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汽轮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轮机 故 障诊 断技 术 大 量采 用 推 理算 法 , 但 是
对 于 故 障 的征 兆获 取 却 处于 瓶颈 状 态 , 始 终无 法 突破 , 其中问 题 在 于 汽轮 机 故 障 的检 测 手 段不 够 先进 , 满 足 不 了 目前 故障 诊 断 的需求 , 阻碍 了汽 轮机 故障诊 断技 术 的发展 。 2 2 材 料性 能诊断较 差 在 对汽 轮 机故 障 进 行检 测时 , 对 其 材 料 和性 能 的检 测 工作 也 非常 重要 , 通 过对 材料 和性 能 的评价 可 以进 行估 计使 用寿 命 。 但 是 目前汽轮 机 故 障诊 断技 术 中对 材料 性 能 的 诊断 工作 还 不够 完善 , 导致 故障 诊 断系 统仍 旧存在 一 些 问题 , 阻碍 了汽 轮 机 故 障 诊 断技术 的正常 发展 。 2 . 3复 杂故 障的机 理
对 于 汽轮 机 在 工作 中 , 由于 其 工 作 环境 比较特 殊 , 要 求 具 有 更 完善 的汽轮 机 故 障的 诊断 , 对 汽 轮 机 诊断 系统 中的传 感器 要 求 比较 高 。 目前 对于传 感 器 性 能 的研 究 中 , 倾 向于 提 高传感 器 的可 靠性 和 开 发新 型 的传感 器 , 但 也有 一部 分侧 重 于 加 强传 感器 诊 断 故障 的 性能 , 从 而减 少 诊 断 失误 和漏 诊 率 , 并采 用 信
息进 行 诊 断融 合 。对 于 目前 的传 感 器 故障 诊断 技 术来 说 ,由于
对 故 障进 行透 彻 的分 析 , 所 以导 致在 汽 轮机 故障 诊断 中出现 问 题, 阻 碍了技 术的 发展 。 2 . 4 人 工智能 应用
对 于 目前 的汽 轮机 故障诊 断技术 中 , 随着 科 技的不 断完 善 ,

2024年汽轮机个人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汽轮机个人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汽轮机个人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是我在汽轮机行业的第六个工作年份,这一年对我来说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

在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本文中,我将对我在____年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工作背景介绍我在____年一直在一家汽轮机制造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的职位。

这家公司是中国汽轮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以生产高效可靠的汽轮机产品而闻名于业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负责了多个汽轮机项目,包括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和客户培训等方面。

二、工作内容与成果1. 产品设计:在____年,我主要参与了两个汽轮机的设计工作。

首先是一台中小型汽轮机的设计,该汽轮机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能量转换。

我负责了该汽轮机的热力计算、叶片设计和结构优化等工作。

通过团队的努力,我们最终设计出了一台高效稳定的汽轮机,并成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另外一个项目是一台大型汽轮机的改进工作。

该汽轮机已经在市场上使用了几年,但存在一些性能不足的问题。

我负责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改进设计和关键部件的升级,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提高了汽轮机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2. 技术支持:作为高级工程师,我还负责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在____年,我参与了多个技术支持的项目。

例如,一个客户遇到了汽轮机的启动问题,我负责前往现场诊断并解决问题。

通过仔细分析问题,我发现了由于供气管道堵塞导致的汽轮机启动困难,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经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问题迅速得到了解决,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此外,我还参与了一些技术交流会议和培训活动,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分享了汽轮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经验。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增强了公司在汽轮机行业中的声誉。

三、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与同事紧密合作,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

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与产品经理、制造工程师和质量控制工程师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符合要求。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汽轮机作为核电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核电系统的运行。

其中,低压转子技术作为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了广泛。

本文将就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低压转子是汽轮机中转速最高的部件,对于其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

然而,当前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转子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直接影响了低压转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转子的气动性能和效率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转子的振动和疲劳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难题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例如,某研究团队通过优化转子材料和加工工艺,成功提高了低压转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同时,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实现了转子气动性能的提升。

通过应用新的数值模拟技术和测试手段,对转子的振动和疲劳性能进行了有效的优化。

这些研究成果为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尽管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光明,但仍有一些人持有反对意见。

其中,一些人认为核电汽轮机的效率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大。

对此,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电汽轮机的效率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运行,可以有效降低核电对环境的影响。

核能作为一种大规模、稳定的能源供应形式,对于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核电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核电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低压转子技术的瓶颈将会被逐渐打破,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推动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深入研究转子材料的性能与加工工艺,提高其稳定性和耐用性;强化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实现转子气动性能的优化;充分利用现代数值模拟技术和测试手段,对转子的振动和疲劳性能进行精确评估与优化;开展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确保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运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核电汽轮机低压转子技术的发展。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的各项事业也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电力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必需品。

汽轮机作为电力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研究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字:汽轮机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引言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撑,作为生产发电设备主机之一的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科学技术的衡量标准之一。

作为生产力的重要设备,汽轮机在作业经常出现各种故障,给行业带来不少危害和不便,通过研究汽轮机技术的发展情况,积极提升我国的汽轮机发展技术,创新改革。

1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史1.1体系的建立国际上第一台汽轮机产生于19世纪,是单级冲动式,第二台便是单级反动式。

虽然无法与现在的汽轮机相比,可是汽轮机的鼻祖,也推动了汽轮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和应用。

1955年我国第一台汽轮机,由上海汽轮机厂生产,这是中国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成立于1953。

而后国家又分别建立了哈尔滨汽轮机厂,北京重型电机厂及东方汽轮机厂,先后又建立了8个汽轮机制造厂,汽轮机制造体系较为完整。

从1955年起先后制造出6MV、12MN、25MV频率等级以及中高压等四个参数等级的汽轮机,这是我们国家汽轮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先后开发了各种功率等级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产品系列。

在60年代后期还开发了三大种功率的中间热机型,这些组机填补汽轮机型号的空白,抽汽压力在0.118-4.4MPa范围内的单抽汽或双抽汽供热、背压、抽背式6-50MW汽轮机产品系列。

企业大规模建立产品研究机构,像自控实验室、疲劳实验室、空动实验台等,并成立了研究所和研发中心,形成中国汽轮机技术发展框架。

1.2技术引进发展阶段从八十年代起,中国汽轮机制造业开始引进国外大功率、高性能的先进结束,在设计、研究、工艺等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也为我国自主研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体系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上海汽轮机厂发展史

上海汽轮机厂发展史

上海汽轮机厂发展史1.引言1.1 概述上海汽轮机厂是中国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秉承着“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史,旨在回顾其成长历程、总结其发展成就,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上海汽轮机厂创建于XX年,起初是一家小型企业,其主要业务是生产汽轮机及相关配件。

在成立初期,由于资源有限,生产规模较小,但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质量和过硬的技术力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一定的销售业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汽轮机厂逐渐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能力。

在这一阶段,上海汽轮机厂成为国内汽轮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为国家的能源建设和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上海汽轮机厂也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上海汽轮机厂逐渐进入转型和创新阶段。

厂方意识到传统的汽轮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兴起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上海汽轮机厂积极开展研发工作,不断推出适应新能源要求的高效、环保的产品。

总结而言,上海汽轮机厂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

从一个小型企业到如今的知名品牌,上海汽轮机厂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升级,上海汽轮机厂有信心并有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国内外能源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讲述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史:第二章,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历程,共分为三个阶段:2.1 上海汽轮机厂的创建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将重点介绍上海汽轮机厂的创建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创始人的努力。

文章将描述上海汽轮机厂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会强调创始人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的创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

2.2 上海汽轮机厂的发展和壮大阶段:这一阶段将详细介绍上海汽轮机厂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历程。

电厂汽轮机年度总结(3篇)

电厂汽轮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1年已接近尾声,在这一年里,我所在的电厂汽轮机岗位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汽轮机工作总结如下:一、安全生产方面1. 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定期对汽轮机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4.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二、设备运行方面1. 汽轮机设备运行平稳,故障率低,发电量达到预期目标。

2. 加强设备参数监测,确保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3.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三、技术管理方面1. 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3. 优化设备运行方案,提高设备运行经济性。

4.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

四、团队建设方面1. 加强团队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高员工幸福感。

3. 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员工队伍,为电厂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同提高行业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

2. 存在问题: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

改进措施:加强设备巡检,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优化设备运行方案,提高设备可靠性。

总之,2021年电厂汽轮机岗位在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技术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电厂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2篇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厂汽轮机设备在发电、供热等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汽轮机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汽轮机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汽轮机研究现状及其展望作者:史立超吕福新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0期(大连三惠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116000)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汽轮机的技术原理,简要分析了国内工业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我国未来的汽轮机事业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汽轮机;发展现状;展望;1前言电力事业一直以来都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一直以来都是生产发电设备重要的设备之一,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标准的象征。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就是讲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将锅炉内的水蒸气输送到汽轮机内,将热能装化为能让汽轮机转动的机械能。

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电站汽轮机和船用汽轮机,根据热力性质又可划分为凝汽式和供热式。

要想经济能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这是与电力企业密切相关的。

伴随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规模的迅速扩张,现已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时代,最近十多年里新装的火电机组基本上都在三百兆瓦以上。

国内拥有的大机组约有百分之八十是国产的,超过三百兆瓦以上的机组早就已到达两百台并投入到商业中去,这些大机组先是由国外引进技术并被自己所有,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优化和改良,汽轮机的热经济和安全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 汽轮机研究现状及其展望我国在汽轮机方面关于超高压、亚临界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300-600MW新机型的产化率已经高达95%以上,其热耗方面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是相关单位就将发展1000MW级机组作为下一轮发展目标。

所以,大机组技术在未来发展之路基本已经确立,不仅仅要降低热耗,还要减少电厂燃料的使用量,同时还能降低企业耗费的占地和工作人员。

针对1000MW汽轮机,未来将会是研发更长的叶片,增加机组的单机容量,更多企业将会致力于研究新型产品,突破现有的技术难关。

热电联供汽轮机能明显地降低凝汽损失,让汽轮机的热能最大幅度地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和生活中,最大力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代替小型低参数的供热锅炉,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优势。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

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与展望大型汽轮机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能源领域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应用领域、未来展望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大型汽轮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早的石墨汽轮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轴流式汽轮机和混流式汽轮机。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型汽轮机的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

提高汽轮机效率:通过采用更高效的转子、优化叶片气动设计、降低蒸汽泄漏等措施,我国大型汽轮机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减少汽轮机噪音和振动:采用低噪音叶片、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气流激振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汽轮机运行时的噪音和振动。

可靠性及安全性:强化原材料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流程、优化运行控制系统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大型汽轮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火力发电: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发电大国,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80%以上。

大型汽轮机在火力发电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我国能源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船舶驱动:大型汽轮机在船舶驱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大型船舶和海上平台。

空气压缩:大型汽轮机可用于空气压缩,为工业生产提供高压气体。

提高使用寿命:通过研发新型材料、优化结构设计、推广智能维修等措施,提高汽轮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制造成本,从而降低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结合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汽轮机的高效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发展: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汽轮机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我国大型汽轮机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轮机制造国和出口国,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摘要:在电力生产的过程当中,汽轮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为生产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除了在发电站使用之外,汽轮机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产能,反映出了国家机械制造的整体水平。

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汽轮机经常会出现故障,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扩大应用范围是汽轮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汽轮机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在这个基础上探究了汽轮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一、汽轮机技术研究现状(一)通流部分设计技术为提高汽轮机的性能,除了要提高蒸汽参数和末级叶片的长叶片化外,还要减少汽轮机内部各种损失,包括型面损失、二次流和端部损失、排汽损失、漏气损失等,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各科研院所都开展了相关工作,包括计算和试验减少整个汽轮机中的叶型损失,可有效地减少总体损失,而二次流损失在低展弦比(叶高与弦长之比)的级中具有明显性,即高压和中压缸的前几级更显突出,漏气损失在高压和中压缸的进汽区域也相对高一些。

汽轮机中的流动完全呈三维的特点,特别是低展弦比的短叶片级。

为了有效地减小二次流的损,失目前各制造公司普遍采用叶片弯曲或扭弯的技术,有效控制反动度、流量沿叶高的分布规律,以达到降低叶栅的二次流损失,减少隔板漏气和动叶顶的漏气,增加级的做功能力在通流部分计算中普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其能有效地数值求解各种边界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方程。

(二)长叶片增加单机功率和提高电厂效率,还与增高末级叶片密切相关。

随着汽轮机的大型化,汽轮机末级通过的蒸汽流量也随之增大,为了高效地将蒸汽流量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功,需要更长的末级叶片。

末级叶片长度的限度,应考虑离心力的增加、蒸汽流速的增加、固有频率的降低、流动的三元特性,离心应力强度和振动特性方面需要更先进的技术。

长叶片化除可增大单机容量,提高效率外,还可使汽轮机紧凑化。

汽轮机技术知识整理(详细完整版)

汽轮机技术知识整理(详细完整版)

汽轮机技术知识整理(详细完整版)一、汽轮机概述汽轮机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力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发电、工业驱动等领域。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转子旋转,进而驱动发电机或其他机械设备。

二、汽轮机主要部件1. 汽轮机本体:汽轮机本体是汽轮机的核心部分,包括转子、叶片、汽封等。

转子是汽轮机的旋转部分,叶片是汽轮机做功的关键部件,汽封则是用来密封汽轮机内部空间,防止蒸汽泄漏。

2. 蒸汽发生系统:蒸汽发生系统负责产生汽轮机所需的高温高压蒸汽,包括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等设备。

3. 调速系统:调速系统负责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包括调速器、油泵、油马达等设备。

4. 冷凝系统:冷凝系统负责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冷凝成水,以便循环利用,包括冷凝器、水泵等设备。

三、汽轮机工作原理1. 蒸汽发生:燃料在锅炉中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2. 蒸汽膨胀:蒸汽进入汽轮机,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转子旋转。

3. 机械能输出:汽轮机转子旋转,通过联轴器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或其他机械设备。

4. 冷凝: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进入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凝成水,以便循环利用。

四、汽轮机维护与保养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汽轮机各部件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润滑保养:定期对汽轮机进行润滑保养,保证各部件的运行顺畅。

3. 清洁保养:定期对汽轮机进行清洁保养,保持汽轮机的卫生状况。

4. 预防性维护:根据汽轮机的运行情况,进行预防性维护,延长汽轮机的使用寿命。

五、汽轮机的类型1. 按照工作压力分类:有低压汽轮机、中压汽轮机、高压汽轮机、超高压汽轮机、亚临界压力汽轮机和超临界压力汽轮机等。

2. 按照热力循环分类:有朗肯循环汽轮机、再热循环汽轮机和热电循环汽轮机等。

3.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有单缸汽轮机、双缸汽轮机、多缸汽轮机等。

六、汽轮机的发展趋势1. 高参数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轮机的参数越来越高,热效率也越来越高。

超临界汽轮机的开发与展望

超临界汽轮机的开发与展望

千 瓦 时/ 。从 国 家 电 力 公 司 和 国 外 公 司 的 年
1 概 述
11 我 国电力工业发展 前景 .
分 析数据较悉 ,0 5年全 国总 装 机容量 大约 20 3 6~37 亿 千 瓦 ,o O年 约 为 4 5—4 7亿 , .7 21 . . 千瓦 ,0 0年 为 7 5亿千 瓦 。 22 . 考 虑水 电等其它 发 电设备 建设和关 闭部 分 发电水平低 下 的中小火 电机 组 , 最近 l 0年 将 以每年新 增发 电容量 10 50万千 瓦以上进
维普资讯
2O O 2年 3月弟 1 期
上 海 汽 拉 机
S ANG HAITURBt H NE
文章 编号 :6 1—0 5 ( O 2) l一 0 5— 8 17 8 l2O 0 0 1 0
超 临 界 汔 轮 j 晌 R 发 与 展 望 I i n
中图 分 类号 : T 2 9 K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De eo m e ta d Pr s e to u e c i c lPr sur r i e v lp n n o p c fS p r rf a e s e Tu b n i
ZHANG S - l Y u x n, ANG lo g, AO — n ' n Y l Zu a
本 的必 然 趋 势 , 是发 展 能 与 ICC和 P C . 眦
的技 术 和 良好 的经 济性 能 , 已为 世界 所 共 识 。 国内 电网 完全 有必 要 安 装 6 0 并 0 MW 及 更 大容 量 机 组 。上 海汽 轮机 有 限 公 司在 与 外商合 作 的 基 础上 有 充分 能 力 开发容 量 为 6 0 0 MW 和更 大 的超 临 界机 组 。 j 键 词 : 超 临界 ; 超临 界 ;发 电效 率 ;改善 环 保 开 发 皇 超

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

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

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
摘要:
1.背压式汽轮机的概念和特点
2.背压式汽轮机的应用领域
3.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4.如何降低背压式汽轮机的汽耗率
5.背压式汽轮机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正文:
一、背压式汽轮机的概念和特点
背压式汽轮机是一种热电联产汽轮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热电厂。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高压缸和低压缸之间设有一个背压缸,使得高压缸的排汽能够在背压缸中再次膨胀做功,从而提高整个机组的热效率。

二、背压式汽轮机的应用领域
背压式汽轮机在热电厂中是主力机型,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主要用于发电、工业生产、城市供热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和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三、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背压式汽轮机消耗的蒸汽量。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影响背压式汽轮机汽耗率的因素主要有喷咀结垢、叶片结垢、隔板汽封损坏等。

四、如何降低背压式汽轮机的汽耗率
要降低背压式汽轮机的汽耗率,首先要定期检查和清洗喷咀和叶片,避免
结垢;其次要保证隔板汽封的正常运行,避免损坏;另外,还要根据工况变化及时调整机组的运行参数,保证其运行在最佳状态。

五、背压式汽轮机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背压式汽轮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工业用汽轮机是一种将燃料能源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其发展历程与趋势对于工业生产的进步和能源利用的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工业用汽轮机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当时的著名发明家詹姆斯·瓦特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

这台蒸汽机利用蒸汽的扩张力来驱动活塞运动,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瓦特的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机械动力,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在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轮机迅速发展起来。

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被进一步完善,燃烧室的设计得到改进,提高了燃料燃烧的效率,增加了蒸汽的扩张能力。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改进也使得汽轮机的性能得到了提升。

它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电厂、航空和航海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能源输出。

20世纪的后半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用汽轮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燃气轮机的出现给汽轮机带来了新的技术突破。

相较于传统蒸汽机,燃气轮机采用了内燃原理,直接将燃气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作为工作流体,通过高速旋转的轴向流动来驱动机械。

燃气轮机具有结构简单、启停快速、效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工业用汽轮机的新趋势。

随着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工业用汽轮机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传统的燃煤汽轮机通过改进燃烧系统、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来实现清洁化和高效化。

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针对燃煤汽轮机的改进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另一方面,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动下,再生能源的利用已成为工业用汽轮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与汽轮机的结合,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经由汽轮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也可以通过汽轮机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

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汽机专业年度技术总结

汽机专业年度技术总结

汽机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引言汽机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装置,广泛应用于发电、船舶、石油化工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汽机专业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汽机专业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技术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机型发展过去一年,汽机专业主要集中在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研发和改进上。

在燃气轮机方面,燃烧室燃烧效率的提升、减小排放、降低燃机噪声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汽轮机方面,提高汽轮机的效率、增加蒸汽再热等技术的应用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二、技术创新1. 燃烧室技术的创新:燃烧室是燃气轮机的关键部件,直接影响燃机的性能。

过去一年,在燃烧室设计中,引入了先进的涂层材料,提高了材料的抗高温和耐腐蚀性能。

同时,优化燃烧室的结构,减小燃烧室的体积,提高燃烧效率。

2. 冷却技术的创新:燃气轮机工作温度较高,为了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冷却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汽机专业在冷却技术方面积极探索,采用了新型的冷却材料和冷却结构,有效降低了部件的热应力和热变形,提高了汽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3. 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为了提高汽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过去一年,汽机专业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了汽机的自动启停、负荷调节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提高了汽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三、挑战与未来展望虽然汽机专业在过去一年取得了许多技术进步,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研发需要高投入,时间和成本较高。

其次,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汽机专业需要进一步降低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汽机专业还需要不断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例如与电力系统和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协同创新。

未来,汽机专业将继续加大对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的研发和改进力度。

同时,汽机专业还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机技术的发展,例如生物质气化汽机和太阳能汽机等技术的应用。

此外,汽机专业还将进一步提高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实现汽机的智能化运行。

汽机主值年度总结(3篇)

汽机主值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汽机主值,肩负着汽轮机运行管理的重任。

在这一年中,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了汽轮机组的稳定运行。

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安全生产(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严格执行停机检修制度,确保检修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

2. 运行管理(1)加强汽轮机运行监控,确保机组各项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2)优化运行参数,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3. 技术改造(1)针对机组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并监督实施。

(2)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机组运行水平。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

4. 团队建设(1)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2)关心员工生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三、工作亮点1. 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在过去的一年里,汽轮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重大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

2. 优化运行参数,提高机组效率通过对运行参数的优化,提高了机组效率,降低了能耗。

3.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机组运行水平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机组运行水平,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4.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存在侥幸心理。

(2)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够细致,存在疏漏。

(3)技术改造项目推进缓慢。

2. 改进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细化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加快技术改造项目推进,提高机组运行水平。

我国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发展现况与展望

我国燃气轮机发电技术的发展现况与展望

2 我国燃 气轮 机 的发展
自燃汽轮机引进 以来 , 在我 国的发展可 以概括 为以下几个阶段 :
2 . 1 引进国外技术的萌芽 阶段
我 国燃气轮机最早于上世纪 5 0年代从瑞士 引进 了两套单循环燃气 轮机发 电组 , 采用大庆原油为燃料 。到 1 9 6 0年后我 国已经建设了数十座 燃气 轮机发电站 , 其配套 设备和制作也略有 小成, 其中上海燃 气轮机制 造厂 、 南京燃气轮机制造 厂等都成功 的设 计并生产 出燃气轮 机组 , 虽然 其性能等各方面指标都还不是很高 , 但是功 能基本 能够得 到实现 。然而 限于 当时国情 、 政策 、 经济等因素, 这项新兴产业 并没 有持续多久 , 至6 0 年代末期 已经停滞不前 了, 至7 O 年代很 多制造厂都关 门倒 闭, 仅剩南 京 燃气轮机一家制造 厂进行 生产 。
3 . 2 国产燃气轮机—— 黎明燃气轮机
黎 明燃 气轮机诞生于 1 9 8 4年 , 是 由涡喷 6 G发动机改造 而成 , 被誉 为“ 中国制造 ” 。 上世纪 9 0年代我国燃机市场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国内市 场 西气东输工程 的开展 , 国外燃机营销策 略的转变, 使得燃机 发展机遇 和挑 战并存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 时任 中航工业黎 明董事 长兼 总 经理 的林左 鸣带领班子成 员审 时度势 ,提 出要坚持发展燃机 不动摇 , 及 时调整了业务发展方 向, 决定集 中精力 开发新产品, 向国产航 改燃机 技 术制 高点发起进攻 。时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开发部部长 的庞 为, 针对 某 产 品趋于成熟的有利条件 , 组织相关力量充分调研 、 分析与论证 , 发现 国 产 1 0 M W 功率等级燃机 尚属空 白 而市场需求 巨大 ; 利用航机 改型设计燃 气 发生器并采用先进技术全新设计动力涡轮, 其技术可行 。 为此, 公司领 导班子不失 时机地果断决策, 启动 Q D1 2 8燃机 ( 也就是黎明燃气轮机) 研 发。

我国燃气轮机发电市场的展望

我国燃气轮机发电市场的展望

大 因素进行分析 , 提 出了燃气轮 机市场的发展 趋势 , 并对发展 燃气轮机 产业给 出了建议 。
关键 词 : 燃 气轮 机 ; 市场 ; 预测; 建 议 中图分类号 : T K 4 7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5 5 4 9 ( 2 0 1 3 ) 0 4 — 0 2 2 5 — 0 4
Pr o s p e c t o f Do me s t i c Ga s Tur b i ne Po we r Ge n e r a t i n g Ma r ke t
ZHANG Do n g n g, H U , CUI Y a o — x i n
( S h a n g h a i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Ge n e r a t i o n E q u i p me n t C o . ,L l d .T u r b i n e P l a n t ,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0 , Ch i n a )
蒸汽 温度 提高 到 7 0 0℃。 由 于 温度 高 , 热 端 部 件 ( 如燃 烧室 和透 平 叶片 ) 必 须 采用 镍 、 钴 为 主要 成
分 的超级合 金 , 还 要 使 用 空气 或 者 蒸 汽 对热 部 件
平; 重 型 燃 气 轮 机 联 合 循 环 发 电效 率 已 接 近 6 1 %, 是 目前热 机 中 最 高 效 率 的 热 能 利 用 方 式 。
1 9 4 1年 , 瑞 士 制 造 的 第 1台 燃 气 轮 机 机 车
和耗水 都很 少 , 与 蒸 汽 轮机 相 比 , 占地 面 积 很 小 。
目前 重型燃 气 轮 机透 平 入 口处 的 温度 已达 1 4 3 0 ℃ ,1 5 0 0~1 7 0 0℃ 的燃 气轮机 正在 开发 中 ; 而 同 期发 展 的蒸 汽 轮机 , 其 目标 是在 2 0 1 6年左 右将 主

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措施探讨

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措施探讨

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措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300MW汽轮发电机组在电力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面临挑战。

如何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经济性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不断增长,300MW汽轮发电机组产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发电效率不高、燃料成本偏高、运行管理不够精细、技术更新较慢、设备维护不及时等诸多方面制约了其经济性的提升。

本文旨在就如何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经济性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意义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措施探讨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发电机组的经济性是十分重要的。

300MW汽轮发电机组是我国电力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发电设备,其能效和经济性直接关系到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成本,影响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研究如何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措施,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规划生产和经营管理,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燃料成本,优化运行管理,引入先进技术,加强设备维护,从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提高发电效率提高发电效率是提高300MW汽轮发电机组经济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当前的能源形势下,提高发电效率意味着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竞争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优化汽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是提高发电效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汽轮机、锅炉、汽机等设备的设计参数进行精细调整,可以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发电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与展望张素心1,杨其国2,王为民3(1.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200240;2.哈尔滨汽轮机厂责任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46;3.东方汽轮机厂,四川德阳618201)摘要:介绍了我国汽轮机制造业5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汽轮机业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进入/WTO0后的对策。

关键词:汽轮机;产品发展;设计中图分类号:TK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851(2003)01-0001-05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Steam Turbine in ChinaZ HANG Shu-xing,Y ANG Qi-guo,WANG Wei-ming(1.Sh an gh ai Turb ine Co.Ltd.,Sh an ghai200240,Chin a;2.H arbin Turbine Co.Ltd.,Harb in150046,China;3.Dongfang Steam Turb ine Works,Deyang S ichuan618201,Ch ina)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turbine manufacture industry about50years and introduces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the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s turbine industry,and also states the developmen t orientation in the future and the countermeasure after entering/WTO0for China.s turbine industry.Key words:turbine;p roduct development;design0前言电力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

到2001年底为止,我国发电设备的总装机容量已达到3.366亿千瓦,总发电量为14780亿度,其中火电2.46亿千瓦,占总容量的74.5%。

我国制造业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在火电设备中国产机组占80%左右。

从1996年起我国的总装机及总发电量均已列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装机及电量水平仍相当落后,仅为国际最低标准的75%,世界平均的40%,欧美发达国家的1/15。

即使今后每年按至少5%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总装机容量达到5亿千瓦后,也才达到国际人年均1500kW#h的最低标准。

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电力工业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将继续为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生产发电设备主机之一的汽轮机制造业,自1953年中国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成立,1955年研制我国首台单机容量6MW的中压机组以来,经历了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引进技术,国际合作的不同发展阶段,先后开发了较为完整的各种参数,各种功率等级的火电、核电、工业汽轮机产品系列。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技术性能,成套能力,整体质量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目前汽轮机产量占世界的1/4,年生产能力超过1500万千瓦,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增长及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政策的实施给我国汽轮机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国入世,关税壁垒的解除,将使中国汽轮机制造业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的挑战。

我们在总结回顾过去的同时,要认清国内外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找出差距,制定对策,为开创我国动力工业新的历史篇章做出更大的努力。

1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状况1.1我国汽轮机制造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作为一个与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是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写照,回顾我国汽轮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几个不同特点的发展阶段:(1)1953年至1980年的创业,自力更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汽轮机制造业创业发展的阶段:1953年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后,作为50年代及60年代五年计划的国家重点项目,又分别建立了哈尔滨汽轮机厂,北京重型电机厂及东方汽轮机厂,与此同时还先后在收稿日期:2002-08-20作者简介:张素心(1964-),男,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现担任总裁。

杨其国,男,哈尔滨汽轮机厂责任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为民,男,东方汽轮机厂总工程师,副厂长。

本文为第十二届汽轮机行业总工程师工作研讨会暨透平专委会交流论文。

南京、武汉、杭州、青岛等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8个汽轮机制造厂,在全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轮机制造体系。

全行业广大职工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其主要有:¹从1955年我国第一台中压6MW汽轮机开始到1960年迅速完成了3MW以下、3MW、6MW、12MW、25MW、50MW、100MW功率等级汽轮机的开发。

60年代后期,又将参数提高到超高压及亚临界,先后自行开发了三种大功率的中间再热机型:1969年第一台超高压中间再热125MW汽轮机正式投运,至今已生产超过200台。

1974年第一台亚临界中间再热300MW汽轮机正式投运,至1993年总计生产29台。

1975年第一台超高压中间再热200MW汽轮机出厂,至今已生产近200台。

这些机组填补了我国汽轮机产品的空白,长期以来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型。

º建立了较为齐全的,抽汽压力在0.118MPa~4.4MPa 范围内的单抽汽或双抽汽供热、背压、抽背式6MW~50MW 汽轮机产品系列,同时自行开发了6MW~12MW驱动水泵、风机的工业汽轮机,满足了冶金、化工、船舶工业的需求。

»各企业建立了相应的产品研究机构,如空动试验台、材料试验室、疲劳试验台、振动试验台、自控试验室等。

原一机部又成立了全国汽轮机行业的研发中心: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形成了中国汽轮机技术研究发展的基本框架,奠定了我国开发自主汽轮机产品的技术基础。

(2)大功率亚临界参数汽轮机技术的引进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从1980年起就面向世界,采取各种方式引进了国外先进大功率、高性能产品的汽轮机制造技术。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我们的研究、设计、工艺,质保体系的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阶段的实践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型工程设备制造和成套领域,建立自主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开发体系最为成功的实例。

¹从1981年起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亚临界300MW及600MW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机械、电力两部的组织领导下,上海、哈尔滨、东方三大主机厂,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现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通过技术培训,咨询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围绕首台考核机组试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攻关。

首台引进型300MW考核机组由上海汽轮机厂制造,于1987年7月12日在山东石横电厂正式投运;首台引进型600MW考核机组由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于1989年11月14日在安徽平圩电厂正式投运。

上述考核机组分别于1988年5月及1990年12月通过性能考核试验。

1985开始上海汽轮机厂又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核电310MW机组,于1991年正式在秦山核电厂投运。

º1987年东方汽轮机厂首台300MW机组在山东黄台电厂投运,经过十多年的完善和优化相继开发出合缸、分缸、空冷、供热等品种齐全的300MW汽轮机系列。

»1986年北京重型电机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AL-STOM)签定了生产330MW汽轮机发电机的合作协议,首台机组于1990年在四川江油电厂投运。

¼1991年东方汽轮机厂与日本日立公司以合作生产的方式引进了亚临界600MW汽轮机的技术,1996年首台机组在山东邹县电厂投运。

½2002年哈尔滨汽轮机厂与西屋公司合作设计制造的我国首台650MW核电机组在秦山核电厂投运。

上述300MW机组的总量已超过200余台,600MW机组已超过40台,这些大容量亚临界参数火电设备是目前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型。

(3)应用当代先进技术对引进机组性能进一步优化的阶段在引进技术后,我们没有停顿在按样机,按图重复制造的水平上,而是瞄准世界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当代先进技术对机组不断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工作。

¹重大课题的技术攻关在/七五0期间,在原机械部的组织下,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国内三大主机厂及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开展了汽轮机气动设计方法,转子动力学,叶片自动设计系统,转子自动设计系统等一系列重点科技攻关。

/八五0期间又联合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化汽轮机研制0,该项目包括了调节级、高中压缸通流部分可控涡叶片级开发及试验研究、转子动力学、低压长叶片级的开发及试验研究、排汽蜗壳气动研究等一系列提高机组性能的技术攻关。

正如原机械部、电力部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鉴定会的意见所述:这些优化技术/均为汽轮机行业的前沿课题,与国外的研究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0。

º先进的产品优化设计及制造技术各企业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在高新技术应用、设计创新、新材料、新工艺方面开展了大量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攻关,并在产品设计中应用。

125MW、200MW、300MW及引进型300MW、600MW机组均全面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派生出技术含量更高的各种热电联供、空冷机型。

优化型机组的经济性提高3%,可靠性,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灵活性也进一步提高,机组的总体性能已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典型的优化设计技术成果有:全三元叶片级设计方法和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低压弯扭静叶、高中压斜置静叶、高中压弯扭动静叶片,进一步提高叶片级的效率。

有限元方法为基础的计算机工程(CAE)技术进入产品结构设计领域。

一系列低应力集中,具有优良抗高周及抗低周疲劳性能的新型结构在产品中应用,如自带围带动叶、无中心孔转子、高强度转子轮槽型线、整圈自锁阻尼型长叶片等大大提高了机组在调峰,二班制运行条件下的安全可靠性。

抗蠕变性能更好的高温材料,高强度,高抗腐蚀性材料的应用。

大批数控设备的应用使关键部件加工实现了数控化(CAM),新的热加工技术,如钢包精炼及铸造工艺的改进,埋弧自动焊接技术,模锻技术的改进,高频淬火防水蚀技术等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制造周期。

»大功率电站汽轮机辅机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从80年代起通过从国外引进电站汽轮机主要辅机:加热器、除氧器、凝汽器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经过消化、优化和再次开发,目前已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直至1300MW功率等级的亚临界、超临界、核电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主要辅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