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及Atlas ti技巧与应用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性研究及Atlas.ti技巧与应用
与量化数据的分析相比,质性资料的分析有什么独特性?质性分析的一般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材料,最终又能获得怎样的结果?我们又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来获得更深入、更准确的结论?
基于这些问题,本篇以网易某产品app中一个页面的可用性测试为例,介绍用研中Atlas.ti这款质性研究工具的使用技巧和业务用途,让大家了解如何通过工具的使用来更有效地发现产品中的痛点和潜在的用户需求。
1
我们日常中接触到的信息资料,大多以质性资料(亦即定性资料)的形式存储,诸如文本、多媒体材料等举不胜数。可以说,质性资料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也蕴含着极高的价值。
以用户研究来说,质性资料的获得的形式、获取渠道丰富而可观,我们可以从可用性测试中获得文本记录、录音资料甚至摄屏录像,我们也可以从客服后台、应用商店、贴吧微博等处获取用户评论数据,我们还可以通过开放式问卷有针对性地获取用户资料。得到这些资料并完成预处理后,我们就会开始质性分析的分析过程,狭义上的质性研究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般来说,对质性资料的处理要经过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选择式编码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简单的编码到编码簇与编码关联的建立,再到核心编码的确认。通过逐步深入、逐步凝练的过程,我们就可以从最初的原始资料中获得质性结论,最后则是结论的报表或可视化展现。
然而长久以来,质性研究的热度似乎始终低于量化研究,即使是在学术领域,质性研究也只得到了一小部分学者的青睐。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或许是因为这些:
首先,我们接触到的最初始的质性资料往往是一个庞杂的信息库,而业务需要又要求我们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其次,质性研究依赖于操作者的主观经验,而这一点恰恰是质性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为人所诟病的原因所在;
再者,质性研究从研究方案制定、执行、资料获取、预处理、分析和最后的结论产出有着一套严谨而繁琐的流程,但这又与互联网行业敏捷开发的宗旨相冲突;最后,
由于质性研究类用研项目对资金、时间、样本均有一定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获得丰富的产出一直都是每个从业者必然经历的困扰。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过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资料庞杂、程序繁琐、耗费时力,所以工具的选用对于质性研究来说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这既让我们的工作更便捷,也让我们的研究结果更可靠。
目前较为成熟、常用的质性研究工具也有不少(有博客收录:
/s/blog_45524d130101k3e8.html),本篇以Atlas.ti 7.5版本为例,首先会介绍Atlas.ti 7.5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一个用研可用性测试案例说明如何通过Atlas.ti对资料进行挖掘。
2
本篇以针对网易某产品app的可用性测试为例,出于案例说明简易性的需要,我们选择了此次可用性测试的一部分即针对该app投资理财页面的局部可用性测试进行介绍。
研究目的:此次可用性测试中,我们重点考察了2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户对app页面信息结构认知的心理模型,第二部分是用户对页面内不同区块间信息架构差异的感知。
用户选择:在用户筛选方面,我们依据产品的业务特征、产品使用场景特征等,选择了理财、支付、支付+理财以及游戏支付用户共4类。
研究设计:此前的用户研究工作中我们已发现,用户在移动端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心理模型是先了解所有理财产品类别,再确定目标理财产品类别,最后在已确定的类别中选择具体的理财产品。所以,针对该页面的可用性测试中,我们依据该行为模型设计了一些列任务要求用户完成,希望从中发现我们产品中存在的一些可用性问题。
3
3.1 Atlas.ti基本介绍
作为质性研究常用工具之一,Atlas.ti最初是在大约1990年,由德国学术研究者出于研究需要而开发的一款质性资料分析工具。目前该工具已升级到7.5版本,最新的第8代也即将到来。自从问世以来,Atlas.ti已经逐渐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外观上,Atlas.ti 7.5版本与一般图形界面工具并无太大差异,也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域等控件。值得关注的是Atlas.ti 7.5中的几个重要快捷功能区域,了解这些区域对其使用和后面的案例介绍非常有必要,所以这里先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1.第一个值得关注的快捷功能是界面顶部、仅次于菜单栏和工具栏下方的一组
“快捷管理器”,分别是“文档管理器”、“引用管理器”、“编码管理器”
和“备忘录管理器”。“文档管理器”中可以查看所有当前项目中在用的各种执行资料,“引用管理器”中则存储着所有被编码的质性资料片段,而所有的编码则存储在“编码管理器”之中。另外,最后的“备忘录管理器”中则可以存储我们对具体资料文件、编码等的备忘文本,例如对编码含义的解释、对这个研究项目的说明等等。
2.第二个需要关注区域是界面左侧的2个导航面板,它们以更直接的形式呈现
了上述4个快捷管理器中的内容,可以让我们的操纵过程更便捷。
3.第三个值得关注也是最明显的区域则是Atlas.ti的主工作区,也叫“多文
档视图”,Atlas.ti 7.5中最多可以同时打开和处理4个文档,且不限文档类型。
4.另外,顶部的“语义网络”和“分析”这2个菜单在后面的重点分析中会用
到。
3.2 Atlas.ti基本功能
(1)初步的文档管理及其作用
当我们完成资料的搜集后,一般需要对资料做一个简单地整理,这个过程是通过“文档管理器”完成的——通过要点击Atlas.ti第一个快捷管理器的“P-Doc”按钮进入。
在文档管理器中可以看到,Atlas.ti支持的质性材料类型非常丰富,文本(txt、doc、pdf等)、多媒体材料(音频、视频、图片)、谷歌地图文件等。当然,用研中经常使用的开放式问卷(excel文件)也可以直接导入到Atlas.ti中。如下图所示,本篇所用案例仅涉及doc、txt、图片这3种材料,共计7个文件。
对文档的管理除了重命名、编写备忘录等最基本的操作之外,最重要的是对文档进行分组——在Atlas.ti中叫做“文档家族管理”。如上图界面区域的左侧,是本篇所用案例中依据用户类型、性别两个指标建立的6个“文档家族”(Documents familiy)。
文档分组(建立文档家族)让我们了解到这次研究项目的整体情况,例如如此次用户研究项目共涉及4种类型的用户。同时,后续还可以以此为基础,比较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