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摘要] 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研究是青少年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便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本文从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青少年的影响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不同侧面的影响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亲子依恋以及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等方面,对有关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亲子关系;教养方式;青少年心理;青少年发展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有特色的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过渡性往往和不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因此,青少年亲子关系成为众多青少年研究者关注的对象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许多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一、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父母的管教态度和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严格讲亲子关系不同于家庭教养方式,但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因此,本文将其作为亲子关系研究的一个方面家庭教养方式是亲子关系领域中研究得最早,最多也最富有成果的一个方面国内外有关的研究者肯定了父母管教态度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如贾海艳等调查了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1 ],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具有显著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另外,王欣等调查了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 2 ],结果表明,父母温暖的情感理解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拒绝否认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父母的严厉惩罚与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伍业光等还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发展和健康水平进行了跨文化研究[ 3 ],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民族性国民性和地区性。
(二)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
父母的文化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青少年发展有研究表明[ 4 ],高学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显著高于低学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亲子关系的好坏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父母的职业类别则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是与他们的自尊抱负价值观密切相关的,转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日本学者村山良子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职业类别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我国学者杨志伟等[ 5 ]采用定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调查分析,也得出类似结论,即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与家庭亲和度孩子学业成绩等呈正相关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不同心理侧面发展影响的研究
(一)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亲子关系作为社会因素的代表,其作用显得格外突出其中,作为亲子关系一个侧面的父母教养方式就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Bammrind Sigel 等发现[ 6 ],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敏感多
疑焦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国内杨莲清等的研究也发现[ 7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较重的负面影响。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化和人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理所当然也会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包括社会规范的学习人格特征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内化生活目标的确立社会角色的认同等方面的内容研究者大多选择个别方面来分析青少年亲子关系对其的影响如张青方通过抽样调查,得出结论[8]: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层面与青少年子女的心理社会发展自我同一危机都有很强的相关这些与埃里克森(Erikson,1950)贝克尔(Becker,1960)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如果父母持有温暖接纳爱护的态度,则其子女多能自我接纳愉快和情绪稳定。
同样,青少年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国外学者报
道,不协调的亲子关系在子女不良性格不良行为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张克让等通过对初中生的测查得出结论
[9]:亲子关系主要与人格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两个维度有关神经质倾向和精神质倾向两种人格的突出表现将构成一些不良情绪错误观念异常行为以及某些精神疾患的人格基础。
(三)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与亲子关系和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在王争艳等关于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的研究中[10],结果表明,亲子沟通的状况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同伴关系行为问题和学业成绩这一结果与以往部分研究结果相一致,佐证了家庭功能弱化会导致青少年越轨犯罪学业成绩低下等不良行为发生的推测且进一步研究表明,父亲与孩子沟通时间的长短和母亲与孩子沟通态度对孩子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三、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虽然国内外有关学者对特殊家庭亲子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且其中关于离异家庭亲子关系的研究方面最为深入但是这些大多是关于离异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其中针对离异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较少。
但也有一些研究者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如王丽萍等人的研究就提到父母的婚姻关系对亲子关系及青少年发展的影响[11]。
研究表明,离婚后较短的一段时期(通常是 1 2 年)对青少年来说是一段社会性和情感分裂期更有支持性的研究(Baumrind,1989;Hetherington,1988)发现,对父母在青春期前就已离异的女孩而言,家庭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具有延时性,即当儿童发展到青春期时,这种影响才能表现出来由此可见,离异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大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
四、亲子依恋的研究
虽然国内外有大量有关亲子依恋的研究资料,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于幼儿和儿童亲子依恋的研究,很少有研究涉及到青少年和成人的亲子依恋关系直到最近几年的研究才提到依恋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在胡平孟昭兰对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关系的研究中[12],发现依恋关系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信念和个人关系取向,青少年在选择同伴和恋爱对象时,受到依恋关系的影响;依恋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可以预测青少年的社会信念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在
家庭关系中,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更可能维持着与父母相同的群体信念系统,并对家庭有着同样的情感关系因此,对亲子依恋的研究,一定要深入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亲子依恋的特点及其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五、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调适的研究
既然大量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那么如何调适和建立青少年时期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的研究结果尽管具体的措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父母,二是青少年,三是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指学校)。
首先,父母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就要求父母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同时,还要针对青少年阶段孩子特有的心理特点,尊重其独立性,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形成民主型的亲子关系其次,亲子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亲子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才能建立起来,因此还要重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作用另外,研究者在关注父母与青少年的同时,提出影响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学校的重要作用因此家校配合,优势互补,才能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
六、亲子关系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十年来,亲子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发展影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获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综观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特别是我国目前亲子关系领域的研究现状,我认为进一步研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亲子关系的研究应坚持交互作用原则
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互动的,亲子行为间的相关也是双向的因此,亲子关系的研究应着力于弄清楚在什么方面和什么条件下,双亲的影响才占支配地位
(二)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内容过于集中,不够全面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心理人格发展方面,缺少青少年在亲子关系中主观能动性的研究,和青少年社会化其它方面的研究,也缺少关于青少年亲子依恋的研究同时,还发现研究者对城市家庭的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较多,对农村青少年亲子关系的研究比较少此外,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也较少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面。
(三) 亲子关系的研究应考虑社会文化的影响
亲子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一样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研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加强亲子关系本土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贾海艳,方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
[2]王欣,苏晓巍,王岩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
[3]伍业光,唐全胜.壮汉族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及其性格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5)
[4]吴念阳,张东昀.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
[5]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模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
[6]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23(6)
[7]杨莲清.特区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8]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青年研究,1998,(5).
[9]张克让.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3).
[10]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27(5)
[11]王丽萍,张坤.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各种压力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4)
[12]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