方案 (2)2系统硬件设计 (4)2.1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的总体设计 (4)2.2.单元模块 (4)2.2.1单片机控制电路 (4)2.2.2电源电路 (5)2.2.3红外线发射电路 (5)2.2.4红外线接收电路 (6)2.2.5报警电路 (7)3 系统软件设计 (8)3.1 程序流程图 (8)3.2 程序 (9)4 测试结果 (10)4.1系统测试 (10)4.2硬件测试 (10)5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2)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及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因而对安防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安防的需要而设计的电子报警系统。

就目前市面上装备主要有压力触发式报警器、开关电子报警器和压力遮光触发式报警器等各种报警器,但这几种比较常见的报警器都存在一些缺点。

本系统采用了红外发射与接收管,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安装比较方便,而且安防性能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同时它的信号经过单片机系统处理后方便和PC机通信,便于多用户统一管理和用户操作。

关键词单片机、电源、红外对管、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报警电路1 引言1.1 系统设计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纪录,人们自身的安防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红外线具有隐蔽性,在露天防护的地方设计一束红外线可以方便地检测到是否有人出入。

此类装置设计的要点:其一是能有效判断是否有人员进入;其二是尽可能大地增加防护范围。

当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追求的重要指标。

至于报警可采用声光信号。

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红外报警器不仅有实用性而且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同时本次实验设计注重对单片机工作原理及报警原理的理解,以便今后自己在单片机领域的学习和开发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次设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对单片机的接口技术,中断技术,存储方式和控制方式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此次设计更进一步了解基本电路的设计流程,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使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更进一步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

1.2 系统设计思想本次设计的要点在于红外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部分,由于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红外线发射器件和接收器件都具有频率选择性,因此要想得到较好的传输距离和稳定的性能,必须将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工作的振荡电路频率调整在红外发射器件的工作频率附近,现大部分产品的频率为38KHz,我们在设计该电路时,VT7、VT8、R13—R16、C8和C9组成多谐振荡器也是工作在38KHz附近。

至于接收电路,作为报警工作的话,没有像红外线通讯那样要精确地还原出发射端发射的每一个数据,因此相对来说,要求可以放宽一些,设计时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加倍压整流等措施,将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转变成用于控制的直流控制电压,可以理解为:当有红外线信号收到时输出一个高电平信号,如果有人阻断了红外线信号,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后续电路通过这个低电平信号启动报警。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报警信号必带有锁存功能,即当有人进入设防区域后报警信号就被锁住即使人离开,报警也将继续,直到人为的按动复位键才停止报警。

1.3 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1:基于红外线对射型传感器的防盗报警器红外线及激光技术目前已相当成熟,利用红外发射管发射一束光束,如接收端能正常接收表示系统正常,当有人挡住光束时,接收端便收不到光束,启动报警电路工作。

设计方案2: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的设计红外线报警器硬件电路系统框电路分为五个部分:1、电源电路2、脉冲式红外发送与接收电路 3 、数据解码电路4、单片机系统5、声光报警电路1、电源电路:220V交流电经过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解电容滤波,三端稳压器78L05变成+5V的直流电2、脉冲式红外发送与接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滤波器,红外发射与接收管构成3、单片机系统:用AT89C2051单片机,复位电路,时钟电路4、声光报警电路:稳压电路,音频放大电路,扬声器,普通红色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比较,由于方案一未用到单片机进行设计,设计过程较为简单,与我们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不符,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二进行设计。

2系统硬件设计2.1基于89S51单片机的红外报警器的的总体设计2.2单元模块设计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本系统分为五个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报警电路。

分别将各单元电路功能介绍如下:2.2.1单片机控制电路AT89S51 为ATMEL 所生产的可电气烧录清洗的8051 相容单芯片,其内部程序代码容量为4KBAT89S51主要功能列举如下:1、为一般控制应用的8 位单芯片2、晶片内部具时钟振荡器(传统最高工作频率可至12MHz)3、内部程式存储器(ROM)为4KB4、内部数据存储器(RAM)为128B5、外部程序存储器可扩充至64KB6、外部数据存储器可扩充至64KB7、32 条双向输入输出线,且每条均可以单独做I/O 的控制8、5 个中断向量源9、2 组独立的16 位定时器10、1 个全多工串行通信端口11、8751 及8752 单芯片具有数据保密的功能12、单芯片提供位逻辑运算指令2.2.2电源电路因为系统是由单片机直接控制处理,其稳定的电压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专门精心设计了一个稳压电源,如下图所示:为了改善波纹特性,在稳压电源的输入端加接电容C10,在其输出端加接电容C1、C2,目的是为了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防止自激振荡和减少高频噪声,电路中加入一个发光二极管是为了对输出的电压进行稳压保护,用于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或对地短路的时候的保护。

2.2.3 红外线发射电路电路图如下:整个发射电路的工作过程:VT7、VT8、R13—R16、C8和C9组成多谐振荡器。

系统上电后,VT7或VT8两都必有一管进入导通状态,若VT7先进入导通状态,电源经R14、C8和VT7向C8充电。

2.2.4红外线接收电路由于该系统是利用红外发射管通过发射的接收来工作的,所以应该配较高性能的红外线接收电路。

电路图如下:红外发射电路发送的红外线信号被D3接收后,进入VT2基极,进行放大,经放大后的红外线信号经C5耦合后,进入VT1进行再次放大,经两级放大后,接收到的红外线信号已足够强,经C4耦合后送入由D1、D2组成的倍压整流电路进行整流,C7滤波后形成一个直流控制电压,这个直流控制电压信号足够强,大于CW1的稳压电压,因此CW1击穿,电流流经VT5的基极,VT5饱和导通,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信号;当发射过来的红外线信号被人挡住时,D3将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倍压整流电路无信号输出,原充在C7两端的电荷经R12进行放电,此时CW1阻断,电流极小,VT5截止,其集电极输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信号送入后续逻辑处理电路,就可以判断为有人进入,从而做出相应的操作。

2.2.5报警电路电路图如下:当检测到有人进入布防区域后,逻辑控制单元输出低电平信号,经R7使VT3饱和导通,经R21、CW2提供一个3.6V的电压,作为语音电路的工作电源,语音电路工作后,从B脚输出音频信号,经R2送入VT4进行功率放大,放大后驱动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3 系统软件设计3.1 程序流程图3.2 程序#include <AT89X51.H>#include <INTRINS.H>bit flag;unsigned char count;void dely500(void) //延时{unsigned char i;for(i=250;i>0;i--){_nop_();}}void main(void){while(1){if(P3_0==0) //检测到低电平{while(1)//死循环报警{/*两种频率不一样的脉冲*/for(count=200;count>0;count--){P2_0=~P2_0;dely500();}for(count=200;count>0;count--){P2_0=~P2_0;dely500();dely500();}}}}}4 系统测试4.1软件测试(1)打开Keil μVision3,新建Keil项目,选择AT89S52单片机作为CPU,新建C源文件,编写程序,并将其导入到“Source Group 1”中。

在“Options for Target”对话窗口中,选中“Output”选项卡中的“Create HEX File”选项和“Debug”选项卡中的“Use:Proteus VSM Simulator”选项。

编译源程序,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2)在Proteus ISIS中,选中AT89S52并单击鼠标左键,打开“Edit Component”对话窗口,设置单片机晶振频率为12MHz,在此窗口中的“Program File”栏中,选择先前用Keil生成的.HEX文件。

在Proteus ISIS的菜单栏中选择“File”→“Save Design”选项,保存设计。

在Proteus ISIS的菜单栏中,打开“Debug”下拉菜单,在菜单中选中“Use Remote Debug Monitor”选项,以支持与Kile的联合调试。

(3)在Kile的菜单栏中选择“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选项,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中的“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图标,进入程序调试环境。

按“F5”键,顺序运行程序。

调出“Proteus ISIS”界面,得到程序运行结果。

4.2 硬件测试接入电源后,当有物体经过红外对管时,发射电路发射的红外线信号被物体反射,使接收电路接收到信号,控制报警电路使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按下复位键报警结束。

5总结简单仪器原理与设计的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所必修的,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通过课程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智能仪器的兴趣,加深对智能仪器的理解,开阔视野,也能为以后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基本经历了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扩大了学生的实践内容,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