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难点分析(共53张PPT)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pptx
条人工波。 › 具体波形没有强制要求,但建议按通则的 具体波
形没有强制要求,但建议按通则的。 › 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应按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峰
值调整。 › 当处于发震断层10km 以内时,输入地震波应考虑
近场影响系数,5km 以内取1.5,5km 以外取1.25。
基底隔震 首层隔震 层间隔震
6
1.3 隔震层方案
› 隔震层设置在有耐火要求的使用空间中时,隔震 支座和其他部件应根据使用空间的耐火等级采取 相应的防火措施。
› 隔震层所形成的缝隙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采用 柔性材料封堵、填塞。
› 隔震层宜留有便于观测和更换隔震支座的空间。
7
第二步 动力分析及计算
8
› 隔震层位置:基础隔震,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部或单 独设置隔震层;柱顶隔震,隔震层布置在一层柱顶; 层间隔震
› 特殊结构如大底盘多塔结构,其柱距较大,为不影响 大底盘层的使用功能,可在上部结构与大底盘层之间, 专门设置层高 1.5m~2.0m 的隔震层。采用隔震技术, 上部结构剪重比依然要满足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剪 重比要求。
隔震结构设计方法
1
隔震结构设计流程
方案选定 动力分析计算 上部结构设计 隔震层设计 下部结构设计
从建筑功能、场地条件、经济性等方面,选择是 否采用隔震,并初步确定隔震结构的方案。 设定上部结构和隔震层参数,取计算模型,进行动力 分析,验证以上方案是否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不满 足,则调整上部结构或隔震层参数,重新计算。
4
1.2 结构初步设计
› 上部结构设计根据降低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计算
› 国外大量实践验证,隔震技术对与自振周期超过1s的高层结构同样适用,故 2010 版《抗规》取消了 2001 版结构周期小于 1s 的限制。隔震建筑结构体型宜规则、 对称。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是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性也成为了工程设计的重要目标。
隔震设计成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有很多,下面将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是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表振动,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可能产生位移、变形甚至坍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是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隔震装置的选用。
隔震装置是指在建筑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的专门的隔震元件,广义上包括隔震垫、隔震支座、隔震橡胶垫等。
隔震装置的选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隔震效果和性能。
在进行隔震装置选型时,需要考虑装置的承载能力、隔震性能、安装和维护方便性等因素。
隔震装置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也是影响选用的关键因素,需要从材料质量、工艺工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估。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隔震效果评估。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动模态、阻尼比等参数。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确定隔震设计的目标和方案。
还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等手段对结构的隔震效果进行评价和验证,以确保隔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结构与非隔震部分的耦合效应。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隔震装置与建筑结构的非隔震部分(如墙板、楼板等)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效应,这会对隔震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来减小耦合效应,以确保隔震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YJK结构隔震设计PPT培训课件
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27
隔震层以下结构设计
• 《抗规》12.2.9 : • 1、隔震层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下隔震
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 • 2、隔震层以下的结构(包括地下室和隔震塔楼下的底盘)中直接支
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相关构件,应满足嵌固的刚度比和隔震后设防地 震的抗震承载力要求,并按罕遇地震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隔震层以 下地面以上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满足表12.2.9要 求。
24
查看隔震支座应力
• 为了得到隔震支座 的应力,必须在隔 震参数中正确输入 隔震支座的面积, 如果在参数中没有 输入隔震支座的面 积,隔震支座应力 菜单输出的结果将 是0
25
查看隔震支座位移
• 使用“隔震支座位移 ”菜单查看各个隔震 支座位移;
• 按照《抗规》12.2.3隔 震支座在表12.2.3所列 的压应力下的极限水 平变位的限值要求。
14482.121 17916.424 21359.904 22776.092
隔震FNA时程法剪力 2020.284 3478.296 4086.388 4315.748 3139.032
剪力比 0.24 0.24 0.23
-
17
对非隔震模型输入β/ψ的反应谱法计算
• 在非隔震模型中输入β/ψ并进行反 应谱法计算,得到上部结构的最 终配筋结果;
28
隔震层支墩、支柱的计算
• 取隔震支座验算结果的各 组合下支座内力(轴力u1 ,剪力u2、u3)值;
• 弯矩可按轴力与水平位移 乘积取值,取较大值;
• 以上轴力、剪力、弯矩可 用于支柱的设计内力;
• 支柱设计可采用此内力用 工具箱手核。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隔震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是目前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的先进技术手段之一。
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隔震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设计师们必须关注的一项关键问题。
下文将从建筑物隔震原理、材料、模型试验、设计标准等方面,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建筑物隔震原理建筑物隔震,是针对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所受到的地震力和震动损伤情况进行控制的技术手段。
隔震技术要求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增设隔震位移层,利用此层的变形吸收地震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设计隔震结构时,需确定设计响应谱和弹性周期值,并采用阻尼器、弹簧双重结构等隔震减震系统,来有效降低地震影响。
材料制作隔震材料是设计隔震建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隔震材料应当具有良好的抵御震动性能,并能耐受非惯性荷载。
通常,设计师选择高性能弹性材料进行隔震设计。
目前,常用于隔震设备和隔震层的材料主要有多个聚合物发泡塑料、橡胶等材料。
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是设计隔震建筑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隔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模型试验分析建筑物的变形特性,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修改。
通过建筑物模拟,能全面了解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反应。
还能分析建筑物在不同震度条件下的变形情况,为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设计标准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标准,是指在进行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地理位置、地震活动等因素,制订出的设计标准。
隔震结构设计需按照国家标准GB50011-2010《地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同时,设计师还需考虑其他地震设计标准,如美国地震设计先进指南、欧盟Tac 2007标准等,以确保隔震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综上所述,针对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问题,需要结合原理、材料、模型试验、设计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策划和设计。
待建筑完成后,需进一步进行地震模型试验,以保障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的耐震能力和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减震隔震设计方案PPT教案
;
③隔震墙下隔震支座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④外露的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预埋件的锚固钢筋应与钢板 牢固连接,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宜大于20倍锚固钢筋直径,且不应 小于250mm等。
由于目前的橡胶隔震支座对竖向地震几乎没有减震效果,因此 ,须在隔震建筑设计时考虑这一因素。主要是在隔震层以上结构和 隔震层设计中考虑这一因素。
第14页/共25页
8.2.4 隔震结构构造要求
(1) 隔震层应提供必要的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穿过隔震 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适应隔 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第22页/共25页
8.4背景知识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包括隔震、消能减震和各种被动控制、主动
控制、混合控制等内容。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是通过“加强结构” 的途径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但结构减震控制体系则是通过调整 结构动力特性的途径,大大减小了结构在地震(或强风)中的振动 反应,从而保护结构以及结构内部的设备、仪器、网络和装饰物等 不受任何损害。这是一种采用新概念、新机理的新结构体系、新理 论和新技术方法。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加安全和经济,它为工程结 构的地震防护、减振抗风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日益引起国内外 学术界、工程界的兴趣和重视。目前,这个新领域仍处于不断发展 和完善的阶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工程结构减 震控制技术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U型软钢板
滚珠或滚轴
第10页/共25页
8.2.3 基础隔震结构设计
隔震结构与减震结构与传统结构抗震设计(完全版)ppt课件
,隔震层的总刚度为53504KN/m。每个GZY400隔震支座受到水平剪力为218.22KN。
10
最大加速度
m10/ .s62.8 隔震结构时程分析验算
1.分析模型
上 部 结 构
隔 震 层
地震波 ART EL CENTRO ART HACHINOHE
ART KOBE
力。根据抗震规范相应要求,丙类建筑隔震支座平均应力限制不应大于15MPa,由此 确定每个支座的直径(隔震装置平面布置图如图10.10所示,即各柱底部分别安置橡胶 支座)。
图10.10 隔震支座布置图
5
1.确定轴向力 竖向地震作用
Fevk vG
柱底轴力设计值
N 1.2 (恒载 0.5 活载)1.3 竖向地震作用 53608 .25kN
图10.11 隔震结构时程分析模型 2.输入地震波
本工程8度(0.15g)设防,时程分析所用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取为:
多遇地震1.10 m / s2
罕遇地震5.10m / s2
输入地震波如表10.7: 表10.7时程分析地震波参数
相位特性
时间间隔 (s)
EL CENTRO 1940 NS HACHINOHE 1969 EW JMA KOBE 1995 NS
Kh K j 2.092 44 92.048kN/ mm
由式(10.3)
eg
K j j 44 2.092 0.292 0.292
Kh
92.048
6
。
由式(10.1)
T1 2
G Khg
1.27S
5Tg
5 0.4 2.0s
。
2
1
0.05 eg 0.06 1.7eg
隔震结构设计.ppt
抗震设计规范——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20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抗震设计规范——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21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3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隔震基本原理
隔震建筑更适宜建造 在坚硬的场地上
隔震结构的设计需要在减小加速度响应和
增大位移响应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并考虑
不同场地作用的影响。
4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
CECS 126:2001
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建筑构造图集 DBJT 25-99-2003
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
03SG610-1
5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抗震设计规范——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设计流程
隔震目标
结构初步设计
隔震方案选定
相关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注
GB50223-2008
橡胶支座第三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GB/T 200688.3-2006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共81页)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五、合理的结构材料
• 延性系数(表示极限变形与相应屈服变形之比)高; • “强度/重力”比值大(轻质高强); • 匀质性好; • 正交各向同性; • 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
图 断层和断裂带 “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断裂及其工程影响
地质调查结果: •沿龙门山中央主断裂 带的地表破裂从映秀镇 至北川长200km; • 沿龙门山山前断裂带 的地表破裂从都江堰至 汉旺镇长40km 。
(图源:张培震, 2008)
汶川地震的 启示和教训
位于地震 断层的建筑, 由于地震断错 和地面强大振 动,带来房屋 毁灭性坍塌。
填充墙。
4层以上平面图
2)竖向不规则:塔楼上部(4层
楼面以上),北、东、西三面布
置了密集的小柱子,共64根,支
承在过渡大梁上,大梁又支承在
其下面的10根柱子上。上下两部
分严重不均匀,不连续。
3)主要破坏:第4层与第5层之 间(竖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周围
4层以下平面图
剖面图
柱子严重开裂,柱钢筋压屈;塔楼西立面、其他立面窗下和电梯井处的空心砖填充墙
• 这里的“规则”包含了对建筑平面、立面外形尺寸,抗 侧力构件的布置、质量分布,直至承载力分布等诸多因 素的综合要求。
• “规则”的具体界限随结构类型的不同而异,需要建筑 师和结构师相互配合,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
3.1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建筑抗震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 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①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
隔震设计分析报告ppt
隔震设计分析报告ppt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隔震设计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对建筑结构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分析隔震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施情况,为相关工程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2. 隔震设计原理隔震设计是一种将建筑结构与地震波动隔离的技术,通过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传递,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和风险。
隔震设计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弹性隔震弹性隔震是通过设置弹性隔震器来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传递。
弹性隔震器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可以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减少结构振动。
弹性隔震器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布置。
2.2 减震设备减震设备是通过设置减震器来减小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影响。
减震器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减震设备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地震波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调整。
2.3 建筑结构优化在隔震设计中,建筑结构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优化建筑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3. 隔震设计方法隔震设计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地震特性分析首先,需要对地震波的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地震波的频率、振幅、周期等。
通过对地震波特性的分析,可以为隔震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和依据。
3.2 结构响应分析在隔震设计中,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响应进行分析。
这包括结构的振动特性、变形情况等。
通过结构响应分析,可以评估隔震设计的效果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3.3 隔震设备选择与布置根据地震特性和结构响应的分析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隔震设备,并进行布置。
隔震设备的选择和布置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特点、使用需求以及地震波的特性。
3.4 结构优化设计隔震设计中的结构优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调整建筑结构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优化隔震效果。
4. 隔震设计实施情况分析本节将对隔震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实施效果、实施成本和使用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4.1 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对实施隔震设计的建筑物进行观察和测量,可以评估隔震设计的实施效果。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难点分析
2020/3/21
10
对于高层建筑,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 的最大比值,并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相比较,取二 者的较大值;ψ—调整系数;一般橡胶支座,取0.8; 支座剪切性能偏差为S-A类,取0.85;隔震装置带有阻 尼器时,相应减少0.05。注:(1)弹性计算时,简化 计算和反应谱分析时宜按隔震支座水平剪切应变为 100%时的性能参数(产品样本提供)计算;当采用时 程分析法时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输入进行计算;(2 )支座剪切性能偏差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橡胶支座 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确定。
2020/3/21
15
2、隔震支座的设计和验算,一般采用隔震模型, 在中、大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的结果。
3、地震波,一般选用5条实际强震记录和2条人工 模拟波,计算结果取平均值。多条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 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 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 ”指的是二者在主要振型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即 平均基底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每条地震波的计算结果不小于65%,也不能大于135% ,平均不大于120%。选波三要素:频谱特性、有效峰值
应当对中联院的技术创新起到引领作用。
2020/3/21
4
7、这次讲座厘清了隔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的概念
和问题,比如小震、中震、大震、弹性、弹塑性、基
本组合、标准组合、竖向地震、振型分解法、时程分
析法等各用在什么情况下?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和设
计肯定有帮助,大家可以对照着我的讲稿来设计。这
也是安排这次讲座的另一个原因。
2020/3/21
8
2020/3/21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这次讲座厘清了隔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的概念 和问题,比如小震、中震、大震、弹性、弹塑性、基 本组合、标准组合、竖向地震、振型分解法、时程分 析法等各用在什么情况下?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和设 计肯定有帮助,大家可以对照着我的讲稿来设计。这 也是安排这次讲座的另一个原因。 8、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这次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 合的办法,看到实例就清楚了理论。 9、如果这次讲座大家收获不大,也请大家谅解。 二、隔震结构的主要优缺点 1、主要优点:提高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度(从震 害调查看出);减小隔震层以上部分构件的截面尺寸 和配筋。
2019/2/3 82Fra bibliotek19/2/39
隔震结构基础的设计与常规设计相同,以下只介绍 其他三部分的设计。 五、隔震支座以上部分设计 1、地震作用通过隔震支座后衰减,所以隔震支座 以上部分是按照降低以后的烈度作为设防烈度,再按照 小震、弹性、振型分解反应谱的方法进行设计。 2、隔震层以上结构一般降低1~1.5度,能否降低这 个烈度,需要通过水平向减震系数β来控制。隔震后水 平地震作用计算用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通过公式 αmax1=βαmax/ψ来计算,其中αmax1--隔震后的水平地 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非隔震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最大值;β—水平向减震系数;对于多层建筑,为按弹 性计算所得的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
2019/2/3 5
2、主要缺点:综合造价高(隔震支座的设备和安 装费大约是100元/平方米,不含土建增加费用);设计 麻烦;适用于部分建筑;不能减小竖向地震的作用。 三、隔震结构的主要适用范围 1、结构高宽比宜小于4,且不应大于非隔震结构的 高宽比限值。超过时需要进行专门研究和专项抗震审查 。主要适用于低层及多层。 2、建筑场地宜为Ⅰ、Ⅱ、Ⅲ类,并应选用稳定性 较好的基础类型。 3、风荷载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载标准值产 生的总水平力不宜超过结构总重力的10%。 4、推荐使用范围:重要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2019/2/3
1
目
录
一、前言 二、隔震结构的主要优缺点 三、隔震结构的主要适用范围 四、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 五、隔震支座以上部分设计 六、隔震支座的设计 七、隔震结构的抗风设计 八、隔震支座以下结构(悬臂柱或地下室)的设计 九、隔震结构的构造措施
2019/2/3 2
一、前言 1、隔震设计技术以前用的不是很多。所以对于 设计师来说这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就是科技创新。近年 来一些新技术在已开始试用,比如曲屈支撑、预应力 等,这都是可喜的突破。 2、据了解隔震设计在其他设计院采用的也不多 。一般是设计院与隔震公司合作设计,设计院仅作常 规设计部分,核心部分的设计通常由隔震公司完成。 换言之,设计单位没有独立设计能力。 3、隔震设计比常规设计难的多,工作量大,所 以难以推广。虽然有了设计规范,但隔震技术还处于 “初期阶段”,许多问题还在研究探讨之中。 4、“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国内一流、行业
2019/2/3 3
领先”的设计院,必须尽快掌握这项新技术,否则只 能自己称自己“领先”,就会从“瞧不起”到“看不 懂”,再到“跟不上”。 5、于院长在2016年年中工作会上的讲话中,要 求由技术质量部牵头,专家咨询中心和专业委员会通 力配合,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为了完成院长下 达的任务,安排了这次培训。 6、由于这项技术比较难,如果没有反复深入的 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同事可能听不懂,估计培 训效果不理想,不一定会获得大家的好评,可能会出 力不讨好。但是总要有人作出“牺牲”,有人迈出这 第一步。作为专家咨询中心,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 应当对中联院的技术创新起到引领作用。
2019/2/3 11
时程分析的方法,规范推荐的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法 这两种弹性计算方法一般少用,弹性时程分析法一般 不用。采用的计算模型分别是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 。β值与隔震前后地震烈度的变化关系见前面表1。 β值的计算见后面的例子。 3、隔震支座以上部分设计计算模型是将0层以下 的隔震支座及以下部分取消,0层柱底铰接,0层作为 地上一层,嵌固端在0层柱底。
2019/2/3 7
震支座直接放置在地下室柱顶。隔震支座以上部分 属于上部结构,隔震支座以下部分属于下部结构。 橡胶隔震支座应具有整体复位功能。 隔震层能够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 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隔震层的本质就 是一种特殊的薄弱层,该薄弱层承载力可控,大震 变形可控,且具有预定的复位功能等。隔震一般可 使结构的水平地震加速度降低60%左右。即隔震后可 使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降低1~1.5度,不能降低2度 ,有1.5度时降低1.5度,没有1.5度时降低1度,因 为没有6.5度。具体降低的烈度分档见表1。
2019/2/3 10
对于高层建筑,尚应计算隔震与非隔震各层倾覆力矩 的最大比值,并与层间剪力的最大比值相比较,取二 者的较大值;ψ—调整系数;一般橡胶支座,取0.8; 支座剪切性能偏差为S-A类,取0.85;隔震装置带有阻 尼器时,相应减少0.05。注:(1)弹性计算时,简化 计算和反应谱分析时宜按隔震支座水平剪切应变为 100%时的性能参数(产品样本提供)计算;当采用时 程分析法时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输入进行计算;(2 )支座剪切性能偏差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橡胶支座 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确定。 β值的计算,不论是采用弹性还是弹塑性计算,都 要按照设防烈度(中震)计算。大多数是采用弹塑性
2019/2/3 6
比如9度、8度(0.3g)等地震高烈度区,且地震时有特 殊使用要求的建筑或地震后需要尽快回复使用功能的建 筑。 四、隔震结构的设计内容 隔震结构是在普通结构的底部(基础顶)或下部结 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橡胶隔震支座。隔震结构分为四 部分:隔震支座以上部分、隔震支座、隔震支座以下部 分和基础。隔震支座的上面要设置一层短柱和梁板楼盖 结构,其板厚不小于160mm。短柱和梁板楼盖构成计算 模型的一层楼,与非隔震结构相比,这层是新加的,为 了描述方便,称其为0层。0层的层高一般取为短柱的高 度,梁柱截面按实际尺寸输入。当没有地下室时,需要 在隔震支座的下面设置钢筋砼支柱;当有地下室时,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