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整理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总结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会议(1921-1949年)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1923年)
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C等级考点)
(1)成立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会议正式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列席会议的是包惠僧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2)会议主要内容
确定党名为“中国共产党”。
制定党纲: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共“一大”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二大”(1922.7,上海)(C等级考点)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a.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b.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意义: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3.“三大”(1923.6,广州):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B等级考点)
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1)背景:大革命失败
(2)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1.11,江西瑞金)
3.遵义会议(1935.1.15-17,军事和组织问题) (C等级考点)
(1)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2)内容:
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瓦窑堡会议(193
5.12)
(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1935“八一宣言“
(2)内容: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
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即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2.“七大”(1945,延安)(B等级考点)
(1)时间: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2)主要内容:
①中心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一切工作的指针。
③大会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中共在毛泽东旗帜下,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即第三次国民革命时期)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1)内容:①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时期;
②指出党的总任务是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③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
(2)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B等级考点)
(1)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
二、建国后召开的会议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A等级考点)
(1)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1.“八大”(1956.9) (A等级考点)
(1)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③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八大二次会议:(1958,北京)(B等级考点)
1958年在北京召开,提出了忽视客观规律的总路线,推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三面红旗)
3.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错误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4.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在北京召开,是建国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
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初步纠正了“反右倾”运动的错误。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B等级考点)
1.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与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年夏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毛泽东对“文化大革
命”的全面发动。
(四)徘徊时期1976-1978年
1.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初召开,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D等级考点)
(1)时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内容:
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的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工作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3)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